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意义与现状
董 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体战略”部分明确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由此可见,学校“办出特色”是贯彻教育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特色学校不仅是教育管理发展的时代呼唤和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适应教育竞争,谋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的需要。”可见,创建特色学校不仅是教育外在环境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内在本质的主观需求,是大势所趋,国运所系,民心所向。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住重点,以建设学校特色为突破口,又要统筹规划,以建设特色学校为终极目标。究其本质,特色学校属于一种独特的校本文化模式,其中“学校的物质文化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物质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学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文化,才会考虑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确定创建什么样的学校特色。”实践证明,学校物质文化的形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独具学校特色的物质文化,必然要求注重特色校园景观的科学规划与积极创建。要认识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重要意义,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景观”一词的内在意蕴。“景观”这个词语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希伯来文本《圣经》旧约全书中,用于描述圣城耶路撒冷的美景。“景观”的最初含义类似于“风景”“景致”、“景色”,属于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内在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概而言之,“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属性、社会生活属性以及精神文化属性等多维属性。作为景观的下位概念,校园景观除了具有其上位概念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其独特个性。从特殊功能上讲,作为一种以校园物质空间为范围,依据自然生态、人文美学、社会行为等科学原理,为实现校园育人目标而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的设计活动,校园景观具有学习、休闲、交通、心理、文化等功能。而特色校园景观又是校园景观的下位概念,是指校园在布局和空间形态方面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形象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及办学理念等方面,其表现形态包括物理形态、生物形态和文化形态等三个方面。建设校园景观,必须把特色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特色从大范围来讲是多样性,就小范围来讲是独特性。特色景观的形成,源于对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特色是景观设计研究的灵魂,没有特色的景观设计是失败的设计。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景观的特性和特色所构成的因素进行解析,让人们正确地认识景观,并加以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地域、人文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连续性、持续性的新的景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形态、实体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景观空间形态保持多样性。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以研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为基础,以实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乡村以及所有的景观环境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创建特色校园景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只有将特色校园景观的建设提升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才能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景观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特色校园景观可以辅助学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特色校园景观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学生性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其对于提高中学生文化品味与精神境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无形而积极的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自然造化、社会生活以及生存方式的正确理解。优美的景观环境还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孕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次,特色校园景观可以树立学校独特的外在形象。中学校园是传播知识、思想,培育优秀人才的场所,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校园是隐形的课程,情境的教育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还能够激发师生心灵层面的乐观之气,使师生对于学校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和皈依感,最终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使一代代学生无论人在何处,对于母校的一草一木都终生难忘。特色校园景观还可能成为学校乃至社区的标志性场所或者地区名片,发挥无形的宣传功效,从而给学校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外在形象。最后,特色校园景观可以促进学校适应未来教育素质化和人本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创建特色校园景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无论是自然景观、生态景观还是文化景观,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知识之美和文化之美。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即关注人的行为模式、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特色校园景观强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校园景观建设应从校园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及办学理念等角度出发,挖掘其中若干因素的内在潜质来营造校园特色景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因素,与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重要意义很不相符的是,我国在该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我国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景观环境同质化,缺乏独特性。有一部分校园的景观环境建设,就是仅仅停留在建筑周边的简单绿化上,或者照搬城市景观环境和大学景观环境的做法,或者仅仅只对绿化空间进行简单的划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主,重视课堂教育,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环境育人”重视不够,室外环境建设长期受到冷落,在进行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对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不足,即对于校园自身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对于中学生特殊的心理、行为需求等考虑不够,导致现在许多中学都面临着校园景观环境同质化,缺乏独特性的现状。2.景观环境散乱,整体性不足。首先是校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不紧密。目前我国城市中学的校园建设普遍偏重于建筑的建设,将建筑群体作为校园空间的骨架,且只重视校园建筑本身的功能和造型,仅仅把建筑周边环境作为建筑的背景和衬托,而忽视了建筑周边空间环境本身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者在其中的活动和感受。其次是整个校园环境散乱,各个景观空间“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忽视了使用者在户外活动的连续性。校园绿化等多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分布。3.景观环境配套设施不足,利用率低。一些中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设往往停留在绿化的阶段,外部空间中的配套设施不足,比如地面铺装缺少变化,仅仅在校园入口或者办公楼旁的一些区域考虑地面铺装设计,其余大面积的还是以水泥地为主,在视觉上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桌椅等休息设施缺乏,使外部空间多为路过式空间,不能吸引学生在其中逗留。还有,由于中学校园的建筑是以教学楼为主,中学生下课休息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分钟,因此使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内很难到室外去活动。高高的楼房阻隔了学生课间出去放松的机会,再加上景观环境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景观空间的使用率很低,景观的效益难以实现。除了上述的个性特色不明显、整体功能不协调、利用效率不理想等问题之外,我国校园景观建设还存在人文关怀不突出、文化气氛不浓郁、生态建设不科学等突出问题,比较而言,后者才是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必须将特色校园景观建设任务转化为神圣的职业使命,内化为强烈的精神需求,以环境心理学、景观生态学、人文美学等科学的校园环境创建理论为指导,锐意改革,兴利除弊,才能充分释放学校场域环境育人的巨大潜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安徽风台一中)
第二篇:创建特色校园方案
湄潭县天城中学“五心”文明校园建设
实施方案
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天城中学创建品牌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市关于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相关精神,围绕湄潭县委政府提出的“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的主基调和天城乡党委政府着力打造湄潭后花园的发展思路,综合考虑我校各方面条件及办学以来形成的传统优势,拟将“五心”文明校园建设作为我校的特色建设项目。
一、特色建设的背景分析
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从1993年选址办学十九年来,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天城现象”被社会逐步认可,学生人数从当时的150人发展到今天的1200余人,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办学特色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学校优势分析
(一)基础设施优势:学校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建有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三幢(正拟建第四幢),教师公租房一幢,多媒体教室一间。阶梯教室一间,学生食堂一间,师生供水设施一套。
实验设施齐备:理化生实验室各一间,其中,物理48座位,化学48座位,生物48座位;同时配有相应准备室。各类仪器、器材配备符合国家二类标准。
(二)师资力量优势:学校人力资源丰富,学校有专任教师54余人,近五年分配青年教师20多人,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经过几年的培养,已经有一大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起来。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青年教师的逐步成长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使学校未来的发展具备了较大的潜力。
(三)部门支持优势:学校在遵义市教育局的四帮四促活动中,被列入重点帮扶学校,目前已经开展了近两年的时间,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理念方面获得了大力支持和有效的实践指导;天城乡党委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以及当地老百姓对天城教育的认可。
二、特色建设的目标
着力打造“五心”文明校园
1、忠心献给祖国:即“心中有祖国,为伟大祖国复兴而读书”。通过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革命历史和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遵纪守法、努力学习、无私奉献的情感和意识。
活动结合“五一”、“七一”、“国庆”、“12.9”、“教师节”、“三八节”、“清明节”等纪念节日,开展重大集会,教育学生回顾历史,缅怀英烈,弘杨民族精神,使学生经常接受教育。开展爱科学、爱学习、讲奉献、遵法纪活动,培养师生勤勉工作,不断学习,奉献光荣,讲法守法的意识。开展“主题班会”、主题鲜明的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抒发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激情。开展祖国历史、湄潭浙大西迁历史读书活动,巩固公民爱国爱家爱湄潭的情感。评选一批学习突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模范守法的“文明之星”,推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2、孝心献给父母:即“人人敬父母,个个做表率”。通过开展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教育活动,培养公民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善待老人的情感和意识。
活动立足教育学生勤俭持家,报效父母养育之恩;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我为父母做实事”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慰籍父母的辛劳;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夕阳无限好”、“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烘托社会尊老爱幼良好氛围。开展“十佳孝心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培育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3、爱心献给社会:即“人人爱社会,社会爱人人”。通过开展广泛的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社会、热爱集体、相互关爱、乐于助人、爱护公物的良好风尚。
活动结合“全国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全省三月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以“献爱心”为主题,大力开展送温暖、志愿者、扶弱助残、扶贫帮困、爱心救助、关爱留守学生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服务社会。建立公益劳动日制度,领导带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参与“整脏治乱”,成立“爱心基金”,帮扶困难学生,鼓励学生每人进校种一盆花,每班管理一个“爱心花圃”,开展“花儿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珍视校园环境,“校园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4、诚心献给他人:即“诚实从我做起,信誉对待他人”。通过开展诚实做人、信誉待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互助团结的情感和意识。
活动以做诚实学生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手抄报、主题班会等载体形式。
5、信心留给自己:即“充满信心学习,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开展自信、自强、自立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坚定信心、艰苦奋斗、不断追求的作风和意识。
活动以每周每班一句激励性语言在学习园地展示,每节课全班朗诵班训,召开中考学生动员会,毕业班新老教师交流会,利用星期五中午1小时时间开设10—15个兴趣小组等形式体现。
引导学生正确定位人生目标,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心理健康,不断完善人格。
三、实施步骤1、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墙和走廊文化,在文化墙上开辟“校史简介”、“五心专栏”、“历届学生风采”、“校园之星风貌”、“好人好事专栏”等栏目。在楼梯间、走廊展示师生美术作品,展示师生综合素质。
利用每周升降国旗仪式,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其内容有“上周国内外十大新闻播报”、“师生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国旗下讲话”等。
2、2013年3月—2013年8月重点打造教室“班班通”,让学生每天定期收看国内外新闻时事,了解国家大事,同时提升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已为教师配发笔记本电脑)的能力,让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化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3、重点开展学生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一是每天安排值日学生佩戴绶带在校门口迎接进校师生、客人;二是在校园设立文明监督岗,监督师生的行为习惯;三是开展主题班会和感恩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
四、工作要求
学校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读书、宣讲等主题活动和到敬老院开展关心孤寡老人等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主题氛围。“五心”教育内容要进校园、进课堂、进校训、进班训、进师生大脑。文化墙、文化走廊、爱心花圃、文化监督岗、校门礼仪队是创建的形式,各种活动是载体,要求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让“五心”文明校园创建在全县形成示范。
五、经费预算
1、校园文化墙打造2万元;
2、购置“班班通”设配18间教室*2万=36万;
3、购置学生兴趣小组器材12万。
合计50万元。
第三篇:创建特色校园汇报材料
创建特色校园汇报材料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构建师生发展平台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课外活动和艺体工作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以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形式存在,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09-10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结合学校自身条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了一条成才之路。
一、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对小学生来讲,他们需要的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其外在的表现是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
为了构建校园文化阵地,我们克服了面积小、人数多等各种困难,本着营造特色文化,创建精品校园的办学理念,精心设计了学生书画、手抄报壁报;开辟了教师明星、校园明星、板报、班级等宣传栏,建立了摄影天地、图书博览园、红领巾广播站等教育阵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教育的场所。
1、办好板报,突出育人氛围。
为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空间,我们利用板报安排了学生明星、书画、手抄报各类书画均由年级组承办、管理,定期补充或更新内容。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传育人作用。同时,各班级还在教室的墙壁上精心设计自己的宣传栏,张贴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特色作业、优秀试卷等。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与书香味道。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2、评选优秀学生 树立身边榜样。
推选优秀生制度是我校的一个特色。优秀包括品德高尚、勤奋学习、科技创新、艺体特长、每学期评选一次。由各班学生结合平时表现进行选举,再通过学校大队部进行评议,评选出的每个班的优秀生,统一拍照,在教进行张贴宣传。明星评选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学习的榜样,在全体同学中形成了正确的偶像氛围,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几年来,我校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全校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推动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3名人言育人 潜移默化熏陶。
名人名言闪烁着思想光辉、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道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按照学校打造精品校园、人文校园的整体思路,学校的各个教室、办公室及功能教室都要张贴符合自己特色的蕴涵教育意义的名言标语牌。学校各班充分发动学生,召开班会,集思广益,征集标语,然后确定好各项标语,由学校总务处制作标牌,统一进行张贴。名人名言也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宏扬民族传统,特设文化阵地。
为充分利用狭小空间,学校投资对校园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把校园两旁墙壁的建成文化墙,文化校园的建设,宣传阵地的创建,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有各方面特长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生每天置身于这样环境,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突出人文,着力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校园人文环境对全校师生具有价值导向、健康身心、审美陶冶等多方面的功能。它积极的整体功能就表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教师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着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突出人文理念,宏扬人文精神,着力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1、营造班级文化,优化班风班貌。
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否到位,关系到这个班级班风班貌的形成,对班集体建设事关重大。因此,学校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魏书生班级创建,实施精细化 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文化建设方面更高的要求,建议班级提高文化氛围,争创班级特色。这样既提高了班级之间的竞争力,又带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提高。
2、开展读书活动,净化师生心灵。
培养人文精神,必须从接受人类文明最精华的东西下手。凡是读书多的人,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因此,学校有计划地启动一项师生读书工程,从古今的经典名著到伟人传记教育专著,踏踏实实地有计划地一本一本地去读、去探讨。把图书室、微机室等可供教师阅读的设施彻底开放,把图书报刊搬到走廊上、办公室、教室内,让他们在闲暇时间能够信手拈来,更为方便地阅读、浏览到自己最需要的资料。课外活动中,少先队还配合教导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又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语文学习生活化,素质修养个性化。
语文生活化就是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近几年,我们以“省级教研课题‘语文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依托,通过语文作业这一载体,赋予语文生活化以更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语文生活化作业,开拓自己的眼界,了解祖国丰富而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受到熏陶感染,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语文生活化作业从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民俗风情、影视收看体会到名篇佳作欣赏,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集中修改挑选,把其中的优秀作品统一打印、装订,制作成精美的作品集,作为语文课学习的第一手材料。
三、依托特色校园文化,搭建师生发展平台
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师生的人文素养,为全体师生搭建起一个积极向上、高效工作和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实施人文民主管理,铸造优秀教师团队
通过校园文化的逐步创建与完善,直接催生出民主管理、人文相济的学校管理理念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和谐人际关系。站在这样的平台上,立足于锻造事业型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铸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教师体验教育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一起成长。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以科学的管理创造优异的业绩,办让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人人都有权利管理学校,个个都有义务把学校管好”的理念,已经渗透套每一个教职工的头脑中,坚持“少开会、勤调研、多交流”的管理思路,将个人经验变成全校的共同财富,使个人的发展及时完全地融入到整体的发展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教师队伍。
2、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搭建教师工作平台。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学习机会,让教师投身课程改革,承担教改课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将科研成果系统化、理论化,逐渐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科学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这三种教育模式浓缩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精华,既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建起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又有力地促进了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同时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从而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创建学生行为文化,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人际关系活动、艺体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礼仪,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文化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200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厉行节约,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然而,在我们的校园中,水、电、粮食、纸张、图书、自习教室座位等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更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倡导节约的风尚,更应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更应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
为此,我校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西杨小学2011.6.1
第五篇:书香校园特色创建方案2009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
书香校园特色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宁乡县中小学“书香校园”评比标准》,围绕“创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引导师生乐读书、爱读书”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此方案,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为重点,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阅读型学校、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组织机构
组长:吴升华谭宇红
副组长:王大志谢桃明
组员:班主任及所有语文教师
四、活动主题:好书伴我成长
五、活动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
学校要有阅读组织,校长要亲自负主要责任;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2.营造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我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班级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走进校园,就是走进了知识的海洋。在展示屋内展示学生读书笔记、心得,使之成为各班相互学习的交互枢纽。一月一换一评比总结。
(2)学校建立图书流动工作站,由刘友良老师负责收发各班借阅学校图书室的书,一周一次。
(3)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天播报。以班为单位轮流主持,一天一轮,内容自定。每轮完一次后,评选优秀播音员和优秀节目。
(4)班级环境建设能够彰显班级文化。有板报、图书角和各类表册制度,创意新颖,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黑板右
边设立名言警句栏,在教室外墙悬挂优秀作品展示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一周一换一评比总结。
(5)完善班级图书角。各班对图书角进行装饰及自由命名,利用学生的资源,充实书柜。班级流动书箱的图书借阅有专人管理,作好借阅登记。
3.落实活动。
坚持不懈地推行书香校园 “读书六个一”工程。“六个一”是指“每日床头一本书”、“每周一次互动交流”、“每月一次读书展示”、“每班一份读书小报”、“每人一个读书档案”、“每期一次读书表彰”。
(1)每日床头一本书。要求学生每晚睡前读20~30分钟书。督查方式为建立读书联系卡,家长每天对孩子读书的情况进行登记签字,班主任每周进行总结。
(2)每周一次互动交流。每周星期二第六节课进行互动交流,班主任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一周的阅读收获。
(3)每月一次读书展示。学校要根据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同时,学校要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文)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美文经典。
(4)每班一份读书小报。班级读书小报每周一期,每期由8名学生负责,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负责,轮流编办。学校对各班的读书
小报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在学校宣传橱窗中集中展示,组织学生学习、交流。
(5)每人一个读书档案。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
(6)每期一次读书表彰。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各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学校把此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分级管理,明确职责。要有阅读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和管理工作。
教导处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