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014年教师资格证数学)

时间:2019-05-12 21: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014年教师资格证数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014年教师资格证数学)》。

第一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014年教师资格证数学)

请以“一次函数(第二课时)”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直线Y=KX+b与直线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2)能力目标

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像及数形结合解决相关函数问题。(3)情感目标

通过画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像的简洁美。

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问题:(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形状是什么样的?(3)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不等于0)中,k的正负对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影响?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口答,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纠正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知识“最近发展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为类比、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篇: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9.2.2《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的学习,已经构建了一些数形结合的模型,树立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上一节《函数》有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体验到函数的变化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学习起来应该是循序渐进、轻松的。

三、设计思想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学生若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不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自己获得认识。

1、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遵循新课标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指导探究等。

3、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抽象思维,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一次函数概念,会画一次函数图象。

2、难点:领会一次函数的概念,培养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出一些问题考考咱们班的同学,好吗? 教师行为:放手让学生活动,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学生行为:学生思考后积极出题,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勇气。(2)学生在出题和答题过程中知识掌握怎么样,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情景设置、获得新知

问题(投影展示)

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摄氏度,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千米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摄氏度),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有人发现,在20—25摄氏度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摄氏度)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15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平方厘米)随x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活动:

1、活动形式: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分组讨论。

2、寻找解题途径,列出关系式。

3、比较归纳,争取得到结论。

教师行为:

1、课堂调控,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2、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个别辅导,引导其完成本次活动。

师生达成共识:

1、教师把问题1、2中所涉及的关系式在黑板上“有目的”、准确的表示出来。

2、让学生回答得出的结论,而后形成共识,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变量y与变量x有关系式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

本次活动中重点关注:

1、学生探索的参与热情。

2、学生获得新知的情况。

3、学生学习一次函数时,概念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流畅,表达一般形式时,是否注意k≠0的重要条件。数形结合(画图象)、另获新知

问题:画函数y=2x+3和y=-2x-2的图象。

学生活动:

1、按照画函数图象的步骤,独立画出上面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2、图象画完之后,注意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特征,进行总结。

3、探究过程中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行为:

1、关注全体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指导其完成上述任务。

2、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

师生形成共识:

1、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2、截距。

3、感悟:因为只需两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实际上只要在直角坐标系里的直线上任取两点,然后过这两点画一条直线就行了。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

1、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的归纳能力。

3、由于画函数图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随堂练习、期待提高

问题:课本第38页练习。

学生活动:动手画出四个图形,并小结画图方法。教师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个别辅导。

师生形成共识: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1)取点:尽量简单的点;(2)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两点;(3)连接。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熟练的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课堂小结

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总结。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师生形成共识:

1、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y=kx+b(k≠0)及截距。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1)取点:尽量简单的点;(2)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两点;(3)连接。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

1、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对一次函数条件的关注。

布置作业、提高认识

课本第44页习题13.2第1、2两题。(必做题)

如果你有能力,请画出y=5x、y=5x+

2、y=5x-3的图象,并能说出后两个图象是第一个图像怎样平移得到的吗?(选做题)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第三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2999数学网 www.xiexiebang.com

13.2《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沪科版),第十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的学习,已经构建了一些数形结合的模型,树立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上一节《函数》有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体验到函数的变化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学习起来应该是循序渐进、轻松的。

三、设计思想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学生若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不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自己获得认识。

1、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遵循新课标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自主构建、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指导探究等。

4、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抽象思维,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一次函数概念,会画一次函数图象。

2、难点:领会一次函数的概念,培养抽象思维。

六、教学流程

复习旧知——情景设置、获得新知——数形结合(画图象)、另获新知——学习范例、应用所学——随堂练习、期待提高——课堂小结、形成认识——布置作业、提高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复习旧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出一些问题考考咱们班的同学,好吗? 教师行为:放手让学生活动,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学生行为:学生思考后积极出题,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勇气。(2)学生在出题和答题过程中知识掌握怎么样,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活动2】情景设置、获得新知

问题(投影展示)

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摄氏度,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千米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摄氏度),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12999数学网 www.xiexiebang.com 12999数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有人发现,在20—25摄氏度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摄氏度)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15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平方厘米)随x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活动:

1、活动形式: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分组讨论。

2、寻找解题途径,列出关系式。

3、比较归纳,争取得到结论。

教师行为:

1、课堂调控,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2、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个别辅导,引导其完成本次活动。

师生达成共识:

1、教师把问题1、2中所涉及的关系式在黑板上“有目的”、准确的表示出来。

2、让学生回答得出的结论,而后形成共识,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变量y与变量x有关系式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

本次活动中重点关注:

1、学生探索的参与热情。

2、学生获得新知的情况。

3、学生学习一次函数时,概念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流畅,表达一般形式时,是否注意k≠0的重要条件。

【活动3】数形结合(画图象)、另获新知

问题:画函数y=2x+3和y=-2x-2的图象。

学生活动:

1、按照画函数图象的步骤,独立画出上面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2、图象画完之后,注意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特征,进行总结。

3、探究过程中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教师行为:

1、关注全体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指导其完成上述任务。

2、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

师生形成共识:

1、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2、截距。

3、感悟:因为只需两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实际上只要在直角坐标系里的直线上任取两点,然后过这两点画一条直线就行了。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

1、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的归纳能力。

3、由于画函数图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活动4】学习范例、应用所学

2问题:画直线y=3x-2的图象。

学生活动:画图,尽量取最简单的点,然后连线。

教师行为:对画图思路进行点拨,并安排学生上台板演。

b师生形成共识: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取简单地点,如(0,b),(-k,0)。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准确的画出图象,能不能用最简单的办法画出图象。【活动5】随堂练习、期待提高

问题:课本第38页练习。

学生活动:动手画出四个图形,并小结画图方法。教师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个别辅导。师生形成共识: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1)取点:尽量简单的点;(2)建立直角坐12999数学网 www.xiexiebang.com 12999数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标系,描出两点;(3)连接。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熟练的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活动6】课堂小结、形成认识

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总结。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师生形成共识:

1、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y=kx+b(k≠0)及截距。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1)取点:尽量简单的点;(2)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两点;(3)连接。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

1、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对一次函数条件的关注。

布置作业、提高认识

课本第44页习题13.2第1、2两题。(必做题)

如果你有能力,请画出y=5x、y=5x+

2、y=5x-3的图象,并能说出后两个图象是第一个图像怎样平移得到的吗?(选做题)

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教学反思:

12999数学网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

2、会根据数量关系,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会求一次函数的值。〖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教学过程〗

比较下列各函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m6t, y2x, y2x3, Q3.2t936

提示:比较所含的代数式均为整式,代数式中表示自变量的字母次数都为一次。

定义:一般地,函数ykxb(k、b都为常数,且k0)叫做一次函数。当b0 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为常数,k0)叫做正比例函数,常数k叫做比例系数。

强调:(1)作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其中k,x,b,y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的函数?其中k,b符合什么条件?

(2)在什么条件下,ykxb(k0)为正比例函数?(3)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它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做一做: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系数k和常数项b的值各为多少?

C2r, y23x200, t200v, y23x, sx50x

例1:求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1)某农场种植玉米,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玉米株数y与种植面积x(m)之间的关系。2(2)正方形周长x与面积y之间的关系。

(3)假定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元本金后。本钱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

此例是为了及时巩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相对比较容易,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解:(1)因为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所以x平方米能种玉米6x株。得y6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xy,y不是x的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2)由正方形面积公式,得

4例函数。

(3)因为该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x月所得的利息为0.16%x1000,所以本息和y10001.6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2正比例函数。

练习:1.已知ymxm2,若y是x的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

2.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当x1时,y2;当x2时,y3(1)求y关于x的一次函数关系式。(2)求当y10时,x的值。

例2:按国家1999年8月30日公布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的税率为10%(1)设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且500x2000。应纳个人所得税为y元,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小明妈妈的工资为每月2600元,小聪妈妈的工资为每月2800元。问她俩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提示:此题较为复杂,而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一些专有名词学生可能很生疏。所以讲解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这些名词的含义要予以说明。尤其是根据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要举例说明。例如,某人某月工资收入为24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为240080016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5%160050010%135(元)。讲解第(2)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函数解析式y0.1x25中自变量x的意义,x表示的是工资中应纳税的部分,所以不能把题设中的工资额直接代入函数解析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解:(1)y5005%x50010%0.1x25(500x2000)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y0.1x25,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500x200。0

(2)小明妈妈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6008001800(元)将x180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y0.1180025155(元)

小聪妈妈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8008002000(元)将x200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y0.1200025175(元)

答:小明妈妈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55元,小聪妈妈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75元。

练习:教科书p161,1,2。

作业:教科书p161A组,B组;作业本(2)。

第五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建宁二中

朱术洪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y= 0.5x(2)y= 0.5x+2

(3)y= 3x(4)y= 3x + 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师:我们都认为画一次函数图象,只过两个点画直线就行。

(幻灯片4:师,动画演示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过程)

师:做一做,请你用“两点法”在刚才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余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一比谁画的既快又好)(4分钟)

师:问(4):和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取的那两个点更为简便一些?

组1:若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组先取(0,0)点,如画y=0.5x的图象,我们再了取(2,1)点。这样找的坐标都是整数。

组2:我们认为尽量都找整数。

组3:我们认为都从两条坐标轴上找点,比较准确。如y=3x+2,我们取点(0,3)和点(-2/3,0)

组4:,正比例函数经过(0,0)点和(1,k)点;一般的一次函数经过(0,b)点和(-b/k,0)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觉得可以根据情况来取点。

2、师:我们现在已经用:“两点法”把四个一次函数图象准确而又迅速地画在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四个函数图象之间在位置上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问(1):(由自己所画的图象)观察下列各对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独自观察——学生回答)(3分钟)

①y=0.5x与y=0.5x+2;②y=3x与y=3x+2;③y=0.5x与y=3x;④y=0.5x+2与y=3x+2。

生1:①y=0.5x与y=0.5x+2;两直线平行。

生2:②y=3x与y=3x+2;两直线平行。

生3:③y=0.5x与y=3x;两直线相交。

生4:④y=0.5x+2与y=3x+2;两直线相交。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5:③y=0.5x与y=3x都是正比例函数;两直线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0)点。

生6:老师,我也发现了④y=0.5x+2与y=3x+2的图象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2)。

师:(出示幻灯片5)同学们回答都不错,我们要向生5和生6学习,学习他们的细致思考。

师:问(2),直线y=kx+b(k≠0)中常数k和b的值对于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有没有影响?说说你的看法。(5分钟)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师生共同总结)

组1:我们组发现,常数k和b的值对于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有影响,当k的值相同时,两直线平行;当k的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

生:我认为他的说法不确切,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因为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个函数关系式不就成为一个函数关系式了吗?

组2:我们组同意生的看法,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平行;当k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

组3:我们组还发现,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直线相交的交点特殊。如③y=0.5x与y=3x;相交,交点是(0,0)④y=0.5x+2与y=3x+2,相交,交点是(0,2)。我们认为,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直线相交的交点是(0,b)。

师:(出示小规律)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回答很好,要继续努力!

师:刚才同学说的,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个函数图象又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因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都会,所以学生很容易回答)

生:重合。

师:老师考一考你,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出示幻灯片6)不画图象,你能说出下列每对函数的图象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吗?

①直线y=-2x-1与直线y=-2x+5; ②直线y=0.6x-3与直线y=-x-3。

生1:①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相交,交点是(0,-3)。

生2:①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相交,交点是(0,-3)。

师: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它们的形状都,只是位置。

问(3):我们能不能将其中一条直线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性,使它们和另一条直线重合。你试试看。(自主探索——同桌交流)(3分钟)

生1:(幻灯片5)①y=0.5x与y=0.5x+2;将y=0.5x平移能得到y=0.5x+2。

生2:③y=0.5x与y=3x;将y=0.5x旋转后能得到y=3x。

生3:②y=3x与y=3x+2;通过平移能得到y=3x+2。④y=0.5x+2与y=3x+2。通过旋转能得到y=3x+2。

师:同学们规律找得都很好,我们这节课只研究平移。

问(4):①y=0.5x与y=0.5x+2平行,观察图象,直线y=0.5x沿y轴向(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 单位得到y=0.5x+2?组②呢?(5分钟)

(学生动力操作尝试——小组交流归纳——小组汇报)

组1:直线y=0.5x与y=0.5x+2平行,观察图象,直线y=0.5x沿y轴向 上(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2个单位得到y=0.5x+2。

组2:直线y=3x向上平移2个单位能得到直线y=3x+2。

组3:直线y=3x+2向下平移2个单位能得到直线y=3x。

生4:老师,我发现直线y=0.5x+2向下平移2个单位能得到直线y=0.5x。

生5:老师,我们组发现直线y=0.5x沿y轴向 上(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2个单位得到y=0.5x+2。在这个过程中,都是0.5,却加上了个2。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生5的发现更好,)

师:出示幻灯片7,然后按↑↓来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移动的过程。

问(5):在上面的2个变化过程中,观察关系式中k和b的值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生独立思考,回答)(3分钟)

生1:k值不变,b值变化。

生2:k值不变,b值变化;当向上平移几个单位,b值就加上几;当向下平移几个单位,b就减去几。

师:出示幻灯片7上的小规律。

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师生总结)(4分钟)

(1)将直线y=-3x沿 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2)直线y=4x+2是由直线y=4x-1沿y轴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的。

(3)将直线y=-x-5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直线()。

(4)先将直线y=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组1汇报结果。

师:在这些问题中还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

生:没有。

三、你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2分钟)

生1:我知道了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所以可以说直线y=kx+b(k≠0)

我还学会了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生2:我觉得学习一次函数,既离不开数,也离不开图形。

生3:我知道当k值相同,b值不同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平行,当k值不同时,两个次函数图象相交。

生4:我知道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另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中k,b值的变化情况。„„

四、测一测:(6分钟)

师:老师觉得你们学的不错,你们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

生:好

师:让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是这节课学得最好的?哪个小组是最优秀的小组?

师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独立完成测试题,不能偷看别人的,也不能别人看,否则按作弊处理,给个人和小组都扣分)

一、填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函数图象过原点,那么它是()。

2、直线y=kx+b与直线y=0.5x平行,与直线y=3x+2交于点(0,2),该直线函数关系式是()。

3、把直线y=2/3x+1向上平行移动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关系式是()

4、直线y=-2x+1与直线y=-2x-1的关系是(),直线y=-x+4与直线y=3x+4是()。

5、直线y1=(2m-1)x+1与直线y2=(m+4)x-3m平行,则m的取值是()。

二、选择:

6、在函数y=kx+3中,当k取不同的非零实数时,直线,那么这些直线必定()A、交于同一个点 B、互相平行

C、有无数个不同的交点 D、交点的个数与k的具体取值有关

7、函数y=3x+b,当b取一系列不同的数值时,它们图象的共同点是()A、交于同一个点 B、互相平行的直线

C、有无数个不同的交点 D、交点个数的多少与b的具体取值有关

在做完之后,师:小组之间交换测试题,老师出示幻灯片上的答案。

师:看完之后,统计出其小组的成员的成绩以及平均分数,就是该小组的成绩。(老师对优秀个人和小组给予表扬!)

师:同学们,个人更正错题,可以小组帮助,也可以请老师帮助。

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问:同学们对于这节课还有没有疑问?

生:没有。

四、作业: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关系?

(1)y=2x与y=2x+3

(2)y=-x+1与y=-3x+1

五、课外延伸:

直线y=0.5x沿x轴向(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个单位得到直线y=0.5x+2。

六、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升华的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一个问题都向学生渗透“数学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我都坚持做到:给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想展示自己的做法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合作交流”;当学习达到高潮时,引导学生将问题延伸,升华思想;最后,精心设计问题,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

下载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014年教师资格证数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014年教师资格证数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大全

    19.2.2 一次函数 第1课时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问题的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7.3 一次函数 (一)本课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流程 1.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第3课时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2.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过程,提高解决......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4.2一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Xiaonan32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他们的关系。 2. 能根据问题的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次 函 数》教学设计 仪陇县二道中学:陈润辉 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点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会用简单方......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万能

    课程目标:《记叙--》 《说明》《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作文的主体来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