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连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准备1.10根小棒2.实物图形卡片3.多媒体课件4.装钱的信封。教学设计质疑激情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操作探索,学习新知1.引导观察。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交流、汇报。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b.小组交流。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d.引导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课题: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板书5+2+1=8应用拓展1.动手操作: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2.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b.学生展示拿法。[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小结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教学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体现这几方面。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首先让学生观察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和顺序,加深对连加的理解。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专家评析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教师创造了许多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62页小鸡图、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2.学会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看连加示意图,提高视图能力。
2.动手操作,摆学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理解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并记住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培养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利用旧知学习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计算方法的教学,初步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连加含义。
2.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记住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教具、学具准备:
1.教科书62页例题的插图,灯片或电脑软件、口算卡片、小棒8根。
2.学生准备:8根小棒,5个红三角形,10个绿三角形,8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算式,说得数。
1+3= 7+3= 7+1=
4+2= 3+2= 2+8=
5+2= 5+4= 3+6=
2.看图列式。
(1)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2)图中的括号表示什么?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理解图意,引入新课。
(1)按顺序出示或显示62页第一幅小鸡图。
先出示或显示左边的3只小鸡,再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2)接着出示又跑来的1只小鸡和括号“?”。
(2)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①学生互相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②汇报讨论结果。(原来有3只小鸡吃虫子,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③要求一共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1”)
(3)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题都是把两个数加起来,这道题是把3个数加起来,算式中用上了两个“+”,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板书:连加)
2.指导计算,突破难点,理解算法。
(1)像这样的连加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这幅图的演示过程。
①先演示原来的3只小鸡,然后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这表示先把3只小鸡和2只小鸡合起来,就是计算时要先算3加2,也就是5。
②接着再出示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并出现括号和“?”。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表示把5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就是再算5加1,也就是6。
(2)总结算法
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计算三个数连加的算式,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随着讲叙,在算式3+2下面用线连起来,表示先算)。3+2得几?(再把得数5写在连线下面)然后再加第三个数,(在5和1之间连线,表示后算)5加1得几?在算式后面写上“=6”
最后板书为:
3.课堂练习
(1)62页做一做上图。
①摆小棒。(教师在前面摆,每个学生在课桌上边摆边叙述)
先摆4根小棒,接着摆3根小棒最后再摆1根小棒,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式?(提醒学生每组小棒间要有空隙)
②把算式填写完整。
③该怎样计算呢?先算几加几?填写得数并订正。
(2)62页做一做右图。
①仿照62页1题三角形的图,指名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自己书桌上摆。边摆边叙述:我先摆2个红三角形,接着又摆5个绿三角形,最后再摆3个红三角形,求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②请把算式和得数填完整。
③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算式)
④指算式,强调在心里牢牢记住第一个得数7,7再加3得10,所以2+5+3=10
⑤把算式补充完整。
4.整理算法。
(1)把三个数加起来,这样的计算叫什么?
(2)计算连加的时候,先把哪两个数相加,再加第几个数?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二第1题。
(1)
引导学生想:先算几加几?等于几?再算几加几,最后等于多少?边说计算过程,边填□。
(2)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填□。最后订正。
2.练习十二第2题。口算。
(1)2+3=5
5+4=9
2+3+4=9
(2)4+2=6
6+4=10
4+2+4=10
比较前两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个小题的计算顺序是前2个小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口算卡,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填写得数。
4.练习十二第6题。
说明: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占一个小格,两算式中间要空两个小格。认真写一写、算一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连加,知道了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十二第4题。边叙述图意边把算式补充完整。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二第5题。计算每个算式是怎样想的?
第三篇:2016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2016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连加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
2、理解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
3、感受?笛в肷?活的联系
教学钟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星期日,亮亮去奶奶家玩(多媒体呈现主题情境图左边两部分)他可喜欢喂小鸡了,他在地上撒了些米,马上就有5只小鸡过来吃,亮亮可开心了,快看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了?你会列式计算吗?
5+2=7
我们继续看(呈现第65页主题情境图的最后一部分)哦;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7+1=8
奶奶也抓一把米喂小鸡,(连续呈现第65页主题图)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会列算式吗?
(1)5+2=7,7+1=8
(2)5+2+1,1+2+5
第二种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原来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是把三部分合起来)怎么算呢?
二、探究算法
出示:5+2+1
这个算式读作5加2加1
你能算出得数吗?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第一步先算_________________(在屏幕上闪动,第一步计算得数7)
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
(在屏幕上闪动,应是第一步计算得数7,和第三个数1相加)边说边板书+ 2 + 1 = 8
师生交流“5.2.1”表示什么?8呢?
尝试练习第65页,做一做,左图,说说图意,动笔填一填,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2题左图,教师巡视订正
2、口算 :2+2+6 2+1+5 3+2+4 7+0+3
3、动笔练习6+2+1 6+1+2 2+3+5 5+3+1
4、开放练习()+()+4=9
拓展延伸:
连加不一定是3个数连加,还可以是多个数连加。出示:
1+2+3+4+5+6+7+8+9你能算出来吗?
四、全课小结
连加的计算方法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 连加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马仲河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背10 的分与合 2.出示口算课件)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每组两个题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每组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出现在第二个算式中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老师认识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他在喂小鸡)
2、(动态课件):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谁能把你看到的数学信息说一说、3师:谁能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表达 5+2
4师接着往下看,又来了1只老师,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幅图意完整的说一说?
生1:原先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鸡?6 6.要求现在一共几只小鸡?怎么列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指名汇报
(生1;5+2=7 7+1=8
生2:5+2+1=8)追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为什么想到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指明回答)
7.对比;两幅图,问今天学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以前有一个加号,现在有两个加号,在一道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想的算式叫连加。
8.怎么计算5+2+1这道算式呢?指名汇报、9.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10、小结:像这样连加的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就可以了 练一练;3+2+4
(二)连减教学:
1、师;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师:观察这个算式;8-2-2,算式里有两个减号,表示从总数里面连续减两个数,像这样连续相减的算式叫连减。
3.你是怎么计算的,请同学你们拿出小棒摆一摆计算的过程。
4小结:像这样连减的算式的算,在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就可以了?
三、巩固深化
1、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2.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3、4、5、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
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分享: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反思
《连加》教学反思
102班 汤琴
本节课我认为上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教学时,我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我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都能看懂题意,而且会叙述,做题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