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的现今社会中,电脑、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习、娱乐、交往、事业等等无所不在,同样,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教育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美术在教学资源的收集、利用等各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现今社会先进知识相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整合 美术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要教会学生认识什么是美,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某些东西让学生感受到美,然后引导他们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现在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美观的画面效果、配以恰当的动画、音乐或视频,不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兴趣而且还能通过教学设计、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网络的运用更使教学个性化、互动化成为可能。以下本人谈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一点点认识与心得。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依据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依据是从信息技术、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寻找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点。美术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以图形、文字、色彩等表现信息的学科,而信息技术是一种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学科,可见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有力手段,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二、信息技术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可以马上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美术教学中,利用生动的课件使平时常见的图画、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四年级的《我设计的童装》一课中,一开始教师就利用电脑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五彩缤纷的童装图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一个色彩世界,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然后再播放一段儿童走T台秀影片,教师结合这两个展示,讲授色彩的配合,结合不同色彩配合效果和衣领、袖口、口袋、裙边、裤脚等处装饰的画面展现,使学生就很快地感悟到怎样搭配色彩,使衣服美观大方。
三、通过两者的整合可以减轻美术课堂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还有存储、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可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和动画,这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点,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使它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美术课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绘画示范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绘画技能的。这不仅费时费力,形式单调,学生还不一定感兴趣。美术课成了一种教育设置上的摆设,学生过过堂、老师走走场。而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先示范画,学生依葫芦画瓢的现象;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实践。美术教师不再需要把那各种挂图、美术用具反复地搬入搬出课室,教师可以提前由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难点所在,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计算机把每课相关的内容制作成生动、五彩缤纷的课件与相关的录象等,使它代替那些沉重的挂图和各种美术用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在美术教学中平面设计教学动态演示难、过程长、操作繁杂的问题,单调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明了而且还充满趣味;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课堂劳动强度,大大提高教学效 率与效果。如:小学三年级《壮观的高架桥》这一课时中,教师一开始可以通过课件播放出几张高架桥的实景图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记忆与思考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再播放一些在网上找的以不同手法表现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一下以不同工具、不同视角取向的作品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很快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来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受,优化教学过程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往的美术欣赏课,需要老师提前搜集大量的图片,在讲课时还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过去,如在上四年级的《小桥、流水、森林》一课时,只能以教学课本为主,辅之以教师所能收集到的且能带到课堂的相关教具,让学生挨个过目,走马观花式的一遍下来,下课铃也就随之而来了;现在,教师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预先把一些大画家的一些有关小桥、流水、森林之类的作品做成课件,再配上柔和的音乐,课堂上就象播放专题片那样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辅之于适当的讲解,信息化的美术课比起传统的美术课显示出绝对的优势。把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融会贯通,无形之中,寓教于乐。试想,当你欣赏经典作品时,鼠标一点,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当你想要了解某个画家或相关作品时,如你想了解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时,你只要一点鼠标,其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再现在你的眼前。学生虽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
五、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要注意的两个地方
1、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美术教育。
在信息技术美术中许多颜色的调配变得很简捷,这是它的优势之一,但同时也是它致命的弱点之一。颜色的调配在美术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三原色的分析是对学生重点培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点在信息技术美术中很难做到,需要在传统美术教育中进行培养训练,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把各种颜料混合起来进行尝试。所以说,传统的美术还是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它的魅力依旧无限。
2、如果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没有实质帮助,应该慎重使用。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有目的的使用,不能因为使用而使用。
我们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出发点首先应该是课程,而不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
总之,我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基本掌握了解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即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与实验,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必将加快美术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创建美术教学的新模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参考文献:
(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主编:陈卫和 2003、8
(二)《对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朱皓亮
(三)《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课程整合》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室 相泽民、赵方军
第二篇: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 作者: 马 婷(初中美术
张掖市初中美术班)评论数/浏览数: 3 / 11
发表日期: 2011-10-20 09:32:18 我们应该凭借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拓展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观念。
“整合”是时下教育改革中见的最多的一个关键词了,“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利用网络使教学具开放性,交互性,提供新教学环境。现代教学的平台是计算机,支撑这个平台的是网络技术。
“整合”整合是一种方法,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如何适应新环境,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也就是说我们教学观念也要有个“整合”。
美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与其它学科一样也存在观念“整合”,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整合”的问题。下面想就美术方面的“整合”,和美术与计算机“整合”的问题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信息技术的介入,促进了美术教学,拓展了美术课程资源。如,我设计了新课程:广告招贴设计、贺卡设计、海报设计、名片设计、书签设计、网页设计、服装设计、命题想象画、抽象画、藏书票设计,邮票设计、黑白版画、标志设计、封面包装设计、电脑美术欣赏课,等等。对于手绘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很好的辅助。这些学生广告招贴设计、贺卡设计、海报设计、名片设计、书签设计、网页设计、服装设计、命题想象画、抽象画、藏书票设计,邮票设计、黑白版画、标志设计、封面包装设计、美术欣赏课、卡通画、漫画设计,等等。对一些手绘能力较低的学生有帮助和启发作用。原来由于手绘差,画得不好,学生自己觉得不满意,失去学习兴趣。近几年,通过整合课教学活动,我发现: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图像视觉冲击和启示,色彩斑斓的视觉调度,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在耳濡目染下,喜爱上美术了。再者,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老师能够充分运用网络的资源来教学,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能够快捷地获取知识,节省时间,接收广阔的信息量,便于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动手操作计算机,进行设计,联想创作,省时高效。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很方便地设计和绘画。在修改自创作品方面,比在美术常规课上更方便、快捷。因此,学生更爱上美术学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创新的精神
计算机与美术的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在原来的“师与生、生与生”,增加了:“师与机、生机与”的交流互动。假如能与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融合起来,学习方式就更加丰富了。学生更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看到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电子材料,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模仿与接受,一味地在教师圈定的美术知识圈子里打转。相反,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地搜寻相关内容与知识,兴奋地探究美术的奥妙。有些课,学生因为兴趣高,课内时间有限,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还会在课外花时间去探索,去研究。日后,有新的认识,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补充完善。研究性学习得以落实,拓展性学习也能真正做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目前和将来,各种新的信息技术软件不断发展更新,会使学生对电脑绘画设计一直保持学习的新鲜感。
前不久,我开了一节科研课题结题公开课,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和创新能力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中,学生们带着各自想探究的问题:“什么是招贴画?它有什么要求?怎样设计?等等”进入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设计、交流、发表作品帖子入网站。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给我们很好的示范和启发。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提高.我平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课程,布置美术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找资料。如原来上美术欣赏课,老师要花大量时间去准备,效果还是不理想。现在我干脆把美术欣赏课搬到电脑室来上,效果十分好。因为电脑上有许多美术资料、图片,比较形象直观。在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在网络中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把自己课内外找到知识信息展示出来,和大家交流、共享,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视野。每位同学所搜集的材料汇总起来就是大家的,传播、交流十分方便,超大量的美术知识不断地打开学生的审美眼界,选择美,崇尚美,表现美,创造美,成为事实。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观念
艺术的评判是没有标准可言的,因为每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思想上的认识不同、审美情趣的不同、文化修养的不同、历史经验与社会经验的不同,导致了对艺术评判上的不同。以教师的个人能力不足以解读所有的艺术现象,何况教师的经验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主观意识,而美术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学生的理解力等等方面的差异应该充分的考虑。我们以达。芬奇《蒙娜丽莎》为例;该画是画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创作的名画,无论是从社会的进步(人文主义)、美术史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来后来衍化出的《蒙娜丽莎》,如;法国画家杜尚带有“L.H.O.O.Q”几个缩写字母、带有胡须《蒙娜丽莎》,以及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带有戏谑性的《蒙娜丽莎》我们如何解读,有太多新的《蒙娜丽莎》了,我们如何应对这种现象?课堂教学解决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课堂也不能包罗万象。因此,这就需要从其它方面得到课堂无法得到的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网络。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的出现给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学习的方式不再是只有课堂这唯一途径,形容性学习方式备受关注,网络是新的书店、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知识的新资源,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人们学习的新环境。
美术教学是在不断的尝试用更现代的方法改变我们的教学,从录音机到幻灯机,直到后来的CAI课件,人们努力的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教学更具有人性化。但始终是讲与听的传统模式,最终也只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网络则不同,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智慧和资源,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开放性、共享性、,它汇聚分散在终端后每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每个人只要是上网都有享受这个智慧和资源。因此,人们获取知识的权利又是平等的,在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人们平等的交流。这些特性有助于转变(用“改变”更好)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开展更有意义的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名词或新鲜事物,它既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应该是学习的基本精神。学习美术有别于其它学科,相对而言它不象别的学科那样带有极端功利性,它是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是体现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些老师在做课件时对自己所做的课件在色彩搭配的问题上有些不够理想的地方,向我咨询如何将画面做的美观、好看。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它所包含的东西太复杂。如果一个在小时候接受过美术训练的人,他对色彩的感觉就是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要好的多。可见学习美术对一个人的成长何等重要。
技术仅仅只是构成教学诸多因素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那种认为计算机将最终取代教师、学校的思想上不可取的。网络也好计算机也好始终不可能取代教学的全部,它只能说是使教学方式更为全面,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上尤为明显。美术是视觉艺术也是造型艺术,造型的基础是绘画,绘画基础有素描、色彩之分;对专业学生来说素描是用简单的色彩(黑、白、灰)研究物体外在与内在变化的关系的基本手段,而对一般人而言只是一个认识物体的途径,但不管是那个方面首先是要动手,在纸上进行涂抹,动手体验的过程是认识基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计算机是无法取代的。计算机能做到的是利用它强大的功能对绘画作品进行再加工,如;色彩上有许多问题可以解决,而且直观性强、容易及时修改比起在纸上画要方便的多。在教学上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美术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技术是美术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教学的灵魂是教师和学生。它要求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利用网络感悟更多的知识,人类的进步在于不断的更新、思想要更新,知识也要更新,有了网络学习不再是痛苦的
第三篇: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四篇: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安新县同口镇王岳小学教师————张文香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学科整合、综合能力
内容摘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教学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激发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学生坐在电脑前,摆脱传统绘制工具的限制,一有灵感就可以用绘图软件大胆尝试,随意挥洒,想法的异动随时修改,无束缚的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则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开发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
三、能力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改变教师“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程内容,学生用搜索引擎“google”或“百度”自行查找任何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通过主动的探究和欣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预知过程。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实践综合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总之,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小学阶段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设计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从新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趋势来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学习负担必将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参考文献:岁月联盟-美术 www.studa.net/xueke/071130/14322624-2.html 28K
第五篇: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