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民族音乐教案与反思
课题: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之《日本民族音乐》 授课人:高级中学 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日本传统音乐文化及日本传统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
2、过程与方法:参与认、唱、跳的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各类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日本民族音乐,增加学生对日本音乐的兴趣和了解。教学重点:
欣赏有代表性的各类日本民族音乐,并分析其特点,加强学生对日本民族音乐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认读乐谱、演唱歌曲等实践活动,参与探讨日本各类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为了寻找古老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秘方,派当时的王朝宫廷武林高手--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飘洋过海,去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寻求秘方.结果在大海中遭遇强大的台风,船只被毁,这些人被迫留在了荒芜人烟的琉璃群岛上,慢慢发展成现在的日本。
近代,日本发达了,竟然还侵略中国,现在又为钓鱼岛与中国发生争端。然而音乐艺术无国界,音乐是美的东西,无论哪国音乐也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新授
1、日本音乐分二大类:(1)传统民族音乐
日本传统民族音乐,日语称作邦乐。近世邦乐是五音音阶,(多只用do mi fa la si,在日本叫都节调式)且声乐曲繁多,器乐曲显少。还有传统舞蹈、能乐、歌舞伎、声明等。
(2)现代流行音乐
日本流行音乐(英语:Japanese POP,常缩写为J-POP表示)。包括了流行音乐、R&B、摇滚、舞曲、嘻哈和灵魂音乐。日本拥有世界最大的实体音乐市场。以2011年为例,音乐录像带销量年产值约31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之30%,日本音乐的制作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得上是一流水平。
三、按音乐的表演形式分类学习,了解日本各种传统民族音乐
1、日本民歌
(1)欣赏日本民歌《拉网小调》(多媒体观看《拉网小调》的乐谱)请同学们认读乐谱,找出乐谱由哪些音谱写而成。
学生总结得出运用了(Do、Re、Mi、So、La),请学生对比中国的“五音”,竟然是相同的。
老师讲解(Do、Re、Mi、So、La)在日本叫雅乐吕、律音阶。与中国五声调式相同(宫、商、角、徵、羽)
雅乐(ががく)意指中文“雅正之乐”,是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一种传统音乐,也是以大规模合奏型态演奏的音乐。乐曲以器乐曲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宫廷音乐,是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雅乐最初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及朝鲜传入日本,随后经模仿及融合而产生日本雅乐。(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观看《樱花》的乐谱听老师范唱)
A,老师用日文范唱一遍,谈谈听后的感受。本应该是美好,喜悦的情绪,此时有什么情绪?(忧伤的情绪)
B,请同学们认读《樱花》的乐谱,找出其有哪些音组成。do mi fa la si,在日本叫都节调式音阶。因为有fa,si这样的不稳定音出现,因此组成的音程具有不和协,忧伤的情绪出现。
中国自周秦开始,传统音乐讲究平和中庸的色彩,尽量少用这种不协和的fa,si音,而日本偏用fa和si,而且多数歌曲的音阶都是do mi fa la si,除了都节调式音阶还有琉球调式的音阶,所以明显突出了日本音乐的特点。
C,老师弹钢琴,请学生看多媒体大屏幕的乐谱,练唱歌曲《樱花》。D,对比中国的国花歌曲《牡丹之歌》 樱花为日本国花,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对比听听中国国花的歌曲《牡丹之歌》老师演唱,明显感觉中国《牡丹之歌》明亮,快乐、华美、大气。
2、日本舞蹈
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大屏幕上的日本舞蹈动作图片并讲解。
日本舞蹈广义指流行于日本各地的各类舞蹈,如古代舞、雅乐、能剧、民俗舞、歌舞伎舞蹈等;狭义专指包括各种流派的歌舞伎舞蹈。古时“舞” 也称“游”中世纪后称“踊”,后发展为“舞”、“踊”、“振”三要素相结合。也就是幽雅含蓄,生动活泼和戏剧性相结合。
日本舞蹈中常使用手巾、扇子、刀、伞、拐杖等多种道具。(1)我做你猜,让学生熟悉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老师拿道具跳日本的舞蹈动作请同学们猜,在表现什么? 第一组用舞扇表演
A、高山 B、舞剑 C、做梦 D、云彩、E、大树 第二组用手巾表演
A、妩媚、羞涩 B、生气、恼怒 C、摇橹、划浆
(看多媒体大屏幕上的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答对给予奖励)
引导:可见这些拿道具的表演都能表现一定的舞蹈情境与含义。换言之,舞蹈道具的作用是有利于舞者丰富舞蹈内容,表演舞蹈的情境和含义。
(2)视频欣赏日本舞蹈。(多媒体播放两小段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舞蹈片断)提示学生边看边注意观察舞蹈的手形和舞步,和学生一起讨论日本舞蹈动作的一些基本特点。
讨论并总结:手形多用大拇指向内,四指撑直、并拢。舞步为:滑、转、跺。试着跟老师跳一跳,感受日本民族舞蹈的特点。
(3)讨论日本舞蹈为什么多为比较简单的动作,动作幅度并不大,不像中国舞蹈,有下腰,劈叉等各种高技艺的舞姿动作?
讨论并总结:学生总结因为穿和服,老师提示穿和服跳舞是日本传统礼仪的表现。因此幅度多不大,体现出一种文明与涵养。
3、日本器乐
日本器乐主要有:琵琶、三味线、筝、尺
八、鼓等(1)简介各种日本民族器乐。(看图片)
琵琶:日本雅乐乐器之一。起源于今伊朗一带,经由丝路、中国于奈良时代710年传入日本,作为雅乐管弦乐合奏中的一种主要乐器而被运用,多四弦。
三味线:三弦于1560年经冲绳传到了日本。通过日本艺人的改造,三弦变成了三味弦(线),多用在日本歌舞伎表演中。筝:中国汉代时琴瑟很流行,到唐时有李商隐的诗《锦瑟》琴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诗句,汉代以前的瑟是50弦的汉代后改为25弦,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八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
尺八:尺八是笛子的一种,由中国唐朝时传入。尺八是竖吹的乐器,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但是现在除了闽南的南音以外,已经非常罕见。
太鼓:古代日本人用太鼓的目的是为驱赶病魔。同样也为迎神之用,不论是宫廷、战争、歌舞能剧中都有太鼓的影子。跟中国一样,民间也用敲大鼓来敬神。
(2)欣赏日本器乐全奏表演。(欣赏视频日本器乐表演片断)
4、日本能乐
(1)简介能乐(看图片)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声 乐为‘谣’,器乐以“鼓”,“笛”为主。类似于中国戏曲(包含有
1、舞
2、唱
3、器乐)。
能是以主角演员的歌舞为中心,与伴奏之唱念及奏乐所构成的音乐剧。演员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征;能的面具称为能面。
14世纪早期,秉承数个世纪舞台传统的各种各样的表演剧团巡回地在寺庙、神社和节庆场合演出。他们一般都有贵族的赞助。随着幕府制度结束,到明治时代(1868–1912)很少有听能乐,都学习欧美音乐,二战后日本音乐现代化。
(2)欣赏能剧名曲《鹰姬》(欣赏视频片断)
能剧《鹰姬》该剧可说是传统能剧、爱尔兰神话和希腊悲剧的美丽融合体,讲述的是爱尔兰英雄空賦麟寻找传说中能让人不老不死的泉水的故事。最初是爱尔兰诗人W.B.yeats写的剧本,后由日本横道万里雄创作了能本,观世寿夫作曲成为能剧。
在远海的孤岛上,有一片榛树林,林中有一眼干涸的泉。为了等待泉水涌出的那一日,有一位老人九十九年间每日都在旁等待,希望能够求得传说中能带给人永恒生命的泉水。波斯国年轻的王子-空赋麟也和老人一样,前来求取泉水。泉水的守护者-鹰姬对泉水下了咒,没有她的许可谁也无法求得泉水。老人劝空赋麟放弃,但空赋麟一定要亲眼看到泉水涌出才肯罢休。突然空中传来了爆裂般的鹰叫声,老人叫空赋麟在受到诅咒前赶快离去。鹰姬现身了,老人陷入昏睡中,而空赋麟则拔剑向鹰姬刺去,一番搏斗后终究不敌也陷入了沉睡。这时,泉水涌现,鹰姬手捧泉水跳起了舞,最终消失了。而空赋麟则被封入岩石中永远沉睡,遭受永恒的劫难。泉水再次枯竭。后来,老人的执著之心化为山中的幽鬼,回到空赋麟沉睡之处,感叹那些求取泉水而不得之人的痛苦。鹰之泉究竟是什么呢?(感叹人生执妄的痛苦)
5、日本歌舞伎
(1)简介日本歌舞伎
17世纪多以三味线弹奏,配合舞台情景表演的说唱表演。类似于中国的曲艺。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后也基本接近能乐形式。(2)欣赏歌舞伎名曲《道成寺の钟》(欣赏视频片断)
古时,有个清姬,爱上了去熊野参拜菩萨的僧人安珍;安珍身为僧人,毅然离开了清姬,为了心爱的人,清姬千里迢迢追寻安珍而去,一路吃了不少苦,终于追到安珍时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安珍被吓得拔腿就跑,清姬就一路追,安珍抢先一步度过一条大河,清姬追来时已经没船了,她还是跳进了河里,结果变成了一条大蛇继续追上岸,安珍跑呀跑呀跑到“道成寺”里去了,结果蛇也追来了,寺庙里的高僧都无法对付那条蛇,就把安珍藏在了大钟里,清姬追进来后几下子就知道他躲那里呢,呼啦一下子就把钟给缠住了,无奈大钟坚固,最后,清姬估计是无可奈何了,但又不愿放弃,于是就自燃起来,把自己连同钟,钟里的和尚都烧成了黑炭了。和心爱的人不能同生,那就同死。
6、日本声明
声明:又叫梵贝,佛教礼曲音乐,8世纪时由中国隋唐传入。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并练唱了日本民歌,跳了跳日本舞,了解了日本器乐,观看了日本能乐以及歌舞伎的简短视频,相信同学们对日本民族音乐有了很多的认识与了解。
五、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日本传统民族音乐并欣赏,试辨别是哪种形式的日本民族音乐艺术,下课。
《日本民族音乐》的教学反思
《日本民族音乐》是高中音乐必修教材《音乐鉴赏》中亚洲传统民间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学习内容,教材中只例举了《樱花》这首歌曲,并简要分析了歌曲的特点,要让学生学得高兴、快乐,学到更多的日本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老师搜集与日本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图片和音像资料进行拓展学习,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对本节教学我作如下反思: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明确,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日本传统音乐文化及日本传统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认、唱、跳的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各类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日本民族音乐增加学生对日本音乐的兴趣和了解。
这个“三维”目标,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锻炼,又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有日本民族歌曲、舞蹈、能乐、歌舞伎、声明等,又重点突出日本民族歌曲和舞蹈的欣赏与分析,让学生对日本民族音乐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流程
1、首先我设计了故事导入,通过简短的故事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导入日本音乐文化的学习,显得自然流畅。
2、我把新授的知识分类,使整个学习内容清晰明了,而且重点内容民歌和舞蹈安排在前面详讲,而器乐、能乐、歌舞伎、声明放在后面略讲。
在学习重点内容日本民歌时,首先通过认读乐谱分析日本民族歌曲的特点,然后全体学生参与练唱日文的《樱花》,来体验运用了fa 和si的都节调式音阶后日本歌曲不同的风格。最后进一步拓展,听老师演唱《牡丹之歌》来对比中、日歌曲从而加深对日本民歌的印象,同时也是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
在学习重点内容日本舞蹈时,首先请同学们边看多媒体展示的日本舞蹈图片边听老师简介日本舞蹈,然后小游戏“我做你猜”互动参与体验日本舞蹈中道具的作用。把日本舞蹈特征的难讲问题简单游戏化。然后通过看多媒体日本的舞蹈片断视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日本舞蹈手形的特点和舞步的特点,并做四指拼拢,舞步“滑、转、跺”来试跳一跳日本民族舞蹈。在这些与学生的互动中让学生主体参与检验到学习日本民族音乐的快乐,在快乐的参与学习中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在后面器乐、能乐等内容的学习中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视频片断和文字略讲,使整个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既全面又重难点突出。最后以精炼的语言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三、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有图片,有文字,有影像,使整个教学内容显得丰富多彩,讲解的地方直接展示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边看边听老师的讲解,显得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设计了视频和选择问题便于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情境中学得轻松又愉悦。以充分体现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四、自己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不够严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过于“开心”笑得过多。
2、在“我做你猜”的互动环节中,舞蹈动作做得不够标准,导致课堂中有的同学猜错答案。
3、在“跳一跳”日本民族舞蹈的过程中,手形和舞步不够标准。虽然高中学生不爱动,但我也没有有效调动起学生完成好“跳一跳”的参与过程。
做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老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进一步加强自身音乐艺术素养的学习,特别是舞蹈这一项,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舞蹈动作演示更标准,更完美。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水平,设计好每一节课,让音乐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点评《日本民族音乐》这节课
《日本民族音乐》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其实无论是人音版还是人教版还是湘教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中,都有亚洲民族传统音乐的内容,日本民族音乐教学都是其中之一。虽然教材中都只简单例举一首日本歌曲作品做为学习内容,但要让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有趣,就要靠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设计。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可以说就是课前做了充分的设计准备,整个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老师讲得流畅,参与互动的学生学得舒畅。
一、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文化相融合,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以前音乐教学强调“双基”教学,就是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相结合,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王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日本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贯穿了音乐文化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体会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学习日本民族歌曲、舞蹈的特点,还是器乐的欣赏,都把音乐知识、演唱技能与音乐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的同时去体验和学习一种音乐文化。是在尊重日本音乐文化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另外,本节课虽然是音乐知识教学,也涉及了历史内容,也可说是音乐课与历史课的整合。
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中设计了学生认读乐谱,找出歌曲的调式音阶,又让学生对比中国的“五音”理解日本民族歌曲的调式音阶特点,把难讲的歌曲调式特点很简单化的突破,让学生主体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化解难题。特别是“我做你猜”的互动环节更是精彩有趣,下面听课的老师也高兴地猜起来。这个环节把难讲的日本民族舞蹈特点在有趣的游戏互动中突破完成,让学生深刻理解日本舞蹈时善用道具,也理解了舞蹈道具的作用。而后又引导学生看舞蹈视频,分析讨论日本舞蹈的基本手形和舞步,跟老师一起“跳一跳”的环节也都调动了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思维和动手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动脑动手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
本节课既运用了常规媒体,又运用了电脑多媒体技术。在全体学生参与演唱日文《樱花》时运用常规教学媒体工具钢琴,在舞蹈内容的学习中运用了舞扇、手巾。而电脑多媒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丰富的图片,文字,影像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体现较为明显。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最后,本课小结简单明了,还布置了学生课下作业,是值得称道的点晴之笔。
第二篇:教案《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课堂实录分析
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和民族音乐的流行化给人们带来的新的感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两段音乐,同学们考虑这两首歌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不同?
(教师播放《遇见》和《倩女幽魂》两首流行歌曲的片段)
【引导学生自主的听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及其分类,为课题的导入做好铺垫。】(“点评”用方括号表示,下同)
学生1:这两段音乐里有钢琴,吉他,琵琶和笛子。
学生2:钢琴与吉他属于西洋乐器,琵琶与笛子属于中华民族乐器。
教师:在通俗歌曲中加入了民族乐器,能够突显音乐的内容和风格,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人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加如了民族音乐的元素,来凸显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共同感受的在流行音乐中迅速发展的中华民族音乐。
二、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音乐
教师:看大屏幕,我们刚才欣赏的《倩女幽魂》属于哪一类?
(大屏幕显示三大类别: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通俗化的民歌,民族器乐的演奏新形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找出准确答案,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学生:《倩女幽魂》属于“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这一大类别。
教师:非常好,回答的很准确。那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同学们能否应用以前学过的中华民族器乐的知识为笛子和琵琶进行分类呢?
【通过归类法让学生参与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复习。】
学生1:笛子属于吹管类乐器。
学生2:琵琶属于弹拨类乐器。
教师:同学们对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请同学们继续聆听一段音乐,仔细听辨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东风破》里的二胡片段。)
【在这个地方,教师并没有显示画面,只播放声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这种乐器是二胡。
教师:很好,那你能说出二胡属于我国民族乐器的哪一类别吗?
学生:应该是属于拉弦类乐器。
教师:同学们考虑一下,二胡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播放二胡曲片段,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
学生1:很连贯,很动听。
学生2:缠绵,委婉,哀伤。
学生3:悲哀,伤感。
教师:以上几名同学对于二胡音色的总结都很准确。有没有熟悉《东风破》这首歌曲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绪呢?
【利用歌曲《东风破》的普及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生:这是一首怀旧的歌曲,里面有着淡淡的忧伤。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如果这首《东风破》里的二胡片段改为用古筝弹奏,还能否有那种忧伤的感觉呢?
(教师用古筝来弹奏《东风破》二胡片段的旋律,引导学生进行音色对比。学生积极听辨二胡于古筝的音色差别。)
【通过辅助的民族乐器古筝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形象。】
学生:古筝的音色清脆,明亮,优美动听。但是并没有让我感受到悲伤的情绪。
教师:两种乐器音色上的差异,导致了在《东风破》这段乐曲中二胡应用的必要性。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了音乐人在对通俗歌曲的编配上不是随便地应用民族乐器的,一定是要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才使用某种与音乐情绪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这首《东风破》除了加入民族乐器还有哪些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中?
(教师出示谱例,并带领学生对谱例进行视唱练习。)
教师:这段音乐的调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运用了五声调式,里面没有“4”和“7”,是中国的民族调式。
(通过教师的提示,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此段音乐应用的传统的五声调式,为教师后面的总结做好了铺垫。)
教师:第一个标题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包括哪两种因素?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性回答。)
学生:包括了民族乐器和民族调式。
三、通俗化的民歌
教师: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宽阔海洋中吸取音乐素材,来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那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唱一首歌曲,同学们考虑一下,老师运用了哪种演唱方法?
(教师运用民族唱法演唱歌曲《珊瑚颂》。)
【教师演唱的很动听,学生听得也很认真。】
学生:这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
教师:很准确,这首歌曲是我国上世纪创作的一首民歌《珊瑚颂》,同学们再接着听下一段歌曲,仍然是这首《珊瑚颂》,辨别一下它又运用了哪种演唱方法呢?
(教师播放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珊瑚颂》,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演唱方法不同而产生的效果不同的印象,并为引导学生认识民歌的通俗化做好铺垫。)
【感觉的确大不相同!】
学生:运用了通俗唱法,感觉也很好听。
教师:除了演唱方法改变之外,还有哪些手段可以使民歌通俗化?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两段歌曲,考虑这个问题。
(教师播放两个不同版本的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认真聆听,并随乐曲节奏有规律地击掌,感受两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不同点。)
【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创。】
学生1:这两首歌曲的演唱方法不同,伴奏乐器也不同。
学生2:第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奏比较缓慢,运用了民族乐队伴奏;而第二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很有节奏感,运用了很现代的乐器来伴奏,比如说有吉他,爵士鼓,电贝司等。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的听辨能力很强,说的都非常有道理。那同学们总结一下,使民歌通俗化,都可以运用哪些手段?
【鼓励了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一举两得也!】
学生1:演唱方法不同。
学生2:配器不同。
四、民族器乐的演奏新形式
教师:聆听一段乐曲,想一想这首乐曲由谁演奏的?
(教师播放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自由》片段。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女子十二乐坊引出新民乐的课题。)
学生:这首乐曲是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
教师:女子十二乐坊是我国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民族器乐组合,她们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而且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起了轰动,我们也把这种音乐形式称为新民乐。我们再来观赏她们演奏的《自由》片段,同学们边看边考虑:这种新民乐到底新在哪里?
(教师播放《自由》的视频,学生分组进行热烈地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创、互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使我也有一种想参与进去的冲动。】
学生1:形式新,曲目新。
学生2:包装新,配器新。
【还有个别的学生在下面争论不休,但是结论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
教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除了女子十二乐坊,我国还有哪些类似的组合?
学生1:有“芳华十八”,还有“新东方女子乐团”。
学生2:还有“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
教师:好,那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的一首《红尘》,同学们来验证一下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四新是否正确,并找出里面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
【打击类乐器终于出现了!到这里为止,中华民族乐器的四大类均出现在课堂内容里了。】
(教师播放《红尘》视频,学生认真聆听,并讨论。)
学生:这首乐曲里我看到了中国的堂鼓和大鼓。
五、课堂练习
教师:好,我们今天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的三大类型,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呢,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大家只要能分辨出哪首音乐属于哪种类型的就可以了。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消化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播放歌曲《独一无二》并提问:属于哪一类?)
学生:属于“加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通俗歌曲”。
(教师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维多利亚的微笑》。)
学生:属于民族器乐的演奏新形式。
(教师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学生:属于民歌的通俗化。
【学生能够马上反应出正确答案,对于课堂内容掌握的很扎实,很牢固。】
六、课堂总结
教师: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目的的。我们加入许多新手段来使得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以及青年人能够认同它,理解它,喜欢它,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语言,所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可以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好,下课!
【教师的这段结束语,不仅很好的总结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绪,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给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第三篇:民族音乐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授课类型: 音乐欣赏课
授课人:张肖依
班级:高一(3)班 学习目的: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2、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3、通过欣赏《原始狩猎图》、《老鼠娶亲》两首器乐曲,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1、西洋乐器的复习: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
2、民族乐器的产生及其分类:
(1)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战国青铜器钟鼓音乐→各种材质的乐器产生丝竹音乐→当今一千多种乐器(2)民族乐器分类:1954年产生于中国
简单介绍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吹管乐器。
3、欣赏民乐演奏曲《阿拉木汗》并请同学们说出她们演奏得乐器是什么?简单的介绍常见的民族乐器名称、音色。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在创
作与活动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副关于原始狩猎的图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音乐表述的内容,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
4、(1)观看图片,介绍骨笛的产生。
河南贾湖出土,距今已有8000年,是我国和世界音乐史上重大发现,研究者用它成功的演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⑵欣赏音乐骨笛和乐队演奏的曲子。
请同学们分析音乐说出骨笛的音色以及帮这首曲子命名。
5、用图片引出编钟并介绍“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隋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早期编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这套编钟共有65枚,每钟可发两个音,音域可达三个八度音程以上。钟体饰有繁复花纹,并刻有错金铭文,全钟雄伟壮观,乃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瑰宝。
欣赏《梅花三弄》分析编钟音色,并试着演唱主题音乐:
6、拓展部分:
⑴欣赏并分析中国打击乐传统经典曲目《老鼠娶亲》; ⑵欣赏十二乐坊演奏《掀起你的盖头来》,讨论最喜欢的民族乐器。
第四篇: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别具风格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音乐犹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曲、说唱和戏剧音乐。少数民族生活中到处充满歌声,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
蒙古族
人口为4806849人。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的蒙
古族自治州、县,其他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
蒙古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扩大其疆域。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口为1111718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哈萨克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是19世纪下半叶形成的,经苏联两次改革,1954年中国予以修订,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哈萨克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时,天山南
哈萨克族
北的乌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人即是
哈萨克族的先民,此后还与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其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那时的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在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中,哈萨克有“白鹅”的意思;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人”、“避难者”、“脱离者”。哈萨克人除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外,绝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运输、远行,藏 族
人口为4593330人。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甚至是生活上都离不开马。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
被汉武帝誉为“天马”。回 族
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
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区。考古已发现旧石器、新石器和金石并用的古文化遗址。公元6世纪时,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辖了整个西藏地区,史称“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对藏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朝把西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正式设官建制。清政府正式册封**喇嘛和**额尔德尼,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并任命驻藏大臣。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还保持着“政教合一” 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全面进行了民主改革,广大藏族人民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在藏族人民的努力下,藏族地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逐步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侗 族
人口为8663978人。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
他地方也有许多
回族人聚居和散
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的来源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来经商,留居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回族的一部分。另外,13世纪初叶,因战争大批被迫迁到中国西北部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通过婚姻、信教等形式,不断地同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人融合,逐渐形成了回族。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县、市都有回族居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聚居的城市、乡镇,甚至村落都建有清真寺,形成围寺而居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惯,所以有以饮食业为主的经商传统,人们常可见到挂着“回民”、“清真”招牌的饭店、食品店,那是专为回族群众服务的商店,里面各种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吸引着各民
人口为2514014人。
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族的人。回族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个方言。
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省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秦汉时称为“骆越”,魏晋以后称为 “僚”,侗族就是僚的一部分。古代文献史册上称侗族为“洞人”、“峒人”、“洞蛮”等,其自称为“甘”,宋时音译为“仡伶”,明以后称“峒僚”、“峒蛮”、“峒苗”,或误称为“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其为侗族。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糯稻次之,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侗族妇女喜欢种棉花,自织布、染布。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
第五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2.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5.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6.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
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
㈠新课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5个(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听一听是哪个民族?
藏族———《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
蒙古族———《吉祥三宝》 苗族———《飞歌》
请学生举手回答。这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特意选择四首我们都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营造音乐气氛,熟悉的歌曲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㈡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 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㈢鉴赏藏族民歌《酒歌》 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义: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㈣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 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 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⑵聆听:《青春的舞曲》
《牡丹汗》
《一杯酒》
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录像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㈤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
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⑶聆听伽倻琴《纺织谣》 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㈥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㈦教学反思:第一节课就跟同学们交流过,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新疆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新疆音乐的特点,新疆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