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第5课 敦煌·千年

时间:2019-05-12 20: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上第5课 敦煌·千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上第5课 敦煌·千年》。

第一篇:9上第5课 敦煌·千年

(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第5课 敦煌•千年

教材分析

本课从“综合·探究”的视角展现敦煌艺术,旨在吸引学生关注敦煌,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世界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丝绸之路中国区段内的敦煌艺术由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三部分组成。教材从壁画切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敦煌艺术,促进学生形成珍惜优秀文化遗产的理念,并自觉加入传承的行列。

一、教学路径

看:“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敦煌壁画艺术如此灿烂,从历史原因、地理原因、地质原因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飞天: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人物称为“天”,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 “总计4500余身”。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天才之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学: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最多的艺术石窟群,它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三处共有石窟55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50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已成为一种装饰,而壁画中的装饰图案也对整个洞窟的格式和整体布局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

实践:敦煌是一部百科全书,是研究历史、宗教、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教材,也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源头。查阅资料,了解艺术家在其创作中所受敦煌艺术影响的作品,如舞蹈《千手观音》等。

创新:小组分工合作,尝试完成一组九色鹿故事。或者结合地理学科并以图(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表的形式,规划“敦煌艺术之旅”的社会实践行程,查找去敦煌的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并尝试完成手绘旅游地图。

二、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1课时,了解敦煌艺术的发展、变迁,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美,通过对壁画的不同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赏析,丰富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学生实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共同探讨对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尝试完成一组九色鹿故事。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敦煌壁画艺术的题材内容、艺术价值,通过典型作品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操作目标:查阅资料,分小组探讨敦煌艺术的表现特征,形成短文或重绘一组九色鹿故事,深入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

情感目标:感受敦煌艺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文化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形成文化传承的意识,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

莫高窟壁画:现莫高窟壁画尚存45000多平方米,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佛像、本生(佛传)故事、经变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

经变画: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本生故事: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

敦煌的装饰图案: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织物装饰,以藻井图案为代表,藻井内的纹饰有莲花、葡萄石榴、团花、三兔莲花等,造型丰满、色彩华丽。无论是本生故事的壁画还是经变内容的壁画都是艺术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意愿,以来(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自生活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教学过程与方法

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敦煌艺术的了解,让学生通过欣赏、探究,了解敦煌艺术的特征,丰富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教学中以视频、图片为媒介,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艺术,丰富学生的艺术观念和对艺术表现手法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建议教师从综合探究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性表现。在小组合作创作中,让学生交流合作中的自我调整方式,强调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对完成的壁画作业进行班级展示。

参考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材,线材,画笔。学具:收集各类材料,画笔,纸材,线材等。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讨论:你对敦煌了解多少呢?

丝绸之路、敦煌石窟、敦煌壁画、彩塑„„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连接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2.欣赏舞蹈视频《丝绸之路》

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它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揭示课题:敦煌·千年

(二)新授课程 1.赏析感悟

敦煌石窟艺术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处石窟。(图片简介)(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西南35公里处、党河北岸的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

榆林窟又名万佛洞,在榆林河谷两侧的砾石崖壁,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树而得名。榆林窟始建于北魏,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及供养人题名等均表现出了与莫高窟石室艺术的密切联系,为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窟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境的艺术,是环境与心境的结合。石窟环境几乎无例外地都选择在远离闹市的山清水秀之处。敦煌莫高窟在茫茫沙漠之中,鸣沙山下一湾溪水环绕,树木繁茂,绿草如茵,沿山开窟造像。佛国净土的幽静美丽会给千里跋涉越过荒漠前来朝圣的信徒们以强烈的感受,好像他们真的来到了另一世界。

2.探究分析

(1)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有哪些?绘画形式有哪些?

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趣事、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山水画。

壁画是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形式,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依附于建筑的壁画,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三方面互为依存的传统特征。基本程式为先在石壁或墙上抹一至两层黄土麦秸泥,再涂内掺麻丝或砂子的细泥,待泥壁干燥后彩绘。如果把莫高窟所有的壁画连接起来可长达25公里。在这样一个长而多的画廊里,从十六国经隋唐到宋元,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壁画,展现了一个富丽多彩的图画世界。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楼台亭阁、花卉图案、飞天佛像,呈现出一派“满壁风动,天云飘忽”(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的佛国风光。

(2)敦煌壁画中的装饰图案有哪些特征?

装饰图案不仅把壁画与雕塑中的人物装点得更加真实富丽,还有机而协调地丰富了壁画的主题内容,通过装饰的手法把洞窟装点得更加精彩而完美。

敦煌石窟中的藻井图案本是仿照中国古代建筑中宫室内部屋顶上用方木叠套而成的方井结构和装饰手法,即所谓“交木为井,绘以藻纹”。藻井这种建筑结构在汉代的宫殿建筑及墓葬中已经普遍应用,井中的莲荷纹在汉代作为五行之一“水”的象征,被认为可以克火,因而大量用于宫室建筑装饰。在佛教石窟中,莲花图案是圣洁光明的象征,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从莲花中获得再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通过赏鉴、研究,分析敦煌莫高窟中藻井图案的结构组织、造型和色彩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整体风格演变,有助于直观地了解中国历代传统装饰图案的创作特点和手法。

(3)欣赏敦煌壁画中本生故事《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

分析:《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是北魏时期的作品,当时人们追崇“以瘦为美”的秀骨清像,画中九色鹿形象符合当时的审美观点,清秀挺拔、美丽高贵。画面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六个连续的故事情节。故事从左右两侧开始中间结局,突出慷慨牺牲、舍己救人的主题。表现方法上用“凹凸法”渲染,即用深色晕染外缘,到中间渐浅,最亮部分用白粉点染,表现出物像的体积感。画中的山像一个个馒头似的排列着,用土红或蓝绿等色平涂,色浓重且强烈,树木的枝干用土红色,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点并进行了发展。

3.欣赏思考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巧夺天工,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丰富性拓展了人们的艺术观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

(2)敦煌艺术为何如此灿烂?(欣赏视频《敦煌莫高窟》片段)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4.讨论思考

(1)敦煌是一部百科全书,艺术家是如何汲取创作之源的?

舞蹈《千手观音》从题材的选取、人物的造型、舞蹈的编排、主题的表现处处可以发现敦煌的影响。

绘画《开国大典》从设色、构图都可以看到敦煌艺术的影响。(2)如果不去敦煌,我们如何了解敦煌艺术呢?

可以通过看敦煌画册、查阅资料、观看复制品展览、欣赏高精度色彩逼真的数字壁画„„

(3)如果去敦煌,结合地图查找最佳的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并说明理由。5.学生作业

(1)作业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连环画的构图形式,重画一组九色鹿故事。

(2)基本要求:每位同学局部完成画面,注意与其他同学作品的衔接。(3)个性要求:以图表的形式规划“敦煌艺术之旅”的社会实践行程,查找去敦煌的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并尝试完成手绘旅游地图。

6.展示评价

小组绘画作品展示,学生自我分析、教师点评。

相关链接

1.《故宫100》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记录:1949年12月9日,一架小飞机稳稳地停在了成都新津机场,乘载这架飞机的是五个人和他们的全部家当。飞机即将起飞的时候,一辆轿车载着张大千冲了过来,张大千带来78幅临摹的敦煌壁画,请求与这架飞机一起撤离。当时的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深知敦煌临摹壁画的价值,但眼前这架严重超载的飞机,却再也载不下一个人和78幅画的重量了,万般无奈之下,杭立武从飞机上卸下自己的三件行李,行李中有他毕生的积蓄,二十多两黄金,但他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将来这些作品要捐献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当天飞机抵达了台北松山机场。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1969年张大千兑现承(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诺,将78件作品都捐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2.《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忠实客观地展现了敦煌图案的纹样造型、色彩、特征、规律,较全面地再现了敦煌装饰图案的面貌。这些作品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常沙娜先生的指导和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历经3年时间,殚精竭虑,完成了对敦煌石窟中有关建筑、壁画、彩塑等各类装饰图案的系统分类和临摹整理。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当代的设计师、美术工作者和年轻的艺术学子提供了研究和学习传统艺术的机会,从而为有效地推动当今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佛像画:佛像是寺庙和石窟的主角,佛像图是壁画中作为朝圣供奉的神像画,其中包括各种佛像、菩萨、天龙八部等。

4.经变画:又称经变或变相,是把佛经中的文字内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隋唐时期,大乘佛教广泛流行,但大乘佛典晦涩难懂的文辞很难适应一般信教群众的需要。在这一需求下,佛教中国化的倾向进一步加快,产生了较为通俗易懂的讲经文,在民间演唱的变文以及绘在墙壁上的经变画。敦煌经变画通常是将某一部甚至某几部有关佛经之主要内容组织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在敦煌现存的壁画中,已经发现和确认的有法华经变、维摩经变、弥勒经变、药师经变、阿弥陀经变、观音经变、华严经变、报恩经变等。5.拓展图片

(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附注:

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敦煌壁画艺术的主要特色,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操作目标:以绘画形式再现敦煌壁画。

情意目标:感受敦煌艺术生命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形成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敦煌千年文化。教学难点: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PPT,九色鹿线描稿,木炭条若干,仿古宣若干,色粉笔若干。

学生:于课前分组确定研究主题(敦煌的千年历史,敦煌壁画的内容与特色,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分别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做好学习过程的记录;整合资料连同研究过程记录,写一份研究报告并制作成PPT。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千年的历史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着神秘而广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精彩的历史遗存,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中外人士对它的注目和向往。要了解敦煌,就一定要了解它历经千年的历史。

“敦煌历史研究”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敦煌的千年历史。

(三)画里的故事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和一般的世俗绘画不同,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和绘画内容,都和宗教紧密联系。这一张张精美的画作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1.壁画研究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结合幻灯片讲解)——壁画里的故事。2.教师补充并总结。

(四)文化的传承

1.倾听与了解——画家与敦煌的故事 2.研究与体验——壁画的临摹

⑴“传承与发扬研究”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画家临摹壁画的方法与步骤

⑵教师讲授并示范壁画《九色鹿》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⑶学生以合作的方式体验壁画的临摹。

⑷作品完成,按照顺序贴在教室后面的大黑板上进行展示。

⑸欣赏与交流:(师生共同欣赏)(说说体验的感受)3.欣赏与感受——画家描绘敦煌的画卷

作品赏析:万庚育线描《莫高窟全景线描图》、吴作人铅笔淡彩《供养人》、董希文《开国大典》、靳尚谊《供养菩萨》

4.探索与交流——其他艺术家对敦煌文化的传承

⑴“传承与发扬研究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敦煌文化的影响 音乐作品:女子十二乐坊 《月牙泉》——现代音乐

音乐特色性的解析(调式构成)——特色音乐(苏少版)美术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上册

第5课

舞蹈作品:千手观音

影视作品:中央电视台《敦煌》

各种元素的欣赏融合(时装,剪纸等)

⑵教师补充

舞蹈:壁画中的飞天,反弹琵琶等人物造型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应用。影视:壁画中的连环画表现形式,对现代的影视拍摄的影响。

建筑:第130窟壁画对北京中国美术馆外形设计的影响。5.归纳与总结——“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 敦煌壁画可以称得上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五)拓展

1.交流与探讨——我们的学习收获 各组出示《探索学习记录表》,全班交流本组在本课的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和想法。

2.传承与发扬研究小组学生集体宣读《倡议书》

(六)总结

1.课件播放视频《敦煌莫高窟的新生》。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在课堂里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明天,我们也会沿着艺术家们的脚印继续前行,千年敦煌文化将再延续千年,再千年!

第二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观后感2篇

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观后感2篇  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中西文明的沟通互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观后感2篇,希望大家喜爱。

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观后感1

往西,是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往东,是纵横千里的河西走廊,可以想见,千年以前,穿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到达敦煌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这里杂糅的风情足以洗尽旅途风尘,点缀着绿洲的沙丘更新着视觉记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味,若有似无地唤醒了人们关于家乡的记忆,又时刻勾起人们对于远方的遐想。

时间易逝,但气味好像永久地留在了敦煌的空气中,即便我们对古代敦煌知之甚少,通过味道的牵引,不必抽丝剥茧,多彩敦煌就已跃然于舌尖之上。

作为丝绸之路上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处,敦煌是各种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圣地,悠远丰富的历史背景,让敦煌风物充溢了混血的气质,而杂糅交合的混血基因同样渗透在人们的一日三餐中。

当中亚的胡饼、波斯的烤包、土耳其的烤肉、西域的葡萄、印度的胡椒等千里迢迢来到敦煌时,与本土的食材和食经一见如故,在炒、炸、烤、蒸、煎的干柴烈火下,演绎了一场味觉的爱欲缠绵,跳动着中西兼容、四方辐辏的火花。

丰富多样的美食,在敦煌有史可载的历史中酝酿至今,食物与广袤天地相互依偎,沿袭千年,莫高窟的壁画上绘制着古代敦煌的耕读往来与鸡犬相闻,敦煌夜市里升腾缭绕的烟火,描画着敦煌人绘声绘色的日常生活。

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中西文明的沟通互鉴,每一道美食都是跃动于丝路之上的一段奇妙音符。

为了宣扬弘扬敦煌美食文化,敦煌文旅集团全额投资拍摄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由秦川、安秋导演团队倾情打造,分为《羊肉江湖》、《面条飘舞》、《野性西部》、《香飘丝路》等四集,将于近期在央视播出。

本片精选独特而富有西部特色的敦煌美食,追寻敦煌肉食和面条在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洞文书中的历史记录,呈现敦煌本土菜肴别出心裁的食材和有着深厚传统的烹制工艺。

通过一道道美食烹制过程的展示,将人们带入敦煌人的日常生活,体会他们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讲解并描述美食背后的敦煌乡愁与人间亲情,为观众打开一道穿越千年依旧活色生香的敦煌风味地图,在尽享历史文化盛宴的同时,开启火辣劲爆的敦煌美食之旅。

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纪录片观后感2

丰富多样的美食,在敦煌壁画中有迹可循。美食与广袤天地相互依偎、沿袭千年,莫高窟壁画上绘制着古代敦煌的耕读往来与鸡犬相闻。敦煌夜市升腾缭绕的烟火,从另一个侧面描画着敦煌人绘声绘色的生活。

无论是历史的记忆还是现实的触摸,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中西文明的沟通互鉴,每道美食都是跃动于丝绸之路上的奇妙音符。

看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该纪录片由秦川、安秋执导,敦煌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出品,10月1日至10月4日在中心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引发观众热情反响,从11月3日起每周三12时在腾讯视频播出。

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分《羊肉江湖》《面条飘舞》《野性西部》《香飘丝路》4集,依据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洞文书中的历史记录,呈现别出心裁的敦煌本土菜肴和传统烹制技艺。通过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敦煌美食,带领观众走进百姓生活,体会甜酸苦辣的人生;通过特色食材选取、烹饪技法的展示,呈现别具异域风情的敦煌饮食文化,为观众打开一张穿越千年、活色生香的敦煌美食地图。在尽享历史文化盛宴的同时,还原敦煌传承千年的人间烟火。

细品美食,屏幕背后讲解并描述的是敦煌乡愁与人间亲情。

敦煌往西是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往东是纵横千里的河西走廊。可以想象,千年以前,穿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到达敦煌,是怎样一种心情。

这里杂糅的风情足以洗尽旅途风尘,点缀着绿洲的沙丘,更新着视觉记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味,若有似无地唤醒了人们关于家乡的记忆,又时刻勾起人们对于远方的遐想。悠远丰富的历史背景,让敦煌风物充溢了混血气质,而杂糅交合的混血基因同样渗透在人们的一日三餐中。

某种程度上,美食既是敦煌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一个见证。20世纪初,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数万卷敦煌文献,记载了一千多年中国及中亚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艺术等史料,也记录了跨越千年的敦煌美食文化。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悠悠千载,敦煌大地不仅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还哺育了性格刚毅坚韧、脾性豪迈不羁的敦煌人,而这一切与美食有莫大关系。众所周知,敦煌是一座在沙漠戈壁边缘的绿洲城市,美食对敦煌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必需品,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符号。敦煌人擅长在食物中给予它明确的地理坐标,以彰显食物特色。敦煌八大怪,驴肉黄面门外拽。黄面之所以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长于此道的拉面师傅,可以把一根黄面拉得很长,长到满意流水席数百人食用在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中,你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画面。

时间易逝,但美味永久地留在了人们心中。即使我们对古代敦煌知之甚少,通过美食的诱惑,多彩敦煌已跃于舌尖之上。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三篇:七年级(上)教案 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

第一课 书库艺术的宝库

一、教材分析: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本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我国的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既要为拥有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而骄傲和自豪,更要在“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的同时,去了解和学习艺术经典,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为今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以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的欣赏,引申到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通过了解现状和遭受掠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二、名词解释

敦煌: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敦煌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四大石窟: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三、教学建议

1、内容不要过难,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主要是了解敦煌壁画、石窟以及国宝的现状。

2、要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九色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请同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如果没有看过请同学们观看《九色鹿》短片。通过短片提问:哪一种艺术形式展现了这个故事?

(二)展示课件

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欣赏莫高窟图像 说一说:图片的艺术特点。十六国及北魏前期 内容简单,造型朴拙,色彩淳厚,线条苍劲,人物比例适当,面相丰圆。

北魏晚期(西魏)人物形象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嫣然含笑,衣裙飞扬,形成了潇洒飘逸的风格。

北周 产生了面短而艳,温婉娴静,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唐代 造型趋于写实,人物比例均匀,面相丰满,身姿优美,神情各异,衣纹舒展自然,表现出不同份与个性诸神。

敦煌壁画已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传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三)展示课件

教师简述龙门石窟(唐),欣赏龙门石窟图像 说一说:图片的艺术特点。

唐代社会的繁荣成就了艺术上的繁荣。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传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四)展示课件

教师简述敦煌壁画的被盗经过。

(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自行了解我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五、教学资料

1、九色鹿:《九色鹿》是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动画电影,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九色鹿是国产动画片,该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剧情介绍: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而弄蛇人忘恩负义后的丑恶嘴脸,和九色鹿安详的神态和神圣的威慑力,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佛教的传入:目前较为盛行的说法是佛教是在两汉之际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具体时间尚有待考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国内依然寺庙林立,僧侣众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派兴旺景象。

3、石窟艺术:我们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待,则认为佛教石窟艺术是在公元前367年由一名叫乐尊的和尚所传入。他当时云游到鸣沙山东麓,看到山顶金光万道,仿佛千万尊佛在空中隐现。

于是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潜心修行。至此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在敦煌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掀开了辉煌的篇章。至汉代开始,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后来的隋唐、五代、宋、元的发展,至元末石窟艺术经历了千年的发展才在此逐渐走向了衰落并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整个石窟艺术从汉代开始到隋唐的艺术巅峰时期再到元代的结束,除了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还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4、敦煌壁画被盗经过: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随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录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依然争论不休。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剥损壁画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期间。张大千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剥损的壁画位于进门甬道,据介绍,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面。据记载,这座石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进一米,而张大千在短时间内使它大大改观。如此典型的被他剥损壁画的石窟还有第108窟、454窟等。

第四篇:敦煌考察报告(精选)

关于赴敦煌学习考察城市管理工作的报告

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局副调研员郑树军带领机关市容科、宣教科、督查大队人员,浔阳区大队、庐山区大队、开发区大队市容分管领导及部分中队长、路段管理责任人等共17名同志对敦煌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近年来,敦煌市党委政府确立了“敦煌的优势在旅游、突破口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工作理念,围绕“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总目标,城市管理按照“管理有序、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方向,坚持“科学、严管、精细、长效”方针,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构建和谐城管,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城市管理新路子,城市管理工作从粗放到精细,为敦煌建设国际旅游名城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亲眼目睹敦煌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受到极大触动,提振了鼓足干劲、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一、敦煌市及敦煌执法局的基本情况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境内因莫高窟、月牙泉等景观而享誉中外,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现有总人口18万,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占总面积的4.5%,有“戈壁绿洲”之称。

敦煌市于2006年3月组建成立敦煌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具体负责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综合执法局将原来市容监察、环境卫生管理、户外广告管理、无证照经营管理等职能统归一处,由市政府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在此基础上,2011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法制办批准,敦煌又重新组建成立了敦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敦煌市政府部门,将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环保、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理、工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从原单位剥离,由敦煌执法局统一行使。执法局设有办公室、监察室、规划、广告4个职能科(室),2个直属大队。现有在职人员52人,其中正式编制32人,由市劳动局核发工资的协管员20人。

二、敦煌市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城市管理工作 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敦煌的城市管理工作自起步始,就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高度重视,把城市管理作为全市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城市管理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建局之初,组织上为执法局配备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市领导还多次带领城管干部到城市管理先进地区学习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开拓视野。二是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每月听取城管工作汇报,不定期组织建设、规划、房管、园林绿化、市政、工商、公安交通及有关责任乡镇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工

作、研究解决问题;在重要节日、节会前,亲自挂帅牵头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每年三月组织召开城管工作会,在会上与各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全市“三个文明”考核范围。三是四大班子领导协调抓。把城市管理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确定责任领导,负责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每年5-10月旅游旺季,由市委常委带队,市领导参加,每天夜间3小时检查市容市貌,发现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纠正。党委政府对城管工作高度重视,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管理体制、机制顺畅,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部门众多。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城市管理的职责,职能交叉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敦煌着力理顺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大城管格局。一是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根本上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二是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网络。以市、镇两级政府为依托,市、镇、社区三级管理为抓手,先后成立沙州镇等9个乡镇市容执法大队和青海油田敦煌生活基地、市场管理、河道管理、月牙泉风景管理区4个综合执法大队,还在沙州镇各社区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办公室,配备执法人员。各执法大队由执法局委托执法,行政上受所在乡镇(部门)领导,业务上由执法局指导,实行双重管理,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城管工作。“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使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了

分级管理、多方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实现了执法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目标。三是出台全新的督查考核机制。在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制定出台了《敦煌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敦煌市城市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委和市政府督查室、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周检查、月通报、年考核,对城市管理各项内容实施考核。以定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开展一个轮次的全面检查,每月对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落实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情况计分排名,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通报,年底将检查情况纳入“三个文明”考核。在全面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之后,敦煌城市管理逐步实现了由分散到集约,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城市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保障有力。

(三)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凸显了城市管理工作成果 敦煌市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采取堵与疏、服务与管理、文明执法与严格管理、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陆续出台《敦煌市城市管理暂行规定》、《敦煌市城市容貌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围绕城市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维护市区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市容秩序。一是不断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按职能划分,环卫保洁作业由市容环卫管理站具体实施,执法局对环卫工作实施指导、检查和协调。目前敦煌实行垃圾不落地、24小时保洁制,每月对市区五条主干道路面进行一次清洗,每年组织对大型建筑立面、城市雕塑等公共设施清洗。为加强对环卫工作的督促,执法局加强市容管理,实行延时、错时巡查,路段管理时间由早6点延伸至晚12点,执法队员轮班值守,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到位,确保城区清洁卫生。二是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五包”责任制主要内容为“包卫生、包绿化、包美化、包看护、包秩序”,通过此制度,实现了城市管理从职能部门单一管理向群众参与的多渠道管理转变,不仅规范单位的行为,而且还有效监督、制止行人和商贩的不文明行为,使城市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整治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行为。人行道上禁止摆摊设点,门店禁止跨门经营。在高峰时段,对沙州市场等重点地段实行专人定点监管,其它时段增加巡查次数;针对上下班时段人流相对集中,管理较为混乱的情况,安排执法人员在交通高峰时间值守,加大违章查处力度,并做好值守时的城管法规宣传,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四是集中力量抓好车辆规范化停放工作。以“方便市民、顺畅交通”为原则,在人行道盲道坡口设置隔离墩,使汽车无法上人行道;在较宽路段设置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点,施划停车位,方便市民出行,缓解车辆停放压力。对于一些经教育劝阻仍拒不在规定地点停放车辆的市民,从严处罚。教育和处罚相结合,使城市的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五是想方设法清除城市“牛皮癣”。在居民区等地因地制宜设置免费公益广告张贴栏,方便市民张贴服务信息,规范便民广告的张贴。

同时执法队员在巡查时,自带工具,发现乱张贴乱涂写的垃圾广告立即进行清理、覆盖,净化居民生活环境。六是加强市场建设,在市区选择合适地点建设了一批摊点疏导区,实行定点定位管理,农副产品免费入场经营,并确保摊点(市场)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经营有序。敦煌还专门成立了市场管理局,以加强各类市场的引导、规范和管理,如沙洲夜市各类摊点整洁规范、秩序良好,饮食摊、烧烤摊全部统一设置了不锈钢棚架并用厚木板铺地,在木板上铺设塑料布或彩条布,既规范有序又整洁卫生,弥补了市场建设的不足,活跃了当地的经济,实现了规范管理与经济繁荣的有机结合。七是加强监察管理,规范建筑市场。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前提下,对市区五条主干道和商业街的违章建筑、亭棚及凌乱管线,限期整改、强制拆除,解决道路、河道、绿化养护中涉及影响市容观瞻的问题,规范临街建设工地围挡、硬化进出口并对建筑渣土运输加强管理,杜绝城区余土扬尘。八是整体规划,提高户外广告设置水平。按“美化城市、保证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和资源开发、安全监测体系,推进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工作,配合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改造,规范、提高户外广告设置质量,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户外广告设置管理。以“节能、环保、美观”的原则,加强城市亮化工程管理,提升城市夜间灯光环境品位,体现出敦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在加强城市管理的同时,敦煌执法局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陆续出台《敦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

员十不准》、《敦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着装规定》等文件,要求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着装整洁、仪容端庄、风纪严整、举止文明。不得粗暴执法,不得辱骂、殴打管理相对人,不得毁坏相对人的财物,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做到亮证在先、问好在先、教育在先、告知在先。严禁酒后执法。对于违法违纪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目前敦煌没有一起因不文明执法引起的上访事件。文明执法行为,使得敦煌的城管执法赢得了市民的尊重与肯定,树立了良好的队伍形象。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一是以“我爱敦煌”主题教育为契机,从执法局及其他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深入机关、农场、学校、社区,利用宣传广告、宣传车、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进万家活动,全面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与群众联系,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与城市管理,针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三是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对“门前五包”、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违法建设拆除等活动进展、主要做法进行跟踪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建立曝光台,对违反城市管理的典型行为进行曝光,对市领导检查市容时发现的问题、未及时整改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曝光,对城市管理月考核

排名中排末位的乡镇及职能部门进行曝光。

在组织重视、机制顺畅、执法严明、各界支持下,敦煌先后荣获中国“感动世界品牌城市”、“国家旅游名片城市”、“市民最满意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2010年十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优秀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县级市第一名”等荣誉称号,敦煌市执法局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的中流砥柱。

三、启示和思考

(一)依托“大城管”,搞好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复杂繁琐,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涉及各个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各种问题集中、各种矛盾突出,其中有许多城管队伍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除了执法队伍深挖自身潜能、努力寻找最佳途径外,更需要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党委委政府重视,依托大城管的管理模式,调动各部门、单位及全市力量齐抓共管,才能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城市管理氛围。敦煌新闻媒体把城市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宣传和打造,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曝光,监察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教育管理不力的责任,同时责任单位领

导要在媒体上公开检讨,较好地纠正了机关、团体和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我局成立以来,我们也进行了不少宣传,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部门利益和观念相互掣肘的情况,影响宣传效果。因此,搞好城市管理宣传,必须依靠和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四个素质”。一是提高队员政治素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信念不变、苦学实干、观念常新、追求卓越。二是提高队员思想素质。坚持求实、公正、廉洁,把握好生活圈、工作圈和社交圈,时刻以廉洁自律的要求约束自己。三是提高队员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广学博览,以宽求专,使全体执法人员都成为精通城市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学会做思想工作,使管理相对人接受管理心悦诚服,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四是队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遇事不慌、临危不惧、正确应对、果断处理。

(四)优化管理手段,实现“四个结合”,维护良好的城市秩序。一是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鉴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城市管理工作必须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实现集中整治,以中队、路段责任人为主体实现日常管理;二是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维护政府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又要进行人性化管理,给违章者提供关爱和帮助,增加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

亲和力,促使其自觉守法;三是堵疏结合,执法人员坚持依法行政、从严管理,及时处理和制止违章现象,同时合理建设一些市场或者为经营者提供场地,解决经营场所问题,减少管理和被管理双方矛盾;四是将执法局重点管理与辖区街道常规化管理相结合。要密切与街道、社区的联动,充分利用辖区中队长在街道担任党委委员的优势,协助街道社区创办一些便民、利民设施,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使居民区、小街巷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市容考察组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五篇:敦煌学习心得

【敦煌学】学习心得

2013级历史2班 201361010259 张永兴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在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他的评价很中肯,同时也反映了敦煌的重要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个茫茫戈壁中崛起的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因莫高窟大批文物的出土,风靡一时。席卷了世界文化殿堂,成为闪耀的明珠。我们应该是惊叹的,是骄傲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去对待这一发现。

敦煌远在祖国西陲,山高皇帝远。虽偏远,确是路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决定了敦煌处在多种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中心,也注定了敦煌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繁荣昌盛直至衰落的变迁。沧海桑田,昔日的敦煌已经不见,能看到的是草木稀疏,沙海苍茫,地广人稀。人不知道换了多少代,千年前的历史也仅断断续续的口耳相传,或载于史书,或存于宗教典籍中,或长埋于地下。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而敦煌遗书,无疑是其极为重要的物质文化财富。给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也纠正了许多文献的漏洞与错误。同时,补充了宗教典籍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民族学的研究。也开启了了敦煌学的新起点,使敦煌学成为一门显学。

对于莫高窟遗书的封存,我比较赞同贺世哲先生的观点,宗教文化的冲突,伊斯兰教的宗教扩张,打破了佛教文化的再传播,为了保护佛学经典不被破坏而封存,其后或许遇见其他的**,人员离散,致使这些遗书被遗忘。对于西夏发动战争造成这批文物封存不敢苟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景佑元年(1034)十二月癸酉,赵元昊献马百五十匹,以求佛经一藏。宋诏特赐之。”再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元宝元年(1038)春正月癸卯,元昊请遣人供佛五台山,乞(宋)令使引护,并给馆券。从之。”纵然不排除元昊借机刺探宋国情,但是,也反映了西夏人是敬佛礼佛的。更不会去大肆屠杀佛教终生,毁坏佛经。西夏内部也有众多信徒,佛的世界给予他们精神寄托,所以莫高窟的僧侣们没必要过分的担心佛家圣地遭毁坏。而且,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相对来说比较偏僻。不管怎么说,敦煌遗书的封存对于现代人无疑是利大于弊。至少我们有了当时的手头资料,能够更加清楚的去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民族文化,佛教的发展„„

话说回来,当这批文物被王道士发现的时候,则是文化传承的悲剧,是宝贵的文物的不幸。就如老子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敦煌遗书在风雨飘摇中重见天日,也开始了文化苦旅。王道士的行为已经代表了我国的一类人,中国人的劣根性体现得很是生动。国家的破败也是其重要的原因,对于文化遗迹遗物的不够重视,才会这般无奈。我们再多心疼,再多指责于事无补,要做的是保护,开发与深入的研究,争做中国的脊梁,把这份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浅尝辙就,以一个小小的成就沾沾自喜,忘记敦煌学研究的任重道远。

同样,有人仅认为莫高窟的价值在历史研究的话,那么这些人就鼠目寸光了。莫高窟的研究包罗万象,去过莫高窟的大家们,才有深切的体会。开窟的人,虽没有了名字,但其精神,其毅力值得我们敬佩和缅怀。塑造佛像的大师们,即使不是顶尖人才,但是也是数一数二的高手。把时代的精神,时代特征塑在了佛像中。让佛陀的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五彩的壁画,更是活脱脱的呈现一代画师的高手笔,令人叹为观止。一个时期的佛家故事也是在放映一个时代社会人的心态。能够追究到当时的社会动态,人民的生活。(【美的历程】第六章佛陀世容)阐述了三个方面:悲惨世界,虚幻歌颂、世俗化。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窟洞壁画题材多是割肉贸鸽、舍生伺虎、五百强盗剜目等故事。多变的社会人生充满了悲伤、惨痛、恐怖„„没有公平与不公平,坏人一百年,好人不偿命。大众百姓心灵是迷茫的,空虚的。佛于是走进了人们的世界,麻痹老百姓的精神世界,也给了统治者的安慰。雕塑的佛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心或动心。运用恐怖、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凸显佛的宁静、高超、飘逸。众人将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在了它身上。而门阀士族们:将某种病态的消瘦身躯,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深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的理念融入其中。隋唐的统一,使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壁画的题材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隋塑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而唐代,更加的健康丰满。有了人情味和亲切感。也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了。壁画悲惨的场景渐渐消失,继而被幻化的“极乐世界”的佛国世界代替。壁画中,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佛座莲中,环绕着圣众;彩云缭绕,飞天散花。有的是华丽的色调圆润流利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氛围。中唐时期,菩萨小了,供养的人的形象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并且晚唐五代壁画中出现了【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题材。其次,宋代的石窟尽管洞窟极大,但精神全无给人贫乏、无力、呆滞的感觉。洞窟内的种种变化已经无意识把我们引入到特定的时代中。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哲学思想,意境高远。只有想不到的文化价值,没有莫高窟找没有的文化价值。莫高窟可以说影响了无数的佛教信徒,画家,雕塑家,文字学家„„

都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火相传,亘古不息,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传统文化夹在宗教的信仰中,随着宗教而传承,儒佛道无形中走在了一起。潜移默化了一代又一代的继承者。莫高窟的遗书记录的东西不单纯是佛家箴言。还有佛家以外的文化。所以,莫高窟就如同一个大杂烩一样。夸张的说,应有尽有。洞窟开凿的数量也在述说这这一时代佛家文化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盛衰。莫高窟,凝聚了无数佛学大师的心血。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思想,在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不同于中原佛学的新内涵。物之有境界者,莫过于此。来来往往的带着各种心理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满载而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来)。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这就是境吧!也是莫高窟让我们传承的一部分。马克思说,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其相关的论述深刻独到。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境,疆也。——《说文新附》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所以,物境者,万物生长变化所达到的程度。即万物之境界也。万物非皆有生命,山川流水,电闪雷鸣等亦如是。

莫高窟是物,其境界在不同的人去悟,境界自然不同。非只看起本体,还要从其历史绵延,涵盖诸多文化艺术等方面理解。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应该说很有意思的一件大事。带着虔诚信仰的人,一丝不苟的制作着心中的**。把传承的技艺,时代的特点,自己的想法不自觉的融入在洞窟中。寄托着自己在世的功德,希望在因果轮回中,有个善果。同时利用佛性,佛家圣地的氛围,与怀着对佛的敬畏,荡涤内心的污浊,以及各种欲望。

尤其是那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有文化的人,在入空门后,更是为佛学注入新鲜血液,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直接有利的推动者。他们关注的视角应该相对比较广泛,记载的佛家以外的事件也多,如曾流行中国的景教。佛教徒们,如此依数增加,有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他们有的懂多国文字,有的深入了解各民族的习性,到处传教,广纳信徒。宗教没有民族之分,也因此囊括了诸多民族文化,打破了国与国的界线,宗教受民众顶礼膜拜,才大行于世。佛教亦是如此。不过佛教早已属于东亚文化圈的特有,昔日的西域不复存在,伊斯兰也深深扎根在新疆,深入河西走廊。佛教在我国西部也就剩青藏高原了。敦煌莫高窟存在的是过去,是记忆的封存的文化遗产。

我所要追寻的莫高窟的精神文化。是过去人在这里活动所留下的遗迹,探寻其宗教信仰的层次与哲学思想的理念。以此来重构自我的物境命题。

或许我在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天马行空,华而不实。但这是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下载9上第5课 敦煌·千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9上第5课 敦煌·千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敦煌影评

    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

    《又见敦煌》观后感

    《又见敦煌》观后感到敦煌给我的第一大震撼,是观看了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看浸入式的舞台剧,采用流线式表演方式 ,边走边看,头上脚下,东南西北都是表演......

    敦煌网支付报告

    敦煌网支付报告 一、敦煌网背景介绍 敦煌网是全球领先的在线外贸交易平台。是国内首个为中小企业提供B2B网上交易的网站。它采取佣金制,免注册费,只在买卖双方交易成功后收取......

    爱我敦煌演讲稿

    篇一:“我爱敦煌”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敦煌 敦煌市位于我国河西走廊的最西段,地处甘、青、新三省的辖区交汇处,南有祁连山,北有马鬃山,东......

    前言--敦煌莫高窟

    教材分析: 本课将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带领学生了解佛教的起源,了解石窟艺术的造型方法、表现特点,促进学生理解和弘扬民族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四年三班刘超越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我是本次带领你们去敦煌莫高窟的导游,我叫刘超越,大家可以叫我刘导。希望大家玩的愉快,玩的安全,玩的开心。 游客们,我现在......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周一淳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敦煌莫高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