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课程标准: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选取中国古典小说的片段进行排演,以短剧或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讨论法。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学生收集有关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描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学情和教法分析:
学生们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以及课外读物已经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对于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以及四大名著的艺术魅力以及它的思想性则很模糊。同样对于科学技术以前有所渗透,同学们对李时珍这个人应该有所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属于了解范畴,因此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截取资料,进行编辑、整理以多种形式展现四大名著的风采。以小组竞赛与小组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四大名著的影片,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重在实践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重在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科技的辉煌。
教学过程: 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先将我们的目光从浩瀚的历史长河转移到我们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去,我们共同走进影视畅游(播放课件)谈谈你所喜欢的影视作品都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有没有和历史题材有关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呢?(播放课件)这是那部影片的片段? 学生:《西游记》。
意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它是由我国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改编的,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期文学体裁又出现小说,今天我将再一次带领大家去感受科技与文学的魅力。(播放课题)
一、文学——四大名著
教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形式,没有诗词的精练,没有元曲的唱韵,但它却
以通俗易懂、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而这一时期小说的代表之作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四部作品分别是什么? 学生:《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 《红楼梦》 教师:(播放课件)
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作品作为本小组的研究方向,共同查阅资料,现在同学们把你们查阅的资料拿出来,小组成员进行一下汇总然后确定你们小组的汇报方式。在此之前,按照惯例我们要进行评价,看评价标准和评奖。(播放课件)
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共同确定自己的汇报方式。意图:通过课后查阅资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截取兴趣的过程。小组展示: 一)《三国演义》小组:————计谋篇
主持人介绍一下《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主持人进行小组竞赛,先有主持人说出三国里的一些计谋的典故,然后由下面的同学抢答。教师:《三国演义》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像大家展示了《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通过他们的精彩表演,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播放《三国演义》的课件)除了计谋外,这部小说战争的场面的描写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一百多次,再现了东汉末年那种战乱的局面,体现的了作者希望国家和平统一的这种愿望。
意图:通过一些可视资料使学生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水浒传》小组:————性格篇 主持人:《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历史题材创作而成的,书中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小组再现一下英雄豪杰的气势吧!
A我乃豹子头林冲,我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高衙内这厮看上我娘子,竟设计陷害,并要置我于死地,陆谦也不是好东西,受高太尉指使非要我性命,泼贼,拿命来!
B俺乃花和尚鲁智深,最气那欺软怕硬之人,看我几拳打的那镇关西七窍升烟。C行者武松在此。西门庆与潘金莲这对狗男女毒死我哥哥,此仇不报非君子。谁说三碗不过岗?我武松喝了一十八碗照旧打死那只大虫。“官逼民反”民不得已而反啊!
主持人介绍108条好汉的出路,揭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三)《西游记》小组————表演篇 主持介绍作者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组员表演《西游记》中的小片段。后附 教师:播放《红楼梦》的插曲片段 四)《红楼梦》小组————诗词篇
介绍《红楼梦》的代表性的诗词,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体会那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以及对这样家庭、社会所造成的悲剧给予有力的抨击。
教师:现在四个小组都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作品,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评奖吧,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可以推荐也可以自荐。
意图:通过评小称号,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在以后能够积极的参与。
教师:在明清时期小说发展到了颠峰,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小说作品,除四大名著外还有哪些? 学生:《西厢记》、《儒林外史》、三言、三拍等。教师:那么在众多的小说中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咱们共同走进“文学泛舟” 学生:自由进行讨论
教师: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广泛的流传性相结合。艺术性体现小说语言以及它的为中国小说创造的基础作用,思想性体现在作品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意识。教师: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很多,除教科书之外,还有那些? 学生:列举:网络、杂志、以及影视作品、小说等等,教师:那么小说描述的历史是不是历史的真实? 学生:(略)
教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通过艺术加工而来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个生活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就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如果将所有的史事迭加必定枯燥,那是史书而非小说,小说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七分史事,三分虚假”使历史小说即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也有小说的丰富情节。
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一些小说、影视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区别。
二、科学技术
教师:中医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药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的医学界出现了很多医药学家,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么? 学生: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扁雀
教师:在明朝我国也有一位出色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关于李时珍以及它的主要著作,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现在依据你的资料以及教科书咱们共同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来一起进行解决。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
3、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
意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共同研讨弄清历史的真相,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历史史观。
教师:与李时珍齐名的还有一位科学家,他就是宋应星。他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被译为日、英、德、法、意、俄等很多国家的文字,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为什么明清中后期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
意图:通过前后的对比,了解科技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中华的伟大志向。
教师: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文化上实行专政,科举制、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和创造思维,只是埋头故纸堆而不研究实际的学问,不会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锁住外国反而将自己紧
紧锁住,切断了西方的联系,也使中西的差距越来越大了,造成近代中国的落伍。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为了了解咱们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咱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心有灵犀”在游戏中结束
布置作业:设计一张表格再现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成就。
附录:《西游记》片段
佛祖传法旨:“叫那大圣出来,等我问他有何法力。”众将果退。大圣也收了法象,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大圣道:“我本: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在因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变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在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
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大连第三十四中学
刘春华
2003年6月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同学生相结合,力争让更多学生真正参与历史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喻学于乐,以乐为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课的重头戏放在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上,播放影视作品以及进行讨论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是想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史学的观点来了解文学,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他们的特色来展现他们小组选的作品,从中我也看到学生的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只要你能够充分的予以调动。在科技方面,主要以讨论法和学习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以及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在讨论中锻炼自己的口才,丰富自己的内涵。同时通过科技由盛转衰直至落后,让学生了解科技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爱我科学、建我中华的这种思想意识。
这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但是就整个授课过程来说,对科技方面可能分量有点少,没有将科技的发展列于首位,可能在教材的处理上有点侧重偏颇。
一堂录像课就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反映了真实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的小毛病可能别人提不出来,但是通过上课录课,看到真实的自己,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尤其在调动学生方面缺少那种向心亲和力。看了录像整个过程觉得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笑容太少了,对学生的称赞也很少,因此在师生的情感交融上做的不够到位。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激情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
步。
第二篇: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学-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种领先局面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明朝。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划时代的科学巨匠和著作。同时,明清的小说、戏剧、书法、绘画同样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学。(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121~122页。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已经了解了明代著名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那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1)明代科学巨著各有什么特点?
[答]《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是著名的地址、地理学著作。
(2)明代科学家创作科学著作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3)请同学们回忆、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分别列举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作者)、科学技术著作(作者)。[答]略。
二、明清古典小说(板书)
明朝文学中,以古典小说的成就最为显著,成为明朝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有不少故事至今还在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我们的同学也一定知道、甚至读过这几部书。(出示小黑板)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出每部书的作者和你最喜欢的主人公。(表格附本教案后)
(判断答案并订正错别字)
(根据表格小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强调所揭示的思想)但是,我们在阅读这几部书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把愚忠愚孝、江湖义气学来,更不能迷信神佛。
至今,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人民仍然喜爱这几部书的精彩故事,孙悟空这个形象连欧美人民也很喜爱。而《红楼梦》则被翻译成30几国的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三、繁荣的戏剧(板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城乡人民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戏剧在明朝有了很大发展。明朝戏剧家中最著名的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是他最负盛名的剧作。《牡丹亭》全剧长55,描写了壮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是南安太守的女儿,不满封建礼教,游园后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后思念成疾而死;托梦给柳梦梅。柳梦梅精心调护,杜丽娘死而复生,两人终于结为夫妻。汤显祖通过这部戏,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提问)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并将原遮着的《牡丹亭》一栏露出。)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都有反封建的内容。
小结
明朝有哪些科学巨匠?他们的著作分别是什么?
明朝的古典小说、戏剧等在继承前人传承之上,有所发展。其中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这是由于明朝的时代特点决定的。明朝有哪些特点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的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分析 题目中的四部作品是明清时期的著名古典小说,要求归类,给的内容限制是“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解答时既可以从肯定入手,也可以从否定入手,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要以对这些作品的内容有大致了解作为基础。A项《红楼梦》就是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来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B项《水浒传》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反封建思想跃然纸上。C项《西游记》更是借一个神话人物的英雄形象,来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可见,只有D项《三国演义》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它主要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答案 D
例2 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有反封建思想
答案:D。该题意在考查考生比较选择能力。题干的题眼是“共同点”,题项摆出类似点,经辨析可知:A、B、C三项不具备同点之意,“反封建思想”是共同点。
习题精选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A.吴承恩
B.施耐庵
C.罗贯中
D.汤显祖
2.吴承思创作的神话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牡丹亭》
C.《西游记》
D.《水浒传》
3.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
B.《牡丹亭》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4.明朝时期,文学的主流是()
A.小说
B.戏剧
C.诗歌
D.散文
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6.《水浒传》取材于()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C.南末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7.吴承恩塑造的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是(A.宋江
B.刘备
C.杜丽娘
D.孙悟空
答案:1.C 2.C 3.A 4.A 5.A 6.B 7.D)
第三篇: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学案
玉门市油城学校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学案
主备人:蔺渊 使用人:蔺渊 审核人: 审核时间:
【课程标准】(明确标准,有的放矢)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选取中国古典小说的图片, 让学生畅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及四大名著。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执着进取、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预习自测】
问题驱动,感受新知:
1.《本草纲目》是谁写的?它记载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2.同一时代还有什么科学巨著?它们又是谁写的?分别记载了什么方面的内容?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3.李时珍与宋应星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 4.简述明清四大名著。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优势:<1>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2>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劣势:<1>明清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2>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归纳整理】(画出本单元网络示意图或智慧树)伴随着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技领域涌现了一批总结性的、集大成的作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与科技一度繁荣交相辉映的明清文坛上,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横空出世,世俗文学开始兴起,展现勃勃生机。【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2.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第四篇: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
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显示
1.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条件:(学生自己看书归纳)
(1)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2)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3)壮大科研队伍——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展示图片)
(4)编制远景规划——《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3.成就:
(1)国防科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片)
③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图片)
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播放视频)
学思之窗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请问: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重大意义?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2)医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期间,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2)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的口号;
(3)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
2.成就:
(1)核技术:核武器不断发展,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
①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海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成功进行“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
③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4)信息技术:
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②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记忆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影响: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讨论:
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少得可怜,只有30多个;科研人员奇缺,不足2万人。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只有200多名研究人员,那为什么新中国科技还是取得了重大成就?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2、经济实力的增强
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在一次有关建国以来中国科技成就的课堂讨论会上,一位同学作了如下发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在核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文革’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引起了重大反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人宇宙飞船,费俊龙成为我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结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的了解,指出这位同学发言中有几次错误,并进行纠正。
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⑵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⑶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⑷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
⑸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⑹要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第五篇:《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案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辩论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学生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学生通过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含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满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二、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三、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学生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学生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四、教学互动四。
1、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五、教学互动五:“开心词典”。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对科技发明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就来个班级“开心词典”看看对我们生活中的科技发明知道多少。
1、教师将每组设立为一个答题组,并宣布答题规则,题目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错扣分,教师可以请同学上来担任分数记录员。
2、教师宣布题目,题目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科技发明,例如,电灯的发明人是谁,贝尔发明了什么等,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由教师自己把握。
3、比赛结束,教师宣布各组的得分情况,并评出名次,对取得较好的组给予鼓励。
六、教学互动六。
1、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讲故事时尽量绘声绘色,让其他同学能听到饶有兴趣。
2、听完故事,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崇高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七、教学互动七。
1、教师给大家介绍电脑的发明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脑不断地更新换代。
2、分组讨论电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仅限于电脑网络的作用,引民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想想电脑还用在了哪里,例如,陪妈妈去银行,看到柜台里的叔叔阿姨在使用电脑办理业务,使学生认识到现今电脑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
3、根据刚刚大家的讨论,让学生认真填写课文第87页中的问题。
八、教学互动八。
科学技术和我们小学生生活、学习有哪些关系呢?让学生思考。
九、总结。
师:看来,科技确实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看过有关机器人的电影吗?有说说你看过的有哪些片吗? 师:这些影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这类影片还蛮感兴趣的,这些影片大多都是讲科技的发展使机器人具有超凡的智能,在未来要征服了人类,甚至要毁灭地球。虽然这些影片是科幻片,内容都是虚构的,但也反映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担忧,看来,科学技术也有让人烦恼的一面啊。
二、教学互动一。
1、教师请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本中《暑假真长》的材料。
2、教师让学生体会韩乐同学的感受,说一说你是怎样度过暑假的,是不是也和韩乐一样感到寂寞。
3、教师告诉学生长时间在家里看电视,上网不利于身以健康。建议学生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三、教学互动二。
1、教师请学生谈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但为什么得癌症的人却比以前多了。
2、教师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化肥、农药、汽车、建筑材料等科技产品对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3、请学生说说除了上述的科技产品以外,还有哪些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四、教学互动三。
1、教师请学生以科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口吻朗读《科学的价值》。请学生说说理查德?费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他是“杞人忧天”吗?
2、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录像材料。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广岛就像一股烟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4、向学生展示受到贫铀弹辐射的伊拉克儿童的照片。
5、请学生谈谈如果发生核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6、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英国诗人拜伦《黑暗》中的一段诗句: 我做了一个梦,又不全是梦; 明媚的太阳突然无影无踪,黯然失色的群星在漆黑的茫茫宇宙中游荡,冰冷昏暗的地球虚悬在没有月色的天空。黎明来而复去,白昼从不降临;
人们在恐惧和孤寂中冷漠无情,亿万颗凄凉的心都在为自己的祈祷光明。
师:这种景象可怕吗?这段诗句是一名科学家在描述“核冬天”来临时的景象所引用的。
7、教师给学生介绍何谓“核冬天”,它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
8、师:既然核武器这样可怕,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还渴望拥有它呢?应不应该全面禁止生产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呢,请学生谈谈,对待核武器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9、教师向学生展示核电站的图片。
10、师:核武器具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是利用了核能,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核电站也是利用了核能,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核武器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造成生灵涂炭,而核电站为人们提供了电能,为人类造福。
五、教学互动四。
1、教师请学生看课本中的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发展。
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
2、师:虽然克隆技术在很多方面造福人类,但有人设想甚至尝试克隆人,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
请学生朗读《“夏娃”诞生》。
师:看来克隆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你赞成克隆人还是反对克隆人呢?请学生互相交流。
3、组织“要不要克隆人”的辩论会。
师:这次的辩论会上,双方同学都表现得很好,都能有理有据地表明了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次的辩论,大家应该认识到,克隆人的出现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应该反对克隆人,但是同时,我们应支持冶疗性的克隆研究,并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尊严和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4、教师向学生展示漫画《克隆人》。请学生朗读“联合国通过禁止克隆人宣言”。
全班同学合作,写一封“反对克隆人”的倡议书,并在课后贴在班级墙报中。
六、结束。
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可见,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利用它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