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到食物链反映了生物间的一种食物联系,并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
第一部分分成三个小内容:认识食物链,知道生产者和消费者,学会正确写食物链。在引入部分设计时曾想过用学生熟悉的俗语引入,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为学生对俗语比较熟悉,他们也能轻易的写出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但发现这些俗语中都缺少生产者,如果把它们写成食物链就不太恰当,于是改为用教材上的落叶、蚯蚓、小鸟作为食物链的引入,在实际教学中提问学生“落叶和蚯蚓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回答上这个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反观李老师用玉米、老鼠、蛇三者关系引入,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三者的关系。在介绍食物链概念的时候,罗老师和李老师都能用动画效果来展示食物链,使食物链更加形象,并且罗老师还明确了食物链的一般形式是“植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这既和上一节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又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动物的食性来排列它们在食物链的位置。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设计。学会正确写食物链是这节课的难点,关键在于掌握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两条食物链然后用课件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示食物链的基本特点,但在后面的汇报环节中却发现还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掌握食物链的写法,问题出在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罗老师和李老师在这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先讨论,找出几条食物链的共同点,然后再一起探究分析食物链的基本特点,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比我单一问答的教学设计效果更好。另外分析食物链的特点如果只从两条食物链来归纳,说服力不够强,至少要出示三条食物链。
教材中的第二部分是认识食物网,教材出示的动植物很多,如果一次就把这么多的动植物呈现给学生,他们一定无所适从,所以在设计时先出示小部分的动植物让学生写食物链,再出示剩余的动动植。在学法设计上小部分的动植物由于教材上有箭头提示学生,所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写食物链,而较多部分的动植物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写食物链。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有问题的食物链,从而巩固食物链的写法。这个环节通过老师的点拨和生生的交流使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在黑板上画箭头应该让学生来操作,这样一来可以检查学生箭头有否标错,二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建构起食物网。
第二篇:《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五上生物与环境中的一课,因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因此对于前课堂的铺垫要求并不高。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比较清晰,搞清楚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这四个概念,并对食物链的特征有一定了解,学生会找食物链,会写食物链,最后就是一个爱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的情感目标。
本堂课我用《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段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看视频中动植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明白食物链中吃于被吃的关系,并学会用箭头连接食物链。
然后就是找食物链中的共同点,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这句话后我立刻出现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食物链,如果不是,缺少什么?让学生自己把食物链添加完整,然后再请学生用箭头将食物链连接起来。对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开始这一点进行巩固,效果也比较好。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整体还不错,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一次次试教过程中,课堂越来越顺畅的感觉,每个环节在每次课堂后都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在这堂课的磨课过程中,经历过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对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不是很清楚,动物究竟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些问题的争论中花费了不少时间。
第三篇:《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及反思
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
——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三、水田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引入部分设计用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之外,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接着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生物的食性来排列它们在食物链的位置。学会正确写食物链是这节课的难点,关键在于掌握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两条食物链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示食物链的基本特点。在这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先讨论,找出几条食物链的共同点,然后再一起探究分析食物链的基本特点,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这样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学习的兴趣势必要受到影响,因此,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按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把本课各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规律——拓展与思考,这样的认识自然的过程。在课堂中,我觉得师生互动情况较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本节课可以看到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倾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知道了探究的全过程,也初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本课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画出相关食物链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草草的结束,让学生感觉一犹为尽,使得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没有充足的准备,汇报情况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没有理出头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节课在知识拓展一环节中,还缺少深度,没有更好的强化知识,如果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或其他方面的食物网,是学生不拘于水田、草原的食物链,拓展学生思维,效果会更好,造成这一内容没有实施,还是缺少时间,我觉得还是没有很好的分配时间,前面讲解还可以更简化些,可能会更好些,把握时间问题,还是我今后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遇到课堂生成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上得更加精彩。
食物链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苏科版第六章的内容。这节课先从中国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六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他们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也就是食物链,让学生分析食物链的成员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分析食物链的特点,从绿色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结束,用向右的箭头表示谁被谁吃的关系。再让学生找出田野中更多的动植物的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交错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很难,内容较多,分成了两个课时。比如从植物开始,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成为消费者,而不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在这里,间接的消费较难理解。学生容易搞混淆的就是箭头的指向,还有就是写出的食物链不存在正确的食物关系。后面田野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找出所有的食物关系
较难,不知道正确的食物关系,而且花费较多的时间。个人感觉可以省略,换其他稍微简单的生态系统来引出食物网。或者让学生找关系之前跟学生强调比较容易弄错的几种生物。在这些食物链之外,我还让学生写熟悉的成语包含的食物链,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底”。让学生更加明确食物链应该从绿色植物开始。
第四篇:《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这个外因应力求使“学”这个内因产生一种能力。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首先通过故事《是谁赶走了牧民》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分析两组图示中的食物链关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能力,深入理解食物链,体现了从分析到综合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自然界中都存在着这种食物链关系,并能改写、扩展出新的食物链。
在认识食物网时,由于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对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掌握得不错,所以轻而易举得就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但是,也有一些遗憾。首先,导入部分的故事略长一些,如果能让学生带着“牧民为什么被赶出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问题去听故事,然后,让他们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把想法写下来的话,我想效果会更好。其次,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
总之,本节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全新提高的基础上,促进了个性发展。
第五篇: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四堡中小 陈银池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食物链中规律,并能正确表达食物链。能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一个生态群落中的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耐心地倾听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要求学生接照惯例重温班级口号:五年级的同学,像鲜花一样飘香;五年级的同学,像星星一样闪亮;五年级的同学,像钻石一样璀璨;五年级的同学,是全校最棒的!
接下来给学生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谁将被谁吃呢?随着学生的陈述一一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习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探究过程:
1、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1)课件出示“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小鸟”的图片,请学生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据生回答在课件上连起来。然后明确我们用简单的文字各箭头把他们表示出来。请学生观察,箭头指向谁?(吃者)
2)分析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
问: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分像两条什么?(链环)明确: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3)大家来观察第一条食物链,谁能不吃其他的生物就能存活下来?蔷薇或小草。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己生长需要。引出生产者的概念。要求学生指出第二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再举出身边的例子。
再观察蚜虫、瓢虫、小鸟是如何生存的?按照上述的方法来学习消费者这一概念。
再来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链通常从绿
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但是有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
2、田野里的食物网。
1)刚才我们谈到的食物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一片森林,一汪海洋,一个草原,一处田野。那里的生物将会更丰富,食物关系更复杂。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田野。
2)小组合作,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教师巡视指导。5分钟后找学生小组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食物关系,学生们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指出这就叫做食物网。
五、板书:
5、食物链和食物网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蚯蚓→小鸟 食物链: 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