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21:2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第一篇: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导入

师:今天金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课文预习好了吗?

二、新授 1.检查生词:

稠密,崇敬,瞻仰,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繁衍后代,枝枯叶落,师:字正腔圆。真好,一齐来读。

“繁”笔画多,要注意避让和参插,跟老师一起来写,注意观察第四笔变成了什么。要写准确。“蓬”指导书写,上下结构,上面草帽子要盖住下面部分。

师:生字描写完了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写好的同学要学会等待,等待也是对别人的激励。

2.朗读句子

带有生字的句子,会读吗? A 生读: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房子小了„„舍不得这两棵树。宋庆龄 搬家 师:真了不起,能把句子读得这样通顺。有疑问吗?生:为什么不肯搬新家?

师:学贵有疑,我也想明白,为什么舍不得呢?先把问号留在这,再读这句。B生: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师:谁能给稠密换一个词呢? C生读: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作为永久的怀念 师:长句子能读通,不错。对这句话有想问的吗? 生:瞻仰。崇敬。

为什么合影? 师板书问题。

二、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通过课题,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1、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这两棵樟树。2.请同学来读一下这两段,看谁能把这两段读流利、读出感情。

师:听完这两位同学的精彩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

生:蓬蓬勃勃的樟树。板书:蓬蓬勃勃

生:我看到了四季常青的樟树。

师:很有生命活力。生:看到了枝繁叶茂的樟树。生:散发清香的樟树。师:有香气,而且? 生:香气永久保持。

师:是的,香气永久保存。

4.师:是的,作者怎样具体描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 师:像什么?

生:像两把绿色的大伞。师:说得真好。来,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

师:听你读啊,老师觉得樟树的枝干伸得还不够远,谁还想读。(又一位学生读。)师:读的真好,这才叫“伸得远远的”。大家一起读。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从稠密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

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词

也值得我们细细体会,绿。师:说得多好,这是生命的光泽,聚集着生命的力量。谁来读。齐读。

师: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还从哪体会到? 生: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 师: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出示:无论()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音乐)想像一下,樟树一年四季受到哪些打击啊?用无论„还是„的句式。

生:倾盆大雨、雷电交加、烈日当空、大雪纷飞、师:这就是生命力顽强的樟树。

生:„„风吹,雨打„„ 生:„„烈日炎火,冰天雪地„„

生:„„刮风,下雨„„ 师: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瞧,一个“无论„„总是”展现了蓬蓬勃勃的樟树。你能用“无论„„总是”来说句话吗?

看来学会这组关联词了。这就是那两株蓬蓬勃勃的樟树。一起读:樟树不高,但它的„„ 师:多么顽强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樟树啊!请大家看着樟树,练习背诵这段话,让樟树的形象记在我们脑海中。(配乐)师:好些同学自信地举手了。出示上面段落的填空,生试背。

师:通过大家的朗读,让我们爱上了蓬蓬勃勃,充满香气的樟树,宋庆龄奶奶喜欢吗?从哪里知道的?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师:从哪个词语表现出宋奶奶对樟树的喜爱? 生:舍不得

5.结合板书,师:她总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那是因为这是两棵蓬蓬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樟树。

6.除此之外,这还是什么样的樟树?

生:(„„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有香气,而且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也„„

师:前面我们讲过,樟树是四季常青的,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也意味着是什么时候?生:失去生命力。

师:香气仍然不变。读读下面这句话?

是呀,即使当它枯枝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 即使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一年,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十年,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百年,香气仍然„„ 师:这就是永久保持的香气,板书:香气永存。

师:宋庆龄舍不得的仅仅是永久保持的香气吗?再看看第5自然段,她舍不得还有什么呢? 你觉得呢?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出示: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出示关联词:而樟树本身,而且

,即使当她

当它

它的香气仍然

只要

虫类就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7.师:而别的树木呢?作者怎么写的?生:学生读课文。出示: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石榴树招虫呢?

生:作者通过两种树木的比较,突出了樟树香气的可贵。师:怪不得“周恩来总理劝她搬家,她总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那是因为它们香气永存,拒招虫子 „„板书:„„

师:你现在知道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三、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奶奶跟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师:宋奶奶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每天看着樟树,激励自

己做一个像樟树一样的人。那么,宋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用用简洁的一句话介绍出宋庆

龄伟大的一生。

老师这里也查阅了一些资料: 生:她一生为革命事业忙碌,表现出她旺盛的革命斗志。生:面对敌人的迫害,她刚正不阿,表现出一身正气。板书:旺盛的革命斗志

一身正气

师:说的好,这真是“革命斗志不停息,一身正气满乾坤”!师:宋庆龄像什么?出示: 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

宋奶奶

让敌人害怕,就

树;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

心中,就如同樟树。

师:这两棵樟树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樟树,树已经是人的化身,它是宋庆龄奶奶品质的象征,这种借物来赞美人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四、师:如今,宋奶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那旺盛的革命斗志,她的一身正气仍然激励着我们。齐读最后一段。释疑:人们为什么总要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生:表现出人们对宋庆龄奶奶的怀念。

生:人们和樟树留影纪念实际就是和宋奶奶合影留念。师:很多参观过宋庆龄故居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如其树,树如其人。所以人们和樟

树留影纪念,是对宋奶奶的崇敬和怀念。

让我们读出对宋奶奶的深切怀念。生:读课文。板书:

蓬蓬勃勃

革命斗志

借物喻人

香气永存

一身正气

外形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内在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物喻人

对比

蓬蓬勃勃

精神蓬勃 永保香气

一生正气 永久拒虫 坚强不屈

借物喻人

公开课上,这班学生不发言

nini 发表于 2009-01-09 14:55:00

在日前举行的威海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中,我借用荣成一实小的学生执教了一节《电视里看世界》。

一开课,我便被打败了!

在区里上这节课时,孩子们表现很精彩,因而我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然而,事与愿违。课堂上,刚开始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竟然只有4个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当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之后,2只举起的手又放下了,顿时我的心沉了下去,叫了其中一个学生回答:“我喜欢《动物世界》。”便没有了下文,我追问他,“为什么?”“因为,因为能看到很多不同的动物。”单薄的话语,流露出的是不自信。糟糕的是,这种不自信仿佛能传染,我也有些懵了!脑子里空空如也,竟不知该如何评价。

于是,我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下来,表扬孩子:“你真是个小达尔文。同学们,其实,关于知识类的电视节目还真不少,你还喜欢哪些?”冷场——一个举手的也没有。30秒钟——站在讲台上的我感觉是那么漫长,我的心在不住地叹气!目光却是急切的,渴望的!终于有一个孩子不忍心看到我的尴尬,站了起来:“科学与探索。”我着急、意外,唉,这些孩子不喜欢知识类的节目?那就把这类节目草草略过,总会有他们喜欢的节目,进行下面的吧,我自我安慰。

“那么除了知识类的,你还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绝对的冷场——又无一人举手。幸好,我提前预设了,一旦学生说不出,就利用多媒体课件

出示相应的栏目视频引出来。于是,我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步死拖硬拽,上了下来。

一节课下来,尽管我反复启发,再三引导,热情鼓励,学生始终没几个站起来发言,课堂磕磕绊绊、冷冷清清。一节本来是行云流水的课(在区里上的时候大家的评价),上的得是冷冷清清。当我走下课堂之后,终于忍不住流泪了。为学生出乎意料地不发言恼怒,为自己这些日子的辛苦与努力白费了悲伤,为辜负了伙伴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而伤感,为自己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不灵活应变而自责。冷静下来,听其他老师的课,观察学生的反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课,真是感慨颇多。

课堂上,学生不发言怎

么办?

客观地说,我区的学生这几年在抓口语交际、语文阅读与表达方面下的功夫很大,加上区直家长的关注与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口语表达水平很高,课堂上是洋洋洒洒,说个不停。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只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引导就行,很少设想过,如果学生不回答怎么办?因此,对于荣成的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这种不发言情况,我一下子就毛了。暴露出备课时对学生情况考虑的不够充分,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同样的教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一定都能上的同样精彩。

荣成的这班学生总体来看属于比较内向的,喜欢坐着集体回答,不喜欢站起来个人回答问题。可是我的教案设计是要求学生个人单独站起来说自己喜欢的节目,在这么大的礼堂里,在这么多听课人面前当众发言,学生肯定有畏难、胆怯心理,当然不踊跃,更何况,还要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对于本来就不擅长表达的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注意到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只问“你喜欢的节目”,再慢慢引导学生谈自己对这个节目的了解,以鼓励、肯定为主,帮助学生把话说完,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下子提出两个问题和要求“喜欢什么节目?为什么”,把学生打蒙了,不敢说了。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也没有必要非得站起来一个个地说,完全可以允许学生坐着发言,这样,他们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放松,胆子就会大一些,发言的就会读多一些。

“走近学生,适应学生,以学生为本。”这样的理论我们说得多,听得也不少,可是要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就要教师以“无招”代替“有招”,记住应该记住、落实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大的环节,忘记在曾经的课堂上 的“辉煌”和既定的教学步骤,关注学生的细节表现,捕捉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达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效果。

因人而异,这节课也可

以成功

可能是因为做多了领导工作的原因,平时是管理多于激励,本来就内向的我,说话更加简单直接,言简意赅。对于登上舞台,面对这么多听课老师,和一个全然陌生的老师来上一节陌生的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里是非常胆怯的,这时候最需要老师贴心的安慰、由衷的鼓励。我的课堂上也鼓励了学生,但是大多是文绉绉的,是学生经常听到的,比如“你真聪明”“你像他一样勇敢”,而且需要学生回答正确才能得到的。如何打开他们的思维,调动积极性,我还真是没有过多考虑,在我看来,我的问题你应该能回答,必须要回答,回答不上来是不正常的——典型的师本思想在作祟。而且,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拘束、冷淡,我一味地等,有时的神态间甚至流露出埋怨的意思,敏感的学生当然能意识到,他们更加退缩,与老师的情感没有共鸣,发言就更不积极了。

巧的是,在区里、市里都有老师也上这同一节课,真是同课异构啊!仔细观察这些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比较浅,不存在学生回答不出的现象。尤其是在谈“自己喜欢的节目”“从电视节目中你有什么收获”,他们大多数是分为两个问题,分别进行,也没有对节目进行严格意义的分类处理,所以学生回答起来就没有难度,就不受局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然课堂气氛就活跃一些,但是相应的,谈的就不够深入,分类也不够清晰。

而听过我的这节课的老师都提醒过我:内容充实,但是在注意上课不要超时。说明我的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容量太大。回头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因为内容丰富,其实前面的环节“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就完全可以一略而过,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而不用非得把所有我认为该说的都引导出来,因为电视节目真的是丰富多彩,没法,也没有必要全部说出来。

同样的教材,教师对教材钻研的力度不同,侧重点不同,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挖掘的深度不一样,要因人而异。

其实,公开课上,学生不发言是正常的,人都有畏惧、怕生的心理。但是,这正是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是随学生的沉默而消沉?还是像明星一样,用自己的机智幽默激情活力带动着学生从死板到活跃,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个“发展”“成

长”的过程?不发言的学生,是对教师的考验,也给教师了一个契机。真金不怕火炼,我迫切希望再有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再给我一批不发言的学生,我愿意和学生一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阅读全文 | 回复(0)| 引用通告 | 编辑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了解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明白赞美樟树就是在赞美宋庆龄。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学。教学过程:

一、预学

(一)情境激趣

出示宋庆龄故居和樟树图,带领学生走近宋庆龄。说说这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自问生疑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理解“崇敬”、“瞻仰”的意思。

2、自读这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自主提问。

二、研学

(一)了解樟树的特点,解决问题“宋庆龄什么舍不得两课樟树?”

1、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念念不舍,让游客如此喜欢?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的预学成果。(出示预习单)

2、交流: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特点?(1)生机勃勃(板书)

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想象着伸向四面八方的枝干像什么?

绿得发亮的树叶你们看过吗?给大家比喻一下,就像

(像被雨水刚刚洗过一样,很耀眼。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像打了一层蜡,能照见人。? 设想宋庆龄奶奶曾在这树下做些什么?(2)顽强不屈(板书)

仿照课文原句,用“无论„„还是„„总是„„”练习说话。指导朗读。

难怪在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的时候,她不肯,说

过渡:其实宋庆龄不舍得搬家不仅仅是因为樟树的外形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3)香气永存(板书)

出示句子: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让学生自读后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解决问题:宋庆龄为什么不舍得这两棵樟树?指名说。(4)了解反衬的写法。

出示句子: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 指名读描写石榴的句子

学生质疑:本文写的是樟树,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 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提出的问题。(反衬,突出樟树拒虫,香气永存。)

(二)了解宋庆龄的品质,解决问题“人们为什么那么崇敬宋庆龄?”和“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

1、刚才有同学提出“人们为什么对宋庆龄那么崇敬,那么敬仰?”课前预学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出示预学单

3、指名交流宋庆龄的故事。老师点评第一个,其余的学生用一个词加以概括。(板书:斗志昂扬

坚强不屈

一身正气)

4、刚才的交流,结合板书,让同学们说说人们为什么崇敬宋庆龄。

5、再结合板书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揭示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小结:写樟树就是为了写宋庆龄。因为樟树表现的特点和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

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品质。

6、出示美国记者安娜的话,指名读。

7、释疑:人们为什么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

(不仅是因为樟树的生机勃勃,更因为樟树市宋庆龄的缩影,表达了人们对宋庆龄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三、练学

出示练学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树木,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交流。

四、课后作业

1、课后阅读《包公祠内桂花香》,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在片段练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树木写完整。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斗志昂扬

生机勃勃

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一身正气

香气永存

借物喻人

反衬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蓬蓬勃勃”“繁衍”“瞻仰”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本文一唱三叹的开篇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樟树有关!板书课题,重点学写“龄”字,齐读。3.简介宋庆龄故居:出示图片,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宋庆龄的故居。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对宋庆龄遗物进行保管整理和研究。主楼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墙红瓦的西式三层别墅,楼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园,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楼下客厅挂着孙中山遗像和毛泽东看望宋庆龄时的合影,宋庆龄曾在此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政治家。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现陈设着她生前用过的物品。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课文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四五小节)(1)出示第四小节。

先读好词语: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理解“稠密” 蓬蓬勃勃(2)读好第四小节。

概括节意:写出了樟树的样子:蓬蓬勃勃

(3)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理解“繁衍”。这一节又写了樟树的什么?(可贵之处)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香气永存,香气拒虫)小结:课文四、五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样子和特点,那么其它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4小节。

1.生自由读第4小节,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蓬蓬勃勃)理解:蓬,形容草木长得旺盛,勃,生命力旺盛。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形容植物长得茂盛,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两个词连在一起呢?(长得非常茂盛,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叠词的效果。

2.细读第4小节,说说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二个伸字,体会樟树的粗壮,生命力强)指名读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换词理解,抓绿得发亮体会樟树生命力之强)(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抓关联词“无论„„总是”体会生命力的旺盛,出示填空,让学生用关联词练说:“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指名读

3.指名读第4小节。作者先写了樟树的枝干和树叶,再写了樟树给我们的总体感觉。这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样子。在写感觉时,还能抓住它的形状和样子来写,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4.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的樟树。过渡: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四、学习第5小节。

1.生自由读第5小节,思考圈划。2.组织交流:香气不变、抵抗虫类。

3.樟树的这种可贵品质哪一句话把它表现出来的?

(1)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2)填空说话:即使当它()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4.引读句子: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改为“一年、十年、一百年“引读这句话。

5.点出这段文字中所有的关联词,去掉后和原文比较,能否去掉?(关联词在这里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6.背一背,只出示关联词。

7.这一段里除了写樟树,还写到了别的树,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8.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这是两棵()的樟树。

9.小结:第4、5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特点,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秀美,而且木质可贵,难怪宋庆龄会舍不得搬家。

四、学习第6小节。

1.现在这两棵樟树还在,但是宋庆龄离我们而去了,前来参观的人们每次来都喜欢在这两棵树下留念,为什么呢?

2.树和人有何相似之处?出示,樟树和宋庆龄的图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

3.出示资料,运用关联词语“无论„„总是„„”“只要„„就„„”来说一说。4.出示:“名人卡片”,写出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关联的地方。这是本文的第三个写作特点:借物喻人。5.引读第6小节:难怪人们„„

6.出示美国记者安娜的评论:“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仿照第4、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树的样子和可贵的特质。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气质高雅 香气拒虫

一身正气 树

人(以物喻人)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宋庆龄的生平,联系课外读到的宋庆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宋庆龄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在读准字音,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能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大意。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 为什么喜欢它呢?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也是一篇描写树木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题:

一、揭示课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进行学习:

粗壮 稠密 保持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敬 瞻仰 纪念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搬家 宋庆龄(可联系生活给生字“龄”组词)(2)指读、齐读,共同评价。(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4)交流学会的词语。主要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补充:交流学会的词语。

稠密:多而密。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瞻仰:恭敬地看。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

(5)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布置作业 : 补充: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用“崇敬”、“稠密”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默读课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修改:

1、读读课题。

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读,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故居”)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宋庆龄”)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樟树”)

故居就是指“以前曾经住过的地方”

2、读读课文。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樟树是什么样子,樟树有什么特点?

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樟树很多,为什么单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提示:一个词语)

蓬蓬勃勃、高贵、瞻仰(崇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

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勃勃)(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交流,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哪两层? 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和“樟树”。既然主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先写别的 树木?

(这是比较式构段方式,这样写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3)出示重点句,品评: 修改:

交流: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B、比较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A、“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B、“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仍然”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

持”)

C、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D、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层课文。

指导背诵,说说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E、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F、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它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4、指导概括段落大意。第四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第五自然段写樟树的可贵之处。

把这两句合为一句作为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和它的可贵之处。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1)指名朗读。

(2)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3)“崇敬”是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导用“崇敬”说一句话。修改: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樟树蓬蓬勃勃,四季长青————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永留人们心间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令敌人畏惧 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师:课文借物喻人,樟树有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就像宋庆龄一身正气,不像黑恶势力低头,令敌人畏惧。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5)指导概括段意

6、小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补充:

三、作业指导:

1、人们又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2、师补充、小结:

宋庆龄同志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直到1981年逝世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热爱故居的樟树,是因为樟树不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且能够永久保持。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3、背诵指导

(1)课文整体把握

课文是围绕樟树展开描写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记忆: 舍不得樟树――樟树外形特点――可贵之处――留影纪念

(2)复习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采用理解记忆法指导背诵。(3)也可抓住课文重点字词进行背诵。(4)学生试背。(5)整体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崇敬()保持()瞻仰()纪念()稠密()永久()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樟树不高,但它的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发亮。樟树______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樟树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这种香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当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虫类就__________。樟树的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可贵之处

下载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有一个地方,是老师向往已久,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成的。(出示宋庆龄故居图片)瞧,就是这儿。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吗......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安宁市实验学校 蔡惠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词语意思,重点指导“繁”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高邮市临泽镇中心小学 唐艳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重点指导“衍”字的读音,“瞻”字的书写,理解“瞻仰”“繁衍”“蓬蓬勃勃”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广西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规范地书写生字;正......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听后感

    以学定教,学教相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听后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描写了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面看,文章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五篇范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3.初步体......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安排在第七单元。课文通过两条线索表达了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