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实例(精选)

时间:2019-05-12 20:3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实例(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实例(精选)》。

第一篇: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实例(精选)

苹果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技术研究

赵国建1,3,杨公明2※

(1 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临汾

041000;2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凌

712100)

摘 要:为了抑制苹果制汁过程中的褐变,提高产品的质量,该文首次采用自行设计的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机对苹果打浆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研究了打浆时添加液氮后苹果浆温度、溶解氧含量、果浆颜色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2%液氮后,苹果浆温度迅速降低为原来温度的50.7%,氧气含量降低为对比组的47.7%;L值为53.96,较对比组的L值高44.1%;同时可减少维生素C损失,提高苹果出汁率。关键词:苹果;液氮;打浆;护色

中图分类号:TS22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据中国农业部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的苹果产量达到2401.1万t,居世界第1位。近十年来,中国苹果加工业迅速发展,目前浓缩苹果汁是苹果深加工的最主要途径,2005年中国浓缩苹果汁出口量达到67.3万t[1],居世界第1位。在苹果汁生产过程中,新鲜苹果经过破碎、压榨后,快速发生褐变,严重影响果汁质量。目前工业上采用树脂吸附、活性碳吸附等补救措施解决[2],但这些方法易引起果汁风味、营养的损失。褐变是果蔬保鲜、加工过程中久攻未克的难题,不仅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而且影响果汁的商品价值,因此研究抑制褐变的新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是引起苹果褐变的主要因素,尽管有关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已有不少研究[2-6]。通常仍采用添加护色剂等方法防止褐变,但容易引起食品安全性 收稿日期:2005-12-30 修订日期:2007-04-19 项目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001BA501A21);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05B20601007)作者简介:赵国建(1972-),男,山西临汾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新技术与设备。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041000。E-mail: zgjian123@tom.com ※通讯作者:杨公明(1950-),男,教授,陕西富平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新技术与设备。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510642

问题,防止褐变方法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有些研究指出大于80%的酶促褐变发生在破碎和打浆的阶段[7];打浆过程中空气进入很多,会加剧酶促褐变、氧化等化学反应的发生。本试验采用液氮降温排氧打浆、微波进行灭酶进行护色。微波灭酶过程中,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进行高速取向运动,产生摩擦热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酶失活。在微波灭酶过程中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同时作用[8]。

氮气作为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有以下性质:一是氮气属窒息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化学性质为“零活性”。使用氮气可以排除氧气,减缓氧化。由于氮气具有窒息性,对细菌和其它微生物有窒息和抑制作用。二是氮气在水、油脂中的溶解度很小,是性能优良的食品防腐保鲜气体。三是氮气的液态温度很低,在常压状态下为-195.8℃的透明液体。液氮的以上性质可用来降低果蔬的温度,减小酶促褐变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它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隔氧排氧。特别是液氮作为空气液化分离的最大宗产品,随着人们对氧气需求量的增加,液氮作为副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已从十年前的每升20多元降为规模使用的1.0元左右,为商业利用提供了空间[9]。

当前在食品工业中液氮主要用于惰性化处理、食品制冷、果蔬保鲜、低温粉碎以及充气饮料等[10]。在果蔬汁的生产中,通常采用室温条件下[11]破碎方式,加入液氮打浆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应用自己设计的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机,能够准确控制苹果浆的温度,首次实现了液氮降温排氧打浆工艺。通过其对红富士苹果浆理化特性及护色效果影响的研究,表明添加液氮对褐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易褐变果蔬的加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苹果:选取无伤害、成熟度好的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

愈创木酚、双氧水、95%乙醇、丙酮、邻苯二酚、磷酸、磷酸氢钠等均为分析纯试剂;液氮:广州市粤港气体工业有限公司。1.2 仪器

752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L203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S-1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海标本模具厂);JPB-607溶解氧仪(上海雷磁创益仪器仪表有限公司);G8023CTL型微波炉(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TC-PⅡG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北京光学仪器厂);himac cr21G高速冷冻离心机(日立公司)等。

1.3 打浆设备(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机)工作原理

自行设计的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清洗合格的果蔬预冷后,经过传送带进入打浆机,先经辊刀切碎,同时与液氮喷施装置喷施的液氮相混合,使物料温度降低,特别是破碎块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实现低温打浆;由于液氮在汽化过程中体积瞬间膨胀,可排除打浆机中的氧气。通过进料系统排出多余氮气同时可预冷物料,进料系统为密闭空间,在原料预冷的同时避免了空气进入打浆机,减小了酶促褐变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非酶促褐变、氧化等化学反应速率,减缓和防止打浆过程中褐变的发生。在打浆过程中通过出料口的传感器显示果浆的溶氧量和温度,根据果蔬品种的不同确定其最佳打浆温度和相应的液氮喷施量,实现自动化控制。打浆刀具转速可调,以适应不同物料。

图1 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机结构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of grinding equipment with

liquid nitrogen injection 1.4 试验方法

1.4.1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酶活性测定方法参照蒋益虹等的方法[12,13]并略有改进。以0℃、4℃、10℃、20℃不同打浆条件下所得果浆过滤后所得果汁作为粗酶液。

POD活性的测定:依次向试管中加入0.05mol/L、pH6.5的磷酸缓冲液2.9mL、0.05mol/L愈创木酚l.0 mL和2%H2O21mL,摇匀后采用冰水和30℃水浴调节温度为对应打浆温度。再加入0.1mL粗酶液,于波长470nm处比色测定OD值,酶液加入后开始计时,每分钟记录一次吸光度OD值,共记录6min,对照不加酶液。酶活性以1minOD值每增加0.001为一个活力单位。每次处理重复3次(下同)。1.4.2 不同打浆温度对苹果浆中POD活力的影响

分别在0℃(冰水调节温度)、4℃(采用冰水调节温度)、10℃(添加1%~2%液氮,下

同)和20℃(室温,对照)条件下打浆,水与果肉比值均为1:1(质量比,下同),对苹果浆中POD活力进行研究。由于液氮添加量不易精确控制,衡量液氮添加量的指标以苹果浆温度为参照,本试验中控制苹果浆温度为101℃(下同)。由于POD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本试验的酶失活程度以POD为指标,如果POD大部分失活,就表明苹果浆中其它酶都已失活[14,15]。

1.4.3 不同打浆温度对苹果浆色泽的影响

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打浆,对苹果浆的色泽变化进行研究,采用L值的大小表示护色效果,L值大说明护色效果好。

1.4.4 不同打浆温度对苹果浆灭酶前后色泽的影响

苹果中PPO的最适温度为28℃,调节温度特别是低温条件能有效抑制酶的活性[11]。在800W、60s的条件下对苹果浆进行微波灭酶,然后研究其色泽变化,采用L值的大小表示护色效果。

1.4.5 加液氮打浆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的影响

比较室温条件下打浆与添加液氮打浆,对苹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1.4.6 不同打浆方法对果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维生素C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16]。1.5 评价方法

由于酶促褐变能使果汁的L值降低[17]。本试验苹果果浆褐变度用色差值L表示,用色差计测定。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打浆温度对苹果中POD活性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打浆温度的降低,POD活性也在降低,但添加液氮进行打浆后,POD活性降低的幅度尤为突出,仅为室温(20℃)条件下酶活性的45%。方差分析表明,经过液氮处理的苹果浆与其它处理的POD活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不同打浆条件对苹果浆中POD活性的均有影响,其中以液氮处理为最好。主要是由于液氮的温度为-196℃,添加液氮进行打浆,苹果浆的溶氧量降为室温打浆时苹果浆溶氧量的47.7%;其温度也降至室温条件下苹果浆的50.7%,降低了POD和PPO的活性,故能有效减缓酶促褐变和氧化反应。

1.21.0相对活性/%0.80.60.40.20.004温度/℃1020

图2 不同打浆条件对苹果中POD活性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grinding conditions on POD activity of apple

2.2 不同打浆温度对苹果浆颜色的影响

苹果打浆时不添加液氮,苹果中PPO的活性随着温度(0~30℃)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降低其活性也降低。从图3可以看出,在0℃、4℃条件下得到的苹果浆的颜色略好于室温打浆时的颜色,说明仅通过调节温度进行苹果浆护色,因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效果不明显。经液氮处理的苹果浆与其它处理的L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苹果打浆过程中,液氮迅速使苹果浆降温的同时,排除了打浆机中苹果周围的空气,避免了苹果浆中混入氧气,因此能有效抑制苹果浆发生褐变。

605040L值302010004温度/℃1020

图3 不同温度打浆后果浆的颜色 Fig.3 The color of slurry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3 不同打浆温度对微波灭酶后苹果浆颜色的影响

图4表明,未添加液氮进行处理的苹果浆颜色随着打浆温度的升高,其颜色逐渐变深。经液氮处理后的苹果浆,与其它处理的L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经液氮处理后对后续处理的护色效果有明显改善。试验过程中发现,在打浆后苹果浆中会有许多气泡产生,主要是在打浆的过程中混入大量气体的缘故。微波处理能使苹果浆在短时间内迅

速升高至85℃左右后灭酶,在温度和氧气的协同作用下苹果浆在酶完全钝前会发生酶促褐变和氧化反应等。对比图3和图4,每组处理的苹果浆在微波灭酶后其颜色都会变深,但苹果浆颜色加深的程度不同,其中添加液氮处理的苹果浆经微波处理后L值仍为最大,苹果浆颜色保持的最好。

***1302904温度/℃1020L值

图4 微波处理后果浆的颜色

Fig.4 The color of slurry after microwave treatment

2.4 不同打浆方法对苹果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加液氮打浆出汁率高于室温打浆;液氮处理后的苹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室温打浆处理,主要是原因可能是液氮喷洒在物料表面时,使物料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到,细胞壁内表面温度变化比外表面的变化要慢得多,使细胞壁两侧产生很大的温差,从而产生热应力,引发细胞壁断裂,使大部分内容物得以释放,从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同时提高了苹果的出汁率。

表1 打浆条件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影响

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grinding treatment on physical parameters on apple juice 加液氮打浆 室温打浆

出汁率/% 93.3 89.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xo

9.5 8.5 2.5 打浆方法对果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打浆温度的降低苹果浆中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升高,说明打浆时的降温处理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留。经液氮处理后维生素C保存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说明降温排氧处理比单一的降温处理更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留。方差分析表明,液氮处理后维生素C保留效果与其它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要是由于液氮的降

温和排氧作用,有效抑制止了维生素C的氧化。

表2 不同打浆方法对果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Tab.2 Effect of different grinding treatments on the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in slurry 温度/℃ 0 4 10 20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mg﹒mL

0.0368士0.0018 0.0362士0.0010 0.0425士0.0012 0.0305士0.0012

-12.6 液氮的打浆成本分析

液氮与被冷冻的食品相接触时,能吸收的蒸发潜热为198.9 kJ/kg,然后氮蒸汽升温至10℃,其平均比热[18]以1.047 kJ/kg 计,则能吸收417.6kJ/kg(设苹果的进料温度为20℃)。

液氮升温至10℃吸收热能:

Q吸=198.9+1.047(198.9+10)=417.6kJ 苹果的比热[18]:3.85 kJ(kg·K)-1

Q放=cpMΔt=3.85×1×10=38.5 kJ 式中

cp——比热,kJ(kg·K)-1;M——质量,kg;Δt——温度差,K。

液氮需要量为:38.5/417.6=0.092 kg,据调查目前液氮的市场价格为850~1000元/m3,那么苹果浆降温至10℃时平均约需106元/t。如果在进料过程中利用打浆过程中排出的氮气对苹果进行预冷处理,所需液氮量将会减少,那么因添加液氮所引起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结论

1)在苹果打浆过程中直接添加1%~2%的液氮,使果浆温度迅速降低为对比组的50.7%;果浆中的溶氧量远小于传统的室温打浆,氧气含量降低为对比组的47.7%;液氮处理的苹果浆L值(53.96)与新鲜苹果果肉的L值(57.77)最接近,经微波处理后苹果浆的L值也远高于其它对比组;同时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为0.0425mg·mL-1,高于其它对比组。

2)方差分析表明,添加液氮能有效抑制打浆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和氧化反应,明显改善苹果浆的护色效果。

3)经预算因添加液氮引起的成本将增加106元/t,但与所得高质量苹果产品的增值相比,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

[参 考 文 献] [ 1 ] 杜卫东.我国苹果采后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J].中国果菜,2006(6):4.[ 2 ] 章金英.苹果汁加工工艺中果汁褐变控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04.[ 3 ] 郝慧英,赵光鳌,徐

岩,等.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1):7—11.[ 4 ] 黄建韶,张洪,田宏现.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J].食品与机械,2001(3):21—22.[ 5 ] 李佩艳,仇农学.浓缩苹果汁酶促褐变及其控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1):33—36.[ 6 ] 也兰春,孙建设,辛蓓,等.苹果果实酶促褐变底物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4(4):502—504.[ 7 ] 赵光远,王

璋,许时婴.混浊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及其防止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10):57—61.[ 8 ] 余

恺,胡卓炎,黄智洵,等.微波杀菌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05(7):185—189.[ 9 ] 姚春臣.浅谈液氮在材料热处理中的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5(9):7—8.[ 10 ] 郭旭峰,陶乐仁, 华泽钊,等.液氮冻结装置中液氮耗量与冷冻能力的分析[J].低温与特气,2002(5):8—11.[ 11 ] 兰社益.番茄原汁饮料生产新技术[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5):37—38.[ 12 ] 蒋益虹.百合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3(5):518—522.[ 13 ] 赵国建.香蕉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 14 ] 杨放琪,高福成.Baptiste R.R.J.香蕉果肉饮料的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5(1):14—22.[ 15 ] 马

霞,林炳芳.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非酶褐变因素及其控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4):32—36.[ 16 ] 罗

平.饮料分析与检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132—136.[ 17 ] 赵光远,王

璋,许时婴.破碎时蒸汽热处理对浑浊苹果汁色泽及浑浊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10):26—31.[ 18 ] 高福成.食品工程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Apple grinding technology with liquid nitrogen injection to exclude oxygen and lower temperature

Zhao Guojian1,3, Yang Gongming2※

(1.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 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3.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 F, Yangling 712100, China)

Abstract: Browning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fruit/vegetable processing.Most of the browning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grinding.New grinding equipment was designed to use liquid nitrogen to exclude oxygen and lower temperature, and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 could be improved markedly.This research systemically studied the change of the fruit slurry’s temperature, the content of dissolving oxygen(DO)and the color, as well as the vitality change of polyphenoloxidase(PPO)and peroxidase(POD)during grinding.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fter adding 1%~2% liquid nitrogen, the temperature of fruit slurry will reduce to 50.7% of the original one, and the content of oxygen in the fruit slurry is only 47.7% of the original one;while the L ratio is 53.96 which is 44.1% 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figure, meanwhile the loss of ascorbic acid will be reduced greatly and the juice extraction will be improved.The adding method and the adding quantity of liquid nitrogen were studied, offering an alternative process and equipment for apple processing.Key words: apple;liquid nitrogen;grinding;color protection

第二篇:农业工程学报论文写作规范(2015年07月)

第24卷

网络预印版(小五宋体)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4

2008年

网络预印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

整篇行距1.1倍(页边距:上2.3 cm,下2.45 cm,左2.0 cm,右2.0 cm;版式:奇偶页不同,首页不同;页眉距边界1.5 cm;页脚距边界1.75 cm。正文字体:10号,宋体)

论文题名(居中、小

二、黑体)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题名中应包括较多的关键词。

第一作者1,通信作者1※,其他作者2(居中、四号、仿宋)

(1.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 邮编; 2.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 邮编)(居中、小

五、宋体)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摘要(小

五、黑体):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篇幅为200~300字。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小

五、宋体)关键词(小

五、黑体):农业;工程;编辑;科技;论文(小

五、楷体。)

一般选3~8个关键词。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词间用分号“;”分隔。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小

五、黑体)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综述、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中文标题[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小

五、黑体)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et al.英文标题[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小

五、Time News Roman)

0 引  言(11、黑体)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为摘要的注释。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除非是学位论文,为了反映著者的学业等等,允许有较详尽的文献综述段落。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10号,宋体,下同)一级标题(11,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6镑或0.5行,下同)相邻两级标题字面上尽量不重复。

收稿日期:2014-00-00(实际时间)

修订日期:2014-00-00(实际时间)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六号、宋体)格式同“作者简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姓名(会员号)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文章作者可按下列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也可刊登通信作者的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E-mail)。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识。本刊要刊登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简介。

例:作者简介:王

欢,男(壮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修,主要从事太阳能利用研究。Email:wanghuan@sohu.com ※通信作者:*******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姓名(会员号)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

分,应按 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

撰写理论或解析文章,应注意以下内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条件、提出的假设、解析的现象、适用的理论和计算的程序;

2)解析的结果。可用图表、公式进行整理。3)分析讨论。对结果的可信度、误差的评价。

正文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 2

农业工程学报

2008年

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10号,宋体,下同)1.1 二级标题(10号、黑体)1.1.1 三级标题(10号、楷体)1.1.2 三级标题 1.2 二级标题

„„„„ 一级标题

………… …………

3(序号根据文章结构确定)

结 论

结论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结论(或讨论)是整篇论文的最后总结而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① 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② 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③ 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④ 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⑤ 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1)

对试验中得到的结果和信息的全面深层次揭示应考虑到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作者的大同行,而不仅仅限于小同行交流。所以,这里的结论不应同于摘要中很短的一句话,亦不同于讨论中提到的一两句结论性意见,因为毕竟不全面。在这里单独列出即是较全面的肯定性的结论。总数约200~300字,要有条理性,分出1,2,3或更多;

2)

对研究结果或方法的创新结论的概括尤其要简洁而明确;

3)

研究结果对读者的启示以及其他。

补充: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1)图表处理

本刊规定一般每篇文章图表总数不超过6幅/个,均应编排序号。图表题名应简短确切,中英文对照。图包括曲线图、柱状直方图、构造图、示意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等。坐标图用直角坐标图,应标明坐标名及其国际单位。图表中变量名与单位之间用“/”分隔,复合单位采用指数积形式。计算机绘图应选取合适比例,图中字母变量均用斜体、字号用“六宋”,以便直接使用;手工描图须用绘图纸清绘。所有图均需提供两套,其中一套为不标任何字母、符号的空白图,以便扫描植字。主要线条均用细实线(不小于0.6mm)、粗细均匀,多条图线之间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清晰可辨,曲线过度圆滑。图、表均应具有自明性,即图、图题、图注(例)清楚明了。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重复列表。表格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量的符号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

1.机架

2.苗盘输送带

3.输送带支架

4.输送带支架调节杆

5.投苗板

6.推杆

7.顶苗杆

8.顶苗杆连接梁

9.顶苗杆连接梁导轨

1.Frame 2.Potted trays conveyor belt 3.Conveyor belt stent

4.Adjusting rod of conveyor belt stent 5.Guid plate for dropping seedlings 6.Push rod 7.Seedlings mandril 8.Joint beam of seedlings mandril 9.Slideway of joint beam

图1 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结构简图

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automatic pick-up plug

seedlings mechanism

图2 风机转速控制对比试验曲线 Fig.2 Curve of fan speed control

(图中涉及到的所有变量符号用斜体,并注明其

中英文含义及单位;横纵坐标、图例需注明中英文名称及单位。)

网络预印版

第一作者等:论文题名

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a图上面的“网格节点数(升力系数)……”是此图公用的图例。此图是由4个图合并而来。请作者借鉴。

注:图5中的“注”是对图的一个解释。要求图表自明性,即不看正文文字,只看图片就明白作者的意图。4

农业工程学报

2008年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表3 养殖试验效果

Table 3 Experimental culture effects

种类 Species 鲢鱼Silver carp 鳊鱼Bream 放养规格Initial size/kg 试验 Test 0.125 0.072

收获规格Final size/kg 试验 Test 1.512 0.688

饲料系数Feed coefficient

对照 Control

2.31*

收获量Yield/kg

试验 Test 383.5 6975

**对照 Control

0.125 0.072

对照 Control 试验 Test

1.240 0.600

1.75*

对照 Control

305 5281

**注:* 表示差异显著(P<0.05).Note: Values with * in the same line differ significantly(P<0.05).表3 步进电机参数表

Table 3 Stepping moter parameters list

型号 Type 86BYGH103 转子齿数 Tooth number 40 步距角 Step angle /(°)1.8 额定电

压 Rated Votage /V 1.5

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A 5

电阻 Resistance

0.3

电感 Phase Inductance /mH

2.5

静转矩 Holding Iorque /(N·m)3.45

转动惯量

Rotor Inertia /(kg·cm-2)

0.85

电机质

量 Motor Weight /kg 1.9

粘滞阻尼系数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0.08

(表内均为六号宋体,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行距12磅,表中需注明参数、变量的中、英文含义及单位,所有变量符号用斜体.)

2)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公式应遵守有关规定标注引用文献,所有变量符号用斜体,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式中所有变量符号的含义及单位,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30.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220V±10%应改写为220(1±0.10)V、(220±22)V;有特定起点和终点时间段表示,连接符号用“/”或“—”,不用“~”;1百分点=1%,不必加“个”;第8天不能写成第8 d或d8;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带单位的量值相乘100×200×300 mm(或mm3)应改为100 mm×200 mm×300 mm。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圆周率π用正体。

英文标点

,.-

斜体同时首字母大写

中文标点

~

——

《》

正文中外文词的大小写问题,如:常规问题网络预印版

第一作者等:论文题名(routine problem,缩写为RP)。

极限值表示:

从A到B:A~B、A≤x≤B 超过A到B:>A~B、A<x≤B 至少A不足B:A~<B、A≤x<B 超过A不足B:>A~<B、A<x<B 万分之一以上:既可以是≥10-4,也可以是>10-4 连续性数字分组:年龄/岁:0~

10、>10~20、>20~30,„,>50~60,>60近、约、左右、上下不能并用;最大、最小不能用于概数,超过300多V,近500多hPa是不正确的。

“式中„”后文中内容为单项要接排,后文内容为多项式应用“:”。

公里、世纪、年代、日期、时间起止用“—”,数值范围用“~”。

“—”用于时间、日期、时刻起止;地点起止;表示方位(走向东南—东北);表示递进发展;表示工艺流程。

不允许用“单位+数”表示做量的单位:米数应改为长度(或宽度);毫克数应改为质量;安培数应改为电流。

4—7月表示4月到7月;4~7月表示4到7个月时间。

3)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变量使用斜体,常量和单位使用正体。

酶活性单位U:1 U=1 μmol/min=16.67 ukat 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量,单位分别为kg和N。慎用“含量”,其本身并不是物理量,含义不确切。“含量”可用于定性描述混合物中的质量,根据具体所指,将其改为标准化的名称及表达方式。如:O2含量20%应改为O2的体积分数为20%,或Φ(O2)=20%,不能将2个量纲不同的量的比值改为“%”,必要时可用2个单位之比表示含量。

量符号不规范的情况:

1)干质量DW→md;鲜质量FW→mf;氧气分压PO2→p(O2)2)把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 量符号的下标:

斜体:下标为量符号;表示变动性数字的字母,坐标轴;符号和表示几何图形中心点、线、面、体的字母。其他情况用正体。

大写:量符号、单位符号等同源符号、来源于人

名的符号。其他一般用小写。

读写量时不应在单位名称前加“个”,“6各月”一类除外。

[参 考 文 献](居中、小

五、黑体,30篇左右)

1)参考文献数量:一般研究论文约30篇参考文献,综述论文不少于30篇参考文献

2)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主要责任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后面加“等.”字样。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3)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 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 N

期刊文章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Z”。4)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张鹤飞.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计算机模拟[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73-113.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应宽.拖拉机液力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1998.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5]应义斌,饶秀勤,赵 匀,等.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品质自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4-8.

c.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原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6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第五届会议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9]姜锡洲.一种热外敷用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农业工程学报

2008年 g.电子文献

h.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依据ISO690-2:1997增加了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6)明确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规定9个常用标志符号使用方法。

7)解决了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每次引用页码不同),页码标注在参考文献标志后,不同著录[5]120-125。8)不要著录主要责任者责任。9)注明“文献类型标识”。

10)阅读、推荐型文献不要求页码。

11)专著(含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用“//”代替“.见:”或“.In:”;

起止页码和连续序号间用“—”代替“~”;

专著和专著析出文献的页码前用“:”代替“.”;

合期期刊的合期号间采用“/”,不用“-”或“,”;

每条参考文献结尾从无著录号改为可用“.”;

参考文献表中文献序号加“[]”;

其他题名信息等著录要素前用“:”。12)参考文献表著录使用的标志符号: “.”用于题名项、析出文献题名项、其他责任者等; “:”页码前; “,”责任者、“等”、“译”、“et al”、“Jr”等字样、出版年、年或卷号等前;

“//”用于专著中析出文献出处项前; “()”期刊期号、报刊版次;

“[]”序号、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引用日期以及自拟信息; “/”合期的期号、文献载体标志前; “-”起止序号、页码,文献[1-2]。

13)有副标题的与主标题间用“:”分隔。

14)某文献责任者不明时,可直接著录题名;无出版地可著录为[出版地不详]或[S.l.];出版者不详时为[出版者不详]或[s.n.],不能出现[S.l.]:[s.n.].[1] 张兴义,隋跃宇.土壤压实对农作物影响概述[J].农

业机械学报,2005,36(10):161-164.

Zhang Xingyi, Sui Yueyu.Summarization on the effect of soil compaction on crop[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05, 36(10): 161-16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 李洪文,高焕文,陈君达.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试验

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4):73-77. Li Hongwen, Gao Huanwen, Chen Junda.Study on controlled Traffic with conservative tillag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0, 16(4): 73-7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孙振钧.中国生物质产业及发展取向[J].农业工程学

报,2004,20(5):1-5.

Sun Zhenjun.Biomass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4, 20(5): 1-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4] 潘秀娟,屠康.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苹果

采后质地变化的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3):网络预印版

第一作者等:论文题名166-170.

Pan Xiujuan, Tu Kang.Comparison of texture properties of post-harvested apples using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5, 21(3): 166-17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5] 邹小波,赵杰文.支持向量机在电子鼻区分不同品种苹果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46-149.

Zou Xiaobo, Zhao Jiewen.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cultivar apples by electronic nose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7, 23(1): 146-14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6] 袁寿其,朱兴业,李红,等.全射流喷头重要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113-116.

Yuan Shouqi, Zhu Xingye, Li Hong, et al.Effects of complete fluidic sprinkler 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geometrical parameter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6, 22(10): 113-11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7] 王文娥,王福军.片状迷宫滴头中悬浮颗粒浓度分布规律数值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1-6. Wang Wen’e, Wang Fujun.Effects of complete fluidic sprinkler 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geometrical parameter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7, 23(3): 1-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8] 张进.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J].山西农机,2002(16):22-24.

[9] 李汝莘,史岩,迟淑筠.机器轮胎引起的土壤压实

及其耕作能量消耗[J].农业机械学报,1993,30(2):12-16.

Li Ruxin, Shi Yan, Chi Shuyun, et al.Soil compaction and tillage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d by tir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1993, 30(2): 12-1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 Monroe G E, Taylor J H. Traffic lanes for controlled

traffic cropping system[J].Agr Eng Res,1989,44(1):23-31.

[11] Taylor J H.Soil compaction research in the eighties:an

international overview[J].ASAE Paper,1990,12.[12] Tullberg J N.Wheel Traffic Effects On Tillage

Draught[J].Agr Eng Res,2000,75(4):375-382. [13] 杜兵,周兴祥.节约能耗的固定道耕作法[J].中国农

业大学学报,1999,4(2):63-66.

Du Bing, Zhou Xingxiang.Energy saving of controlled traffic tillage[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9, 4(2): 63-6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4] 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概念机理与关键技术[J].四川农

机,2005(4):22-23.

[15] 李小昱,王为.农业土壤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农

机与食品机械,1999(1):12-13.

[16] 李汝莘,高焕文,苏元升.小四轮拖拉机播前压地对

土壤物理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2):65-68.(宋体、小五)

English title(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The first author1, 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other author2(居中,5号,Tahoma)(1.the author’s unit, City Code number, Country;2.the author’s unit, City Code number, Country)(居中,斜体,小五,Times New Roman,邮编(非斜体))

1※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例:

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

2.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 710049;

3.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

(1.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Departmen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标识。关键词选择的规定:关键词选用建议参考《The Ei Thesaurus》(第5版),突出体现论文的工程性。

农业工程学报

2008年

Key words: 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 words:”。(此部分内容为五号,Times New Roman)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英文规范(2015版)

(1)英文摘要重点撰写论文的主体核心内容,切忌过多涉及论文引言部分的论述,若确属必要,原则上用一句话精炼概括。英文摘要核心内容需要清楚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该包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必要时对上述部分展开分析,能够单独地向读者提供主要的论文信息。英文摘要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600个实词。

(2)在英文摘要中,研究目的和结论需精炼概括,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的写作应尽可能详实、信息量丰富。研究方法主要指作者的研究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包括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应用范围等;研究结果主要包括试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与结果、理论性成果、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与结果,以及设计与测试中得到的效果与性能等。

(3)在英文摘要的时态方面,阐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引用他人已完成的工作时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结论时采用一般现在时。

(4)英文摘要要比中文摘要详尽,不要求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不需要由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地直接翻译。

(5)英文摘要中的数字除位于句首外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分数形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且分数表示范围时,“%”不能省略;英文摘要中不能出现公式及符号;缩写第一次出现需括注全称。

(6)关于其他英文信息:英文标题和图表标题尽量简练,冠词the,不定冠词a、an省略;英文标题尽量不出现study on、research on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图题、图例名称、图标目、图注、表题、表栏头、表注等内容均应为中英文对照,而且要求英文翻译准确、与中文一致。

(7)英文摘要的撰写与图表中的英文翻译务求准确无误,简洁精炼,尽量使用短句。

本刊特别声明:作者一经投稿视为同意发表的论文随本刊在各数据库平台传播,相关稿酬已一次性随发表时稿酬付清,如不同意请说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

第三篇:《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1)英文摘要重点撰写论文的主体核心内容,切忌过多涉及论文引言部分的论述,若确属必要,原则上用一句话精炼概括。英文摘要核心内容需要清楚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该包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时上述部分的展开分析,能够单独地向读者提供主要的论文信息。英文摘要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600个实词。

2)在英文摘要中,研究目的和结论需精炼概括,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的写作应尽可能详实、信息量丰富。研究方法主要指作者的研究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包括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应用范围等;研究结果主要包括试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与结果、理论性成果、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与结果,以及设计与测试中得到的效果与性能等。

3)在英文摘要的时态方面,阐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引用他人已完成的工作时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结论时采用一般现在时。

4)英文摘要要比中文摘要详尽,不要求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不需要由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地直接翻译。

5)英文摘要中的数字除位于句首外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分数形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分数表示范围时“%”不能省略;英文摘要中不能出现公式及符号;缩写第一次出现需括注全称。

6)关于其他英文信息:英文标题和图表标题尽量简练,冠词the,不定冠词a、an省略;英文标题尽量不出现study on、research on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图题、图例名称、图标目、图注、表题、表栏头、表注等内容均应为中英文对照,而且要求英文翻译准确、与中文一致。

7)英文摘要的撰写与图表中的英文翻译务求准确无误,简洁精炼,尽量使用短句。

《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

2014-08-20

第四篇: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2013 至

2014 学 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学 生 姓 名:

冯 泰 龙

号:

A07110678

级:

农机化1103班

任 课 教 师:

左 彦 军

提 交 日 期:

2014 年 5 月 19 日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

教 师 签 字: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结课:第 一 周---第 十 周

评 阅 日 期:

****年**月**日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机化1103班 冯泰龙 A07110678

摘要:本文揭示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是机制滞后,因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就是进行机制创新,它主要包括: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对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

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机制滞后: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作为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的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公众的热情支持,而恰恰是在这几个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

1.政府推动机制紊乱。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表明,政府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和驱动力量,循环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基本上靠的是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无法可依。第二,政府各个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中央政府

还没有指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地方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也不明确。第三,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第四,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第五,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不顺。第六,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还需大力加强。正因为如此,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并不大,与我们的期望值相比差之甚远。

2.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亟待加强。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3.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三、机制创新: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1)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除了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法可依,同时,还应注意立法的质量,使该法律的可操作性强,用它来规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2)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3)完善政策。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4)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5)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农业生产者的成本——效益驱动机制和公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转变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激励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政府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以解决农业生产者资金不足的难题。

(3)通过政策调整,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可图,使农业生产者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维修”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

3.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农业生产者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明确三者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三者互动的参与机制,这是十分重要的。

(1)规范政府参与职责。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各个部门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管理体制和制度,搞好规划,引导、激励农业生产者和社会共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各个部门应彼此协调合作,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促使农业生产者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2)明确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农业循环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于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农业生产者不愿意清洁生产,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行为能落到实处。

(3)增强公众的参与责任意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定期发布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通过参与,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使公众能把环境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公众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

[1]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黄王景,雷海章,黄智敏.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1,(6):44~46.[4] 朱俊林.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7,16(2):36~41.[5] 叶文虎.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4~245.

第五篇:物理化学学报论文模版

[Communication Article Review]

中文题目(宜简单明确, 能突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独特之处, 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研究、探讨、初探’等词语)张三1 李四1,2,* 王五1 欧阳六2

(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北京 100871;2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 310027)

摘要

《物理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 月刊, 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刊载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从1997年起被SCI收录.2011年网络版平均出版周期为97天, 印刷版为154天.物化学报接受用英文或中文撰写的稿件.英文稿件录用后优先发表.为便于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和审稿, 中、英文稿均需有中、英文题目, 作者姓名与单位, 摘要, 关键词.文稿请注明中图分类号.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5~8个)中图分类号: O641-O649(选择一个具体的)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ZHANG San

1LI Si1,2,*

WANG Wu1

OUYANG Liu2

(1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R.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 P.R.China)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中英文摘要按照―拥有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 应能简明、确切地阐述文章的创新性内容, 给出研究目的(有时可省略)、方法、重要的结果和主要结论;但不宜对文章内容和结论进行评价或评论, 不宜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 不宜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不推荐在摘要中引用文献, 除非文章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结果.摘要中尽量不使用复

Received:;Revised: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whxb@pku.edu.cn;Tel: +86-10-62751724.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xxxxxxxx).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xxxxxx)资助项目

杂化学结构式、图片和公式.英文摘要的含义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但不应逐字翻译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尽量使用简单句, 避免使用复句套复句的超长语句, 推荐篇幅为200−400个单词.Key Words:

Keyword1;Keyword2;Keyword3;Keyword4(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前言

前言部分讨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文献已报道的结果, 不宜简单描述某某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和结论, 而应进行有深度的归纳和总结.前言需清楚并简明地说明研究目的、重要性、创新性和对该领域的新贡献, 但不需要在前言中交代具体的结果或结论.正文以1.5倍行距, 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字, 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 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 “1.1”等.2实验部分 2.1 二级标题 2.1.1 三级标题

为便于感兴趣的读者重复实验(计算)结果: 实验部分应交代足够的实验细节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特殊试剂需要给出厂家和纯度, 常用试剂只需给出纯度;主要仪器需要给出厂家和型号以及主要的实验参数;计算部分应交代计算所用程序、计算步骤、计算方法以及所用参数.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准确地呈现主要结果, 并注意数据之间以及数据与文字之间的逻辑一致性.应结合文献结果进行有深度的讨论, 而不仅仅是描述结果, 建议讨论结果的重要性并能与前言中提出的问题相呼应.专业术语的缩略语、略称或代号, 在首次出现时需注明其全称或加以说明.文稿中的物理量(量符号需用斜体)与单位推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表述.出现组合单位时, 请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加点乘符号, 如J·K−1·mol−1.物理量如需加注上、下角标说明时, 其字符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如: SBET、r n等.文内较长或需突出的公式, 推荐单独占一行并居中.有机化合物及一般配合物尽量不写结构式, 尤其是在行文及表格中使用时, 请采用简单的化学式或以适当的化学名称表示.对一些复杂的结构式, 可将该化合物作为图编号, 正文及表格中使用其编号.行文内书写含分数式的公式时, 请用斜分数线, 如ΔS=Qr/T, θ=b/(1+b).带根号的公式, 请用幂的形式表示, 如F(α)=1−(1−α)−1/2.较复杂的e为底的指数, 以exp形式表示, 如exp(−Ea/RT).Signal intensity(d)(c)(b)(a)680684688692图

1中文图题

Fig.1

Figure title in English

表1

中文表题

Table 1

Table title in English

wAC(%)a 0 2 5 20 100 P-25 SBET /(m·g-1)58.37 67.56 96.97 296.35 1150 50

2Binding energy/eV

696(a)Bent;(b)Fe-Bent;(c)Fe-Al-Bent(图注用英文表述)

TiO2 size(nm)13.0 13.6 14.0 10.4 — 25

k/min-1 0.02412 0.02485 0.04806 0.01937 0.00139 0.03273

Phenol degrada-tion(%)b

76.3 88.7 99.5 84.5 38.9 96.2

Rc 0.953 0.955 0.953 0.957 0.932 0.952 a)

, b), c)

(表注用英文)

图、表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 图

1、图

2、图3…, 表

1、表

2、表3…), 并且所有图、表均应在正文中被提及.为便于国外读者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图、表有对应的中英文图题、表题(英文文章不需要中文图题、表题), 图题、表题应尽量简短, 将说明性文字以及对图表中使用的符号的解释说明放在图注、表注中;图注、表注及图表中的各项表述只使用英文.图可用*.TIF、*.JPG、*.PCX、*.BMP等格式, 推荐优先使用*.TIF.曲线图推荐用Origin(8.0及以上版本)做图, 并将Origin原图插到Word文档中, 无须转换为JPG或TIF图.单栏图片最大尺寸为8 cm×20 cm, 通栏最大尺寸为17 cm×20 cm, 通栏的宽应大于 10.5 cm.图的分辨率宜达到或超过如下标准: 黑白曲线图600 dpi, 灰度图300 dpi, 彩色图300 dpi.图应墨黑线匀、曲线位置适中美观, 曲线的粗细是坐标轴的2倍.图中曲线达两条以上而需

加以区别者, 推荐以字母编号, 图中的数字、字母等一律用Arial字体.图中坐标刻度线应朝向图内.照片要求层次分明, 有足够的反差;显微图片应标明尺寸比例.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表格栏目要配置适当.图的坐标及表头栏目, 使用该物理量的符号(勿使用复杂的英文全称)与其单位符号的比值, 如ΔG /(kJ·mol−1)、T / K、t / s, 图的坐标分度及表内只列数值.文中图、表应是表达文章主题所必须的, 同一批实验数据不应重复表述于图、表中, 更不能为增加篇幅, 而将与文章主题无关的图、表放在文章中.若一些图、表对文章主题有辅助作用, 可只作为‗Supporting Information‘发布到网站.请尽量提供彩色图片, 以利制作彩色PDF文档.用Word软件处理图文混排的文章时, 最好将图以嵌入方式插入文章中相应的位置, 以免图片发生不可预知的移动.结

结论部分给出研究取得的结论, 可适当评论结果的意义以及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应简单重复摘要和前言中的内容.References 1 为便于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中文文献均以英、中对照形式著录.每条文献的作者全部照录, 不可省略.引用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类期刊最近刊出的文章, 能突显出文稿内容对物理化学学报读者的重要性.请恰当引用国内刊物以及您自己的前期工作.2 文献著录等效采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B/C的格式, 在使用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等软件插入和管理文献时, 请选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B/C的文献样式.以下是具体示例, 更详细情况可参考The ACS Style Guide.3 文献按在文中(包括图、表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开始编号, 在句子中的适当位置以不加括号的上标形式标注, 句子或从句的引用, 将文献编号放在标点符号的后面(如…取得了进展,1,2), 提及被引作者时, 将编号放在被引作者姓后;2位作者的文献将2位作者都列出(如张文兰和李奇思3), 3位以上作者, 只列出‗第1作者+等‘, 引用同一责任作者的多篇文献, 以‗责任作者+其合作者(或同事)‘形式表示(如王武与其合作者2,4-6);引用多篇文献以逗号分开, 中间不加空格, 3篇以上连续文献, 以一字线连接首、末文献编号;文献列表中将文献编号放在圆括号中(如(8)).4 期刊: 按 ―a作者.缩写刊名 年, 卷, 页.‖ 顺序著录.b对每期页码从1编号的期刊, 以‗卷号

(期号)‘形式给出卷、期号;c对于增刊, 以‗卷号(Suppl.期号)‘形式给出卷、期号;d对没有卷号, 尤其是每期页码从1编号的期刊, 以‗No.期号‘形式给出期号.刊名缩写参照CASSI, 即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Source Index, 也可从SCI网站(isiknowledge.com/jcr)查询SCI收录

期刊的ISO缩写形式.例1a

Zhong, A.G.;Huang, L.;Li, B.L.;Jiang, H.J.;Liu, S.B.Acta Phys.-Chim.Sin.2010, 26, 2763.[钟爱国, 黄

凌, 李佰林, 蒋华江, 刘述斌.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 2763.] 例1b

Hulling, P.Chem.Eng.News 2005, 83(42), 7.例1c

Taylor, C.W.;Kumar, S.Eur.J.Cancer 2005, 40(Suppl.1), 781.例1d

Wills, M.R.;Savory, J.Lancet 1983, No.2, 29.5 专著、译著: 按 ―著者.著作名, 版本;出版者: 出版地, 出版年;卷, 页码范围.‖ 顺序著录.例2 Schmickler, W.;Santos, E.Interfacial Electrochemistry, 2nd ed.;Springer: Heidelberg, 2010;pp 99–113.例3 Oyama, M.;Umar, A.A.;Zhang, J.D.Recent Advances in Metal Nanoparticle-Attached Electodes.In Advanced Nanomaterials;Geckeler, K.E., Nishide, H.Eds.;Wiley: San Fran-cisco, 2010;pp 171–188.例4 Casser, R.P.H.An Introduction to Chemisorption and Catalysis by Metals;Peking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1991;pp 228−241;translated by Zhao, B.Y., Wu, N.Z., Bu, N.Y.[Casser, R.P.H.金属的化学吸附和催化作用导论.赵璧英, 吴念祖, 卜乃瑜, 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228−241.] 会议论文: 会议文集必须为正式出版物方能列为参考文献.须按 ―著者.题名.In 文集名, 会议名, 会址, 开会时间;编者, Eds.;出版者: 出版地, 出版年;页码范围.‖ 顺序著录.例5 Zhao, X.S.;Ugliengo, P.Cata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on Catalysts of Graphene Sup-ported Platinum.In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Surfaces, 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Trieste, Italy, Sept 13−20, 2008;Zecchina, G., Cost, P., Morterra, D., Eds.;Elsevier: Amsterdam, 2009.7 专利: 按 ―著者.专利题名.专利号,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顺序著录.例6 Li, X.H.;Geng, W.G.;Pan, W.P.;Duan, H.L.Synthesis of 1-Diester-3-alkyl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CN Patent 10 032 669.X, 2005-01-04.[李雪辉, 耿卫国, 潘微平, 段红丽.1-双酯基-3-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CN10 032 669.X[P].2005-01-04.] 例7 Jantschoff, K.;Lensen, F.C.;Kiudrowski, P.;Mossing, W.Pt/FTO Counter Electrod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Prepared by Sputtering-Displacement.Eur.Pat.Appl.7458483, 2009.学位论文: 按 ―著者.题名.学位, 授予单位名称, 授予单位所在地, 授予时间.‖ 顺序著录.例8 Liao, W.Study on Novel Protein Chip and Biosensors Based on FTIR-ATR.Ph.D.Dissert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005.[廖

玮.新型蛋白质芯片及基于全反射红外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 北京大学, 2005.] 9 电子文献: 按 ―作者.题名.获取或访问路径(访问日期).‖ 顺序著录.例9 Welcome to Acta Phys Chim Sin.http://(accessed Oct 27, 2010).10 软件: 按 ―著者.软件名, 版本;出版者: 出版地, 出版年.‖ 顺序著录.例10 Frisch, M.J.;Trucks, G.W.;Schlegel, H.B.;et al.Gaussian 03, Revision A.01;Gaussian Inc.: Pittsburgh, PA, 2003.注意事项:

1.物理量使用斜体, 数字与单位之间要加空格.2.中英文均使用英文标点符号且后面空一格.3.常用符号如下:

 数学运算符使用全角符号: +, -, ×, ÷, =, <, >, ≤, ≥, ±; 化学键: —, =, ≡;表示范围: ~;比号: ∶;中圆点;•;其他: ℃, ', °;  使用希腊字母, 插入符号时选择西文字体中的希腊字母.4.对投稿论文的详细要求请参考《物理化学学报》征稿简则.

下载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实例(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实例(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数学报论文

    (小学生数学报论文) 巧换汽水瓶 新安小学 二(8)班 任子秋 中秋节,一大早我们一家三口就去市场买菜,准备做一顿丰富的午饭。到了市场一看,各种新鲜的菜应有尽有,很快我们就买了满满一......

    农业机械学报论文写作

    农 业 机 械 学 报论文题目(高度概括、准确表达论文核心内容,便于检索,不超过23个字。语法正确,用词规范、准确。)*张涛1王羽2刘青言1 (最多6位作者)(1.×××大学××学院,北京100......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论文

    中文篇名(2号黑体居中。要求简洁、准确、有吸引力) 作者姓名(4号楷体居中) 作者单位(学校和部门名,城市邮编)(小5号宋体居中) 摘要(5号黑体):报道性摘要,具体写出研究的目的、方法、结......

    农业工程概论

    公选课之【农业工程概论】问答题: 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 发挥农业工程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结课论文(合集)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题目 浅谈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生姓名 魏 斌学号 13204021指导老师 王德福 撰写时间: 2013年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论文介绍

    说明:此“论文模板”是由多篇文章拼接而成,内容多有不连贯处,仅供修改体例格式时参考。具体格式要求以“论文格式”为准。红色为说明性文字。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湍流特性 论......

    论文发表的学报和邮箱地址汇总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合肥学院合肥学院学报 投网瘾主办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373号邮政编码: 230022 网址:ISSN: 1672-920X 国内刊号: 34-1282/C 邮发代号: 主编: 赵......

    小学数学报小论文

    愚蠢的笨笨 “呼啦啦,哗啦啦,我是种花的大行家„„”狗熊笨笨正在为兔子一家种花赚钱,这时,狐狸狡狡正好路过,看到狗熊笨笨,心想:看那家伙熊样,让我来耍耍他。狡狡来到笨笨跟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