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方法论思考
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方法论思考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今中外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个别教学、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个别化教学四个发展阶段,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每一时期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当时的教育状况,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从方法论视角来检视,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应该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注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形”的同时更加注重“质”,加强理论指导,注重外部效度,并且仍然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此框架下朝向个别化教学方向努力,同时在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创新“品牌”。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方法论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这个问题,许多论者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有论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应怎样有效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还有人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由既定的作息制度和规章制度规定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李秉德、李定仁二位学者在其《教学论》一书中提出: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1]。
以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教学组织形式包含了以下四个重要特征:第一,师生服从一定的教学程序;第二,教学组织形式应符合一定的作息和规章制度;第三,师生相互配合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实现的;第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合或综合。
综上所述,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围绕教学目的,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二、何谓“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创新意味着从旧到新,从无到有。但不同的领域对创新的理解会有细微的差别。教学组织形式作为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其创新当然归之于教育创新,是人们依照一定的教育目的,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对教育的整体或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使教育得以发展与进步。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就是教学组织性形式自身的变革和革新。古今中外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过程[2]。回顾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对于反思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方法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历程回顾
(一)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因此反映到教育中,都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是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不限制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把不同年龄和基础知识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分别对每一个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出现前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应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实际,适应了学生人数少,教学内容简单的教学要求。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教育史料表明,在个别教学和班级授课制之间还存在着多年的过渡形式。苏联教育理论家斯特卡金称这种组织形式为“个别——小组教学制”[3]。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命其名曰集体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既不同于个别教学,又不同于班级授课制,但构成了后来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基础。
到中世纪末期,在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繁荣进步,一方面学校教育内容明显增多,课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这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对象,因此原先的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样,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关于班级授课制历史发展问题,学术界公认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论证,对课堂教学的课程、时空模式、班级组织等进行了界定,使之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得以确立下来。在他之后,赫尔巴特以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的基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到近代以前苏联凯洛夫教学论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19世纪后半期,由于班级授课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经济、规范、程序等优点,因此逐步取代了个别教学。当然也由于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到19世纪末,欧美各国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结构入手进行了改革,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文纳特卡制等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二战后,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朝向了两个相反的方向。一方以苏联凯洛夫为代表,强调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进一步探讨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类型和结构。另一方则表现为西方各大国大胆尝试采用开放性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努力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班级授课制与个别化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存的新阶段。
(二)国内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纵观中国古代教育史,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都经历过。而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中国则最早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采用。随后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对其加以确定。到20世纪初,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学校中开始普遍推行。整个20世纪前50年,中国结合国外同一时期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发展与影响,探索了不少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如1920年江苏省结合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进行了推广,同年,教育家俞子夷做了关于设计教学法的类似实验,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创设了协动教学法。1936年,河南省立开封第二小学、福州市实验小学先后对文纳特卡制进行了模仿实验[4]。20年代后到解放前,杜威学派教育理论传入中国,但影响的范围和领域有限,广大学校仍采用班级授课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受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班级授课制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受六七十年代程序教学、人本主义等教学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个别化教学,不少论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卢仲衡的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研究、刘静和的小学英语程序教学实验研究、佟冬泉的小学识字程序教学实验研究、小学算术分数部分程序教学实验研究等。同时,学者对复式教学和现场教学也有所研究和实践。
从以上对中外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历程来看,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际上经历了从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过渡形式)再到班级授课制(包括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变式)最后到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每一阶段与其前一阶段相比都有着实质性的创新,更是历史的进步。然而这其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进行方法论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方法论思考
(一)要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应以一种非线性思维方法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这意味着教育的创新要比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复杂得多。教育的创新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教育性”事物本身的创新,必须考虑到与之有关的各项因素。教学组织形式本身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一定的教育规律,也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更要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一根本因素的制约。因此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教育立场和信念,并综合考虑、遵循一定的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产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也不仅仅意味着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与之有关的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等一系列理念的整体变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不仅应体现在“形”上,更重要的是要凸显出“质”的创新,达到形式和本质相统一。教学组织形式当然首先表现出一定的形式,表现为独特的时空限定和结构模式,特定的时空和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形式。外在形式不等于内在本质,本质的探索需要外部关系结构的解剖。创新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外在形式的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要真正实现创新,则必须创新人们心目中秉承的理念、原则、方法等来进行,要体现出内部的、与众不同的实质性特征。这当然并不是说只需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质,可以不管形式,只是说两者要相伴而行,使形式的创新体现出新的本质。
(三)就我国来说,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还必须以班级授课制为最根本的基础。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组织形式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后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对世界各国普及教育对象,提高教育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放后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广泛吸收凯洛夫教育学,当然包括其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到现在,凯洛夫的思想体系几乎没有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在我们骨子里彻底内化了,因为班级授课制着实适应了我国教育教学的需要。然而自从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施行以来,不断有拿班级授课制来反对现代教学的声音出现。认为班级授课制过于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养成等等。甚至有人主张应放弃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然而这种创新理念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走极端的“创新”意味着退步,辩证唯物主义更是要求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旧事物的创新要批判的继承、吸收,而不是全盘否定。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现阶段仍然必须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进行。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要朝着个别化的方向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出现是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到现代以来试图调和班级授课制和个别教学之间矛盾所做的努力,是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虽然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产生必须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但班级授课制毕竟有它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尽最大的可能性去减小这种弊端。从理论上来看,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教学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理念更是为个别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就主张教育必须尊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崇尚人文精神。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先进理念更需要个别化教学来贯彻实施。从实践角度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在原有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利用优越的技术手段,开创与高科技结合的、现代化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已有的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总之,个别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应自觉顺应这一趋势,在借鉴已有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五)注重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理论指导和外部效度。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理论支撑,脱离理论指导的创新等于盲目探索。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依靠实践探索创新出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学校的发展也到了“瓶颈期”,这个时期单纯依靠实践的探索是很难度过“瓶颈期”的,必须加强理论的研究和指导[5]。另外,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不应只是简单的、一时的、特定学校的改革创新,而是要有较高的外部效度,能够普遍推广的创新。大部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在某所学校,由某个教师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出来的,给本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重大进步。这类学校、教师以及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会被人们奉为典型而不断地去模仿学习。然而任何创新都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全人类,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如果只适合特定对象的话就失去发展的意义了。这就需要典型学校要不断地从理论层面总结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原则、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等,并且在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公开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到其它地区和学校推广、演示,彼此之间逐步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合作学习关系,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同时也反过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在借鉴国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品牌”。我国理论界的学者对国外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做了大量的介绍、分析和评论,如曾天山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研究》,瞿葆奎、丁正霖先后合写的《“道尔顿制”在中国》、《“设计教学法”在中国》、《“文纳特卡制”在中国》[6]。实践一线也针对国外风靡一时的教学组织形式做过实验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只是借鉴国外的成果而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的话,我们只会被“牵着鼻子走”。新课改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本土文化的自信而对外来文化采取过于谦卑的姿态和简单移植的态度。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和保护本土生长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洋思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等。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把借鉴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是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不竭动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本土的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4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2-33 [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4 [4]沈小碚.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发展及其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77 [5]齐军.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J].教学新思维,2001(3):33-34 [6]陈志科.教学组织形式争鸣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2):84
第二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选择题】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年。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选择题】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选择题】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A】。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选择题】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辨析题】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答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选择题】【D】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第三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考点,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客观题形式,同时也有考查主观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我国古代和古埃及、古希腊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优点也是比较突出的,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是,采用个别教学制教授的学生数量是比较有限的,不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个别教学制不同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中公教育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因此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同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思想,但是等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才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优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之处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另外,常涉及到的考点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这两种都属于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他们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差别。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提出者是克伯屈,他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中公教育
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指的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
4.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练习题】
1.古代社会中采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设计教学法
1.【答案】A。解析: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答案选择A。
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中公教育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2.【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因此答案选择D。
3.【简答题】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答案要点】
班级授课制的有点主要表现在: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表现在:(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第四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第五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界定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即完成待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涉及叫徐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它取决于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教学原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要综合而具体地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之中。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科学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概要
教学组织形式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中的反映,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另外还有贝尔-兰喀斯制(导生制)、文纳特卡制、特朗普制、开放课堂等。总的来说,这八种教学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三类,其中,个别教学、道尔顿制、文纳卡特指、开放课堂基本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一类;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导生制可划归为集体教学一类;特朗普制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教学虽然能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但也只能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班级授课作为集体教学的代表,虽然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是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今后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融合了个别教学及集体教学优点的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亦即课堂教学或班级上课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知识裁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所确定的内容和课时,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分科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教师可以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容量大、传授知识的密度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助于普及教育。
2、课堂教学按专业实行教学分工,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及其各自优势的发挥,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正是由于课堂教学具有这些优越性,世界各国目前仍把它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广泛使用。课堂教学时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校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它是学校运转机制的主轴。学校要做到以教学为主,就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学秩序。
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强调在封闭的课堂上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容易产生理论和时间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强调标准的统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其优势,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之配合,如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封闭式的课堂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大班教学、小组教学与独立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