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富源中心学校
于海洋
一、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它主要是以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为依据,受体育教学特点所制约。
体育课一般采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段式教学结构。至于每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共安排等,则因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为加强组织教学,也可把准备部分分为“开始”和“准备”两个部分,课的三个部分的内容分述如下。
1、准备部分(8分钟左右)
准备部分的内容,按照其性质和目标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在准备活动后还要有“课课练”的内容(如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等)。
2、基本部分(28分钟左右)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衡量体育课教学目标完成与否的主要部分。基本部分一般安排一个主教材、一个副教材,主副教材的选择要注意上下肢的合理搭配。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或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内容和提高身体训练水平。
3、结束部分(4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一般由放松性的舞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结、回收器材这几部分组成。放松性的舞蹈一般采用全班集体形式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自评、教师的评价小结一般采用集体的形式。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结束部分,不能挤掉这部分内容而仓促下课,否则不仅会影响课的效果,也会影响下一节课的进行,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体育课的课型
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课一般分为理论课、实践课和考核课三大类。其中理论课分为基础知识课、欣赏课两种;实践课分为复习课、新授课、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的综合课三种;考核课分为基础知识和术科考核两种。
(一)理论课:学生通过视、听、讨论的形式获得知识。
课型简介:一般分为基础知识课和体育运动欣赏课两种。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任务:
体育理论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及体育对于生命的意义,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以及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学习体育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欣赏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了解体育,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完成学习任务。
1、新授课
课型简介:以学习新内容为主的课。运用大量的辅助练习,帮助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体现由易到难。
主要任务:体育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动作,减少学习中的困难。突出教学内容重难点的解决,以便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操作程序:(1)教师示范
教师通过示范将本节所要学习的动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知觉清晰、印象深刻,明确“这就是我要学的动作”。
(2)教师讲解
讲解动作要领,突出重点与难点,有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以便使学生在练习中做到边思考、边观摩、边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通常先练习分解动作和辅助动作,再做完整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4)教师再示范或学生示范
教师再次示范前提醒学生在观摩完整动作的同时,注意某个重点、难点环节,使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示范,教师要指出其示范的优点所在和存在的缺点、错误,以及纠正的方法。同时讲解“帮助与保护”(指体操项目)的方法、措施。
(5)学生再分组练习
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去体会动作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并在练习中去合作、去帮助别人。
(6)集体纠正
教师根据巡回指导获得的信息,针对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示范,并组织继续集体练习。
(7)师生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的动作,以教师为主导,共同分析练习中的优缺点,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错误的动作,今后应该怎样改进,以达到动作准确而完美。
2、复习课
课型简介:以复习已学过内容为主的课。通常安排在开学初、学期末、考核前以及学完某一单项教材之后。
主要任务: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内容,而是要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教师要结合学生以往掌握动作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改进动作。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
操作程序:
(1)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宣布课题内容、任务,提出教学要求,然后展示教学目标,明确该课教什么、练什么及怎样练习。
(2)出示练习内容的重点,纠正易犯的错误
教师向学生出示拟定的练习内容,对易犯的错误提出纠正的方法步骤,复习内容采用重点示范和揭示启发相结合进行练习,突出重点和难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一定顺序,尽量体现出技术的层次和结构;学生练习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稳步提高。
(3)训练与辅导
这是本模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定要使学生认真操练,积极动脑思考,将所接受的知识内容用行为表现出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层次。
①自练解难题。教学中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个人练习,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能力,并根据教师展示出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练习、体会,使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②互相帮助。教学中,对个别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帮助与保护,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掌握运动要领。
③巩固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巡回辅导,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地解答和示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要领,提高质量。
(4)检查与矫正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通过获得信息,可以采取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与提高
以教师为主导,全面总结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动作示例,使学生对正确的技术动作有一个较完整的、正确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3、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的综合课
课型简介:综合课包涵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在一节课中既有新教材,又有复习教材的课。这种类型的课在小学阶段很普遍。另一层是指身体素质练习课,将多种身体练习形式组合在一起,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在参与中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这里侧重于第二层含义。
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通过大密度的练习来增强体质。
4、考核课:以检验学生学习程度为主。
课型简介:一般分为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实践两种。
主要任务:通过笔试、问答、实践操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为学生提供改进的依据和努力的目标。
第二篇: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1.模式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针对学生健康标准的界定众说纷纭,尤其是各阶段教材自量大小的错杂、学生运动能力不一和课堂上若干因素的制约,导致衡量完成教学目标与否和学生健康锻炼的评价标准更加迷茫。《学校体育学》则是依照体育课学生心率变化曲线图的绘制与分析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健康结果的,而运动量化、监控、调整三段式是体育教学中控制学生运动生成脉搏的主要教学模式,它是由备课时对学生运动生成心率的假想、课堂时对学生实际生成心率的扑捉和影响学生心率若干因素的调整几部分构成,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运动生成心率曲线无限度的接近预设的科学心率曲线,使学生在运动中真正的得到锻炼、获得健康。本模式在课堂实施中是对学生运动脉搏取向进行时时监测及调整,本身就是对学生运动效果的一个评价过程。
2.理论依据
(1)课标的要求: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体育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规律来逐步提高学生体质,增强训练水平,有节奏地逐渐加大或减小运动负荷。
(3)人体生理学:适当的运动量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过程。也就是说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4)学校体育学:从实际情况出发原则,是指体育课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都要力求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知识的基础和身体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够接受,便于教学工作的组织进行。
3.教学目标
(1)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初步掌握体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运动生成心率的深入认识和运动调整能力。
(3)建构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模式流程
量化假想-----运动监控-----运动调整
5.操作程序
(1)量化假想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科学心率,例如学生10岁,那么科学心率就是靶心率220—10=210,210*60%100---80%100=126---168次每分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和合理心率的持续时间。例如,一分钟跳短绳心率就可能达到160次每分钟,走步一个小时心率也不肯能达到160次每分钟,这就说明每个教材都有自量,根据教材自量的大小来确定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如果自量较大,我们在科学心率上持续时间在3分钟左右即可,但是练习的次数要增加,练习时间要短;如果自量较小,在科学心率上持续的时间一般保持在6分钟左右,那么练习时间要长,练习次数要增多。同时自量的大小也决定着运动场地的大小,自量较大,场地设计要小,反之场地要大些;根据前后课节的衔接,决定了心率曲线的走向,如果是上午第四课时,我们就要把波峰设计为后高型,这样便于午间休息来降低心率。如果体育课后还有其他课时,我们就要把波峰设计为前高型,以免影响下节课的学习;根据课程结构来设计双峰型,但要考虑到准备部分中热身教材的自量和主教材自量的搭配问题,如果主教材自量较低,那么热身教材自量就要高些,第一波峰出现的就要晚些,一般出现在10分钟左右,峰值126次左右,最高峰值出现在28分钟左右,峰值168次左右,反之,第一波峰出现要早,在7分钟左右,峰值126次左右。最高峰值在20---25分钟左右,峰值168次左右。这样可以使量化互补,控制波幅过大的问题。综合以上诸多因素,描绘出本节体育教学合理的、科学的心率假想曲线。
(2)运动监控
由于与运动量制约的因素较多,课堂上扑捉运动量变化是课堂的关键,如何将隐性的心率变为显性心率,需要具有大量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测量方法,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首先观察学生的脸色,微红时心率一般在110次/分钟左右;通红一般在130—140次/分钟左右;苍白一般在160次/分钟以上。其次观察汗量,微微出汗一般在110—120次/分钟左右;大汗淋漓一般在150----160次/分钟左右。最后观察气喘,微喘在120次/分钟左右,气喘吁吁一般在150次/分钟左右。
2)询问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询问学生的感受,学生说“还行”时心率一般在110次/分钟左右;学生说“累”时,心率一般在120----130次/左右;学生说“累极了”或“累死了”,心率一般在150——160次/分钟左右。
3)测量法。作为没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或想求得准确的教师可以采取脉搏测量法。脉搏测量法通常采取五步或三步测量。五步测量的点是:课前选出3或5名奇数同学,课前五分钟一次,课中7-8分钟一次,课中15分钟左右一次,课中28—30分钟一次,课后5分钟一次。但现在我们经常采取三步测量法,就是课中测三次。测量方法采取半分钟全体测量,集体报数,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心率变化情况。(3)运动调整
根据运动假想的科学心率曲线,结合各种监控方法,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率偏高,如果差距较小,可以减小练习时间,例如:个体练习5分钟,就减小到3分钟。调整次数,例如:由练习5次降低到3次等。减小练习密度,降低心率幅度;如果心率差距较大,一般采用等时轮换的方法,就是将学生分的组别增加,按主教材设计与其相关联的几个副教材,副教材的自量要小,学生按组试做,在一定的时间内轮流交换场地,这样做可以直接降低主教材的量化转移,降低运动量;如果量化差距太大,而且是全员性的,可以单独设计间歇调控环节。可以采取自量小的舞蹈放松、打气放松、意念放松等,调整呼吸,降低运动量,当然后两种方法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做好准备。另一种就是就是生成心率与预设心率偏低。如果差距较小,我们可以提高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如果偏离很大,要采取自量较大的专项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生成心率的幅度。
6.使用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运动量化应注意的问题
A.不同阶段学生的基础心率标准
B.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心率标准
C.教材自量的大小与练习密度的关系
(2)运动监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A.使用观察法时要注意不同阶段的量化数据与预计量化数据之间的关系
B.运动监测一定要体现随机性,不要格式化监测
C.针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采取分层监测,切不可千篇一律、同等待之
(3)运动调整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A.调整若干因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心率生成实际而定
B.运动间歇调控时要分析好其自量的大小,才能达到良好的调整效果
该模式的局限:该模式应用于心率起伏较大的教材,例如:走跑交替教材等;反之禁止使用,例如:队列教材等。
7.小学体育课堂“运动量化、监控、调整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学范例
【课题名称】
《蹲撑前滚翻 》(人民教育出版社 水平二 第六章第3课)【教材分析】
《蹲撑前滚翻》是小学体育水平二中滚翻与游戏部分的内容,是在发展滚动能力练习的基础上演化成的动作,难度比前者增加了许多。该课是滚动部分标志性教材,是为做好俯撑前滚翻、手撑远端前滚翻等高难度动作的基础。重点部分是团身前滚,难点部分是支撑有力、团身要紧。
课时安排为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重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科学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学情分析】
经过低年级的简单学习和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学生以掌握了一些关于滚翻的动作要领和相关知识,但水平二的学生在心理上还是有恐惧心理,唯恐翻不过去和一些运动伤害等,所以我们在知识传授伊始,就要传授保护方法,让学生有安全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85%的学生能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独立完成前滚翻动作。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三段式结构和运动量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在传授前滚翻技能的同时,时刻监测学生运动生成心率发展取向,并做好调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团结意识,体会成功后的喜悦感。
【设计理念】
体育是发展学生生长发育的主体,科学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核心。
【教学准备】
秒表一块、录音机一台、小体操垫40块、稿纸40张、半径10米圆环形场地。
【教学过程】
1.量化假象:在《蹲撑前滚翻》教学设计时,我首先考虑了教材的自量,在小学体育教材里,它区别于跑跳类剧烈运动强度的教材,又有别于队列、队形等小强度的教材,它属于自量偏中下强度教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量化升高法的应用;第二我考虑的是水平二学生的年龄,大约在9岁到10岁,以10岁为基准,利用量化公式得出合理运动心率值区域是126次每分钟到168次每分钟;根据教材自量偏低的原因,我在练习密度上有所增加,主教材练习次数达到15次之多,同时选择了自量较大的教材连续前滚翻和障碍跑的游戏教材,进而扩大了游戏场地,目的是为了达到学生合理的运动心率区域值,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因为我上的课时是上午第三节课,所以我采用前波峰的心率走向,126次每分钟大约出现在课上7分钟左右,168次每分种大约出现在30课上30分钟左右。综上所述,我描绘出了此节课的运动心率曲线图,是以126次每分钟和168次每分钟为基准的逐步升高的前高型曲线。
2.运动监测与运动调整:由于教材自量较低,我在准备部分时选取了舞蹈热身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心率尽快的升起来,达到126次每分钟,真正的达到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采用了运动升高法,结束部分采用了意念放松法,也就是间歇调控法。整课采取监测的方法是询问法和观察法。调整方法采取的是运动升高法和间歇调控法。由于监测与调整都要体现随机性,所以我将二者融为一体来谈本节课的操作过程。
教师:观察学生的呼吸情况及面部表情
学生:学生的呼吸慢慢加快,面部表情自然微红,在上课七分钟时,学生有微汗呈现,此时心率大约120次每分钟左右。
教师:在动作要领讲解和单人练习时,由于教材自量较低的缘故,学生运动心率下滑较快,大约100次每分钟,此时大约上课11分钟左右,为此我采取了连续前滚翻游戏,增加了练习密度。
学生:此时学生显得不那么轻松,一套动作下来,呼吸急促,面漏潮红,心率有所上升,大约达到140次每分钟左右。
教师:在上课28分钟时,我采取了障碍跑游戏,目的是达到学生最合理的心率168次每分种。
学生:两组游戏下来,学生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教师:我问他们感觉怎么样?
学生:学生说再练就很累了。
教师:根据上述方法,我感觉学生正是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交换时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所以我在结束部分采用了意念放松的方法,尽量使学生的运动心率下降,达到运动前的基础心率,上下浮动不超过5次。
学生:经过放松调整,学生又有说有笑的,显得很轻松愉悦。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优点在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科学的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学生运动心率的走向与预设心率很接近。不足在于没有应用测量法,心率测量还不为准确,调控时机扑捉不及时,有待提高。
岱岳区新城实验学校孙新涛
第三篇: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体 育 高 效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探 讨
杨晓勇 根据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课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进阶思考,与研究探讨,我要讲的是课前准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再到课后的总结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举实例以孙华东教师这节体育课为例”因为体育的基本结构分为三点:
1、准备部分;
2、基本部分;
3、结束部分;
在教学中利用文章提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能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什么这么说呢?课堂时间、目标、达到有效,才能高效。有效性提高了才能高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体育教学中身体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体育课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体育课如何实施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讲授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高效课堂应是于课堂通过教学改变,实现低耗高效,找到这个点,才能撬开并破解诸多体育课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的问题。
二、对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认识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体育教学是有效,达到高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学生是否努力的学,是否增进健康增长知识,增强技能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教和学生学,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获得的结果。
三、对提高中学体育课堂高校教学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 1.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中学体育分三个水平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刘亚琴老师这节课是教材“田径---弯道跑”中的九年级的复习课。
这节课选的教材很好,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使学生学习有兴趣,乐于接受,同时学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例如教材中,准备部分做体操,激发兴趣,还达到热身目的,是教材前基本部分,加上音乐快乐十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官、听觉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从有效中进步达到高效。所以说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每节是否高效的成败。反之,单调乏味的教材,例如队列、长跑,学生感到乏味,有腻烦心里,如果教学中教学模式利用木棒、几何图形、跑、游戏丛林追速形式进行,而不是跑圈、队列、并队、分队、交叉等形式,都能达到好的效果,学生既能锻炼,又能掌握技能,这就是高效、有效的教学课堂。2.合理教学目标
目标统领内容,发发展有效教学,达到高效课堂。例如:一节课做的过于简单,目标定的过于低,学生感觉没有味道,无法达到激励效果,过高标准达不到,刘老师这节课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技巧,会做,能学习就行,分解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即从感官等方面锻炼身体体育意识。3.合理利用场地回材
如何利用狭中场地进行教学,怎样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一物多用,这个很有必要。例如:让学生紧紧围绕在自己的视线里,合理调动队形,运用场地,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高效课堂,在于教师怎样合理驾驭课堂,非常关键。
(二)驾于课堂
驾于课堂是关键,能力的体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的能力,他本身素质一定要强,首先
1、准备
2、基本能力
3、本身知识技能 1课堂有序
有序的组织。例如开始部分,体委整队,教师要求学生5秒内整齐到位,静齐快,集合原地踏步的利用口号1、2、3、4使学生注意力由口号出现而集中。
2、课堂有味
有味指体育课堂和学生课外自由到需要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区别开来,体育教学不是简单体质健康教育,每一堂课要有传授运动知识的技能的过程,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例本节课教师讲的不多,指导,纠正,学生练习比较多,从练中得到知识,技能得到乐趣,空部是我校本教材,终身体育意识,就是到老了还能锻炼。3课堂有趣
有趣是指选择的内容和方法有趣和活泼,中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游戏练习法,通过练习增强学生投掷能力。是练习法中的一种投准练习,分组竞赛激发学生兴趣,练习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实践、循环练习、重复练习、交换练习。这些练习法。很好结合教师课堂上有效高效的教学,从而达到最高教学效果,有趣的教学,还反应出教育者的语言,教师要用爽朗、干爽、干脆、铿锵有力、亲切感人、充满活力、语言的感染、激励学生、吸引学生有名人说过,高校教师讲一节课,一定要重过语言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提高教学高效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一个课堂和谐保障,教师起指引作用,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肢体魅力、语言魅力、情感把学生引入课堂。从开始部分,教师进入角色把学生引入课堂,到基本部分,传授知识技能,游戏、互动到结束,全程教师要有评价表扬、批评、点拨、鼓励、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有激情。例如跳箱垫上危险系数大的项目,学生不敢做,害怕,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的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高,体育本身就有竞争性,如何更好发挥体育活动竞争性,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高效率的课堂就显露出来了,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促进教学高效性,例如本节投掷练习,先分组练习,后各组练习竞赛,过程紧凑,课堂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五、实践与教学是提高教学高效的燃料剂
体育教学中忌“纸上谈兵”教师大多数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技能,提高高校课堂,先集中讲是教不会学生体育技能特例见一些特殊项目。
六、练习与思考是更进一步推动教学高效的有效动力
练而不思,练习很盲目,利用学生爱模仿特点教学中加入仿声,仿物练习,不仅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对知识,技术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本节,教师用一个木盒和一个球来讲前滚翻的团身,学生一看便知,自然而然,就知怎么做。培养学生运动中思考,积极动脑,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七、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坚强后盾
反思促进教师进步,每节课的回顾意义上反省、探索解决教育教学在问题,为今后提高教学课堂实效性有很大的作用
1、感动之处 好的地方例学生能力提高
2、不是之处 没有失误、没到位、不细致
3、学生创新 号的方法,游戏中
4、教学灵感 突然间发现闪光点
5、教学困惑问题 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句话,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第四篇:“271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
“271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任何改革都是蜻蜓点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和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有了挑战和探讨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使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应用与课堂教学,而“271教学模式”使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个体得到尊重与关怀,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容易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任何学科的教学,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定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模式与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通过借鉴国内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新课程理念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模式,都要看它的效果,而这个效果就是学生融入的效果,所以,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只有外因(教学模式)与内因(观念)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1、“271课堂模式”的内涵
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体育特长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的因素―智商,70%的因素―情商,10%的因素―行商;“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20%(热身激趣阶段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探索、实践、体会阶段约3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合作,个人展示,技能拓展。10%(调节与评价阶段约5分钟)―(教师、学生)总结反馈,当堂评价。
2、“271课堂模式”五个基本步骤的实施
2.1课前自学、自主探究: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内容,自我设计学习技术技能路线图。
2.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学生在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完成当堂教学内容,检验自学效果,找不足。
2.3分组合作、解决重难点: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教学内容实践、体会,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解决重难点,组织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探究将要展示的技术技能。
2.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教师展示、点评、技能拓展,学生小组多人展示,便于提高技术技能。
2.5总结反馈,当堂评价:对所学技术技能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所学技术技能进一步巩固,当堂评价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热情,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对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
在五个步骤实施的过程中严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课堂变为安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应用“271课堂模式”立足于三个改变
3.1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教师要进行教学管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论层次,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3.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首先,学生应由聆听者转变为执行者,不在成为教师的支配者;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获取者;再次,学生由获得者转变为发现者和设计者,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3.3场地、器材匮乏的改变:“场地”变“学室”;“讲堂”变“学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方位、多视角、创造性地开发现有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确确实实地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地问题。
4、“271课堂模式”课堂教学实施基本结构
4.1导入新课──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技能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4.2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要求,可给他们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疑,让学生去观察、实践、探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认识事物的发展。
4.3验证探究──让学生将探究所学知识与技能予以巩固,综合运用、强化训练、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找出错误,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提高技术技能。
4.4评价体验──教师、学生高度评价个人本堂课的成果,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学困生。
4.5布置作业──布置精心设计的运动量,培养学生课后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魅力,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愉快地去活动。教师还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使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第五篇: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另外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开放式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放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体育教学有八年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