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0: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范文模版)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物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第27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措施:①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②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开展综合利用;③广开源流,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

2.优势特征: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各业互补互利;②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好;③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有益人体健康。

3.发展方向:通过生态农业建设,逐年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利用生态农业的优势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

4.典型代表: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

例1 读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沼气池、农户。

(2)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是以 理论为指导建设起来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了生态平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3)留民营村生态可持续发展表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表现在。

(4)该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生态农业优势,发展。

(5)从留民营村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 等。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解析: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充分利用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配置农林牧副渔五业结构,建立起的高效、稳定、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实现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态要改善。本题选材典型,而且进行了图示化,题中各环节紧密联系,突出综合利用与循环,对各项的判断需要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作依据。因此,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十分重要。

答案:(1)①农户 ②沼气池 ③初级生产者 ④初级消费者(2)生态经济学(3)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促进了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4)绿色食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5)发展生态农业就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多赢局面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避免重复石油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

探究点二 工业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最早是1989年由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的。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的管理等。三是清洁的产品。包括:节约原料,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易处置、易降解等。

例2 读下面清洁生产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经过清洁的 过程和产出清洁的。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 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 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并拓展到。

(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 效益与 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 发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需要在真正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此类试题灵活作答。

解析: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则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答案:(1)能源 生产 产品(2)末端 废弃物(3)源头 生产全过程(4)经济 环境 可持续 探究点三 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⑵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⑶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例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⑵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循环经济的一系列知识,解题思路具体可以结合本题解析进行说明。

解析:⑴循环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工业的可持续方向是清洁生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只要弄清楚该地区农业科技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可。⑵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科技园属于乳畜业,而决定乳畜业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饲料,农业科技园自身的种植业提供饲料,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销售环节。

答案:⑴D ⑵C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08年9月1日起我国提高了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了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这一政策调整,将有利于降低汽柴油消耗,减小空气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在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生产规模 B.倡导循环经济

C.减少资源开发 D.控制人口数量

(2011东北联考)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下题。

3.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2011福建模拟)图表示意2005~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完成4~5题。

年份 出口额

(亿美元)能源消耗量

CO2排放量

(百万吨)NOx排放量

(万吨)SO2排放量(万吨)

2005 167 56.9 135.6 35 80

2007 677 104.7 307.8 69 308

4.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

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

B.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C.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D.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上升

5.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越大,碳排放()

A.转出越多 B.转入越多

C.转入越少 D.转出越少

(2011淮安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8题。

6.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7.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8.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2011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在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

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11~12题。

1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图,完成13~15题。

13.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

A.减量化、生态化、再循环 B.减量化、再利用、环保化

C.减量化、再利用、持续性 D.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4.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A.清洁生产 B.生态农业

C.末端治理 D.集约经济

15.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

①净化环境的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常熟金城油脂公司采用低温榨油法,从大豆中提取食用油。产生的低温豆粕送到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作为原料从中提取大豆蛋白、抽丝制成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天然蛋白纤维。此过程产生的豆渣,又作为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的原料,混入家畜粪便后,变成了肥田壮苗的有机肥料。

(1)用大豆制作豆油出售与直接出售大豆相比,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好处有①,②。

(2)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 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 种。

(3)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

①;

②。

(4)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与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之所以实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

(5)综合比较,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至少写3条)

①;②;

③。

17.读图和文字信息,回答问题。上图是由ABCDA的农业生态系统图,该地位于中亚热带,过去以单一粮食生产为主,大量秸秆用作生活燃料。现在通过增加多层多级利用,发展沼气,沼液还可喷洒作物叶面,起到防虫治病的作用。

(1)在生态农业链上,加入了养禽、养畜生产,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沼气生产具有的效益有:①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 _;②在能源消耗方面:____________。

(3)三个生产过程中,过程_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4)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发展沼气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贵阳市清镇市百花工业园区,投资5亿元开发贵州佳昌实业有限公司,用循环经济理念捆绑建设60万吨焦化厂、1.2万吨金属镁厂、5万吨脱氟硫酸三钙厂及1~2万千瓦发电装置,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60万吨焦化厂排放的2.4亿立方米煤气,供1.2万吨金属镁厂和5万吨脱氟硫酸三钙厂生产使用,剩下的焦炭就近供应周边厂家;产生的8万吨煤渣,供水泥厂做原料;生产煤气产生的余热用于发电。这样循环利用资源还节约了8000多万元的污染防治设施费用。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⑴比较以下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回答为什么说循环经济模式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⑵分析贵阳市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条件。

⑶读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分析该系统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

(4)该农业生产系统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何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答案:A

2.解析: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能以停止发展为代价,应该倡导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答案:B

3.解析: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B

4.解析: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都可用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与出口额的比值来算出。

答案:A

5.解析: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增大说明其他国家把这些高耗能工业转移到了我国。

答案:B

6.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江南丘陵地区发展此模式,既可缓解因其能源短缺引起的水土流失,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C

7.解析:由箭头指向可以看出,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

答案:B

8.解析:使用沼气作为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可以减少农村砍伐薪柴对植被的破坏。

答案:A 答案:D

14.解析: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答案:A

15.解析: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主要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个方面。

答案:D

16.解析:大豆是初级产品,直接将大豆拿到市场出售,收益较小。如果将大豆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加工层次提高了,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收益自然提高。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用低温榨油的方法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一种,就是豆油;用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加工,出售到市场的产品除豆油外,还有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等。化肥增加的是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壕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因此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化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是化学肥料,在短期内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功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所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之于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欧美国家没有理由对这样的产品设置绿色壁 垒。第(5)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理解,开发的产品种类明显增加,相关的产业部门也明显增多,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思考。此题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提高大豆的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②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2)1 8(3)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②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通过就地取材,成本低廉(4)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5)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⑥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7.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养畜为沼气池提供大量原料;肉蛋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2)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渣液还田提高农田;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沼气是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或节约能源)

(3)生产过程3(4)地处中亚热带沼气原料丰富;使用沼气时间长

18.解析:本题以贵阳市工业园区考查循环经济模式的形式、作用及影响。

答案:(1)①传统经济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既浪费了其中有用的资源,又破坏了环境;②循环经济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破坏严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2)原料丰富,电力廉价充足,交通便利。(3)由于实现了秸秆还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减少了对于粮食、淡水的污染程度。由于农村生活燃料改成了发热量高、燃烧效率高、几乎无污染的沼气,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避免了因燃料不足而砍树、铲草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

(4)系统可为家禽和牲畜的饲养提供大量的饲料,促进饲养业的发展,沼气解决了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有利于保护森林,促进农区的林业发展;饲养业、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种植业所占比重,增加畜牧业、林业的产值比重;林业、饲养业发展,有利于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呈现百荷花和池塘的谜语故事,学生猜谜语,体会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我们的应采取的措施。

有一则法国的儿童谜语是这样的:有一种百荷花,它每天的生长速度是自身的一倍,当她覆盖整个池塘的时候,池塘里的生物就不能生存了。现在它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人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挽救池塘呢?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毕竟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

二、教学环节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含义

教师: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那博大的胸怀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固执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致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人口的无限膨胀,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母亲似乎已经不能承受其重负。人类终于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花了3年的时间做了全球性的调查并写成报告,其中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后来成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题以及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发展的战略。

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环节二: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

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张村是个美丽的小村庄,有山有水,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外人不了解张村,村里人也不富裕。恰在这时,一个商人看中了张村,想在这里投资建造一个造纸厂。由于张村地处河的上游,因而建厂后势必会污染河流。为此,村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村民,你反对还是赞成建厂?请你为张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师总结:建厂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破坏再建设的道路。张村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致富,如开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

四、教学环节三:掠夺性发展的恶果 1.呈现如下新闻报道,学生阅读。

2004年9月,泰国的一个小村庄开始出现鸡死的现象。随后,几乎每家都有几百只的鸡陆续毙命。接着,孩子们开始生病。到10月19日,俄罗斯农业部宣布,俄罗斯欧洲部分首次出现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同一天,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一珍禽养殖场发生H5N1型禽流感疫情,造成2600只羽禽死亡。农业部立即派出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防控工作。当地政府组织农业、卫生等部门把农场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9.11万只家禽全部捕杀,并消毒,以阻止禽流感扩散。教师:相信大家对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还有印象。为什么会出现禽流感呢? 2.呈现以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谈感想。

据统计,因为环境污染,全球有1100万的儿童活不到5岁。另外,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每年夺去了400万儿童的生命。研究表明,目前有80%~90%的高危病种(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我国统计发现:每13秒钟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130多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在我国自1997年上升为死因的第一位;每年有10万

人因为吃蔬菜而中毒死亡或者残疾;每年有2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共计160万。教师:由此可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学生列举国内外存在的掠夺性开发现象。

五、教学环节四:我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下面的资料。

我国在“九五”期间实施了跨世纪的绿色工程计划。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计划不可能全面地解决环境问题,只能解决重点地区、流域和重点城市、重点海域的问题,解决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最直接相关的问题。截止到1999年11月底,这一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工或者治理的环境污染项目1053个,完成投资900多亿,主要解决了一些重点的环境问题,其中中央直接抓的就是“三河”“三湖”“二区”“一市”“一海”。“三河”指淮河、海河、辽河,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条河;“三湖”是太湖、滇池、巢湖;“二区”指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目前我国酸雨影响地区已经占有国家面积的30%,在西南一些地区酸雨的频率是90%,酸雨问题已相当严重,对农业、工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一市”即北京市,在城市的问题中确定了47个城市作为全国城市保护当中的重点城市,主要省会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其中首要解决北京市的污染问题;“一海”即渤海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松花江等区域的水污染治理。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始终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六、课堂总结 总书记在《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

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七、作业设计:

2009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300多名嘉宾齐聚英雄城,共谋低碳生态经济发展之策,共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大计,共绘青山绿水蓝天美好家园。

(1)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清洁能源?

(3)为了缓解地球环境恶化的趋势,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加入“低碳一族”吧。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 ②

第三篇: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谈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它的发展历史,我国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包括房地产、汽车、机械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虽然我们国家的钢铁总产量已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由于管理不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统计我国去年总的产能超到七亿吨,但是我国能消费的钢铁只有不到五亿吨。同时由于我们国家过去几年钢铁需求增长主要是由于密集的项目投资拉动起来的,而政府投资难以大规模持续。“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降低用钢强度。同时由于我国铁矿资源比较贫乏,同时现在阶段我国的环保压力大。这些因素均不允许我国成为世界廉价钢材的供应基地。

那么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呢?我的看法是转型是必由之路。未来的十年肯定是往低碳、低消耗、高附加值这些产品转型。通过水、气、渣等的综合再利用实现钢铁生产的清洁生产,同时钢铁本身也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技术进步,解决高端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钢铁行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的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钢铁企业首先必须围绕下游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其次要保障产品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持续不断地为下游企业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企业要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将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最后钢铁企业应该往企业大型化、经营多远化、产业链提升、业务转型、钢铁物流等方向发展。要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加快企业经营方式转型,在创新经营模式方面形成多远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钢铁行业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健康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2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 2010年11月30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开始日,这也是201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2.下图反映的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导致图示问题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土地退化 ②矿产资源开采 ③城镇建设 ④人口增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据此回答3~4题。

3.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

A.先污染,后治理

B.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同步进行

C.认识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注意保护

D.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4.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缺乏优惠的环境政策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5.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人口膨胀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6~7题。

6.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7.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新华网北京2008年10月17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17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暨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近两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看,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据此回答8~9题。

8.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循环经济”,下列关于“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9.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原因是()

①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快 ②我国资源生产量过大 ③工业生产效率较低 ④污染处理的技术和资金难以满足需要 ⑤我国经济增长快,能源投入量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据新华社2009年10月27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十一五”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降低了13%以上。经过不懈艰苦努力,到2010年底,完成“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有望实现。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直接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我国各行各业节能降耗运动的大力开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

A.人口战略B.资源战略

C.环境战略D.稳定战略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往往是沙漠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

13.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是西北内陆地区

C.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D.荒漠化不同于沙漠

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14~15题。

14.在我国,关于最适宜推广该产业链的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兼有沿海和沿边优势,又是西南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

B.该区首府既是该区工业中心,又是全国性的铁路交通枢纽

C.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水分充足,有大面积的商品谷物农业

D.该区有喀斯特地貌发育,旅游业发达

15.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原料

二、综合题(共36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国土资源部2006年公布:截至2005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我国现有耕地中,高产田仅占28%,中产田为40%,低产田为32%;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量仅为754亿平方米。

材料二 “十五”期间,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比重图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出,耕地保有量要保住120万平方千米。而按照《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目标,实现粮食95%的自给,2010年和2030年耕地保有量应分别达到121.6万平方千米和123.4万平方千米。

材料四 在西部某县,有过这样的事情:1996年,联合国援助该县一个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于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这里迅速铺开,原因是:种林的补助远比种地的收入要高。可3年后,联合国援助项目结束,补助没有了,种树者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于是又开始毁林种地。五六年光景,600多平方千米林木全部被砍光。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

二、材料三,说明我国今后如何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

(4)材料四重点反映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何种战略()

A.人口战略B.资源战略

C.环境战略D.稳定战略

17.2009年8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召开,论坛指出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决我国生态问题关键在生态文明观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这些都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

答案1.B 2.B 3.A 4.C 5.B 6.B7.B 8.A 9.C 10.D 11.B12.BD 13.BD

14.AD 15.CD

16.(1)耕地总量少,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2)生态退耕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引起的,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退耕

(3)①把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退耕统一于保障社会安全运行的战略高度。②生态退耕要在宏观调控下进行,并起到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③生态退耕必须因地制宜,加强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治理。④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坚决制止乱占、滥占土地和耕地的现象。⑤生态退耕必须着眼于长远,能让农民持久见到效益。

(4)D

1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垦,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作用强烈 植树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5)环境危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修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2.了解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的损失,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让学生讨论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2.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3.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措施。难点

1.绿色GDP、人类发展指数。

2.掌握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损失的方法。[教学方法] 1.通过文字资料和漫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结合实例归纳分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幅漫画,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新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深刻的变革。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板书)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举例]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地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使水塘枯竭而捕鱼,怎么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山林去打猎,怎么能打不到野兽,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承转]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目前我国的国情(1)庞大的人口压力

耕地占7%,而人口占21%。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6倍的人口。每年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人口压力

经济迅猛发展

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3)深刻的环境危机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补充]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又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其中特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建立费用与资金体制、加强教育、发展科技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任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和防灾减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能源和生产消费等部分。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土地荒漠化,防灾减灾;保护大气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承转]我国面临着如此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政府针对国情提出了明确的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板书)1.人口战略

[说明]2001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其中5000万为贫困人口,5000万为残疾人,15岁及以上半文盲人口1亿多。在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渐突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16亿。[提问]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回答]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提问]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回答]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知识窗]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5月发表的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体的三个指数:①收入——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②寿命——反映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用平均预期寿命来评价计算;

③教育——指公众受教育的程度,反映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状况,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2.资源战略

[自学提示]我国资源的现状如何?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压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阅读课文和知识窗]为什么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回答]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对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能源利用率长期偏低,而且提高缓慢。[提问]应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潜力,促进其增值,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3.环境战略

[自学提示]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回答]面临的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解决措施: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承转]近年来我国在环境问题的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环境问题还比较严重。

[补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老问题,但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环境污染过去主要集中在城市,现在乡镇企业发展后,农村的环境污染程度比以前大大增加了。[知识窗]绿色GDP [讲解]多年来,提到增长,人们就会想到GDP的增长。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增长不一定就有发展”。增长和发展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这种代

价就叫“生态成本”。针对这一问题,生态经济学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即从现行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

计算公式:绿色GDP=现行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

(自然部分虚数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生态质量退化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

人文部分虚数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失控造成的损失、疾病造成的损失、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等。)提出绿色GDP的概念,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公众形成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4.稳定战略

[承转]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那么,该怎样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

[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小结]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面临的困难和关心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是石刻持续发展的具体道路也不会完全相同。人口问题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青年学生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对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有所了解,逐步养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课堂练习]活动

1计算由于水泥厂污染造成的农业损失是多少?找同学来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回答] 玉米减产造成的损失:6750×10%×0.9×66.67×2=81004.05(元)小麦减产造成的损失:5250×5%×1.2×66.67×2=42002.1(元)2.根据材料判断柳林村与梨树村的做法孰对孰错,为什么?

[分析]柳林村的做法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土地资源,对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是不可取的;梨树村的做法既开发了矿产资源,有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可取 的。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下载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地理教案整合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地理综合教案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一)

    高三地理综合教案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一) 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及人口 一、知识要点归纳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

    第八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

    可持续发展教案

    3.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授课人:阮宏才 授课地点:杨桥初中 授课班级:903 授课时间:10 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并深入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及意义;可持续发......

    高中中国地理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

    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

    第三章中国地理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人口、民族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

    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 知识的结合。) 1 2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机器换人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机器换人 人类在百年工业化文明的探索和实践中,迎来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回溯制造业的历史,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福特的T型车和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制......

    怎样才能让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怎样才能让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现在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当今宇宙之中只有地球有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但是地球现在面临着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