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

时间:2019-05-12 20: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

第一篇: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

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

2011-07-11 09:44 教育反思的概念

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特点

(一)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二)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三)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 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教育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教育反思的策略

(一)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的。

(二)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

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1教师教的行为

(1)显示行为。(2)对话行为。(3)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3 师生互动行为 ①接纳学生的感情;②表扬或鼓励学生;③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⑥给予指导;⑦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⑧学生应答反应;⑨学生自发提问;⑩安静或混乱。

(三)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 这里的教学问题是指从学生、听课教师和自我反省的三个角度进行的反思策略。

(四)教学评价反思策略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1从学生眼中反思 2从同事的感觉中反思 3从理论文献中反思 第四节反思的实施

一、反思点的选择

(一)反思成功点的选择

(二)反思失败点的选择

(三)反思创意点的选择

何谓教学“创意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课后及时地把它们捕捉下来,汇集成“创意火花集”,这些都是教学研究的鲜活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那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案例研究文章。

二、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形式 1 课后备课 2 反思日记 3 课堂观摩 4 专家会诊 5 行动研究 教学后记 7 案例研究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 质疑反思 2 归纳反思 3 换位反思 4 对比反思 5 评议反思

三、教育反思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确立假设

(四)验证假设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育案例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教育案例开发的意义

教育案例开发的优越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显现:(1)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2)教育案例是教育理论的原点,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第二节教育案例的分类

一、教育案例分类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育案例的形成规律

(二)有利于帮助教师诠释与研究教育案例,并从对教育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归纳分析中受到启发

(三)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积累

(四)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专业发展

二、教育案例的类别与举要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第三节教育案例的撰写

一、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 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1)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2)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2 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3 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

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析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

三、教育案例的选材

(一)选材的范围 1 对活动的研究 对事件的研究 3 对现象的研究 4 对个人的研究

(二)选材的方法

具体而言,收集素材有以下几种方法:

(1)时空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暗示或明示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去搜集相关材料。

(2)性格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的中心人物的特性去搜集相关材料。(3)事景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所叙述的事件或情境去搜集相关材料。

(三)选材的步骤 1 收集素材 选择素材(1)客观性(2)问题性。(3)典型性。(4)实效性。(5)创造性 提炼素材

(1)要有新意。(2)要与时俱进。(3)要符合教育规律。(4)要具有指导意义。

四、教育案例撰写的方法

案例通过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借鉴性,非常适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来撰写。撰写案例一般有以下基本步骤:

(1)了解教学背景;(2)观察教学过程;(3)课后访谈调查;(4)资料整理分析;(5)整理撰写初稿。案例的写作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写自己亲自经历的案例;二是采访编辑案例。采访编辑案例是到实地采访、观察和收集一些事实、公开发表的资料和数据后写作而成,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则可以将被采访者的名字和数据进行掩饰性处理。这一节将分别从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来谈案例的写作方法。

(一)背景的写法

写作前应了解案例背景(教育环境、师生背景、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的目标等)。采访编辑他人案例还需进行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人员的事后调查、深度访谈、表现评估、作业分析、资料(基本特点、主要问题、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主)、定量分析(次)等。然后根据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应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背景的客观描述。

(二)题目的拟订

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关系到教育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育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个问题或某项决策。在收集到的案例材料中,普遍存在主题不鲜明的现象,具体体现为: 定题过于随意

有近一半的案例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题目,如《“两件宝”教学案例》《“买文具”教学案例》;有的甚至只写上《小哥哥会回来的》《纸的故事》这样的题目,让人看了不知所云。主题涣散

有的案例为记录而记录,没有根据需要进行恰当地取舍,看不出作者要研究的问题,等等;当然,也有一些案例在提炼主题、设计题目时比较用心,如《“导之有方”方能“导之有效”》《跳出语文教语文》《在疑处悟成长》《捕捉资源因势利导》等。这些题目主题鲜明,让人一看题目就有看正文的欲望。

因此,老师们在设计题目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确定好主题,根据主题再来拟订题目,然后选择最有感受、最具启发式的角度切入,才能写出水平较高的案例。

(三)情境描述的写法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在写作上有以下几点特点: 1 叙述要客观冷静 2 叙述要形象生动 3 叙述事件要中心明确 4 注重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四)点评与反思的写法 1 思考要独到 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练 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写自己的案例使我们远离事件,并可能有一个新观点,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更加有目的地审视自己。必须注意的是:

(1)书写关于一个重要事件的案例并不等同于观看录像带。撰写案例,并不仅仅是“倒带”,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案例对于作者来讲也不是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它是一个基本的理解自我的工具,它给我们一个安全表达那些感觉的出口。它帮助我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3)案例并非是一个作家才能写,它不是一篇散文或要评定等级的考卷。它是一种对已发生事件记录的形式,只要在那件事中你是一个关键的扮演者,或者你在电话上或餐桌旁谈论它,那么你就可以写案例。

(4)关于案例学习。一个案例是否影响到教学实践,并不是由案例本身所决定的。它依赖于案例使用者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的程度,是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的。尽管如此,如果学习者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案例的方法,那么收获就会达到最大值。

五、如何提炼主题

(一)主题的内涵

(二)主题的分类 就教学案例而言,教师可以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探讨:

(1)围绕课程性质:教学中如何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所学课程。

(2)围绕课程功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和审美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3)围绕课程目标:教学中怎样整合与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

(4)围绕课程评价:教学中怎样让评价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时机全程方式探索。(5)围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才是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游戏和情境和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如何看待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如何建构教师教学艺术与个性魅力;

(6)围绕课程、教材、学生的再开发: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地方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7)围绕学科整合:课堂教学中整合其他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在整合中突出学科功能与特色。

(三)主题的提炼 1 主题紧扣案例 主题具有新意 3 顺应时代发展 4 符合教育规律 5 具有指导意义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第一节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

一、研讨型论文

二、经验型论文

三、述评型论文

四、报告型论文

五、学位论文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题要适当

二、论证要清晰科学

三、行文要有个性

第二篇:2016继续教育笔记

笔记(2)

(2)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

现在的很多教学表面上面向了全体学生,但并不估计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一些家长认为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不公平,但其实恰恰相反!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是:孩子的天分有差异,能力有高低。需要分出不同的班进行教学,这样教和学就统一了。现在是,一个班什么样的孩子都有,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取其中间,其实是耽误了学习能力强的,又舍掉了学习能力弱的。连孔子都说“因材施教”,家长狭隘的认为教育的公平就是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根本不知道老师不可能按照每个的特点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极其必要的!

原则:

(1)恰当的学生观(别把学生看扁了)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说,“我更倾向于一种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提供更合适的教育措施,更客观地评价他们,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

(2)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三种。

第一,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群体内采用分组的办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第二,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对学校要求比较高)。

(三)民主课堂实践策略(2)

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和教师功能的变化是同步的。

教师在只能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来和学生相处。学校的未来图景应该是“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主要工作不仅是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技能,这些至少基本上都可以由电子的或机械的替代物来提供。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是带进教室的对生活、对知识和对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在学生身上激发出这种热情。教师的作用正在向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主持者转变。教学正在从“圈养式”走向“游牧式”。

(四)生成课堂基本理论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根据学生反应临场发挥,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1.针对的是预设性课堂

中国教学论的稳定框架: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出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中心;有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预设课堂的特征是凯洛夫教学理论,该理论承接了赫尔巴特的理论。赫尔巴特理论包括四个方面: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问题: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

我们的优势是基础知识扎实、擅于讲授法和进行间接学习。而在这种方式成长下的学生,其创造意识、批判型思维、探索与发现能力比较弱,同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对人的要求不适应。因此上海的新课程方案在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置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2.学生为本的体现

学生为本的体现:相信儿童有先天的学习框架。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就是这样理解的。

儿童天生就有创造性。所以教学必须给儿童一个创造的机会。

(五)生成课堂实践策略

(1)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2)通过对话激发学生想象力 3.要鼓励学生创造。

四、从教学原点解读有效教学和教学深化改革

(一)从教学形式讲,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实然的视角

教学的原点即教学的本原、本意、本质、本义,是教学之为教学的根本,教学的原点问题具有根基性和方向性。必须从教学原点来思考和寻找教学改革的主题和路径,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何为教学?首先从教学形式(表现)上讲,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组合(结合),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是教学论和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有教之学的重点在教还是在学?第一,从实然的角度讲,教是客观性的存在,存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首先,人是可教的动物;其次,人的可塑性很大。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在本质上是被决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从教的水平、层次、内容说,教师教什么,学生相应就学什么,教师教知识,学生就学知识;教师教能力,学生就学能力;教师教思想,学生就学思想。从教的方式、方法、模式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有个性的教就会有个性的学,教师启发式教学生就主动式的学,教师注入式教学生就被动式的学。

(二)从教学形式讲,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应然的视角

从应然的角度讲,学是本源性(本体性)的存在,教是条件性的存在,无论是从个体成长还是从人类发展来说,学都先于教而存在,教是为学服务的。

从实然和应然相结合的角度讲,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和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教与学双方的潜能、智力和责任心、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和贡献,教学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和效果。

(三)从教学实质谈教学是什么?

从教学实质(目的)上讲,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而提升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知识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十分重要的问题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素养的形成和提升究竟是什么关系?对此,我们总的看法是,从客观上讲,知识内涵能力和素养的要素:

首先,知识具有其能力(育智)价值。其次,知识具有其素养(育德)价值。

知识的育智价值、育德价值和文化意蕴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存在是潜在的而不是显在的,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是零散的而不是系统的。它能否得以实现还取决于教学的方式和性质。“实践中,有些知识具有教育性,有些知识缺少教育性,而事实上知识能否产生教育性,除了知识本身的属性外还取决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即便是那些具有丰富的教育性的知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教育价值和意义。” 我们正是在这个角度下倡导能力导向的教学和素养导向的教学,把知识学习过程纳入到能力和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四)从教学外延谈教学包含什么? 从教学的时空角度讲,教学一般特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学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是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根本的区别。这里涉及两个重要问题,首先,就课堂教学而言,要重在提高效率、效益,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其次,要重新认识课外活动的价值,并致力于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从教育理论上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新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并不否定科学书本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而是在两个世界之间保持一种紧张的张力,使科学教育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基础。

五、教师如何经营高效课堂(无)

六、为了学生的学——高效课堂学习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一)有效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为了学习的评价

1.界定 :“为了学习的评价”要解决学习者和教师为了确定学习者达到了什么位置、期望学生达到什么位置(目标)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到达目标而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

2.目的: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并能主导自己的学习,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动机和潜力,使评价活动成为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关注学习本身,即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评估对象,充分注意每个学生不同的出发点和学习途径。

3.“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习的评价”的内涵

第一,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核心

为了学习的评价不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 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给自己“把脉” , 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学习的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之中。

第二,以“了解学生的实际”为起点,学生得到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指导

“为了学习的评价”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从教的侧面看,把握教育对象理解到什么程度,学会了哪些,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学的侧面看,要达到学习目标 , 首先要清楚目前的水平, 找出与目标的差距。学习过程中,能否始终意识到自己与目标间的差距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第三,使学生明了学习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以“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为前进方向

第四,评价是鼓励性的,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激发学习动机

基于反馈可以要求学生: A .重新学习(反复学习)、B .补充学习(补缺学习)、C,调整学习(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向)、D .分层学习(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课题)等等。

第五,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合作、自评和互评,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思考者

第六,评价应该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要求学生完成的是对于他们有意义的任务

(二)有效学习评价的新理念——差异性评价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在知识结构、学习速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智力水平、思维品质、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因此,学生的学习是存在客观差异的。第一,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独特的个性化进程:第二,不同学生的学习其基础、态度、速度、方法、动机等存在差异;第三,同一个学生的学习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学习也是有差异的;第四,同一个学生的学习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生情境下学习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学习评价要实施差异性评价,它是与划一性学生评价相对而言的,以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前提,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的,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进程进行有差异地评价。

差异性评价的理念,强调评价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因人施评,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适合学生的特点,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其学习都能得到激励和提高。加德纳指出,“评估方案如果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差异性原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三)有效学习评价的新理念——“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因为各科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习评价的目标、内容、要求等内容。

基于标准的学习评价是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标准,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方法,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该课程所知和能做的信息与证据,得出关于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达到目标程度的过程。

学习评价之所以要基于课程标准,主要是因为:

第一,基于标准的学习评价实现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应知和能做的内容,明确了学生应到哪里,这是学业成就的目标。标准决定评价,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等都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来确定。

第二,课程标准规范着评价的设计理念。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课程标准提供了评价的维度框架。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规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这为设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维度以及彼此之间关系、权重和工具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第四,课程标准先定了评价的内容范围和认知要求。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一纲多本,在课程标准下,不同地区和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一纲就是国家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全国不同阶段学生要知道什么,做些什么的基线要求。它划定了学习领域和疆界,给出了学到何种程度的描述,即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内容范围和目标。

基于标准的评价总体上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评价与教学的融合,它是一个持续上升的动态过程。

(四)有效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优化学科测验(上)

主要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都可以应用。

1.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包括:(1)学生对于各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2)各种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3)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如实验技能、写作技能、绘画技能等;(4)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习惯等。因此,评价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作业、测验、问卷、观察、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课堂提问、同学评议等。其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形式是学科测验,即测量学生经过教育或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的水平,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目的在于测量学生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程度。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综合能力一般用成就测验很难实现。2.学科测验的优化,教师首先要会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评价目标等,依据各类试题的出题原则和要求编制试卷。试卷的编制要经历分析测验目标、设计双向细目表、收集测验材料、编写测验试题、形成试卷等这样几个环节。

3.对于学生回答的试卷,教师要注重试卷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改进方案;分析试题质量,积累好的试题,形成试题库;让学生认识到测验只是对其知识掌握情况的估计。通过这样的分析,在以后的备课、上课的时候便会有的放矢、便会突出重点、便会科学预设、便会有价值生成。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的布置便会因此而变得切实可行起来。试卷分析要细致,用数字说话。试题的分析注重典型题分析,包括试题难度与区分度。学生成绩分布的分析主要是学生成绩的一般分布、动态变化和不均衡情况。分析学生各知识部分与能力掌握情况主要依据双向细目表。

(五)有效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观察评价法的实施

观察法是指评价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记录和收集资料,并在整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被观察者作出综合评价。

观察法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直接性、真实性与情境性、简便易行、可以节省时间与精力等特点。它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通过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评价学生的思维状态。

观察法的种类很多,如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叙述观察与评价量表观察等。总体上,运用观察法评价学生,其实施步骤为:

首先,确定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观察的目的是为评价记录和收集资料,它必须针对具体的内容和主题。评价者要按照学生评价的目的与要求,以及学生群体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全面、可行的观察计划,以便于观察的系统实施。

其次,确定观察内容与指标

第三,编制观察工具。不同观察方法的特点和实施过程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不管哪一种观察方法,都需要评价者对其看到的学生行为,运用多种观察工具,如录像机、照相机、观察提纲、记录表格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

第三篇:继续教育笔记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四)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形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由一人兼任,否则既可弄虚作假,又能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不相容职务分离:职务由两人以上担任,以利于相互监督。

不相容职务一般有:授权审批职务与申请职务,授权审批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监督审核职务,执行与会计记录业务职务,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务,明细账与总账记录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财产核查职务等。对于不同的而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1.货币资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1)管钱的不能管账,管账的不能管钱;

(2)负责应收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目的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的工作;

(3)保管支票簿的人员既不能同时保管印章,已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和银行存款账目的调节;

(4)负责银行存款账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应收款项账目及应付款项账目登记的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5)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人员与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和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的记录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另外,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职务轮换或强制休假。2.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1)请购与相关审批:

(2)市场价格调查与供应商的确定;

(3)订立采购合同与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执行;(4)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职务; 另外,定期进行职务轮换

3.存货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如下:(1)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职务;(2)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职务相分离。(3)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4)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职务;

(5)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另外,职务轮换。

4.对外投资业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

(1)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职务相分离。(2)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3)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相分离。5.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点如下:

(1)提出项目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负责项目决策的职务分离;(2)分别设置专门的职务来编制工程项目概预算和对概预算进行审核(3)分别设置专门的职务进行工程项目决算和工程项目实施;(4)负责项目实施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价款的审核与支付;(5)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要由不同的人员来执行;(6)竣工决算与审查

6.固定资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

(1)固定资产投资预案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职务相分离(2)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职务相分离。(3)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职务相分离。

(4)固定资产出自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职务相分离。

(5)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7.计算机信息系统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

(1)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2)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员的设计和修改方案:(3)计算机操作:负责欲行并监控应用程序;

(4)数据库管理:综合分析、设计系统中的数据需求,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5)信息系统库管理:在单独的信息系统库中存储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文件,并保留所有版本的数据和程序;

(6)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说全的用户;

(7)终端: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结果;(8)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职务(或指责)一般应包括:开发审批、变成、系统上线、监控。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职务。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上述职务中的任意两个都必须分开设置。

8、第三章 全面预算控制

(一)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概述

一、全面预算的概念与业务流程

(一)全面预算的概念

1.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业务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各项活动做出的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2.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监督、控制、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广义的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狭义的预算控制:是指利用预算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控制,也可以称为事中控制。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一般包括:

(1)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

(2)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持全面预算的实施

(二)预算编制存在多方面缺陷,使得全面预算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1.预算编制的过程简单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3.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 第一,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响应的与武安经济指标列支内容。

第三,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过节,预算编制不全面。

(二)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1.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

2.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3.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三)只注重预算的编制,不注重预算的控制、考核与评价

(四)预算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面临的风险

(一)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体系不健全,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学法约束或盲目进行。

(二)预算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四)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分析不正确、监控和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的目标(应对措施)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五、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的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职务相分离。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职务相分离。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职务相分离。

(二)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

1、预算管理组织设置的控制

(1)预算决策机构(预算委员会或预算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领导,主管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预算内部空子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预算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方案的制定。单位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预算方案的审批。

(2)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具体负责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处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预算管理工作及与预算相关的日常

第三章 全面预算控制

(二)第三节 预算执行控制

一、建立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一)预算指标的分解

第四章 人力资源控制

(一)第一节 行政事业人力资源控制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特点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2.这一能力要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效应和可开发性。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时效性和连续性:开发和利用均受时间限制;使用后还能继续开发。

2.能动性和智力性。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人力资源的智力具有继承性,能得到积累、延续和增强。

3.再生性和时代性。

4.社会性和两重行。人具有社会性;人力资源本身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相关概念的辨析:

1.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2.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

首先,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而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它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

最后,计量形式不同。资源是存量的概念,而资本则兼有存量和流量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面临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单位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二)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工作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被泄露。

(三)人力资源推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单位声誉受损。

三、人力资源控制的目标

(一)人力资源要符合单位发展战略的需要。单位在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时,要根据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

(二)要通过严格的程序选拔人才。防止“人情招聘”、“暗箱操作”。

(三)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

(四)要建立健全员工推出(辞职、接触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

四、人力资源控制的关键点

(一)要加强人力资源控制,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和奖惩。

3.关键岗位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4.掌握国家秘密和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5.员工岗位职责手册,对于工作职责和期望作了适当的沟通和交流。6.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清晰,并且定期发布和更新。7.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二)要进行人力资源控制,单位还要加强绩效考评控制。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开发

一、人力资源的引进

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

(一)单位招聘由用人部门提出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统筹制定招聘计划,安排招聘。

组织有外聘专家的总和考评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价,并按管理权限和有关管理规定报批。

(二)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三)要制定完善的员工管理办法。

一方面使新员工和悉其工作职责和管理层对其的期望;另一方面主管人员定期审阅员工的工作履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使员工通过经管层批准的职位说明书、日常工作和与管理层的沟通理解自身职责。

(四)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岗位职责制。

首先,建立岗位说明制度,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

其次,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并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奖罚的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五)公务员录用的具体控制 1.公务员考试组织和报考资格。2.公务员录用程序。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 1.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不断提升员工的服务效能。2.公务员培训的具体控制。

第四章 人力资源控制

(二)(一)行政事业单位职位和岗位设置

1、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公务员职务序列: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公务员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2、公务员职位聘任

实施聘任的对象: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但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实行聘任制。聘任方式: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

具体要求: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实行协议工资制。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1)岗位类别 三类: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

第五章 资产控制

(二)第三节 往来资金控制

一、往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关注的风险

(一)、往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往来资金核算不规范,往来帐杂乱。

3、利用往来账户,违规调节资金。主要表现在:(1)收入挂往来。

(2)支出挂往来,调节预算结余。一是为平衡预算超支,经费挂往来。二是位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结余虚列支出挂往来。(3)违规套现资金挂往来。

4、借贷、投资形成往来,出现大量坏账。

5、往来资金长期挂账。

第六章 采购控制

第二节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一、岗位责任制

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包括纪检监察在内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政府采购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政府采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预算计划与审批;

(二)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三)采购、验收及相关记录;

(四)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二、建立授权批准制度

三、建立严格的采购审批制度和管理制度

采购审批制度:对于政府采购预算内的采购项目,具有采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执行进度办理采购手续。对于追加预算和原有预算调整的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单位实际需要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第三节 预算与计划控制

一、全面增强政府采购预算观念

二、注重采购项目资金预算

三、注重全面预算管理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四、重视采购预算的审核与监控

实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执行力度的静动态管理,要坚持用科学和法制式预算机制将领导从“一支笔”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的理念,使成本或预算的动因作为确定预算指标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四节 政府采购合同控制

一、采购合同的签订

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中标、成交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均具有法律效力。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二、采购合同的履行

(一)经采购人同意,中标、成交供应商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中标、成交供应商就采购项目和分包项目向采购人负责,分包供应商就分包项目承担责任。

(二)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

三、采购合同的变更、中止或者终止

双方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政府采购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变更、终止或者终止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节 验收与付款控制

一、验收控制

(一)验收主体控制

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已归档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

1、严格准入制度。

2、集中采购机构经办采购人员及验收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

3、加强采购人验收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上岗,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同时辅之以严明的纪律和公正的赏罚。

4、采购人也赢建立政府采购验收档案,增加验收工作的系统性管理。

(二)建立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分散采购的管理应有明确规定,以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1、建立健全严格的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供应商考核登记制度。一是建立供应商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供应商诚信档案。

3、完善未中标供应商监督机制。邀请未中标供应商参与验收,一方面可以验证政府采购的公正严谨;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合同条款违约责任的追究。

一是验收结果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应当通知供应商限期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二是验收结果与采购合同约定不完全符合,但又不影响安全、不降低使用要求和功能,而且要改变确有困难的,景协商一致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席上减价接受;三是验收结束后,每名验收人员都要在最后的验收文件上签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于验收人员的渎职失职行为根据其错误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付款控制

(一)单位应当按照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

(二)单位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采购发票、检验报告、验收证明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

(三)单位在完成内部必要的审核和批准程序后,向财政国库申请办理国库同意支付手续。第六节

政府采购案例分析(帐篷政府采购案例分析)

第四篇:继续教育笔记

天馆中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4日 培训教师:郭伟 培训地点:阶梯教室

主题: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问题

一、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

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由于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故亦称“强迫教育”。

中国自清末(1903 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起,至国民政府时期,虽都规定要实施义务教育,但未真正实行。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列入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规定。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还很落后,这同我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迫切要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决不能任其继续。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 1986 年 7 月 1 日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立法程序,正式确立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普及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以法治教的新阶段。1992 年,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进行了全面规范。

二、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实施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义务教育法》 中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适龄”是指以法律规定的起始入学年龄,到完成法律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年限之间的一个年龄段。凡是年龄在这个范围内的儿童、少年,即为义务教育的对象,并实行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由于入学年龄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因此,全国省与省之间,甚至县与县之间,在实施义务教育对象的年龄和年限出现一定的差异是正常的现象,也是中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特点之一。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对不履行应承担的各项义务的行为,《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当的强制性措施。“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并对招用童工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处理和处罚。

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和免费性。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人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也应是免费的,主要应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义务教育更是如此。办教育总要花钱,但不是应该由最没有钱的人出。国家应千方百计地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先把教育问题,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问题解决好。

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在全国范围内有相当一些地方,尤其是边远山区和一些革命老区,自然条件差,经济不发达。这些地区的小学教育远未普及,学龄儿童入学率低,特别是女孩的入学率更低,初级中等教育也更为薄弱。中国义务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更有力的对策和措施。

(一)实施义务教育必须着重解决经费问题和师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经费的短缺和师资的匮乏无疑是义务教育实施中的难点。筹措必要的教育事业费和基建费,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物质保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教育经费必须实行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方针。首先“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其次,征收教育附加费,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再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及个人集资办学或捐资助学。第四,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也是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师资方面,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解决上述师资问题,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除发挥各师范大学和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作用之外,还要广泛地运用函授、广播、电视等手段培训教师。

其次,办好各级师范院校,是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必须下决心逐年增加师范教育的经费,改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

再次,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教师的工作成果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今天,而且影响着国家的明天,他们的工作既辛苦、艰巨,同时又高尚、光荣,他们的劳动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此外,也应建立一种动态机制,鼓励师范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去支援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

(二)推行义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不搞一刀切。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和自然条件的差别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应分地区、有步骤、分阶段地加以实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地区。第一类地区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第二类地区是经济、文化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第三类地区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同时在经济 发达的省也有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而在经济不发达的省,也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即使是在一个县内,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各个地区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目标,有计划地予以实施。

各地区要分阶级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另外,义务教育分段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在同一时期普及义务教育年限不同的需要。即普及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六三分段,也可以实行五四分段,四五分段等等,但不同分段地区的相应年级的教育内容基本上应是一致的。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尽管其中有许多困难挫折,但它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只要我们全民族共同努力,义务教育的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并为中华民族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国家以法制先行,法制以遵行为要。随着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构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走上全面依法治教的轨道。在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增强义务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意识,并逐步建立起一支义务教育执法的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执法监督队伍,明确执法职责,把义务教育的推行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到行政执法的轨道上来。建立和健全有关义务教育执法的各项程序和制度,使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天馆中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培训时间:2011年12月10日 培训教师:郭伟 培训地点:阶梯教室 主题: 制度与学校教育

教育制度亦称国民教育制度,是国家为保证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各项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为确保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而建立的,它将教学系统的各种其他因素、教学人员的各种行动,联结和组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规范与高效。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合理的教育制度,一方面可以使科学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变成现实;另一方面可以使人员、设施、时空等得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无论是在教育理论中,还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制度”与“学校教育”紧紧相连,因而“制度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往往被人在同一的意义上使用。

“制度”与“制度化”是不同的概念。“制度”作为社会生活基本的规则,包括着学校教育运作的基本的机制安排与体制保障,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的存在是“为了”人的生活的,是在价值导引下的“制度”。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在制度保障下不断进行的,也是制度自身的品性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系统进化的过程,制度是重要的“组织”力量。

而“制度化”,则是走向了制度的反面,是将外在的规则、纪律、约束,作为确定的、不可违反、必须遵守的“规律”、“原则”、“标准”,它们是高于人的。人的一切行为,似乎就是为了达到这个外在的标准,而“社会”本身会变成一个凝炼的死寂的系统,丧失自身的活力。“制度”走向“制度化”,根本的原因,在于遗忘了“制度”的价值、错置了制度与人的关系;深层的危害,在于造成“制度”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案例1)

在我国当代教育研究中,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病,学者们已经予以较多的关注。这对于我们反思“制度化教育”所造成的机械的教育方式、沉闷的教育氛围,有极为重要的警醒作用。陈桂生 教授以“‘制度化教育'怎么啦”而发问,结论是:“ 1、它以所谓 ‘ 杰出人才论 ' 为指导思想,是一种旨在造就与选拔杰出人才的教育体系,称为 ‘ 英才教育 '” ; “2、以成套制度、密集规范构筑起来的封闭的教育壁垒,固然可以保证吸收一批较为优秀的学生,而在客观上排斥了这个体系以外为数众多的青年分享这种教育机会,其中包括对已经受过一定正规教育的人重新回归正规教筑起来的封闭的教育壁垒,固然可以保证吸收一批较为优秀的学生,而在客观上排斥了这个体系以外为数众多的青年分享这种教育机会,其中包括对已经受过一定正规教育的人重新回归正规教育体系接受较高程度教育的限制 ” ; “3、作为 ‘ 英才教育 ',虽不能说它绝对不能造就出杰出人才,然而,它的标准、尤其是它的实际后果表明,它实际上是把学习与文凭、文凭与就业资格、就业资格与社会地位等同起来,形成一种带等级 特征的 ‘ 学历社会 ',强使人们从儿童时代开始爬没有尽头的作业升学阶梯 ” ; “4、对于 ‘ 制度化教育 ' 系统中的多数学生而论,即使一次又一次跨越 ‘ 命运的分数线的高高横杆 ',未必都能走运 ” ; “5、‘ 制度化教育 ' 是一种代价昂贵的教育。” 它带来了学校教育生活中诸多问题,“ 制度化教育 ” 造成了对个体生命的压抑与戕害。

学校教育不应是制度化教育,因此,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讨论,可以在“制度”的层面看其价值。

学校教育中的“制度”的存在,是对学校教育生活的保障。学校教育中的“制度”,有着走向“制度化”的危险,但是,在人的价值取向指导下,合理地建设与运用制度,是能够避免其消极的影响,能够将其正向的、建设性的价值发挥出来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制度本身如何,而且在于制度存在于何种整体环境之中、与人的关系形态如何。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的正常运行是离不开制度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当代还希望回归到缺少制度保障的教育形态中去。人们常常争论的问题,应该是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教育需要怎样的制度?

制度的存在,为学校教育生活提供基本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一定的制度、规则的制约下,学校教育依然是一个丰富的可能世界。学校教育是制度保障下的学校教育生活。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在历史发展的视角下,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就是不断建立制度、完善制度的过程,建立完善学校教育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校教育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学校教育就是制度规范后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学制的确立对整个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国家一般通过立法确定本国学制,对各级各类学校做出统一规定。正确而完善的社会主义学制,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施,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儿童、青少年以至全体公民的身心发展,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同学制的完善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制能否真正地发挥作用在于学制的制订是否科学完善、是否符合国情。学制的建立总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学制也会不同。

一、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

学制的建立与变革,不仅受制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受制于各种社会条件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国家各项决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以适应和服务于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为前提和准则的。对于关系着人才培养的类别与水平的教育结构和学制问题也必然要以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为根据。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要规定学制建立的原则,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规定受教育者的入学资格,受何种级别和类型的学校教育等方面。

2、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还取决于生产力与科技技术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教育的专门培养,学校同生产劳动是脱离的。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其功能仅限于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教育目的限于狭小的范围,类型单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处于不完备的初级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大生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数量上和类型上的新要求:一方面生产要求工人掌握适应大工业生产的文化科学知识,反映在学制上就是要求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另一方面生产也要求建立适应科技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以适应大工业生产所需的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现代教育制度中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地位,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比例增大,以及这种发展趋势在各国学制上的规定都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

3、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制约作用。人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身心发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各国在制订学制,规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分段与衔接等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从而使学制中的有关规定与他们的智力、体力发展水平相符。而继续教育或成人教育,除了考虑年龄的特征外,还必须注意教育对象的专业特点,职业特点等因素。(案例2)4、教育思想对教育制度的建立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教育思想也称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这个社会现象的态度、认识及基本看法。教育思想影响着教育整体,对教育制度也起着影响与制约的作用。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而且还制约着教育制度的内部结构。如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就改变了历史上人们所持的一次性教育观念,从而促进了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发展,并带来了当代学制体系与结构的重大变革。

此外,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及学制的发展史等也对学制有着制约作用。现代学制之所以和古代学制有重大的质的区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现代生产力同古代生产力性质和水平上的质的差别造成的。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学制之所以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大致性质相同和水平相近的生产力,他们的学制都是现代大生产规律的客观反映和体现。但各国的学制也存在着质的差别。这是因为一国的学制不仅决定于生产力的水平,也同时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就必然决定了学制性质等方面的质的不同。当然,即便生产力水平相近和政治制度相同的国家,其学制也是不尽相同的。因为学制在受制约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也要受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思想等的影响。主流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也会影响一个国家学制的制定。所以说一个国家在建立和改革学制时,对各个因素都要加以认真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对不同国家学制建立的经验教训加以吸收和借鉴,也要从本国学制的发展史中汲取营养。

第五篇:继续教育笔记

课程学习指导

【学习内容简介】

我们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当我们在热火朝天探讨教学有效、无效、高效问题的时候,更应该“追本溯源”,理清楚到底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本专题将通过四个问题结合案例的阐释,向大家从教学的形式、实质及其内涵和外延多个层面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的本质,因为认清楚教学的本质是追求教学有效的的一个前提,只有认清教学的本质才能使得我们的有效建立在正确的根基之上、学习完本课程之后,相信老师们会对“教学”有一个的更加清楚和深刻的认识。

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制定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一些常用策略,其中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引导教师自我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而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引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方法、诱发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发展规划的技巧,诱发优秀教师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而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策略,展开讨论,旨在揭示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制定的基本技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用策略。

本门课程的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就在于,揭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用策略,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的方式方法。因而,需要学习者结合本职工作,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实际,自我诊断自己专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自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并联系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策略方法。本门课程是“名师”系列专题课程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其突出特点在于,落脚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促进策略的确立,期待学习者把握自身的条件和外在环境,特别是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努力为自身的发展设计恰当的计划,制定切实的策略和措施。

【学习要求】

1.认真领会专题讲座的基本理论,并密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联想和反思;

2.体会互动研讨中的相关话题及互动参与教师列举的典型案例,结合本校实际反思,完成相应的反思日记或完成300字左右的感想;

3.完成本门课程规定的思考题,并能给出清晰简捷的回答。特别是,结合自身实际,参考本门课程提供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样例,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和阶段计划,并与本校的实际密切结合; .站在评价者的角度,给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做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完成专业发展评价报告,内容涉及本专题给出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质等诸多方面,明确给出自己专业发展的强项,指出自己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并针对其中的 1、2 个核心问题,寻求专家的帮助,或给自己寻找一个专业引领; .阅读相关资源中给出的相应论文,写出 250 字左右的读后感,并设法与同事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如果可能,尝试着自己完成一篇教学论文。

《水知道答案》的启示——解析教师角色与职业幸福

【课程简介】 解析教师角色与职业幸福。本部分提出了教师作为助人者的基本观点,建立了教师通过有效自助达到有效助人的基本路径。通过分析江本胜《水知道答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教师作为助人者的重要职能是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通过分析幸福的实质,提出了本课程对幸福的基本理解。

课程简介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课程简介】

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旨在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学习和理解什么是阅读、阅读的意义、阅读的模式、阅读理解、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学习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技能及训练方法;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最终提高教师本身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概述

(二)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技能及训练方法

(三)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三、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注重提升教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要求】

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提高教师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特对参加学习的一线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认真观看网络视频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学习和理解以下问题: 1)什么是阅读? 2)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3)阅读的模式是什么?哪种模式更好,为什么? 4)什么是阅读理解? 5)影响阅读的因素是什么? 6)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方面的反思,思考自己在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和目标定位上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3.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应该训练学生的什么阅读技能与策略,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

4.教师应该如何准备阅读教学?教学过程是什么?各个阅读阶段的目的是什么?

5.在学习该课程的基础上,按照正确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自己设计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并实施。

课程简介

高中英语听说教学

【课程简介】

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学习和理解课标的要求、听说课的模式、影响听说的因素和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及训练方法;高中英语课堂听说教学设计与实施。最终提高教师本身的听说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听说目标的具体要求 2.高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3.听说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策略 4.高考听力测试重点、难点分析与训练方法

三、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一线教师的听说课堂教学实践,分析高中学生在听说中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注重提升教师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能力。

本课程结合《课标》中对听说学习的要求与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听说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在听说课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和操作方法。

四、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高中英语课堂听说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习要求】

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提高教师高中英语课堂听说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特对参加学习的一线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认真观看网络视频讲座内容,学习和理解以下问题: 1)课标对听说的要求? 2)为什么要重视听说课?)听说课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哪种模式更好,为什么? 4)影响听说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常见的错误分析与解决策略是什么?)高中英语课堂听说教学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

2.观看网络视频互动对话部分,学习和理解以下问题: 1)教师在听说课中常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准备听说教学?教学过程是什么?

3.在学习该课程的基础上,按照正确的理念与思想和方法自己设计一节高中英语听说课,并实施。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关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与实践方面的反思,思考自己在听说教学模式与方法和目标定位上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下载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继续教育笔记

    笔记(1) 专题二 “重学”的理念和方法 一、从“重教”到“重学”——“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再塑 (一)现代教学理论为什么转向了以学生为本 1、现代教学理论的缺陷 范例教学的基本......

    继续教育笔记

    继续教育笔记 依法执教治学规范教学行为  1、夯实依法执教的法律思想基础(法律思维、法律素养、法律知识);  法律法规:  《民法通则》、《教育法》、《教师法》、《侵权责任法》......

    2018年继续教育笔记

    播放短片《身教的力量》,以清华大学钱易教授的从教经历;天津大学王静康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创新精神;以幼儿园园长艾米拉古丽﹒阿不都对少数民族幼儿教学的严谨,张赛芬对职校生的倾......

    2018年全县继续教育笔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全部1万9千字,抄1万8千字合格) 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给幼儿教育提出......

    继续教育自学笔记

    读《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有感在网上,提到玫瑰就会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可是当代小语界这座大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玫瑰花。在窦老师的课堂......

    继续教育学习笔记[精选合集]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核心理念的主体是“人人”,即指学习数学课程的所有人,而不是指少数人。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

    继续教育笔记07

    继续教育笔记 武晓峰(要求)时间:2007年9月 书香伴我行 美国有一个规定,见是“师”字级的工作,例如医师、会计师、律师、教师等职业,每年都必须再进修一定时问的课程。如果没有进修......

    幼儿园教育反思笔记感想最新(合集)

    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