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
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即: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尤其父母教育的观念和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教育的失误事例又摆在我们面前,家长仅把自己看成被动的配合者,在教育幼儿中起辅助作用。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上建立家园双方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即家长运用教育幼儿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机智、策略、方法与技能等的综合能力,形成家园教育合力,达到家园共育。为此,就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的组成形式,我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讲授说理式:
由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直接讲授。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适合主题:理论性、专业性和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关于孩子的学习、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的介绍。优点:系统连贯,一气呵成,比较好备课,不用过多地组织教学。难点:如何吸引家长,不让家长感到索然无味,满堂灌。关键点: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观点科学,措施得当。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有较深厚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背景和理论素养。
二、互动演练式:
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由家长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适合家长群体:全体家长。适合主题:活动性非常强,适合多数家长都共同关心的问题。比如:心理与行为矫正方面的内容。给出一个案例,让家长扮演里面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理和行为,从而理解如何对待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可以把书中的案例变成活动的短剧。优点:生动活泼,容易引起家长的共鸣。难点:课堂不可控因素太多,活动的设计不太容易,家长的配合程度很难预料。可能全缺少连贯性,活动不对主题。关键点:形式和目的的守美统一。对教师的要求:控场和应变能力强,逻辑性强。实施建议:提前跟家长打好招呼,让家长看案例,并请求家长在课堂上支持帮助自己,平时要与家长多交朋友。
三、案例剖析式:
适合的家长群体:全体家长。选择一个案例,细致解剖,深入分析,可以结合练习。适合主题:所有主题。优点:故事导入,引人入胜,一个真实的故事胜过大篇说教。难点:案例的选择(不能以偏带全)和深入恰当的分析。关键点:从个案中层层分析出普通而深刻的道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案例的能力。
四、采访对话式:
对于成功者或各种观点者的采访,类似电视访谈和采访节目。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群体。适合主题: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话题。优点:家长的参与程度高,充分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难点:对话设计、家长准备工作和熟练程度。关键点:从对不同家长的采访中推出不同的观点并据此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家的结论和观点。对教师的要求:对采访对象、主题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与家长的准备工作,较强的语言能力。
五、现身说法式:
由优秀家长、或者需要教育的家长事先沟通好,在课堂上针对某部分内容宣讲。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程度中上的家长。适合主题:家长最感困惑的话题。优点:真实感人,距离感低,使家长感觉比较容易复制。难点:对家长的语言、语态和观点的把握,避免经验性强,科学家性不够,趣味性不够等情况的出现。关键点:家长的配合,事例和经验的典型性和科学性。对教师的要求:发现优秀家长,并跟踪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写出好的讲稿。实施建议:选择合适的家长,提前与家长沟通,事后要对这些家长表示感谢。
六、亲子互动式:
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参加亲子课堂,由教师或学生作为导演,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或其它活动。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等方面的主题。优点:真实生动、感人至深,令人回味。难点:现场不可控因素较多。关键点:调节家长和孩子情绪情感的手段。对教师的要求:语言优美,对生命和爱的理解深刻,亲和力强。实施建议:请学生参与到家长课堂中来,把书中的案例搬到课堂中来演练。提前让学生进行排练,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教师起到导演、指导的作用,同时教师也是分享体验者,是专家。
七、激情演讲式:
由教师演讲。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动情说理,发人深省的话题。优点:激情感人,呼唤性强。难点:正确处理空洞说教的翔实科学之间的关系。关键点:论点和论据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的演讲水平,成熟的演讲风格,一定程度的亲和力。
八、正反辩论式:
针对某些观点和案例,征求家长的意见,现场组成两家长进行辩论,一定要以理服人。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观点冲突比较激烈的主题。优点:在辩论中明理,容易说服家长。难点:两方阵营的组织。关键点:让每一方的观点都鲜明对立,并且都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持。对教师的要求:事先准备充分的论据来帮助各方家长。教学设计建议:可以选择两组家长,每组3至5人,组成辩论小组,教师当主持人,让双方出示观点,唇枪舌剑,剩下的家长听,最后投票给正方和反方。
九、教材导读式:
带领家长通读教材的某一部分,可以让家长谈体会。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程度不高、读书不多的家长。适合主题:所有主题。优点:容易控制课堂,结引导农村家长深入系统地读书非常有好处。难点:如何提高家长的阅读兴趣,并让家长通过阅读学到了理论和方法。关键点:导读方式和问题的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对教师的要求: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困惑。教学设计建议:类似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边提出问题,边引导读书,从书中找到答案,请家长对答案进行解释,教师可以补充一引起例子便于家长理解。最后让家长明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办。
十、我问你答式(家长互助式):
现场提问问题让家长回答,或者让家长提问老师回答,或者家长提问题,家长回答。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家长普遍遇到的教育问题。优点:现场提问,现场解答,速战速决,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难点:当场能否解决家长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事先对想提问的家长有所了解,对他们提的问题有所准备,长选择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家长,以便现场可以很好的呼应起来。教学设计建议:教师请几个家长讲述自己的问题,请现场家长帮着出主意,老师可以解析。
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多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形成1+1>2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我们现在主要是以班级上课制为主,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但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初中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对生物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以划片的形式入学,这就使得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成绩好坏参差不齐,而目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①忽视了各类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用统一的程序,统一的标准作要求,实行“一刀切”,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又“吃不了”。②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无法解决,因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得不到重视,学生个体在发展中存在的失陷得不到补偿,造成时间、空间、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难以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都不能满足如今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差异的学生的发展。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分层教学是一种相对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另外,初二第二学期的生物以复习为主,学过的内容再复习,学生没有新鲜感,学习兴趣和效率都比较低,而传统的复习课以教师讲为主,整节课老师满堂灌,学生容易疲劳而使得听课效率低下。分层小组形式的教学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从由教师讲变成由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换一种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自觉性不够的学生也能在小组成员的督促、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方法:分层递进教学主要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评,反馈矫正与分层提高等内容。一)学生分组:
分组是在本班进行,根据前两次大考的成绩进行排名,有第一名同学带最后一名同学,第二名带倒数第二名,以此类推;同时在班里分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5—6人;根据成绩编号,成绩最好的为1号,最差的则为5或6号;1号为组长,带领全组学习。二)教师准备:
1、课前测试:上节课复习的内容。题量不用很大,难易适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在5—10分钟内做完。
2、预习导学: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要点,以提纲、填空、问题等形式展现。
3、课堂练习:本节课复习的内容,题量少,但要精要典型,可以有一定难度。
4、单元练习: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学生的课后作业。
三)具体实施过程:
课前5—10分钟:完成“课前测试”
15分钟:组长检查组员完成“预习导学”情况,组织组员复习本节导学内容,要求每位同学都理解、弄懂相关要点。教师巡堂了解每一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及时解答疑问。
5分钟: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堂练习”,要求每位组员都必须弄懂每道题。
10分钟:每组派一名组员讲解“课堂练习”上的习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讨论。四)评分标准(以下加减分以小组为单位)
加分制度:
1、小组讨论积极认真,不说废话,纪律较好,视情况加1—3分。
2、回答问题并能答到要点的加相应的分数,如1号组员回答加1分,6号组员回答加6分。
3、“课前测试”小组全对加6分。
扣分制度:
1、讲话一人扣一分。
2、“课前测试”错一空扣一分,小组扣分为全组组员扣分的总和。
每一次导学算一次总分,总分最高的小组有一次免罚权,总分最少的三个组安排相应的作业。“分层小组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分层小组教学模式下,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组织组员学习,给组员讲解知识点,能达到巩固原有知识,加深对原有知识理解的作用。而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每个小组就一两个,以小组为单位更容易对这些同学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在“小组利益”的促进下,他们多少都会在乎,会配合组里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分层小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小组间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分层小组教学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新课程下减负的要求,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掌控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1)时间不够用。由学生通过讨论讲解自己获得知识没有由教师直接传授来得快,一节课十几分钟的讨论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些班级整体好动,维持纪律也会耗掉一些时间,教师通常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中做一个选择,而这又是很难取舍的。2)学生能力不同。有些学生成绩虽然不错,但讲解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这也会影响分组教学的效果。但总的来说,“分组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即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如何组织,教学的时间、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虽然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表现出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教学。
1、全班上课。
其主要特点是:(1)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又使学生所有的反应再反馈给自己。(2)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3)教师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4)教师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应。
2、班内分组教学。
班内分组教学,指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其主要特点是:(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依然保留。(2)小组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小组规模的大小要视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学科的不同、所布置的课题和作业的类型及其量的不同具体地决定,小组的人数,一般幅度可在2——10名之内。但这种组织形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分组的科学依据,二是有足够的教师配备。
3、班内个别教学。
这是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符合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主要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发生接触,并辅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人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 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主要表现为: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3.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包括:第一,现代教学的课程观。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全人教育课程,倡导知识、能力、道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即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强调课程设计的结构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第二,现代教学的知识现。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强的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致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现代教学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视学生为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第四,现代教学的质量观。现代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运用情报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四篇: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改革单一的同步教学形式,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同步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最优组合,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为此,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将表现为:
一、班级教学规模小型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国外的小班化教学,在90年代出现于我国,并相继在京、津、沪等地得到发展。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体系和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主张为小班化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小班化教学更加健康地发展起来了。
小班化教学,从本质上看,它就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变式,但又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它具有:班级规模小小班化教学一般不超过30人,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更加讲究,师生间关系更加密切,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特点,使得小班化教学具有“四利”优势:即,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利于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温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要求教师要彻底打破局限性大、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压制学生发挥个性空间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还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与人合作、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宽松学习环境和气氛,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参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和条件,如,分组辩论、游戏竞赛活动、角色表演活动、图表示意活动、配唱活动、实际操作活动等。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动嘴、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泼,学生的潜能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自主学习
德雷克斯认为,所有学生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目的,学生总想获得认可,其行为也倾向于达到这一目的。为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的推行已成为世界教学改革浪潮。虽然人们对它的有效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小班化教学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硬件条件等。但我们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班化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与提高教师综合素
/ 3
质和水平,而且它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知识结构更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分层递进化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能动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对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是班级授课制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是对传统学业评价制度缺陷的改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以看作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有益探索。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都已构建了一些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模式,当然在实践中,各地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概言之,主要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评、反馈矫正与分层提高等步骤和内容。这样的模式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合分结合、动静协调、全员参与、各有所得”16个字。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尊重学生差异到适应学生差异到利用学生差异,从目标确定到目标达成到整合评价,从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到深化教材,不仅有“分”有“合”,而且“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前后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因果,整个模式既吸纳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又兼容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之长,还能够接受多层次多学科的实践检验,它是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化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是我国中小学目前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另一种探索。上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所取代。这种新的教学观促使着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向师生互动方向发展变化。所谓师生互动教学,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共同活动这一基础上,让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迅速提高个性社会化的程度,并对学生掌握学习的智力技能也是十分有利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着不需要教。”如果教师能起好主导作用,学生就能离开教师而独立学习。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口号,经常鼓励学生当“小教师”。例如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先设计好教学计划,上一两次指导课,以作示范。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计划,走上讲台进行讲课。如果“小教师”在教学时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做,教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则从模仿到创造,形成了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重视学生的小组学习
要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除了必须在“教师—学生”的系统中,把“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还必须在“学生—学生”的关系中提倡小组学习,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这种互助合作的关系还应当为了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断变换合作的形式。在实际的 2 / 3
操作过程中,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①师生整体合作——以扶为主;②师生分步合作——有扶有放;⑨小组自发合作——无拘无束;④小组自觉合作——协调统一;⑤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自觉合作——和而不同。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适应当前教改的新形势,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模式,运用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活动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在改革的浪潮中,各种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层出不穷,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选择哪种教学组织形式要看教学是基于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教授什么样的内容,教学对象的水平怎样等。并且,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而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 3
第五篇:家长学校课堂教学培训报告心得体会
教学外,开展这次活动可谓是用心良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家长学校课堂教学培训报告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几天,我有幸听取了潍坊学院甄世田教授的关于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的报告,受益颇多,感触至深。甄教授平易近人的举止,幽默风趣的谈吐,让我油然而生敬意。他与我们在座的各位进行平等的交流,使我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令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激起我内心很大的震动。他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至今历历在目,鼓舞着我,启发着我,使我对教育工作更有信心,让我更加明确了应该怎样对待学生,如何指导家长们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甄教授曾经从教11年,正是他的平凡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他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并且要终生学习,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的,学习无年龄之分,我们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努力学习,从而提高我们的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教育工作很难做,千头万绪。每个学生出自于不同的家庭,千差万别。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了解每个学生。就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不能打骂学生,不能打击学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以强凌弱,以势压人,这样学生因为害怕而表面听话,骨子里却很反感,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协助学校,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孩子,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孩子很难管理,独生子女多数,在家中受宠爱,任性,并且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出现滑坡,可能表现在行动上,也有些孩子心理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应该怎样教育、启迪、引导他们,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自己的孩子怎样教育,更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我们可以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这样便于我们更好地实施教育。2005年起,潍坊市全面启动家长学校课堂,使百万家长进学堂,这是教育发展的一大举措,这样的课堂,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可以在给家长授课的同时,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家长们更是学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一位教师,又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应该更清楚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心理健康,意志坚强,将来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身体力行,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让孩子开心、健康地成长。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甄教授通过大量的图片,详细的资料,具体的事例,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向我们说明了举办家长学校的意义。有的家长以旧有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以诱导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难以说服他们;其次,孩子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难以进入,这都需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由此可以看出,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孩子方面,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正逐渐增多,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说明了开设家长学校课堂是社会的需要。对我们教育者来说,使我们步入家长教育先行者的行列,利于我们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成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家长课堂可以促进亲子、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作为家长,我们知道,没有不成材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的家长,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发展的内驱力,研究他们的内在需要,使我们的课堂有生命活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我们要尊重家长的人格,考虑他们的现状,因为他们的观念、知识、个性等方面皆有差异,因此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最后,甄教授对家长学校课程教材进行了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模式和授课思路,指导我们课前怎样编写家长学校课程教案,怎样给家长们上课。准备时可以通读教材,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分析学生,先让家长解决,然后分析家长,针对家长的误区,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出我们的建议,指导他们做一个学习型家长,最后达成共识。
总之,甄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从报告中,我知道了开设家长学校的必要性,明确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与教育工作者,怎样在锻炼中成长,在工作中提升自己。举目未来,我信心倍增,满怀希望。教育在发展,老师们的素质越来越高,家长们的教育方法更高明,学生们个个成材,一批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不断涌现,和谐的学校,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幕幕光辉灿烂的教育前景展现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