第一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②小组合作,提取生活中的“信息”实例。要求至例举四条,组长提交实例,集体评论。③什么是信息? 学生举手回答。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也就是说,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称为信息。
教学活动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情景描述:因计算机房维护无法使用,老师想请你通知班上同学,下周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室里上课,你会怎么做?
(口头通知、黑板上写通知、贴纸条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中,“知己知彼”是什么意思?“百战不殆”能说明什么?(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分组探讨:信息还有哪些特征?请举例说明,填写下表。
教学活动三:实践
完成教材P4 实践活动(1)填写下表:
填写完后,进行组内自评和小组互评。课后练习:教材P4 实践活动(2)
板书:
信息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并能举例说明;(2)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利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由学生自己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
(2)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需要学生从实际应用例子中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中体会并关注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活动。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是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当我们看报纸时,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事件,当我们在观看08年奥运会时,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当我们听到铃声时就知道该上课了等,这些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呢?
[过程]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
【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信息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的,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教师活动:“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价值性,它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处理、认识、理解能力。
(3)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发生变化。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4)共享性
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原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5)真伪性
♥关于日本地震,网上散布谣言核暴炸会污染到水质,造成很多地方食盐的暂时性短缺。♥中奖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你的号已荣获58000元与三星电脑一台是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的„„
(6)不完全性
问题:①今天观看比赛;②他生病了,这两条信息有什么问题。
没有说明白今天什么时间、地点和观看的是什么比赛。
没有具体说明是谁生病了,得了什么病,病情怎么样。
第三篇: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
1、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准备
两张白A4纸(游戏折纸),手机,古诗词句(信息不是现代才有),猜词词语(游戏猜词),小结白纸(信息的传播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策略设计
1、进行“折纸”游戏,引入信息的概念。
2、引入分组讨论分析。
3、通过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
4、采用小组竞争制,便于组织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开展折纸游戏,引入信息的含义。
1、同学们,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拿起一张白纸,转过身去,听老师的口令行事。(1)首先,将纸对折;(2)再对折;(3)撕掉一个角,纸屑放在口袋里;(4)旋转90度,再撕掉一个角(4)现在睁开眼睛,向后转,坐下。展开你们手上的纸,用双手举起,相互对比一下,和老师的比较一下,为什么有些不一样?
第二次游戏:看着老师的动作和语言描述来撕,不要分心看旁边的。
请双手举起你们手上的纸,相互对比一下,这次大多数同学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位同学能说明一下你为什么和大家的不一样吗?
【没有听清楚,信息传递偏差导致结果有错误。】
师: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体验到,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
2、给学生出示手中的手机(两个),并说明现代人对现代信息的需求是多么厉害。
出示:“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让学生说说这里面包含了什么信息,说明信息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让学生列举包含信息的诗句】
3、出示:“天上勾勾云,地上水淋淋”,说明自然界也存在着各种信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师:从古自今,信息的定义有上百种,你们能谈谈对信息的见解和认识吗?
下面打开学习网站192.168.1.100,用身份证号登录,密码就是自己的出生年月。找到第一课的活动一,有信息学大师们的定义
一、定义二等后,在信息的定义三里,提交你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你们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选择一位你比较欣赏的,投他(她)一票。再看看会发生什么?
票数最高的,自动成为信息的第四个定义。经过同学们的推荐,信息的第四个定义是:信息是……XXX同学。
二、信息的传播过程。【猜词游戏】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信息的概念有了认识,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又能学到什么。
(1)抽一个学生上台。(2)下面的抽学生比划,由学生猜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单子】
2、刚才我们的游戏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此处准备好示意图】
信息发出方(台下同学)——用何载体(肢体语言)——以何途径(视觉)——信息接收方(台上同学)——接收效果及作用(对或错)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下面是讲故事环节)
1、请同学看看视频《烽火告急》你觉得信息有什么特征?
【传递性,其实刚才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也都体现了信息具有传递性】
2、如果边境上的平民做饭冒烟,也会让远处的守军误认为是知情警报呢? 【一般不会,信息具有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每人的一个苹果,你有一个IDER,我有一个IDER,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个IDER。
【共享性,刚才的游戏下面的同学把信息通过传递的方式共享给台上的同学】
4、近一年听说乐山的房价涨了不少,海棠社区还有人造谣房价每平方涨2000被抓了,你们了解吗? 【价值相对性】
5、讲故事:卖油郎的老婆。【时效性】
6、讲故事:手机短信,冒充别人骗取电话号码。【真伪性】
五、总结:深入了解信息的各项特征,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内容,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信息的特点,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挖掘信息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老师的手里有两个手机,放在展示屏上大家仔细看看,请同学根据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深入了解,看看能分析出哪些信息。
第四篇: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的理解;信息基本特征的学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课件演示)讲述:“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邻桌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全班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活动:
1、和学生的一起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分析,比较理想的参考答案:银刀、火石、指南针。
2、小结:经过讨论分析后,初步得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课本提供事例)
教师活动:请同学看教材,简单讲述事例。
师生讨论: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师活动:
(给学生2分钟看书P2页-“1.1.1丰富多彩的信息”)
1、信息载体的依附性。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印刷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等。
(4)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
(课件演示)讲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猜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大脑。
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与学生一起分析学生们猜测的结果,最后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此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引出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并强调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有时是连在 一起的。
师:(课件演示)
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师: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师:台风“桑美”给我们福建和浙江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桑美”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3、信息的共享性
讲述信息的共享性:它是信息独有的特征。是和物质、能量有区别的一个特征。
师:好了,本节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的。
(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三、信息特征的扩展
请学生起来举例除了课本上列举的四个信息特征以外的其他特征,并略做解释说明。
教学反思:
本堂课都是用讲故事和分析学生生活实例的方式贯穿始终,在轻松的氛围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热烈,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了课本上列举的四个信息特征以外的其他特征的扩展还不是太到位,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可以再举一些实例加以补充。
第五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6.3-信息交流-教学设计
6.3 信息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交流类型,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能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学会在网上寻求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的习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网络交流信息。难点: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小组协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打开邵东三中官方网站,点击主页右上方的留言按钮,打开留言页面,引导学生观看留言及网站管理员的回复。提问:这个页面有什么作用?
在这里,我们可以主动向学校咨询信息,而不是被动的从网站上获取信息。通过网站提供的这个功能,可以让我们与学校进行信息交流。
二、教学活动一:信息交流的意义
1、阅读资料
学生讨论,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了什么?
2、小结:信息交流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交流方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
①以自然的声、光为载体(中国烽火台)②以文字为载体
③以报纸、广播、电视为载体 ④电脑与网络
三、教学活动二:信息交流的方式
1、布置任务:你知道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有哪些?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3.2节,结合自己平时网络交流的经历,整理常用的交流方式。
2、探讨:网络交流的方式
微信、QQ、MSN、BBS、电子邮箱、博客、网站提供的互动模块(留言、评论等)、网络电话
教师提醒网上诈骗事件,特别是IP电话充值卡,有很多大学生、高中生上当。
3、实践:
小组协作,体验BBS、E-mail、QQ空间发表资讯等操作
四、教学活动三: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3.3
2、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板书:
微信QQMSNBBS电子邮箱博客 互动模块网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