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课时 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教案)(模版)
第2课时 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能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及进行图案设计.【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推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生活的旋转美,发展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利用旋转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难点
利用旋转性质进行旋转作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旋转图形具有哪些性质?还记得吗?说说看.问题2你能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按一定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的旋转图形吗?不妨试试看:如图,△AOB绕点O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教学说明】通过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知识,并完成画图,既巩固了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又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旋转性质,即按同一方向作出∠AOA′=∠BOG,且OA′=OA,这样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为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埋下伏笔.二、观察思考,感受新知
出示课件,展示教材P61中图23.1-9:开始出现一片月芽形图案,教师手动鼠标,慢慢出现两片、三片,„„,形成图23.1-9中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图案的形成过程,然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问题:(1)你能说出上述图案是怎样得到的吗?
(2)如果仅给你一片月芽形图案,你能设法得到图中的图案吗?(3)谈谈你对这些图案形成过程的认识,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通过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画出类似美丽图案的欲望,同时通过思考,感受由旋转而得到美丽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掌握利用旋转来设计美丽图案的方法.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并让学生自主画图感受新知.利用课件进一步展示“月芽”的旋转效果.(1)手动鼠标,保持旋转中心不变而改变旋转角,会出现形如教材P61中图23.1-7,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旋转效果;
(2)手动鼠标,保持旋转角不变而改变旋转中心,出现形如教材P61中图23.1-8,进一步体验不同的旋转效果.思考(1)在旋转过程中,产生了形如图23.1-7,图23.1-8的不同旋转效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你能仿照上述图示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吗?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尝试运用和交流观点的过程,感受利用旋转的思想方法按不同方式可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新知.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图(1)中的图形是某设计师设计图案的一部分,请你运用旋转变换的方法,在方格纸中将图(1)中图形绕点P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依次画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你会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涂阴影的不要涂错位置,否则不能出现理想的效果,你来试一试吧!(注: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分析:运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等旋转的特征,很容易得到旋转后的图案.解:得到的图案如图(2)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反思,又为解决问题寻求解题思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活动操作,深化理解 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旋转:
(1)选择某一固定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分别为45°,90°和135°,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观察旋转效果;
(2)选取两个不同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均为30°,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观察旋转效果.(3)改变三角形的形状,看看旋转的效果.【教学说明】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进一步理解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产生不同效果的合理性,进而可激发学生利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的欲望,锻炼学生的艺术创作力.五、图案设计,巩固提高
请以下列图形为基本图形,利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并与同伴交流效果.【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画图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各自审美观点不同,创造力不同,学生所画出的图案也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设计图案过程中思考,怎样画才能使画出的图形既符合旋转的性质又美丽呢?从而更好地理解旋转性质.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利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与同伴交流.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3.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 练习的“课时 作业”部分.教学反思
第二篇:【教案】第3课时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教材第28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1.移一移,描一描。
1/ 2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怎样才能平移到图③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2
第三篇:《旋转与平移》教案2
何市片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材料
旋转与平移现象
授课教师:金奎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应的内容。旋转与平移现象是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部分新增加的内容,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它表示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对比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见到过很多旋转与平移的运动现象,但他们所观察到的一般都是无意的和无序的,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为此,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
一、初步感知
学生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观察活动。因此这里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用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了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旋转与平移现象。让学生看一看,再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边说边用手比划。只要学生能大概用语言和动作描述出来,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然也要尽量要求学生语言的相对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具体分析
为了加深对这两类运动现象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特征,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转动这一类究竟是怎样转动的?是围绕什么在转动的?然后引导学生跟“轴”命名,然后指出数学家们把这类运动方式叫旋转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明确旋转现象。之后安排学生“玩一玩”,深度体验旋转。
三、有效练习这里,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1题是看图判断哪些是旋转现象。这是比较直观形象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起来相对较容易。第2题我用得是书上的情境图,因为这里是静止的画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例如:看见小孩在推积木,要想象这个孩子是怎么推的,把小孩推积木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放一遍。第3题去掉了具体的图,用文字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现象,这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了难度。
这样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例
1、第71页课堂活动第1、2题前半部分,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感知旋转现象。
2.通过具体的说、看、分、辨等活动,体验和加深对旋转现象的理解。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学重点】
建立正确的旋转的表象,能对旋转作出正确判断。【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同一物体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旋转与平移这两种不同的现象。【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车、线、纽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谈话交流,出示课件1。[孩子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是各不一样的,老师就搜集了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1)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
师: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认真地想一想,可以能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说:
(风车在转动、高铁运行时在移动、电梯箱在移动、时钟的指针在转动)(2)想一想,分一分。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旋转和平移现象之后,教师顺势引导】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以上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生:不同……
师:那能根据他们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1、4它们都在转动分为一类,这种现象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旋转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旋转现象。
(3)揭示课题《旋转与平移现象》
[设计意图:这里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常见的旋转和平移现象,为学生初步建立旋转和平移的表象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出示课件例3(游乐场是同学们向往的地方,哪里有很多的游乐项目,其中就有很多旋转现象,现在我们去看一看,玩一玩)
(1)、看一看,想一想,场中有哪些运动的游乐项目,能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2)、操作 出示课件4(风车是我们熟悉好玩的,课前每组准备了风车,同学们想玩吗?想。好玩时注意纪律和要求)
要求:同学们三人一组,组长轻轻转动风车,同学们认真观察。(齐读要探讨的问题。)观察思考、讨论:
A、风叶在怎样运动呢?学生可以用手势演示或描述
(风叶在转动)
B、风车转动时,风车叶片围绕哪里转动?
(叶叶绕中心固定点转动)
C、风车转动时,风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
风叶位置 发生了变化
D、风车转动时,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吗?
(风车形状、大小没有变化)
2、同学们真棒。
(1)、同学们观察风车转动方向相同吗?(不同)
(两种风车不同的转动方向,同学们比较熟悉那种?每天睁开眼见到时钟,它转动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2)、想一想,时钟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方向。
(3)、教师指出:数学中,同时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
同时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出示课件5(整理例1的信息)(刚才,我们知道风车转动时在围绕中心固定点在转动。那游乐场中其它的旋转现象呢?)
(1)、想一想:这些物体转动时分别绕哪里转动,与同学交流,并在图中作上记号。
(2)、学生分享汇报,教师引导:(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指一指)
水龙头开关绕中间的一点转动,踩滚筒、旋转木马、直升机螺旋桨绕中间的轴旋转。(教师在课件中标出它们的固定点或轴)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像风车、旋转木马等在转动时,绕固定点(轴)转动,这种现象是旋转现象。转动时,物体围绕固定点(轴)转动,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
物体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板书:物体或图形绕固定点(轴)
转动
6、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出示课件7)(学生先举例,通过旋转门,设问教室门开与关是旋转现象吗?(回到旋转现象的概念。同学们能找到固定点(轴)吗?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门的运动虽然没有转动一周,但仍然是围绕中间的一条轴在转动,也属于旋转现象。可见,判断旋转现象关键是物体是否围绕固定点(轴)转动。学生可能马上会想到荡秋千、摆钟海盗船、大摆锤之类的现象。
7、课堂活动(出示课件8)
做几个旋转的动作,并和同学交流。
8、活动操作
师:孩子们,请拿出自己准备的线和纽扣,做一做旋转运动,看谁愿意给同学展示展示,老师希望有多种玩法哟。
思考:纽扣在围绕哪里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操作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对旋转现象从初步感知到更深层次的了解其特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旋转现象象,努力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课堂巩固,学以至用。
1、出示课件9习题一(教材71页练习十六的第一题,并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集中分析、确定。)
说一说,哪些是旋转现象?
2、出示课件10 完成第72页第三题。
师:孩子们,通过实际的图能帮助我们分析物体运动的类别究竟哪些是旋转现象。现在有这样的练习题,你们能准确判断吗?开始答题。[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找寻有特点的孩子上台回答。] 生1:……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层层深入,使学生轻松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交流、辨析生活中旋转与平移现象,既检测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巩固和提升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全课总结(出示课件11)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怎样感受,有哪些收获呢? 生1:同学们看板书,交流。
(今天这堂课很有趣。我们学习了旋转现象,及特点:关键词:转动 是物体的运动现象,是物体围绕固定点(轴)在转动。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很多,游乐园的摩天轮、大摆锤惊险、刺激。(六一”)可以去玩玩。
4、拓展延伸
出示一副厨房装修图。
师:孩子们,这是一套新房,正在装修,厨房门怎样设计更好呢?(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化的运用,做成旋转门占用了空间。做成推拉门就减少了占用空间。这就是我们下堂课要学习的平移现象。)
【设计意图:既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及复习了旋转现象的特点又引出下堂课的内容平移现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旋 转
物体(或图形)绕中间的一个点(轴)
转动
第四篇:第1课时 面的旋转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接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八、作业布置:
第五篇: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三课时《旋转》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 1 页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