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角新的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新的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页至第8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5—7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延续,又为进一步学习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蒲洲花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公园,它中间有一块长方形绿地。人们准备把这块绿地平均分成二块,(课件出示),一块种黄花,一块种红花。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呢?①(沿宽分)②(沿长分)③(沿对角线分)但最终选择了第3种方案。你有什么办法说明这二块绿地大小一样?算面积就可以证明二块绿地大小是否一样,这节课,老师与同学们继续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基础练习,夯实基础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故意忘记写÷2,让学生发现错误)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呢?你们能告诉老师吗?同桌互相交流和个别汇报。
2、算出下面各三角形的面积。
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下面请大家算一算。
(1)底12米,高7米;(2)高13分米, 底6分米;(3)底2.5厘米,高4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同桌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设计意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练习课的起点,通过巧设陷阱,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再让学生动笔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及时进行检测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三)、变式练习,强化关系
1、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如果现在知道三角形的面积20平方米和高5米,你还可以求什么问题?学生同桌互相讨论与交流。
2、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在画时底和高都取整厘米数,标出数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画法与列式,小结出底和高相乘的积要得12,要先算出积,再分成两个数的积。
3、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题的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三角形中,“面积”、“底”和“高”三者之间的关系,能知道其中两个量求出另外一个量的方法,为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打下
基础。
(四)、综合练习,提高能力
同学们画出的三角形千变万化,但面积不变,数学就是这么奇妙!现在,老师就碰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学们能帮忙解决吗?
(1)王叔叔有一块近似三角形的菜地,底边长25米,高12米,预计每平方米收萝卜16千克。你能帮王叔叔算一下,一共可以收萝卜多少千克?
(2)南沙中心医院用一块长60米,宽0.8米的白布做成底和高都是0.4米的包扎三角巾,一共可做多少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五)、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李叔叔有四个儿子,他要把三角形的菜地平均分给他的四个儿子,你能帮李叔叔分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去画三角形为李叔叔解决难题中,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神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六)、全课小结,梳理知识
同学们,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
第二篇:《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设计者:许隽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数学,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并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或小结。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具准备:方格纸、彩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过程
二、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第93页第2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公式的应用)2.完成课本第93页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汇报交流方法
画出三角形的高→测量底和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面积 3.完成课本第93页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汇报交流
分步解决,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因为是求总价,所以要用乘法。4.完成课本第94页第7题(1)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三角形高的方法 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
教师追问:三角形的面积×2表示什么?
生:就是求出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
同学们表现真的很不错,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同学们做好准备吗? 1.选择题。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
B、完全一样
C、等底等高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4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A、44 B、22 C、88(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dm2。
A、6 B、3 C、12 补充提高: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6平方分米,底是8分米,高是()分米,如果一个三角形与它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分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面积等底,三角形的高是10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
2.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cm2的三角形吗?小组合作讨论,在画时底和高都取整厘米数,标出数据,并写出计算面积的算式。(1)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指导。(2)汇报交流画法与列式。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相乘得18)3.生活中的数学。(1)、王大爷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边长25m,高12m,预计每平方米收萝卜16kg。你能帮王大爷算一下,一共可以收萝卜多少kg?
(2)王大爷有四个儿子,他要把三角形的菜地平均分给他的四个儿子,你能帮王大爷分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3)郑大爷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现把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图),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40m2,现郑大爷要在平行四边形的周围围上篱笆,请你帮郑大爷算一下这篱笆一共要多长吗?
作业布置: 必做: 选做: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你能利用方格纸把它们画出来吗?)
(2)如果一个三角形底边长5m,如果底边延长1m,面积就增加1.5m2,那么原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m2?
第三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三第4 ~10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
指导完成练习三
一、第4题口答。
二、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
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三、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 底6cm,高3cm;底3cm,高6cm; 底9cm,高2cm;底2cm,高9cm; 底1cm,高18cm;底18㎝,高1㎝。
四、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五、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 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六、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第7、8题
第四篇:《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教学设计1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浔中中心小学
陈利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并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或小结。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加深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具准备:方格纸、彩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过程
师: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能告诉老师与同学们吗? 生: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根据学生进行板书,写除以2)
师: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呢?你能告诉老师吗?(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公式)
二、基础练习
列式求面积,只列式不计算。(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公式的应用)
三、综合练习
同学们表现真的很不错,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同学们做好准备吗?
1、选择题。(每小题5分)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
B、完全一样
C、等底等高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4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A、44 B、22
C、88(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
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dm2。
A、6 B、3 C、12(3)如图,甲的面积()乙的面积。
A、> B、<
C、=
2、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cm2的三角形吗?小组合作讨论,在画时底和高都取整厘米数,标出数据,并写出计算面积的算式。(1)、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指导。(2)、汇报交流画法与列式。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相乘得18)
3、生活中的数学。
(1)、王大爷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边长25m,高12m,预计每平方米收萝卜16kg。你能帮王大爷算一下,一共可以收萝卜多少kg?
(2)、王大爷有四个儿子,他要把三角形的菜地平均分给他的四个儿子,你能帮王大爷分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3)、郑大爷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现把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图),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40m2,现郑大爷要在平行四边形的周围围上篱笆,请你帮郑大爷算一下这篱笆一共要多长吗?
4、附加题:(每题25分)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你能利用方格纸把它们画出来吗?)
(2)、如果一个三角形底边长5m,如果底边延长1m,面积就增加1.5m2,那么原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m2?
第五篇:《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民路小学刘长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简便算法中,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你们知道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介绍高斯是如何解决1+2+3+…+100 的。
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只要勤思多想,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1、出示问题:25 7 4 问:如果按照计算顺序,会先算什么?简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25和4是什么关系?25×4 =100。所以可以列式为: 25 7 4 =25 4 7 =100 7 =700 25和4是一对好朋友,还有哪些数互为好朋友?125和8、2和5。我们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找朋友法。练习:125 5 2 8
2、出示问题:
567+55 -67 问:哪两个数之间有关联?可以先算。计算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放到一起,就是给数字搬家。此法叫:搬家法。练习:123+65+267+35
368—49+32—5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共同探索方法: 123+65+267+35368—49+32—51 =(123+267)+(65+35)=368+32—(49+51)
=390+100 =400—100 =490 =300
3、出示问题:137+98 问:98接近哪个整百的数,还差几?可以如何列式。加100会多2,就应该减去2。
137+98 =137+100-2 =237-2 =235 讨论:这种计算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可以给它命名为?(借来还去法。)
练习:999+99+9
4821-998
4、出示问题:
16125 讨论:125的好朋友是8,这里有8吗?
小结:可以把16拆成82,这样计算就会很简便。16125 = 28 125 =2 (8 125)=2 1000 =2000 你会给这种方法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拆分法。练习:25 32
810÷ 18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趁热打铁,加深巩固: 你会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吗? 123+456+877
573 +699 490 ÷14
1259 8
(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小明一直想要一个滑板、一双耐克牌运动鞋及一把玩具冲锋手枪。妈妈到商场咨了一下,这三样东西的价钱分别是173、382、18元,你能帮小明妈妈算一算,要想买到小明的所爱,得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为使学到的知识能为解决问题服务,我注意极力选取与本节课知识联系紧密的、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示。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简便计算给你的生活会带来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发现不足,认识自我。】
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找朋友法搬家法 借来还去法拆分法
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基于以上的理解,这节课我确定了“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计算作业纸
1、)
5 2 8
2、)123+65+267+35
3、)999+99+9
4、)25 32
5、综合)123+456+877
490 ÷14
368—49+32—51
4821-998 810÷ 18
573 +699
125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