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世俗与偏见中笑对人生
在世俗与偏见中笑对人生
--记开平市殡仪馆馆长张振华
核心提示:
14年前,他在一片反对声中顶着巨大压力来到了开平市殡仪馆,选择了这份特殊的、让人“敬”而远之的职业。此后,他一直站在与逝者零距离接触的最前沿,默默奉献在殡葬工作的第一线。即使后来做了馆长,他也一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但这份特殊的工作给他带来充实和满足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内心的伤痛和孤独。
“自从我来这里工作后,几乎没有去过亲戚家里。”说这话的时候,张振华的语气让人感到微微的心痛。所幸他并没有在世俗和偏见中逃避或沉沦,而选择了另外一种态度——坦然面对,笑对人生。
顶着压力做出选择
“1993年4月16日来报到,20日正式上班。”对自己来殡仪馆工作的日期,张振华记得特别清楚。“参加工作的日子怎么能记得不清楚呢?况且很多亲戚都是从那时候开始没再联系的。”他平静地说。
张振华是开平市月山镇人。1993年4月,已当村委会党支部书记15年、时年38岁的张振华参加开平市招聘干部的考试并被录用。当时,开平正在筹建新的殡仪馆,需要招聘一名管理干部,考虑到张振华工作经验丰富、社会交际面广,组织就安排他到殡仪馆工作,同时参与筹建新的殡仪馆。当时,他的家人以及亲戚朋友都不能接受他从事这份
1“低贱、晦气”的职业。老母亲在他面前不住地抹眼泪,劝他说:“振华啊,你要去做这份工作,往后我们全家的脸面往哪里放啊?”妻子也向他发出“通牒”:不放弃这份工作就离婚。亲戚朋友也纷纷劝他不要做这份工作,有些亲戚甚至说,如果坚持从事这份工作,以后就和他断绝来往。张振华有一个堂叔,之前和他关系非常好,知道他要到殡仪馆工作时,就跟他说:“如果你去那里工作,以后就不要来我家了。”当时张振华心里很难受。“到现在十几年了,我从来没去过他家,逢年过节也不敢带礼物过去,电话也不敢打,现在几乎断了联系。”十几年后提起这件事,张振华仍久久不能释怀。
最后,他耐心说服了家人,顶着世俗的偏见和巨大的压力选择并勇敢地接受了这份平凡而特殊的职业。
从难以忍受到坦然面对
说到怕、恐怖和面对腐尸的难以忍受,几乎所有殡葬工都经历了从受不了到坦然面对的艰难过程,张振华也不例外。刚到殡仪馆工作时,张振华当的是普通的烧炉工。当时的开平殡仪馆处在城郊的荒山野岭中,夜晚张振华常常一个人值班到凌晨一二时,工作条件又差,尸体臭味冲天,有的情景还让人毛骨悚然,那种感觉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晚上下班后,张振华常常为此无法入眠。
后来,张振华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开始考虑怎样学习、提高,除了烧炉,他还认真学习遗体妆容、冰冻防腐等技术,哪个岗位缺人,他就主动顶上去。
有一次,殡仪馆接到沙塘镇某村庄的一个电话,说是有一个阿婆吊颈死亡,让他们派人去拉尸体。当时人手不够,张振华就和两位老同志一起出发了。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才
得知,吊颈的是一个60多岁的孤寡老人,已经死亡七八天了。张振华和两个老同志打开门,一阵恶臭扑鼻而来。只见老人吊在屋里,全身爬满了蛆虫、尸水直往下流,地上、墙壁上到处都是蛆虫在蠕动。村里人因受不了那种恶臭都远远地躲开了。张振华也当场翻肠倒肚大吐起来,可吐完后,他还是与两位老同志小心地将尸体放下并用布裹起来抬到车上。“第一次见到那样的场面,说不恶心那是假的,不过以后见得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张振华说。
14年没回家过年
当初,虽然殡仪馆离家才4公里的路程,但他一个星期也只能回家一次。逢年过节他都坚守岗位,甚至连家人生病他都抽不出时间照顾,妻子经常埋怨他:“你以为你很光荣吗?忙起来连母亲孩子你都不要了。”但他每次都只是无奈地笑笑。有一年春节,天气特别冷,大年初七和十五,张振华的亲叔和堂叔在乡下相继过世,但他却忙于殡仪馆的工作而无法出席告别仪式。如今,14个年头过去了,他却从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一个春节。提起这些,张振华非常内疚。十多年里,很多同事纷纷找门路离开了殡仪馆,只有张振华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因为从事这份工作,曾经并且一直在面对各种鄙夷的目光和受到不同于常人的待遇,因此,他更能体谅同事尤其是年轻的员工,对待他们,张振华像父亲那样细心和关爱。殡仪馆两个年轻的湖南姑娘江再和李美霞至今还记得,她们刚来的时候,每次上街买东西,都是张振华亲自接送。天气变冷的时候,他主动带她们出去买御寒的衣物;知道她们吃不惯广东菜,就特意嘱咐员工做些她们爱吃的湖南菜。几年后,江再和一个本地小伙子恋爱了,由于江再职业的关系,男方的母亲不同意儿子和她结婚。张振华知道后,就主动将小伙子的母亲约出来,敞开心扉和她谈,最终做通了她的工作,使小伙子顺利地将江再迎娶进了家门。
提起这些,江再动情地说,“张馆长真的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他14年没有回家过过一个春节,他说自己留在这里值班,就能多让一个员工回家过年。”
勇闯“天下第二难”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0年,张振华被任命为开平市殡仪馆馆长、党支部书记。在馆长岗位上,张振华仍身体力行,无论是司炉,还是收殓、化妆等,哪个岗位人手不够,他就亲自顶班。
不少群众由于受“入土为安”陋习的影响,对遗体火化多有抵触情绪,给这项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殡葬改革也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二难“的工作。为了闯过这道难关,每次有对违法土葬行为进行强行起棺的执法行动,张振华都走在最前面。有一次,马岗镇某村一村民去世,其家属偷偷进行了土葬。接到群众举报后,张振华当即带领殡葬执法人员前往起棺,强制执行火葬。他从当天下午开始做逝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直到次日凌晨1时,逝者家属才同意起棺火化。当时恰逢雷雨交加,从起棺地点抬到停车地点足有七八公里路远,而且都是泥泞小路,回到殡仪馆已经是凌晨3时了。
因为对逝者家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后才采取行动,所以这项被称为“天下第二难”的工作在他这里扭转了被动局面。
世俗眼光是最大的压力
张振华说,干这一行,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世俗的偏见和
别人鄙夷的目光。
他说,很多亲戚都已经声明要和他断绝关系了,现在连他的儿子也受到了影响。有好几次亲戚结婚,儿子兴冲冲地借来了小车,准备一起帮着去接新娘,可亲戚却把他拦了下来说:“让其他人开这辆车去,你就留在这儿等着吧。”儿子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后默默地进了屋。“逢年过节,我们很少去串亲戚,别人也不到我们家里来,别人家里都热热闹闹的,我们家就显得很冷清。”张振华有些哀伤地说。
因为支持父亲的事业,他的儿子毕业后也进了殡仪馆工作,可这份工作却差点耽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当初儿子与女朋友自由恋爱,关系非常好,可女方家人知道了他的工作后,却怎么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幸好当时女方的大伯从香港回来,了解到这件事,成功劝说了女方的父母,才使得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由于人们的偏见,每次去村里拉尸体,都只能先把车停放在村口,然后将尸体抬出来放在车上。有一次,百合镇某村一位村民过世了,下午二时,张振华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拉尸体,在死者亲属的带领下将车子开进了村,但抬上尸体后,附近的村民却死活不肯让车辆通过,说是会带来“晦气”。张振华只好和同事们抬着尸体沿小路迂回走了10多公里的田埂路才出了村,然后再叫来另一辆车将尸体拉走,回到殡仪馆已经是晚上十一时多了,而那辆“晦气”的车直到几天后才由公安人员出面开了出来。
对张振华来说,外界的偏见和异样的目光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个包袱,他曾经也为此难过痛苦,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哀伤和生死场面之后,他感觉坦然了很多。“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只要我们的工作能让逝者家属
感到些许欣慰,我就满足了。和死亡比起来,活着总是美好的,所以我们应该活得更快乐。”他说。
采访手记:
走进殡仪馆大门的时候,我们也有短暂的迟疑和片刻的的停留,是怕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也说不出,但我们知道,由于世俗的偏见,没有太多的人愿意来这里。
当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握手的时候,我们留意到他们有片刻的迟疑和略显不自然的微笑。显然,与人握手,对他们来说已不太习惯。这里,是逝者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寄托逝者家属哀思和悲伤的地方,也是这个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场所,但是,因为与“死亡”、“恐怖”联系了起来,这里却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地方。谁选择在这里工作,谁就选择了孤独和寂寞。张振华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能在世俗和偏见中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张振华也是让人同情的,因为他所生活的社会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世俗偏见。
通联:广东省开平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李应腾
《江门日报》驻开平记者站记者娄丹
开平市人和东路10号,联系电话:0750-2212018 邮编:529300邮箱:kpt@163.com
第二篇:旅游营销中的世俗与人性
旅游营销中的世俗与人性
忽然想起前几年网络上的一个故事,陕西一农民去地里干活,发现地边的一棵老松树开口讲话了。。,农民开始半真半假的逢人便讲,结果是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地甚至隔壁县城的的男女老少都来上香朝拜。该农民既收“门票”,又卖香腊纸钱,瓜子饮料,还为香客们提供餐饮住宿,发了笔小财。
从旅游策划的角度讲,该农民也算是一好手,先编故事,接着利用口碑进行传播,旅游产品的开发顺理成章,还产生了住宿经济。不过上述一切一切,都建立在“上香朝拜,祈求好运,”这种世俗文化的基础上,脱离此文化基础,以上都不会成功。
其实说到底,智慧旅游营销就是聚人气,人气是一切的基础,人不来,其它都是扯蛋。以名山大川秀丽风景聚人气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是“靠天收”。再上一个层面就是搞文化节庆,从所谓的文化传播公司到政府部门,一大群人忙活,是20%的智力劳动加80%的体力劳动。中国人爱热闹,若有特色,也能聚些人气。再上一个层面就是纯粹的智力活,靠深度把握人性。
少林寺能成为中国寺庙的带头大哥,卖的是一个武字,吻合了人性世界中崇尚暴力的天性。澳门靠博彩发财,吻合了人性世界中天生好赌的天性。
卖加朝圣能成为世界上最疯狂的朝圣,源于伊斯兰教徒对信仰的虔诚,这也是人性。扯点题外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教国家,为啥中国人不疯狂,因为中国人务实,信教不虔诚,信一半不信一半,能站在宗教以外的层面看问题,甚至能利用宗教,如古代农民起义,一个领头的瞎掰个宗教故事,编几句诗,忽悠一大群人跟着起义。
新疆天山天池的水怪之谜,神农架的野人之迷说到底,炒作罢了,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但很有效,吻合人性中对奇闻怪事的探索欲。
泰山的口号也改了,改为“登泰山,保平安”,与大众祈福心态很吻合。
东莞的服务业大部分靠SEX产业支撑,东莞有中国淫窟的说法,据说SN业已进入ISO标准化的时代,大量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人慕名而来声色犬马,这也是人性。
经常看熊大寻的书,他对于旅游策划中世俗与人性的把握是比较到位的。
昆明的“天天过春节”,既低成本的整合了各地的资源,又恰当的利用了中国人爱看热闹的羊群心态。
井岗山策划中的“财山,财水”的产品策划吻合了人性中的祈求发财致富心态。
遵议策划中的“转顺之城,中国会都”,一可以吸引平民老百性,谁不想人生从此顺利啊。也可以影响企业集体会议的选址,一般来说,企业集体会议,必有重大决策产生,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发展,企业老板也想博个好彩头嘛。开完会,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带动二次消费。南岳衡山被熊大寻整成“中国龙脉”,有打造“中国麦加”之势,从名人效应和人性的角度看是可行的,怎么推广也是一个问题。浅谈几点想法,供探讨。赞助央视《百家讲坛》,看能不能做一档《衡山下的中国名人》。出书,深度解读和探讨“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之谜。名人评选活动,然后在衡山上树立雕塑,供后人朝拜。
第三篇:论《水浒传》中的世俗色彩(范文模版)
课题名称:论《水浒传》中的世俗色彩学院(系):文法学院
年级专业: 2011级汉语言文学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水浒传》海外研究情况概述
《水浒传》自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诸国后,引起了各国爱好者的刊刻、翻译和研究。其中尤以日本为甚。
1、《水浒传》在日本。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很早就流传到国外,据有的学者的考证,最早评介该书的国家则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水浒传》传入日本后开始翻刻大概始于江户时代。公元1728年,居住京都的林九兵卫翻刻了李贽评点的100回本《忠义水浒传》,日本学者冈岛冠山为该书加上了日文假名标音读法。据香港中文大学谭汝谦博士的统计,截止1978年,《水浒传》的日文译本共达三十三种之多,在日本翻译的中国古代文史哲著作中,《水浒传》名列第一。其中1660——1867年间出版的《水浒传》日译本有十六种;1946——1978年间又有十一种之多几乎与翻译同时,日本的《水浒》研究也开始起步。1757年日本第一部研究《水浒传》的专著陶山尚善(汉名陶冕)的《忠义水浒传解》刊行了。该书根据田文瑟讲座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而写成的,主要是对《水浒传》的语句进行解析。1806年,日本著名作家曲亭马琴刊出了《新编水浒画传》,此书集翻译、研究、绘画于一体,作者注意吸收前人的成果,并作出了新的尝试。可惜此书只刊出前10回。日本研究《水浒传》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水浒传》传入日本的时间、《水浒传》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文训点木刻本《水浒传》的考证,各种日译本《水浒传》译文的优劣得失,以及《水浒传》产生的背景、思想、艺术、语言、版本、评点等等问题。
2、《水浒传》在欧美等国。
现存西方文学中最早翻译《水浒传》的是1850年的法译本。
《水浒传》英、美、德、法等国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如《大英百科全书》说:“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法国《大百科全书》说:“《水浒传》与西方骑士小说遥相呼应,《水浒传》对多种人物的英勇或懦 弱的描写,都是对龌龊的社会所进行的愤怒的批判。《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又可与阿拉伯故事相媲美,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大胆机智,经常拿豪门富家子弟取笑开心。《水浒传》堪称传奇作品的伟大典型。”
西方现代汉学家对《水浒传》的研究,侧重在探讨作品的思想意义、社会作用以及与西方传统小说的比较。重要论著有:琼•切纽兹的《〈水浒传〉与近代社会的关联——它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起义运动的影响》,C.P.菲茨杰拉德的《被视为颠覆力量的中国小说》,杰克吴的《〈水浒传〉的道德标准》,B.松科尔的《论〈水浒传〉的民众性》、《〈水浒传〉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李培德(彼得李)的《〈三国〉与〈水浒传〉的叙事体模式》,夏志清的《〈水浒传〉的比较研究》(与北欧传奇故事《冰岛家族》等的比较研究),王靖宇的《金圣叹》,查尔斯J.艾伯的《〈水浒传〉英语评论文章的考查》,理查德•格鲁格•伊尔文的《中国小说的演化: 〈水浒传〉》,雅洛斯拉夫•普什克的《〈水浒传〉及其作者》等。1964年美国出版的《东方古典文学指南》一书,列有许多西方学人关于《水浒传》的研究论题,例如:关于说话艺人的创作、关于历史故事与文学作品的演进、典型人物的中华民族特点、作品的结构、作品的现实主义深度、作品中人物的道德准则,等等。除了专题论著之外,西方汉学家在综合研究中国小说与戏剧的文章中也常论及《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并往往有独到的看法。如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家学派》一书,收有罗伯特•鲁尔曼的“中国通俗小说戏剧中的传统英雄人物”一文,文中写道:“《水浒传》是研究中国革命运动动机的一本必读作品。„„中国历史中的许多造反者,不论是成败,都宣称有权反抗暴君,这也是孟子所曾认可的权利。《水浒传》将当时盛行的贪污腐化归咎于行政机构而非皇帝本人,看来虽有软弱之嫌,但这部小说认为绿林社会比正统社会更合乎儒家的真正理想,确属极端大胆的看法。的确,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强盗的山寨成为唯一能容纳儒家君子行动的地点了。
二、研究主要成果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小说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截止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小说《水浒传》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然而,分门别类,先辈们基本是集中针对《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以及水浒精神等方面的研究。例如:1983年辽宁大学学报刊登的李骞创作的《谈<水浒>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涂江艳的《元 杂剧水浒戏与小说<水浒传>比较 》。以世俗色彩为切入点的专业研究与分析还未涉及。
三、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以及文化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水浒文化的研究应该逐渐从片面研究中脱离出来,不能在将眼光放在一个点上,例如研究《水浒传》的艺术手法等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也是跟随这一文学趋势,将水浒文化与世情小说相结合,探索其叙事研究。
四、存在问题
关于水浒文化方面的研究多限于个例和片面中,包括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或者研究其中一个作者的作品甚至其中一个人物、一个场景等,关于水浒文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关于水浒文化对后世文学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欧阳健.水浒新议.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2.马蹄疾辑录.水浒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上海:东方出版社,1980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四川: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5.马蹄疾.略谈金批《水浒传》的流传及其与《荡寇志》的关系.新建设报.1965,7(4)6.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7.李博文.《水浒传》人物塑造艺术研究.渤海大学.2012.6.1 8.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0.5.1 9.杜银萍.《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及其维译研究.新疆大学.2010.5.20 10.黄志基.解读《水浒传》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文教资料.2008.06.05 11.史红华.《水浒传》人物形象典型化例谈.长沙铁道学院.2009.09.15 12.胡天斌.从人物的再现看赛译《水浒传》的后殖民主义色彩.河南大学学报.2006.09.30 13.化明浩.1998年版与2011年版《水浒传》电视剧的比较.东北师范大学.2013.03.01 14.姚伟军.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1999 15.万建中.饮食与中国文化.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1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94 17.吴涛.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史月学刊.1994 18.方健.唐宋茶礼茶俗研究.古典文学出版社.1998 19.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6 20.曹玲全.略论宋代的饮食市场.旅游科学.1992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
月 日5
第四篇:偏见与傲慢读后感
偏见与傲慢读后感
以这样一段话作为本书的开头,让人不由想到这会是一部清喜剧,来讲一个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可是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而去读它,那么这部《傲慢与偏见》就不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偏见与傲慢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偏见与傲慢读后感
这是个曲折但却也美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
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傲慢与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生活需要了解和沟通,只有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给一个人下定论。
偏见与傲慢读后感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以这样一句话作为本书的开头,让人不由想到这会是一部清喜剧,来讲一个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可是如若只为了消遣而读,那么这部《傲慢与偏见》就不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往往,伟大出自于平凡,奥斯丁就是将她的哲理通过爱情这一人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表达的。乍一看,她讲的是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的爱情,但寻遍全书,确丝毫不见热情澎湃的只言词组。难怪《简爱》的作者夏绿蒂。勃朗特说奥斯丁不知激情为何物,的确,奥斯丁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最多的是理智二字。她以理智诠释爱情,虽然没有《呼啸山庄》的生离死别,没有《巴黎圣母院》的生死相随,没有《红与黑》的浪漫热烈,但其所反应的社会现实确是如此一针见血,她讲的是婚姻,却与爱情无关。
在奥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纪末期大英帝国正处于颠峰时期,而奥斯丁却把视线关注在英国乡间。当时英国乡间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惬意悠闲的,纯朴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个英国社会的影响力始终波及着乡村,如势利、炫耀、虚荣和对婚姻的看法。当时的婚姻缔结的充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收。诚然,这样的婚姻类似于一种资产合并,以钱作为婚姻的基础,这明智吗?在当时的达官贵人看来这无可非议。于是一切的婚姻要门当户对,此处的门当户对确切地说应是资产相当。于是,一个已婚绅士有一两个情妇,或是贵妇人们有几个消遣的情人也被当时社会所默认。可婚姻仍被冠以“神圣”这一词来修饰。注重实际的人们始终以金钱作为信条,金钱至上方为他们的圣经,为之不惜赌上一生的幸福。这样的做法才算理智、清醒。可悲的是钱成了地位的标志、有钱=有教养=有地位=有高尚品格=具备做丈夫的一切条件。当贵妇人或是待嫁的小姐标榜自己的地位、修养、才华、娴静、优雅等等的诸多美德时,她们决不会想到这一切的美德得以形成的资本是钱,她们谈及金钱时,显现出蔑视和鄙夷,却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缔结不是因为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属品,作为她们丰厚嫁妆的最让人信服的掩饰物。人们以敷衍、奉承、阿谀来祝贺新人,祝他们有钱人终成眷属。
在本书中有两个人物是此种婚姻的忠实奴隶。一个是夏绿蒂,一个是韦翰。
夏绿蒂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门第、讲究地位。她的父亲威廉。卢卡斯爵士自称与詹姆士宫有莫大联系,这样的吹嘘在乡间邻居间引起的轰动与崇敬已使他的虚荣心十分满足。在这样的熏陶下她与班纳特家的财产继承人柯林斯结了婚。柯林斯不仅为人做作、举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须拍马之功。但他可以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师的俸禄。仅仅为了这些,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的三天中,夏绿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丽莎白为由,与柯林斯朝夕相对,终于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却不惜失掉伊丽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实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没有丰厚的嫁妆意味着没有幸福的婚姻,年龄颇大的夏绿蒂只有把握住这次对她而言难得的机会。起码,她将来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以成为班家大宅未来的女主人。于是,她与认识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结了婚。婚后,她不断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厌的怪异行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条不紊,并在世人面前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残酷的,拥有金钱的代价是失去跟多更为宝贵的东西,比如青春、爱情、幸福、快乐……
韦翰是个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轶丽,一心想通过婚姻来发家致富,可是,他忘了婚姻是相互的,金钱的交易也是相互的。他是个一穷二白的人,自是富家小姐不会光顾。但最终他还是通过不与丽迪亚结婚为要挟,向达西敲诈到了一笔可观的收益。于是又一个婚姻,又一个为了金钱的婚姻铸就了,这次不单出卖了幸福,还有灵魂,韦翰的灵魂被他自己彻底出卖了!婚姻既已变成手段,那幸福也是奢望了。
在本书中伊丽莎白一直是以一个正面人物来写的,她理智、活泼、爱打趣,善于对人冷眼旁观并直看穿其心思。书中常有她发表的见解和看法,作者通过她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但表面上看来她是爱情的忠实追随者,直到最终获得真爱。但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伊丽莎白或许说作者本身都难以逃出金钱性婚姻的怪圈。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让达西拥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无论他与伊丽莎白的情节发展多么跌宕起伏,有一点是事实,他是一位年薪一万英镑的绅士,与皇家有密切联系,有自己的庄园、家产、田地,总而言之,达西非常非常富有。所以,伊丽莎白当初拒绝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简单--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后面。同时,伊丽莎白之所以对达西改变态度的转折点是在她看见了达西硕大的庄园之后,彭伯里女主人的称号无可避免的是一种诱惑。正如伊丽莎白所说,她是绅士的女儿,达西是绅士,他们是处在同一阶层的。地位相差并非非常悬殊,更何况,她出自乡绅之家,也算是半个富家小姐,小型的资产合并在所难免。她和达西的婚姻不被达西亲友所接受,只因为达西原可以找一个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罢了。
这样的婚姻是一种悲剧,婚后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是免不了的。夏绿蒂在尽力扮演好一位主妇的同时却一直怀念着深爱的昔日情人,她后悔当初因为那人的贫穷而未与之步入教堂,正如她所说:“没有爱情的婚姻,不管因为受到尊重或者拥有殷实的家产而显得多么荣耀,都比不幸强不了多少。”韦翰与丽迪亚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伊丽莎白与达西相处和睦,但不断来自邻居、亲友和珈苔琳。德。包尔夫人的冷言冷语,让她心烦意乱。
如此的婚姻悲剧在那一时代是很普遍的。究其根本原因,很简单--妇女地位低下。妇女没有工作、没有得以维持生计的能力,只有依靠婚姻这条路来为将来的生活来源做打算。这是解决将来生计的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书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很明显的,即便是有钱的太太、小姐们,充当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妇而已。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严重。如班纳特家中有6个小姐,可是没有男嗣,因而,班纳特家的财产不得不由班纳特先生的侄子继承。这样致使6位班家小姐的嫁妆只有从其母亲当年的嫁妆中分得,嫁妆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轻的小姐们不得不选择一条像夏绿蒂那样的路,通过婚姻来为自己将来的温饱作打算,自然会将婚姻视为金钱至上的买卖。如书中所描写的,每一位太太在后半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嫁女儿,让她们未来在丈夫的资产庇护下得以生存。因而难怪郡里一旦来了一位有钱的绅士,母亲们便认定他为自己的准女婿。所以当班纳特太太得知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十分气愤,责怪女儿不明智。以柯林斯在金钱方面的条件而言,可以保证伊丽莎白将来有安定、温饱的生活,在其母亲看来,放弃这样一棵“摇钱树”是一种无理取闹。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是通过婚姻来衣食无忧,现在她更有义务要求女儿们以此获得“幸福”,没有原因,这只是一种规律,是英国社会当时的婚姻法则。
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在当时的金钱社会中得以舒适生存的唯一办法是,出生前就挑个名门旺族,但这仅凭机缘,更多不幸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们从不发现这是社会的弊端,而一直认为是自己出身贫寒。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就像是花瓶,等着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阔绰的人买走,仅凭运气,与爱情无关。
这便是那一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婚姻怪圈只是她金钱至上的一个体现。社会的不平等性在成了那一时代的婚姻典型,享受爱情是一种奢侈,“现实、生存、理智……”这些词汇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如电影般不断地重复放映,每时每刻提醒你:钱、钱、钱……
《傲慢与偏见》通篇是伊丽莎白幽默的俏皮话,可是这种强颜欢笑下,隐藏的却是那一时代人们无尽的苦恼、不满、遗恨。或许不幸太多了,变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羡慕、认可的“幸福”背后,堆砌着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钱、麻木、泪水、悔恨、遗憾,或许更多更多,但唯一没有的便是真爱,弥足的真爱……
偏见与傲慢读后感
不知为何,“纯情小说”之类的东西已经不能勾起我丝毫的兴趣,也许我会在某个花好月圆之夜,触景生情而冲动地去翻开一本“纯情小说”的第一页,然而,我很难保证我会读到第三页。何为“纯情小说”?在个人看来,就是那些为写爱情而写爱情的矫情之作,通篇下来,只是看到男女主人公尽做些无聊至极之事,而这些情节又常常让人发笑,笑过后只是会让人断定作者和主人公们一样低智商、低趣味。所以,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我会在一大堆小说中留意着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但有怀着它不要让我失望的强烈希冀。毕竟,我一向相信爱情,超过婚姻的相信。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作品,当我还是17岁时我就大概了解了它,而仅仅限于了解,这就是说我只知道它是描写爱情的。想想看,现在我20岁了,直到昨天我才把这部作品看完,不过我也难以断定我从此就读懂了它,和它交上了朋友。这样说来,我仰慕它确实有这么长的时间了。
好比一个景点,入口处能引人入胜的话,那确实能给游客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憧憬。“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就这样开了个头,一个有着五个单身女儿的家族是如何将女儿们嫁出去的故事就接连着展开了。讽刺而幽默的笔触,营造了整篇的轻松氛围,我想挺适合在这个鸟叫蝉鸣的暑假里来消遣时光,更何况再过几天就是七夕了呢!
就爱情主题来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小姐和男主人公达西先生的结合是比较富有故事性的,“首因效应”(人们交往时往往第一印象会给人带来先入为主的效果)使伊丽莎白小姐认为达西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的家伙,而这个评价就当时舞会上达西先生的表现来说,也并没有冤枉他。“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换做是任何一个单身小姐,听到一个陌生男人这样含沙射影般地评价,都会生厌,何况伊丽莎白小姐是个有着明亮眼睛的聪明善良而聪明的女人。自此,“傲慢”便成为达西先生的代名词,当然,至少在伊丽莎白小姐前期的心中是这样认为的。而这个标签是否就是合情合理的呢?当然,随着故事的发展,“偏见”也越发冒头了,当伊丽莎白小姐拜访了达西先生的庄园起,她就意识到自己对达西先生确实缺乏公正了。可以说,是“偏见”的消解促成了他们的幸福。伊丽莎白小姐存在偏见,而达西先生又何尝没有偏见呢?他看不惯她父母亲的行为举止,也看不上她家的地位和财势,尤其是她家还有几个穷亲戚,而除了她和她姐姐吉英外,她的三个妹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满意。于是,他就越发傲慢了,更做出了妨碍她姐姐吉英和彬格莱先生的爱情的事情。
就社会性来说,小说的讽刺之剑透过几对眷侣的终成击中了社会的某些风尚和流弊,而这也正增加了小说的社会意义,不至于与我先前所说的“纯情小说”同流。虽说伊丽莎白小姐和达西先生的爱情婚姻是以美满幸福结束,但他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傲慢和偏见的形成正反应出社会的一些问题。当班纳特太太一心一意只为财产地位着想而不顾女儿们的真正幸福时的丑态,在让人捧腹之余,又生发出许多心酸。当婚姻成为攀附权贵的阶梯时,爱情的影子在哪里?柯斯牧师和卢卡斯小姐的婚姻,想想就不可思议,他们两个都是“聪明人”,在婚姻的路上考虑得“面面俱到”,结果就干成了如此蠢事。如果说他们俩是有思想有见地的成年人,那韦翰先生和莉迪雅小姐的婚姻简直就是一场骗局、一场寻欢作乐的游戏。
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采取的是单性描写,并不是多重矛盾性格的复杂描写,“一就永远是一”.吉英小姐单纯善良,一个贤良淑德形象,永远不会认为想到某人某事的阴暗面;伊丽莎白聪明活泼又独立,一个智慧女人形象,永远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曼丽虽说描写不多,但其学术才女的形象跃然纸上,一切都是从书上得来的东西来解释生活;吉蒂和莉迪雅小姐是未成年,自有一种幼稚的疯狂女生特质。这五个女儿的形象如此,而其他人也是描写得极为成功的,虽然免不了有种单调的感觉,甚至于就整个故事情节来说,也比较直接,没有九曲回肠的曲折美,但这也或许就是奥斯汀本小说的特色吧。
第五篇:《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课程标准: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选取中国古典小说的片段进行排演,以短剧或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讨论法。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学生收集有关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描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学情和教法分析:
学生们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以及课外读物已经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对于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以及四大名著的艺术魅力以及它的思想性则很模糊。同样对于科学技术以前有所渗透,同学们对李时珍这个人应该有所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属于了解范畴,因此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截取资料,进行编辑、整理以多种形式展现四大名著的风采。以小组竞赛与小组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四大名著的影片,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重在实践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重在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科技的辉煌。
教学过程: 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先将我们的目光从浩瀚的历史长河转移到我们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去,我们共同走进影视畅游(播放课件)谈谈你所喜欢的影视作品都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有没有和历史题材有关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呢?(播放课件)这是那部影片的片段? 学生:《西游记》。
意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它是由我国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改编的,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期文学体裁又出现小说,今天我将再一次带领大家去感受科技与文学的魅力。(播放课题)
一、文学——四大名著
教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形式,没有诗词的精练,没有元曲的唱韵,但它却
以通俗易懂、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而这一时期小说的代表之作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四部作品分别是什么? 学生:《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 《红楼梦》 教师:(播放课件)
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作品作为本小组的研究方向,共同查阅资料,现在同学们把你们查阅的资料拿出来,小组成员进行一下汇总然后确定你们小组的汇报方式。在此之前,按照惯例我们要进行评价,看评价标准和评奖。(播放课件)
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共同确定自己的汇报方式。意图:通过课后查阅资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截取兴趣的过程。小组展示: 一)《三国演义》小组:————计谋篇
主持人介绍一下《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主持人进行小组竞赛,先有主持人说出三国里的一些计谋的典故,然后由下面的同学抢答。教师:《三国演义》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像大家展示了《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通过他们的精彩表演,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播放《三国演义》的课件)除了计谋外,这部小说战争的场面的描写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一百多次,再现了东汉末年那种战乱的局面,体现的了作者希望国家和平统一的这种愿望。
意图:通过一些可视资料使学生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水浒传》小组:————性格篇 主持人:《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历史题材创作而成的,书中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小组再现一下英雄豪杰的气势吧!
A我乃豹子头林冲,我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高衙内这厮看上我娘子,竟设计陷害,并要置我于死地,陆谦也不是好东西,受高太尉指使非要我性命,泼贼,拿命来!
B俺乃花和尚鲁智深,最气那欺软怕硬之人,看我几拳打的那镇关西七窍升烟。C行者武松在此。西门庆与潘金莲这对狗男女毒死我哥哥,此仇不报非君子。谁说三碗不过岗?我武松喝了一十八碗照旧打死那只大虫。“官逼民反”民不得已而反啊!
主持人介绍108条好汉的出路,揭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三)《西游记》小组————表演篇 主持介绍作者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组员表演《西游记》中的小片段。后附 教师:播放《红楼梦》的插曲片段 四)《红楼梦》小组————诗词篇
介绍《红楼梦》的代表性的诗词,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体会那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以及对这样家庭、社会所造成的悲剧给予有力的抨击。
教师:现在四个小组都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作品,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评奖吧,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可以推荐也可以自荐。
意图:通过评小称号,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在以后能够积极的参与。
教师:在明清时期小说发展到了颠峰,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小说作品,除四大名著外还有哪些? 学生:《西厢记》、《儒林外史》、三言、三拍等。教师:那么在众多的小说中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咱们共同走进“文学泛舟” 学生:自由进行讨论
教师: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广泛的流传性相结合。艺术性体现小说语言以及它的为中国小说创造的基础作用,思想性体现在作品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意识。教师: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很多,除教科书之外,还有那些? 学生:列举:网络、杂志、以及影视作品、小说等等,教师:那么小说描述的历史是不是历史的真实? 学生:(略)
教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通过艺术加工而来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个生活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就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如果将所有的史事迭加必定枯燥,那是史书而非小说,小说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七分史事,三分虚假”使历史小说即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也有小说的丰富情节。
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一些小说、影视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区别。
二、科学技术
教师:中医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药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的医学界出现了很多医药学家,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么? 学生: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扁雀
教师:在明朝我国也有一位出色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关于李时珍以及它的主要著作,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现在依据你的资料以及教科书咱们共同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来一起进行解决。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
3、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
意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共同研讨弄清历史的真相,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历史史观。
教师:与李时珍齐名的还有一位科学家,他就是宋应星。他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被译为日、英、德、法、意、俄等很多国家的文字,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为什么明清中后期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
意图:通过前后的对比,了解科技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中华的伟大志向。
教师: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文化上实行专政,科举制、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和创造思维,只是埋头故纸堆而不研究实际的学问,不会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锁住外国反而将自己紧
紧锁住,切断了西方的联系,也使中西的差距越来越大了,造成近代中国的落伍。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为了了解咱们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咱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心有灵犀”在游戏中结束
布置作业:设计一张表格再现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成就。
附录:《西游记》片段
佛祖传法旨:“叫那大圣出来,等我问他有何法力。”众将果退。大圣也收了法象,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大圣道:“我本: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在因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变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在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
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大连第三十四中学
刘春华
2003年6月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同学生相结合,力争让更多学生真正参与历史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喻学于乐,以乐为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课的重头戏放在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上,播放影视作品以及进行讨论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是想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史学的观点来了解文学,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他们的特色来展现他们小组选的作品,从中我也看到学生的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只要你能够充分的予以调动。在科技方面,主要以讨论法和学习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以及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在讨论中锻炼自己的口才,丰富自己的内涵。同时通过科技由盛转衰直至落后,让学生了解科技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爱我科学、建我中华的这种思想意识。
这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但是就整个授课过程来说,对科技方面可能分量有点少,没有将科技的发展列于首位,可能在教材的处理上有点侧重偏颇。
一堂录像课就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反映了真实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的小毛病可能别人提不出来,但是通过上课录课,看到真实的自己,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尤其在调动学生方面缺少那种向心亲和力。看了录像整个过程觉得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笑容太少了,对学生的称赞也很少,因此在师生的情感交融上做的不够到位。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激情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