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

时间:2019-05-12 20: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

第一篇: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

讲课教师:吴泓(深圳新安中学,特级教师)评析教师:唐建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教学设计】

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吴泓

1.教学设计及实施的前提条件

一个专题学习基本上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一阶段包括一浏览概述,即阅读专题学习的背景材料;二精读原作,即阅读并思考专题学习所选定的原作作品;三阅读并思考围绕着专题学习选定的挑战性阅读材料,即后代作家、学者以及研究这一专题有心得的专家或读者的评论性著作或文章。这三个环节有可能要不断反复回环,用时大概在半个月或二十天左右。如此学生对这一专题学习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或理解。

以“和学生一起读鲁迅”为例。浏览概述就包括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小说创作、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等。精读原作则选定《呐喊》《彷徨》中近十篇或代表作或有特别意义的作品来进行精读、细读。而阅读挑战性的评论性文章则可能更多,需要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定,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应该说,从专题学习的全过程来看,这“前一阶段”是基础工程。这一阶段做好就能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即为学生在定向、定题之后进行自主阅读、思考,自行研究,最后就能顺利地完成专题学习的习作(论文)上交。

从整个专题学习过程来看,定向、定题研讨课就是在前一阶段基础工程之后,后一阶段学生围绕着方向或题目所进行的一个自主阅读、思考,自行研究的“过渡”或者“桥梁”,即老师更主要的是学生,是他们的思想、思考、思维的一次大碰撞、大交流、大反馈。“和学生一起读鲁迅”定向、定题这一节研讨课就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进行设计并付诸实施的。2.教学目标

学生对自己的定向、定题进行讨论。3.组织形式

教师主持,学生依座位号依次展示或汇报,老师或其他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4.课时安排 两课时 5.教学过程 吴:同学们好!生(齐):老师好!

吴:请坐!今天这节课还是大家唱主角,前段时间我们做完了当代新诗(从打倒“四人帮”之后到 2008 年)专题学习。做完之后,我们进入了鲁迅专题。鲁迅专题,我们买来了《呐喊》和《彷徨》,规定阅读的篇目有这么一些:一个就是《祝福》。关于《祝福》,老师是和大家进行过文本细读的。然后规定大家读的还有鲁迅先生的《药》、《阿 Q 正传》、《在酒楼上》,还有什么?大家想一想?

生(大部分):《伤逝》。

吴:《伤逝》,很有名的一篇爱情小说。另外,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读过他的 ——

生(大部分):《孔乙己》、《故乡》。

吴:《孔乙己》和《故乡》。另外,我们还读过他的《一件小事》。那么,老师和大家进行完文本阅读之后,大家根据学习任务驱动,也读了大量的《家园》网上的评论文章。上个星期老师也说了,我们将进入定向研究和定题写作。昨天老师拿到了这张单子(出示“定向定题统计表”),也简单地点评了一下大家的写作定向和初步拟题,由于有一些同学的写作定向还没有出来,还有初步拟题没出来,所以今天又布置了这个要求。有些同学还是应该把这个写出来。现在我收到的,比如说昨天没有看到的张翼同学的,她今天的定向研究是《药》,然后她的初步拟题是《药》的结尾的花环。我想提醒一下张翼同学,如果你去读一下《在酒楼上》,你会发现《在酒楼上》这篇小说里面,鲁迅先生写了一个园子,对吧?“我”坐在酒楼的时候,对面有一个园子,这个园子在鲁迅的笔下是个废园子来着,但是鲁迅却把废园里的一些植物写得非常漂亮,生机勃勃,这跟《药》里面的花环会不会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鲁迅小说,我们读《祝福》也好,读《故乡》也好,读这个《在酒楼上》也好,他的写景都是很阴暗的。但在阴暗之中好像又给我们一丝光亮,这似乎跟“《呐喊》自序”里的一些说法有关。今天我们这节课,也延续我们过去作专题的一贯做法,就是我们对我们的定向和初步拟题,乃至于写作意向来讨论一下。还是老办法,从第十号开始,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 座号,好吧? 生(齐):好。

吴:起来的时候,自报你写了一个什么题目,然后你跟大家说一说,然后我们大家来帮你出主意,看看行不行。好,十号开始!

生(十号):我一开始写的对象是看客。然后昨天你一说题目太大了,我想想就改写《伤逝》了,研究《伤逝》的涓生 „„

吴:说大声点好吗?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说大声点。你看你不说大声点,老师就要重复你的话。原来是说写看客的,看客的范围比较大。然后你现在改回来要写《伤逝》。好,继续说。

生(十号):然后就是从《伤逝》入手。《伤逝》是一篇爱情小说。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呢?是因为昨天听到你说比较少人写。我对涓生对子君有这样一种批判的行为 „„

吴:批判谁的行为?涓生的还是子君的? 生(十号):涓生。吴:涓生的。哦,好。

生(十号):其实我是反对他这样的一种行为的。吴:你反对涓生的行为是吧?把话说完整。

生(十号):这个比较少人反对,就想从这个方面去写。

吴:哦 —— 但是上一届的学生在写《伤逝》的时候,就是你们的师哥师姐们,在写《伤逝》的时候,很多人好像也是在批判涓生。是吧?你怎么能说少呢?老师也链接过给你看。对不对?你就说这些吗?(生十号点头。)

吴:嗯,那好。好像我听完你这些 „„ 旁边的这位,你听完她的,你感觉她的写作意图和思路清晰不清晰呢?

生:我觉得相对来讲,好像就是确定了一个题目,可是她没有说清这篇文章要从哪个方面写,然后具体要怎么写。吴:都没有出来,对吧?

生:嗯。她确定了一个方向,可是还要去找哪方面的资料,没有说。吴(点头):那这个时间就比较紧哦,对吧?你自己感觉呢?在听了她说的之后,也是这样,是吧?

生(十号):就是临时改变的。

吴:所以我们不应该临时改变。老师说你看客这个题目大了,那好,其实看客在鲁迅的很多小说里面都有,对不对?我们可能的话,把这口径一缩,缩到某一篇小说里面,比如说,《祝福》里面有没有看客啊? 生:有。

吴:有看客,对不对?我们可以把口径以缩小,以小可以 —— 生:见大。

吴:下一位,十一号。哦,你们俩人排的(座位)那么好啊。

生(十一号):我研究的是看客,我之前的题目是《麻木的国民和奴性的社会》,而我现在想改为《畸形社会中熟睡的人》。

吴:畸形社会中熟睡的人?哦,那你为什么要把原来的题目改成这个题目呢? 生(十一号):不知道。我觉得 —— 吴:不知道。(学生笑)好,你说。

生(十一号):因为之前《麻木的国民和奴性的社会》是我在别人的文章中提取的。

吴:哦,提取来的。

生(十一号):我现在觉得畸形社会中熟睡的人更能体现出那些看客的 „„ 吴:哦,原来是“奴性的社会”改成了“畸形的社会”对不对?然后是“熟睡的人”,原来是“麻木的国民”。好,你自己评价一下,这样改好不好?(生十一小声说:好一些。)

吴:感觉应该是好吧?先不说我的感觉。十二号,说说她这个标题改得好不好? 生(十二号):麻烦重复一下,刚才我没听清。

吴:啊?(学生笑)哦,你没听清,那好我们叫十号吧。十号一定能听清,挨得那么近。生(十号):(不确定地问)什么熟睡的人?(众学生和老师齐提醒:畸形社会中熟睡的人。)

吴:畸形,你们不会读作 „„ 是吧?好,你请坐(十一号),你(十号)请说。你评价一下她这个标题。

生(十号):因为她前一篇文章是从别人的文章中提取的,可能有一点限制,就是说自己的思想可能被限制了。而这个是她一个新的题目,可能会更好,尤其是那个“畸形的社会”,可能比较那个“奴性的社会”会更加新颖一些吧? 吴:新颖一点?

生(十号):就是特别一点。

吴(示意十号坐下):其实我觉得她“熟睡的人们”也挺好的,你(十一号)继续说下去。

生(十一号):我第一部分是想写,总写铁屋内熟睡的人,然后这里我是要说这些人虽然苟活于世,但只是一群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一群行尸走肉而已,或者说他们的灵魂正处于熟睡的状态,等待着别人的唤醒。吴:好。

生(十一号):我想以这个来开头,说他们在等待别人的唤醒。然后第二部分我想写看客的话,写看客在欣赏着他们的痛苦,在旁边酒醉似的喝彩,甘于围观,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然后转为我们现在的话,现在的看客称之为群众,他是绝对不会错过的,是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用来讨论的那种话题。然后我想再深一点,写第三部分的话,是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因为他们所围观的人群里没有他们的孩子,没有他们的亲人,所以他们是心安理得地在欣赏这一场戏剧。吴:嗯。第三部分。

生(十一号):然后再想想,现在围观的人们,他们也都是因为在里面被围观的人是他们所不认识的。我这篇文章主要是以鲁迅的三篇文章为主,写它们里面的看客,一篇是《祝福》,一篇是《阿 Q 正传》,一篇是《药》。吴:嗯,这三篇都很经典。好的。

生(十一号):第三部分就是从看客本身来说,看客本身就是一群任人驱使、任人宰割、任人奴役的奴隶,他们的命运是极其可悲的。从这一点来说他们。然后说看客是麻木的近于残忍,就是说奴性的社会使他们很麻木,对生活的愚昧和无知。然后,在这里我还想补充,第二部分的时候我说看客是在欣赏别人的痛苦的话,我会引用到别林斯基所说的话,他说:“群众只懂得外部的戏剧性,他们不懂得有一个喜剧性和悲剧性的交叉所唤起来的不是轻松的、欢快的而是痛苦的、辛酸的笑声。”

吴:别林斯基是哪个国家的? 生(十一号):不知道。

吴:不知道,谁能告诉他别林斯基是哪个国家的?(其他学生:苏联。)

吴:苏联?(指一学生)你说说看? 生:前苏联。

吴:前苏联?其实前苏联这个称呼很奇怪,前苏联是什么?查一查啊,我看在别林斯基前面常常加国家的时候是俄国,你们查一查,胡清秀同学也查一查。另外,当我们的思路出来以后,你们会发现写作有一个很奇怪的过程,对不对?思路出来了,提纲出来了,但是真正形成文字是一个 —— 众生:很艰难的过程。

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我们祝福她能够把文章写好。好,下面十二号,有请十二号。

生(十二号):我写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吴:《祝福》中的祥林嫂。好,你说。

生(十二号):我想通过祥林嫂来看旧社会对妇女的影响。吴:旧社会对妇女的影响,好,你继续说。

生(十二号):在网上找这个的时候,我发现网上大部分帖子都是这样的 —— 把旧社会妇女的缠足现象的图片给列出来,我觉得旧社会妇女 —— 吴:缠足?嗯,你继续说。

生(十二号):我觉得旧社会的缠足现象对妇女影响是很恶毒的。吴:很恶毒(生笑)。

生(十二号):然后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被这样一句话影响。那就是祥林嫂的几次灾难都发生在春天。春天是温暖的,但是祥林嫂并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然后我想从这个角度切入,写她几次灾难。在这些事件中反映出旧社会对妇女思想的一些影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影响。吴:她这个角度很不错,从季节来考虑祥林嫂的命运。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她说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裹足,小脚啊。但是我想问大家一句,大家都很认真地读过《祝福》,老师也解读过,祥林嫂缠足了吗?(生议论纷纷)

吴:有?没有?有还是没有? 众生:没有!

吴:这个李舒同学说得那么肯定,她说没有。你说不知道吧?课代表说不知道。你想听我说吗? 众生:想。

吴:我好像也没看到哪里说她缠足。(有生附议),我推断,我同意李舒同学的看法,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妇女啊? 众生:很能干活的妇女。

吴:哎,她干农活,手脚很大,原文中好像有这个说法哦,有没有,(指一生)你说说。原文是怎么说的。

生:她刚来鲁镇的时候,描写说她手脚肥大,她干活抵几个男人干活,所以她留下了。如果她真的缠足的话,还怎么 ——

吴:还抵得几个男人?你想想这不得了的事情啊。好,我同意。生(十二号):我并不是想说 „„

吴:你并不是想说,我知道。你是说那个关于春天的时候 ——

生(十二号):旧社会对妇女的影响太深刻,我感到,我觉得,我想通过祥林嫂写下这件事情。

吴:哦,你是受到缠足这个事情影响,就是对中国妇女摧残这样的一个事情,想到祥林嫂,继而去写祥林嫂,对吧?(生十二点头)

吴:嗯,行的。关于她刚才说得这个季节与祥林嫂命运的关系,哪一个来补充一两句?有没有?你们没认真看吗?你们在看的同时老师也在看哦。嗯?问你几个问题,你要写这个,那意味着你肯定看了某一则材料,其实我也看了,是吧?第一个,祥林嫂的第一个丈夫是在什么时候死的?(众生:春天)吴:是在春天的时候。原文中是“没了”。是不是啊?哎,这个“祥林没了”。而且基本上好像可以确定是孟春时节,是吧?这个她的儿子,就是她跟第二个丈夫,第二个丈夫叫什么来着?(众生:贺老六)

吴:哎,跟贺老六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儿子给怎么样了?(众生:给狼吃了)

吴:给狼叼了。也是在春天。初雪的时候,好像。对不对,也给叼了。那么,祥林嫂最后死 —— 死在 —— 什么时候呢?(众生议论)

吴:元夕之夜。过了元夕之夜我们说属于一个什么时节呢?迎接春天的一个时节对不对?那么也就是说 —— 祥林嫂的生命里面永远没有春天。你可以抓住他文章里的这部分来做文章。我觉得这个角度挺新颖的。当然也有人写过,但是我们可以深入地写。好,十三号。

吴:声音太小听不见。大家也要听你的。生(十三号):我写的是《狂人日记》。吴:嗯,《狂人日记》。

生(十三号,含糊不清地):鲁迅说主题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体现了新的思想、新的发现、新的启蒙运动不被当时人所理解。就可以表现鲁迅对真理的追问。然后写到鲁迅的那种狂人精神,然后写到当时的那种社会背景,再延续到今天的现实意义。吴:你这样说大家听得明白吗?(众生摇头)

吴:就是你说《狂人日记》是写家族的什么? 生(十三号):家族制度 „„

吴:和礼教的对人的迫害是吧?那么然后呢追问什么呢?追问真理。追问真理这个概念有点模糊哦。追问什么真理呢?你能不能跟我们再说一说。生(十三号):它是新的思想、新的发现。吴:新的思想、新的发现,说完了吗? 生(十三号):新的启蒙并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

吴:这回我听清楚啦,清晰啦。好,哪一位同学帮她点评一下或者出出主意。有没有?哪一位呢?你同桌呢?哎呦,又是你。(生笑)好,你来说,陈周红。生(十号):我看到她写的一些资料了。我觉得她不是说对这个《狂人日记》怎么样,而是说狂人的那种行为就能体现她所说的什么追求真理性和启蒙。吴:其实,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狂人,首先狂人肯定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要搞清楚作者的这种表达的意图。然后,作者是通过这个精神病患者来代表新的人物。这种新的人物有新的思想,这种新的人物在庞大的社会现实当中却被扼杀了。因为老师说过前面的那一段,怎么描写呢?就是那段文言文的交代,和后面《狂人日记》那个白话文的写作是有一个鲜明的冲突,有一个对比。这里面体现作者鲜明的意图。你们两个先请坐。下面,我来问一下这边的同学了。从十号全是那边的,这边就这样吧,从一号开始,有请,你说。

生(一号):我主要是研究《药》。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帖子,主要都是说它的细节描写,还有老师之前也用了叙述学、符号统计学来分析,我觉得除了这些之外,比较特别的是它后面提到了花环。契诃夫说过:“小说创造的时候,如果在前面章节设置一把枪,那么必定在后面章节说到怎么用到这把枪。”这个花环在“《呐喊》自序”的时候,鲁迅说过是凭空放上去的。我主要是想针对他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花环。鲁迅在描绘这么一个绝望、病态的社会,又留给人们一点希望。本来这篇文章的颜色、基调都是比较暗的,后面又出现了花环,就有一点亮色了,就说明有一点希望了。我主要是抓住这一条线去说。孔子说社会的问题的时候说到要回到古代,而鲁迅在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的问题的时候,要创造一个新的未来。吴:那么也就是说孔子要“回到后面”,对不对?鲁迅是要我们“往前走”。明白你的意思,这个区别他看出来了,我觉得很不错。因为老师在之前说过,就是孔子和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两个的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孔子是在封建社会末世的时候崛起的一个思想家。那么鲁迅呢,是在专制社会末世的时候崛起的一个思想家。他们都有对现实的深入地观察、思考和批判。刚才你想说孔子是要回到过去的周代的社会,对吧?但是鲁迅没有说回到过去,鲁迅是把眼放到将来。那你说,这样一个问题,和你的花环有什么关系? 生(一号):花环,我只要是抓住它的颜色,就是前文都是比较悲凉的颜色,血,还有什么乌黑的天这样的。然而花环是红白的,还是有一点鲜明的色彩,就有一点希望。这花环是谁加上去的?是后面的那些其他人,就说明虽然夏瑜死了,可是后面的人还是会建立起一个新的中国。这似乎是迅希望的。

吴: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成语,叫前仆后继,是吧?嗯,是这个意思。好,说完了吗?

生(一号):也算说完了。吴:也算说完了?(生乐)我们让别人帮你出出主意。给你这思路再打开一点,谁愿意帮帮她呢?哪一位来说说看。那就是下一位嘛。你来评一下刚才她说的。生:那个,很好啊。

吴:很好啊?(生乐)你是研究什么的 —— 呀? 生:孔乙己的。(生乐)

吴:好,我们研究孔乙己的不跟《药》打交道。谁研究《药》啊?举举手看。谁还研究《药》的?好,庄扬同学。你来点评一下。

生(庄扬):我觉得,因为都是研究《药》的嘛,我也注意到了她谈的问题。我觉得花环这个东西很有意义。如果说她单单从希望这个角度来说,并不能把范围扩得很大,而且我也不是很同意她的观点。吴:哦,你不是很同意她的观点?怎么呢?理由呢? 生(庄扬):就是她说希望,但是 —— 吴:她说花环就是希望。

生(庄扬):对。毕竟她前面也说那是鲁迅一个人凭空的在上面插上去的而已,并不是说任何人送的,而且跟后面的乌鸦也一样,也并不是说有什么特殊的跟封建迷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鲁迅在现实中的希望,只是很绝望。

吴:很无奈的那种绝望,不是希望。她跟你唱反调哦。对不对?庄扬,你研究《药》,你的方向是什么?研究什么呢?

生(庄扬):我的打算也是从花环开始引起,但是专门写那个夏瑜,大家对他的评价。

吴:哦,就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周围的民众对他是不理解的。OK,你坐下。我来说一下,其实,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感兴趣。关于《药》的结尾的花环以及《药》的结尾的乌鸦,我们可以查到很多文章。大家可能也看到,这个人说是这个意思,那个人说是那个意思,我也谈谈我的意思。关于花环,鲁迅在《呐喊》自序里面,刚才我们有个同学也说过,他是要给人一点希望,也就是说夏瑜死了,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人给他送花环的,那么这个花环在小说里面就属于艺术虚构,对不对?鲁迅之所以要这样艺术虚构,他在《呐喊》自序中说是要给一点亮色,给人们以希望。那么这个花环象征着一点希望,我还是同意的。当然庄扬她不同意,可能有的同学也不同意,那么我们不要说它有什么象征、寓意吧,我们只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就是作为一个革命者,别人那么不理解他,当他死了,连他母亲也不理解他,这个时候却在他的坟茔上出现了一点花环,至少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人来祭拜过他,有人还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只不过这些人非常的微茫,非常的少,对不对?因为在整部《药》里面,我们看都是阴冷的,所以,我是同意这个说法的。至于那个乌鸦,刚才庄扬把乌鸦和花环联系起来说,过去有人说,乌鸦是革命者的 —— 看过这个资料没有?革命者的象征,因为那个乌鸦“突然箭一般地飞向那个天空”,对不对?但是呢,我觉得乌鸦就是乌鸦。为什么呢?坟茔里面、坟场里面什么鸟最多呢?(众生:乌鸦)

吴:乌鸦。至于这个乌鸦像铁柱子一样立着不动,这也还是乌鸦,因为坟场上的乌鸦就是这样。然后突然间窜向天空,是不是它就变成革命者了?也不是。它还是乌鸦。因为坟场上这样窜(的乌鸦)我亲眼见过。其实乌鸦也好,整个坟场也好,包括枯树也好,它是在营造一个氛围,一个阴冷的氛围。仅此而已。这是老师的看法。好,下一位同学。

生(二号):我是研究《孔乙己》的。

吴:哦,你研究《孔乙己》。《孔乙己》的话,初中就研究过了,我看你研究个什么?好,说说看。

生(二号):我看了很多遍文章,我觉得孔乙己一直在追求着一些东西。吴:嗯,很有意思。孔乙己有追求。

生(二号):我觉得他想要在社会中享有一些地位。这可以从文章中看出来。文中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为什么他是穿长衫,而且他的长衫很破了,十几年都没有洗。可是他是站着喝酒的,是在短衣帮之中,跟短衣帮聊天。他觉得只有在短衣帮中才有一些地位。吴:才有一点点地位,才能找回一点点尊严。

生(二号):是。可是要建立怎样的地位?只要穿长衫就可以了?在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孔乙己就决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众笑)吴:天天向上。(生乐)出人头地。

生(二号):对,出人头地。可是又中不了秀才,他就去酒店那里,跟他们天天说那些文言文。跟那些短衣帮再聊。吴:跟那个小伙计也聊。

生(二号):是,然后我想就是写他追求的那个东西在一点一点地灭亡。吴:追求的东西,追求的希望在一点一旦地灭亡。嗯,挺有意思的。

生(二号):文章中有很多个部分都写别人在笑他。第一个部分就是在酒店里,别人笑他偷东西,然后他说出那些文言文,别人又笑,“充满了快乐的空气”。后面,别人又笑他中不了秀才。文章也说孔乙己知道自己不能和他们聊天了,便转向孩子说话。他觉得他在酒店里面的地位 „„ 呃 „„ 吴:想找回地位找不回来。生(二号):很难找。

吴:于是他就想办法从哪里找回来呢? 生(二号):从孩子那里找。

吴:从孩子那里找回来,刚才她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大家想想祥林嫂,她开始的时候也是跟大家在说,说着说着别人都不理她了。她跟谁说呢?(众生:天空)

吴:跟天空说对不对?哎呦,这太有意思了。你继续说。

生(二号):他给酒店里的小伙计“我”说的时候,小伙计也是很看不起他。然后他又很失望。

吴:小伙计已经不是小孩了。你们发现小伙计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对不对?这个小伙计在这个酒店里已经完全世故化了。他已经不“小”了,应该叫他“伙计”就可以了。对不对?但是叫他“小伙计”。生(二号):但是他只有 12 岁。(众生乐)

吴:嗯,但是他只有 12 岁,这个也可以引起我们思考。鲁迅是不随便给人们安年龄的呀?你知道吗?有人曾经在考证祥林嫂的年龄是多少多少岁,最后推推推,四十多岁,也就是四十岁上下,那么也就是说三十五六七,四十一二三,对不对?这样头发都白得一塌糊涂对不对?“黄中带黑的脸”。那么,你看小伙计,如果仅仅是个“小”,我们不知道他小多少?但是这里面就给了他一个定义,多少岁呢?

(众生:12 岁)

吴:12 岁,12 岁的一个小伙计对不对?照理说,这 12 岁的孩子已经刚刚脱离童年,进入青少年。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十一二岁正进入青春期,这个小伙计已经很世故了。这让我们想起了《药》里面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众生议论)

吴:二十多少岁呢?驼背五少爷,没说他是多少岁对不对?但是他是“少爷”,少爷大概也应该年纪也不大。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恍然大悟”。好,你继续说。生(二号):你说这个小伙计有点大,其实可以和那些天天在一起玩的小孩子对比的。

吴:嗯,形成对比,那他不是一个小孩子。嗯,说。

生(二号):他(孔乙己)在小伙计这里寻求希望的时候,有一个词“恳切”,“他很恳切地说”,他很想教那个小伙子识字,很想让那个小伙计知道自己的才能。可是小伙子后来走掉了。他(孔乙己)又叹气,然后“露出极惋惜的样子”。吴:很好!她刚才说了一句“他很想让小伙计知道他有才能”。他仅仅是“仅此而已”,他绝对不是说知识是有用的,你要搞清楚啊知识是有力量的,要好好学习将来会做成大事。他(孔乙己)仅此想满足什么呀?(众生:虚荣)哎,虚荣而已。他很有意思的。所以现在有人在研究孔乙己的时候,甚至用精神、心理分析法,譬如说他为什么要穿那个衣服。好,继续说。

生(二号):然后在那些小孩中,他是给豆给他们吃,吃完以后又讲了一句那种古文,可是小孩子又笑了哦,不重视,他也十分的失望。最后要灭亡的时候,就是孔乙己心中的希望要灭亡的时候,应该是他被别人打断脚后用手爬到酒店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前面的时候别人说他脸上的疤痕,说他偷了别人的东西或者伤很重,都笑他,他很生气。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偷了别人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地位的表现吧。吴:嗯,应该是尊严。

生(二号):后来他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就是想喝酒,可是已经不怕别人看见他伤得这么重了。他已经认识到了他想追求的已经没有了。吴:没有尊严了,人生最大的悲剧,嗯。

生(二号):他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他什么都不管了,就是这样子。吴:那你觉得整个想法,你准备安排一个怎么样的标题呢? 生(二号):标题呀,我想了很久。可是都想不出来。(众生笑)

吴:我觉得她刚才说的这些,我突然想帮她出个主意或者我先不说,你们谁帮她出个主意。她说了那么多,我就一下子发现了一个问题 —— 题目是什么?哎呀,题(手指额头)目(手指眼睛)啊,一下子把你的文章拎起来的一个东西,对不对?那你这样怎么办呢?而且她说的这些东西都很有价值你们发现了没有?谁帮她出个主意?帮她安个题目或者给个意向。你们两个男的。你来,这是曾经写席慕容的同学,是吧?(众生:是)你来。生:能力有限。

吴:哦,研究席慕容的要来研究鲁迅,有点严峻。那旁边的男同学。„„ 也能力有限? 生:想不好。

吴:哦,一时想不好,说不清楚是吧。好,哪一个来? 生:可以坐吗?

吴:可以坐。好,有请。是吴昭霓。

生(吴昭霓):我题目想不出,但是我有个建议哦。因为我有看过老舍,好像是老舍的《骆驼祥子》,它是讲一个人力车夫,他想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很努力很努力地生活,他努力了两次,可是那个社会最后还是不允许他。他有这样的梦想,梦想也是一步步破灭掉的,我想对照着写会比较好。

吴:对照着写比较好?那别人刚刚研究完《孔乙己》,还要研究一下《骆驼祥子》,那会很累很辛苦啊!?

生(吴昭霓):可是他们两个那个渐变的过程,充满了希望,可是奋斗到最后,他们对整个社会都绝望的这种心理历程 „ 吴:嗯,心路历程。

生(吴昭霓):就是一个整个社会的缩影。可以由此探讨原因。

吴:不错。孔乙己也有心路历程。(转向先前那位女生二号)我觉得你再去去研究一下《骆驼祥子》,你干不干?(众生笑,那位女生摇头)吴:呵呵,她不干了。我们看一下谁再来帮她出个主意。好,你说。生:她今天中午也跟我聊了一下,她跟我谈到孔乙己偷书的那件事情,然后我对这件事情提出了一些意见。他偷书一方面是从心理角度出发,是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或者应该从社会的大背景来说,比如说他那个社会地位,它里面讲到了一些举人、绅士他们考取了之后 „„ 吴:她偷书干嘛呢?你知道吗?

生:我一会再说。他想获得这种地位,可能就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的一种社会地位,比如说他穿长衫啊,都是想满足他自己的这种地位。然后它整篇里面是讲他去考举人啊,想做官,都是从这个社会大背景来说。由此推出一个桎梏对她的迫害。然后我觉得从她刚刚所讲的,我给她提一个意见,就是她讲的东西很凌乱,我觉得应该抽取一些观点相似的地方,然后再成文。我觉得可以从孔乙己对社会的理想来说吧。

吴:(转向先前陈述孔乙己课题研究的那位二号同学)哦,你刚才不是说嘛,孔乙己的希望是一步步地破灭对不对?然后我就可以给你提一个建议,刚才她给我一个启发。孔乙己第一步怎么破灭的?我把它分步骤行不行啊?第二步又怎么破灭的?孔乙己希望破灭 ——(有生小声提议)之什么?你说你说。生: „„

吴:首?曲?什么意思啊?

生:因为我刚刚跟她说的是《幻想破灭三部曲》。(众生笑)

吴:哦,《幻想破灭三部曲》。我们不管三步还是四步还是五步,你可以自己分一下,这样的话呢,可以把一篇文章拎起来。好的,再下一位。生(三号):我研究的是《伤逝》。吴:哦,《伤逝》。好,你说。

生(三号):我的题目是《那花长在针尖上》。

吴:《那花长在针尖上》?这个标题很有意思。你们知道最近北京的高考作文标题是什么吗?(众生:隐形的翅膀)

吴:《隐形的翅膀》。她说什么长在针尖上?(众生:那花长在针尖上)

吴:那花长在针尖上,蛮有味道。你们自己想一想。广东的高考题叫什么来着?(众生:常识)

吴:前段时间呢,老师不是说要回归常态,要重建常识吗?好,你接着说。生(三号):那花是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这针尖是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物质,第二个是社会环境,第三是精神。物质上这个家庭十分地匮乏,这个家庭只有涓生在工作,子君是没工作的,她只依赖涓生。然后社会环境。当时中国是个“铁屋子”,人们不可能承认和允许他们爱情的存在。精神上涓生、子君只是因为兴趣相投才在一起,共同追求新思潮,并不是因为爱才在一起的。彼此并没有因为真爱在一起,子君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旧女性的模式形象,婚后只依赖丈夫,将全身心投注于家庭内务之中。第三个,涓生是个自私、不负责,对爱情的坚守、坚定都不够强的那种人。两个人对爱情的认识并不全面,认为有爱情便有一切,面对生活的困难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说当涓生失业的时候,子君便失去了当时拿出“我是我自己的”的那种全然不顾的勇气。我想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剖析对爱情的认知。

吴:嗯,我帮你提个建议啊。这个我总觉得啊,这个花朵和这个针尖,针尖并不是不能够容忍这个花朵本身,而是可能不能容忍花朵开得这么鲜妍或者与众不同。换一句话来说,这个社会并不是不能容忍他们两个相爱,或者他们两人结合,可能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有某些地方跟这个社会相差,相距太远了。你们去思考这个问题。好,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儿。同学们记住,回去继续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找你的同桌,找你的好友,互相在碰撞,然后把你的思路缕出来。星期四,明天星期五,我们还可以讨论一天。好,下课。吴:同学们再见!众生:老师再见!

【课堂实录】 【案例评析】

事实胜于雄辩

唐建新

我们很难对这一节课做出评价,因为它只是学生一段时间专题学习后的讨论。很多人都很关心吴泓这样搞,高考成绩怎么样,那我就从高考出发,来评价吴泓老师做的专题学习。

按标准分和原始分计算,600 分和 100 分及以上的成绩属于高考里的中上等水平,而吴泓的学生中获得这个成绩的,在参考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 2003 年的 27.58% 上升到 2006 年的 38.18%,再上升到 2008 年的 83.54%,文科班还高达 85.71%。

每一位不在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高中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都非常清楚,这些成绩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要知道,吴泓老师所执教的是深圳市关外的二类学校,受招生政策的限制,每年只能在市、区重点高中挑尽优生之后,从宝安区新安街道办辖区内剩下的考生中挑选学生。

生源尽管很不理想,教学起点尽管很低,为什么通过专题研究性学习后的学生却能够连续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

首先是不让学生讨厌语文学习,不去做繁复琐碎、机械重复、肢解文本的练习册和教辅资料复习资料,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入语文学习状态。

其次是专题研究聚焦,使学生接触、了解、认识了一个个文化、文学历史上的名人巨匠,获得了思想的磨砺,人格的陶冶,审美的提升,感受到了学习的步步成功。

再次是大量的阅读思考写作,让学生在言语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规范优美典雅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使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迅疾而有效的提升。最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力在专题学习中得到的确认与强化,养成了自觉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以上四点使得传统语文教育多读多写的宝贵经验得以继承革新、发扬光大,也使得现代教育的网络资源得以充分享用,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这些学生来说,现今高考语文的检测,只需他们展示出自己语文素养与能力的一个方面,犹如冰山露出海面的那一角。

愿这样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能够引发我们更多语文教育同仁的观察认识讨论与学习参照实践。让我们张开双臂,欢迎网络条件下的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到来!

第二篇:学习鲁迅

学习鲁迅近日重读《青年必读书》一文,不免生出新的感受。

鲁迅分书为两大类——“中国书”与“外国书”,他“略说自己的经验”,也确能道出旁人的体会:读中国书,就“沉静下去,与现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但在我们的新时代,两类的分法远远不够了;书市里的大宗,既非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亦不是标准的“外国书”,如果只用一个词儿来概括,我想,没有比“中国人写的外国书”更恰当了。

人活着主要应该做事,但也需要休息,因此我现在的感受是读中国书与读外国书并不互相排拒。读外国书,使人想做事,做事久了会疲倦,想休息,于是换读中国书;中国书使人沉静,沉静就休息得好,休息够了,静极思动,再去读外国书,去做事。这样良性循环不是比偏嗜偏食好得多么?问题是无论“中国书”、“外国书”,现在都少有人读。假如请社会学家细心地做一项社会统计,我敢断言,结论必定是:“中国人写的外国书”在被读书中占绝对的多数。

中国书,外国书,其实俱在,却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厚实的墙壁障蔽着,使人眼看不见,手够不到。日前一位朋友喜滋滋地告诉我:“《燕知草》我终于买到了。”他在旧书店的书架前逡巡,虽然认为架上的书全只配化成纸浆,却不死心,仍旧上下左右习惯性地扫描。突然眼角一亮,瞥见旁边一位青年手中翻着的竟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燕知草》,惊喜不已,他一边期待,一边担心,注意着青年的动静。青年翻了一会,把书扔下了。朋友毕竟是位谦谦君子,死守“不掠美”的善道,他捡起书,趁青年还未掉头他顾,殷殷问道:“你不要吗?这可是本好书啊!”青年回说:“这种书现在没人要看了!”朋友如愿以偿,又不禁感叹:“我喜悦之余,竟觉得一丝悲哀。”这喜悦,是个人的、主观的,而这悲哀,却是广被的、客观的,难道新时代与“这种书”当真无缘了么?

外国书使人想做事,同时也教人怎样做事。“中国人写的外国书”,在使人想做事的强烈程度上还超过了外国书,但是,却不告诉人应该怎样做事。例如关于“科学”,我读外国书,就知道了科学究竟是-什么,知道了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才算是“科学的”,也知道了“不科学”不一定是贬义,等等。而在“中国人写的外国书”里,尽管“科学”受到的赞美崇扬远过于标准的外国书,但“科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却根本含糊不清。于是旧的如周易算命,新的如气功疗病,更新的如炒股发财,统统都挂在了“科学”的名下,甚至情场失意,或官运偃蹇,亦归咎于方法“不科学”,好像只要“科学”一下子,就能运交红桃,步履青云。

想做事而不知道怎样做事,是一种“憋得慌”的状态,势必至于不由自主,乱说乱动。能量大的,就像金庸《射雕英雄传》里的西毒欧阳锋,武功练到入魔,气机混乱,招式怪异,先施杀着,先刮自己几个耳光,他虽一举打败北丐、东邪、南帝,夺得“天下武功第一”的名号,却实在很难被人视为真正的英雄。至于现代的欧阳锋们,可以说在王朔的笔下,最称惟妙惟肖。随便抄一段,是写一位女的:“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忙的。这些年总是以一种冲刺速度在交际在创业在破产在上蹿下跳。月余不见,便不知她是什么身份。我手里她的五花八门的名片足可开一个小型的私人收藏展。……我国沿海的每一个特区新建时她都去创过业,亲手创办了数不清的公司、交流中心、工贸大厦和文化城。她在北京有一家颇具特色的云南菜馆,在那儿你可以遇见形形色色的社会名流:气功大师、沙漠旅行家、颓废画家、摇滚歌手,以及政府官员,影视红星,大小记者,还有我这样的写字师傅。”

因“憋得慌”而做事一旦形成风气,“做事”的意义就要变。照韦伯的说法,从新教伦理转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以理性化的态度和方式“做事”的,虽然目的也是积累财富,却与许多非新教地区自古而然、于今为烈、贪得无厌、劫夺聚敛的发财狂,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等

到资本主义普及到其他广大地区,宗教的脐带自然不必去追索了,只要能发得财,也就算做成了事。

鲁迅说:“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鲁迅是将“做事”看得比“作文”更重要的。但在文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今天,“作文”就是“做事”。“不读中国书不能作文”的老话业已过时。即使是中国人,不读中国书也照样能“作文”。今天的书市,“中国人写的外国书”蔚为大观,反令地道的中国书和外国书成为附庸,就是明证。

第三篇:浅谈定向越野学习

定向越野

姓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无数的湖泊,城镇、村庄稀疏散落,要想穿越那莽莽林海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那些最经常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林中行动的人们——军队,成了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

1918年,瑞典的MaijOr Ernst Killander组织了一次叫做“寻宝游戏”的活动,引起参加者的极大兴趣,这便是定向运动的雏型。这个活动组织方法简便,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还能够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精神,提高人的智力、体力水平。且不需要象其他体育项目那样在场地与器材上支付大量经费,娱乐性与实用性兼备,因此日益受到军队的重视,并很快地在民间流传开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户外运动,定向又成了一种必需的生存技能。定向作为一种新兴的,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导航的运动,在世界各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并为之狂热。

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中举行,也可以在公园、校园,甚至城市街头举行,而且定向运动容易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体能和定向技能水平参赛者需要的比赛路线,因此参与定向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不论男女老少,种族背景,文化阶层,社会地位,相互交流,共享人生。定向运动吸引了全世界男女老少,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广泛参与。

定向运动有许多形式,按照运动模式,国际定向运动将定向运动项目划分为徒步定向或定向越野、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和轮椅定向。

在国际定联2004 年版徒步定向赛事规则中,徒步定向或定向越野被定义为一项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个被同时标记在地图上和实地中的检查点的运动。定向运动的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由两人以上组成的队。定向越野是定向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参赛者要依靠标有若干检查点和方向线的地图并借助指北针,自己选择行进路线,依次寻找各个检查点,用最短时间完成比赛者为优胜。定向越野,要依据一定的步骤:

一.标定地图

越野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

之后,只要将越野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

二.对照地形

1.在站立点尚未确定前: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从图上找到它们,此时站立点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确定。若想较精确地确定,则需按下节中所介绍的方法去做。

2.在站立点已经确定之后: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从图上查明自己选定的运动路线上近前方两侧的特征物,同时记清他们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将它们在现地辨别出来,然后再前进。如果因为地形太复杂,如山丘重叠、形状相似等,不易进行对照,可以先采用较精确的方法标定地图,然后用带刻度尺的指北针的长边切站立点和特征物,并沿这条直长边向前瞄准,则特征物一定在此方向线上。如此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变换对照位置,或者登高观察和对照。特别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现地对照地形,都必须特别注意观察和对照地形的顺序与步骤问题。现地对照地形的顺序一般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由近及远,由左至右;有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段分片,有规律地进行对照。在步骤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图方位与现地方位的一致,然后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

三.确定站立点

当自己所处位置是在明显地形点上时,只要从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站立点即可确定。当站立点位于明显地形点附近时,可以采用位置关系法。利用位置关系法确定站立点主要是依据两个要素,一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方向,二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距离。在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还可以结合高差情况进行判定。

在进行定向越野时发生迷失方向时,如果正在沿道路行进时:标定地图,对照地形,判明是从哪里开始发生的错误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据情况另选迂回的道路前进。如果错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进。如果正在越野行进时:应尽早停止行进,标定地图后选择最适用的方法确定站立点,然后尽量取捷径插到原来的正确路线上去,不得已时再返回原路。在山林地中行进时:根据错过的基本方向,大概距离,找出最近的那个开始发生偏差的地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如果错得太远,确定不了站立点,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图上看一看,迷失地区附近是否有较大型或较突出的明显地形(最好是线状的),如果有,就要果断地放弃原行进方向向它靠拢,并利用它确定站立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待

途中遇到能够确定站立点的机会后,再迅速取捷径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进,最忌讳在尚末查明差错程度和正确的行进方向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忙而轻易地取“捷径”斜插,这样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总之,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还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交网络。定向运动是一项学生体育项目。因为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及识图能力。定向运动是一项家庭体育项目。周末一家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自我娱乐,融洽关系。增加乐趣。定向运动是一项精英人才体育项目。因为它富于挑战,勇于尝试从未被尝试过的方案,并要求全身心的从双腿到大脑以最高时效达到世界顶极目标。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世界军事体育项目,拥有自己的世界锦标赛。定向运动是一项自然环境体育项目。因为它教会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为把握自己,爱护自然,遵守郊野公园守则。定向运动是一项不需任何花费的群众性体育项目。所需的只是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服装可穿着定向专业套装,也可只是普通运动服装。定向运动是一项探险寻宝体育项目。给你惊险刺激的人生经历。定向运动是一项广交朋友的社交性体育项目。

第四篇:浅谈高中语文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学习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初中阶段的范围扩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更趋向应用性,审美性。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一、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语文学习再不是语文课上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生活的活动。不间断地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外时事,思考社会人生大事,是培养语文素质的良好途径。扩大视野,提升认识水平,在生活中不断涵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才能使语文的发展提高有可持续性,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在学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时,要充分利用课前自习上的空余时间,预备自习和公共自习,注意全面了解学案内容,安排好时间,独立研究,在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以便在小组学习时在小组内讨论研究或者在展示答疑的环节提出问题。

2、在课堂上,同学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要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认真总结和反思。珍惜充分的动手机会,注重学习任务的研究和探索,要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放手展示自己和小组的研究成果,并且发现新的问题。

3、课后要对本课内容多做总结归纳,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研究课堂上所涉及内容的规律性和技巧性的知识。同时,要注意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4、自习上同学们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一般为半小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相互讨论、抄袭,不查阅课本资料。

5、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后,剩余时间预习学案,配餐由课代表收齐交给老师,大家要积极配合,不要拖拉,更不能不交。

6、老师批改之后,同学们要对其中的错题进行二次思考或和交流讨论。如果不能解决,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并将有价值的错题及时整理到错题本上,以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反思。

第五篇:鲁迅学习资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补注】

1.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2.风雨如磐暗故园。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暗,晦暗。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鲁迅 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

3.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

4.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资料一】

本诗作于1903年。其时21岁。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资料二】

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

【补注】

1.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2.“千夫指”,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

3.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资料三】

这首诗最早是写给柳亚子的。《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记有“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并录下本诗和跋语。条幅上的跋语:“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在条幅和日记上,诗中的“破帽”原是“旧帽”,“漏船”原是“破船”;鲁迅编入《集外集》时,作了最后改定。【资料四】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资料五】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三是说:“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 【问题探究】

1.《自题小像》的题旨是什么?请根据原诗及老师提供的资料,或者自己查找的资料,说明观点及理由。

2.《自嘲》的主题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和依据。

3.你如何理解“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三题,可选择一、二回答。可以发在网上,也可以做在作业本上。

下载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鲁迅专题学习定向定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学习资料

    1、瘦削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犀利的语言,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每每读完鲁迅的作品,先生的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 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研究性学习—— 关于鲁迅

    汉沽一中研究性学习 对鲁迅的研究高一八班 孟凡涛 对于这次学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学到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知识,从他的文学到他的情感生活,老师提供的素材都有比较完成和全面......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13篇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1 1.经常阅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学好语文,光看几本课本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精......

    高中语文的学习

    高中语文的学习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有以下特点: 1、 内容更加广泛、丰富现在实行新一轮课改,教材编排跟以往有很大不 同,分必修和选修。......

    高中语文学习总结

    高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4篇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有助于实现语文知识的整合、运用、提升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

    2015高中语文学习总结

    2015高中语文学习总结 第1篇:高中语文学习时的小总结 有些同学语文学得并不马虎,但成绩却不理想,而有些同学语文学得并不怎么努力,成绩却很好。这让很多同学感到很困惑,究竟怎样......

    谈如何学习高中语文

    谈如何学习高中语文——致高一新同学文章来源:http://blog.zhyww.cn/group.asp?gid=59&pid=82620亲爱的高一新同学,你们好!当你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一中新校的大门时,你们一定......

    高中语文学习知多少

    高中语文学习知多少?一、回顾初中语文1、学什么?2、怎么学?3、结果如何?二、高中语文1、学什么?(1)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白话文、文言文(2)从选文体裁的角度: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