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省直电大5篇

时间:2019-05-12 21: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省直电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省直电大》。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省直电大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第一章

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p.6 答:

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2.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 p.10/11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p.14 答:

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p.16/17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编码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p.18 答: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p.19/20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内容。p.21 8.简述施拉姆交互模式的内容。P.22 施拉姆模式:传播的循环模式,强调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

香农—施拉姆模式:在香农的传播模式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源与信宿的经验领域内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p.22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P.34 这四个要素是:包括输入、输出、贮存和控制四个部分。11.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p.34 答:

1)提高智力的潜力;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二章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50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8个内部阶段。P.53/54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S→R,而是S→AT→R。试述S→AT→R的含义。P.55 AT是主动同化刺激S于结构T的结果,A是大于1的系数,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T,才能成为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R。

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试述A→X→B的含义。P.55/56 5.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3个层面。P.61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P.65 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P.65-67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 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 用。

7.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P.71/7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 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 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 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不仅适用于指 导课堂教学,也可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网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8.学习资源具有哪几类形态?P.84 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9.教材里对媒体理论介绍了哪些观点。P.94/95 麦克卢汉的观点、克拉克的观点、贝茨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

10.试述教学媒体的四种选择方法。P.96 1)问题表型是列出一系列有关媒体选择的问题,引导选用者通过思考、回答,逐步发现比较适合的媒体。

2)矩阵型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它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

3)算法型通过模糊的数量计算,确定媒体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值关系。4)流程图型是流程图建立在问题模型的基础上,通常先确定过程和分解过程的按序列排列的步骤。

11.简述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P.56 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来知觉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建构的以及生成意义的过程。

第三章 视听媒体教学基础

1.为什么听觉有方向感? P.114 人们是运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和音色差。总之,由于达到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2.试说出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P.118/119 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构图的要素: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

3.试说出传声器的用途和种类。p.123/124 用途:将声波信号(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电能);种类:动圏式、电容、驻极体电容、无线传声器 4.使用传声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p.127 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阻抗匹配、连接线、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声源与话筒之间的位置、传声器的使用要求。

5.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方式? p.142145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定阻抗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定电压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

6.说出视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方法。p.146148 教学功能:典型示范,反复训练;创设情境;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教学方法:示范法、比较法、情境法、配画放音法。

7.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p.150/151 设计过程: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录制方法:传声器录音和线路录音。8.试说出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p.164

1、扛起摄像机

2、装入录像带

3、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

4、调节按钮,使图像处于最佳状态

第四章 计算机教学基础

1.简述网上教学形式。p.251-256 讲授形式、个别指导教学形式、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CAI的基本模式有哪些?p.217-219(课件的类型)1)教师讲解、演示模式;2)学生操作、练习模式;3)网络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一种教学模式);4)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5)个别化教学、个别化学习模式;6)虚拟仿真(模拟)学习模式;7)基于局域网、广域网甚至Internet网的开放性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3.简述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处理特点p.207-211 1)音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2)模拟信号数字化;3)数字信号压缩;4)多媒体的压缩。

4.简述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设计。p.225/226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通常采用窗口、菜单、图标、按钮、对话框等构件构成人机-交互界面,以鼠标、触摸屏、声音选择作为主要输入手段,辅之以键盘输入、每一步都有直观的操作提示。

第五章 组合媒体教学基础

1.简述学校媒体组合教室的概念和组合形式。272 媒体组合教室:在一间教室中,将多种教学媒体经过一定的设计和组合,构建成一种有效的体系,从教学环境角度看,它就是多种媒体教学环境;而作为安装了这一系统的教学场所,它就是组合媒体教室。

组合形式有:录音-投影仪组合;影碟机(或录像机)-电视-投影组合;多种媒体的组合。

2.试从功能上分析4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

答:常用的语言实验室有四种类型:

1、听音型的语言实验室,主要用于语言听力训练。

2、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在听音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传声器、放大器、呼叫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组成了双向对讲系统。

3、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在学生座位上具有跟读功能的录音机,以及相应的放大电路、为学生提供听力、发音训练和录音对比功能。

4、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论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功能,做到视听同步教学提高学习效率。(P274)

3.简述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答: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1、普通计算机教室;特点:单机运行,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用,限制了设备和教室的利用率,不利于进行集中教学和集中管理。

2、多媒体网络教室;特点:可以提供各种网络化的教学环境,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P278)4.试述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

答:视频演示仪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演示工具。它可以让演讲人在课堂和会议室里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清晰、逼真的显示在电视频幕或投影频幕上。其展示功能将光学实物投影器、反射试投影器、透射试投影器、幻灯机、X光片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可完全代替传统的投影仪、幻灯机等平面、立体展示设备。(P286)

5.什么是域名、工作站、网络服务器?p304 306 307 域名:由于IP地址是一串数字,对于用户来说很难记忆,就又采用了一种简单明了的,便于用户记忆和理解主机地址的方法,人们称其为域名。工作站是一台客户机,即网络服务的一个用户。网络服务器:网络中可提供某种类型网络服务的实体。6.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

答:(1)书写法,这是最基本、最常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2)图片法利用以设计制做好的幻灯、投影图片来进行教学,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3)实物投影法。(4)作业法。(5)声画教学法。(P283)7.试说出卫星电视的特点和组成。

答:卫星电视特点:

1、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2、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受质量,3、信号容量大,4、投资省,费用低,5、扩大教育规模,6、可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

卫星电视的组成:包括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和地面接受系统。(P290)

8.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

答:现代投影器有:阴级射线管投影器(CRT)、液晶投影器(LCD)、数字光处理器投影器(DLP)。选择:主要根据显示环境来决定投影器的类型,如房间面积比较小,可选用液晶投影器,显示环境面积比较大,没有日光照射,照明灯光比较暗,相对固定使用,可选择CRT投影器.对环境要求不高,显示面积特别大,显示高分辨率的图形信号,可选择两侧LCD投影器,不必显示高分辨率图形信号,而追求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和色彩的锐利性,可选择DLP投影器。(P284)

第六章

1.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p.317-

319、教学设计的定义。p.319/320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是把与教与学有关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P317、319)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P320)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哪几个方面?p324 包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4个基础理论。

3.试述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p.330-331 包括9个环节和最后信息反馈修改环节,即:评价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情境脉络;制定系统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4.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答:把教学设计模式中的8个基本的组成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材料的开发、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及修改、终结性评价组合成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4部分,即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P335)

5.试述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4个步骤。

答: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4个步骤包括:规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最后的报告。规划:注意分析对象及其分类、选择方法策略、确定分析方法和收集数据的对象;收集数据: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排定日程;分析数据:分析并优化结果;最终报告:分析研究目的、描述分析过程和参与者、说明分析结果、提出必要建议。(P342)

6.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

答: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分为5种类型:

1、智慧技能: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技能;

2、认知策略:学习者指导自己学习的能力;

3、言语信息:学习者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学习者进行身体操作性活动的能力;

5、态度:影响个体对事物或行为的选择的一种行为取向。(P344、P364)7.信息加工分析

答:又称“过程任务分析”,即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得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者分析得到学生的起点状态,从而列出一系列信息加工的内容和单元目标。还可以揭示出某些不明显的个别步骤。(P345)8.使能目标分析。

答:使能目标就是介于学习的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一般从终点目标出发,一步一步地予以揭示。(P347)

第七章

1.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被公认为最有权威的教育目标理论之一。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结构中,将全部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再将不同领域中的教育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类型。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分类,目标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列,并使用操作性的行为术语进行行为界定。

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动作技能领域:反射运动、基础生理活动、感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综合运动能力。

2.说明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答:行为目标就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行为产生的条件,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用描述行为的术语来陈述。(P366)

3.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

答:首先明确陈述心理变化,同时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避免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变化,也克服用传统方法陈述的目标的含糊性。(P367)

4.加涅的五成分式目标的编写方法368 为使目标精确化,加涅发展了行为目标的思想,提出5成分目标陈述技术,使行为目标与内在的心理变化有了可以观察的对应关系。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者运用目标能力的具体任务中,观察符合要求的行为。因为只能通过观察学习者的需要应用某种能力的任务中表现出的行为来推断该能力已被习得。5.试述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回忆性题目、识别性题目和结构化回答题目)。答:回忆性题目:简单地再现教学中呈现过的知识的题目;识别性题目:从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的题目;结构化回答题目:要求学生确实地产生或建构一个答案的题目,需要智慧技能中的高级推理,要求的反应层次比回忆回答题目的深,对记忆和认知策略的要求比识别性题目的高。(P370)6.说明教学策略设计的工作内容374 教学策略设计涉及4方面内容(教学模式或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和包括对4方面内容的选择、决策、开发和整合。7.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答:教学模式就是指反映特定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P374)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由舒赫曼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而概括成型;其理论依据是学生本能地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会尽力去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最终解决问题。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并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糊弄等4个阶段。(P376)8.有意义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

答:“有意义接受学习”改变了“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一种片面理解,认为有可能通过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使有潜在意义的课题或材料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成为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包括

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学习课题或学习材料,3、加强认知结构。(P377)9.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答:对应信息加工过程的8个组成学习内部条件的有序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反馈,加涅提出教学活动的9个教学事件(教学步骤)

1、引起注意(接受),2、告诉学生目标(期望),3、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工作记忆检索),4、呈现刺激材料(选择性知觉),5、提供学习指导(语义编码),6、引出作业(反应),7、提供作业的正确反馈(强化),8、评价作业(检索和强化),9、促进保持和迁移(检索和归纳)。(P379)10.试述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答: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

1、教学任务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2、学习者的能力如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和年龄等,3、教学管理,4、经费和技术,5、媒体的教学性能如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P393)11.试述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答: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个的5个基本步骤为:

1、制定评价计划包括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被试人员、阐述背景条件,2、选择评价方法如测验、调查、观察,3、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包括向被试说明须知、试行教学、观察教学、测验和问卷调查,4、归纳和分析资料包括数据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图形分析、访问专家、酝酿新方案,5、报告评价结果。

第八章

1.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2、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3、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4、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5、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P412)2.试述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答: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内容:

1、课题的申报和审批

2、课题的日常管理,3、课题评估和验收,4、成果奖励和推广;方法:

1、系统管理方法,2、目标管理方法,3、计划管理方法,4、计量管理方法(P415)3.试述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微格教学是训练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其工作流程为: 确定开课形式->选定训练课题->提供范例标准->组织试教录象->指导反馈评价。

确定开课形式:微格教学可用多种方式进行,主要有:单独授课形式、作为教学法课程的一部分、作为教学实习的一部分、作为第二课堂开设。

选定训练课题:就是确定训练目标、训练课题的选择与开设课的形式和学科专业有关。

提供范例标准:即向学生提供能规范的样板,让学生学习,观摩模仿。组织试教录像:主要工作有:组织微型班,安排摄像时间、地点、配备摄像员等。

指导反馈评价:评价方式有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的组织形式有:组内评价、异组评价、大班评价。(P419)4.试述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

答: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包括:

1、设备设施及其他物品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保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认真作好工作。5.试说出教学设备设施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正确合理使用设备设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型、精密、贵重设备设施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机操作、操作使用后要认真填写设备履历表、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检修、对责任事故须查清原因、及时处理。

2、根据设备设施性能及其技术特性、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防止负荷过重和设备的滥用。

3、根据各种设备设施的不同要求、设置并保持权宜的环境和条件。

4、建立一套合理使用设备设施的规章制度,以达到管好用好的基本要求。

5、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工具需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领用。

6、一般常用仪器、道具,根据工作的需要发配给有关人员、并建卡一式两份,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各一份。

7、一般材料和消耗物品应凭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领用、对空白录音带、录象带、刻录光盘和计算机闪存等应专项管理、领出和交回要登记和销帐。(P425)6.试说出收集教育媒体的4种渠道。

答:收集教育媒体教材的4种渠道:

1、组织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编制。

2、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课体教材。

3、通过交流复制等方式收集兄弟单位编制的高质量教育媒体教材。

4、从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和因特网中接受和下载的教育节目和其他资源信息。(P427)

第九章

1.简述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

答:

1、根据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按时间和地点两大要素,将所有教育分为4种类型,传统教育活动基本上是相同时间、相同地点进行的,这种教育形式时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不同时间、相同地点的教育有多种情形。不同地点的教育根据发生在相同时间和不同时间的区别,分别称为同步远程教学和异步远程教学。

2.说出远程教学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答:远程教学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是由美国宾洲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穆尔教授提出的,这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是:学生和课程学习材料(教学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1)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

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学习材料来实现,学习材料是教师设计开发的,教师(或教育机构)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发送来引导和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相互作用,学习者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构建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它们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

(2)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材料发送到学生中之后,无论认知技能的学习,还是动作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都要帮助学生与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原理和理论,通过实践掌握已演示过的技能等。(3)学生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学生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个别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集体之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教师的组织和参加,不论信息技术手段多么完善,课堂教学和组通论依然是学生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涉及培养集体精神,探讨团体功能和协作关系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协作活动。(P451)

第二篇:2012电大入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电大入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学生和教师 学生和教育机构 多媒体 系统教学 通信联系

2、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3、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优势互补

4、需求、自学和辅导

5、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择优录取

6、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

7、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训练、实践能力

8、作业、实践、实习

9、指导学生学习学习在中央电大在线或北京电大在线

10、有关教学安排 具体安排 相关教学信息

11、地位 其他课程 哪些媒体教材 媒体 复习备考

12、方式、内容、范围、复习备考

13、计算机管理、省级电大、毕业审核

14、考试时间、———、另为你安排时间进行考试

15、相同的考试、参加考试

16、专业层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专科

17、注册日期、8、现修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学分、合格

18、申请、申请审核、专业毕业证书、毕业成绩登记表

19、专业、层次、较近、相同、比较一致、学习上、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习方 法和技巧、学习信息和资料、孤独感、计算机网络、电话。20、理解和掌握程度、重温或重新学习、寻求帮助、学习、同步、联系、误解、学习信心、常见题型和答题的要求。

21、教学大纲、内容、形式、操作、选题、选题、调查研究、指导、选题、工作提纲、Word或Powerpoint文件。

22、与他们讨论、辅导课上、电话、电子邮件、讨论版。

23、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学习方法、———、咨询服务、视听阅览室、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

24、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25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平时作业、学习行为表现、教学活动和环节、课程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小组学习

26、终结性、统设必修、笔试、面试、计算机无纸化、补考 27、50%、资格、期末考试、形考、期末

28、注册、首次注册、再次注册、学习、考试、注册

29、注册、学习和考试 30、3年、4年、要求、毕业总学分。

31、学分最低、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毕业、获取

32、老师说不用填写

33、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地址

34、学生根据不同专业自己按教学计划填写。

第二部分 简答题(简略答题)

1、开放教育具有的几个基本特征?

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2、分校(工作战)与北京电大、中央电大是什么关系?

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及其所属分校和工作站,组成了一个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央电大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统筹规划和指导全国电大的教学业务工作;地方各级电大由同级地方政府领导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学上接受上一级电大的指导与管理。

3、电大学生从注册入学开始,学习过程大致需要完成的“程序”有哪些?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必修课程并通过考核。学习选修课程并通过考核。完成作业、实验或课程设计。参加集中时间环节。一般要完成以下各个环节:自学文字教材,收听、收视音响教材,到学校参加面授辅导或专题讨论,上网学习,完成作业或实验,参加期末考试。

4、怎样确定每学期修读的课程? 在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课程说明,可以参考其中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和前修后续课程的建议,也可以向老师咨询。

基础课或为了学习其他课程而必须先修的课程往前排。而课程的难易程度,将影响到确定每个学期最多能修几门课程。如学习基础好,时间比较充裕,考虑每学期修3-4门课程。如所修的课程对你难度大,考虑每学期只修1-2门.对于特别难的课程,可以考虑延长修读时间,每学期的课程用两个学期来完成。

5、什么是电大系统的“五统一”?

中央电大面向全国开设的专科、本科专业,其教学计划中的统设必修课程,在全国使用统一的课程名称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即:

“五统一”是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保证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电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网络学习资源包括哪几种主要的媒体形式?

包括:

文本、视音频、网络版CAI课件、网上答疑讨论

7、你从网上能获取哪些资源?

在网上可以获得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教学动态辅导信息,BBS和双向视频

8、什么是流媒体?它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流媒体是指使用流媒体技术的媒体,现在主业指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频和视频。

直播课堂将教师讲课的实时视频通过网络传给学生;IP课件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后,加上文本讲义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9、请打印一张你所学流媒体课程资源的界面。

答案略

10、请列出《素质教育》网站中四个模块的名称。

阳光教育、娱乐空间、教育新闻、教育频道

11、电大是怎样进行教学管理的?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进行管理的12、什么是在线自测系统?

。“在线自测系统”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网上学习方式,是根据中央电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程考核说明为依据,为学员提供开放教育必修和限选课程,帮助学员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自我综合测试练习。帮助您用最少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复习练习。

13、《北京广播电视学考生违纪处理规定》对不同的违纪情节,有几种不同程度的处理?分别是什么?

共四种不同程度的处理

违规的:1课程成绩按“零分”处理;在该生学籍及成绩档案中记录“零分”。2.取消其该门课程考试成绩,按作弊处理;该科目停考一次;取消其学士学位申请资格;在该生学籍及成绩档案中记录“作弊”。3取消考生当次报考各门成绩取消其学士学位资格.该生学籍及成绩档案中对该门课程分别记录“替考”或“违纪”,其他课程记录“零分”。4.取消考生学习期间所有成绩.由基层电大报学籍所在电大批准开除学籍

14、为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你认为应该转变哪些观念?

面授课时间少了,学习要求高了,新的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能力。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不了现代的需要.终身的社会需要,终身学习生活需要.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远程为大众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利用远程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非常有益

15.你所在分校在课程注册方面有哪些规定?

学生第一学期入学按教学计划课程注册.第二学期,尊导专业指导老师的意见.学生可以超前或滞后注册课程学习.免修课程学生也要进行课程注册.否则免修成绩无法登陆

16.你所在分校在课程报考方面由哪些规定?

按市电大课程实施表所列课程进行报考.学生未进行课程注册.为完成作业的课程.学生不得报考

17.你所在学校在教材管理方面由哪些规定?

新生入学必须购买教材.教材按书后定价合算多退少补.学生进行教材预定后.如不进行课程注册原则上教材不退费

18、作为电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你怎样看待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和秉持的行为和准则,也是必备的基本素养。

入学资格承诺其真实性和合格性

平时作业和学习过程记录独立完成和真实的。考试成绩为真实成绩

第三篇:西安电大《教育评价》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西安电大《教育评价》形成行考核册

仅供参考

作业1

一、填空题

1、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 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2、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它可以使评价者了解每个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优长和不足。

4、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5、CIPP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所组成。

6、从指标系统的内容看,指标系统中有条件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

7、所谓权重,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因素(指标)时,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

8、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

9、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10、根据观察实施的方式可分为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二、名词解释题

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P.2

2、.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P.63

3、评价中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该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晕轮效应给评价带来的误差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差概好的“扫帚星效应”,二是以好概差的 “光环效应”。

4、.测验的信度P156:信度是指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的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测验的结果应当保持一致。

5、测验的效度P159:效度是指有效性程度。测验效度是指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三、简答题

1、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P11-

1)导向的功能;2)诊断的功能;3)鉴定的功能;4)改进的功能;5)激励的功能;6)控制的功能。

2、如何贯彻教育评价科学性原则?

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确定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即符合国家规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尽量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方向和定量方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搜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可靠。

3、教育评价按目的分类:

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评价者主要采取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搜集评价信息;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分析、表达评价意见;被评价者参与度较高。

以鉴别、区分、奖惩等为目的的评价:多用定量评价;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受评地位。

3、根据评价目的,教育评价可大体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评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34(1)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评价者主要采取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搜集评价信息;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分析、表达评价意见;被评价者参与度较高。(2)以鉴别、区分、奖惩等为目的的评价:多用定量评价;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受评地位。

4、教育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P44-

要点:第一,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第二,评价的内容。第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第四,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第五,附录

5、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产生的主要障碍心理现象?

被评者的障碍心理现象:一是被审心理,二是应付心理,三是迎合心理,四是防卫心理。

6、问卷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问卷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题数量要适度;(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

作业2

一、填空题

1、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称为两个等级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2、选拔性学生评价观点强调学校教育是为少数人服务的选拔性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甄别的过程,评价的方法一般是考试,以考试成绩决定高低和优劣,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评价主体是教师和管理者。

3、水平性学生评价观点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侧重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是一种绝对评价。

4、全息性原则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

5、从层次上来看,教育目标可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6、以布卢姆位代表的专家于1956年发表了关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把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7、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言语信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8、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科学习效果评价、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水平评价、学习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评价、身心健康水平评价和审美素养。

9、两种不同的教师评价观点:即奖惩性教师评价观点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点。

10、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于管理和班级工作绩效。

二、名词解释题

1、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育评价的主要领域,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2、教育目标:p232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3、学生自我评价: P252: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4、教师评价:P274:又称教师考评,是指在准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实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5教师自我评价:就是以自我为主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教师依据评价原理,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作出评价的活动。

三、简答题

1、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的潜能;评价注重过程,考虑对象的过去,重视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未来;评价目标有层次、动态的,尊重个体差异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鼓励学生主体参与;评价内容丰富、全面,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等;评价方法多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结合,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结合。

2、.当前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

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差异性等原则。

3、教师评价学生的常用操作方法有那些?

学业成绩测试法;观察与调查法;评语评价法;表现性评定法;档案袋评价法。

4、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为目的;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评价者与被评者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不是额外附加的成分。

5、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些教育教学行为开展评价?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工作量(备课、课时、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思想教育工作等);备课质量;上课质量;作业辅导质量;课外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研、科研;德育工作;协同工作等。

6、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和途径有哪些?

内容: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的反思。途径:教学笔记;反思日志;交流讨论;调查研究;理论文献。作业3

一、填空题

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和教学绩效评价。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3、学校管理工作评价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改进性原则。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素质评价主要应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身心素质。

5、学校机构设置评价的内容包括:机构是否健全、结构是否合理。

6、学校制度建设评价的内容包括:制度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贯彻执行。

7、对学校计划工作的评价包括: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工作计划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和措施是否正确。

8、根据评价机构的稳定性,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有常设机构和临时性的区域教育评价机构。

9、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有自评组织机构、社会评价组织机构和行政评价组织机构。

10、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利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学校教学工作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判断。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3、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状态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4、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P372:就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过程及其行为结果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5、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

三、简答题

1、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听课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要做好哪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事先约定。评价者在听课前应事先和作为被评价者的教师约定;二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听课中的核心内容,要做好全过程观察和有重点观察。三是课堂记录。课堂记录的方式,可以利用事前选择和研制的观察表做记录,也可以用描述性记录法把课堂上言语和非言语事件都真实地记录下来。四是课堂快速调查。课堂快速调查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测试题,另一类是微型问卷调查。

3、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

对计划的评价(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工作计划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措施是否正确得力);对执行和实施的评价(组织宣传情况、观测落实情况);对检查的评价(检查制度、检查方法、信息反馈及处理、检查效果);对总结的评价(总结的依据、方式、结论)。

4、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

对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一)学校管理工作改革的进展:(1)考察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有一定力度的改革方案。(2)考察是否有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总目标。(3)考察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实施细则。(4)学校管理工作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二)学校各管理不满工作取得的成绩:(1)考察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的新思路、新规范、新模式、新方法。(2)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现代化的进展状况。(3)考察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学校软硬环境的变化:(1)是学校软环境的变化及其成效;(2)是学校硬环境的变化及其成效。

(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4)学生特长发展水平。

(五)实践和研究成果:教育管理实践成效,群体和个体经验及其介绍、经验辐射效果。

5、开展区域教育评价有何意义?

(1)开展区域教育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丰富其方法;(2)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各方力量重视教育,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3)有利于区域教育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和控制;(4)有助于发挥协作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双基”的进度。

6、评价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关注哪些内容

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程度及参加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地方、学校有效地课程资源开发程度;已开发的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效果;能否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

第二部分专题研讨 研讨题1 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

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积分进行排队,排在最后的或连续几次排在最后的教职员工被解聘,或调到较次要的岗位上去。

一、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

其一,实行末位淘汰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后,教师岗位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教师很快就形成了“今天不努力干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的强烈危机意识。学校充满了竞争与活力,这是末位淘汰制这种竞争机制的优势与魅力。

其二,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唤起教师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后,教师惟恐落后,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钻研、进修,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

其三,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而且很多年轻教师主动向年长的优秀教师学习请教。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良好的风貌的形成。

其四,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在校师范生的学习意识。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在校的师范生危机意识会更强,会更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外部积极影响,也是这一竞争机制的社会效应的重要表现。

二、实行末位淘汰制的消极影响

其一,实施末位淘汰制可能增大学生的负担。实行末位淘汰制必须对教师进行评估,教师的工作成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生的发展反映出来的。因此,评估的主要方面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使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很多教师不仅在精神上对学生施加压力,而且会在课时和作业量上增加分量,教育又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之中。

其二,实施末位淘汰制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团结合作。教师无论多努力,总有教师会排在后面,总会有教师被淘汰,为了保全自己,教师之间关系更紧张了,竞争各自为阵。如果教师将相互之间的矛盾带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其三,实行末位淘汰制会给教师身心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当学校采用末位淘汰制后,教师不可能完全凭着自己的工作能力或工作的努力程度来保证自己的工作业绩不排名最后,这样教师的压力就无时无刻地在加大,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克服学校实行末位淘汰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学校应该对教职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意识教育,让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实行末位淘汰制是为了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做好教职员工的评估工作,找准应被淘汰的人员。准确地找出被淘汰的人是实行末位淘汰制的重点和难点。应该从各方面各角度做好教师的评估工作,给教师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定位。

3.做好配套措施建设。(1)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职员工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在被解聘者待岗期间,应发给基本生活保障费。(2)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学校应建立由党政工负责和由教职工代表组成的调解小组,以在教职工与学校发生劳动争议时出面调解。若调解无效,则应由政府的有关机构进行调解。(3)规范聘任行为。学校要对聘任期限、违约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做出操作性较强的规定。

第三部分案例描述及分析 发展性学生评价案例及分析 案例:

有一次,在早上第一节数学课上,我正在讲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低头玩格尺,那认真劲儿完全忘记了学习,无视老师的存在,在处理这名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上课溜号玩格尺事件时,我很气愤,好学生溜号使我无法接受,当时我便口气生硬地让他交出格尺,并一气之下把格尺掰成了两半,课下我把这名学生叫到了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溜号?为什么上课玩格尺?为什么不认真听课?一顿训斥之后说的这个学生哇哇直哭,诚恳地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不会有此类现象发生,我明确告诉他,课堂上若再出现此类现象我决不会理睬他。我以为经过这次事后,这位学生能够改过自新,今后的课堂表现肯定会积极踊跃,主动思考问题,结果呢?他并没有吸取教训,课堂仍有时出现溜号现象。

案例分析:

学生天性是好动的,不可能45分钟精力完全集中,不分散,溜号是正常的,但老师批评之后,这种现象应减少,甚至应该避免。为什么我处理这个学和却未收到效果呢?教师的评价方法不当,若能必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并且发现学生闪光点,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或者发现学生溜号,出示几道当堂的练习题考考他,他肯定回答不上,这时他注意力肯定会集中,专心听下面的内容。此案例使我体会到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些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评价提出的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及学生的人体差异性。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日常评价与学期评价综合起来,并注重品德评价和特长评价,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唯一标准。现实教学中,有许多学习成绩稍差,但在道德品质方面深受学生及教师好评,并在文娱或体育等方面有个人的特长,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应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教书育人,在发扬学生优点的同是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尊重、认可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和评价方法,建立因材施教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为了学生发展而评价的基本精神,“评价”作为一门教育艺术,其作用不容教师容视。

提起过去教育中的评价形式,使我不由想起学习时同学中盛传的一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啊,提起学生评价,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就是这样一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与错误的评价理念,使我们忽略了学生身上许多的闪光点与发展潜能,给教育造成了不可小视的阻碍。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所以,我们的评价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性评价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建立的、客观性评价,需要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与完善,使评价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部分

科研小论文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以往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成绩程升学率来检验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合格,教师是否称职.评价的结果往往与教师的奖金、职位的升降挂钩,这样就使得教师在本能上抵触教学评价,也就会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发展.

如今的教学评价不再是判断教师是否合格或达标的标准,而是一种帮助教师发现与分析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提出改进计划,促进发展的过程.

那教学评价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呢?我个人觉得这个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应是死板的,而是有弹性的。

在备课方面。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的计划,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方面。一节好的课,要看是否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内容安排是不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否具有道德上的影响,也就是是否体现了有人文性和社会性。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在教学中充他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布置课堂或家庭作业时是否分量适当、难易适度。量否有认真批改、讲评。

在课外辅导方面。教师是否针对不同特点换学生采取与之符合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评价学生的方面。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验以外,教师是否还采取其他评价手段和方法。比如:上课时的表现,某一方面的能力。与之前相比较是否有进步等到。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到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评价可以使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求更好的进行教学。

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谈到有的老师教学水平高,有的老师教学水平低。那么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和区别。

一、低水平的老师向课后要质量,高水平的老师向课堂要质量

如果单纯比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足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可能每天都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身经百练,也能考出好的成绩,但这是以耗尽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取得的。这样的老师工作态度很好,很认真,虽然课堂教学效果未必好,但课后任劳任怨,每天都要批阅学生大量的作业,保持较好的升学率和教学成绩。但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不高。真正高水平的老师不是向课后要质量,而是向课堂要质量,向45分钟(或40分钟)要质量。他们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掌握,做到“堂堂清”,课后就可以不布置作业。他们的教学成绩很好,而学生的负担很轻。他们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这才是高水平的老师。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物理特级教师何文浩,课下从来不给学生留作业,学生的全部学业都在课堂上完成,而他的教学成绩在全国却是一流的。多年来他带的班升学率达100%。以1996年为例,他任班主任的班三分之一的学生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物理平均分竟达到120分以上,有一年的平均分达到了138分。何文浩老师向学生家长说明课后不留作业的原因时说:“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留作业造成许多学生不必要的劳动。你们想一想,我上课时留的作业是一样的,已经会了的同学就是重复劳动,不会做的又浪费他们的时间,许多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他们认为反正课后做作业补齐就是了。而不留作业,就能让他们把精力都用到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留作业,何老师把45分钟的课堂当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全部时间。为了这45分钟,他得准备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何文浩讲课时只拿一支粉笔上讲台,从来不拿书和备课笔记。为了只拿粉笔上课,他可以说出从高一到高三任何一册物理教科书任何一页上的内容,他的脑子里有成千上万个不同难度练习题的模式。

北京市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搞了三轮教改实验,他教数学兼班主任,从初一教到高三,6年没留过家庭作业,而全班55%的学生考入北大和清华。

类似这样课后不给学生留作业而教学成绩很高的例子很多。实际上,真正高水平的老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老师向课后要质量,靠加班加点和大量课后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教学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基础相当),老师的课后作业越少,教学水平越高。

二、低水平的老师教知识,高水平的老师教方法

在有些老师的眼里,学生是一个需要填充东西的空桶,老师像蚂蚁搬家一样,把书上的知识运到学生的脑子里。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好的成绩,老师力求把书本上的每一句话都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把书本上的每一个练习题都练会,唯恐哪个问题没有讲到学生不明白,哪个练习题没有做到学生不会,所以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但考试的时候一旦不是书本上的题目,学生就没了办法,老师也只能后悔自己没有猜到这道题。这样的老师靠题海战术拿成绩,力求穷尽所有的题目,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找到的题目都要让学生做,以为做多了总能碰上考试的题目。殊不知,知识是不能穷尽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这样的老师即使教学态度再好,也不是高水平的老师。真正高水平的老师上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还是那句老话:“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己就会去学习知识,自己就会去找练习题做。知识是学不完的,但知识的规律是有限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就要让学生掌握有限的规律。知识的规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学生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课本上的练习题不必都做,书本上的话不必都讲,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也潇洒。

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的许伟老师,在天津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法上了一节初中数学公开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课堂上他讲的例题很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探究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划归思想,让学生掌握用“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消次”的方法,结果一课时学生不但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连三元一次方程组、四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都会了。许老师说:我这一节课把初中整式方程的问题都讲完了,以后这类的问题都是复习课和练习课了。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己编题来验证这些规律和方法,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学得也很轻松。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画家和牧童》,讲的是唐代大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商人称赞“画得太像了!”,教书先生赞扬“画活了!”,而牧童却说“牛尾画错了”。有的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诸句分析课文,力求把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讲清楚,重点句子还要反复读、反复讲。其实这样的课文只要引导学生找规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凡是小说、故事、寓言、童话等题材的文章,都有人物或人物的化身,我把他叫作“角色”,实际上这类的文章就是谈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只要把他们的关系搞清楚了,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也就明白了。学生可借助纲要信号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所谓纲要信号,就是用字词、数字、线条或其它符号组成各种图、表、公式或句子,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大的纲要信号可以是一个学段的一门学科(如整个初中段的六册语文),也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单元的内容,小的纲要信号一般是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的内容。纲要信号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树、线状图、网状图、表格、简笔画等,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下边是我在听课时画的这篇课文的的纲要信号: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分析课文的方法,老师没有必要讲得太多,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自己就会分析,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何乐而不为!所以低水平的老师教知识,高水平的老师教方法。

三、低水平的老师微言大义,高水平的老师整体建构

许多老师在讲课时喜欢精雕细刻,微言大义,好像不“挖地三尺”不足以表现老师的水平。在语文课上,即使很短的一篇课文,老师也要分成2~3课时来处理。有的老师把课文的每一段都投影到银幕上,逐句分析,讲深讲透,有些连作者都想不到的事情也被老师挖掘出来了。其实文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主要是照搬教参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北京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曾算过一笔帐:“800字、1000字的文章,有的老师竟讲三课时(135分钟);20字的《登鹳鹊楼》,在小学二年级竟讲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这样的教学少(课堂容量少)慢(教学进度慢)差(教学效果差)费(浪费时间)。

其实,真正高水平的老师不会把教材讲的太细,而是把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整体建构。一般的老师一篇课文讲2~3课时,而山东潍坊市的韩兴娥老师一课时讲2~4篇课文,还不布置与课文有关的课后作业。她在教语文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就把小学六年的课本全部学完,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人人都是优秀。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对小学六年12册数学教材进行了反复研究,她认为:“知识就像一棵树,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小学数学就是掌握四个基本概念:合差倍分,‘合’又是最基本的概念。小学阶段整个抓一个‘合’字。有‘合’就有‘分’,在合分这两部分,就有不等和相等。每份都相等,就是特殊情况了,就有乘除。除和减法有关系,总数除以3,那总数减3行不行?加减乘除是有内在联系的。这个知识挖掘透了,老师就知道该在哪里下工夫,许多东西就水到渠成。”运用这一教学思想,马芯兰老师重新编排教材,引导学生用三年的时间学完五年的数学教材(五年制),用四年的时间学完六年的数学教材(六年制),学生没有课后作业,毕业成绩平均93分以上。

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科学就要讲究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东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是每一个老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不要把讲台作为表演的舞台,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化: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

第四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形成性考核册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人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调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些旨在直接增强个体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活动,更包括那些直接改变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活动。(或:一切能使人们的行为生活条件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3、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4、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message)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5、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二、单选题:

1.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B A.环境保护 B.社会动员 C.健康教育 D.疾病控制 E.学校卫生

2.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 C A.生物学因素 B.卫生服务因素 C.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D.环境因素 E.社会经济因素

3.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属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中的 A A.社会策略 B.环境策略 C.信息传播 D.技能发展 E.组织方法

4.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 B.健康教育对健康促进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 C.健康教育包括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内容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 E.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5.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 D A.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B.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C.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D.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E.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6.从提高健康传播效果的对策看,以下表述属于传播者方面的是 C A.在农村利用有线广播传播健康知识 B.根据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确定宣传内容 C.请群众信赖的医学专家讲课 D.采用漫画、图片的形式

E.利用卫生节日,配合政府行为进行相应内容的宣传活动 7.在传播中,干扰指的是 B A.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行为反映 B.传播过程中对信息减弱或加强的因素 C.在传播过程中能决定信息取舍的人 D.在传播中传播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 E.在传播过程中双方缺乏对信息共同理解 8.传播材料预试验的次数取决于 E A.传播材料的形式 B.使用传播材料的场所 C.传播材料的使用对象 D.制作传播材料的经费数量

E.初稿的质量和前一次预试验中发现问题的大小与多少

9.人们患了某种疾病后,由于怕花费太多时间和钱而不去就诊,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该解 释为 D

A.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B.对疾病危险性的认知 C.对采纳健康行为益处的认知 D.对采纳健康行为障碍的认知 E.自我效能

10.人察觉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时去医院看病属于 B A.预警行为 B.求医行为 C.遵医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 E.保健行为

三、简答题:

1、、简述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问题涉及到很多部门,不仅要求卫生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也包括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创造安全、满意、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支持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加强社区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挖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的健康问题;

(4)发展个人技能: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知识和能力;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强调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人员与部门、其他机构、政府等共同分担健康责任,建立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基于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活动领域,可以将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分为倡导、赋权、协调和社会动员,其中倡导、赋权、协调是《渥太华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促进三大基本策略,而社会动员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开展致力于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过程中提出的健康促进策略。

(1)倡导:主要强调的是针对政策决策者运用倡导的策略,促进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2)赋权:开展社区及人群的能力建设,使其具备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知识和可行的技术,激发社区和个人的潜能,最终使社区、每个家庭和个人具备承担起各自的健康责任的能力,并能付之于行动。

(3)协调:健康促进涉及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个人,使各方面力量有效发挥作用,并能互相支持、配合,需要运用协调策略,关注到各自的利益与行动,形成促进健康的强大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努力实现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健康的共同目标。

(4)社会动员:社会动员策略主要的对象是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区以及个人,有效的社会动员需要以远大的目标感召人们,以各方利益得到最大满足与妥协来打动人们,促使各方积极行动,产生切实的成效。

3、简述“五因素传播模式”的内容。

健康传播的“五因素传播模式”是拉斯韦尔提出的,该模式通过对五个问题的回答,描述了传播的基本结构和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这五个问题是: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模式及其五大研究领域是传播者控制研究,信息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传者研究,效果研究。

4、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传播者因素:传播者是健康传播的主体,通常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传播者是否能发挥好把关人作用,保障信息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适用性等,直接影响健康传播效果。此外,有威信、权威感和自身形象良好的传播者也更容易得到受传者的认可和接纳,进而其传播的信息也容易被接受和相信。

信息因素:信息符合目标人群(受传者)需要、具有科学性,对受传者的健康有益,就容易得到受传者的接受。而信息服从传播目的,表达形式适宜,也有助于受传者理解和运用健康信息。

媒介渠道因素:运用的媒介和传播渠道能够为受传者接触到,及具有可及性,是使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选择适合于信息并为受传者所接受的媒介,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基础。多种渠道的组合使用往往能取长补短,提高传播效果受传者:受传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受传者的一般心理表现为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从而形成接受信息时的选择性,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此外,受传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其对健康信息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健康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传播效果,如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地点、场所距离等,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等也可以促使实现良好传播效果或使传播效果削弱。

5、简述“知、信、行模式”及其基本思想。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

知识是健康信念形成、转变态度,并形成健康行为的基础;信念是产生行为的动力,行为是健康教育的目标。知、信、行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没有必然性,要使人群在

接受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信念和行为的转变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设计和执行。

6、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母乳喂养时“自我效能”的作用。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成功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

在采纳母乳喂养行为中,母亲的自我效能是其实施该行为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亲具有决策能力;有自己安排工作时间的便利条件,或有能力促使家人和单位对自己实施母乳喂养给予方便;相信自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则说明该母亲自我效能较高,更有可能进行母乳喂养。反之,则会影响这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的实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2、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强化因素既包括正向的强化因素,也包括负向的强化因素。

3、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

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4、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需求评估、政策、环境、资源评估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5、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这是评价方案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目标人群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有关指标的情况,反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效应与结局,通常以EOXO来表示。

二、单选题:

1.社会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 D A.社会经济 B.社会文化 C.生态环境 D.人群生活质量 E.卫生服务状况

2.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内容是 C A.描述人群的生活质量 B.确定影响健康的因素 C.描述人群的健康状况 D.确定健康教育资源

E.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性与可变性

3.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使计划留有余地,以便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制定计划的 E A.整体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E.弹性原则

4.根据PRECEDE 模式,健康教育诊断首要步骤应为 A A.社会诊断 B.流行病学诊断

C.行为环境诊断 D.教育与组织诊断 E.管理与政策诊断

5.进行组织内分析,了解组织的实践经验、应变能力和资源属于下列哪步诊断的范畴 E A.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B.简单时间系列设计 C.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D.复合时间系列设计

A.社会诊断 B.行为诊断 C.环境分析 D.教育诊断 E.管理与政策诊断

6.在“使项目地区80%的孕妇相信住院分娩有利于母子平安”这一健康教育具体目标的表述中,缺少了5W中的 D A.目标人群是谁(Who)

B.在多大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Where)C.实现什么变化(What)

D.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When)E.变化程度是多大(How much)7.一级目标人群指的是 B A.对项目有决策权的人群

B.希望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 C.对建议行为采纳者有重要影响的人群 D.对计划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的人群 E.参与项目的实施者

8. “到某年,使某县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5%”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中的 C A.总目标 B.具体目标 C.教育目标 D.行为目标 E.健康目标

9. 高血压病患者遵从医嘱服药的强化因素是 C A.患者知晓服药能有效控制血压 B.患者能方便地就医、取药

C.患者感到按医嘱服药后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D.患者的经济条件足以支付较高的医药费 E.患者认识到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性

10.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内容中不包括 B A.对活动内容的监测 B.对设备维护情况的监测 C.对工作进程的监测

D.对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E.对活动经费的监测 11. 进行评价的前提是: B A.比较

B.确定价值标准 C.测量

D.设计评价方案

12.在项目周期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评价设计方案是: A

13.关于评价哪一种说法正确: D A.评价应该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 B.评价在计划实施结束后才进行 C.评价只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 D.评价贯穿于计划的始终

14.一项针对肥胖的健康教育干预试验中,对观察对象在干预前后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变化的评估是: C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15.健康状况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等是何种评价类型的指标 D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16.过程评价主要用于评估 E

A.人群生活质量 B.人群健康状况 C.行为与环境 D.行为的影响因素 E.计划活动数量及质量

17.对干预组和非随机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是健康教育效果定量评价方法中的 E A.简单时间序列 B.复合时间序列 C.单组前后比较研究 D.实验研究

E.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18.在形成评价中不常用的研究方法为 E A.观察 B.深入访谈 C.小组讨论 D.文献回顾 E.问卷调查

19.“干预活动暴露率”属于哪类评价指标 B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20.结局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D A.影响健康的内因的变化情况

B.目标人群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接受程度 C.人群行为、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 D.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E.政策与环境的变化情况

三、简答题:

1、简述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内涵、并说明其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方针、战略,在一定高度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包括教育策略、政策策略和环境策略三方面。

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可以运用的教育策略有信息交流策略(如讲座、咨询、电视公益广告、小册子、折页等)、技能培训策略(如讲座、演示与模拟训练、示范操作等),以及组织方法策略(如社区运动)政策策略包括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等,例如建立30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有益于做到社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保健。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在社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建立人群运动场所、制定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的含义、应回答的问题、及三个类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指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设计的、具体的、两化的指 标,在表述中应可以回答谁、实现什么变化、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在什么范围内 实现这种变化和变化程度如何五个问题。根据变化内容,可以将具体目标分为:(1)教育目标:其变化内容为健康教育的最直接和近期的结果,如知识的变化、信念的改变、态度的改变等

(2)行为目标:改变内容是健康相关行为,即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预期在健康相关行为上发生的改变

(3)健康目标:执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后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健康目标的选择取决于项目计划的性质、持续时间等。

3、试比较不设对照组的自身前后比较和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不设对照组的自身前后比较:设计与操作相对简单,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当项目周期比较长时,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适宜于评价短周期项目,同时需注重对影响评价因素的控制。

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通过设立对照组可以有效消除一些混杂因素的影响,但当对照组选择不恰当时,会产生选择偏倚,对照组无法发挥必要的作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的实用性较广,但应注重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可比性。

4、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为了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目标人群的改变在多大程度上归因于项目的干预,要特别注意防止混杂因素对项目产出的影响。常见的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有五个方面。

(1)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又称为历史因素,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执行或评价期间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出台、重大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等。(2)测试或观察因素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状况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3)回归因素

回归因素指的是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在以后又回复到实际水平的现象。(4)选择因素

设立对照组的目的在于克服时问因素、测量因素、回归因素等对项目效果的影响。(5)失访

失访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执行或评价过程中,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被干预或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自我导向学习法:是指个体无论在有没有他人协助下,以个人责任为出发点,主动诊断自己的健康需求,形成学习目标,应用人、物等资源,选择、安排、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达到自我实现健康目标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自我导向学习就是学习者自动自发自我负责的学习。适用于在居民社区、功能型社区等开展慢性病、职业病、常见病、多发病等健康教育活动。

2、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和集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3、医院健康教育(广义、狭义):

1、广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

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

2、狭义的医院健康教育:又称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建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疾病控制,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4、患者教育程序:是护理程序组成部分,是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实施患者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它是遵循健康教育计划实际、实施和评价的原则实施患者教育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患者教育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一个标志。

5、社区卫生服务:是基本的综合的连续的卫生保健服务,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为人们提供包括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医疗和社区康复等全面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

二、单选题:

1.健康教育KAP问卷质量的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有决定作用,反应问卷质量的指标是: B A.长度 B.效度 C.特异度 D.灵敏度

2.以下哪种管理方式不属于健康管理策略: C A.生活方式管理 B.需求管理 C.社区管理 D.疾病管理

3.下列哪种抽样方法不是随机抽样? B A.单纯随机抽样 B.方便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4.下列不属于门诊教育的形式是 D A.随诊教育 B.咨询 C.专题讲座 D.随访教育 E.候诊教育

5.在患者健康教育中,不属于人际传播范畴的是 B A.患者交流 B.观看录象 C.举办讲座 D.医生指导 E.护理人员讲解

6.在医院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处方最主要用于 B A.候诊教育 B.随诊教育 C.门诊咨询教育 D.病房教育 E.随访教育

7.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称为 A A.随诊教育 B.门诊教育 C.随访教育 D.候诊教育 E.门诊咨询

8.体现“医院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的是 D A.从单纯的生理服务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服务 B.可以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C.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D.可以改善患者行为,实现非药物治疗

E.可以使医患双方配合,缩短病程,加速病房周转 9.在病房教育中,与病人共同拟定行为目标的应该是 B A.护理员 B. 护士 C.医生 D.护理师 E.护士长

10.医院健康促进较医院健康教育更注重的方面是 D A.患者的行为

B.医院员工的健康教育技能 C.家属的行为 D.环境支持 E.社区人群的行为

11.积极组织社区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属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中的 E A.社会策略 B.环境策略 C.信息传播

D.技能发展 E.组织方法

12.社区卫生服务是 C A.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导向 B.老年人为中心,社区为导向 C.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D.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导向 E.老年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13.关于专题小组讨论的优点, 不正确的是 D A.可以获得群体对某事物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看法

B.与结构式问卷调查相比,可以较好地了解到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对事物的看法 C.与个别访谈比,专题小组讨论省时间、省费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丰富的信息 D.特别适合于敏感问题的研究 E.可以用于探索群体的态度

14.关于信度和效度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A.信度高,效度就高 B.效度高,信度就高 C.信度不高,效度也不高 D.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E.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15.关于问卷分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问卷可分为结构问卷和非结构问卷两类 B.非结构问卷只列出问题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向 C.结构问卷多用于试测或进行深入访淡 D.结构问卷优点之一是答案标准化

E.健康教育KAP问卷多被编制为结构问卷的形式

三、简答题:

1、自我导向学习法的优势和特点。

自我导向学习非常符合成人终身学习的特性。虽然成人的生理机能逐渐退化,智力开始衰退,但学习能力没有下降,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而且由于警觉到衰老而日益重视健康。在小团体式的学习活动中,参加者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潜能,并增强自信。

自我导向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②学习应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上;③成人是自我导向学习的个体;④学习者应参与需求评估、目标制定和结果评价;⑤应以问题为中心。

2、专题小组讨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1)样本量小,花费较少,但可获得丰富且深入的资料;(2)信息来源于多人,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3)讨论还可以激发出参与者思维,暴露事先无法预知的线索,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4)主持人有机会澄清一些容易被参与者误解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误报和隐瞒信息;(5)原始资料可以生动地表达调查对象的观点态度。

局限性:由于小组成员不是由概率抽样得到的,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代表性、不能外推;调查质量甚至调查结果能否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和技巧;小组的环境有时可能抑制讨论,比如被少数人垄断,其他调查对象可能附和他人而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此外,资料的收集过程和对结果的分析容易带有主观性

3、医院健康促进包含的内容。医院健康促进包含的内容有:(1)建立医院健康促进组织网络(2)制定健康促进政策与规划(3)创造有利健康的医院环境(4)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

①对专职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②对全体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5)改善医院职工的健康水平(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4、列出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的防护措施。(1)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①生物危害 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接触各种感染性液体也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②化学危害 主要来自抗肿瘤药物、消毒制剂和经常接触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③物理危害 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

④心理社会危害 临床护士每天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遇有急重症及抢救时更明显,倒班护士生活缺乏规律,护士在工作中站立、行走、处理重物,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身体局部症状和不同程度的疲惫感。

(2)职业防护措施 ①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③应对暴力事件

5、患者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的关系。需求评估 诊断 计划 干预 评价 护理程序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需求 明确存在问题,作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目标,提出护理计划 执行护理计划 评价护理服务结果是否达到计划目标

患者教育程序

教育需求及学习心理评估 教育诊断是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是护理目标的子目标 教育干预可能和其他护理干预一起实施 评价学习效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4:自己按作业要求完成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5:

一、名词解释:

1、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干预工作场所对健康有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2、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及其他能促使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社会支持系统。

3、学校健康促进:学校所有的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校健康。

4、体重指数:即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二、单选题:

1.属于学校健康促进一级目标人群的是 B A.学校领导 B.学生 C.教职员工 D.学生家长 E.社区领导

2.下列哪一条属于“学校健康政策” C

A.请家长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组织团体,参与学校的健康计划 B.改造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

C.制定进行健康筛查的规定与时间表

D.监测学生生长发育,并培训师生预防疾病的技能 E.安排健康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服务活动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属于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的 B A.事物环境 B.人际环境 C.社区环境 D.物质环境 E.教育环境

4.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属于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的 D A.教育环境 B.事物环境 C.社区环境 D.人际环境 E.物质环境

5.在农村社区的“改水改厕,控制肠道传染病”项目中,当人群已经对项目意义有了一定了解时,健康教育活动应主要侧重于 B A.广泛宣传,引发人们对改水改厕的重视

B.提供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居民行为改善奠定基础 C.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服教育 D.提供具体方法,鼓励人们尝试新事物 E.对率先改水改厕的居民进行鼓励和肯定

6.积极组织社区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属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中的 E A.社会策略 B.环境策略 C.信息传播 D.技能发展 E.组织方法

7. 不属于职业人群一般健康教育内容的是 E A.营养教育 B.饮食卫生 C.戒烟限酒 D.起居卫生 E. 心理教育

8.属于农村群体卫生行为的是 D A.勤剪指甲 B.不喝生水 C.不吸烟;不酗酒 D.居室整洁通风 E.饭前便后洗手

9.在农村促进家禽家畜圈养,属于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的 A A.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不良卫生习惯 B.卫生法制教育 C.农村环境卫生教育 D.农村环境保护教育 E.农村常见病防治教育

10.在社区健康促进中,可以开发利用的社区资源不包括 E A.人力资源 B.财力资源 C.信息资源 D.物力资源 E.时间资源

11.在社区健康促进项目中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属于社区健康促进策略中的 A A.社区组织与动员 B.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C.健康信息传播 D.社会教育 E.培训

12.在农村开展的合理添加辅食,增进儿童营养的健康教育项目中,一级目标人群是 B A.5岁以下婴幼儿 B.5岁以下婴幼儿的母亲 C.乡村医生 D.村妇女干部

E.乡村托幼机构的教师

13.开展社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的是

E A.经常参加有氧健身运动 B.相信合理膳食有利于防病 C.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D.知晓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E.愿意接受健康指导

14.下列关于社区健康教育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E A.健康教育对象是社区人群

B.引导社区居民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C.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集中体现 D.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 E.要求政府采取行政措施进行干预

15.在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中,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C A.饮食卫生与营养 B.急救与护理 C.卫生法律法规

D.居室环境卫生 E.心理卫生

16. 下列运动不属于有氧运动的 C A. 步行 B. 慢跑

C. 举重 D. 舞蹈 E. 游戏

17. 成瘾性行为的形成过程不包括 B A.诱导阶段 B.准备阶段 C.形成阶段 D.巩固阶段 E.衰竭阶段

18.《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的日期 C A.2003年11月10日 B.2005年8月28日 C.2006年1月9日 D.2006年5月31日 E.2007年1月10日

19. 进行乙肝预防时,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应是: D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正规治疗 D.接种疫苗

20.对AIDS/HIV者歧视是一种: C A.自我防卫行为 B.遏制艾滋病传播行为 C.社会性危险因素 D.保健技能提高的体现 E.以上都不是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在社区开展糖尿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项目的意义。

(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越来越成为当前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其危险因素与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行为多发生在家庭和社区中。

(2)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项目,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如社区的环境条件资源、社区政策、社区活动等,有助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善。

(3)依托社区这个场所,也便于开展针对社区人群的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如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食物选择与制作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4)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项目,可以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集疾病预防和现有病人治疗为一体,从整体上减少糖尿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高社区人群生活质量。

2、体力活动干预原则。体力活动干预原则有:(1)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2)运动有关信息收集

①运动史

②体质

③兴趣

④运动禁忌证

⑤运动环境

⑥运动指导(3)运动量的选择(4)运动内容选择(5)运动进度

(6)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3、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主要是预防其体重进一步增长,最好使其体重降低,并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如自我体重监测,制定减轻体重的目标,以及指导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肥胖可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危险性的认识,并努力提高患者的信心。

4、列出成瘾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2)社会心理因素(3)文化因素(4)传播媒介因素(5)团体效应(6)家庭影响

5、HIV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及其他途径。HIV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及其他途径

HIV主要通过3种途径传播:①血液传播:输人被污染的血、血制品;移植了HIV感染者的器官、接受了含有HIV的精液(人工授精);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用具(如静脉吸毒);以及使用被HIV污染后未经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理发工具、文身/穿耳孔的工具等。②性传播:除了异性之间的阴道性交外,还包括同性恋间的肛门性交(阴茎插入对方的肛门)等。③母婴垂直传播:包括怀孕期间、分娩时和哺乳期。HI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携带HIV的孕妇可将HIV传染给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也可能被感染;产后,婴儿可能通过吃母乳而被感染。

其他途径: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接受了有HIV的精液,也同样造成感染HIV的机会。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监狱看守、殡葬人员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如果皮肤破损,通过接触则可能会被感染HIV。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心理学》小抄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5 .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8、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 般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

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王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爱玩而不睡午觉是儿童的不良行为,王老师以“玩”来奖励自睡上午觉的孩子,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后来,孩子们为了能够玩都乐意睡午觉。《教育心理学》小抄

三、论述题、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他强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要求的标准。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到的,才是最适合的要求。2 . 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3、论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桑代克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 → 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并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反应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启法一:在教育中允许儿童错误,在错误中学习,从多次错误中反思,渐渐走向正确。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他不仅说明了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具体地阐明了学习的规律,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红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启法二: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到了及时赞赏。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4 .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 3 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 3 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 3 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 《教育心理学》小抄

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 3 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5 .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作业 5

一、选择题、C、C、A、C、A 5、D

二、名词解释、学习: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如果说某种情境的初始状态 和目标状态存在障碍构成问题,问题解决就是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习得性无力感: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改为:桑代克。、(╳)属于操作技能。、(对)、(╳)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性思维、(╳)可能性越小

四、简答题、程序性知识学习由哪几个阶段构成?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在这一阶段,学生知道并能够陈述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但在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则时他先要有意识地再现出陈述性知识后再表现为行为。在完成某一活动时,学生要再现每一个产生式,一步一步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

(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有哪些?

(1)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3)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4)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一 《教育心理学》小抄

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它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构。同时,道德认识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人们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有了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往往取决于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在于他的谈吐是否动听,而在于他的言行是否一致,他的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道德品质由上述四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在道德动机的调控下,将某些必要的行为技能和习惯构成一定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道德行为方式。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中的两个构成部分,道德意志使这二者加以沟通并得以实现。、学习准备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 6 个方面。

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五、案例分析题 .班主任王老师认识到并倡导“ 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讲述学习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王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问题。.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它不是光从“ 理论” 上“ 教” 或通过“ 考试” 就能教会的。.对于学习方法这种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的方式效果更佳。

六、论述题、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学习包含 4 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培养智力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形成条件化知识,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言语活动有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促使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智力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考核册作业 4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 《教育心理学》小抄

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决定了道德品质的性质,也制约着道德行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的表层心理结构,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联系,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1)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2)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 , 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 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 , 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

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1)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2)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答: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

答:(1)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

(3)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

(4)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5)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答:(1)合作及民主的态度

(2)仁慈、体谅

(3)有忍耐心

(4)兴趣广泛

(5)和蔼可亲

(6)公正无私

(7)有幽默感《教育心理学》小抄(8)言行稳定一致

(9)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

(10)处事有伸缩性

(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

(12)精通教学技术

作用: 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

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到统一。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认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厌恶感,相反可能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对张明的教育因从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论述题、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气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道德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知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道德认识或道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答: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道德认识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根据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

答: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3 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除了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还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各种身体运动技能。加涅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5 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这是因为他的教学目标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教育心理学》小抄

而且还进一步告诉教师作用设置情境(学习的外在条件),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具体为: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关注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计划、控制、调节、检查、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3).教学组织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至少要完成七方面的组织工作:组织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步骤;组织学生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组织班集体、团队和学习小组的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等。

(4).言语表达能力。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不仅直接影响这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是教师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应做到 “ 八戒 ” 和 “ 六性 ”。

(5).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和改进教育实践。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反思中学会教学,通过反思才能扬长避短,创造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教学反思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在学习活动,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师生互动的机制,在反思中不断超越自己。、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 P384-答:第一,教师应能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

(1)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能力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准备状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原有知识,能力背景,查明学生是否已

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条件。

(2)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

要引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特别要重视内在认知动机的激发,为此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本身应当是有意义的,要难度恰当,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的愉悦情绪,让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3)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

要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教学内容应组织成富有意义的序列,符合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首先应注意新信息要具有可辨别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再次要求教师应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能力

现代学习论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教师能否正确关注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

(5)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会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过程,教学就会转化成有意义和令人兴奋的事情,不单是认知成分的参与,还要包含价值、情绪的色彩,促进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6)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是指教师能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其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3 参考答案 .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P159

答: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在提倡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 3 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P179 答:

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教育心理学》小抄

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与学科渗透式教学相比,专门训练这种教学过程较独立,具有完整性,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策略本身,而不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淹没。一般来说,较为一般的、适用范围较广泛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在第二种教学情境中学习。教师在进行专门训练时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的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需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解决问题、尝试监控、教师指导等一般途径来实现。解决问题是学习策略教学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它是指利用已经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划,做出一定的组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算法和启发法两种。尝试监控是学习策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人们在尝试错误过程中,不但对错误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容易认识自我,从而形成相对应的对策。语言监控对自己的监控技巧形成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监控水平较低,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直接影响自我指导的言语活动,即他们不善于把自己的思维用言语准确、操作性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言语指导和监控训练。教师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控、学习方法的选用到监控技巧的形成,无一不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和育化。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的经验有效地选择策略,他们对教师告诉的学习策略有很大的依赖性。

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

1).策略教学计划的制定。

(1)通读大纲教材,把握知识体系。

(2)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合理分配策略教学任务。

(3)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

(4)逐级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

2).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1)教师要真正弄懂策略。

(2)将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

考核册作业 3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 C — A 规则。

基本观点: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答:(1)科学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3)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7)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

(8)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

(9)重视学习策略于学习方法教学、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 P222 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差别主要有:

(1).与新手相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时较为出色,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

(2).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的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

(3).专家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容量比新手大。

(4).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领域内,专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因而执行一些基本的技能时会比新手快。二是专家有时采用直觉推理的方式迅速解决问题。《教育心理学》小抄

(5).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花更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

(6).专家比新手在更深层水平上表征问题。

(7).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

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来动机,影响人的行为。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有多种,依随于是否做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在运用上述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动机时,人们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用 T 来表示)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 M 来表示;一个是人对成功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 P 来表示:一个是成功的诱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用 I 来表示。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课题越难,其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小,而这时成功的满意感越强。反之亦然。影响动机强度三个因素的关系可表现为下面的公式:动机强度 =f(动机×期待×诱因)T=f(M × P × I)因为其中 D 与 I 为互补关系所以 I=1-P 也就是说,当课题的难度为中等(0.5)时,人的成就动机强度最大。然而,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可以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在完成任务和选择目标上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成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成就动机低的人在完成任务上防止失败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容易的或困难的目标和课题。其心理机制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

答: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 P262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1).影响活动的选择。

(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4).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二、案例分析题(10 分)

案例: P259

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 , 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 , 而且越陷越深 , 不能自拔。

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 ,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 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 , 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 ① 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 , 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 , 巧妙实现动机迁移; ② 采用各种措施 , 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 , 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教育心理学》小抄

三、论述题、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187 P201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识性

(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3)、认知结构

(4)、认知技能与策略

(5)、心理定势

(6)、学习态度与方法

(7)、智力与年龄

(8)、教师的指导方法 .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消极的学习迁移。P188 答:

以英语教学为例,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其知识结构中,建立起处于高层次、凌驾于具体知识之上的,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知识框架,这对于新的学习能起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新课的内容更一般、更概括,也与要学习的材料相关联,以便去联系、解译和统帅新课的内容。其次,提高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知识系统的分化程度,即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积累。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总结共性,识别差异,融会贯通地去理解和运用要学的材料。最后,要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清晰的知识结构。如果这种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知识框架不稳定或模糊不清,不仅不能为新材料的学习起举一反

三、高屋建瓴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可辨别程度。因此,只有当原有知识被掌握以后,新知识才能呈现,这样才能增强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它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纠正错误的意义、错误的理解和模糊的概念,防止产生错误定势,因而还能大大提高原有知识的清晰度及其与新知识的分化程度。.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229-231 答: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和提高。一般来说,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将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的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表征问题,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等,都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论述培养创造性的基本原则。P237

(1).协同性原则。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应同日常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其他活动协同进行,充分发挥创造性培养与训练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培养等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意识、创造人治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

(2).主体性原则。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与训练中,应当更多地把学生放在整个活动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启发全体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主动参与创造和独立进行创造的精神。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地接受训练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性进行自我训练,自觉地去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尝试独立地解决问题。

(3).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培养与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结合实际,在形式多样的发明、制作、实验、论文等各种科技创造活动或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意义更为重大。

(4).整体性原则。人的创造性有它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高,不只反映在掌握了有效的创造方法上,还表现在创造性意识的增强、创造性动机的激发、创造性心理的完善、创造性人格的成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这些综合构成了一个人的创造性的整体结构。因此,从整体上去提高一个人的创造性要比让一个人单单掌握几种创造方法更加有价值。

(5).兴趣性原则。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活动情境,采取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趣中启智、丰富 《教育心理学》小抄

多彩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对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在培养与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和谐协调、合作竞争的心理氛围,使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活动的热情。.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P264-271 答:

外来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内在动机的激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实施发现学习,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培养学习兴趣,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2 参考答案

(第 4 ― 6 章)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简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二者有哪些区别? P99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什么是原理?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P119 答: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

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P115 答:

(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 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P127-130

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P157 P158-159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P145-146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把智力活动本身外部化,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向学生提示动作本身,这时学生还没有亲自行动,只是理解这种动作的逻辑和实现这种动作的可能性。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此阶段的关键,一是展开,二是概括。展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若干小的单元;概括指学生在初步掌握展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水平上,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教育心理学》小抄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是智力技能内化的第二步。此时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它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特殊阶段,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4).无声的 “ 外部 ” 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它要求对言语机制进行很大的改造。即在出声言语时是眼、口、耳、脑同时协同活动,现在仅是眼、脑同时活动,因而这种言语形式要求学生重新学习和掌握。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的活动的形成,是活动向智力水平转化的开始。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似乎脱离意识的范畴,脱离自我观察的范围,无论在言语机制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机制上,外部言语是与他人进行交际的手段,是指向别人的。而内部言语则完全失去了这些功能,是 “ 为自己所用的言语 ”,是为固定智力过程的个别因素与调节智力过程的进行而服务的,在结构上,常常被简缩得不合语法结构,主要是带有谓语的性质,不再是扩展的与合乎语法的了。、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P139-143 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

(2).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运动技能通常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为目标,并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作业期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期望。一般说来,有明确的期望和目标的学习较无明确期望、目标模糊的学习有效。

(3).示范与讲解。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导向功能,能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研究表明,指导者的示范与讲解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在具体作法上要注意的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的示范、讲解与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第二,教师在示范时,要把各个步骤充分展开加以示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动作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观察、理解与模仿。第三,在学习的初期,示范动作的速度要降低,防止因信息量过多而导致学习不能进行。第四,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第五,动作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基础。

(4).练习与反馈。

动作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但练习不是单纯或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时,学习者必须调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多种认知成分的积极参与。其次,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 “ 高原现象 ”。第三,提供恰当的反馈。通过反馈,学生才能辨别动作的正误,知晓自己动作是否达到要求。反馈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及时的与延迟的。采用何种反馈,应根据任务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定。. 学生元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 P167 答: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第二:从他控到自控,第三: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第四:从局部到整体。

二、案例分析(10 分)

案例: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 《教育心理学》小抄

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创造性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标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背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施,按步骤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P108 1 .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要使用表象,具体的容易形成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想象;

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类推,这样的效果更好一些。

第四,使用典型例题。教学应该促进的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非常重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知识系统也被称为图式,通常指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 什么是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试分析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P144

答: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是可以被观察的,可以被感知的。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潜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像的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

(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

(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 — 反应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 — 反应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联系

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比如,写作这种智力技能就是在书写等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论述言语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P121 参考答案:(具体的可参照书本)

言语指导能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

(1)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做什么。如在学习了 “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 的原理后,能说明雨的成因,能说明冰箱的安装原理。

(2)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从而为引出新原理做好准备。(3)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理。

(4)以提问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说明这个原理的具体实例,并对其回答给预反馈。《教育心理学》小抄

(5)通过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做言语的陈述。

(6)在学习原理之后,提供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回忆并说明这个原理,使学习的原理得到良好的保持。

下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省直电大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省直电大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1(书面作业)参考答案 一、书面作业 第一章、第二章 1、简述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

    2016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导论》(专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省管) 教育学作业1(绪论——第2章) 一、填空题 1、示范性、公众性、教育性 2、国家法律 3、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

    电大税务会计 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 1、税务会计的特点 作为融税收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会计,税务会计主要有以下 特点: (1)法定性 (2)纳税主体的广泛性(3)会计处理的统一性 (4)相对独立......

    电大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会计学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作业3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1、 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是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2、 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国际......

    电大商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范文

    2011电大商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 1 一、单项选择 1、D 2、D 3、 C 4、C 5、B 6、A 7、D 8、B 9、B 10、 B二、多项选择 1 ACD 2 ABCD 3 BCD 4 CD 5 BC 6 ABC 7 ABD 8 ABC......

    2011春季电大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刑法学(1)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山本某某,女,42岁,日本国籍。马某某,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参考答案:参看教材有关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事管辖权问题。根据我......

    2011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平时作业1——(第1-3章) 一、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与里程碑。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

    电大英语2形成性考核册

    学 期 总 结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