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浅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非常关心的话题,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呢,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实际情况,获取了一点仍不成熟的构想,现简介如下:
一、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开明开放性
1、教学观念的开明开放
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助手参谋。为学生指点方法,引导兴趣,培养习惯树立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学生是这一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把他们引导到课堂舞台的前面,让他们去主演。
2、教学方法的开明开放
对基础知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教师可采用系统讲解法、对比分析法、练习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的开放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科活动,读书比赛、基础知识竞赛、收集名言警句、积累好词好句、互批作文找错别字、找广告、电视、书中的错别字、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形式。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上信息,应是学生熟识和掌握的基础,只有扩宽教学内容,学生多看、多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全面。
5、教学途径的开放性:
(1)与课本结合
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力争一课一积累,一单元一积累,一册一积累,把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把基础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
(2)与生活结合
做学习主人,勤看勤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应力求解决,坚持积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不是难事。
(3)与练习结合
练习的形式可多样,有单项练习,有综合练习,有先讲后练,有先练后讲,也有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一般来说就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而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用练习巩固法,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能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始终如一地认真工作的态度和品质。
二、语文知识教学的具体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修辞、标点符号。
三、教学原则:
1、知识与训练的统一,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在语文训练中知识是基础,为训练服务。
2、知识与能力转化的统一
以训练知识为先导,以能力为目标,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知识为前提,学生汲取知识将其转化为能力,又通过形成的能力更有效地获取知识。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着眼于应用,着眼于训练和实践,不能讲知识而讲知识,而应用学来的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4、力求把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结合起来。
语文能力就是综合运用各类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各类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巩固,使语文知识教学体现开放姿态。
四、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1、语音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范本,在学习范本中兼顾语言教学,其实是一件和容易的事,关键仅在学习者的重视程度。只要学习者心中有语音,把提高普通话水平当作学习目标之一。读书时正腔圆,勤查词典,长时间积累定会见效,学生应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并将疏通字词作为预习的首选工作,另外通过“拼音比赛”、“查字典比赛”,强化学生的语音意识,勤查字典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语音方面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词汇教学:
教会学生释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释词法,注意教材中内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成语应注意它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避免望文生义,滥用成语。
3、修辞教学: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传统的修辞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修辞实践活动;要运用比较法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提高。
4、标点符号:
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法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点符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点标点;对错、漏标点讷讷感加以改正或补出,使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五、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1、引导学生兴趣
(1)讲课以情感人,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2)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
(3)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5)开篇设疑,激发兴趣
(6)用好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感
2、注重积累
注意收集记录,平时多翻记录的东西,优秀的诗句用背诵平时作文要运用,平时看文章,听说话,要做有心人,努力学会有所得。如何积累?
(1)要勤,既要眼勤又要手勤,不怕麻烦,诸如写笔记,做摘要,抄资料,制卡片,搞剪贴等。
(2)要恒,积累知识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在于恒心和毅力
(3)要理,加深理解有助消化,丰富思考提高水平
3、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1)训练法:单靠书本还不够,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2)评比法;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3)竞争法:开展各种竞争活动,如学习、作业等竞赛活动
(4)指导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
(5)榜样法:教师的榜样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
(6)制约法: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是应该的。
(7)情境法:要给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清洁卫生、地面发光见影,学生自然不会乱丢东西
(8)疏导法: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实践体察形成良好习惯
(9)活动法;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语文基础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语文理论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训练的指导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细心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服务未来社会的新型的知识性的人才。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龙山小学
刘红梅
大家好!很荣欣能够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些看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等方面的知识。那么要突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这一难关,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成功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功老师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把自己向这种境界推进。面对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个性、素养和爱心来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让基础知识的课堂活起来。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听课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分钟,那就必须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尤其语文基础知识
学起来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更应当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我还会根据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寻找错别字、演讲发音比赛、声调接龙等,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方法
一是抓住重点难点,突破“拼音”关。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扎实。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表现为平翘舌音不分,鼻韵母读不出来,边音和鼻音难以分辨。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借助有关汉字的音学习拼音和归类分辨等方法。
二是识一字认多字,突破“识字”关。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联想识字的特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教学生认读(教学中我们简称“一字带多字”的方法)。
这里面的主要方法是:以熟带生:通过熟字带出生字。如“口”“木”是熟字,通过这两个字可以带出“呆”“杏”“困”等字。部首带字:通过增减部件带出生字。如教“芳”字,从“方”字出发,“方”字加上草字头,就是“芳”,加上单人旁就是“仿”、加上提土旁就是“坊”、加上绞丝旁就是“纺”、加上户字头就是“房”等等。还有改换部件带字、比较带字、找朋友带字、串句带字、做谜语等等。
三是规范化写字,突破书写关。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学生的写字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的在课堂是的板书,给学生的留言条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写字课,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这样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从习惯方面培养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培养,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视,而恰恰正是这些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把写字和识字紧密联系,每周利用写字课训练学生写铅笔字,开展写字比赛,对写得好的贴出来表扬鼓励。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及时进行纠正,要求学生补写。每课的词语都要听写或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对字词不过关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补做。
四是有感情朗读,突破阅读关。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首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利用晨读让学生多读书,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式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读、教师范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再次,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在朗读中,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学生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学生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
习惯造就优秀。语文学习也有很多良好的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收效的。自接班以来,我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简单来说,我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预习、在书上作笔记、质疑问难、勤查字典、写日记周记等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有错必改”的习惯,每次作业、卷子上的错误,尤其是听 4
写,我都在课堂上给出时间让学生及时修改,以免遗忘。毕竟大多数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是不够强的。
我还注意学生错题的改正,实践证明,它对优秀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和拔尖有突出的作用。错题集就是把做过的题中,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搜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等原因,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都详加评述和记录,以后常看。我强调在考试前一定要反复看。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的教学方法还有待创新和灵活化,教学业务水平也待更上一层楼。我将从以往的教学工作汲取营养、吸取教训,加倍完善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继续帮助我,让我更快的成长。
第三篇: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
1、歇后语:
()的居处-----------开门见山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用兵-------------以一当十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填空:
(1)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3)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____________。(6)第一位女诗人是:____________。
(7)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__________。其作品是:_____________。
(8)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_______。(9)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___________。(10)文章西汉两司马: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情放在一起。()(2)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3)作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4)比喻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5)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6)形容十分恐惧,害怕的样子。()
4、根 据 字 谜 填 成 语 例:染料铺的货品(五颜六色)
色
盲
()
牧童玩吉他
()
六月打颤
()
关羽战李逵
()
悲剧演完
()
秋后的石榴
()
哑巴吃黄连()
东郭先生救狼()
月下老牵红线()
八月十五观菊花()
附答案:
1、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1)她在丛中笑(2)赤橙黄绿青蓝紫
(3)但使龙城飞将在(4)家祭无忘告乃翁
(5)叶圣陶
(6)蔡琰(文姬)(7)老舍
《龙须沟》
(8)屈原
(9)李清照
(10)司马迁.司马相如
3、相提并论
风声鹤唳
实至名归
敝帚自珍
销声匿迹
胆战心惊
4、不分皂白
对牛弹琴
不寒而栗
大刀阔斧
不欢而散
皮开肉绽
不言而喻
好坏不分
成人之美
花好月圆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
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的这类图书很多。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的章节,理解了这些章节才能学懂其他章节。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一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这倒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第四篇: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引经据典
不犯忌讳
龙吟凤哕
合辙押韵 B囊萤映雪
大相径庭
馋涎欲滴
投机取巧 C锲而不舍
妄自菲薄
重蹈覆辙
孜孜不倦 D根深蒂固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怒不可遏
2、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抚摇盘旋
秫秸杆
咸鸭蛋
肃然起敬 B暴雨如注
跋山涉水 四顾茫茫 穷乡僻壤 C盛衰荣辱
擀毡歌 相依为命 年逾古稀
D筑巢育雏 手扒肉 廓然无累
打闹嬉戏
3、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不可名状:名:说出
不言(明白、了解).而喻.(说明、解释)B肃然..起.敬(十分庄重的样子)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C成年累月(整个)根深蒂固(柢及树木的根)D自知之明(聪明)芸芸众生(形容众多)
3、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正确的一项:
A累()连累
好()爱好 奇()奇数 和()和诗 B模()模样 颤()颤栗 强()勉强 行()行当 C挨()挨打 殷()殷红 吐()吐痰 禁()禁止 D率()表率 载()承载 似()似乎 答()答应
4、主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B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C他惊奇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好快。D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5下列不是紧缩句的一项: A他一坐下来就看书。B他一坐下来了也看书 C他坐下来看书。
D他越看书越越能坐。
6下列句子不是存现句句的一项是: A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B我的心里只有信念和理想。C台上站着一个人。
D在草原上,羊群是随处可见的。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上星期去植树了。
B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C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D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8选词填空:
1、因为有氧气,所以地球上才有生命。
2、如果你努力学习,那么你一定会有所进步。
3、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4、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9下列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我的鄂尔多斯民歌,这只矫健而自由的野鸟。B美德就像宝石一样璀璨夺目。
C长征是播种机,它洒下了多少革命的种子? D前面走着一个红领巾。
10、下列那一项运用了肖像描写:
A她戴着一副眼镜,隐藏了下面顽皮的眼睛。
B我们班主任火冒三丈地说:“第一组值日生干什么去了?不知道今天值日吗? C英语老师带着扩音器穿梭在座位间,正好停靠在刘政业的桌子旁。D她骨瘦如柴,穿一套有肥又大的运动服。
1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说:“„爱‟不一定都能用手摸到;但它却能让你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B.“明天体育中考,9点钟开始,”老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C.孩子们把早就准备好的照片、铅笔、明信片……抢着递到老师的手中。D.“李伟,昨天你送给我的邮票--《金陵十二钗》,太精美了!……谢谢!” 选哪个 选项 ?为什么 ?
12、下列词语中 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漂亮
辨别
端庄
根深蒂固
B.美观
奇观
景观
锲而不舍
C虚妄
愚蠢
颓废
孜孜不倦
D.聪明
伶俐
可人
埋头苦干
13、下列词组不全部是近义词的一项:
A吝啬——小气
适宜——适合 惧怕——害怕
鼓励——鼓舞
B隐藏——躲藏
争辩——争论
告诫——劝诫
凉爽——凉快
C玷污——污辱
慈祥——慈爱
欺凌——愧悔
爱惜——珍惜
D眷恋——留恋
宝贵——珍贵
欣赏——观赏
充足——充分
14、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________________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________________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
A.超前 梦想
B.可行 尝试
C.实用 期待
D.科学 努力
作文:根据一下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从小事做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督促孩子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让他们学会不浪费粮食,懂得粒粒皆辛苦。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它要求孩子不好高骛远,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他们明白成功得来不易,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让他们遇到挫折不气馁,因为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从小事做起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它鼓励孩子细致入微地关心别人;激励他们讲求诚信,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第五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
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8)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一般名词,细分如下: A.人、电脑、钢笔、桌子、钢材(普通名词)
B.鲁迅、黄山、雷锋、广东、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专有名词)C.学生、树木、纸张、青年、马匹(集合名词)
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谊、积极性(抽象名词)E水、土、金、空气、雨、火(物质名词)
(2)表示时间:九月、夜间、夏天、后年(时间名词)(3)表示处所:肇庆、山顶、远方、美洲(处所名词)
(4)表示方位:上、下、东、西、左边、里头、以东(方位词)2.名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功能和形态,语法特性包括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阳;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肇庆学院)的校园风景优美。”、“(石头)山”。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态度(电话联系、广播找人、科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可以直接充当状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十斤肉”、“四吨钢材”,不能说“不广东”、“不老师”。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枪支”、“一点纸张”;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路上净烂泥”、“衣服上净尘”,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这是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的省略,“路上净烂泥”即“路上净是烂泥”,“衣服上净尘”即“衣服上净是尘”。在“王就小王”、“已经清明了”、“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已经少先队员了,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里是强调。“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里或惯用格式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还有,近年来在书画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十分专业”、“很克林顿”、“太维纳斯”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征。“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纸张”,一般是不能成立的。个别抽象名词前也可以带“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用法。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稍有例外的是几个单音节名词: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户户”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详见助词“们”),例如:“同学们、姑娘们、先生们、女士们”。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例如:“问你的孩子好!”、“地里有农民”。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早上干什么?)、宾语(这里是晚上。)和定语((下午)的时间)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班上[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音的和双音合成两类。单音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词表:P13。方位词都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房间里、上班前、散会之后、桌子上、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有的也可表示数量界限,如:“一岁以上;七十以内;五万左右”。
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过两个路口,再转东,就到了”,其中的“北、东”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详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
(1)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行为动词)(2)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心理活动动词)(3)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4)是(判断动词)
(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6)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趋向动词,用法详见“趋向补语”)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笑了”、“爱祖国”、“复习功课”、“认识小毛”、“学开车”、“看京戏”。大多数动词还可以带动量补语。比如:读三遍、骂一顿、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见一面,(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进、非常出”。动词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的提问形式。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没死、有没有、成不成、得逞没得逞”。
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在办理、正在表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歌唱
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还有“非常愿意、很应该”。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大多数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保持、表扬、补充、布置、重复、担任、调查、分析、改造,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是、会、应该、懒得、乐于、加以、作为。(见“动态助词”)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尝尝”,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词有A了A、A一A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3.特殊的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些需要单独加以说明。(1)判断动词“是”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判断。“是”具有很多和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可受副词的修饰,常单独作谓语,可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不同点,不能重叠(修辞角度除外)不能加表示时态的助词和趋向动词等。“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孙中山是国父。(同一关系)鲸是哺乳动物。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先驱。(种属关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满脸都是尘。这种用法时,主语一般为处所词,因此,除表示判断外,“是”还表示存在某物。(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比如:这姑娘是高个子(特征)。茶具是唐三彩的(质料)。我是刚刚才听到的消息(情况)。
(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半。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那时国民党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人是铁,饭是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兴”,“乡下人是老实”。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小黄是个做保险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一段)。(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助动词”有辅助性的动词的意思。能愿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
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表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该当、得(dai214)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比较: 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例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你〔能够〕来吗?”“我〔要〕去上课了。”“大家〔应该〕帮助他。”
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如“你〔愿意〕来吗?”“非常愿意。”“我会。”“这是(可能)的事情。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会”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
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不X”这个格式中(得:dai214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如在句子里能愿动词后边还有别的主动词,则能愿动词作状语,没有别的主动词,能愿动词作谓语。
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会不去=会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可能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否定强度的不同,也同各词本身的能愿义有关。(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限于下列这些: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 开去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如“同学们进去了,小毛没出来。”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
“跑〈来〉了”“活动〈起来〉”,“跑〈下去〉”,愉快〈起来〉。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其位置可以很灵活:“端〈上〉一碗菜”,“端〈上来〉一碗菜”,“端〈上〉一碗菜〈来〉”。“端一碗菜〈上来〉”
“来”、“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着眼点,“上”、“下”、“进”、“出”、“回”、“过”、“起”以对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为着眼点。比如,有一个人在半山腰,山下的人喊“快爬上去呀,”山上的人则喊“快爬上来呀”,这里的“上”是对爬山人而言的,“去”、“来”则是由喊话人的位置决定。再比如一个人站在门口,外边的人要说“快进去啊,”里边的人则说“快进来啊”。“起”可以表示物体向上:搬起石头、举起红旗。也可以表示事物随动作而出现:奏起了国歌、点起了篝火、响起掌声。还可以表示开始: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队伍由此排起。“三折起”(开始、向上)。
“开”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分开:把箱子打开、眼睛睁不开。也可以表示展开:抡开铁锤,大干起来。迈开大步朝前走。还可以表示开始:消息很快在团部传开了;一见到亲人她就哭开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打开了鼓。
“起来”表示起始态,比如“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下去”表示继续态,比如“你说下去”。“说下去”和“说着”不同,前者是经过停顿后再继续,后者是指持续不断地说。“下去”和“起来”都可以表示情况开始发生,逐渐加深。“下去”多跟在含消极意义的词语后,“起来”多跟在含积极意义的词语后面。比如: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积累的经验渐渐地多起来了。储备的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可救援车还是不见踪影。“下去”、“起来”不能换用。“下去”和“下来”都可以表示持续地发展的过程,“下来”着眼于眼前,指过去到现在。“下去”着眼于将来,指现在到将来。比如:总算坚持下来,还要坚持下去。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必然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上”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往往含有合拢的意思。比如:关上窗户、销上后门、戴上手套、看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运动员。也可以表示开始并继续。比如:大家劝你休息,怎么又看上了。这些家伙又折腾上了。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议论上了。
“下”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往往含有脱离的意思。比如:卸下零件、脱下皮鞋、摘下几朵月季花、定下计策、打下基础、留下地址、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拍下了珍贵的照片。“下”用在“得”后面,还可以表示可能,比如:这间房子八个人怎么住得下?这个教室挺大的,再来十个人也坐得下。不就二十斤么,这个口袋装得下。
“来”、“去”等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有两种位置:寄来十块钱——寄十块钱来。请一个人来——请来一个人。区别在于,前式是陈述,表示已然行为,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为。所以,凡是自主动词都可以有两种表达形式,而非自主动词。只能有前式,不能有后式。比如:飞来了一只信天翁、迎来了新的一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飘来了一股香味。
普通话中“起”一般不能同“去”组成复合趋向动词“起去”。“开去”也不太常用,只能跟在动词“飘”、“走”、“移”、“传”等的后面,比如:思绪飘移开去、消息传播开去。
动词可以按带宾语的情况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又可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等。在讲完不同类型的宾语之后才好理解。这些动词放在“宾语”后头再举例说明。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冷、热、硬、苦、好、坏、朴素、善良、优秀、幼稚、严峻、高尚、奇怪、自私、文静、草率。
(2)状态形容词:大、小、方、圆、通红、黑亮、漂亮、尴尬、模糊、白生生、灰不溜秋、粗了叭叽、愉快、轻松。
(3)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少许、一些、全、全部(这部分有同数词交叉的。)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通常要前加程度副词或后加程度补语,状态形容词大都可以直接做谓语,有些后面要加“的”。比如:
她很美 井很深 孩子很顽皮 空气相当新鲜 味道好极了 他保守得很 白雪皑皑生机勃勃 心事重重 议论纷纷 衣服雪白的 马路笔直的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都可以充当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性质形容词充当定语大致有两种情况:直接作定语,带上“的”作定语。直接:红太阳 白手绢 好孩子 漂亮妈妈 伟大祖国
带上“的”作定语:美的旋律 坏的设备 美丽的风景苍翠的松柏
状态形容词充当定语也有两种情况,一般都须要带上“的”。也有一部分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比如:
带上“的”作定语:笔直的马路 雪白的衬衣 笔挺的西装 香喷喷的饭菜 大大咧咧的样子 白花花的银子 沉甸甸的稻穗 娇滴滴的声音 空荡荡的屋子 慌里慌张的神情
直接:皑皑白雪 滚滚人流 赫赫战功 缕缕青烟 漫漫长夜 茫茫大海 蒙蒙细雨 区区小事 花白胡须 细高个儿
还有少数性质形容词通常不能充当定语,是唯谓形容词。比如: 广 妥 昏 滥 久 好受 起劲 齐心 过瘾 累赘 吃香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单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充当状语,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一般不带“地”,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地”可加可不加。
不带“地”:乱说 多看 难学 慢走 细想 高喊 粗看 长住 小跑 快跑 容易把握 正确理解
可加可不加“地”:耐心地等待 粗暴地干涉
状态形容词做状语大都是加“地”,少数可以直接做状语。比如:
干巴巴地说 灰溜溜地退下去 怒冲冲地质问 糊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重重围住 慢悠悠走过来 羞答答说了几句话 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纷纷落下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补语,也可以在“得”后做补语。例如:
看好 吃饱 拉长 走远 站稳 听清楚 说明白 洗干净 绑牢固 摆整齐 穿得漂亮 讲得好听 唱得难听 绿得可爱
状态形容词做补语都要带“得”。比如:
画得笔直的 擦得雪亮的 炒得喷香的 打扮得流里流气的 变得乌黑乌黑的 眼睛睁得溜圆 小手冻得冰凉 脸气得铁青
有些形容词可以用在心理动词或感觉类动词后边充当宾语。比如:
嫌脏 爱热闹 怕麻烦 贪便宜 讨厌懦弱 追求幸福 喜欢安静 觉得好听 显得威风 感到凉飕飕的
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其述语通常是判断或使令类动词。比如: 方便是最主要的 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当宾语及当主语的功能有争议,有教科书认为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我们课本不提。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大、很小、很漂亮、很尴尬、很模糊、十分愉快、十分轻松、非常冷、非常热、非常硬、非常善良、非常优秀、极文静、太草率。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表示程度构词形式的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
(1)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很白一—很雪白 太黑一—太乌黑 有点红——有点红通通 非常直——非常笔直
(2)不能受“不”修饰。比如:
不安静——不静悄悄 不糊涂——不糊里糊涂(3)不能带补语。比如:
红得很——通红得很 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4)不能进入“越来越”的格式。比如:
越来越白——越来越雪白 越来越黑——越来越漆黑(5)不能用于比较,不用在“比”字句中。比如:
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比昨天冷丝丝 小李比小王胖——小李比小王胖咕隆咚(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凡是带宾语的形容词都是形动兼类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形动兼类词带宾语主要有六种情况:(1)形+使动宾≈使NA。比如:
繁荣经济 端正态度 安定人心 稳定情绪平整场地(2)形+意动宾≈认为NA。比如: 重男轻女 重数量 轻效益 重义轻利 登泰山而小天下
(3)形+自动宾句≈NA了,都是由“NA了”的“N”移位而形成“VN了”。比如:
瞎了眼 哑了嗓子 好了疮疤 烂了一筐桃子 碎了一大块玻璃(4)形+对动宾≈对NA。比如:
宽大俘虏 淡泊名利 亲近小人 冷淡小张 疏远小李 厚了张三,薄了李四(5)形+比较宾≈比NA。比如:
快了小马两分钟 离他一个头 贵了两块钱 多了两个人 少了一本书 迟了半小时大我两岁 矮他一截
(6)形+存现宾≈NA(在某处)。比如:
家里荒了两亩地 门口横着一条长凳子 山区活跃着一支小分队近来街上流行花旗袍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如:
单音节的重叠为AA式:好好 细细 大大 轻轻 快快 早早 远远 紧紧 满满
双音节的重叠式为AABB式: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冒冒失失 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整整齐齐 马马虎虎
不能重叠的形容词有些是表示不如意性状的,如“丑丑”、“蠢蠢”、“卑卑鄙鄙”、“冷冷漠漠”。有些是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如“美美丽丽”、“清清洁洁”、“伟伟大大”、“勇勇敢敢”。
带有贬义的性质形容词,多用“A里AB”式重叠:古里古怪 粗里粗糙 糊里糊涂 慌里慌张 毛里毛糙
性质形容词重叠以后在功能用法上就转向了状态形容词,譬如前边不能再加程度副词,也不能用“不”否定:很矮矮的个子 非常轻轻的脚步声 不干干净净的房间
而且做定语、补语都须要加“的”:明明白白的事情 冷冷清清的景象 站得高高的 装得满满的
随着这种重叠形式使用的经常化,这种构形的重叠就也会转向构词的重叠。譬如前面提到的A里AB式状态形容词大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定型化而形成的。部分动态形容词可以用ABAB的形式重叠,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种感受或体验。比如: 亲热亲热 轻松轻松 清醒清醒 热闹热闹 清静清静 暖和暖和
形容词ABAB重叠式和动词ABAB重叠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凡是重叠以后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而且大多具有致使义(使动用法)。比如: 活跃活跃气氛 端正端正态度 清醒清醒头脑 暖和暖和身子
AB式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是ABAB形式,大多要带“的”。比如: 通红通红 笔直笔直 漆黑漆黑的 雪白雪白的 碧绿碧绿的(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白茫茫、水汪汪、黑呼呼、灰不溜秋、古里古怪。”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式,例如:“畅快畅快 快活快活 冷静冷静 凉快凉快”。
要注意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红红绿绿”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此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抄抄写写、打打闹闹、来来往往、男男女女”。这种两个反义或近义单音词联合重叠格式(AABB)表示繁多的、各种各样的意思)。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谓词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试看下面的“名词和谓词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征 名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
能否常作主语、宾语 能 不能
能否常作谓语 不能 能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式(V不V)提问 不能 绝大多数能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内容太多,随便找一本汉语语法书即可解决。如果你是中学生,可以看《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如果你是成人或大学生,建议你选择《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
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8)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
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最怪的人 最高的巨人 顶天立地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 气吞山河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最宽阔的胸怀 胸怀若谷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最厉害的贼 偷天换日最宽的嘴巴 口若悬河最贵的话 一语千金最难的话 一言难尽 14 最快的话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最重的话 一言九鼎最准的话 一言为定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最诚的忠言 金玉良言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烂最广的话 一言千里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
最怪的动物 虎头蛇尾
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
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 天壤之别
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 风驰电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