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教学设计的一点看法
对教学设计的一点看法
王德娟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我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设计应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于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的安排的活动。在教学活动时,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实验、观察等等,是必要的,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然而,还要注意区别对待,注意不要把统一听讲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同样的结论。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因人施教,至少也应该准备三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安排,让那些没上课已经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东西。越是高年级,越不应追求过于统一的进度,越应该主动考虑不同水平与不同追求的学生会会有不同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越应该更多地关注差异性发展。
第二篇:随笔对教学设计的看法
对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
“教学设计,不就是准备好怎么上这节课吗?按教参要求把课本内容教给学生就行了,甚至有时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教案上”。这是我以前的想法对教学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后来听了很多的课和专家的讲座后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理解也开始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李红婷教授说:“教学设计是教学课题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将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风格及教学经验依据教学理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设计。并要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设计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增加了10分钟的加减法的计算目的是为学生体验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过程做铺垫,让学生知道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是为了更简便的计算才产生的。但是教学实践中却事与愿违,我的这些铺垫不但没有加强对乘法的认识,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由于铺垫时间偏长导致探究算法时时间紧迫。本来是为了简便才学的乘法,但做题时学生大多数还是用加法做。教学设计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导致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教学设计要有创造性,要因材施教。发型师会对不同性格不同脸型的人剪出不同的造型。教学设计亦是如此即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教师自己的风格及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思考,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设计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平台,设计过程可以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性格、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我的性格活泼开朗我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的活跃热闹有朝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与学生玩起了摸球游戏(通过摸到不同颜色的球的次数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整节课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学得扎实玩得开心,下课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后教学设计要抓住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经验)。如在上《秒的认识》时:先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心中的钟表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动手操作呈现已有的经验(画钟表);然后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梳理已有的零散经验,然后通过各种活动体会秒的长短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累新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各个器官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整节课轻松自然又活跃,可谓是高效率的课堂。以上就是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新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创意,有实效。
第三篇:关于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
关于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
1. 数学体验与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人的思维水平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直观动作思维——直观表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如对三角形内角的认识:(1)撕下三角形纸板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这时思维与动作同步进行具有实物的或行动的特点;(2)用表象(如图形)来操作,舍弃无关的多余动作而使思维过程进一步概括化;(3)抽象思维不同于以动作为支点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核心的表象思维,主要过程是把感性具体的材料转化为抽象的规定,通过逻辑的推理或证明得出逻辑的结论;(4)辩证思维则是从本质上系统而完整地认识事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细心体察学生在数学活动和交流中,想些什么?思考哪些问题?存在哪些思维障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由于初中阶段学生以掌握抽象思维为主,思维水平到初三开始有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所以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两种思维水平发展的衔接。
2. 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 情境是形成数学问题的土壤,是引发探究活动和数学思考的源泉。不仅要把它当成“敲门砖”,还充分发挥它对“数学理解”的作用。不能“为情境而情境”,只有抓住数学主题,让情境和活动为数学理解服务,才能真正上好一堂生动活泼的数学课。
3. 数学化是数学活动的实质 通过数学活动,一些概念在未形成之前可以被学生直观感觉到它的存在,概念的发生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经历数学化再发现而形成的知识带有原型具体形象的痕迹,携带了丰富的信息,便于理解和记忆。4. 合作交流应注意避免形式化
对于同一问题赋予更多的含义和理解反映出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展现了不同的认识风格。多种意义多重表示正是数学的重要特征!象“圆锥侧面展开为什么一定要沿母线剪开?”“为什么要用三视图来表示空间几何体?”等关于类似问题看法的交流将导致对“原始思想”的关注。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交流才有分享、才有比较、质疑、鉴别、讨论中的活力显现和思维的启迪。
第四篇:浅谈对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
复习课上的成功与否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可见复习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反思每一复习阶段的策略是否需做进一步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复习内容做积极地处理,调整复习思路。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他们高效率地完成复习任务呢?面对又一轮的初三毕业班,我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俯视”考点
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尤其要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语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关键点。比如在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应该注意到每个部分的前后联系:逐条复习不同类型的状语从句知识时,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为后面的练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则要不断照应,反复深化,使复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探寻规律
进行英语复习时,我们往往喜欢做“加法”,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强调学生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精简内容,合并同类,探寻规律,以求高效。脑子里对知识有了高屋建瓴的清晰理解,无疑也就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更关注引导学生巩固语法基础知识,探寻考试规律,以求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我在进行状语从句复习课教学时以“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考点再现”为主要教学设计模式,以体验为设计主线,集中呈现大量的例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消化,领会区别所在,进而加以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要求教师增加自己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备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情景英语中自然的使用语法。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体验和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要通过在交际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才能真正掌握,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基于这个理念,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三、了解学生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哪些能力欠缺,复习的节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等等。比如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要提高效率,准备工作必须做细,教师要对练习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等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复习,这样的讲与练才有针对性,才会使学生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方便以后使用。
四、激发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毕业班,作业、考试不断增多,学习压力在增大,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外,教师要不断和学生交流,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最佳结合。
五、培养能力,指导方法
还是以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我在巩固状语从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用能力。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是在单项选择和填空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的能力;二是通过语篇训练让学生掌握状语从句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最后,还要注意回归课本,提醒并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状语从句。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这种潜在能力的培养。
六、洞悉中考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更要深刻分析中考试题,要熟读细品<<中考考试>>说明,研究中考的命题思路,把握考纲,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争取短时高效。
七、融会贯通
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在纷繁复杂题目后的规律。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老师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的联系,使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我经常爱跟学生说要能将所学知识像串糖葫芦那样串起来,书要能越读越薄。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从复习每个不同类型的状语从句入手,到专项练习,到中考考点,力争做到精讲多练,巩固提高。
八、反思与调整
这是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 不管你所教学设计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它,因为这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不容忽视的机会。具体到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如下的反思与调整:
1、注意把握好英语语法复习课的量与度,重视反复操练。任何一种英语语法知识,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尤其是语法复习课,因此,复习完一个语法知识点后,教师应在随后的一至两个课时内,同时利用课后作业的布置,有意识地让学生反复使用,强化记忆。
2、让学生体验成功。
要求学生继续做这个语法知识点方面的作业,在后续的课时内,学生会什么,教师就测验什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他们就对这种语法现象充满自信,从而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和应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未掌握到的知识,不留任何漏洞。
3、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传授方法和指导方法,练习难易要适当,要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可能因为这是要教会学生应对中考的语法复习课,我在授课模式的教学设计上想体现复习内容的全面到位、具体翔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个别学生没有跟上节奏,这样的复习课型怎样安排才能将目的真正落在实处,我还需要再好好琢磨琢磨。有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20%;但所经历的事,我们能记住80%”。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曾这样说:“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欢乐和果酱”。所以,我在以后的语法复习课教学设计中,还需要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各种学习体验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变,任你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有创新、做实验都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清楚的事实。
第五篇:对语文教学的看法
对语文教学的看法
我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以来,一直都承担语文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学有着一些想法,试谈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极强,内涵极为丰富的学科。在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特为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一种模式。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脑子“活”起来,让学生不至于觉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新课导入,力求做到新颖。
老师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置不同的开头导入方式,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语文的情境。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方法多样,灵活多变。
三、重视感情朗读,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编排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内涵,意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如教《泸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在讲述到泸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我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欣赏作者对狮子的生动描写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你对泸沟桥的狮子又怎样描写呢?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同学说:“泸沟桥的狮子真顽皮呀!躲在母狮子的后面好像在抓痒。”有的说:“泸沟桥的狮子真欢呀!他们快活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他们发言热烈,想象丰富,畅所欲言,有趣地进行着创造的尝试。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具体表述,从而进一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