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招教试题综合四(内部)(★)

时间:2019-05-12 21: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香招教试题综合四(内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香招教试题综合四(内部)》。

第一篇:山香招教试题综合四(内部)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综合试卷 四

(山香内部资料)

一、单项选择

1.“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是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A.赞可夫 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 D.加里宁 2.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 B.7~12岁 C.11、12~14、15岁 D.12、13~15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5.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这种方法是指()

A.试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教育的途径()

A.社区 B.校外机构 C.大众传媒 D.课外兴趣小组

7.通过介绍学习内容要点和有关背景材料,说明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情趣,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是()

A.尝试导入 B.演示导入 C.序言导入 D.故事导入 8.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9.说课是一种科研活动,它的本质是()

A.就是实际意义上的上课 B.是一种上课模拟训练 C.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 D.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 10.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1.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2.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称为()

A.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4.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A.间接地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成就动机 15.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微格教学含义的是()

A.训练单元小 B.反馈及时准确 C.训练程序合理 D.利于综合创新 16.()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理论课和实践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新授课和巩固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9.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20.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二、多选题

1.参观教学法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2.正强化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3.思维按其内容分为()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动作思维 4.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应关注的因素有()

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B.减少课堂混乱 C.听课的效果 D.家长的意见 E.教室环境

5.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A.时间管理策略 B.努力管理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E.学业求助策略

6.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教师自身的特点 D.学生的可接受性 E.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7.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A.距离的远近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性 E.外形特征

8.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过程促成的纪律 E.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填空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为 时学习效果最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3.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认识活动特征,它往往与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4.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5.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6.教师成长有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景、三个阶段。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标。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使学生发展的人、独特的人、。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如何培养群体凝聚力 ?

3.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4.简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五、论述题

试论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第二篇:山香招教教育学主观题

1.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的内涵;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分析】第一、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要求在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请你谈谈对今天的教育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什么?(请说出你喜欢的一位教育家,并简述该教育家的一个教育观念)

【分析】(一)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发展大众化教育(二)重新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逐步普及中等教育(三)实施教育的公平公正,“有教无类”

学习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有助于我们做到:宏观上转变各级各类教育观念,给有条件受教育的人以平等机会和权利,改变“应试教育”下的选拔“精英”和“千里马”现象;微观上,坚持平等教育原则,对学生关怀爱护、“不嫌不弃”,“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让我们的学生充满对学校生活的向往。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分析】(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教育目的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4.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分析】①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要求?(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哪些特点呢,教育又应该如何适应这些特点?)

【分析】①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②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③学生身心发展还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④学生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因材施教;⑤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⑥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个体发展的稳定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各个年龄阶段当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与规律,作为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客观依据,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⑦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个体发展的可变性,又要求教育者经常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措施,提供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条件,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6.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分析】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析】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8.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分析】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9.论述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中小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结构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

10.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分析】①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③全面关怀学生④待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2010郑州二七区)

答: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12.简述当代教师观。(2010年平顶山)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再次,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

13.现代学生观(案例分析)

答: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14.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简述“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答:

(一)“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在教学过程中,“儿童中心论”的观点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的主体性。

(三)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

15.简述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的地位。(3分)(2010年郑州二七)教师在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所以占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教的主体,因为教师具有主体性。16.师生关系的内容: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关系。1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三)要发扬教育民主;

(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9.为人师表的要求?(2010年荥阳)

1.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2.自觉规范言行举止 3 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20.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1944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么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1.校本课程开发的利弊;

(一)利,1.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a,加强课程意识,获得课程开发能力;b,培养教育研究能力;c,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校本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他们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也会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二)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是近几年的事情,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终究不完善,我们对对课程的解读也存在着些许偏差,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局限性,因此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难免不存在问题,于是造成了盲从,一拥而上情形;或者有的地方流于形式,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针对性、时效性。22.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3.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就学生来说: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其一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其二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其三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其四要是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就教师来说: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24.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①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②作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差异性)③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适宜性)④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多样性)⑤作业要求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明确性)⑥作业反馈清晰、及时(及时性)25.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6.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式的关键就是在于教师的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启发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⑤发扬教育民主,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允许和提倡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

27.在现在学校里总是把学生分为三种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请分别说这三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怎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答:

(一)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生产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二)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8.简述演示法的基本要求(2010年郑州金水)

答:演示前,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和关键,选择好演示的教具; 演示时,教师要结合教授进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

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29.讨论法的定义是什么,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010年郑州管城)

答: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进一步提出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30.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③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缺点(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消极等待的性格。32.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答:①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③知行统一原则④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⑤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⑥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⑧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3.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于培养?

答: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4.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2010年青岛)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三)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35.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看法。(2010年商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6.如何理解赏识教育?

答:

37.简述教学设计的过程。(2010年平顶山)

(一)传统教学设计(面向老师的教)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的学)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38.依据你的理解,简述教育的某个新观念。(2010年平顶山)39.现在提倡自主学习

就是要学生字字学习教师串讲和管纪律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010年郑州金水)

40.作为一名刚聘用的教师,学校安排你带毕业班,学校有很多老师不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你会怎么办?(2010年宜宾市)

第三篇:山香招教教育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概述

1.教育 概念: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

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和英沛西·能(英)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

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中诸多矛盾中,受教育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4.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

教育特征: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物等机型、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古代中国

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校”)。西周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时期: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即僧侣。婆罗门以家庭教育为主。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史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中世纪西欧

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良好总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七艺: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法)四学(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⑴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⑵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羞辱儿童,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⑶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⑸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三)近现代社会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

近代社会教育

1.国家较长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世俗化

3.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

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⑴教育的终身化 ⑵教育的全民化 ⑶教育的民主化

⑷教育的多元化 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⑹教育的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二、教育学及其产生于发展

1.教育学 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⑶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⑷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和实际技能。

3.教育学的发展: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苏格拉底--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

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

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

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

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

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 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二)独立形态阶段

1)教育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概述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把

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卢梭----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

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

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

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

想),系统,方法。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

【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

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

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说,他提出了“儿童中 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说。

的改组或改造 学校即社会 五步探究 学法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

【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

五步探究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问题的种种

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

(三)20世纪教育的多元发展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

教育学著作。

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 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概念: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

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

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 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

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育方针 概念: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

3.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给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的作用

⑴对教育工作导向作用

⑵对贯彻教育方针激励作用

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5.有关教育目的的确立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6.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⑴人的全面发展

⑵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⑷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⑸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

唯一途径

7.素质教育 概念: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⑵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⑶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⑷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的教育

8.创新教育 概念: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的教育 内涵: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 概念: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

影响和作用

分类:⑴按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⑵按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⑶按作用呈现方式---显性功能、隐形功能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制度 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 体系及各项规定的总称

3.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

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三个基本要素: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4.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

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⑴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⑵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⑶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⑷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 ⑸ 教育国际交流加强

⑹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⑺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⑻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建立学制的依据

⑴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⑶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⑷ 人口发展状况 ⑸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7.现代学制主要类型】

双规学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 单轨学制:以美国为代表 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为代表 8.旧中国学制沿革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正式公布,未实行。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现代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

规定男女同校,也是第一个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

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类别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层次结构划: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 主要内容:⑴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⑶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⑷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生教育

二. 教育行政体制

1.教育体制 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

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

度的总称。

制、中央和地方合作制 基本类型:⑴按力利分配关系--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

⑵权力结构关系--从属制、独立制

2.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⑴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

⑵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 ⑶实行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⑷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层教育行政的活力

3.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 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三.学校与校园文化

1.学校 概念: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构建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

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⑵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⑶学校具有民族性 ⑷学校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2.校园文化 概念: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

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 为准则

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基本性质: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核心内容)和

3.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 主题统揽策略 个性塑造策略

传统拓展策略---针对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而言 重点突破策略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1.教师 概念: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

的主要实施者。

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2.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

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专门化阶段----世界最早的师范机构诞生于法国,我国最早的师范

教育产生于清末。

专业化阶段 3.教师的职业特征

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⑵教师职业是一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⑴“传道者”角色 ⑵“授业、解惑者”角色 ⑶示范者角色

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⑸“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⑹“研究者”角色“学习者”“学者”角色

5.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⑴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⑵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⑶对待集体:团结合作

⑷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6.教师的知识素养

⑴政治理论修养 ⑵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 ⑶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⑷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⑸丰富的实践知识 7.教师的能力素养

⑴语言表达能力 ⑵教育教学能力

⑶组织管理能力 ⑷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8.职业心理健康

⑴高尚的师德 ⑵愉悦的情感 ⑶良好的人际关系 ⑷健康的人格 9.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概念: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

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 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0.教师专业发展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阶段

11.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12.校长 地位: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主持和执行学校管理职能的 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 ⑵文化方面 ⑶环境方面

⑷管理方面--管理者是校长最基本的角色 作用:⑴政治方面

13.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⑴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⑵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⑶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 ⑷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

⑸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二.学生 1.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从学生的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泽黄”---学生具有可塑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觉性,也成为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

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含义: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2.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⑴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一个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论也证明了这一点。

⑵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⑶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⑷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⑸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另外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3.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⑶学生是处于发展的人 ⑷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括三层含义: ⑴学生是完整的人

⑵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⑶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存在。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⑶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4.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5.学生群体的文化特征

(一)学生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

(二)学生的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同辈文化)

我们将学生群体的文化分为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亚文化

主流文化:就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上的投射 亚文化(同辈文化):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的次属文化,是在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组织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同辈文化分为:玩乐型亚文化、学术型文化、违规型亚文化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 概念: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 教学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特

殊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2.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教师中心论(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二)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3.师生关系的内容

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

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心理相容: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

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

6.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方面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注定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二)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老师。

(三)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型、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生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生氛围下健康的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第五章 课程

1.课程 概念: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2.课程内涵的发展: 课程即教材---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代表人物是杜威 课程即经验---代表人物是泰勒

3.课程类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对学生学习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开发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 按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一词是有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

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4.课程理论流派

(一)活动课程论(经验课程论)---倡导者杜威

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基本主张:⑴ 经验论 ⑵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⑶ 主动作业论 ⑷ 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二)要素课程论----代表人物巴格莱

(三)结构课程论----倡导者布鲁纳

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活动课程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的一种课程理论。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⑴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核能 ⑵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⑷课程理论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概念: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

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目标和意图2.课程目标分类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

(二)行为目标取向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把教育目标分类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萌芽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 3.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三维课程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⑵ 过程与方法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三.课程内容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构成。

2.课程计划 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 作的指导性文件。

中心和首要问题: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课程标准 概念: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

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书,他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开展和具体化 4.教科书 概念: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统一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四.课程资源

1.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2.课程资源的分类:⑴按空间分布--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⑵按功能的特点--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⑴ 进行社会调查 ⑵ 审查学生活动 ⑶ 开发实施条件 ⑷ 研究学生情况⑸ 鉴别利用校外资源 ⑹ 建立资源数据库 4.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⑴教师是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实施的主导 ⑵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互为保障 ⑶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课程资源的共享

5.校本课程(学校课程)概念: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⑴“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⑶“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⑷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7.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⑴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 ⑵民主开发的学校组织机构

⑶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体系 ⑷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8.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⑴合作开发 ⑵课题研究与实验

⑶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9.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⑴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⑵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⑶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⑷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⑸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1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 自主性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1.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⑴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⑵ 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

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⑶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⑷ 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⑸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⑹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1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一)课程计划

(二)教师

(三)学校

(四)校外环境

五.课程的研制、设计、实施与评价

1.课程研制 概念: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实施

和总结反馈

基本阶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课程研制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模式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⑴学校应当追求那些目标?⑵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⑶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⑷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课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⑴确定课程目标 ⑵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⑶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⑷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二)斯腾豪斯过程模式

3.课程实施 概念: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制好的课

程付诸实践。

⑵分析教学任务

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⑷选择并确实教学模式

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⑹组织教学活动

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 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模式开启了课程评价的先河,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评价原理可概括为7个步骤:⑴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⑵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 ⑶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 ⑷设计呈现情景的方式 ⑸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⑹确定评价是使用的计分单位 ⑺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标评价模式是一种比较客观并有效率的评价模式。

(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三)CIPP评价模式 六.三级课程管理

1.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过程结构:⑴安排课程表

第六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

1.教学 概念: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

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案 写好三种计划:学年(学期)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的类型:据教学任务--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据完成任务类型--单一课、综合课

据使用的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

实验课、复习课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概念: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 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⑴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⑵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⑶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

心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学生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能动性相统一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 贯彻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5.教学原则 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 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6.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如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缪。中世纪捷克解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著作《大教学论》中之处,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他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启发原则的体现。

(三)巩固性原则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育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五.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1.教学组织 概念:指有关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

当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 类型: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复式教学

2.班级授课制

概念:他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

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

优点:⑴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⑵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的知识

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⑸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⑹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不足:⑴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⑶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

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

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⑸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

下会 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3.个别教学 概念: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

⑵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

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4.分组教学 概念: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5.复式教学 概念: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

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

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的形式。

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现场教学 概念: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7.教学方法 概念: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8.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中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

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演示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或

巩固知识

练习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

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教师根据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 讨论法: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通过给学生展示事物、教具,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

9.教学理论

(一)发展教学论---赞科夫

(二)掌握学习论---布卢姆

(三)范例教学论---瓦·根舍

教学的基本过程: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地阐明“类案”

—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 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四)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是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

(五)有效教学论

教学有效性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特点:⑴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

⑵关注教育教学效益

⑶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⑷启迪老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⑸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⑴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⑵做好备课工作

⑶加强预习和复习指导

⑷精心组织上课

⑸提高职业素养

第七章 学校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学校德育 概念: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

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又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世家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

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2.思想品德 概念: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基本因素: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形成基础:个人特征家庭影响教育惩罚与奖励校风

大众传媒和舆论

3.德育的意义:⑴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⑵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⑶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4.德育目标 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

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5.德育内容 ⑴爱国主义教育

⑵理想教育

⑶集体主义教育

⑷劳动教育

⑸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⑹自觉纪律教育 ⑺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 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

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发展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 个性化的统一过程

本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统一过程

2.教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3.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

品德之间的矛盾。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⑵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⑶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⑷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德育原则 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6.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学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三.德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1.德育的组织形式

教学 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学生会的活动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班主任工作

2.德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

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常用的德育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或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

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

(四)实际锻炼法

(五)品德修养指导法

(六)品德评价法

(七)角色扮演法

(八)合作学习法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一.班集体与班主任

1.班集体 概念: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

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 社会心理共同体

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团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

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2.班级一词最早是由埃拉斯莫斯提出的 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建立初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班集体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4.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⑴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⑵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班主任 概念: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穿国家教育

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6.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 的重要中介

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分成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 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

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

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的内容

⑴班级的德育管理

⑵班级的学习管理 ⑶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⑷班级的常规管理

3.班级管理的功能

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⑵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知自理 4.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转断型班级管理制度决定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九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研究

1.教育研究 概念: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

定的研究程序,搜索、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

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问题

3.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散性 4.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⑵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⑶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⑷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 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

尊严感

⑸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5.教育研究的类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6.教育研究方法 概念:人们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

方法的总称

7.教育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质性研究法

(五)叙事研究方法

(六)观察研究方法 8.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 查阅文献资料 制订研究计划 收集研究资料 分析研究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二.教育改革

1.教育改革 概念: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

宏观变革

2.教育改革的作用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2)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3)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4)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3.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⑴教育优先,完善教育体系

⑵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 ⑶大力革新教育体制 ⑷努力促进教育公平⑸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⑹增加教育投入

第四篇:2012年山香版招教新课改试卷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新课改练习试卷

(山香内部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为了每位教师的发展 C.为了每所学校的发展 D.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年段为()

A.幼儿园至初中 B.小学至初中 C.小学至高中 D.小学至大学 4.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特点体现在()

A.适用性、整体性和差异性 B.发展性、独立性和丰富性 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自主性、多样性和单一性

5.新课程中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要为宗旨,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理想课程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

A.自主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B.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学习C.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探究学习D.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7.新课程评价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

A.区别优劣 B.促进发展 C.选拔人才 D.鞭策后进 8.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课程改革 B.学制改革 C.教师聘任制改革 D.规范化学校建设 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0.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1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12.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4.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课外兴趣小组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填空题

1.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分别是:课程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过程。

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是新课程的________和________。

4.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7.“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________。

四、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4.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5.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6.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7.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8.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五、简答题

1.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2.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3.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有的老师认为:“以往的教学是重预设而轻动态生成,现在的教学应该是重动态生成而轻预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你的理由。

六、案例分析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网络支持:www.zhaojiao.net

第五篇:山香教育内部试卷

综合试卷

(山香内部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2.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这体现出()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某初一男生,学习浮躁,作业敷衍,但他却能精心侍弄班上的盆栽花卉,经常施肥浇水,使花卉长势良好。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没有过多批评该生的学习行为,而是经常表扬他在侍弄花卉上的耐心与细心,并鼓励他将这种耐心和细心同样用于学习。不久该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好转,并最终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这位班主任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7.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8.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0.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 11.按照智力测试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是()A.120 B.130 C.150 D.160 12.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5.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A.首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16.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 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17.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本体自我

1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19.当教师把关注焦点投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时,表明教师成长发展到了()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发展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20.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是创造性的()特征。

A.变通性 B.独特性 C.新颖性 D.流畅性

21.道德判断“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22.奥苏伯尔认为课堂中主要的学习形式应该是()

A.机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

23.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使用“身体适应测验”鉴别了不同人的认知风格,个体凭借自己的感知觉等作为内在参照,去获得知识、信息,称为()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24.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

A.教学监控 B.教学操作 C.教学设计 D.教学反思 2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整合

26.给你三个数字1、2、3,问你能够组合出多少个大于210的数,你找出三个数字的所有组合:123、132、213、231、312、321,以此作为根据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策略是()A.类化策略 B.选择性搜索策略 C.算法策略 D.逆向推理策略 27.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所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28.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 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3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3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3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3.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35.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 B.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C.奖励或惩罚学生 D.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二、多项选择题

1.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克伯屈 E.瓦根舍因 2.未成年人保护包括:()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因是()

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B.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主要手段 C.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E.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4.下列哪些观点时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5.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D.教学相长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始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技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7.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D.备课 E.8.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9.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C.消除非理性观念

D.用激将法刺激学生,让他们通过逆反心理产生正面的动力 E: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10.教师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D.相互尊重的关系

三、填空题

1.“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____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有教无类 批改作业

2.皮亚杰认为___________阶段是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3.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_____。

4.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差异。

5.许多心理学家认为,___________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基本概念和___________。7.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韧性。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___________三种。

9.“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强调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___________性。

10.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11.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_、差异性。12.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13.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

1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___________。15.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6.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___________。1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启发性原则 2.依法执教 3.自我意识 4.技能 5.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

1.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3.简述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过程。4.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

1.论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养之间的联系。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七、案例分析

某学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三天中,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老师则以为生病请假了。后来双方对不上号,才知道他是有事了。这个学生被找回来以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他怎样处理呢?

八、教育申论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题目自拟。

下载山香招教试题综合四(内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香招教试题综合四(内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香教育内部试卷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综合试卷 (山香内部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 )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2.教师职业开始出现......

    招教试题

    案例分析题 1.刚刚毕业的王某被分配到一所小学担任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班里有几名学生特别爱打小报告,尤其是李某同学,总是隔三差五地到王老师办公室反映班里谁欺负女同学、......

    招教试题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斯普兰格C.拉伊 D.赞科夫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梅伊曼、拉伊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布......

    山香教育内部试卷(大全5篇)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2.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 A.原始......

    招教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试卷(山香) 2

    招教教育学心理学总结+试卷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

    2011年山香内部案例分析教案

    E、应用:指对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是以识记、理解、分析F、创新:指探讨疑难问题,具有独到之处,探索教学方法,能够另辟蹊径。这是对各级能力融会贯通后形成的高级能力。 案例基......

    山香教育教招考生必读——说课要点解析

    教招考生必读——说课要点解析 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几个环节,下面我们将每个环节的要点和案例总结如下。 (一)说......

    招教幼儿园试题(合集)

    【每日一练】招教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术、认字的水平C.考试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教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