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21: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数学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数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大班数学教学案例

大班数学《相邻数》教学案例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郭远玉

【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 10 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 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 1 和少 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 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10 以内整数的相邻数。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 10 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 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 1 和少 1。

四、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1—10 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 10 个。4.彩票箱 1 个。

六、活动过程 : 1.出示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2.幼儿操作探索,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 1)。3.游戏活动:(1)找朋友;(2)摸彩票;(3)大家一起玩。4.巩固练习。5.延伸活动。【教学实施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2.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3.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幼儿回答)

教师引入: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二、基本部分。

(一)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 1)。

1.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 2 少 1 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 1 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3.引导幼儿归纳:2 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 2 少 1 的数 1,排在 2 的前面,一个是比 2 多 1 的数 3,排在 2 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4.组织幼儿讨论 3 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老师拿出 10 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二)游戏 :

1.找朋友:幼儿身上别好 1——10 的数字卡片并按 1—10 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2.摸彩票: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3.大家一起玩: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三)老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练习。

三、结束部分。

1.检查幼儿用书完成情况。2.小结评价,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习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规则意识。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

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在课堂延伸中,我走进两名反应较慢的幼儿,发现他们就是动作慢些,重点知识已掌握,能够找出1-9数字的相邻数。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应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对相邻数的观

察和讨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相邻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第二篇:大班教学案例

大班教学案例《跷跷板》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跷跷板游戏让幼儿生成怎样让跷跷板达到平衡这个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再让幼儿对答案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展示四幅不同情况的动画引导幼儿去思考距离和重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发挥幼儿的个性和想象力,通过做钩码在杠杆上的平衡实验,并采用多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中体验跷跷板的平衡原理。期望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当重量不等时,靠调节距离来达到平衡;当距离不等时,靠调节重量来达到平衡。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概括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科学精神。教学准备:杠杆、钩码、幻灯片、贴字的吹塑纸。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最近幼儿园的操场上搁置一条很长的木板,小朋友想用这块木板来玩。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想到用这块木板做什么游戏?

【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关于游戏孩子们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设计利用长木板做游戏的方案,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愉快的引出本课的主题,一方面能锻炼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师:跷跷板做好以后,小朋友们纷纷来到操场玩跷跷板,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长得很胖的小猪和两个长得很瘦的小兔子,他们想同时玩跷跷板。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他们三个能同时玩跷跷板吗?说出原因? 【猜测一个比较活的问题,幼儿之间产生了两个对立的观点,并都能说出原因。有了争论,更能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热情。胖小猪和瘦小兔子玩跷跷板这个问题能自然而然的让幼儿想到平衡中重量和距离的关系,给以下的内容作了铺垫。】

二、科学探究

(一)观察、思考跷跷板平衡与不平衡的原因

(幻灯片:四组跷跷板FLASH动画)师:小朋友,从这个画面中你们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领悟出了什么?

【让小朋友观察这四幅图,并进行讨论观察到什么。】

(二)实验探究

师:老师也想探究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归纳了影响跷跷板平衡的因素有重量和距离。那么距离和物体重量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1、教师引导实验

师:这里有个小型的跷跷板,只不过这个跷跷板不是给你们坐的,而是给这些小家伙挂的。(展示钩码)这是钩码,我们就把它当成是一个个的小朋友,盒子里有十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的重量是一样的。这些小朋友很想玩跷跷板,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

师:在杠杆左边第2格挂1个钩码,右边第4格挂1个钩码,杠杆不平衡。提问:为什么小朋友玩不了跷跷板了?你可以想到哪些办法帮助他们?(调节重量和距离。)

2、幼儿探究实验

(1)师:小朋友真是玩跷跷板的行家呢!看看你们还能试出多少种方法能使跷跷板达到平衡。不如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实验的动作快,尝试的方法多!【科学活动应着眼于幼儿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新课程强调幼儿开发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各种各样的平衡方法。】

(2)幼儿实验,评比,汇报

第一名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颗大红星,第二名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颗中红星,第三名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颗小红星。【将活动设计成比赛,能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让幼儿有个紧迫感,加快实验速度,提高实验效率。同时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齐心协作的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荣誉的驱使下,幼儿之中可能出现夸大事实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幼儿的价值观。】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无论你们实验的次数有多少,都是你们的成功,因为这些成果都是你们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仍坚持不懈地探究而得来的。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请为你们自己鼓掌、祝贺!探究的过程中,你们有些什么样的发现和收获?(知识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收获)【应该让幼儿明白成功的关键不在乎于是否得到名次,而在于是否实实在在的进行了探究活动,明白只要努力就能迈向成功。为幼儿树立信心,形成健康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

三、问题的巩固和引申

1、这节课我们探究的知识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留心身边的事物呢?谁来说说,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事物用上了跷跷板的原理?(天平秤、杆秤、走钢丝等)

2、曾经有个科学家思考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能不能为地球设计一个跷跷板,把地球给撬动起来?如果把这样的问题留给小朋友们,你们可以给出答案来吗?【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知道调整重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阿基米德撬地球的设想正是以杠杆原理为支撑的,运用这个典故比较合适,而且趣味性较强,能引发幼儿的奇妙幻想。不过难度稍微偏大,应该将这个内容作为课后思考,这样能够使本堂课探究的乐趣延续到课后。】

第三篇: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一 活动产生

前两周我教大班的孩子学习按规律贴图标,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只需要简单提醒就能准确的完成作业,有部分孩子需要我多次引导:先看现有的图标排列情况,然后寻找排列的一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接着贴图标,还有部分孩子我即使帮忙找到了排列规律,并让他们一边念规律一边操作,有时贴好一处图标再让他贴下面都很困难。孩子们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规律对大班孩子来说还比较抽象,它是比较意识的东西,要求孩子有灵活的思维,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理解,光靠老师一味的帮忙点拨甚至告诉答案是根本行不通的。针对这些情况我特意设计这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发现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来激发自己创设简单规律的欲望,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从这次的活动中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二 活动实况及分析

一,帮玩具狗完成项链,找出AB型规律

教师出示玩具狗,脖子上有一串绿白相间的项链。

师:我帮小狗设计了一条项链,还没有完成,想请你们帮忙,项链中藏着一个秘密,谁先找到秘密就能很快完成。

(这个导入我设计最简单的AB型规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孩子们能很快找到一绿一白的串珠现象,并很快完成项链,我及时告诉他们这样一绿一白的现象就是这条项链的规律,但我没有告诉他们

这叫AB型规律,当时我觉得孩子能感受到规律就行了,AB型太抽象了,孩子不会理解,后面的事实证明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二,出示一串自制的一红二黄规律的糖葫芦,让幼儿找出ABB型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串糖葫芦的规律,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变魔术,拿走一只黄色的糖葫芦,让幼儿猜一猜。幼儿:少了一只黄色的糖葫芦

老师及时出示手中藏着的黄色糖葫芦验证孩子的猜测。师:你怎么知道是黄色的呢?他们有什么规律呢?

幼儿:一个红的两个黄的一个红的两个黄的、、、、、、最后一个应该是黄色的。

(有部分孩子能很快发现这串糖葫芦的规律,与同伴交流也比较积极,而后面的猜测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很乐意主动去寻找糖葫芦中的一组规律,通过寻找交流猜测和验证能很快明白一红两黄的规律,这时老师也是没能及时归纳出ABB型规律,幼儿的思维没得到升华。)

三,老师做有ABC型规律的动作,幼儿寻找规律并接着往下做。师:做手势: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让幼儿猜猜接下来的动作。

幼儿:接下来是做剪子的动作。师:你们能找出老师动作的规律吗?

幼儿:是一组石头剪子布的规律。

(这一环节我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来做动作,让幼儿感到亲切,并能感受到规律还用于我们身边的游戏。同样这时如果能让孩子发现并概括ABC型规律会更好,这样可以为后面自己创设规律打下基础。)

四,幼儿自己创编有规律的动作。

师:请你们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拉手成圆形。

(这一环节我是想让孩子亲生体验AB型规律,但由于孩子平时拉手总是和最要好的朋友拉手,造成有几个女孩子不愿和男孩拉手,也可能有个别孩子根本没理解老师的话,这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错误然后交流调整,有几个孩子自动当上小指挥,现场指挥调整位臵,直到按规律拉好手为止,这一环节虽然给我的这次公开课拖延了时间,但我想孩子能通过自我检查,不断交流调整,最后到大家一致赞同,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孩子们孩子学会了很多,特别帮助那些思维不够灵活的孩子再次对规律的理解。这点让我感到很欣慰,毕竟我能真实的对待这群孩子,尊重了孩子们的发展水平。)

幼儿拉好圆形,师:请你们也来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动作。幼儿1:出左脚、出右脚、跳、跳 幼儿2:脚跟、脚尖、跑、跑、跑 幼儿3:蹦、蹦、蹲

幼儿4:拍手、拍手、跺脚、跺脚 幼儿分别跟着做一做

(孩子对自己设计的动作做起来很感兴趣,开始做新规律动作的时候有些不协调,但重复几遍后,就能感到动作的整齐和优美了,这环节由于上一环节时间的拖延,导致让幼儿创编动作的机会比较少,我想如果给孩子们更多时间的话,他们会有更多的规律要展现,这样可以为后面幼儿的操作设计积累更多的经验。)

五,欣赏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

引导幼儿欣赏黑白相间的服装、有规律图案的花布、铺设的有规律的地板墙砖广场、有规律组合的手链项链、、、、、、。

(孩子们边欣赏边不时的发出啊、呀的赞叹声,我让幼儿边欣赏边找一找规律,和好朋友说一说,孩子们很认真的欣赏,交流也比较激烈,我想他们能在欣赏交流中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这样能激发孩子学规律运用规律并用规律来设计美的欲望。为后面自己设计也打下了基础。)

六,幼儿设计,交流评价

师:生活中这些美的东西都是人们运用规律设计出来的,我们今天也来做一做小小设计师。

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绘画,第二组油泥,第三组图形拼贴,第四组串珠(这一环节幼儿能主动自选材料进行设计,开始有孩子不敢动手,有孩子心中没有规律,当图形组的孩子拼出彩色的形状不同的有规律的小路、地板时,孩子们的思维开阔了,胆子也大了,很快就出现了一串串有规律的油泥制品、一幅幅有规律的绘画设计、一条条有

规律的串珠。我和孩子们对这些设计及时进行了交流评价,把好的作品拍照下来,并告诉幼儿他们的设计要送给别人欣赏,这样激发了孩子创设更好作品的欲望。对那些极少数没能有规律进行设计的孩子我建议他们在区域游戏中去完成,给他们更多操作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孩子的配合都很积极,从开始的寻找项链和糖葫芦的规律,到猜一猜老师的的动作,幼儿的兴趣都比较浓,特别是自己设计动作并做一做,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后面的图片欣赏也让幼儿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愿望,直到最后把幼儿设计的作品用拍照的形式留下来更增加了孩子设计的信心。整个活动各环节既能紧紧相扣又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欣赏规律到运用规律自己设计规律,从最简单的AB 型规律到ABB型规律到ABC型规律最后到随意的规律,孩子的发展也得到了层层递进,我想孩子的思维也会变得更灵活。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低估了少数能力较强的孩子的发展水平,总是让孩子们去观察发现感受AB、ABB、ABC等这些简单的规律,没有把孩子的思维从形象上升到抽象逻辑阶段,应该让孩子自己尝试用A、B、C等符号记录每次的规律,这样孩子不仅可以获得新知识,更为以后养成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

第四篇: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

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设计思想主要感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第五篇:大班美术教学案例

大班美术教学案例:《美丽的蝴蝶》

案例背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蝴蝶对称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色彩,多变的花纹,一直是小朋友的最爱,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捉过蝴蝶,看过蝴蝶,也画过蝴蝶,对蝴蝶的外形特征比较熟悉,同时,在使用剪刀上已经非常的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设计了此活动。

案例描述:

一、观看课件,欣赏各种蝴蝶范例,激发兴趣。教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漂亮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蝴蝶后,提问:你看到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有2个大翅膀?有2个小翅膀,头上还有触须。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对称的(包括颜色和图案)。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后,教师接着提问: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怎样剪出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探索剪贴蝴蝶的方法。自由交流结束,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剪好蝴蝶后。教师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剪蝴蝶得方法,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同伴的讲解示范、展示作品等环节,幼儿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展示镂空花纹和没有镂空花纹的蝴蝶,引导

幼儿比较两只蝴蝶,使幼儿知道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更漂亮。然后教师边小结边让幼儿观看步骤图,长方形纸对折——画出蝴蝶对称的一半——按线剪出蝴蝶——在剪好的蝴蝶的身上、翅膀上设计花纹,并进行镂空。教师重点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折剪蝴蝶、镂空翅膀的方法。

三、幼儿再次进行剪蝴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学习剪蝴蝶的方法后,再一次进行剪蝴蝶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设计、剪出不同形状的蝴蝶,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画、剪蝴蝶,提醒细小的部分如触须可以不剪,等粘贴时用彩笔画上去。同时,教师将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

四、幼儿合作进行粘贴、添画活动,为了让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在粘贴环节,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商,共同完成,部分幼儿粘贴蝴蝶,部分幼儿添画上花草、太阳、树等景物,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桌面、身上的整洁。

五、欣赏、讲评作品。各组完成作品后,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让后请幼儿讲讲自己喜欢哪一组作品,并说出理由。最后提醒幼儿把学习用具收回原位,将废纸片放入垃圾箩里。

案例反思: 本活动属于艺术领域中的剪贴活动,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等形式学习用对称式剪纸 方法折剪不同形状的蝴蝶。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活动难点:将蝴蝶身上的花纹进行镂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及本级教师的互评,现将本活动小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制订有层次的活动目标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在同一活动当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的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制订了层次目标:高组目标:综合运用对称、镂空的方法折剪出各种不同外形的蝴蝶;中组目标:能折剪出蝴蝶;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折剪出蝴蝶。这样不仅顾及到不同能力的幼儿,而且让他们能够做到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

多年的美术教学使我知道,提出新的学习内容时,尽量少示范、少范例,甚至不示范、不提供范例,这样才不会制约幼儿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幼儿学剪蝴蝶时,教师没有先讲解示范的,而是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蝴蝶的外形特称、剪蝴蝶的方法,并亲自操作,由于能力的不同,有的幼儿剪出镂空翅膀的蝴蝶,而有的幼儿连蝴蝶的外形都不会剪,这时教师不是去教幼儿如何剪,而是展示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能力强的幼儿介绍剪蝴蝶的方法后,教师才进行简单的讲解、总结,由于没有固定的范例禁锢着幼儿的思维,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剪蝴蝶,剪出蝴蝶不仅外形各异,而且镂空图案也出乎教师的意料:有花、草、树、水果、几何图形、小动物等等。

三、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这一资源,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学习者、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师生间教学相长,使得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加强,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幼儿的不用能力进行指导。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剪各种蝴蝶后,教师就及时提醒幼儿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剪出花纹。鼓励能力稍弱的幼儿在会剪的基础上,尝试剪不同外形的蝴蝶,对折、剪能力差的帮他们画好蝴蝶,然后指导他们剪。通过分层次指导,不仅让幼儿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提高。

五、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 首先,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在剪蝴蝶的触角时,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很难剪出,教师就指导幼儿用笔画出,其次,为使整个画面丰满、教师提醒幼儿用彩笔添画上一些相关的物体,如树、花、小动物等,这样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六、合作完成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特长在剪纸活动中,由于时间及幼儿能力问题,到结束时,还不能剪出好的作品来,假如让四、五个孩子为小组,进行集体合作剪纸创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剪纸创作的需要,这样的剪纸作品效果则更佳而且还节约时间。所以教师采取了分组进行剪贴,每一组完成蝴蝶的剪贴画,为了让作品更丰富,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作品,如:绘画能力强幼儿的、蜻蜓、花草、树等,擅长剪纸的幼儿继续剪蝴蝶,做事认真的幼儿添画蝴蝶翅膀、粘贴蝴蝶,这样不仅使作品更完整,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特长。

下载大班数学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数学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今天,我利用下午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继续练习测量,并把昨天没有进行下去的环节或表格上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虽然......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科学领域数学目标提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平时在班上孩子们会经常问:“王老师,现在几点啦!9点我们是不是该上课了……”由此可以看出,孩......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1 一、试题分析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总分120分。(1)试题类型:填空题8题24分,选择题8题24分,解答题5大题72分共120分,考试......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

    大班数学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教学目标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1、将数量为4的雪花片分别分成两份,探索各种不同的分法。2、探索并发现分合式中互换关系和递增递减关系。3、尝试运用不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