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话》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北京话》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陶醉、诱惑、包容、改造、歧视、汇集”等词语的意思,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侯宝林相声《北京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教师学说几句北京话,激起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3.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4.默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____”勾画。2.学生自学勾画。
3.汇报点拨:“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感同身受。)
1/2
4.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让学生充分读,充分感受。)
(二)学习2~3自然段。
1.自读讨论:从哪些地方你再次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在小组内交流。2.相机重点指导:
①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的含义。
②在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③课件出示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听觉中的北京……北京话是不朽的。” 重点理解:深远、广博、传承的含义。讨论:为什么北京话不朽的?
3.汇报交流,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1.教师小结。
2.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用了哪些好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4.小结,梳理写作思路。
5.指名交流资料:在我们家乡的话中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第2课时
一、回顾全文。
指名配乐朗读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句子。
二、指导写字积累。
1.重点指导:“效”、“隙”、“痕”、“朽”的书写。2.摘抄喜爱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
将破折号的几种作用出示,让学生分别选择文中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四、实践活动。1.自读《感受北京话》。
2.课后作业,学说几句北京话,在班会中展示。
2/2
第二篇:《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受到坚强意志品质的感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句,认识“皇、搜、隐”等13个生字,学会“登、窄、危、险”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段中列宁说的话的含义。
2.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渲染小路之险,侧面烘托列宁坚强品质和非凡勇气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文中主人公列宁的画像及相关人物的背景资料;2.文中重点语段的文字材料;3.山顶美景的图画。)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学习热情。1.背景简介。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领导的前苏联“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本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十月革命”前。
2.引发疑问。
通过预习,相信你们了解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那么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 4
预设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列宁在登山途中两次经过了靠近深渊的那条极其险峻的小路,但他却认为“这次登山非常有趣。”这是为什么?趣在哪里?
预设2:列宁上山和返回时为什么都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读体会,同伴互助来解决。(板书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要想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愿望、困惑和疑问。有疑才有思,思中方有疑。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质疑导入,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做好新课学习的铺垫。)
二、精读品味,体悟路“险”。
围绕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弄清如下问题:1.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的那条小路是一条怎样的“险”路?(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2)指名读,并出示句子“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3)让学生说说:这样的路会有什么危险?(4)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注意突出“只能、一边、一边”这几个词。2.去时,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出来的句子。
(3)学生汇报,出示“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 4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为什么站立不走?定了定神时,他会想什么?(启发学生想象,从而体会此时人物的心理。)从后来他不慌不忙地走过去了,又能看出列宁什么样的性格?(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把体会到的人物心理变化,用读表现出来。(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体会,逐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列宁勇者无惧的品格。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展现个性的感悟。)3.配音朗读,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过渡: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惊心动魄的小路,来到山顶,他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山顶日出的壮丽景象。再读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通过“小小配音员”的朗读活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文中极富感染力的抒情语言,加之形象生动的视频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悟到列宁登上山顶后那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心情,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4.下山时,列宁又是怎样过那条险路的?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1)认真读书,找到答案后,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这几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列宁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2.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第2课时
一、回归整体。
/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本课生字。)2.背诵课文中“他们登上了山顶……”那一自然段。自由背诵、同桌相互背诵、指名背诵。
二、识写生字。1.自主识字。(1)自由认读。(2)同桌互认。(3)指名认读。2.学写生字。
(1)按结构给生字分类。(2)强调“窄”字的读音。
(3)着重指导书写如下汉字:“登”字起笔是横撇,第5笔是捺;“碎”字右半部分的“十”擎着双人,“十”字不穿过双人;“仍”字第4笔是撇;“趣”字根据“字不重捺”的原则“取”字捺变点。
(4)在《写字》课本上练写,老师巡视指导。(5)找出典型,具体指导。
/ 4
第三篇:精读感悟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教学
精读感悟
【教学目标】
1、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文章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受,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3、能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了解分类描写、移步换景、分镜头组合的写景方法。
4、学会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会欣赏并恰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掌握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欣赏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欣赏美丽的风景总能使我们心情舒畅,激发我们对美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景吧。
运用PPT出示美丽的风景,并引导学生:
同学们,看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展示PPT,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第三单元,走进《泉城》、《九寨沟》和《田园诗情》,二、感悟相同
师: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展现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来写作的呢?
1.展示PPT,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好,齐读:首先从语言上,课文写得如此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这就是文章的“语言美”(板书:语言美),语言美呀,除了华丽词语的运用,还离不开两种修辞手法,它们是?(学生举手,指生回答)对,是比喻和拟人(板书:比喻 拟人)。比喻句拟人句的运用,让文章变得更美,美得充满趣味。
展示PPT,师:我们翻开课本,从这三篇课文里找一找,划出比喻句,拟人句,并进行小组交流。
生: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我们一课里找一个,来美美的读读,读完告诉大家,这句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谁先来?
老师也给同学们找到了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我们来齐读。PPT展示,学生齐读。比喻句等修辞手法好在哪里?我们看看这句话:“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可以改成“绿色的草原上”吗?为什么?谁来说?我们来看看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PPT展示:比喻句、拟人句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除了运用修辞,我们还会发现每一课的语言特点又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泉城》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其中不同泉水流动的形态就各不相同,打开课本,珍珠泉是“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黑虎泉是“泉水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喷吐出来”,而趵突泉,它的泉水是“从泉底往上冒”。
《九寨沟》的语言又显现出另一种特点,它的语言整齐,辞藻格外华丽,作者可谓不惜笔墨,大肆渲染。我们不妨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个小老师可以领着我们一起读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田园诗情》一文的语言相对平实,读来感觉老成持重、娓娓道来,我们来读读课文夜晚图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小老师在哪里?齐读。
2.除了语言,完整、清晰的结构也很重要。展示PPT,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好,齐读。从结构上来看,本单元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清晰明了、巧妙的篇章结构对我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景物特点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文章的结构美(板书:结构美)。这三篇课文都是课文开头都是先从整体上介绍景物特点,然后再分别介绍几处景物的具体特点,文章最后再做总结。这是运用了哪一种构段方式?(学生举手,指生回答)对,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板书:总分总)。
三、体会不同
PPT展示,师:这三篇课文,各有各的美,作者是怎么样分别展示不同景物的美的?,想一想,同样是写景状物,它们的写景方法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2、这三篇课文写景状物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PPT展示,《泉城》是抓住有特色的景点介绍(板书:抓主要景点),济南有72泉,作者没有去一一介绍,而是选取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让我们加深对泉城的理解。而在具体介绍每一个泉水时,分段的构段方式都相同,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再写泉水的特点。我们来找一找泉水的位置和特点。
PPT展示,《九寨沟》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板书:移步换景)。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地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你来找一找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眼,谁来说一说?先是“从南坪西行40公里”,再“继续向纵深行进”。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领略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又了解到九寨沟的异兽珍禽。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看看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美不美?那我们来美美的齐读一遍。我们来找一找,这一段中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一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雪峰:插入云霄 湖泊:清澈见底 森林:古木参天 瀑布:高低错落
在这些景物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湖水、瀑布是详写,雪峰、森林是略写。因为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九寨沟最著名的景观是湖泊,而瀑布的形成也与其他地方的瀑布不同。那么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呢?你来找一找。谁来说一说?(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向纵深行进,来到第四自然段,都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异兽珍禽?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都有什么特点?
PPT展示,《田园诗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方法?是分镜头组合写景方法(板书:“分镜头组合”),作者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采用了荷兰景物的几个分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荷兰美景,哪几个?谁来说?对,是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傍晚图和夜晚图,从这五个既不相同但又极具代表性的方面向我们铺开了一幅画卷,把荷兰田园的美丽风光一个个向我们做了介绍。
写景状物的方法有很多,这三篇课文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写景方法。
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PPT展示:先自由读,再齐读:在写景文章中,通常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并使用合适的结构方式来谋篇布局,这样文章能更加条理、清晰。而不同写景方法的运用,让每篇文章都美得不同,美得有特色。
四、作业设计
1、再次体会三篇课文的写景方法。
2、小练笔:《我的美丽家乡》
【小练笔评价标准】
1、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2、展开合理的想象,情景交融;
3、语句优美;
4、书写认真规范,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写景状物 泉城:分类描写 九寨沟:移步换景
田园诗情:“分镜头组合”
语言美:比喻 拟人
结构美:总分总
第四篇:精读和略读 教学设计
精读和略读
教学内容:
精读和略读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走马观花”造句。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教学重点: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教学难点:
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并能灵活的应用在实践中。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自主探究。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
板书课题:12 精读和略读
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二、初读指导
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浏览 浩如烟海 精读 梗概
走马观花
略读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什么是略读?
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略读能力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略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交流:“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朗读第3自然段。
(3)怎样进行略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
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对一本读物来说,又如何略读?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4)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
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什么?谁说一说?
板书设计: 精读和略读
精读
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
略读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
因此„„
第五篇:《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强调了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2、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 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三 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 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
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 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五 作业超市
1、告诉父母或同村四、五年级小朋友精读略读的方法。
2、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下列图书。(特别推荐)
(1)长篇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
(2)童 话:〈〈 格林童话〉〉〈〈安徒童话〉〉中外现代童话
(3)故 事:成语故事 神话故事 中国古今寓言等。
〈注意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你应有较佳的表现哦!〉
板书:精读和略读
精读
为什么要学习略读?
略读 略读的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课后反思】
努力建构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其环节为:问题—研讨—结论——发展。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可能把发现的机会,选择的机会,探究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合作交流以及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尽量注意课堂的延伸,下课铃不应成为语文课的终点,而应是一个深邃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