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部编语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葡萄叶的梦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薄、翡、翠”等6个生字,会写“葡、萄、梦”等10个生字。学会寻找、营养、累累、芳香、甜美、赞美等词语。、2.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葡萄叶的美丽,感受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体会葡萄叶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4.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品读课文,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读准生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课后生字。
课件(生字词、课文朗读、插图、葡萄图片)
一、激趣引入新课
1.秋高气爽的天气真好,你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学生自由说)
2.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定是大家喜欢的,请看大屏幕。(运用课件展示葡萄图片。)
3.谁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葡萄,它像什么?
(绿宝石一样的葡萄、水晶一样的葡萄、晶莹透亮的葡萄„„)4.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了这一串串的葡萄上,可能忽略了它的叶子。但是,你要知道它的叶子也是不能小看的哟!5.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大家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呀?
(葡萄叶是什么样的呀?它做了什么样的梦?它的梦想是什么呢?)6.《葡萄叶的梦》这首诗歌里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就能找到答案。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歌,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吧!
二、初读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看课文,听课文录音。
2.说一说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将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4.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指导纠正:“薄”是多音字,在文中读báo,不读bó。“累”也是多音字,在“果实累累”中读音是léi,在“积累”中读lěi,在“劳累”中读lèi。
(2)学生间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三、再读读通诗歌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读音。(生读)3.指名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4.再听一遍课文录音。(再次出示课件3)
5.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文中词语。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寻找 营养 累累 芳香 甜美 赞美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词语。3.指名领读。4.齐读。
五、观察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会写字。
葡 萄 梦 软 寻 找 沿 营 累 珠
2.观察本课要书写的10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1)先让学生说一说,自由发言。(2)指导:
“葡、萄”这两个字上面的“艹”要写得宽些,完全盖住下面的部分。寻:上面的部分中间的横不要出头。
找:注意和“我”区分开,左面是提手旁,右面一个“戈”字。沿:右边的上部“几”字“横折弯钩”变成“横折弯”。营:草字头下不能写成“官”。累:不要写得太长而影响美观。
3.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每个字写两遍。
六、总结提出要求
1.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会认的字都认识了,会写的字也能正确读写了。学会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2.课下练习,按要求读写生字,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课件出示葡萄图片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注重多音字的教学,如“薄”和“累”,既要求读准其在本课中的读音,又要了解它的其他读音以及适合的语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汉字的积累。
对难写的汉字给予书写指导,可以有效地防止错别字的出现。教师规范地板书,对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很有好处。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叶的美丽。2.体会葡萄叶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
生字卡片 课件
一、复习上节内容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并组词。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3.过渡:我们朗读了诗歌,知道诗歌写了和葡萄叶有关的事情。4.我们来看看葡萄叶有什么样的梦,它的梦实现了没有。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朗读感受葡萄叶的形美。
(1)拿出准备好的葡萄叶片,让同学们观察,说一说葡萄叶片的颜色、形状。
(2)诗歌中是怎样描写葡萄叶片的?找出诗句来读一读。课件展示句子:
“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软软的叶片,是小蝈蝈的棉被。”(3)指名读,集体评价,指导读出葡萄叶之美。你能够仿照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葡萄叶片的美吗?(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描述葡萄叶。)2.过渡:你喜欢葡萄叶吗?除了它的形状美,你还喜欢它的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我们更喜欢的还是葡萄叶的梦美,葡萄叶的付出美。3.葡萄叶的梦是什么?它的梦实现了吗?
(1)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了解葡萄叶的梦是“果实累累”,它的梦实现了:“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2)拿出准备的葡萄,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葡萄叶的梦”。(香甜的、芳香的、甜美的、甘甜的„„)(3)我们在赞美葡萄的甜美时,不会忘记葡萄叶为了它所付出的努力。它是怎样为了实现果实累累的梦而努力的呢? 4.学习诗歌的第二、三小节。
(1)分组探究:葡萄叶为了实现梦想,做了些什么?付出了什么努力?并汇报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2)指名汇报:葡萄叶是怎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课件展示句子:
“从阳光里寻找糖,在秋风中获取醉。让每一滴雨水,每一声鸟啼,每一道霞光,每一缕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3)你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葡萄叶坚持不懈地努力。葡萄叶不放过任何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4)再读这一节,体会用词的准确。
(5)多么可敬的叶啊!它“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节,表达我们对它的敬佩和祝福。(4)有了这样的坚持与付出,葡萄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丰收的喜悦让它变得更美丽。指名读第三节,读出喜悦和赞美。(5)老师想摘下一颗葡萄给你尝尝,你觉得怎么样?(学生赞美葡萄)5.讨论学习第四节。(1)课件展示句子:
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滴滴泪珠是开心的泪。
(2)质疑:为什么葡萄叶悄悄地笑了,流出开心的泪了?(3)组织学生解疑,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4)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引申拓展 1.背诵喜欢的小节。
2.你喜欢这篇课文中的葡萄叶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写写自然界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树、鲜花„„的梦想,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梦想。
4.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伴随着梦想快乐成长。
1.葡萄叶的梦
↓
酿造芳香和甜美
↓(从阳光里 在秋风中)
悄悄地笑了
教学反思:
2、吹泡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冰心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板书课题,了解并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3、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奶奶,她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生于1900年。
三、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同学们,冰心奶奶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得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他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打开书,60页,自己读一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出自己的重点词。
四、学习词语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谁来说一说?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理解“和弄”一词。
2、尽管你这样做了,可不一定就能吹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肥皂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偷偷地告诉了大家。读读2、3自然段。
3、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越来越聪明!怎么吹呢?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
4、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读4、5自然段。
六、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齐读全文。
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文章。
七、作业
明天,我们还学这一课,到时候,我希望看到同学们一手拿着自己亲自调配的泡泡水,一手拿着吹泡泡的小管子。注意!肥皂水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东西,千万别洒到自己和同学们的眼睛里去。板书:
2、吹泡泡
冰心
做:放→
加→ 和弄
吹:洒→
吹→ 提 赏:清轻脆丽、颤巍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三、归纳文中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程序:
一、昨天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呢?(复习)
二、同学们,冰心奶奶吹出的肥皂泡不光美,那简直就是美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表现了泡泡的美和妙呢?
三、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妙在何处?
四、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泡泡的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五、说说你理解的词语。用手势和动作来理解词语,比如扇送、四散分飞、脆薄、颤巍巍,在解释时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就会表现得更准确。
六、冰心奶奶把好多美妙的词语都附着在了泡泡身上,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吹泡泡,喊词语。我希望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吹,认认真真地看,并大声地喊出你从泡泡身上看到的词语,让同学们和老师们分享你们的快乐和发现。
七、咱们再读读课文5、6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表现得更妙,更神奇!
八、小小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跟我们一样地情趣和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她满怀爱意地去描绘那些泡泡,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小的肥皂泡身上。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书中有一个句子,你能标出来吗?齐读这个句子。
九、为什么快乐?为什么骄傲?冰心奶奶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抽生说,然后引读。
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
十一、能背诵吗?看谁最先背下来。
十二、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写得特别美!(4自然段)
十三、还有没有美妙的段落,下面的时间,请自由的读,自由的背,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背得最多。
十四、课文中有两个指定段落,第一个指定段落是哪个自然段,第二个指定段落呢?能归纳他们的主要内容吗?
十五、冰心奶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明天,我们一起去学一学她的另外一些作品。(介绍下节课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泛读冰心的散文,去感受冰心的写作风格。
2、精选其中一篇读,去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和态度。
3、学法指导:通过阅读名篇去了解名家,通过了解名家更好地去读悟名篇,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学程序:
1、在冰心的散文作品中选出三篇,复印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阅读后标出每一篇的主题,是母爱,是童贞,还是大自然?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
2、上课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布置学生细读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并勾出让你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句子。
3、分组讨论。
4、告诉学生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方法,鼓励学生去了解冰心、阅读冰心的作品。
5、作业:布置学生在以后的几周里阅读冰心的更多作品。
教学反思:蜗 牛
教学要求
1.知道保护我们生活的世界,爱护动物。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观察动物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一 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蜗牛的图片。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说说它的样子。
2.你对蜗牛有哪些了解? 3.教师简介蜗牛。
蜗牛,生活在潮湿陆地上的软体动物,有螺旋状的外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吃植物的根、叶、芽,是一种害虫。有的种类可食用。4.板书课文题目,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是怎样趴在墙根捉蜗牛的事情。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对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2.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理解词语的意思。
痕:事物留下的印迹。继续:连续,接着。熟悉:清楚地了解。危险:危急凶险,指虽未发生,但已面临灾难的情况。畏惧:害怕。(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袋”,上下结构,上半部的右边不要多写一“撇”。“免”,注意与“兔”字区别,不要多写一“点”。三 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朗读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了解蜗牛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
2.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 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讲内容,关于蜗牛,你了解了哪些? 2.投影出示蜗牛的图片,说说你对蜗牛的印象。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观察蜗牛? 2.朗读全文,回答上面的问题。(第三、四自然段)三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
(2)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3)小组交流。读句子,谈体会。(4)理解句子。投影出示: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①读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③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讨论:“我”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了? 四 朗读课文,体会观察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观察方法。(1)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2)不仅要看事物的整体,还要观察每个部位的样子。(3)观察时不仅要观察静态,还要观察动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蜗牛 想起童年 回忆童年 向往童年 怀念童年
喜爱蜗牛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2: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B案
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3:蜜蜂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及课外阅读,你们对有关蜜蜂的知识了解多少?
2、今天,咱们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看看他笔下的蜜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蜜蜂提醒二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20只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两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有17只飞了回来。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板书:实验试验目的过程结果结论
(4)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段。
(1)、找出实验的目的。板书:辨认方向
(2)、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板书:无论……总……
(3)、用“无论……总……”说话。
2、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捉蜜蜂做记号装纸袋找人等带离窝走两里打开袋走回来检查窝)老师相机板书:捉做装等带带打走查。
4、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的实验步骤。
5、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相机板书;确确实实回来了。
6、理解:用“确确实实”的好处,感受祖国语言的奥妙。(1)、不用;(2)用“确实”;(3)用“确确实实”。
7、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我们人类所没有的)
板书:不是……记忆力……而是……本能。
8、理解:记忆力。(1)学生举例。(2)老师举例。狗记千,猫记万,老鼠还记二里半。
9、理解:本能。(1)学生举例。(2)老师举例。做打学生状,学生情不自禁的躲闪。
四、回读课文,悟理学法。
1、从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得做到那些?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根据理解。
五、请有兴趣的同学们找法布而的《昆虫记》读一读。
第三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
2.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2.了解大海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2.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读文。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分别说说从三首诗中各了解到大海有那些特点。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3.指名朗读每首诗,读通句子。
四、感情朗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学生互相评价。
3.指名读。
4.配乐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细读体会,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词语下打上重点号,仔细体会,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完成“词语花篮”。
2.仿照《海上的风》自己写一段话。
六、拓展作业: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三、手抄报的展示、评议。
1.评议内容是否丰富。
2.评议版面设计是否合理。
3.评议色彩是否丰富、美观。
4.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7个生字。会写13生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教学用具:挂图、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出示课题,学习“帽”和“窝”
1.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3.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4.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五、指导书写“蛋”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宽下窄。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质疑问难,感悟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2.分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感悟一:小黑板出示:
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1)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2)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感悟二:
(1)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2)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3)练习读三自然段。
感悟三:
(1)小黑板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感悟四:
(1)小黑板出示: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4.朗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5.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6.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7.全班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练习扩词。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师生互议。
四、布置作业:
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帽子和鸟窝
3.吹泡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掌握“游戏、容易、木碗、飘游、扇子、浮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提示课题。
1.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
3.认识生字。画出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
4.检查识字情况。
三、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段,说说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说说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1)
自由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在书中做出记号。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吹泡泡的过程,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
(3)
讨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说说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二、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4、5段,思考:冰心奶奶小时侯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学生感情读4、5段。
3.课文里有好些句子,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4.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三、感情读全文,体会作者吹泡泡的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说一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注意要把玩的过程说具体。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扔、趣、堡、筑、魔、攻、驶、药,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学习小朋友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1.师板书:童话
(并简介童话)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整体感知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
4.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三、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用读声表达你对这个地方的喜欢。
2.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理解“编织”。)师引读。
3.学习文中救出公主部分内容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语来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指导朗读)
(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
4.学习文中找到公主部分内容
(1)听老师朗读18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妈妈为什么开心地笑了?
(2)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5.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朋友们可爱吗?为什么?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门听。
2.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快乐天地 垒筑城堡
童心童趣 编织童话
5、山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
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
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
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教学反思:
6、蜗牛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出示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2.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
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我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教学反思:
7、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看挂图。
2.学生思考:
看了这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
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
自然段)
2.精读3-6
自然段。
(1)
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
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
学生汇报。
(3)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
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
学生自主学习4-6
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
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
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
自然段
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讨论
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
大家解决。(理解:
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
学生汇报。
(7)
齐读第3-6
自然段。
(8)
试试看
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
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
自然段
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
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教学反思:
8、好伙伴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全班交流感动)
1)
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
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
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
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
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
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
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再读全文,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9、电脑棋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9
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 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
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
反败为胜
教学反思:
10、走马灯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四、教具准备:卡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朗读感悟、评议。
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教学反思:
11、孩子考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2、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2、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1、“孩子”指谁?“科学家”是谁?孩子为什么考科学家。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兄弟俩为什么非要见见达尔文不可?
(结合理解“甜滋滋”、‘著名“的意思。)
2、分组读第5、6自然段。
3、自由读第7自然段。
a、画出叙述兄弟俩制作“虫子标本”过程的内容,并说一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结合理解“怪模怪样”的意思,“虫子标本”则通过挂图让学生直观感知。)
b、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兄弟俩不盲目相信别人。
4、重点指导学习第8~16自然段。
a、自由读第8~16自然段,了解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b、反复朗读:分角色读、示范读、表演读,让学生自己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c、理解两个“叫虫”的不同意思。
第一个“叫虫”学生联系上文自己说说意思。即“会叫的虫子。”
第二个“叫虫”则让老师作适当的讲解,即“说谎虫”。
d、说说达尔文称兄弟俩为两只有趣的“叫虫”说明了什么?
5、齐读第17自然段。
事后,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正由于达尔文见多识广,平时对虫子观察得细致,所以才不会被考住,兄弟俩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五、开故事会。
收集有关达尔文爷爷的资料或故事。
了解达尔文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将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六、认识生字及词语。
七、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捉、忍、鬼、盖”等几个字。
八、作业
1、读课文3遍;
2、写下自己读文后的感想
教学反思:
12*空气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会认五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四、教学准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
前几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关于科学的课文,了解了电脑棋手、认识了茅以生,知道了达尔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三、自由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
3.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4.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出示:
小猴在哪里找空气?找到了吗?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学感悟。
四、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
2.
空气所在肺里
作用供氧气
3.总结:空气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愿结合,人数、形式自选。
2.练习朗读。
3.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从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
1.调查、了解空气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续写课文。
3.设计关于空气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13、《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
教学反思:
14《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图画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教学反思:
16*赵州桥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挂图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铺垫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教学反思:
17.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水意味着什么?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出示)一天夜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
(1.)a.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教学反思:
18、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读体会这些语
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一瞬间 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自读课文,谁来把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
2、复习词语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挽起 降临 犹豫 一瞬间 郑重其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
3、出示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7、“颤”、“瞬”:教师范写,加以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三、布置作业:
认真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教学反思:
19、倾斜的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留心观察生活体会亲情的伟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学生讲述)
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2、思考: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发生在伞下的故事,感受倾斜的伞下那浓浓的温情。
二、品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体会“我”和外公的所思所想吗?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
1、(1~2自然段)“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2、(3~11自然段)“抬起头……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从“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可在适当时机追问:外公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这把倾斜的伞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3、(13~14自然段)“‘丹丹,伞歪了。’……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我的心热了起来,”我在想什么?
“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在想什么?
4、(15自然段)“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爱护什么?
小结: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穿越了时空,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温暖着我的心灵。
四、拓展
同学们,也许这把倾斜的伞就在你的身边,你却对它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能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那么我们就能从平凡中悟出真谛,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亲情。
你留心了吗?在生活中,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记在小本本上吧。
教学反思:
20 一颗小豌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2、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豌豆荚。
师: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9、10节。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
说明: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
过渡: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说明:让学生能带者问题去读课文,并从课文中去找到有关语句。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
(感谢它让她看到绿色;感谢它让她看到嫩黄色的花朵;感谢它使她战胜了病魔;感谢它使她慢慢地站起来……)
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因为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时,小姑娘。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黄色的小花,小姑娘真实高兴极了,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体会小豌豆以它充满生机的活力,唤起了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望,从而使小姑娘逐渐恢复了健康。)
2、师:当小豌豆开出嫩黄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班也有像小豌豆一样助人为乐的同学,你们知道她是谁?在此大大地表扬陶佳莹每天帮助陈豪亮抄写备忘录。
四、拓展练习。
这颗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其他四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各自的愿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颗小豌豆,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
生:第一颗想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小豌豆,它飞啊飞啊,飞啊飞啊,来到了大沙漠,茫茫一片,没有它扎根的地方,不久,它渐渐地枯死了。
生:第二颗想要飞往太阳上去的小豌豆,它飞啊飞啊,飞啊飞啊,感到越来越热,它后悔了,想要回到地上,可是,它却被烤熟了。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你们都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群众也在淋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1)
3.解决问题。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深入体会。
1.出示课后思考题:
①欢送外宾时,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根据思考题,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
3.讨论交流。
交流问题①
⑴学生回答怎么做,出示有关句子: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收致意。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⑵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彬彬有礼、轻轻地、谢绝、.群众也在淋雨”等词句,体会周总理爱国的情怀、文雅的风貌和礼貌待人的亲切态度。
⑶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交流问题②
⑴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
⑵从周总理的动作和话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词句。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
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简介背景
1.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清顺序,重点感悟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你最受感动?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临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①“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
②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③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①“节省”是什么意思?
②党中央从文件重要不重要?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三归纳小节,畅谈体会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神童”的秘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13个字。能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3.继续训练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通过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神童”的学习秘诀,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思疑
1.这节课我们学习《“神童”的秘诀》(教师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读一读。
2.理解“神童”、“秘诀”的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2..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把生字词读准确,并重点理解“私塾、名列前茅、劝阻“的意思。
3.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按自然段分别指名读,并纠正读错的地方。
(2)全班齐读。
三读书讨论,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神童”平时是怎么学习的?“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2.找出有关词句,在小组里谈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结合插图,相机引导理解和朗读。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复习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二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1.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梳理问题,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3.结合课文“指南针”的话,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平时是怎么做好预习工作的。
三朗读指导
1.抓住“连忙劝阻、亲切、惊奇、高兴、称赞”等词语,指导读出相应的语速、语气、和情感。
2.小组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请一、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价。
4.出示课后第3题的句子,指导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读一读写革命老前辈小时候故事的书,读后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 * 说话算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
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说话算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利用生字条,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不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5、老师检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感情。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边读边画出来。
2、学生汇报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
(1)指导学生抓住“微微泛红”“忸怩不安”“低声说”“我说话不算数”来体会圆圆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来表现她的后悔,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2)抓住重点句子:“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两个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钩”“我说话也要算数的”让学生体会圆圆真的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吗?想象一下圆圆当时会怎么想?
四、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五、作业。
1、课下把课文编成课本剧。
2、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能把它写在日记里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指导朗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3.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4.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
5.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6。汇报自学成果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课堂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6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
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课时安排堂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
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
2
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
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3
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
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3
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
4
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
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
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我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四、朗读品味
1
师生共同小结全文。请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 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一、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以读入境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做上记号,再往下读。读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这个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听课文配乐读(第一段)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B.指导读
C.入情入境,再读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居民,能允许我来采访一下吗?
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小山村中,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带给人们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把你对小上村的喜爱,把小山村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齐读)
3.质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远的消失了。
A.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课件播放狂风、雨水、喊叫声)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自己小声读读5、6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读了这些句子以后心情怎么样?
B.齐读这两段
是啊,我们都为这个小山村感到担心、难过。让我们一起来读。
C.质疑
听了你们朗读,我好象听到小山村在难过地哭泣。看到小山村由美丽变成富裕,最后变成一无所有,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山村是如何变富裕的?)
4.再读课文,解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再细细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读课文)
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件对比句子:
想盖房,想造犁,就拿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砍下来。
(很多树木被砍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窗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了。
还有一个句子也写了许多树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读
你从哪儿看出很多很多树木被砍?(一栋栋、各式各样、大量)
找到这个句子的一起读一读。
(3)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体会裸露)
(动物越来越少;生:空气越来越差;生:到处都光秃秃的)
齐读!
(4)小结
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葱葱的树木消失、小山坡裸露,村民们靠什么富起来,小山村为何最终却消失了?
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指名说
把树木变成生活所需品,让日子富起来的是谁?把树木都砍掉,最终导致小山坡裸露,让小山村消失的又是谁?
(板书:人类)
三、延伸扩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类!是啊,人们在把树木变成自己的所需品时,确实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这种砍伐是无节制的砍伐那么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变得一无所有。(课件展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画面)
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看着、听着这些,你除了难过、担心,此时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这时候你最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的话是什么?
28 *
南极,一片净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洲、豪、属、企、犹、限、塑、卡、顾。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1、导语:请大家把课前搜集关于南极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与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南极这一片遥远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南极的什么?请提出来。
4、读题质疑。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2、交流阅读收获。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4、在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解体会。
(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
(2)“请不要捡石头!”“请不要挑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3)“为我们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流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三、拓展活动
1、学了这课你希望哪里也成为一片净土?为了能成为一片净土,你准备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9 炎帝创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炎帝创市的故事,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积累好词佳句,培养主动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本课要求会认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3个。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摆手、兽肉、鼓励、多余、麻烦、反复、比较、欣喜。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炎帝创市的经过。
2、体会百姓爱戴炎帝的原因。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农村的“集市”交易形式是谁创立的吗?让我们一起学习《炎帝创市》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后,你知道了创立了“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师归纳板书。
2、这位帝王炎帝创立了“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我们先读准字词,再学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
(1)“火车式”拼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把自己记忆字形的妙法跟同学一起分享。
(3)解释词义:如爱戴、抱歉、关切、冥思苦想、聚居、欣喜其狂、川流不息、赶集……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认真写生字三遍,并进行扩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自读课文,请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复习词语,读词语。
二、学习《炎帝创市》第2—8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前2—4自然段:
讨论:(1)、炎帝在农家吃饭时,看到什么?怎样说?主人怎样回答?
(2)、炎帝听了农家的回答后,心情怎样?
(3)、后来他以到一户猎人家,又了解到什么情况?
(4)、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人,在干什么?饭桌上有什么食物?可看出了什么?
(5)、听了猎人的陈述后,炎帝怎样想的?
(6)、你理解“关切”、“鼓励”、“冥思苦想”的意思吗?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炎帝关心老百姓吗?默读第5—6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如:(1)、炎帝目光落在前面那个人的影子上,是什么时候?
(2)、交换的时间定在正午的理由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与同学讨论、交流。
3、分组读第7—8自然段,读后讨论:
(1)、炎帝把交换物品的地点定在哪里?为什么要定在这里?
(2)、人们怎样把剩余的物品到这里交换呢?
(3)、指导看图2,你看到了什么?
(4)、从炎帝创市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炎帝是一个什么人,才会深受人们的爱戴?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布置
1、把《炎帝创市》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熟读课文,摘录好词好句,抄在自己人的采集本上。
教学反思:
30 “年”的来历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白胡子老人的聪明智慧,激发阅读的兴趣。
重点、难点:
弄清白胡子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他的办法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问:大家喜欢过年吗?为什么?过年前一天叫什么?那天晚上,家人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吗?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
1、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传统 牲畜 躲避 腊月 闯进 爆竹 气宇不凡
来历 异常 风俗 整夜不熄 耀武扬威
三、理解词语。
气宇不凡:很有气度,不同常人。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四、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传说中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之夜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位白胡子老人想办法赶跑了怪兽。从此,年年除夕,人们都照着老人教的办法聚在一起守岁,后来就成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年”。
五、布置作业。
1、“年”到底是种怎样可怕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到底想出什么办法居然把如此可怕的怪兽吓跑了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看课件:“年”是怎样形成的①认识“年”这种怪兽②学生简要说一说
二、学习课件
1、看课件:认识年、说说年
2、结合课文,说说年的危害及人们怎样对“年”的害怕(第二自然段)
3、小组学习讨论探究(第3
至5
段)
A、白胡子老头是用什么办法把“年”赶跑?
B、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C、从这件事,你有什么体会?
默读课文,能回答的在书上做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打上?或是在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上自已的体会。
4、小组讨论交流交流
①白胡子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年”怎样来的,结果怎样走的③赶走“年”的办法
④好词理解并说一句话:精神矍烁、气宇不凡、耀武扬威、安然无恙、七嘴八舌
5、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6、拓展:家乡过年的风俗或者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
三、作业
1、摘抄文中的优美佳句
2、将自已了解到的家乡过年的风俗整理一下,写在我的采集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1 *
阿凡提的故事(剧本)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3)体会阿凡提的机智、不畏恶势力的品质。
重难点、关键:
1、分角色读、演课文。
2、体会阿凡提的聪明与智慧。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识阿凡提,导入新课。
1、看插图,提问:图上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3、教师小结导入:阿凡提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阿凡提的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认识剧本,初读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何不同之处。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认识剧本。
A、由一幕一幕组成。
B、每一幕都注明时间、人物、地点。
C、内容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旁注。
2、教给读剧本的方法。
读课文时,前面的人物不必读,只要看清楚人物的语言,但要明白是谁说的。
3、自由读课文,认识各个人物的表现。
4、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
5、认识文中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7、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一幕,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第一幕内容
2、说说:这一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派代表分角色读课文。
4、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谁读得不够到位?该怎么读,为什么?
5、在评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加深对各个人物品质的认识。
6、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幕内容。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阴险的店主通过贿赂与贪婪的衙门老爷勾结在一起,竟然狠心敲诈老实的商人二百块银元,这实在是太不公平,太无理取闹了,阿凡提这下是非伸张正义不可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作业:继续读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2、说说第一幕故事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看到这腐败的、令人忿忿不平的一幕,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畅所欲言。
5、导入:聪明的阿凡提接下来又是如何打抱不平,主持公道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幕内容。
二、学习第二幕,体会阿凡提的机智、聪明。
1、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1)学生自由反映、介绍。
(2)集体交流、评议。
(3)抓住文中阿凡提的表现,体会其机智、聪明。
3、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练习表演。
1、组织谈话:大家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2)再次体会阿凡提机智聪明、伸张正义、保护弱小的美好品质
(3)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表演课文,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
(1)出示提纲,加以指导。
A、四人一个小组,定好角色。
B、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C、要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说好人物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
D、评一评: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派代表在班上展示、评议。
3、教师总结。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文中的故事。
2、继续阅读阿凡提的其他故事。
3、用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板书设计:
32 *
哪吒闹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叉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你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拿 掀起 随即 机灵 称霸 兴风作浪 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交流: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
(3)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
(4)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经过)
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有哪位同学看过动画片,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
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3)过渡:龙王怎么样了?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是怎么对付的呢?请看3、4、5三句话。
(3)第三、四、五句说了什么?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4)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3、齐读
4、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习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板书:
32、哪吒闹海
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为百姓出口气 决心治一治
人们过上太平日子
教学反思:
第四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1《大海的歌》、2《帽子和鸟窝》、3《吹泡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4《沙滩上的童话》是略读课文。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4.会认33个字,会写38个字。教学重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认33个字,会写38个字。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10课时
1.大海的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感情朗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学生互相评价。3.指名读。
4.配乐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体会,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词语下打上重点号,仔细体会,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完成“词语花篮”。
2.仿照《海上的风》自己写一段话。
五、课堂练习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学生写生字
六、总结
教师小结。
七、作业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后记: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生练写 展示手抄报
三、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后记:
2.帽子和鸟窝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7个生字。会写13生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课
型:精读课文 教
法:启发法 教
具:小黑板 课
时:两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四、指导书写“蛋”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宽下窄。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修改。学生边读边作标记 指名读文 学生观察生字 分析字形 抄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2.帽子和鸟窝鸟窝
帽子
拖走
后记: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生默读课文 学生讨论汇报
全班齐读,指名读生字组词 学生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帽子和鸟窝
后记:
3.吹泡泡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掌握“游戏、容易、木碗、飘游、扇子、浮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3.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巩固字词,书写生字。学生读文,指名回答
学生自学,学生汇报,感情朗读 抄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感情读文
板书设计:
3.吹泡泡
后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体会吹泡泡的乐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3.会写“浮、若、散、夕、越、骄、傲”7个生字。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
2.说说作者小时侯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学生写生字,指名回答
二、新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的:
1.会认生字:扔、趣、堡、筑、魔、攻、驶、药,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
4.学习小朋友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课
型:略读课文 教
法:启发法 教
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引入课题
1.师板书:童话(并简介童话)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整体感知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4.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用读声表达你对这个地方的喜欢。
2.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理解“编织”。)师引读。
3.学习文中救出公主部分内容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
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的:
1.感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2.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了解足字旁的意思,练习说话。3.培养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短文,激发阅读兴趣。
2.进行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教学难点:
进行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教
法:启发法 教
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练习题。
2.认真阅读短文,激发阅读兴趣。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二、新课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1)投影书中的图片
认真观察,了解衣字旁和示字旁的意思。(2)写出带有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比比谁写的多。2读词语,说词语。(1)投影书中的词语。读一读,(个人读,齐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
(3)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说。(4)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堂练习
背诵读读背背 学生背诵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抄写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一
选鸡毛——大找门——一手按,一手抚摸使鸡毛发电,同时唱歌——松手贴住鸡毛,比贴的时间长短。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以“玩儿”为主题,开展一次活动。2.在玩儿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场面。
3.练习说话,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段话。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二、新课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都喜欢玩儿,也一定玩儿的很开心。那么我们就用“玩儿做话题,开展一次活动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5、《山雀》
6、《蜗牛》
7、《寓言两则》
略读课文:
8、《好伙伴》
语 文 百 花 园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字词,理解词义句义。
2、感情朗读四篇课文,表演“山雀”“好伙伴”。
3、知道保护我们生活的世界,保护动物。
4、合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
5、品德要求: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6、知识要求:学会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7、能力要求:培养认真观察的能力。重点难点:
1、学习字词,理解词义句义。
2、学习课文,感情朗读。
3、知道保护我们生活的世界,保护动物。
4、培养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课时安排:
10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三年级语文教案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学生互相练习,指名回答,学生齐读
二、新课
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课堂练习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四、总结
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
三年级语文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 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
识的字,想办法认会。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二、整体感知:
三、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新课
一、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二、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
930
威
借
三年级语文教案
(前)神气活现
(后)半信半疑
(动物们撒腿就跑)
深信不疑 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2、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3、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4、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1.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 学生观看。)2.学生思考: 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自学生字。2.出示会认字字卡 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
二、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 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教案
认读生字 讨论生字记法
指名读文
读文思考
读文圈画
学生汇报 指名回答
指名读文 默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
后记:
8、好伙伴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4、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教学重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学难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课
型:略读课文 教
法:启发法 教
具: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新课
一、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生读后谈体会
指名回答
学生读后谈体会
学生质疑
三、课堂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后记:
教学目的:
好伙伴
8、好伙伴 马哈多
互相牵挂猎狗
互相关爱乌鸦
互相帮助语文百花园二
三年级语文教案
7.课件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三.读读背背:
练习背诵。
四.我的采集本:
0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生读句子思考
学生思考 学生填写 指名填写 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读古诗
练习背诵 同桌互相检查
自由读 学生观察
圈画
三年级语文教案 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由读
学生思考
指名读文
学生边读边画
学生思考汇报
三、课堂练习学生认真读文 学生读文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读这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二
三年级语文教案
演示。
事?
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自由介绍 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
三年级语文教案
后记: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9《电脑棋手》、10《走马灯的奥秘》、11《孩子考科学家》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12《空气在哪里》是略读课文。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4.会认33个字,会写38个字。教学重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认33个字,会写38个字。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10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0-
第五篇: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大海的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1(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3、吹泡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冰心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了解并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二、介绍作者。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奶奶,她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生于1900年。
三、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冰心奶奶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得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他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打开书,60页,自己读一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出自己的重点词。
四、学习词语
1、出示生词:正音、练习读。屏幕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会读吗?谁来试一试?教师正音后让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抽读。
2、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学词情况。有没有老师没写上,而你又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板书:黏稠 颤巍巍 山巅„„注音、正音、练读。
3、读课文,攻破难点。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通读一遍之后,集中精力攻破难点。
4、轮读课文。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谁来说一说?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理解“和弄”一词。
2、管你这样做了,可不一定就能吹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肥皂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偷偷地告诉了大家。读读2、3自然段,同学们一定能够把他找出来。理解“黏稠”一词。
3、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越来越聪明!怎么吹呢?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
4、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学生: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凭空想象也很难,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这些词语。
六、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齐读全文。
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作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文章。
七、下一节准备。
明天,我们还学这一课,到时候,我希望看到同学们一手拿着自己亲自调配的泡泡水,一手拿着吹泡泡的小管子。注意!肥皂水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东西,千万别洒到自己和同学们的眼睛里去。
板书:
3、吹泡泡
冰心
做:放→ 加→ 和弄 ↓
吹:洒→ 吹→ 提 ↓
赏:清轻脆丽、颤巍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三、归纳文中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程序:
一、昨天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呢?(复习)
二、同学们的收获不尽相同,感受却惊人的一致。冰心奶奶吹出的肥皂泡不光美,那简直就是美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表现了泡泡的美和妙呢?
(引入新课)
三、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妙在何处?
四、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泡泡的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五、说说你理解的词语。告诉学生,除了变字为词,字意相加等很多方法外,今天,周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新方法:用手势和动作来理解。有些词语,比如扇送、四散分飞、脆薄、颤巍巍,在解释时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就会表现得更准确。
六、冰心奶奶把好多美妙的词语都附着在了泡泡身上,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吹泡泡,喊词语。我希望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吹,认认真真地看,并大声地喊出你从泡泡身上看到的词语,让同学们和老师们分享你们的快乐和发现。(理解词语,感受泡泡的美妙,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心理基础)
七、咱们再读读课文5、6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表现得更妙,更神奇!
八、小小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跟我们一样地情趣和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她满怀爱意地去描绘那些泡泡,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小的肥皂泡身上。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书中有一个句子,你能标出来吗?齐读这个句子。
九、为什么快乐?为什么骄傲?冰心奶奶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抽生说,然后教师引读。
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
十一、能背诵吗?看谁最先背下来。
十二、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写得特别美!(4自然段)我相信大家能读得同样美妙。
十三、还有没有美妙的段落,下面的时间,请自由的读,自由的背,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背得最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十四、课文中有两个指定段落,第一个指定段落是哪个自然段,第二个指定段落呢?能归纳他们的主要内容吗?(归纳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
十五、冰心奶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明天,我们一起去学一学她的另外一些作品。(介绍下节课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泛读冰心的散文,去感受冰心的写作风格。
2、精选其中一篇读,去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和态度。
3、学法指导:通过阅读名篇去了解名家,通过了解名家更好地去读悟名篇,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程序:
1、在冰心的散文作品中选出三篇,复印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阅读后标出每一篇的主题,是母爱,是童贞,还是大自然?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
2、上课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布置学生细读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并勾出让你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句子。
3、分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告诉学生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方法,鼓励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冰心、阅读冰心的作品。
6、作业:布置学生在以后的几周里阅读冰心的更多作品,以《我眼中的冰心奶奶》为题,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
挖:注意右下部分没有撇,被挖掉了。
狠:大灰狼的尖牙没有了,看它还怎么凶狠起来。
补、装、赛、救、忘是形声字。
读准“装”,三拼音;“赛”声母是平舌。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要求读流利,不读破
3、同桌发现并推举读得好的同学当众朗读,并夸夸好在哪里。一人读一人夸。
4、这篇课文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查字典,了解“编织”“魔窟”等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在沙滩上筑城堡;我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这里”指沙滩,我们经常去那里做有趣的活动,所以是我们的快乐的地方。)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读出你的喜欢。
3、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沙滩上垒城堡)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理解“编织”。)师引读。
师:我们在沙滩上——
师:城堡周围——
师:不知谁说了一句——
师:接着又有人补充——
师:第三个小伙伴说——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
(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
(3)“妈妈开心的笑了”说明什么?他*的话又说明什么?(妈妈已认可了我们的活动也很有趣;妈妈是一个充满爱心、有宽容心的妈妈。)“我们这群孩子都坚持说”都说些什么呢?仿照2、3自然段人物的语言发挥想象说说。(一个小伙伴说:“阿姨,您是我们救出来的公主”。“您好漂亮,阿姨像公主一样漂亮!”另一个小伙伴说。„„体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4)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三)小结
回到课题,我们本课的童话指什么?有人说,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童年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童年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彩画„„你们的童年有什么有趣儿的事呢?(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五)板书设计 沙滩上的童话
快乐天地 垒筑城堡
童贞童趣 编织童话
《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特点.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丰富学生词语.3.引导学生仿照练习“那么„„那么„„”说、写句子。
4.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拓展阅读。
6.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二.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1.请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意思,谁能看懂?
2.古时候的人用这种图形表示一个意思,是什么呢?
3.出示象形文字“衣”和“示”:这就是象形字“衣”和“示”。引导观察每部分像什么。
4.后来衣又经过了哪些变化呢?
5.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演变过程?
6、你还能说出其他带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 二.读词语,说词语.1.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雪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3.启发思考: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学生板书自己知道的词语。
5.全班学生齐读进行积累。三.读句子,写句子.1.出示例句。
2.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有几部分组成?(泡泡怎样了?什么样?)
3.仿照句式说一说。
4.填空练习,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小组互查。四.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看书自由读《宿新市徐公店》,读准字音。
2.熟读、练习背诵。
3.互相检查。
[此题练习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因此重点放在朗读、记忆方面。不必在理解诗句意思上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要通过熟读到背诵,以小组检查方式把背诵落实到每个人。] 五.阅读平台:
1.回忆读书的方法: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如何读准生字字音?有不理解的词语怎
样做?
2.按学过的阅读方法自学短文:(自由读《快乐的回忆》,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自然段,查阅自己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中思考阅读思考题:贴鸡毛多有趣呀!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
4.小组讨论交流。
5.师生总结归纳:
板书:选鸡毛——大找门——一手按,一手抚摸使鸡毛发电,同时唱歌——松手贴住鸡毛,比贴的时间长短。
[此题练习时应与课文学习相区别,主要以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老师适当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短文。]
第二课时 语文大课堂: 玩得真开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切西瓜„„)
二.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 三.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什么表情?什么心理?„„游戏结果怎样?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四.选择喜欢的进行小组游戏。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五.小组交流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
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积累,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六.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
[对于学生说游戏的条理性不要过多要求,要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学生说真实的想法和体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以点拨、提示的方式进行指导。] 七.练习把游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八.指名读写好的内容,进行评议。九.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玩得真开心
人数
游戏名称、游戏规则玩法
胜负
游戏前(准备、心情、表情、语言)
游戏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游戏后(胜负双方什么样?动作、神态、语言)
5、山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生字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6、蜗牛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
“敬佩”的心里变化。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二、教学步骤: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四、质疑: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牛“胆小”?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 14 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7、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二、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激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8* 好伙伴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二、重难点、关键
一、谈话导入
: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
伙伴 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方吗?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五、故事扩展
六、板书设计:(略)
语文百花园二
一.教学目标:
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词语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练习说绕口令:
7.课件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四.读读背背:
》。自由读。
五.我的采集本:
6.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对于身边的事物你感兴趣吗?你有记录观察到的事物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二.阅读观察日记:
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2.既然喜欢,那你们一定对这些动物有比较多的了解,想不想把你了解到的介绍给同学们听?
二.自由介绍喜欢的动物
2.指名说:你想介绍动物的什么?
整体(大小、胖瘦、颜色)
外形、局部(头、身子、四肢、尾巴)
吃乖巧
习性、喝性格淘气
睡勇敢
——学写观察日记:
时观察到的动物写出来呢?我们也来学习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吃什么?玩什么?
四.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五.拓展学习:观察其他动物或植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9、电脑棋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文题目
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
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 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 反败为胜
10、走马灯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5.指导书写:悬
;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朗读感悟、评议。
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11、孩子考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2、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1、“孩子”指谁?“科学家”是谁?孩子为什么考科学家。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分组读第5、6自然段。
3、自由读第7自然段。
a、画出叙述兄弟俩制作“虫子标本”过程的内容,并说一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结合理解“怪模怪样”的意思,“虫子标本”则通过挂图让学生直观感知。)
b、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兄弟俩不盲目相信别人。
4、重点指导学习第8~16自然段。
a、自由读第8~16自然段,了解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b、反复朗读:分角色读、示范读、表演读,让学生自己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c、理解两个“叫虫”的不同意思。
d、说说达尔文称兄弟俩为两只有趣的“叫虫”说明了什么?
5、齐读第17自然段。
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五、开故事会。
尔文爷爷的资料或故事。
六、认识生字及词语。
七、指导书写。
八、作业
1、读课文3遍;
2、写下自己读文后的感想
12*空气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分角色朗读课文。3.会认五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不开空气。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
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三、自由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查。
3.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4.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小猴在哪里找空气?找到了吗?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学感悟。
四、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2. 空气所在肺里
作用供氧气
3.总结:空气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愿结合,人数、形式自选。2.练习朗读。3.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从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
1.调查、了解空气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续写课文。
3.设计关于空气的手抄报。
语文百花园三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词句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同音字,进行区分;初步了解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词语;通过对一般陈述句和“把”字句的朗读感悟和转换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懂得读书的重要;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一.谈话引入,区分同音字:
1.在汉字中有很多有趣的字,板书:
须需
2.问:谁知道这两个字念什么?板书音节。
3.那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你能分别组一个词吗?
4.体会一下两个字有什么不同?查查字典。
5.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说一说。
6.板书学生说的字。
7.引导积累:课下我们可以多积累些这样的字。召开一次同音字大聚会。二.照样子写词语:
1.谈话导入:其实汉字中不仅有很多有趣的字,还有很多有趣的词语,看,这些词::灰灰蒙蒙。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前面是表示颜色的,后面两个相同的字表示灰的样子。)
2.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3.填空体会,总结:这样的词语叫做ABB式的重叠词。它可以把颜色表示的更形象、具体。我们在写句子时可以学习用这样的词语。三.照例子改写句子:
1.引入:刚才我们学习了同音字和重叠词,下面我们看两个句子: 2.出示: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茅以升被走马灯吸引住了。3.指名读:
思考: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被”前后内容什么关系? 4.拓展练习:你能仿照例句说话吗? 出示:我们打开了电脑。指名让学生改写: 5.自由练习说句子。6.语言实践: 学生练习纸:
(1)妈妈搬来了花盆。(2)小明踩脏了语文书。(3)小猫捉到了老鼠。2.小组交流、纠正
第二课时
一.积少成多: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读书吧?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 2.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3.自由读,思考:这些语句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4.小组讨论:每句话什么意思? 5.背一背,同桌互相检查。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第一个望远镜》,圈出不认识的字。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认识生字(问同学、查字典、拼音节)。3.小组合作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分自然段、分部分等方式)。4.指名分段读,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学生质疑,教师板书问题,同时出示文后思考题:
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西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 6.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7.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互相补充、纠正。三.能说会道:
1.谈话引入: 2.读懂题目要求:
3.明确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几种请假方式?分别需要哪些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时分别会说什么?
4.分别以两种方式进行表演,师生评议。
5.同时以评价和追问及点拨的方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礼貌、简练、明确、清楚等。)
6.板书响应的词语。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请假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果我们不能用说的方式请假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写请假条。二.课件出示请假条:
1.仔细观察请假条,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2.归纳学生所说。题目:在中间。
称呼(假条给谁写的):左上角。正文:开头空两个格。
落款:右下角。(与请假人的关系、姓名,之间空格)写假条的日期:落款下面。3.探究正文写法: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发现写请假条要注意什么?(2)小组讨论。
(3)以小组方式汇报,师生补充,总结: A语言简练、意思清楚。B内容:请假原因、请假时间。C文明礼貌(您、请。)4.练习写一张请假条。5.小组交流,修改。
13、《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29 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
14《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
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16*赵州桥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铺垫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语文百花园四
一、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7.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3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水意味着什么?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出示)一天夜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
(1.)a.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
(1)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出示“小狗却只是
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3)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18、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一瞬间 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自读课文,谁来把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
2、复习词语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挽起 降临 犹豫 一瞬间 郑重其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
3、出示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7、“颤”、“瞬”:教师范写,加以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三、布置作业:
认真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19、倾斜的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学生讲述)
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2、思考: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发生在伞下的故事,感受倾斜的伞下那浓浓的温情。
二、品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体会“我”和外公的所思所想吗?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
1、(1~2自然段)“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2、(3~11自然段)“抬起头„„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从“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可在适当时机追问:外公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这把倾斜的伞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3、(13~14自然段)“‘丹丹,伞歪了。’„„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我的心热了起来,”我在想什么?
“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在想什么?
4、(15自然段)“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爱护什么?
小结: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穿越了时空,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温暖着我的心灵。
四、拓展
同学们,也许这把倾斜的伞就在你的身边,你却对它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能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那么我们就能从平凡中悟出真谛,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亲情。
你留心了吗?在生活中,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记在小本本上吧。
一颗小豌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2、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豌豆荚。
师: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9、10节。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
说明: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
过渡: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说明:让学生能带者问题去读课文,并从课文中去找到有关语句。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
(感谢它让她看到绿色;感谢它让她看到嫩黄色的花朵;感谢它使她战胜了病魔;感谢它使她慢慢地站起来„„)
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因为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时,小姑娘。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黄色的小花,小姑娘真实高兴极了,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体会小豌豆以它充满生机的活力,唤起了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望,从而使小姑娘逐渐恢复了健康。)
2、师:当小豌豆开出嫩黄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班也有像小豌豆一样助人为乐的同学,你们知道她是谁?在此大大地表扬陶佳莹每天帮助陈豪亮抄写备忘录。
四、拓展练习。
这颗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其他四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各自的愿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颗小豌豆,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
生:第一颗想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小豌豆,它飞啊飞啊,飞啊飞啊,来到了大沙漠,茫茫一片,没有它扎根的地方,不久,它渐渐地枯死了。
生:第二颗想要飞往太阳上去的小豌豆,它飞啊飞啊,飞啊飞啊,感到越来越热,它后悔了,想要回到地上,可是,它却被烤熟了。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你们都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15 而表达能力。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一尝试“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把它画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你查字典学会了哪些字?同桌互相交流。
4.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指名说。
5.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三指导“读读背背”
1.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检查、正音。
4.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6.指名读。
7.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一走进“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老师范读短文,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为什么?
10.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老师评点。二学习“能说会道”
1.自由读引导语。
2.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1.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6.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21、群众也在淋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1)
3.解决问题。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深入体会。
1.出示课后思考题:
①欢送外宾时,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根据思考题,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
3.讨论交流。
交流问题①
⑴学生回答怎么做,出示有关句子: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收致意。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⑵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彬彬有礼、轻轻地、谢绝、.群众也在淋雨”等词句,体会周总理爱国的情怀、文雅的风貌和礼貌待人的亲切态度。
⑶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交流问题②
⑴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
⑵从周总理的动作和话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词句。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简介背景
1.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清顺序,重点感悟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你最受感动?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临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①“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
②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③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①“节省”是什么意思?
②党中央从文件重要不重要?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三归纳小节,畅谈体会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神童”的秘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13个字。能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3.继续训练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通过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神童”的学习秘诀,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思疑
1.这节课我们学习《“神童”的秘诀》(教师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读一读。
2.理解“神童”、“秘诀”的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2..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把生字词读准确,并重点理解“私塾、名列前茅、劝阻“的意思。
3.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按自然段分别指名读,并纠正读错的地方。
(2)全班齐读。
三读书讨论,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神童”平时是怎么学习的?“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2.找出有关词句,在小组里谈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结合插图,相机引导理解和朗读。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复习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二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1.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梳理问题,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3.结合课文“指南针”的话,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平时是怎么做好预习工作的。
三朗读指导
1.抓住“连忙劝阻、亲切、惊奇、高兴、称赞”等词语,指导读出相应的语速、语气、和情感。
2.小组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请
一、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价。
4.出示课后第3题的句子,指导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读一读写革命老前辈小时候故事的书,读后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