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蹇术芳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王家墩小学 张立钰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过程与方法: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四、说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挂图
七、说教学课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2.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
(3)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3.完成练习28页做一做
1.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3.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1.完成29页第1题。2.完成29页练习五第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设计感想本节课先从摘西瓜这一生活场景入手,引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接着让学生充分讨论算法,比较算法。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反馈所学,最终回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整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难度不大,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学习这节课就教师比较轻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学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的学习知识、学会知识。只有在方法的优化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合并式的笔算更加方便。但是为了照顾学困生,也允许他们用分式笔算的方法。
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第一个问题: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到入时我让学生观察两道竖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的问题问法模糊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是我应该及时调整问的方法说:“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和第二道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第二个问题: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
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时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很少。而且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智,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每次教研活动都能使我在数学教学这条路上向前迈进一大步,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年轻教师快速进步的最好捷径。
第四篇:小学数学一年级 上册《连加连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第73-74页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根据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难、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根据图意找出规律,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么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小脑袋认真的想,把你们做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好不好?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里,他奶奶家里有很多小动物,每次去小明都会帮助它们解决很多困难,你们愿意去帮助小动物们解决困难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连加
1)、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了?出示课件。
课件显示课题连加连减和绿绿的草地爬动的动物的背景吸引学生注意。
继续放幻灯片,先出现3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师: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草地上有3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师:说的非常好。谁来提个问题? 生: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小鸡?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3+2+2=7草地上一共有7只小鸡。
师课件演示先算3+2=5再算5+2=7.,说明从左到右计算。2)、课件出示5只小猴,来了2只小猴,又来了1只小猴。过程如上。
3)、课件出示天空中飞来了3只小燕子,又飞来了4只小燕子,又飞来了2只小燕子。
过程如上,学生兴趣很高,发言踊跃。小结:
“连加”。(板书: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连减
1)、屏幕上出现7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两只。师:谁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两只,还剩几只? 生:7-2-2=3还剩3只小鸡。
2)、课件出示8只小猴,走了2只,又走了1只。过程如上。
3)、课件出示9只小燕子,飞走了4只,又飞走了2只。过程如上。小结:
像这样的连着减的计算叫做连减。(板书:连减)计算时,同连加一样先计算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最后算出结果。
3、动手操作
1)、师:拿出你的水彩笔,左边放3根,中间放5根,右边放2根。生摆放。师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班学生摆放完毕。师:看看你摆放的水彩笔,谁说一说并提出问题?
生:左边放3根,中间放5根,右边放两根,一共有几根水彩笔? 生:3+5+2=10一共有10根水彩笔。
2)、指示学生拿出9根水彩笔,拿走4根,再拿走一根。生摆放。师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班学生摆放完毕。师:看看你摆放的水彩笔,谁说一说并提出问题?
生:有9根水彩笔,拿走4根,再拿走一根,还剩几根水彩笔? 生:9-4-1=4,还剩4根水彩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送小动物回家
2、米奇小小文具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们在帮助小动物解决困难的同时也学到新知识,你们学到了什么?在计算时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过程与方法: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四、说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课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3)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展示解答过程。3.完成练习28页做一做
(1)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3)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1.完成29页第1题。2.完成29页练习五第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