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坚守与创新中化解
在坚守与创新中化解“年味儿变淡”
孟言
2017年01月26日09:2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随着春节日益临近,人们回家的脚步声变得密集而急促起来。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春运的列车多么拥挤,无论是否备好了应对七大姑八大姨关心攻势的“春节自救指南”,一到这个时间节点,亿万人都开始忙着收拾行囊,喜气洋洋地踏上回家的道路。春节,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团聚”的企盼深深萦绕在亿万中国人的心间。
春节历经千年,依然能有此魔力,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密码,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围炉守岁,敲钟祈福,寄托着中国人祈求福祉、希冀美好的虔心之愿;年夜团聚,互诉衷肠,蕴含着中国人阖家团圆、家和人兴的情感诉求;走亲访友、贺岁拜年,体现着中国人事亲尽孝、重视家庭的价值选择……这些通过春节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犹如深植于我们内心的精神密码,让我们获得文化的归属和心灵的安顿。因此,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现代科技的发达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无论现实是困顿还是风光,人们都不惜风尘仆仆,去赴一场团圆的盛宴。但在这些不变的坚守中,也有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食物、才能穿上身的新衣,如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对于过年的期待难免打了折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曾经“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传统基本落幕,不少人除夕当天还在奔波,更别提照着民俗规定的日子洒扫庭除、买肉、打酒、贴花花了;现实环境的改变,更让燃放烟花爆竹等曾经必不可少的年节项目要让位于清洁、环保的考量……种种关联着我们的情感、渗透着生活情趣的节俗渐渐衰退,而新的节俗风尚又未形成,于是不少人开始抱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在“年味儿变淡”的当下,如何为春节注入美好、鲜活的新风俗,如何从精神层面呼唤年味儿的回归,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让我们欣喜的是,一些有益的尝试正在进行。在河南商丘,不少人选择公益过新年,利用春节假期进行志愿服务;在广东清远,以换物+文艺表演+志愿服务+文明宣传+少儿游戏为模式的“奇换节”,倡导文明、节俭过春节,弘扬文明新风俗;而各地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民俗展、摄影展、绘画展等,更让年味儿飘出了文化味……新风俗不断注入,传统风俗推陈出新,年味儿的复苏正在路上。春节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它既有厚重的传统积淀,也承载着鲜活的时代体验。在坚守春节文化内核的同时,创新其形式表达,我们的年味儿一定会越来越浓郁。
第二篇:在平凡中坚守
在平凡中坚守
2011年建党已90周年,我想写点啥,建党伟业这些大的主题我写不来,那就写写老师吧,两位普通的党员。小学到大学,我经历了很多位老师,可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数他们啦!
开始知道共产党这个名称还得从读小学时说起,那时的我按现在的说法可称为小屁孩,看《地雷战》会兴奋好几天,拿着木头疙瘩当手榴弹使,在课间时间迫不及待的同伙伴们在村里展开 “巷战”,真可谓惊天动地,鸡飞狗跳,直到教我们课的邓老师手提教鞭,怒冲冲朝我们“杀”将过来,才知道已过了上课时间,顿作鸟兽散。我很喜欢邓老师,尤其喜欢他教我们唱《少先队之歌》,老师说我们戴上红领巾已经是少先队员了,所以我唱得格外起劲。他也教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虽然我不能完全懂得歌词的意思,可旋律好听,所以能记住歌词,歌词里有共产党。老师领唱的时候他那消瘦的脸上表情总是很认真严肃!邓老师是知青,听说是从老远的城里下乡到我们村,后来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知青返乡潮中他留了下来,没有回城。我们那村是个山旮旯,很小,小到我们村小学只有他一个老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都是他教。村小学只设有一、二两个年级,总共才十来个学生,都挤在唯一的一个教室内上课,按年级分成两组,每组用半边黑板,邓老师在黑板的左边写完作业题,就走到右边接着写,那就算是二年级的题目了。上三年级后我们就都要去四里外的中心小学就读,大姐、二姐、还有我,走了一拨又一拨,都是他的学生。以至于村里人开玩笑说,中心小学的老师只要听学生
念课文,就知道哪几个人是我们村的,那普通话的调儿一脉相承,师出同门,邓老师听到这玩笑也不禁莞尔。那时候我分不清少先队、共产党、还有电影中的八路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电影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理解力仅限于此。邓老师从来不会打骂学生,家里有好吃的也会带些到学堂来分给我们吃,我觉着他就是好人。我上初三时转到县城去读书,就在那年,县里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开始清退民办教师,邓老师在第一批就给清退了。村里人都说,他被清退时,回家躺了三天才下床,可之后跟啥事儿都没发生一样,还是见到谁都笑眯眯。后来每次放假回家偶尔路过他门口,似乎他总能先看到我,隔老远叫着名字迎了出来,“学习可好?”他总是这样问,习惯性的拍一拍我肩膀,他的手已经开上了老茧,再也闻不到粉笔末的味道。
初中阶段,我已经是团员了。初三时嘴唇开始长出了明显的胡须,嗓音也变粗了,论个头算是半个大人,可去县城读书却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漂泊”。去报到那天,破巴士在老马路上颠簸了两个半小时,我一路惴惴不安,传言乡镇转县里去读书的学生总会被同学取笑为“土包子”,老师也不甚关心。手续办完后我分在一班,座位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同桌看起来是个刺头,一直在和前排几个同学打闹,谁也不搭理我,直觉告诉我那传言是真的,我心里感到紧张。班主任姓潘,不高,身体肥胖,卷发,下嘴唇有颗黑痣,像毛主席的一样,身兼初三年级组组长一职,她向我们训话时宏亮的声音压得全班嘴唇长毛的男生不敢正面看她。我记得开学第一节课,她要我到前台
自我介绍,我的表现确实有点“土包”样,站在讲台上满脸烧灼,眼睛不敢看人,声音小得对不住我那刚冒出的胡须,不知道自己说了几句什么就转身落荒而逃。我听到潘老师喊鼓掌,背后响起了一大片掌声。没过几个星期她安排我坐第三排去了,因为有一次她看见我利用课间时间记单词,她说我是真的在学。潘老师教语文,经常要学生全体起立背诵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她多次说等我们中考一结束她就要退了,我们是她最后一届学生,她恨铁不成钢。初三下学期,课程都上完了,更多的是以自习为主,轮到语文课自习,潘老师每节课按时必到,即便是其他课目自习时,也常会进入教室,一时教室里出现了两个老师,科目老师是专业指导,她是纪律监督,又或者会悄无声息的出现在窗外,注视着里头的一举一动,尤其在晚自习时突然出现,氛围颇为“恐怖”。那时是春天了,人容易感冒,她身上一般都带有感冒用药,无论哪个学生在她眼皮底下咳嗽一嗓子,或者打个喷嚏,就会掏出风油精要你抹上两鼻孔,再干吞两片药丸,没有人会问这是什么药,她说吃那我们就吃。中考前的一个半月,大家进入复习冲刺阶段,学习紧张而有序,那几个刺头在这种氛围下也不会捣乱,他们就是不复习好像也不忍心打扰我们。那一节课,潘老师进教室后破天荒没在过道上来回的走动,而是把头搭在讲台上好像在睡觉,我们反而觉得有一双眼睛无时无刻的在盯着自己,复习得更加专注。下课铃响后,她也没要起来下课走人的意思,她不走,没人敢下座位,都干坐着面面相觑。班长坐讲台下的第一排,上前一步轻推潘老师,几声都叫不醒,顿时课室内一片慌乱。。我们是她最后一届学生,可她没能送我们进入考场就退休了,代理班主任说潘老师脑溢血,送医院抢救去了,说她这一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教三个班的语文。那一年我们班中考成绩很好,算是对潘老师的回报吧,也不清楚她后来能否知道。几年后进入了大学,每当和同学们互相聊起对自己影响最深远的老师时,我总会把初三的那段经历抖出来。“。。。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我临死的时候我可以骄傲的说:我把我的生命都献给了人类历史最伟大的事业!”,这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她要求我们集体背诵以自勉,她自己则更是把它当成座右铭,坚持了一生。
我那两位老师都是党员。在平凡中坚守,这是他们用实际行动教给我的信念,这信念一直珍藏我心!
第三篇:在平凡中,坚守奉献
在平凡中,让我们奉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中,让我们奉献》!
在西北大漠,有一种名叫胡杨的树种,它们“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这就是沙漠里坚韧而睿智的勇士,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奉献”的内涵。
朋友们,这也同样是对我们保卫工作的一种诠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铮铮誓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排查,年复一年的坚守,只是不忽视任何一个小小的隐患,不放过一次小小的违章。也许你要说我们很平凡,很渺小,但我却想说:大爱无疆,大象无形。我们始终如一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
回忆过去,2010年我有幸加入华正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商场的保卫干部,在这支由8个人组成的队伍中,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面对那些可歌可敬的事迹,我一次又一次掂量着自己的使命和肩上的担子。今天,我既然选择了做一名保卫干部,我就要把一切都奉献在华正事业上!续写华正人的坚韧品质和奉献精神!
在这里,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我们同样以
自己的方式战斗在保卫事业的最前沿。
保卫的工作,看似简单,但中间却蕴含着多少的责任和使命!当业户在安心经营时,有人在认真检查用电安全,设备设施,排除火灾隐患;当人们抱怨频繁检查的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不厌其烦的排查才保障了一个商场经营的基本安全。
保卫的工作,看似轻松,但所付出的并不在人们面前。当夜深人静,人们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却有人仍旧坚守岗位,在深夜值班巡查,从大厅到外围再到库房,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节日与否,有人始终坚守,从未间断。
保卫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往往是当出现危机险情的时候,有人第一时间出现,稳定局面,控制事态,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一群铁骨铮铮的保卫干部,默默的用行动和气魄锻造着华正的安全屏障!
每天,当我身着工装,走进大厅,开始履行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看到业户带着自信的笑容和美好的愿望走进商场,看到他们为了经营而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就有种成就感,因为我在这里守候,我在这里奉献,我是华正的一份子!
人类生生世世都在实现着理想与希冀。理想,是意气风发的豪迈,是指点江山的激昂。理想的实现可以是一次成功,也可以是一次进步,但这些都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许在工作中会有坎坷辛苦,也正是这些才充实了我们的旅
程,在我们生命的路途中留下痕迹,在我们回顾的时候细细品味!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是智慧的摇篮、是冲锋的战旗、是斩棘的利剑。在峥嵘岁月中,让我们以理想为军师,以拼搏奉献为千军万马,在华正这片土地上驰骋沙场!
保卫科
高 剑
第四篇:《产品创新中的坚守与超越》教学案
《产品创新中的坚守与超越》教学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课型:
【教学目标】
1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把握文章内涵。
2找出文章议论性的语句,理解议论和叙述之间的关系。
3利用小标题,概括三大公司产品创新的特点,深入理解和把握企业产品创新的规律。【教学重点】
1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把握文章内涵。
2找出文章议论性的语句,理解议论和叙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把握文章内涵。
2找出文章议论性的语句,理解议论和叙述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反思】 【课前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或补全。遏止()精髓()推崇()一语中 ...所向披 不寒而 望尘莫 如出一 蕴涵()门槛()锐利()不可估 ...
二、解释词语
①所向披靡 ②困兽犹斗 ③壁垒森严 ④势如破竹 ⑤厚积薄发 ⑥功不可没 ⑦望而却步 ⑧捷足先登 ⑨望尘莫及 ⑩枯木逢春
三、填空
1课文节选自《 》,作者是,辽宁工学院教授。2全文由三部分组成,标题分别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本文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叙写了、、三大公司产品创新的历程,形象地说明了要实现真正的产品创新,既需要有一种,也需要有一种。【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检查预习
四、作家作品
刘志明
辽宁工学院社科系教授、辽宁工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圣荣特聘讲师团讲师 主讲课程有: 经济学、市场学、经理学、广告学、餐饮管理、创造学、潜能成功学、哲学、西方文学史、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顾客满意学等。主要著作有:《新世纪大冲撞——知识经济道德观》、《经理人论》 常年为《中国商人》、《市场与消费》、《经营者》、《智囊》、《改革与理论》、《经理人》、《中国烹饪》、《中国食品报·餐饮周刊》、《思维与智慧》、《企业研究》、《北方经济》等媒体撰稿。担任《辽西商报》高级顾问 科研项目有: 商业企业的成功策划(多起); 餐饮企业的现代管理(多家); 创新型人才的培训; 餐饮企业的全面诊断; 辽宁省重大软科学项目“企业家孵化器”课题组组长。主要经历有: 1972年插队 1974年抚顺宾馆代培出国厨师; 1977年考入锦师院中文系; 1982年到企业工作; 1985年调入辽宁工学院至今。
五、新课学习
本文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叙写了吉列、康师傅、英特尔三大公司产品创新的历程,形象地说明了要实现真正的产品创新,既需要有一种坚持,也需要有一种超越。
(一)通读课文,根据要求筛选信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吉列和康师傅公司产品创新的发展历程。2吉列和康师傅公司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3英特尔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危机。4英特尔公司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二)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理解议论和叙述之间的关系。
(三)结合各部分的小标题,概括三大公司产品创新的特点,深入理解和把握企业产品创新的规律。
六、课堂总结 特色: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2叙议有机结合,3语言明快流畅。
七、课堂巩固
八、布置作业 【教学巩固】
一、阅读文中的小标题,说出相关词语的具体内容。1后来居上的吉列刀片:做细分,才有市场创新 做细分
2厚积薄发的康师傅:有保留,才有产品创新 有保留
3“困兽犹斗”的英特尔:看需求,才有企业创新 看需求
二、解答题
1吉列公司和康师傅在产品创新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英特尔公司面临哪些危机?面对这些危机,英特尔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企业创新? 【课后拓展】
第五篇: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
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
【名师简介】周珍,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湖北省语文学会会员。曾参与《综合阅读》《生成性教学》等课题的研究,在省市级优质课竞赛、论文及优秀教案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多次单独命题,多次参加湖北省高考阅卷工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出了一种治疗癌症的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种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说:“我研制出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了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也在作文的相关母题范畴内。作文的母题包含三个大的方向:一是个人发展问题(幸福、理想、自信、善心等);二是个人与外界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如尊重、合作、包容等);三是人的认识问题(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认识等)。考生备考时可有意识地对以上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另外,对现实的关注也是2016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立意点拨】
这则材料涉及三个人,我们可对这三个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梳理,并阐述自己对三个人的行为的看法,依此形成写作的三个基本角度。你可以赞成海因茨守护生命的做法,肯定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弘扬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也可持反对意见,因为情理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其深层意义是情理与法律的矛盾;你可尊重药剂师的智慧与劳动,赞成遵循市场规律的做法,也可反对他唯利是图,不顾他人生死的残忍,或建议他赚钱的同时兼顾人情――其深层意义是利益与人情的矛盾;警察将偷药的海因茨抓捕,你可赞同这种维护法律公平的做法,也可建议他兼顾法理与情理――其深层意义是法律与人情的矛盾。最后,你也可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入手,思考社会制度是否健全,如何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等。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
常见的立意误区:为了爱值得付出一切;尊重知识产权;宽容待人。
【优秀立意】
1.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2.情与法的均衡。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化用①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东汉杨震在王密贿赂自己时,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令王密汗颜,他在利益与道德间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反观当下,有多少领导者、执法者知法犯法,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置大局于不顾。不知他们知晓杨震的事迹后,会有何感想?
(人物)素材化用②
古代最著名的贪官和?|生前用尽各种手段陷害忠良,搜刮民脂民膏。在利益与道德间,和?|抛弃了自己的道德。他的行为换来了唾骂,其资产也在他死后充公。西方小说中,夏洛克、葛朗台、阿巴贡和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不惜以道德换利益,但他们最终获得的又是什么呢?只是众人的嘲讽谩骂和悲惨的下场罢了。那些抛弃道德选择利益的人,纵使因此家财万贯,也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赞扬。
(语录)素材化用③
自我利益与社会道德如何取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永恒命题。康德曾解答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这两种东西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对于利益和道德,我始终坚信道德才是应该坚守的。古往今来,只有遵循心中道德的人才会受世人敬重,也方能名垂千古。
(语录)素材化用④
有道德的人往往被视为高尚的人和社会的行为典范。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早有阐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终生践行着这种道德义利观,不为宫室之美,不为妻妾之奉,更不为所识穷乏者得之,一心遵从心中的德行,终被后人称为“亚圣”。如果那位药剂师能怀着一颗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以治病救人为道德准则,最终的结果岂不令人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