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课啦》说课稿1
《下课啦》说课稿
《下课啦》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比高矮、长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这节课的内容难在学生初步掌握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初步感知几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
3、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掌握比较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层次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知识性的梳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说模式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设计
(一)1、小朋友们,下课铃声响后,你们会开展哪些活动?
2(二)12、3、4、出示书中比高矮的情境图
起点上。
让学生用
1、时,需要把物体
较。
2、小组比赛
每个小组用准备好的绳子比一比长短
3、想一想:
情境图中有2个小男孩,蓝色衣服小男孩和红色衣服小男孩在走花坛 边。他们走的路线相同吗?
讨论交流 探索比较办法
(三)练习课后题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下课啦
拉直
六、说评价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了初步认识,但对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教材在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说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活动探究出了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了长短和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下课啦
下课啦,操场上又成了欢乐的海洋。但与往日不同的是有许多同学聚集在宣传栏前,他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什么,个子小的同学,还不停地在哪一蹿一蹿地跳着看。出于好奇,我马上随着人流向那儿跑去
原来学校要组织去春游,看到这条通知我兴奋得都要跳起来了,但是,有同学说:“不可能的,都快期末考试了,怎么会去春游呢?”立刻有同学接着说:“今天又不是‘愚人节’,校长搞什么?”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不免凉了下来,默默的回到班里。
刚回到班里,老师就宣布:“明天准备好春游的必需品,我们要去春游!”“耶!”同学们一蹦三尺高,我也发自肺腑地说:“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了!”
“起床了!起床了!”我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该上学了!”我这才睁开眼睛看看妈妈,大喊一声:“原来是场梦!”不过要能美梦成真那该多好啊!
第三篇:下课啦精品教案
下课啦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
北师大2011课标版
评论(0)1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评论(0)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等,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比较方法散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在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对实物的比较活动,才能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比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评论(0)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比较的相对性。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讲授】下课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下课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玩游戏,你能找到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为题。这样既引出课题,又给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渗透了常规教育。
二、设置情境,探索新知。1.比高矮。
(1)个别比较,得出方法。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啊!原来他们一样高啊!为什么那呢? 师:为什么不能垫脚尖呢?
师:那怎么才能公平的比出谁高谁矮呢?
说说你的想法并比一比!
师小结:原来比谁高谁矮时,既要站在同一起点,还要脚放平,身体挺直才行。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吧? 师:笑笑高,淘气矮,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很喜欢童话人物淘气与笑笑。在这里创设他们比高矮情境,从学生兴趣入手,先猜测,再一步步揭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2)同桌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你想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吗?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一组,4人一队,同时站起,一组同桌比高矮,另一组同桌观察并说出谁高谁矮,然后互换角色。
②比完后请坐下。
师:哪组同桌想上来比一比谁高谁矮?再找一组同桌比一比。师:为什么原来高的同学变矮了,而原来矮的同学又变高了呢?
师小结:原来比较高矮时不但要注意这些(指比高矮注意事项图)还要看和谁比了。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并且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
(3)小练习。
题目
1、你能迅速的比较出松树和柳树:谁高?谁矮?还能怎么说? 题目
2、宝塔和亭子,谁高?谁矮?
题目
3、老爷爷和小朋友,谁高?谁矮?我怎么觉得他们看起来好像不在同一起点啊? 师小结:平平路面上的斑马线就是生活中的同一起点。比长短。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有两个同学想请大家帮忙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要想帮到他们,得找到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才行。
活动要求:
用红绳子代替红色跳绳;用绿绳子代替绿色跳绳。同桌合作,比一比谁长谁短。
想一想:①你们用什么方法比的? ②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师:谁来分享你们的比较方法。
师:我们用四种方法帮助了刚才的两位小朋友解决了问题,真棒!小练习:
题目1:哪根绳子最长?你是根据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题目2:这几根绳子哪根最长?你是用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师:观察这四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小结:在这四种比较长短的方法中,都是有同一起点并拉直后再比较,就连缠绕法也是把绳子拉直后才进行缠绕比圈数的。
3、谁走的路长? 师:生活种不是所有的物品长短都能拉直后再比,比如小明和小亮谁走的路线长? 师:认真观察,你能指出他们走过的路线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淘气说他们的花坛被分成了大小一样的格子,如果把图案去掉,看起来就更清楚了。既然路不能拉直,该怎么比呢?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为一组,利用图片纸,比比谁走的路线长?
②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反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看来,比较谁走的路长或短,我们还能用数格子和数弯的方法来解决。小练习:
题目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小汽车通过?
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生活中用高架桥和限高来解决的交通问题。题目2:小兔子们谁最高?谁最矮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有条理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应用知道,开展探索。
1、比一比,填一填。
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组,利用作业纸,比一比,填一填。
②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难题。
设计意图:做练习是数学课堂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习惯。总结:
师总结:(指板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比较》,比高、矮;比长、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1、说一说:和父母说说数学中是怎么比较高矮、长短的?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比较高矮、长短的现象?
六、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第四篇:下课啦教案[推荐]
下 课 啦
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周老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3、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通过课本第21页第3题“小兔比高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跳绳、绳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新知 大家下课的时候都会干什么呀?
看来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挺会放松自己的,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班级的同学们都玩些什么?
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图。
谁知道淘气和笑笑背靠背的在干什么呢?其实他们在比高矮呢!
1、感知比高低要在同一起点 你们猜猜他们谁高? 出示淘气笑笑比高低的图片 先露出上半身,谁高?为什么?
再全部露出整张图片?这个时候谁高吗?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比高低?那要怎么比才行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站在同一起点比高矮的图片。
1、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请一个中等高度的小朋友 问:他是高还是矮? 验证,得出结论
比较是相对的,高矮也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所以高矮也是相对的。
2、大家学会了比高矮,得方法了真棒!我们来看看这边小明和小花在干什么呢?
他们想知道谁的绳子长些?怎么比? 请学生上来演示
你们说说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
现在就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去比较一下你们手中的绳子的长短吧?
自己动手比较
3、选钉子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只有这边的涛涛同学站在那里看什么呢? 原来教室里有一张小桌子坏了,涛涛拿来让张叔叔修,桌腿上需要钉个钉子,张叔叔拿来3个钉子,让涛涛思考应该用哪个钉子。大家来帮他分析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应该用最长的那个钉子,因为桌面的厚度和中间的那个钉子的长度相同,要把桌子和桌腿钉在一起,需要用最长的那个。
二、经历比较,形成能力
1、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和一位小朋友合作演示,过程
你们已经学会了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了,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学习,同桌合作利用文具或者其他东西,比较高矮、长短,并且要用()比()长,()比()短,()比()高,()比()矮,说出来,会吗?
2、应用:完成课本第21页第1、2题(第2题要演示一条绳子绕在一样粗的圆柱上圈数越多就越长,还要延伸一下,同样一条绳子绕在不一样粗的圆柱上就不是圈数越多就越长)
三、拓展延伸,挖掘潜力
1、出示小兔比身高的图片。
静静思考一下,汇报方法,并并用他们的方法试一试。老师也想到一种办法,小朋友帮老师看看这方法行不行? 讨论,并取名“数格子法”。
2、比一比,填一填 看图说图意。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 小结
四、全课总结,留有悬念
同学们,这节课好玩吗?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第五篇: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
授课者:黄嫦婷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4日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20页“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小组活动,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不同方法,知道长短、高矮是对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看过《喜洋洋和灰太狼》吗?喜洋洋和懒洋洋在课堂上争论一个问题:纸袋里的哪个物体长?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比长短
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师:你发现了什么?(1)小组交流。(2)学生汇报。
(3)让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2)小组汇报。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C、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3)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找到相同起点,看终点。
(4)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 短。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二)比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总结方法。
找到相同起点,看终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谁高谁矮。
2、判断长短。
3、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4、谁走的路长?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