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二.教法
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三.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5分钟)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最好能例举一些他们所知道的少数民族。师总结进入下一环节:
(2)同学们知道的少数民族有不少,那么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或者是音乐还有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都一样吗? 学生回答:
老师:嗯,非常好,每个民族他的人文生活、宗教信仰、音乐等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他自己的特色《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几首少数民族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是哪个民族的乐曲?
藏族———《洗衣歌》
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
蒙古族———《吉祥三宝》 苗族———《苗岭飞歌》
同学们知道民歌式怎样产生的吗?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
(二)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0分钟)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短调是指结构较规整,节奏整齐,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特征的民歌。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片段欣赏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蒙古民歌中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古老的民族歌唱形式,是世界上颇为少见的“喉音艺术”,被誉为“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活化石”。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20世纪90年代,“呼麦”的一种形式——带有“哨音”的“高音呼麦”,从蒙古国传入内蒙古后迅速流行。这个被蒙古国称之为“呼麦”的具有浓郁蒙古民族特色的神奇艺术,逐渐引起中国人的广泛关注。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
(三)鉴赏藏族民歌《酒歌》(10分钟)
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走进西藏》片段。听听歌曲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西藏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里有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片段与《酒歌》 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四)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一杯酒》片段(10分钟)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 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 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
(五)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
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⑶聆听《桔梗谣》片段 了解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六)活动与探究(10分钟)
(1)你认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讨论交流
老师引导;总结节奏、旋律、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调性、音区、音色、等来表现民族风格的》
(2)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 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 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在未来的岁月中能够用房光芒!。下面我一起在《酒歌》中结束新课。
第二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2.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5.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6.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
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
㈠新课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5个(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听一听是哪个民族?
藏族———《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
蒙古族———《吉祥三宝》 苗族———《飞歌》
请学生举手回答。这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特意选择四首我们都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营造音乐气氛,熟悉的歌曲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㈡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 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㈢鉴赏藏族民歌《酒歌》 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义: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㈣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 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 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⑵聆听:《青春的舞曲》
《牡丹汗》
《一杯酒》
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录像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㈤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
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⑶聆听伽倻琴《纺织谣》 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㈥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㈦教学反思:第一节课就跟同学们交流过,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新疆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新疆音乐的特点,新疆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
第三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分辨并说出本课4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
2.能从音乐中了解到背后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从音乐中发掘背后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下面四段音乐,你能分辩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说出理由。
苗 —— 飞歌
藏 —— 北京的金山上
蒙 —— 辽阔的草原
维 —— 掀起了你的盖头 请学生举手回答 二 新课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民歌也因此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一)酒歌,一杯酒
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演唱于传统节日,婚丧,祭
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各具,会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请学生回答。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两首歌曲片段,边听边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两个民族。1.藏族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劳动条件、年代等而各有差异。
提问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类?
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这样一点点的小颤动,会不会影响到藏族的舞蹈呢?
提问:藏族民间舞蹈中中的这些典型的舞蹈动作和它的历史有联系吗?
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他们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舞蹈中,使动态形象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然而,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从舞蹈角度来看,具有另外的一种劳动形
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带有艺术性的创造。
藏族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音都会起在比较高的音上,但是结尾又会落到低音,同学们再联系历史,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2.新疆
又被称作“歌舞之乡”。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交界。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音乐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乌兹别克族的民歌。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
1、#
2、#
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瓦日古里》、《阿拉木汗》 提问:新疆地区的音乐旋律有很浓厚的异域风情,为什么?
说到新疆音乐,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木卡姆中的一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
欣赏片段
我们再看看几种典型的维族乐器。
新疆被称作是“歌舞之乡”,被称作是“马背上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3.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
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 听赏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在藏族民歌中 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欣赏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苗族的飞歌,这首歌曲里面有一个特性音 大家仔细听听 然后看谱子 告诉我这个特性音在歌曲的那一个地方。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体会特性音降3.思考:为什么被称作“飞歌”,为什么出现快慢对比,为什么会有拖音?
巩固
再次辩听四首民歌
第四篇: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别具风格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音乐犹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曲、说唱和戏剧音乐。少数民族生活中到处充满歌声,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
蒙古族
人口为4806849人。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的蒙
古族自治州、县,其他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
蒙古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扩大其疆域。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口为1111718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哈萨克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是19世纪下半叶形成的,经苏联两次改革,1954年中国予以修订,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哈萨克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时,天山南
哈萨克族
北的乌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人即是
哈萨克族的先民,此后还与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其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那时的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在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中,哈萨克有“白鹅”的意思;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人”、“避难者”、“脱离者”。哈萨克人除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外,绝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运输、远行,藏 族
人口为4593330人。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甚至是生活上都离不开马。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
被汉武帝誉为“天马”。回 族
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
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区。考古已发现旧石器、新石器和金石并用的古文化遗址。公元6世纪时,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辖了整个西藏地区,史称“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对藏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朝把西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正式设官建制。清政府正式册封**喇嘛和**额尔德尼,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并任命驻藏大臣。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还保持着“政教合一” 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全面进行了民主改革,广大藏族人民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在藏族人民的努力下,藏族地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逐步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侗 族
人口为8663978人。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
他地方也有许多
回族人聚居和散
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的来源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来经商,留居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回族的一部分。另外,13世纪初叶,因战争大批被迫迁到中国西北部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通过婚姻、信教等形式,不断地同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人融合,逐渐形成了回族。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县、市都有回族居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聚居的城市、乡镇,甚至村落都建有清真寺,形成围寺而居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惯,所以有以饮食业为主的经商传统,人们常可见到挂着“回民”、“清真”招牌的饭店、食品店,那是专为回族群众服务的商店,里面各种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吸引着各民
人口为2514014人。
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族的人。回族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个方言。
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省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秦汉时称为“骆越”,魏晋以后称为 “僚”,侗族就是僚的一部分。古代文献史册上称侗族为“洞人”、“峒人”、“洞蛮”等,其自称为“甘”,宋时音译为“仡伶”,明以后称“峒僚”、“峒蛮”、“峒苗”,或误称为“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其为侗族。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糯稻次之,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侗族妇女喜欢种棉花,自织布、染布。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
第五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案例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南京九中
张薇
一、设计理念: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教材选编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愿望,不断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情感、思维、动作多维度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设计思路如下:
1、确立主题
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的选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本单元书上的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提到了几个地区的民歌,少数民族的音乐除了民歌外,他们的民间歌舞、各民族的乐器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因此,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外,我还补充介 绍了具有草原风格的乐器马头琴;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十二木卡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多彩的新疆、藏族、西南少数民族歌舞音乐。
3、教学思想的体现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是密切相关的。音乐的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准又是建立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要素上的,因此,本课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围绕感受、欣赏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力求凸现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重视互动与讨论,然后根据音乐的有关要素,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4、活动与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倡导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动员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提前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表演计划,让他们在课前搜集关于本课的少数民族资料,在课堂上做简单的交流;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使他们更加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
欣赏与体验
(一)导入方式:
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前布置)
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区、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
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005年11月我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和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
(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深沉隽(juan)永,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20世纪50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自此,这首歌便成为蒙古 3 族民歌的象征之一,传遍全国。此歌属蒙古族长调民歌。
3.欣赏《嘎达梅林》
(1)介绍或请同学讲讲嘎达梅林的故事:(2)欣赏感受(3)演唱感受
(4)分析歌曲: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体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此歌属蒙古族短调民歌。
4.听两首歌曲片段,辨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歌曲。5.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1)简介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2)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6.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多为五声音阶。曲调起伏较大,音域也较宽,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在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上结束,曲调柔和圆润。
设计意图:蒙古族最有特色的是长调民歌与马头琴,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富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对比欣赏长短调民歌,分析曲调节奏,体会长调音乐特点 让学生从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中,去感受蒙古民族的勤劳与勇敢。
(三)欣赏藏族民间音乐作品:
1.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2.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
3.欣赏《酒歌》
(1)简介:酒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各民族的酒歌有不同的名称。如:西北地区的回族、汗族等称“酒席歌”;瑶族称“酒歌”;藏族称“昌鲁”;壮族称“葫芦歌”;苗族称“恰酒”。每逢婚礼、节日、亲友相聚时,边唱边喝,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多为祝福、赞美、劝酒等。这首歌又称《年轻的朋友》是我国藏族广为流传的酒歌。
(2)欣赏歌曲:
(3)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特点:开始欢呼般的引子,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级进的旋法;细腻的装饰音;藏族人演唱特有的音色,歌曲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4. 介绍藏族的乐器
(1)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2)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5.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1.导入:欣赏《新疆好》片段,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哪个少数民族地区(新疆)
2.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1)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新疆(地理位置、物产、民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
5(2)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包括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哈萨克族音乐文化、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等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分别属于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音乐体系,音乐体裁可以分为五大类:民歌、歌舞、器乐、说唱音乐、木卡姆等。
2.欣赏《一杯酒》:(1)聆听歌曲:
(2)讨论:歌曲风格特点及表达的内容?
乌孜别克族最初从中亚迁来,传统音乐也近中亚风格。这是一首热情豪放的新疆乌兹别克民歌。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歌词简朴,富有生活气息,它生动地表现了乌兹别克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别比雅拉”意思为一杯酒,此处为欢呼之意。
(3)演唱、演奏(加入手鼓)、舞蹈来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4)归纳孜别克族音乐特点:结构严谨,乐段方整,常用起承转合的主句,多迂回级进,逐步展开,体现含蓄、深沉的性格特征,演唱时多用装饰性倚音、颤音、波音。旋律线常作反复和波浪式起伏,曲调委婉、深情和缠绵。
3.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卡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A.导入: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的片段。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
B.观看新疆乐器图片并介绍:冬不拉、热瓦普、胡西塔尔、弹布尔、艾捷克、手鼓等。
(2)介绍《十二木卡姆》
(A)导入: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我又要说,维吾尔族文化离不开《十二木卡姆》。“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甫、手鼓、都它尔等。
(B)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卡姆”,请同学分辨有哪些乐器。(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普、艾捷克、手鼓等)
4.新疆音乐特点:结构严谨,乐段方整,常用起承转合的主句,多迂回级进,逐步展开,体现含蓄、深沉的性格特征,演唱时多用装饰性倚音、颤音、波音。旋律线常作反复和波浪式起伏,曲调委婉、深情和缠绵。
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及《十二木卡姆》,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新疆好》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
(五)欣赏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
1.欣赏朝鲜民谣“阿里郎”,提问何民族?为什么?
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2.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投影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3.欣赏一首朝鲜民歌组合《梦之歌》
4.学跳朝鲜舞:放《桔梗谣》,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点 5.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六)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可以先问同学们,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等)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分布和文化氛围中,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交错林立。既各有个性,又互相混融,呈现出局部单纯简约,整体斑斓多姿的风格格局,为祖国音乐文化增添了宝贵财富。黔桂滇有近30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大支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宝库。
首先,让一曲“飞歌”把我们带进那山峦叠嶂的苗岭山寨。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1)介绍:“飞歌”苗语为“夏样”,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飞歌是苗歌中的一颗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它音调高亢嘹亮,曲式短小,豪迈奔放,节奏自由,有强烈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山鸣谷应,几里外都能听见。
7(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3)讨论分析歌曲的特点: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3.欣赏《阿细跳月》(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
观看思考:是哪个民族的?描绘了什么情景?音乐有何特点?
(2)分析: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的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手拿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跳,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跳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全曲只由1、3、5、三个音组成,采用5/8拍,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3)舞蹈感受(放《阿细跳月》音乐)
4.介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歌舞节日。如壮族歌圩、苗族芦笙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另还有许多特色乐器,如象脚鼓、口弦、巴乌、芦笙、葫芦丝等(图),因初中教材中介绍过,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风尾竹》
设计意图: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在初中教材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因此,本节课通过欣赏歌、舞、乐,加深体会这一地区音乐特点。
活动与探究
1.少数民族歌曲连连看
(1)阿拉木罕
西 南
(2)北京的金山上
朝 鲜
(3)牧歌
新 疆(4)阿瓦人民唱新歌
西 藏(5)珍岛阿里郎
蒙 古 2.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弹唱,请说出地区与乐器
(1)新疆克尔克孜族
《跳吧,我的库木孜》(东不拉)(2)藏族歌舞
《欢乐的热巴》
(热巴鼓)(3)朝鲜延边族伽椰琴弹唱
《九月的金风》
(伽椰琴)(4)内蒙古好来宝
《草原儿女的心愿》
(四胡)
设计意图:此活动是检查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即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扩大了音乐视野,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六.小结: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朝鲜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朝鲜音乐的特点,朝鲜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