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课堂实录分析
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和民族音乐的流行化给人们带来的新的感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两段音乐,同学们考虑这两首歌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不同?
(教师播放《遇见》和《倩女幽魂》两首流行歌曲的片段)
【引导学生自主的听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及其分类,为课题的导入做好铺垫。】(“点评”用方括号表示,下同)
学生1:这两段音乐里有钢琴,吉他,琵琶和笛子。
学生2:钢琴与吉他属于西洋乐器,琵琶与笛子属于中华民族乐器。
教师:在通俗歌曲中加入了民族乐器,能够突显音乐的内容和风格,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人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加如了民族音乐的元素,来凸显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共同感受的在流行音乐中迅速发展的中华民族音乐。
二、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音乐
教师:看大屏幕,我们刚才欣赏的《倩女幽魂》属于哪一类?
(大屏幕显示三大类别: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通俗化的民歌,民族器乐的演奏新形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找出准确答案,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学生:《倩女幽魂》属于“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这一大类别。
教师:非常好,回答的很准确。那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同学们能否应用以前学过的中华民族器乐的知识为笛子和琵琶进行分类呢?
【通过归类法让学生参与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复习。】
学生1:笛子属于吹管类乐器。
学生2:琵琶属于弹拨类乐器。
教师:同学们对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请同学们继续聆听一段音乐,仔细听辨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东风破》里的二胡片段。)
【在这个地方,教师并没有显示画面,只播放声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这种乐器是二胡。
教师:很好,那你能说出二胡属于我国民族乐器的哪一类别吗?
学生:应该是属于拉弦类乐器。
教师:同学们考虑一下,二胡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播放二胡曲片段,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
学生1:很连贯,很动听。
学生2:缠绵,委婉,哀伤。
学生3:悲哀,伤感。
教师:以上几名同学对于二胡音色的总结都很准确。有没有熟悉《东风破》这首歌曲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绪呢?
【利用歌曲《东风破》的普及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生:这是一首怀旧的歌曲,里面有着淡淡的忧伤。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如果这首《东风破》里的二胡片段改为用古筝弹奏,还能否有那种忧伤的感觉呢?
(教师用古筝来弹奏《东风破》二胡片段的旋律,引导学生进行音色对比。学生积极听辨二胡于古筝的音色差别。)
【通过辅助的民族乐器古筝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形象。】
学生:古筝的音色清脆,明亮,优美动听。但是并没有让我感受到悲伤的情绪。
教师:两种乐器音色上的差异,导致了在《东风破》这段乐曲中二胡应用的必要性。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了音乐人在对通俗歌曲的编配上不是随便地应用民族乐器的,一定是要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才使用某种与音乐情绪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这首《东风破》除了加入民族乐器还有哪些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中?
(教师出示谱例,并带领学生对谱例进行视唱练习。)
教师:这段音乐的调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运用了五声调式,里面没有“4”和“7”,是中国的民族调式。
(通过教师的提示,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此段音乐应用的传统的五声调式,为教师后面的总结做好了铺垫。)
教师:第一个标题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包括哪两种因素?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性回答。)
学生:包括了民族乐器和民族调式。
三、通俗化的民歌
教师: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宽阔海洋中吸取音乐素材,来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那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唱一首歌曲,同学们考虑一下,老师运用了哪种演唱方法?
(教师运用民族唱法演唱歌曲《珊瑚颂》。)
【教师演唱的很动听,学生听得也很认真。】
学生:这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
教师:很准确,这首歌曲是我国上世纪创作的一首民歌《珊瑚颂》,同学们再接着听下一段歌曲,仍然是这首《珊瑚颂》,辨别一下它又运用了哪种演唱方法呢?
(教师播放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珊瑚颂》,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演唱方法不同而产生的效果不同的印象,并为引导学生认识民歌的通俗化做好铺垫。)
【感觉的确大不相同!】
学生:运用了通俗唱法,感觉也很好听。
教师:除了演唱方法改变之外,还有哪些手段可以使民歌通俗化?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两段歌曲,考虑这个问题。
(教师播放两个不同版本的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认真聆听,并随乐曲节奏有规律地击掌,感受两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不同点。)
【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创。】
学生1:这两首歌曲的演唱方法不同,伴奏乐器也不同。
学生2:第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奏比较缓慢,运用了民族乐队伴奏;而第二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很有节奏感,运用了很现代的乐器来伴奏,比如说有吉他,爵士鼓,电贝司等。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的听辨能力很强,说的都非常有道理。那同学们总结一下,使民歌通俗化,都可以运用哪些手段?
【鼓励了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一举两得也!】
学生1:演唱方法不同。
学生2:配器不同。
四、民族器乐的演奏新形式
教师:聆听一段乐曲,想一想这首乐曲由谁演奏的?
(教师播放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自由》片段。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女子十二乐坊引出新民乐的课题。)
学生:这首乐曲是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
教师:女子十二乐坊是我国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民族器乐组合,她们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而且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起了轰动,我们也把这种音乐形式称为新民乐。我们再来观赏她们演奏的《自由》片段,同学们边看边考虑:这种新民乐到底新在哪里?
(教师播放《自由》的视频,学生分组进行热烈地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创、互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使我也有一种想参与进去的冲动。】
学生1:形式新,曲目新。
学生2:包装新,配器新。
【还有个别的学生在下面争论不休,但是结论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
教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除了女子十二乐坊,我国还有哪些类似的组合?
学生1:有“芳华十八”,还有“新东方女子乐团”。
学生2:还有“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
教师:好,那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的一首《红尘》,同学们来验证一下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四新是否正确,并找出里面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
【打击类乐器终于出现了!到这里为止,中华民族乐器的四大类均出现在课堂内容里了。】
(教师播放《红尘》视频,学生认真聆听,并讨论。)
学生:这首乐曲里我看到了中国的堂鼓和大鼓。
五、课堂练习
教师:好,我们今天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的三大类型,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呢,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大家只要能分辨出哪首音乐属于哪种类型的就可以了。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消化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播放歌曲《独一无二》并提问:属于哪一类?)
学生:属于“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
(教师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维多利亚的微笑》。)
学生:属于民族器乐的演奏新形式。
(教师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学生:属于民歌的通俗化。
【学生能够马上反应出正确答案,对于课堂内容掌握的很扎实,很牢固。】
六、课堂总结
教师: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目的的。我们加入许多新手段来使得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以及青年人能够认同它,理解它,喜欢它,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语言,所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可以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好,下课!
【教师的这段结束语,不仅很好的总结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绪,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给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第二篇:民族音乐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授课类型: 音乐欣赏课
授课人:张肖依
班级:高一(3)班 学习目的: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2、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3、通过欣赏《原始狩猎图》、《老鼠娶亲》两首器乐曲,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1、西洋乐器的复习: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
2、民族乐器的产生及其分类:
(1)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战国青铜器钟鼓音乐→各种材质的乐器产生丝竹音乐→当今一千多种乐器(2)民族乐器分类:1954年产生于中国
简单介绍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吹管乐器。
3、欣赏民乐演奏曲《阿拉木汗》并请同学们说出她们演奏得乐器是什么?简单的介绍常见的民族乐器名称、音色。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在创
作与活动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副关于原始狩猎的图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音乐表述的内容,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
4、(1)观看图片,介绍骨笛的产生。
河南贾湖出土,距今已有8000年,是我国和世界音乐史上重大发现,研究者用它成功的演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⑵欣赏音乐骨笛和乐队演奏的曲子。
请同学们分析音乐说出骨笛的音色以及帮这首曲子命名。
5、用图片引出编钟并介绍“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隋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早期编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这套编钟共有65枚,每钟可发两个音,音域可达三个八度音程以上。钟体饰有繁复花纹,并刻有错金铭文,全钟雄伟壮观,乃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瑰宝。
欣赏《梅花三弄》分析编钟音色,并试着演唱主题音乐:
6、拓展部分:
⑴欣赏并分析中国打击乐传统经典曲目《老鼠娶亲》; ⑵欣赏十二乐坊演奏《掀起你的盖头来》,讨论最喜欢的民族乐器。
第三篇:流行音乐教案
现代流行音乐鉴赏
年级:高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综合课
一、教学内容:
1、欣赏现代流行音乐各流派代表曲,了解各流派音乐特点和相关知识。
2、感受各流派音乐的魅力,喜爱音乐课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各流派代表歌曲,了解各流派音乐特点和相关知识
2、能对各流派音乐聆听后进行判断,区分风格的不同
3、感受音乐魅力,喜爱音乐课堂
三、教学重难点
聆听感受歌曲特点和魅力,区分不同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同学们好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鉴赏现代流行音乐的几个派别
3、学习新课
①“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歌曲,听完后告诉我你认为这是什么音乐风格”(播放《blue moon》)
生:“布鲁斯,蓝调,爵士„„” 师:“很好,那我再请同学们听一段歌曲,也告诉我这个的音乐风格”(播放《blue suede shoes》)生:“爵士,摇滚„„”
师:“其实,这两首歌曲,都属于一种音乐类型,蓝调音乐,很多同学有疑问,这第二首歌那么嗨怎么会是蓝调?其实这就是很多人对蓝调音乐存在的误解。蓝调音乐又称为什么?” 生:“布鲁斯”
师:“非常好,布鲁斯也就是蓝色的意思,也还有忧郁的意思,最开始,蓝调音乐是由美国早期黑奴为抒发情绪所吟唱的,使得音乐充满压抑和不和谐的感觉,听上去十分的忧郁,所以把这种音乐形式取名为布鲁斯蓝调,而蓝调音乐是公认的当代流行音乐根源之一,所以发展到现在,蓝调这两个字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代最早的忧郁黑人灵歌,它独特的蓝调音阶所造就的“反骨”特点,使得它在后来的爵士、摇滚乐等中发扬光大,也就是说蓝调音乐是众多现代流行风格的鼻祖,拥有乡村蓝调、灵魂蓝调、爵士蓝调、民谣蓝调等20多种音乐流派,是一个分支众多的音乐体系,接下来,下面我们听一首揉合了爵士蓝调的歌曲,听听看你们更喜欢哪种蓝调风格“(播放《feeling good》)
师:“怎么样?更喜欢哪一首?我们听的第二首歌曲,你们应该知道是谁演唱的吧?” 生:“猫王”
师:“非常好,大家对猫王应该算比较熟悉,猫王真名为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他的音乐风格揉合了节奏蓝调、西部民歌和乡村音乐的特点,建立了摇滚音乐的主要形式,使得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他夸张的表演风格与跨部扭动动作最直接的反映了”摇滚“这一特点,把美国的摇滚音乐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1935年生但是1977年便因吃了多种混合药物导致心脏病而去世,非常的年轻,正如一句话:可能当一个人做到极致后,连上帝都想要他。他是格莱美史上最年轻的终生成就奖得主,也是唱片业历史上销量最大的歌星之一,为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那提到了摇滚乐,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很喜欢听摇滚的?” 生:“有”
师:“那我播放一段摇滚音乐,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音乐特点”(播放:《it’s my life》)师:“有什么感觉?”
生:“嘶吼,节奏感强„„”
师:“其实摇滚乐的共同特点都是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重低音的感觉给人冲击感非常强,有没有同学能举例几种摇滚类型的?” 生:“死亡摇滚、工业摇滚„„”
师:“非常好,这都是常见的摇滚风格,摇滚乐还有朋克摇滚、独立摇滚等二十多种摇滚风格,我简要的介绍几种常见风格,黑金属,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然后是工业金属,它主要的来自试验音乐和电子舞曲暗示,工业金属使电吉他扭曲的噪音成为了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工业金属乐队让他们的歌曲建立在围绕着金属风格吉他重复段上,更多创造出的粗糙刺耳和研磨的质地。另一方面,工业金属带有更多的侵略魄力,由此帮助了这种风格横穿于习惯了以吉他为主的金属和另类音乐的听众。工业金属的歌词也反映了黑暗和标准重金属的侵略性。无论它的愤怒是转向人性内还是表露于社会,工业金属永远表达一种阴冷和受折磨的焦虑的感情,通过它的重击墙壁般的噪音来抒发来自世界边缘的接近绝望的疏远,我们来简短的欣赏一下,因为工业金属太刺激脑神经了,玛丽莲曼森乐队。(播放)
师:“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全是嘶吼,玛丽莲·曼森,既是美国工业金属乐队名称,也是该乐队主音艺名。玛丽莲曼森可以说是史上最离经叛道的工业金属组合,他们的封面不是骷髅就是吓人的死尸,而该乐团的所有成员,全都以连环杀手或变态杀人狂的名字为艺名。因此,他们也是最不受美国家长欢迎的乐队。但该乐队却颇受年轻人的喜爱,众多歌迷认为这种嘶吼的唱法和不受约束的歌词能够使自己忘却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曾经我高中的时候,在同学之间非常流行两个摇滚乐队,一个是林肯公园,一个就是玛丽莲曼森,林肯公园的是属于比较大众的重金属乐队,所以歌曲我一直比较喜欢,但那是玛丽莲曼森的歌曲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很难接受,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喜欢这种类型的,反正我是可能永远无法接受了,我觉得听一遍我的神经都很紧绷了。那既然提到摇滚,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的摇滚音乐,早期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其他出名的摇滚乐队有唐朝乐队、黑豹乐队等等。1990年代初,摇滚乐在中国大陆达到流行高潮,号称魔岩三杰时期。魔岩三杰为张楚、何勇和窦唯。此后中国摇滚几近瓦解,但没有消亡。90年代末活动的地下乐队有地下婴儿、清醒乐队。近几年,中国摇滚出现复苏迹象,摇滚乐队异常活跃,在各种演出中都可看到摇滚乐队的身影。中国摇滚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一种次文化、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而是用歌声倾诉一种生活和思想。
③“好,如果有喜欢摇滚乐的同学呢下来可以多了解其他类型,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就不过多再详细介绍其他类型了,接下来要介绍的我个人非常喜爱的音乐风格,拉丁音乐,拉丁音乐起源于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那拉丁音乐有那些风格呢?桑巴,恰恰,伦巴,探戈,曼波,萨尔萨等等,那其实提到拉丁音乐,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拉丁舞,大家知道恰恰的音乐节奏吗?其基本节奏型是 × × ×× ×,以上介绍的六种风格,加上在爵士乐中的波萨诺瓦(BOSSANOVA),作为拉丁音乐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拉丁狂潮。而有一位拉丁歌手,我相信大家是非常熟悉的,特别是她演唱过一首歌,我相信全球的足球球迷都能哼出这个音乐来,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主题曲《waka waka》,也就是《非洲时刻》,那今天我们再来重回非洲时刻,重温一下当时的那种激情。”(播放《非洲时刻》)
④她就是夏奇拉,夏奇拉·伊莎贝尔·迈巴拉克·里波尔,出生于哥伦比亚小城,而今,Shakira除了一再地获得各种音乐奖项的肯定外,更被极具影响力与极高荣耀指标的美国时代杂志选为杂志封面人物,被推举为当今Latin艺人的代表人物。(若时间不够,则播放《暮光之城》插曲电影片段)
六、课堂总结
好,今天我们了解了这几种音乐类型,有喜欢的同学可以下来深入了解学习,下课。
第四篇:流行音乐教案
流行音乐 教案(上)2007年04月06日 星期五 下午 2:38 教学方法:讲解 演示 比较 列举 即兴创作 分析 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 具:自制教学课件 音乐设备 电脑 投影 黑板 钢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在校采访的录像:
关于流行音乐的一些问题及学生们的回答情况。
学生看后可以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学生们按照预习作业划分的小组坐好,准备出预习作业。
观看录像,观察其他同学对流行音乐的理解,结合自身观点,发表看法。
按组的划分坐好,准备出查找的资料。
通过课前的录像采访,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她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并给同学播放。观看的学生不仅感到亲切真实,更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在新课导入时就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了。
课前已划分了小组,对本课中即将出现的四种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习惯。
二、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35分钟)
(一)节奏布鲁斯音乐(15分钟)
英文名称:R&B
1、提问:R&B音乐的起源?R&B在音乐表现上有什麽特点?
2、总结:(电脑演示)
起源:R&B(Rhythm and Blues)中文翻译成:“节奏布鲁斯或节奏蓝调”。它原是一種黑人的流行音乐,最早R&B是Blues和Jazz的混合体,是从慢舞转向节奏舞蹈的雏形音乐。
特点:R&B体现了显著的节奏或节拍,另外它的旋律也交代的很清晰,往往听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R&B已成为乐坛宠儿,当然现代的R&B又混入了别的音乐的元素。
R&B音乐的基本结构:
布鲁斯的音乐元素+强劲的节奏
3、教师发出印制的歌谱,带领学生进行视唱。
教师利用音乐设备加入节奏的伴奏部分
播放本段旋律的原版演唱。
4、教师带领学生用R&B的音乐方法演唱已学过英文歌曲《yesterday》。
以组为单位,根据个人查找的资料,回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听讲 观看演示 思考 分析 记忆
学生看歌谱进行视唱,掌握歌曲旋律。
和着音乐的节奏,哼唱音乐旋律。
听赏 对比 分析
用感情和理解对音乐进行新的诠释。
进入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
R&B音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且学生们听到的机会很多,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为学生们介绍这种音乐形式之前,可以将英文书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相关了解字母代表的意思,有利于音乐结构的理解。
学生先进行预习作业的反馈,教师给予总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通过介绍音乐形式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确立此种音乐形式的音乐元素及基本构成。
把简单的旋律给学生视唱,加入强劲的节奏,恰好是R&B音乐的基本构成模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R&B音乐的特点。之后,放出本旋律的原版演唱,学生们可进行对比,加深趣味性和记忆。
学生将已学过的歌曲加入R&B的音乐元素,培养她们理解创造的能力和丰富的音乐感觉。
流行音乐 教案(下)2007年04月06日 星期五 下午 2:39
(二)说唱音乐:(10分钟)
英文名称:RAP
1、提问:RAP音乐的最大特点?
2、关于RAP音乐:(电脑演示)
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时髦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主持人在音乐中加入说唱(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
RAP的基本构成:
说唱+节奏
3、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
回答 讨论
听讲 理解 观看演示
创作即兴歌词,进行说唱试验。
RAP音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形式。它以说唱为主,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强烈的节奏有使人随之舞动。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灵活丰富的感知能力。
(三)摇滚音乐:(5分钟)
英文名称:ROCK&ROLL
1.提问:摇滚音乐中的常用乐器?
2.播放教师个人摄制的教学影视片段——《摇滚音乐中的常用乐器》
基础乐器:吉他、贝司、鼓
扩充乐器:键盘、管乐等。
观看影音片段,了解摇滚乐中的乐器
关于摇滚音乐的介绍,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主要以观看教师摄制好的影音片段为学习的途径,熟悉摇滚乐队中的常用乐器应用。
(四)电子音乐:(5分钟)
英文名称:ELECTRONIC
1、电子音乐是用电子合成的音乐,它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出现在音乐的舞台上。(电脑演示)
2、教师播放演出图片资料供学生观赏。
3、教师演示音乐设备并让学生参与,体会电子音乐的创造过程。
电子音乐是科技色彩极强的音乐形式,学生通过观赏影片、演示音乐设备,体会电子音乐的神奇,了解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
我记得我以前在学音乐的时候就讲到“R&B(Rhythm and Blues的简称)”,那么,R&B又是最早发源于非洲的那些黑人们的一种音乐,后又称这种音乐曲风为“Blues(布鲁斯音乐)”,当然这也更他们当时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当时他们被白人肆意贩卖,过着极端不稳定的生活,所以他们都为自己的生活而压抑,以至忧郁不堪,而英语当中的“Blues”一词正译为“抑郁, 沮丧”,后所以“Rhythm&Blues”就被确切地译为“蓝调节奏音乐”,大家想想看应该明白为什么现在那些Blues音乐歌手在演唱的时候总是显示出他那“忧郁”眼神(呵呵,当然是说笑,不一定每个都是的啦!)。
但是我敢肯定的一点就是:不一定R&B歌手唱歌时必须要“吐字不清”!不要以为“吐字不清”就是„R&B'!!那是错的!黑人的歌我们不好拿来作比较,但是同是唱R&B的王力宏与周杰伦就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来比较!力宏的(歌)确是很正派的R&B(比如can you feel my word和Not your average thug),这样就会慢慢地找到”Real 'R&B'”的味道!
陶喆是台湾歌手及流行音乐制作人。陶喆擅长节奏布鲁斯(R&B)曲风的创作和演唱,并一度引领了台湾的R&B潮流,因此他被誉为华语世界的“R&B教父”。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于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方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第五篇: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别具风格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音乐犹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曲、说唱和戏剧音乐。少数民族生活中到处充满歌声,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
蒙古族
人口为4806849人。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的蒙
古族自治州、县,其他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
蒙古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扩大其疆域。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口为1111718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哈萨克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是19世纪下半叶形成的,经苏联两次改革,1954年中国予以修订,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哈萨克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时,天山南
哈萨克族
北的乌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人即是
哈萨克族的先民,此后还与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其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那时的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在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中,哈萨克有“白鹅”的意思;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人”、“避难者”、“脱离者”。哈萨克人除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外,绝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运输、远行,藏 族
人口为4593330人。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甚至是生活上都离不开马。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
被汉武帝誉为“天马”。回 族
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
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区。考古已发现旧石器、新石器和金石并用的古文化遗址。公元6世纪时,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辖了整个西藏地区,史称“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对藏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朝把西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正式设官建制。清政府正式册封**喇嘛和**额尔德尼,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并任命驻藏大臣。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还保持着“政教合一” 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全面进行了民主改革,广大藏族人民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在藏族人民的努力下,藏族地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逐步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侗 族
人口为8663978人。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
他地方也有许多
回族人聚居和散
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的来源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来经商,留居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回族的一部分。另外,13世纪初叶,因战争大批被迫迁到中国西北部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通过婚姻、信教等形式,不断地同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人融合,逐渐形成了回族。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县、市都有回族居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聚居的城市、乡镇,甚至村落都建有清真寺,形成围寺而居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惯,所以有以饮食业为主的经商传统,人们常可见到挂着“回民”、“清真”招牌的饭店、食品店,那是专为回族群众服务的商店,里面各种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吸引着各民
人口为2514014人。
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族的人。回族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个方言。
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省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秦汉时称为“骆越”,魏晋以后称为 “僚”,侗族就是僚的一部分。古代文献史册上称侗族为“洞人”、“峒人”、“洞蛮”等,其自称为“甘”,宋时音译为“仡伶”,明以后称“峒僚”、“峒蛮”、“峒苗”,或误称为“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其为侗族。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糯稻次之,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侗族妇女喜欢种棉花,自织布、染布。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