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1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 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 教学设计

认识位置——左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学习左右的必要性 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教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下图)

你知道他们应该靠哪边走吗? 2.出示课题

教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和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 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1)认识右手。教师: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课发言要先举手。我们发言时,举的是哪只手?请你举起来。(学生举手。)

教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

教师: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看看你们局的是不是都是右手呢?(教师巡视纠正,纠正后放下右手。)(2)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学生生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并说明我们在握手的时候也要用右手。敬队礼:学生模仿教师行队礼。(3)认识左手。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右手了,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正。(4)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区分左、右手。

教师: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举手、写字、拿筷子、握手、敬队礼......)

教师:请你模仿写字的动作。右手写字时,左手在做什么呢?右手拿筷子时,左手在做什么呢?

教师:请你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5)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下面的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6)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面。

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与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边指边说。

(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

教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有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右脚等。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有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左脚等。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你听口令做动作。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判断。)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1)找邻居。

教师:我们的身体上有左右的好朋友,我们座位我左右也有我们的好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学生可以一组一组地做,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2)整理书桌。

教师: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3)建立课堂习惯。

教师:起立发言时,我们都应该站在书桌的右侧。

教师:下面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你站对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活动,从身体的左右扩展到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摆一摆

学生拿出下面的图片和水果(香蕉、苹果、桃子、南瓜)卡片,听老师要求动手摆一摆。

要求:(1)香蕉摆在南瓜的右边;

(2)苹果摆在西瓜的左边;(3)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学生摆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然后用课件像同学们展示。(课件 左右 第5页,如下图。)

2.完成教科书的第13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集体交流后再利用课件演示。(课件 左右 第7页,如下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小蚂蚁吃南瓜的题目,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与集体交流,体会路线的多样性,并且利用上下、左右来叙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教师再次出示开始上课时呈现的上楼梯图片。如下图。

教师:刚开始上课的时,这两位同学要上楼,靠右行走。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 教师:只要我们靠着自己右手这边走,就是靠右行。我们平时在走路、开始时,都要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会安全、有序。看来左右不但在我们身体上有,教室中有,生活中也有。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还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布置作业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关于左右的知识吗?请你自己去观察一下!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10课时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62页小鸡图、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2.学会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看连加示意图,提高视图能力。

2.动手操作,摆学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理解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并记住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培养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利用旧知学习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计算方法的教学,初步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连加含义。

2.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记住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教具、学具准备:

1.教科书62页例题的插图,灯片或电脑软件、口算卡片、小棒8根。

2.学生准备:8根小棒,5个红三角形,10个绿三角形,8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算式,说得数。

1+3= 7+3= 7+1=

4+2= 3+2= 2+8=

5+2= 5+4= 3+6=

2.看图列式。

(1)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2)图中的括号表示什么?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理解图意,引入新课。

(1)按顺序出示或显示62页第一幅小鸡图。

先出示或显示左边的3只小鸡,再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2)接着出示又跑来的1只小鸡和括号“?”。

(2)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①学生互相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②汇报讨论结果。(原来有3只小鸡吃虫子,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③要求一共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1”)

(3)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题都是把两个数加起来,这道题是把3个数加起来,算式中用上了两个“+”,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板书:连加)

2.指导计算,突破难点,理解算法。

(1)像这样的连加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这幅图的演示过程。

①先演示原来的3只小鸡,然后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这表示先把3只小鸡和2只小鸡合起来,就是计算时要先算3加2,也就是5。

②接着再出示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并出现括号和“?”。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表示把5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就是再算5加1,也就是6。

(2)总结算法

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计算三个数连加的算式,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随着讲叙,在算式3+2下面用线连起来,表示先算)。3+2得几?(再把得数5写在连线下面)然后再加第三个数,(在5和1之间连线,表示后算)5加1得几?在算式后面写上“=6”

最后板书为:

3.课堂练习

(1)62页做一做上图。

①摆小棒。(教师在前面摆,每个学生在课桌上边摆边叙述)

先摆4根小棒,接着摆3根小棒最后再摆1根小棒,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式?(提醒学生每组小棒间要有空隙)

②把算式填写完整。

③该怎样计算呢?先算几加几?填写得数并订正。

(2)62页做一做右图。

①仿照62页1题三角形的图,指名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自己书桌上摆。边摆边叙述:我先摆2个红三角形,接着又摆5个绿三角形,最后再摆3个红三角形,求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②请把算式和得数填完整。

③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算式)

④指算式,强调在心里牢牢记住第一个得数7,7再加3得10,所以2+5+3=10

⑤把算式补充完整。

4.整理算法。

(1)把三个数加起来,这样的计算叫什么?

(2)计算连加的时候,先把哪两个数相加,再加第几个数?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二第1题。

(1)

引导学生想:先算几加几?等于几?再算几加几,最后等于多少?边说计算过程,边填□。

(2)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填□。最后订正。

2.练习十二第2题。口算。

(1)2+3=5

5+4=9

2+3+4=9

(2)4+2=6

6+4=10

4+2+4=10

比较前两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个小题的计算顺序是前2个小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口算卡,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填写得数。

4.练习十二第6题。

说明: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占一个小格,两算式中间要空两个小格。认真写一写、算一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连加,知道了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十二第4题。边叙述图意边把算式补充完整。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二第5题。计算每个算式是怎样想的?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图形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

三、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两个练习。

a.看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b.数图形。(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有4位同学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

3.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模仿老师和上来的几位同学共同做的游戏,将自己小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装到蓝子里去,并且用布盖上。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个小小组。一个小小组的同不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在篮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一轮游戏后,请各个小组再交换过来,先报图形的名称的小小组再来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组再来报图形名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各个小组做游戏。)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全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图文结合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及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图文找出有用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具准备:情境图课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的小游戏

1、我来当小老师。(判断题)

左手拿4根铅笔,右手拿3根铅笔,一共有几根? 生:7跟 师:

2、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出示书本57页的挂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再引导找出信息并解答。

1、主动探究,解决问题。(1)小鹿图,提问:

师:通过观察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师:谁来算一算:求还剩几只小鹿?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9-3=6(只)师:为什么用减法算?(2)尝试小结。

(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吧!

2、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A、蘑菇图

(1)根据图意提问: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回答。)(2)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一共有几个蘑菇? 怎样列式呢? 板书:6+2=8(个)师:你是怎样想的?(3)尝试小结。B、白鹅图

(1)学生独立思考:

a.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b.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c.找出信息并解答。求“还剩几只”,怎样算?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2)汇报结果

板书:8-3=5(只)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3)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知识运用

1、你能在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做一做58页 1、3题。

四、课堂总结: 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提醒学生要注意图文字结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

下载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高要市小湘镇大白小学陈卓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汪李红 教学内容:数学乐园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迷宫图每人一张、画笔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Fpg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全冊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能根據圖畫和文字找出題目所給の數學資訊以及所要解決の問題,選擇恰當の方法來解決,鞏固對加減法含......

    一年级数学上册《自选商场》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自选商场》教学设计 自选商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学会写“巾”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段纯小学 张兔林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最终定稿]

    乘车 小学数学 北师大2011课标版 评论(0) 1新设计乘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45、4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江县第二小学 教师:覃英凤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题图1、第四题图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

    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左右》教学设计教案 文彬 教学内容:左 右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