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

时间:2019-05-12 13: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

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的思考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301020052庄园林 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对体育的发展起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自身的潜能的挖掘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奥林匹克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而伴随着科学技术在体育上的运用,人类甚至能超越自身的极限,达到更快,更高,更强。鲨鱼皮泳衣的出现,掀起了打破记录的狂潮;刘翔110栏夺冠,专有的“红色魔鞋”也功不可没;九齿棒球鞋的出现,为运动员发挥最大潜能提供了安全保证„„用科学技术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例子不计其数。

其次,科技发展促进了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高速摄像机的出现,传感器的大显神威,鹰眼的无可辩驳„„科技在体育赛事中的运用,使得击剑比赛中在瞬间的差距得以获悉,网球出界与否得以鉴定,100米短跑成绩得以准确判断,极大地方便了体育比赛的裁判,极大地促进了判罚公正。

再次,有科技作后盾,运动员避免了诸多伤病困扰。随着现代科技与医学的发展,科学训练方法的应用,器材、护具的进步,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大大减小,即使受伤,也能得到良好且及时的治疗。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也得到关注,这也是由科技间接带来的。

同时,科技推动了体育的商业化,增加了体育的观赏性。现代科技下,卫星使人们能在千里之外观看比赛的实时现场画面,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豪华美观的体育场馆使现场观看比赛更为舒适,对体育的宣传推广也离不开科技的助力。科技将体育推向了大众,大众的参与又进一步推动了体育的发展。

然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兴奋剂之类的问题,诸多运动员在此失足。但我想说的是,错的不是科技,错的是人心,科技只是工具,只是手段,科技本身没有错。作个比喻,我们不能因为一把刀杀了人,而去责怪这把刀的锋利,而是应该去逮捕用这把刀杀人的人。

纵观体育风云,无处不见科技的影子,科技的发展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体育的发展,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第二篇:浅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浅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科学的内涵,解释科学的社会作用极其意义,旨在利用科学的本质特征、社会作用发展科技,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文章的第一部分解释了科学内涵,指出了当代的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第二部分阐明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第三部分阐释如何利用科学本质,发展科学技术。

关键字:科学技术发展

一、科学技术内涵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认识自然,解释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多次反复的验证过程,直到人们对它的认识、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我们今天提出的普及科学知识,就是让人们了解自然界的事物,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蒙胧的意识中走出来,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这就是今天要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说明了科学是启迪人们智慧的一门学科。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的定义,武际可曾经这样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K.Merton,1910-2003)说科学必须遵从的是非赢利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和可怀疑性原则。①我国学者顾准说:“所谓科学精神,不过是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另一种说法而已。”②我们不妨把这些说法引申一下: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认识上的民主。这种民主不是简单地以多数人的意志来决定真理,而是靠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判定真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实验和观测的事实,所谓讲道理就是靠严密的逻辑推演包括数学推理和演算。科学的结论是要在一定专家的范围内有相当多数人认可才能成立的。不过任何个人或团体,只要是经过实验或观察、或经过严格的推理发现多数人认可的结论是错误的,都可以对它提出批评。一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由少数人掌握了新的理论推翻以往多数人认可的理论,然后为多数人承认的历史。’

科学方法是由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思辨和推理,另一方面是观察和实验。把前面我说的这段话总结起来:现代科学方法就是思辨推理与观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为人类添加符合莫顿四条原则的知识,就是现代科学的全部。

现今,当我们说到科学的时候,更准确地说,多是指在科学发展中,人们①武际可,也谈民主与科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3卷,第1期,P.35-38。

②顾准,顾准文集,第34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不只是指研究所得到的知识和结论。因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所谓科学知识一直是发展变化着的。今天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科学知识,在明天就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需要着重从方法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的社会作用

历史的昭示: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科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人称科技中心。古代是一个多中心时代,四灵文明古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科技文化。公元前9世纪一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兴起,形成奴隶制文明的第一个中心。公元前3世纪一公元2世纪,封建制的汉代,同古罗马科学群峰并起,形成“多中心”时期。公元2世纪一8世纪,我国唐代出现科学文化的鼎盛时期,成为第二个科技中心。公元13一巧世纪,意大利(1540一1610)同我国明朝产生科技交流,阿拉伯科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出现第三个“多中心”时期。17世纪初,英国高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660一1730)。18世纪中期以后,法国的科技水平超过英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1770一1830)。德国人积极学习英国办工业和法国办教育的先进经验,到19世纪后半期,成为科技中心(1810一1920)。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1920一)。当前,美国仍然是世界科技活动的中心,但日本、德国和一批新型国家发展迅猛,下一个科技中心有可能又是一个“多中心化”。探讨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转移规律,我们会发现存在一个有趣的“汤浅现象”。虽然我们不能单纯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巡回轮转说或简单的统计外推来说明,但是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是有深刻原因的。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③”,“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④”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③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94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4页

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另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主体有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理性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是技术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有利现实和不利状况之间'冤家情结'.也就是所谓的”优势即劣势 “ 原则”“技术本身越发展,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帮助越全面,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也就越严重.”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人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始终,可以说是人的理性意识促进了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不同历史时期, 科学技术在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 也对人类社会主体的意识产生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的异化方面.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人本性产生异化.在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 活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不仅导致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抗,而且科技的工具性助长了人的趋利性, 激活了人性中的贪欲,使人类的心灵充满了物质欲望,灵魂物化.对商业利润的 追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而这种发展塑造

了现代人偏重于物质生活和对 物质生活质量的无限追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人安全感产生威胁.在给人保障的同时,技术的“超 人文”发展也使人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人类科技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盒 子”.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Rachel Carson)女士的《寂静的春天》轰动了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书中描绘出了因滥施农药而使得春天变得死一般寂静的景象, 认为无处不在的农药和化学毒物压抑了春天的声音.而代表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同样存在潜在的危险.人口危机导致世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世界性能源危机一天天加深,地球环境也一天天在恶化.人类消耗能源时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走向恶化,人周围的环境越来越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和平安生存.三,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我们应该积极的应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积极方面,而尽量规避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面,从而为实现人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三、把握科学,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

科学是发展链条的初环,目前,我国科学总体比较薄弱,与科学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偏重实用的思维习性、讲求中庸的价值观念等,与近代科学执着于理性与实证探讨的思想相悖,在不同层面上制约着中国文人对科学的执着,使中国科学之路举步维艰。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弘扬科学精神,构建科学文化,成为提升我们整个民族创造力的一种必然。当前我国科学发展中不利于科学的文化因素很多,主要有整体的物质文化、外在的制度文化和内在的观念文化等因素。观念层面的文化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动力。从“科学发展”字面意思理解,只有坚持“科学”这个前提,才能实现“发展”这个目标。因此,从科学——发展,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因果关系,更是我们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系统认识。我认为,“科学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理性的方法论,它既能给我们的事业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又能为我们解决问题、处理事务提供科学的方法。为此,只有具备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体系,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

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运用科学的理念确定科学的思路。思路是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中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是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总路线”。大到单位的整体发展,小到个人的自我发展;大到具体的本职工作,小到细微的生活琐事,都必须要有一个脉络清晰并能指引“宏观大事”的目标和统领“微观小事”的坐标,让整体和个体都能从中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总路径”。如何确定科学的思路,这是我们面临的既有现实性、又具长远性的重要课题。远到地方的发展规划,近到组织的工作计划;大到地方的实践载体,小到单位的主题活动„„,都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观点的前提下,切实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中、短目标,尤其要注重各项事业发展的均衡性、各类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显绩与潜绩考核的公正性,注重在实施推进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牺牲环境,不能只注重硬性指标考核而忽视软件建设,不能以抓某一项建设为由而影响另一项建设,以此从源头上解决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从而使确定的思路日趋科学、日益成熟、日渐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运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论断为我们处理各项事务、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在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在处理事务时或多或少地存在头重脚轻、头痛医头等失去平衡和顾此失彼的问题,常会出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现象。众所周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具有积极向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科学态度,在遇到任何困难和阻碍时,都能从不利条件中寻找有利因素,探索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从而使我们的事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或事倍功无,甚至南辕北辙、贻误大业。因此,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坚决摒弃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当前实际的落后方法,努力把不科学的“套路”和多余的“动作”剔出,切实把科学家的精神充分运用到宏观管理、微观事务中,注重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焦点,用现代管理的新方法

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用经济管理的新思维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用人力资源的新优势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真正让科学态度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武际可,也谈民主与科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3卷,第1期.[2]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3]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94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三篇: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发展综述

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发展综述

摘 要:介绍了纳米科学技术、纳米材料的概况及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关键词:纳米科学技术;纳米材料;纳米效应

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即10’9米(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是研究在1一100纳米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称为纳米技术。20世纪80年代,纳米材料体系开始为科学家所关注,目前已成为跨世纪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科学技术是在0.1~100 nm尺度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现象,并由此发展起来的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的新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物理(介观物理、量子力学、混沌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和先进工程技术(计算机、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并非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在Nano ST中的纳米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即生产过程要越来越精细,以致最后在纳米尺度上直接由原子和分子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随着Nano ST的发展,必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将纳米科技分为6个主要部分,即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和纳米测量学.其中纳米电子学处于重要地位,其研究的直接目标就是新型的纳米电子器件,在纳米器件中,最有特色的是单电子器件.其典型结构是纳米粒子,它的电子结构特点是一个势阱内具有分立能级的量子点,若处于量子点内的电子能量高于热起伏,那么就可以检测到单电子隧穿现象.在此基础上可以构造单电子晶体管、逻辑电路、存储电路以及纳米功能元件阵列的超高密度集成电路.与现在的微电子器件相比,它具有更低的功耗、更快的开关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以及更高的集成度.因此,它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内容,而且有极为现实的应用前景.2 研究纳米科技的背景和意义

从真空电子管的发明到晶体管的出现,从集成电路的诞生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每一代小型化电子器件的出现,都带来了电子技术的革命,推动了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其它科技和社会生产的进步.特别是以微电子器件为基础的高速计算机的出现和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促进计算机时代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芯片上的功能元件尺寸不断减小,按照目前功能元件尺寸减小的速度推算,不久的将来,芯片上功能元件的尺寸将进入纳米范围.目前,人类广泛应用的功能材料和元件,其尺寸远大于电子自由程,观测的电子输运行为具有统计平均结果.描述这些性质的主要是宏观物理量,现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当功能材料和元件的尺寸逐渐减小到纳米量级时,其物理长度与电子自由程相当,载流子的输运将有明显的量子力学特征,传统的理论和技术已不再适用.因而,需要发展基于电子的波动性、电子的量子隧道效应、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量子尺寸效应和统计涨落等特性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传统科学技术中元件尺寸是从毫米向微米过渡,现在,在新技术、新效应的应用中,功能元件的尺寸要求从微米向纳米过渡.如果再进一步发展,需要组装性能更新颖、结构更复杂的功能元件,就需要开发新材料和相应的组装技术,也就更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与交叉发展.因此,从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了一个新的综合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将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粮食、健康、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纳米材料学

纳米材料学是纳米科技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材料和由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相块体材料。纳米材料学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等,是纳米科技与材料学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

3.1纳米材料的特性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如果将宏观尺度的物质微细化到纳米尺度,这种纳米颗粒在性能上就表现出与原宏观尺度物质完全不同的性质,人们将这种纳米颗粒称为“物质的新状态”。纳米物质之所以表现出这些奇异的性能,主要是由于物质进人纳米尺度后表现出了一些宏观物质不具备或在宏观物质中可忽略的物理效应。据目前人们对纳米颗粒的研究,这些效应主要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3.1.1表面效应

凝固态物理学告诉我们,处于物质内部的粒子和处于物质表面的粒子其状态完全不同,后者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化学活性,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粒子仿佛进人了“沸腾”状态。一般情况下,由于表面原子数和整个物质的原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所以无表面效应显示。但当物质的尺度进人纳米量级,表面原子数就达到了不可忽略的地步(表1),这时表面效应就表现得非常明显。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可增加材料的化学活性、降低熔点等。利用这一特性可制作高效催化剂、敏感元件、用于高熔点材料冶金等。实际上,目前已成熟的粉末冶金法及无机材料行业普遍采用的粉碎一成形一烧结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3.1.2量子尺寸效应(九保效应)能带理论指出:由无数原子组成固体时,各原子的能级就合并成能带,由于各能带中电子数目很多,能带中能级间隔很小,可以看成是连续的。但对于纳米粒子,能带中能级间隔增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物质就会呈现出一系列与宏观物质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这就是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纳米物质在磁、电、光、声、热以及超导性等方面表现出与宏观物质显著不同的特性。例如,导电的金属在纳米状态下变成绝缘体;磁矩的大小和颗粒中电子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光谱线会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等。有人曾利用九保关于能级间距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金属银粒子在IK时出现量子尺寸效应时的临界尺寸为14nm,指出当银粒的粒径小于14nm时将变成绝缘体。

3.1.3小尺寸效应

当固态物质的粒子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性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缘条件将破坏,非晶质的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等特性发生显著改变,即谓之小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为纳米物质的实用技术开拓了新领域,如果磁性物质当其处于纳米尺度时具有很高的矫顽力,可以制成磁卡,或制成磁性液体,广泛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润滑、选矿等领域。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率随尺寸变化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尺寸控制吸收边位移,制造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用于电磁波屏蔽、飞机隐型等。

3.1.4宏观量子随道效应

电子等微观物质具有穿越热垒的能力称隧道效应。现在人们发现一些宏观的量如纳米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中磁通量等亦显示出隧道效应,称之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早期曾被用来解释纳米镍在低温下继续保持超顺磁性等,后来发现在许多纳米物质中普遍存在。对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既有基础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它限定了磁介质进行信息存储的时间极限。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一起将会是未来电子器件的基础,一方面它指出了现有电子器件微型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又确定了其限度。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制备高纯、超细、均匀的纳米微粒,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就显得格外重要。通常,纳米微粒制备的要求是:(l)表面洁净;(2)粒子形状及粒径、粒度分布可控,防止粒子团聚;(3)易于收集;(4)有较好的稳定性;(5)产率高。随着纳米微粒研究的深入,对纳米超细微粒提出了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需求,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研究、发展新的合成技术,并实现纳米材料的规模化、产业化。纳米超细微粒的制备方法很多,总体上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物料状态来分可归纳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进而发展、衍生出模板合成法。具体包括固相物质热分解法,物理粉碎法,高能球磨法,水热合成法,表面化学修饰法,化学沉淀法,胶体化学法,溶胶—凝胶法,电解法,激光加热蒸发法,气相等离子体沉积法等。合成的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反应需要高温、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过程控制复杂、设备操作费用昂贵、颗粒均匀性差、粒子容易粘结或团聚等。因此,需要根据对纳米材料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选择研究不同的合成方法。由纳米粉体制备具有极低密度、高强度的催化剂、金属催化剂载体以及过滤器等工艺有待改进。

5纳米技术的前景

现在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和欧洲都非常重视发展纳米技术,他们在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投人的经费成倍地增加,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据有些科学家分析,我国目前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处于世界上第5第6位,应用研究主要是纳米粉体(材料)的研究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纳米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关键的科学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里各个国家实力较量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领域,二十一世纪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翠.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概述.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 第1期 [2]牟国栋,王晓刚,贺丽,施倪承,马韶生.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特性.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第18卷第4期.[3]林鸿溢.纳米科学技术的进展.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17卷第6期.[4] 陈永清.纳米科字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深圳教育学报,第二期.[5]李道华,叶向荣,忻新泉.BaCO3纳米晶的固相反应合成及表征.应用化学,1999,16(5):97一99.[6]王杰,张金春,江炎兰.纳米科学技术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物理与工程.2001 Vol.11 No.5.[7]白春礼.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物理,2002,31(2):65-70.[8]奇去.21世纪的纳米医学展望[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12(3):154-155.[9]林鸿溢.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1996,(1):71.[10]胡铮浩.纳米科学技术介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11]王长贵,周帅先.纳米科学技术与光伏电池.[12] 刘建国,姜秋鹏,刘英才,张金升.纳米科技与现代产业革命[J].山东建材.2001(06)[13] 解思深.纳米材料体系物理简介[J].现代科学仪器.1998(Z1).[14] 华中一.纳米科学与技术[J].科学.2000(05).[15] 赵廷凯,柳永宁,朱杰武.纳米材料概述[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16] 张国山.纳米科技发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09.[17]师昌绪.重视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热点·难点·疑点.[18] 赵雪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适用技术市场.2000(12).[19] 沈健.纳米技术进展研究[D].中南大学 2004.[20] 张永超,张翼.纳米技术与新的产业革命[J].河南科技.2001(10).[21] 苏丽娟,金霞.纳米科技[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22] 彭申懿.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J].今日科技.2005(08).[23]张中大.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材料工程,2000,3.

第四篇: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弊”: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3: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4: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5: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利”: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减轻人民的辛苦

|

污染环境 破坏环境

给人生活带来方便

|

太过于方便导致人类赖以生存

交通方便

|

……这个导致车祸多

给人带来乐趣

|

带来乐趣的同时给人身体造成了危害

生病及时治疗

|

医药费还收钱,穷人咋办

没有电视、电脑、电器能行吗 |

能行,没那个照样生存

没有高科技你怎么吃美食

|

粗粮更健康!

真的东西总比假的东西多

|

高科技让人们造假多,食品有害健康

……现在有回收纸张

|

浪费树木造纸

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

容易近视

没有高科技你们还在破土地

|

总比现在好 现在从楼上掉下去就死了!

治安好 安全性高

|

没有高科技,人都朴实 谁干那种事?

……

|

……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陈说

正方一辩: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反方一辩: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在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带来的种种罪证.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幅面影响,试问没有了美好的环境人类该怎么舒适生存呢?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终将会被科技所毁灭.主持人:好,节下来请双方二辩陈述己方观点

正方二辩: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着一系列你们所谓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否认,试问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主持人:好刚才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陈述,节下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3分钟的时间,请好好珍惜!有正方3辩开始

正方三辩: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所提的只不过是假设罢了.请回到现实中,试问如果没有科技的阻挠又和需现在费这么大力气去宣传保护环境呢?再说现在的网络问题正是大家所苦恼的,网络是许多本该是祖国幸福的花朵的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你说网络虽然可以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可是这么一个小优点又怎能和祖国的未来相比呢?

正方四辩: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有何必抓住网络这个问题不放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网络问题事关重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靠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把少年引入歧,网络害得多少少年无法自拔,倘若祖国的下一代都沉迷与网络,那么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梦想又怎么实现呢?请问对方辩友.

正方一辩: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反方二辩:在原始时代,人类只需地表面的资源就能生活,只需要溪水,树上的果子,草籽等生活资源也能其乐浓浓啊.后来出现了工具,然后养殖,资源利用到破土一尺,再后来煤矿,金属等资源深入到底下100米,再后来深入5000米,人类加速的向地球深层索取资源,当人类利用地核资源时,地球也就到了灭绝的时候了,对方辩友,这足以说明科技发展总有一天回毁灭地球的,到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正方辩友: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

主持人:三分钟以到,刚才经过双方的激烈角逐,也应该有所总结了,现在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先来.

正方四辩:谢谢主持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反方四辩: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再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所以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主持人:辩论结束!对于“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双方辩手都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我来做个总结,科技发展确实给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应治理由此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1.对方辩友,地震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原因不正是人类过度开发,改变了原有的地质层物质结构,象石油,地下水的抽取,煤的燃烧,应该会使地壳在运动过程中,失去应有的弹性。正是石油、天然气、煤都是地球的组成部分,我们把他们抽出来,这样下来地球内部越来越空,就像一个雪人,雪从固体化成液体后,雪人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一样,四川、危地马拉等世界上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大洞和大面积的塌陷,这就是很明显的表现,所以说5.12地震也就是科技弊大于利。

2对方辩友,你说有了科技的发展才有我们住的高楼大厦,但高楼大厦从实用性上看,也令人担忧。气流经过摩天大楼时,会产生气流旋涡,从而引起大楼顶部轻微晃动,轻则令人感到不适,重则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损坏。从其社会影响来看,在摩天大楼群集之处,还会产生一种“峡谷效应”。这种效应会使得大楼表面的风速过快,从而导致大楼的玻璃幕墙会像“雪崩”一样毁坏,严重危及行人安全。同时,玻璃幕墙还会产生光污染,从而会引起诉讼事件。此外,由于升降机高度和水压极限的限制,防火安全也是一个难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绝大多数摩天大楼的窗户终年紧闭,楼内的办公室一年四季都要靠空调机来调节室温和空气。这样,高楼综合症“等建筑疾病便随之应运而生。新建筑向高空发展的势头正在锐减。目前,摩天大楼热,可以看作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在建筑文化方面出现的一种”地域差“和”时间差“现象。科技发展有了生活的美好,我们住进高楼大厦,但高楼大厦使得巨大的投资难以回报;危险系数高于普通建筑;不利于生态与环保等问题出现,那么请问这还能说科技的发展不是弊大于利吗?

3、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科技的发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并不是说我们不用一切科技有关的东西。科技的发展弊大于利并不与吃水稻、用钢笔、本子冲突呀,更何况水稻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就有了,中国古代就有纸了呀。4那对方辩友为什么不说正是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科技发展带来了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既然疾病的新增正是科技

第五篇:科学技术与广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与广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摘要:作为农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省区,广西把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口。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的一项有效途径。目前,全区已建设全国及自治区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个,生态农业示范面积58.6万公顷,并涌现出“百里生态水果长廊”、“百里庭院经济长廊”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群,生态农业成为全区三大主打农业之一。但广西生态农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各种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分析广西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有效的对策,我区要重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寻求发展生态农业这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关键词:广西 生态农业 科技

目录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二)特点

1、综合性

2、多样性

3、高效性

4、持续性

二、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三、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四、广西生态农业的典型案例

——以广西恭城为例

五、广西生态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二)资金短缺

(三)实施生态农业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

(五)农村能源结构有待改善

六、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管理

(四)建设绿色工程,发展生态农业

(五)恢复和发展绿肥,走有机培肥地力的道路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特点

1.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良。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雨、热资源丰富且同季。

2.水资源丰富。广西全区的地表水的径流量为1500亿立方米到2400亿立方米之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2200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591万千瓦,年可发电837亿千瓦小时。广西流域还因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统计,流域的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水量为324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生活饮用及工农业用水的要求。

3.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滋生和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森林覆盖率较高。除喀斯特地区之外,广西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部分沿河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这为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探索出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

6.建立了一支推广生态农业的技术队伍。

7.发展生态农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有利条件为广西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省区,广西把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全区已建设全国及自治区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个硅态农业示范面积58.6万公顷,并涌现出“百里生态水果长廊”、“百里庭院经济长廊”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群,生态农业成为全区三大主打农业之一。近年来,广西在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生态、大产业、大循环、大发展、快致富的思路,全面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水果套袋、以螨治螨、水稻免耕抛秧等先进实用技术,增加生态环,延长产业链,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

邕宁、兴安、灵山、恭城等县推广的猪+沼+果+灯+鱼”生态模式,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生态鱼池,利用沼液发展特色养殖,并在鱼池上安装诱虫灯,既可利用诱虫灯诱害虫作鱼的饲料又大幅度减少果园、稻田的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据测算,平均每10平方米养殖池每造(四个月)可以养生态塘鱼50公斤以上,一年养三造,每年每10平方米养殖池可带来纯收入850元以上。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区100个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中共建有小型特色生态养殖池1500多个,仅此一项估计年可增加纯收入160多万元。如今,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业产业正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发展,促迸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得我区众多落后的农村逐步脱贫致富,生态富民新农村逐渐遍布了全区各地。

四、广西生态农业的典型案例——以广西恭城为例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从1983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

该县强调综合发展和全面建设,改变以往“养猪-沼气-种果”比较单一的生态链,因地制宜,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以调整养殖结构、种植结构为突破口,综合开发农、林、牧、渔、工、贸,带动山、林、水、渠、路以及小城镇的全面发展。采取配套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达到更为理想的良性循环。畜牧业改变了单一的生猪养殖结构,大力种草改草,发展牛、兔、鹅等草食动物,并向立体养殖发展。能源建设突破沼气能源的束缚,充分利用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种植业从平地向坡地发展,结合退耕还林工作,抓好毛竹、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种的种植。同时,充分利用沼气池处理污水的功能,在小城镇大力推广运用沼气净化池来处理生活污水,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其次,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该县大力改变目前农业生产农户分散的现状,使农业生产的布局合理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实施以特色水果基地、品种改良示范点为“据点”,加强辐射,采取连片综合开发利用或是集团联营方式,在稳定农村土地延包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由单位或经济能人进行大规模经营,走集约化之路,实现农业产业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的现代化、劳动的技能化、产品的市场化,凭借强大的实力抵御市场风险,规划和发展农业。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推进“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向“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现代化生态农业方式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

伐,重点是抓好“两个结合”:发展生态农业与发展加工业结合,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抓好水果深加工,以汇源、汇坤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恭城为契机,抓好水果品质的提高,增强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与发展旅游业结合,积极开发集休闲度假、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劳动情趣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空间。

优化水果种植业结构。该县以提高水果品质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水果品种调整步伐,大力引进名优特新水果品种,提高水果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生态能源优势,建立一批无公害水果科技示范园,引导和鼓励水果生产向绿色水果、有机水果方向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水果管护,抓好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实行标准化栽培。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和标准体系,提高水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该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对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全部还林还草。对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在保证整体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柑橙、桃、柚等经济林,大力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兼用树种,争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恭城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现了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三个方面的结合,使生态环境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绿色植被率、土壤理化性能及有机质含量得以提高,提高了农业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及其生态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广西生态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员较少,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机构,聚集于大中城市.在县乡一级的农业技术人员比例甚低.目前推行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态体系,农业生态体系高新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群体素质普遍偏低,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农业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不少农户在发展生态农业时.由于管理和技术水平均较低.使生态农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从而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广西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和科技的落后大大地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二)资金短缺。广西人均GDP较低,国家的扶持投资十分有限,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远远不足,在广西的贫困县中,农民大都靠国家的补贴过日子,用于发展的资金缺口极大,资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大。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在一些贫困山区,温饱无法解决,农民连必备的生产资料都买不起,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初期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但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所必须的资金十分短缺,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实施生态农业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广西各地市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各地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具有许多不可比的因素,有些石山地区,因自身条件太差,生态的承受能力已达极限,农民怎样勤劳也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发展生态农业的难度也极大。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生态农业产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从经营和技术上看,从技术层面来看,近年来尽管中国生态技术发展较快,但具体到县里很难跟上这种技术更新,另外在技术上的投入不足,推广力度弱,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经营层面上看,没有形成规模化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由于中国农业独特的发展背景,如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生态农业经营规模的最初表现形式为“生态农业户”。这种经营模式由于其投人少,技术实施条件简单,普及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股份制、合同制等形式,在公司用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成为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市场化程度的主要产业组织手段。目前,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大体有生态农场、生态农业企业+生态农业户、生态农业园等几种形式。与生态农业户相比,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的优势明显。

(五)农村能源结构有待改善。现时广西部分农村仍以秸秆、木材、枝条为生活能源,煤炭、成品油,电力、薪柴为主要生产能源,而沼气、太阳能、微型水力和风能发电、新燃料等为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同时有些地方还出现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断裂的趋势。这种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极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六、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由于没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农药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污染,使土壤肥力下降、结板,水质达不到灌溉要求,有毒化合物、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到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要建设好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首先要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其次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再次是加强生态示范区点建设,同时积极扶持生物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生产、使用,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恶劣的石山地区,必须创造条件走异地扶贫开发之路确保石山地区的生态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对坡度为25。以上的坡地。要切实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并注意调整林木结构,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要下大力气保护广西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使生物多样性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环境资源支撑。

(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吸收现代农业科学的成就。广西目前的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中城市,因此必须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教育的力度,让农民切实掌握生态农业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增强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同时各农业科研院所及农业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训项目,将农业科技成果切实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尽可能提高广西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支撑来提高广西生态农业的竞争力,确保生态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事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加强领导,增强民众生态环境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农业污染严重区域的民众和有关企业进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是关键。因为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合理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象比较严重,落后地区更为严重,只知道和J 用而没有保护意识。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召开自然保护工作会、生态示范区现场会、无公害基地建设现场会、深入区县走访指导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和前景,介绍成功经验,使无公害产品基地面积和品种迅速增加。同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社会性、区域性、难治性等特点,而且面大量多,情况比较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必须综合法律、经济、行政、科学技术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步建设良好的生态农业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

(四)建设绿色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真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和实施工程林,封山育林,改燃节柴三大关键等措施,保护水源林,营造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果木林基地。优化林木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森林增长量超过消耗量,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之路。如“湘桂走廊”各种林带的营造,形成抗御寒露风的绿色长城,还建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广西建设绿色工程,把发展以林为主的生态大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具战略意义。

(五)恢复和发展绿肥,走有机培肥地力的道路。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生物有机微生态复合型制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有效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农田土壤生态,促进农田生态平衡,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目前,广西一部分农村的主要生活用能为秸秆,主要生产用能为煤炭、成品油、电力、薪柴.而沼气、太阳能、微型水力和风能发电、新燃料等占农村生活用能比重还很低,这种能源结构极不利于保护广西的森林资源,因此要加大沼气、太阳能、风能及微型小水电的建设力度,使各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村能源产业建设要有所突破,迸一步优化农村的能源结构,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科学学研究所选编.《科技与经济》.北京:世界科学社出版,19822、李文华 主编.《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张秀青、龙雯、叶丹 著.《广西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4、欧水军、何秋婵、刘桂高 著.《恭城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广西农学报2002年第五期.2002

下载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语用学在英语交际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越来越多得被全地球的人所使用。为了达到顺利地实......

    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析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家用电器的飞速发展,错误的用电习惯以及浅薄的防火知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还有森林......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荐5篇)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弊”: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 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单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2.科学一词源于(拉丁语)3.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19世纪)4.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5.......

    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摘要】“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环境科技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为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科技发展要......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自古到今,科技都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战国时的兵器制造,灌......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论文范文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作用 前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化立国的基础,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