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垂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0: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垂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垂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篇:认识垂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二)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例题及第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2、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准备:

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以黑板为例,说说长方形的相对的边是什么关系?相邻的边是什么关系?

指出:平行和垂直是两种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自备本上分别画一组平行线、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同桌互相检查画法及结果

二、学习例题

1、画:请大家在自备本上沿本子的线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大约5格的地方画一个点,A点。从A点出发,向直线画线段。老师先比画,让学生想象: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其中有一条最特殊,想一想,是哪条?(垂直的线)

学生画:从A点出发,先画一条垂线,再分别在垂线的两边各画另外的两条线段(共5条)

2、量:依次量出这5条线段的长度

比较量得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说给同桌听,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

3、教学“距离”

继续读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问:“距离”一说,你在前面也学过,是哪里?(把书翻到第17页)回忆什么是点到点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再看第44页,这个距离指的是点到线的距离,比一比,两个距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最短的)

练习第45页的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先指名交流:你可以画几条?怎么画?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连接这两条平行线,只有这些垂直的线的长度是最短的。那谁能来试着说一 说:这垂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什么?(距离)回忆:在开始认识平行线的时候,有同学指出一种画法,可以先任意地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这条直线之外分别量两个2cm,再把这两个点连起来,这样得到的另一条线就和刚才的那条是平行的关系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三、练习:

1、量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问:量的是距离,也就是要量什么?

动手画一画,量一量。交流结果。

2、看一看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

要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3、右图(略)是人行横道线。如果从A点穿过马路,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第二篇:认识1-5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想想做做”第4-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加深对1-5各数的理解,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个数。

2、体会1—5的数序排列,并练习读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3、指导学生规范地进行写数。

教学重点:加深对1-5各数的认识,理解和认识这5个数。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5各数,你能在周围找一找,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吗?找出来数一数并和同学说一说。

同桌之间用1-5各数分别说一句话。指名学生进行交流。

说明: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认识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认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练习巩固。

(1)师:有几个东西就用几来表示。那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说数字好吗?3只小鸟,5个苹果、4朵花,2瓣香蕉,1个西瓜。(2)完成第4题。① 教师读明题意。

② 让学生在小组里分别排一排准备好的卡片,并依次读一读,体会数的顺序。③ 让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完成,如果学生还是不会,教师可以媒体示范。(3)完成第5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一玩,你能来数一数动物园里有几棵树,几个苹果,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几只小鸟吗?

让学生看图数一数,说一说,充分交流后再在相应的小图下面写数。(4)完成第6题。① 教师读明题意。

② 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5)完成第7题。

1、教师黑板示范,先让学生书空练习。

2、再让学生在“日”字格里书写,不要求写的很多,要求着重写好。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书写1-5各数。

第三篇:《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蒋韶艳

教学内容:教材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像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直线都相交了。预设:这些图中的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2、谈话感知: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称——垂直。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思考: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其中的直线叫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小组交流后,汇报。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垂足在哪儿,就标一个垂直符号。

(3)寻找生活中的垂直例子。(4)练一练:自主练习第一题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长方形按教材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A、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C、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D、标上垂直符号。学生再尝试。

(3)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自己尝试,再请已经画好的同学介绍,课件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一放、二移、三画、四直角(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2、5题

四、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收获? 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认识垂直

一放、二移、三画、四直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积极、主

动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在学画垂线这一环节,学生能通过直观图像来观察、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的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以及作线的基本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新的问题中显得得心应手,正确率比较高。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质疑、调动了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学生会说,学会质疑问题,学会理解错误原因,及时更正,加深理解。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及熟悉作垂线的方法,是学生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是教学中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摆放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没有完全重合导致错误的现象没有加以强调,导致作图的严密性,规范性不够。

第四篇: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解读(范文模版)

认识垂直

铁门中心小学 樊红芹

教学内容: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42~4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垂直、垂线、距离等概念。教学难点:学会画垂线。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

同学们,小明要从家到公路边去坐车,你能给他找一条最近的路吗?

●小明的家

让学生自己作图,同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说出所作线段为什么最短的理由,为探究问题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中学习

活动

1、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线条把我们学校西边的十字路口表示出来。

活动

2、用两根小棒摆成不平行的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摆出的图形,说说构成的是什么样的图形。从学生发现的问题中揭示课题:相交与垂直。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相交和互相垂直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要相交,相交的点叫做交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相交的点叫做交点。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活动

3、用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通过折纸的过程,领悟什么样的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线,并且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检查是否构成直角。

活动

4、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检查教室里哪些地方存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线。

学生通过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

5、让学生在自己所带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找互相垂直的线,并且找出有多少组。

这是比较难的一个活动,但学生会有非常高的积极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

活动

6、用角尺和铅垂线检查互相垂直的两条线。让学生感受互相垂直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和发现数学。

(二)讨论中明理:

(1)教师进一步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那么什么是互相垂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反过来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或直线b是垂线。

(2)反馈:判断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判断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3)指导看书: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线和垂足?

三、实践操作:作垂线

学生通过对垂线的感知,建立了初步的抽象概念,还要学会作图的操作技能。(先自学课本了解方法,再独立尝试,最后汇报总结)

1、学习画垂线。

谈话:我们认识了垂线,垂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人师傅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谁说一说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垂线的?

老师指出:画垂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另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下面我们学习用三角板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直线的垂线。

引导学生自学第43页下面的图示。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2)一名学生说画法,另一名用三角板演示。

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②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重合。③沿三角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在书上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它的垂线。

(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自学第43页上面的图示。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学生代表在班内流。

②学生在书上过直线上的点画直线的垂线。

③投影出示学生画出的直线外一点的已知直线的垂线。

(4)共同归纳画法。

2、理解“距离”概念。

(1)投影出示: A

从直线外A点向这条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在所画的线段中哪条最短?

(2)请同学们量出第44页中间图形的每条线段的长度,并说出哪条线段最短?这条是什么线?

老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课前引入时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认识垂直》教学反思:

铁门中心小学 樊红芹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教学来看,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学采用通过实践“感悟”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领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采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在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图形。

从上面的图形中可以看出互相垂直的直观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印象,这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凭直觉感悟的过程。从实践看来学生接受的效果很好。

2、学生实践,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得出用一张纸先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折的时候,出现了有的同学折得很复杂,找出了很多组互相垂直的线。

3、学生悟出结论: 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备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交角成直角。

4、这节课成功地采取选择贴近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学生实践感悟学习的教学方法,成功地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着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互相垂直的知识置于生活实践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认识厘米和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2)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内容。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使学生经历用米尺和铅笔、身高及桌面长度相比的活动,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教具学具: 一米的线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通过刚才的量,你们有什么想法?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小组想办法探索。交流。

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米表示?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厘米表示?

下载认识垂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垂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合集5篇]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页例3、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

    《8.1认识压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8.1认识压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肇庆市颂德学校 授课教师:王伟娟 授课班级:八(7)班 2012年4月13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增大......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