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大物博的背后教学设计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民版)七年级上册 第十课第一框《“地大物博”的背后》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责任教师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的有机联系。是对第九课《地球的“叹息”》的深化和承接,又为学好下一框题内容“明智的选择”打牢基础,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一些图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学习,小组协作的意识,培养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优势及面临的危机; 难点: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之间是有机整体。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及图片展示、解读,教师点拨来突破重、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素材(音乐、图片、视频、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前师生激情演唱歌曲《大中国》)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开展“查一查,说一说”活动;
展示并点拨我国的领土面积、著名旅游景点和珍稀野生动物图片。点拨:地大物博(多、丰富)
参与活动,谈对中国的了解;观看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进入新课学习。
生活入手,架起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习兴趣。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归纳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一般问题,小组合作解决疑难。3.展示图片“沉甸甸的数字”和表格“矛盾的排名”,谈感受。点拨:资源大国,资源小国——地大物“薄”
4.展示“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柱状图,谈一谈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而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会带来的危害。点拨:资源短缺。
5.提问:资源短缺的同时如果人们随意排放废弃物,还会造成什么?点拨:环境恶化大多来自人为因素。
6.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地大物博”的背后(略)A.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B.环境问题 C.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加 D.资源短缺 E.超出环境的供给能力
F.生态恶化 G.对物质资料需求的增加资料需求的增加 H.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7.探究活动:“古诗新解”——《画》 指导学生自悟教材108页“小资料”,并设问:如此下去,会怎么样? 8.图片展示并点拨——不堪重负的国土。提问:地球会怎样警示人类? 9.图片展示“灾害是提醒”。
10.面对灾害的提醒——有所作为(中学生该如何做、国家该如何选择发展道路)11.请学生提出学习课文后的疑问或困惑。
12.结合板书,指导学生作课堂小结。归纳点拨,拓展延伸。
1.自读课文,根据预习提出疑问。2.尝试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并反馈。3.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4.观察柱状图,思考、理解课文。同桌交流并列举资源短缺的表现 5.列举行为并尝试分析生态恶化的原因。
6.分小组讨论,完成填空并尝试小结人口资源环境间的联系。
7.分小组讨论交流,解读《画》并汇报;再自悟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升华认知 8.思考并列举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9.观察图片、思考。
10.谈自己的做法和国家的选择。11.学生提出疑问。12.尝试作课堂小结。
学生感知课文,梳理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对图片、表格的解读、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国情,突破教学重点,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联系生活,内化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指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之间是有机整体,突破教学难点。要求、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锻炼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承担起对地球该负的责任,升华情感,培养客观、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导之以行。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质疑能力。尝试归纳所学,化繁为简。
13.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性评价活动—— 自主选择、情景探究
13.探究、讨论、交流、汇报
及时反馈,巩固提高。梯度练习让不同学生有提高
板书设计:
10·1“地大物博”的背后 地大物博薄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九课 中华民族的选择第1课时“地大物博”的背后教案
第九课 中华民族的选择
第一课时 “地大物博”的背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2.知道我国在人口、环境、资源方面存在的优势及面临的危机。
3.了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从而对环境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在叹息,大自然在呼唤。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世界各国人民都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华民族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二、新课讲授
(一)矛盾的排名
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P92—94“矛盾的排名”,“相关链接”材料,明确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文中的资料和问题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有人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算得上时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致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再加上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因此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2、在炎热的暑假里,你经历过停水停电的情况吗?你能说明拉闸限电与资源紧张之间的关系吗?
有。
资源需求大,供应相对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二)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严峻的资源形势,与我国的人口问题密切相关。阅读P94-95课文内容,探究分享:
(1)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快速增长,人口总量大,过多的人口数量和过快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
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总量依然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育龄妇女总量逐步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的势能持续减弱,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2)严峻的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 点拨:
①过去:过多的人口数量和过快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吃饭难,住房子难,上学难,找工作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②现在:人口总量依然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成巨大压力;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育龄妇女总量逐步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的势能持续减弱,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现象呢?
年龄是核心原因。学者们的估算都是考虑整体劳动力队伍,而现实中我国的招工企业眼光只盯着那些“年轻的”,把另外一大批能劳动的劳动力力给忽视了,也就是丢掉了35-55岁的这一批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跟我国的中小企业从事的劳动密集行业有关,不少企业只满足于接订单,然后招几个年轻体力好的,加班加点完成任务。招35岁以上的怕体力吃不消,所以企业喜欢招年轻人。
其次是,16-59岁劳动年龄的人口比例逐年下降。(4)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点拨:
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工成本上涨,损害中国的比较优势,对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而老人赡养比上升,养老经济负担将急剧上升。
(5)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加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但失能、半失能老人也日益增多,这些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灾难是提醒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南方8省市发生冰雪灾害;2010年我国甘肃和四川又相继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2017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4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18.7亿元。
1、我国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发生周期越来越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
点拨:森林植被破坏,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异常,降水过于集中;厄尔尼诺现象;水利设施破坏或功能落后;河道堵塞等;
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有:
点拨: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
导致各种灾害和严重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点拨: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造成的资源压力和对大自然盲目的、掠夺性的开发,是导致各种灾害和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阅读感悟,读P96恩格斯的名言和P97文章《谁的错》,思考: 你认为是谁的错?为什么呢?
人的错。过度放牧,没有长远规划,只图眼前利益。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那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演练
1.目前,世界上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有137种,其中80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但各类主要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事实表明我国()A.自然资源浪费严重 B.环境形势严峻
C.自然资源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D.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2.我国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耕地面积占25%,人均淡水资源占24%,人均森林资源占13%,人均煤炭储量为47%,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只及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它直接反应了我国资源()
A.种类单一 B.人均占有量少 C.开发难度大 D.分布不均衡
3.下列对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口与资源无直接关系 ②人口越多,资源总量越少 ③人口增长越快,意味着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减少 ④人口与资源应保持协调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中国南方地区水多耕地少,煤炭等矿产资源普遍短缺;北方地区则水少耕地多,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这表明()A.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 B.资源利用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C.资源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 D.生态环境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5.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告诉我们()
A.自然界对人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B.自然界过于强大,人类不要设想去利用和改造自然
C.虽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强,但自然界毕竟不可战胜
D.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而危及到人类自身
第三篇:我的家乡地大物博
那耀眼的一抹绿
小学六年中那一抹绿,永不忘怀,铭记至深。再回首,好珍惜,那七天,可称甚短可称甚长。
我们称作——二营十五连。
第一天各自收拾好行李,奔往校园,那个激动呀!我和班长开始点人数,记车号,组织,排队,下车,处于兴奋的我们浑然不知那里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虐,一个个打电话,报平安。唱着歌,去到我们期待已久的地方。路上,一片片嫩绿,从小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观,满山遍野的青草。一片生机勃勃使人神清气爽,好静看着差不多了,就该下车了,先是分配教官,带着我们去宿舍,铺床单,领军服。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一切安好!
军训中,不管走路跑步,还是站军姿,打军体拳,都很枯燥,也许唯一有点乐趣的就是唱歌。
刚开始,教官站在一张床上带着我们唱,等我们自己会唱时,就让我们自己开始唱,等大家都练好时,开始一连一连得唱。
轮到我们时,我们班平时文静的女生也开始卖力的唱。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
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
服从命令是天职
教领教领要牢记
言必行,行必果
自觉凝成战斗机器
......这一刻没有什么你我,只有一个团体——二营十五连。
这一周可以说又漫长又短暂,又痛苦又快乐。
当欢乐和痛苦一起分享,当荣誉和失败一起承受,不管在坚硬得冰似乎都被融化了,我们就是一个团体。
我们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一刻,也不会忘记我们六年的记忆!
第四篇:关于成语地大物博造句
地大物博是我国的自然优势,如果不好好利用,就有愧于后代子孙。关于成语地大物博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地大物博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地大物博解析
地大物博,汉语成语,拼音是dì dà wù bó,意思是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出自唐·韩愈《平淮西碑 》:“地大物博,蘖牙其间。”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二、地大物博造句
1、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
2、我从见多识广的人那儿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很热衷于展示自己对中国地大物博的尊敬。
3、今日中国以人为本,国内经济正逐步企稳,且国家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均需人才,寻求工作,总有渠道,寻求发展,总有机会。
4、他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统一之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产生出超越你想象的和谐与力量。
5、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6、共和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
7、经过漫长的时间,在我们连1000年前自己发明的火柴都要进口的时候,我们却依然以自己的地大物博、四大发明为骄傲。
8、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具有大规模的物质基础。
9、中国的地大物博孕育着千万华夏子孙,并促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乡土情结”的形成。
10、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
11、中国地大物博,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古老而璀璨文化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12、由于中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族多样性,催生了中国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
13、我国地大物博,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上,我们具有很多的优势。
14、我国地大物博,农产品生产各具特色。
15、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地大物博”。
16、相信中国这块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物产资源的国家会为您的企业带来切实丰厚的利润回报。
17、昨天在课堂上我们听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18、中国地大物博,尤盛产各类公仆。
19、中国地大物博,自然风光秀丽多彩,举世闻名的黄山、庐山等十大旅游胜地,已经家喻户晓。
20、要兼顾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和能源安全,必须反思地大物博的传统思想,吸取有关国家能源储备和利用的经验,制定能源新战略;
21、从书本上,我了解到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风景秀丽的天堂;
2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
23、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4、澳大利亚就是一个洲。该国地大物博,人口稀疏,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度。
25、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第五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学设计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2、练习对小组和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步骤:
1、导入:同学们好!我是新联逸夫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我叫张薇。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作文课。看大屏幕。大屏幕上的这本相册已经陪伴老师很多年了,每当翻开它,我的思绪就久久难以平静。因为在每一张相片的背后,都会有一段值得我铭记在心的故事。下面咱们就翻开这本相册来看看好不好?
2、照片展示: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2年,当时我5岁。这张照片拍摄于我家后院,当时我8岁。
这张照片拍摄于桃园小学,当时我上四年级。我在第一排右数第二个。这张照片拍摄于卢王庄小学,当时我上六年级。我在第一排左数第二个。这张照片是高中毕业照,我在第四排左数第三个。这张照片是高中临毕业和舍友的合影。这张照片是大学时在宿舍和舍友的合影。
这张照片是我参加工作后和我所教的第一届学生的合影。这两张照片是他们初三毕业和我的合影。
看见一张张老照片,就仿佛看到我们一天天由青涩走向成熟,一天天变老的历程。
看见老照片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过去,想起我们已逝去的青春曾经是多么的美好。
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同学情、记录着同事情、记录着朋友情、记录着师生情。照片虽小,但意义深远,值得回忆,值得珍藏。
3、老师简介其中的一张照片:《记忆中的溜冰场》。
4、展示学生照片,并让学生也说说和照片相关的故事。
5、老师展示自己所写片段《溜冰场的故事》。
我家门前有条小河。
四季里,我们把自己的欢声笑语播撒在这里。钓鱼、捉虾、放鸭、捡鸭蛋、采菱角,乐趣无穷。
……
而每当冬天来临,河面结冰,你就会看到在闪亮的河面上欢快溜冰的身影,而那里没有我。
因为,我胆子小。
每次我都在岸上看着伙伴们滑来滑去。
一天早上,我收到了最最让我感动的礼物。爸爸把我家的后院开辟成了溜冰场,不知道他在后院泼了多少水,总之,在我的眼里这块溜冰场真的很壮观,爸爸还给我做了个小冰车,我手里拄着妈妈的烧火棍,特别开心。
6、老师出示写作小建议: 审好题 选好材 讲自己的故事 把握好六要素 结构上多思考 结尾画龙点睛 运用好修辞和描写
7、学生小练笔:先自己写小片段,然后小组内交流,点评。(填写评价卡)
8、展示:小组长做主持人,选出本组小练笔,展示给同学们,其他同学点评。
9、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
10、修改、成文。
五、布置作业:把作文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