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二要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这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月球》一课的根本区别。学生的知识储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教学起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网络、,书籍等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了解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历程。学会制作“我的月球卡”。
4、请同学们观看46页这几幅图,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
5、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6、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在探月路上的几个重大事件。
7、你知道我国为实现飞天梦想做了哪些努力吗?
8、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月球的体积、月球的直径、表面积、质量
9、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呢?
10、月陆、月海、月球的地形、环形山、月谷
11、月球的年龄,月球是地球分裂出来的吗?
三、制作我的“月球卡”
12、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都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13、小组内先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14、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情况,完成“月球小档案”的填写。
15、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16、展示自己的“月球卡”。
四、拓展延伸
17、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18、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天狗吞月》等故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从军行》
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记录。
板书:肉眼观察
到了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
板书:天文望远镜
第二篇:《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地球的卫星——月球》。在一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我发现,班级当中有10多位学生从网上收集了相关知识(他们手中有打印稿),有10多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书籍,有2-3位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上摘录了他们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有一个同学,整整摘录了6页。
真为这些同学感动。在充分肯定这些作了准备的同学的基础上,我大力表扬了摘录的学生。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学习的投入更大,他们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
在有关月球的汇报中,我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绍,介绍认为对他人最有价值的,每位同学的介绍不超过3分钟;第二,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别人介绍过了,你就不要重复。在每个班级中,我安排了3位左右的学生进行介绍,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状态中,我感觉到,很多同学是欢迎搞这样的汇报会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举行这样类似的活动,更显得有可行性,更有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在让学生学会做月球的资料卡片,此外,我突出了一个比较——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
我让学生齐声阅读了美国的登月时间,欣赏了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照片;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的登月计划。
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比较中,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我感觉到,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发展意义更大一些。
我们的教育要追求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知耻而后勇。不知道这样的教学会不会达到我的初衷。
第三篇:《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课本设计的教学环节有两个。
一、认识人类观察月球所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在以往的教学中,本人都是按照这两个环节进行教学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并不丰富,特别是第一环节,把它特意讲解感觉实际意义不大,而第二环节以课本已有内容为资料太过空泛,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有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本课教学更充实,更富有激情?让我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在课前便让学生自己先行探索,为此,本人设计了几个问题在前一节课交给学生:
1、月球的基本数据是多少?和地球相比是什么关系?
2、月球背面有几座环形山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
3、最高的环形山有多少米?
4、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哪一年由哪个国家发射的?
5、地球人与哪一年登上月球?
6、中国探月计划的大致规划是什么样的?
把这几个问题提前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变得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对月球的了解也更加的全面了,在制作月球卡的时候,也不会在因没有内容而无法制作。
第四篇:《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百度搜索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有关月球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利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4、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一课。【教材分析】
本课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但是,它又是距离地球最近、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星球。其次是制作我的“月球卡”。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搜集月球的运动、体积大小、表面特征等有关资料,制作成“月球卡”,来了解月球的基础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对月球形成一个概
括性的认识------月球在诸多方面的特征都与地球不同。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并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百度汉字和网址搜索并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
利用百度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我的“月球卡”。【教学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四、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基本形成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的能力。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电脑。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并不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利用百度文字搜索和网址来查找资料并进行筛选整理。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法 分析整理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它每天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月球)对,它就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二、探究:
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师:自古以来人们对月球就有着美好的向往,人们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探月过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46页的图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课件出示。
师: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记录。(肉眼观察)
师:到了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天文望远镜)
师:后来又有了无人探测器近距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探测飞行器)
师: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登月考察)
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师: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此时,你想对这些探索月球的人们说些什么?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制作我的“月球卡”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指名汇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播放录像)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收集的情况,制作我们的月球卡吧。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本47页的形式去制作,也可以自己设计,只要是能把你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写清楚,让别人能看明白就行了。学生制作,指名展示。
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利用卡片的形式,能让我们清楚记清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我希望你们把今天所学的制作记录卡的方法运用到所有的学科中。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月球,了解了月球,大家又有哪些收获? 其实月球有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不断追求,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月球更多的奥秘,发现宇宙越来越多的奥秘。
四、练习题(附表)
五、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第五篇:《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课件、视频、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动画:人类登月、认识月球、月球概况
视频:月球的形成 图片:月球
1、月球2
【教学过程】
1.导入
(1)对有关月亮的歌曲。和有关月亮的诗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
(2)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4)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教师板书:肉眼观察 望远镜观察 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 人类登上月球
(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5)观看课件。
3.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2)教师要求学生们把交流内容按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地形特点、月球的其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3)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对于交流中出现的信息冲突,讨论其在哪些地方出现了信息差异?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4.制作“月球卡”。
(1)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设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4)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5.拓展延伸
●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