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第1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从社区看我家”和“在社区中生活”两个部分,着重让同学们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和社区的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人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地图和各类图表,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2.能够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图例。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索──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和发展──新问题的提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他们思考和质疑。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
【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吗?
学生分组活动,相互交流自家周围的环境。
(新课教学)
承转: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代表描述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叙述:同学们描述起某个区域之所以如此流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常就被称为社区
提问:不同的社区所处的位置很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对你们家所在社区的位置和环境一目了然呢?
(提出画平面图的想法)
承转:画平面图是常用的办法,我们来看这样两幅社区的平面图
展示:课本图1—1和图1—2 提问: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社区,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学们会看不懂呢?
(两幅图画画的是同一地区,但图中方向表示不一,而且图例不同。从图1—1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左侧偏下,从图1—2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右侧偏下,所以要给两幅图加上明确的方向标志,使用相同的图例标志,同学们就能看懂了)
小结:看来画简单的平面图也要注意许多问题
展示:课本图1—3
提问:如果对比这幅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集思广益得出因为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与注记,所以很容易看懂
板书: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提问:平时我们怎么辩别方向的
太阳(东升西落)年轮等
展示:图1—4和图1—5在地图的寻找方向
提问: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图1—3指向标指示方向外,根据我们以前了解和对图1—4图1—5的观察,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呢?
介绍三种定向方法:“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练习:课本第6页
叙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 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叙述:我们来看一下地图上常用图例的标记
展示:地图常用图例。(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 图例知识。)
叙述: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提问: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刚才大家看见的线段式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学生可根据课本进行回答
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练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地图上的比例尺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训练学生应用地图比例尺量算两地间实地距离
【板书】
我的家在哪里
一、方向:“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二、图例和注记
三、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作业】
第二篇:第1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1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难点: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月牙泉》,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讲解:同学们请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思考:河北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河北省有哪些好邻居呢?
6、想象河北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
7、师简介“河北”。
8、出示河北省地形图。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河北省有哪些城市?我们秦皇岛有哪些友好邻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难点: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讲解:同学们请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思考:河北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河北省有哪些好邻居呢?
6、想象河北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
7、师简介“甘肃”。
8、出示河北省地形图。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河北省有哪些城市?青龙在哪个市?
9、打开敦煌地图,找找自己的家。活动二: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甘肃”的资料。
2、看短片。看后交流。
3、出示河北的旅游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我家乡 建设家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难点: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
教学方法: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想一想。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月牙泉》,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活动二: 学习歌曲《月牙泉》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
3、跟录音机学唱。
4、全班齐唱。
第2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 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
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
3.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三.自主活动——我是小导游
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传说和故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吧!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家乡人也美
1.启发谈话:翻开家乡的地方志、人物传记,我们会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出自我们的家乡。
2.说古道今:甘肃人真棒,你们知道甘肃的哪些名人?快和大家说一说吧!
3.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
二.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
1.想一想:我是河北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学生学唱。
师小结: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板书设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热爱家乡
第3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读一读,填一填。
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鸣沙山的传说》等。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米胡戏,并介绍米胡戏的由来。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二.看一看,说一说。
1、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2、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3、家乡的四季变化
春:百花盛开 夏:绿树成荫 秋:果实累累 冬:雪花飞舞
第4课 家乡的物产知多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磁带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2、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3、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4、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磁带等。教学过程:
1、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音乐,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生小组互评;师小结活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名优特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磁带等。教学过程:
1、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家乡名优特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生回答)请你把自己家乡的名优特产展示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
2、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生谈自己的感受。)
3、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名优特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名优特产。
2、了解这些特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设计广告词,使它们更有名。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名优特产;设计广告词,使它们更有名。教学难点:设计广告词,使它们更有名。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磁带等。教学过程:
1、教师结合教材第19页图文讲解:名优特产本身就因为有特别之处才吸引人,再加上人们的深加工,以及外观、包装的装饰,就使它们更加出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景德镇的瓷器本身就以质地优良而闻名,再加上人们的加工,使它既美观又实用,因此更加出名;东北人参本身以药用价值而闻名,人们对它进行深加工并大量宣传,使它更加出名。今天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出点子。让自己家乡的特产更出名。
2、宣布“金点子”大赛的比赛规则。
3、将自己想出的点子和设计的广告词写在教材第21页中。
4、分小组交流,每组选出一个最佳点子,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比,选出1-2个“金点子”。
5、教师颁发最佳“金点子”奖牌。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磁带等。教学过程:
1、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音乐,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生小组互评;师小结活动。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名优特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磁带等。教学过程:
1、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家乡名优特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生回答)请你把自己家乡的名优特产展示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
2、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生谈自己的感受。)
3、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名优特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板书设计: 家乡物产知多少
家乡的物产 多又多
小小展览会
第5课 居民与饮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请大家打开教科书,阅读一下。(学生阅读。)
2、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谁能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3、师:对,说得很对。那么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学生答)
4、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两个星期前我们按内容进行了自愿分组,同学们回去调查了吗?
二、调查汇报。
1、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内容。
2、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汇报。(学生在组内交流,分工。)
3、师:哪个小组先来和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住房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家庭住房的变化。学生运用录像片介绍现在自家住房的状况。学生播放采访录音,介绍过去的住房情况。学生出示照片,对比介绍过去与现在住房状况。)
4、师:谢谢你们小组和我们交流,并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住房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道路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道路的变化。学生运用采访资料,介绍现在的道路:新修路、扩建路等。学生出示照片介绍塘沽的轻轨。)
6、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你们能谈一谈乘坐轻轨的感受吗?
三、总结提升。
师: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乡变了。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一、调查报告
1、师:也非常感谢你们小组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道路的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
(衣着调查组:组长根据调查情况,具体介绍衣着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访问资料介绍现在的衣着。)师:针对我们现在穿衣的情况,老师想说一下,大家不要过分讲究穿着,只要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学生通过对奶奶的采访,给大家介绍过去大连人的衣着状况。学生展示了一件旧衣物,介绍它的款式、质料等。老师举例介绍过去使用的布票,表扬和鼓励小组学生所做的努力,同时请最后一个小组和大家交流。)
2、师: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来,欢迎饮食调查组介绍。
(饮食调查组:组长结合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饮食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介绍现在饮食情况,介绍家庭中常吃的蔬菜、水果。介绍过去饮食情况。学生根据市场调查,汇报为什么家乡人一年四季能吃上蔬菜。学生根据对家长的调查,汇报什么是粮票,过去粮票如何使用,并展示从家里搜集到的过去的粮票。)
3、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4、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的粮食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只能统一供应、统一控制。现在不同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产的粮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再也不需要用粮票购买食品了。
5、师: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
二、总结提升。
师: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乡变了。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通过上节课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敦煌城去参观,好不好?(看图片,然后讨论。)
2、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课堂讨论,交流。)
二、扩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乡变了。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将来在我们居住的敦煌还要修建好多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一些大型广场,修建便民设施、超市、商场,我们农村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2、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老师留一个作业,大家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作画)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板书设计:
5、民居与饮食
房子
饮食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第6课 家乡的方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了说方言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节目,引导学生观看。
2、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3、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谈体会。
活动二: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交流。
2、将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让学生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了说方言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作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各人一起学习。教师用差别的方言向各人问好。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他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和煦。但是,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哪个更好呢?
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2、小小辩论会。
3、教师归纳总结。板书设计:
6、家乡的方言
方言亲切
说好普通话更重要
第7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秦腔,使学生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秦腔,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秦腔,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3、《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图片。
4、家乡的歌曲、戏曲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感受敦煌。
1、观看风光片。
2、讨论:分组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敦煌(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
3、汇报交流。〔名胜古迹、敦煌名人、地方戏剧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秦腔,使学生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学秦腔,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和学秦腔,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家乡的歌曲、戏曲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学唱秦腔。
1、欣赏。
2、简介歌曲。
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及方言的运用,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格点和赞美家乡的自豪感。
4、学生自学歌曲(学生按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5、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少了衬词不好,不能体现民歌的特点;少了拖腔不好,不能体现自豪感,优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优美动听。)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图片。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延伸与表现。
1、认识敦煌的标志,观赏敦煌的风光片。
2、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各组创编并展示)
3、小结: 甘肃好,敦煌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间艺术
戏曲:地方戏剧、地方曲艺
民间工艺:风筝、版画、剪纸、夜光杯
第8课 家乡的民俗探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④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拉法山、红叶谷等),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5.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
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2.商讨调查计划。3.调查,整理资料。
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
5.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板书设计: 家乡的民俗探秘 传统文化 风景名胜
特色产品、特色产业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的道理。
2、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教学难点: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
2、准备一个采访本或录音机。教学过程: △夸夸我的家乡人。
1、阅读教材第49页资料,引出自己家乡的名人。
2、按照学生所收集到的人物,将同一个或同一类分成小组,先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选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完毕,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填在教材第50页的表格里,主要事迹可在进一步完善后粘贴或写在下方的空白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的道理。
2、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教学难点: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
2、准备一个采访本或录音机。教学过程:
△走访身边的名人。
1、成立访问小组,提出要求。
2、确定寻访人,制定访问计划。
3、双方约定一次访问。
4、做好访问前的准备,小组分工。
5、进行访问。
6、整理访问材料。
7、进行交流。
8、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家乡名人有„ „ 我知道的名人: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的道理。
2、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教学难点: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
2、准备一个采访本或录音机。教学过程:
△夸夸我的家乡人。
4、阅读教材第49页资料,引出自己家乡的名人。
5、按照学生所收集到的人物,将同一个或同一类分成小组,先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选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6、全班交流完毕,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填在教材第50页的表格里,主要事迹可在进一步完善后粘贴或写在下方的空白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的道理。
2、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教学难点: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
2、准备一个采访本或录音机。教学过程:
△走访身边的名人。
9、成立访问小组,提出要求。10、11、12、确定寻访人,制定访问计划。双方约定一次访问。
做好访问前的准备,小组分工。13、14、15、16、进行访问。整理访问材料。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家乡名人有„ „ 我知道的名人: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
1.出示一陶器:陶器在今天看来,既简单又普通,可是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怎样创造出陶器的?
2.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了什么?(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
3.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P45。猜猜这些陶器是做什么用的(盛水、盛物、装饰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
4.除了陶器,中国的瓷器也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
5比较一下瓷器与陶器有什么不同?(制作材料的不同、款式的不同、光泽的不同等)。各个时期的瓷器又有哪些不同?
6.你们知道吗?享有“瓷都”之称的就是我们江西省景德镇,你们对景德镇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已搜集了有关资料,小组分享。
7.小结:这节课,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推测陶器的来历,陶与瓷的区别来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3、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及特点。教学方法:谈话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查阅汉字的产生。
2、了解有关汉字的传统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愉快参与,策略研究与学生的发展。
2、同学们,汉字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它,书写它。那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怎么演变的呢?大家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交流感悟。活动
一、假如没有汉字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人们会碰到哪些困难?
生1:信书写不成。生2:出门不知道哪儿是哪儿。生3:发生的事记不下来。
2、师:假如生活中没有汉字,大家的交流少了,逛街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许多发生的事记不下来,过去将是一片空白了。我们整天不知道干什么了。
3、同学们,这没有汉字的生活会怎样?
生
1、太不方便了。生
2、太单调了。生
3、太落后了。
4、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真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呀!活动二: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1、谁知道这宝贝是哪儿来的呢?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1:我知道是仓颉创造出来的。生2:讲故事。2.讨论:
A:仓颉根据什么事物创造出汉字的? 生:根据事物的样子。
B: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是怎么记事的?
生1:结绳记事。生2:课木记事。生3:画图记事。C:你认为这些记事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1:结打得多,记不清。生2:刻木与画图记事太繁琐,浪费时间。D:那为什么人们要造字呢?
生1:表达。生2:交换。生3:记忆。3.小组汇报。
4.这么多汉字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吗? 生1:是的。生2:不是的。
5.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汉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直到今天,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变化。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
3、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介绍我的家
1、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到我的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自拍的短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相介绍。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活动二: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生活情况吗?
2、让我们去听爷爷奶奶讲吧。
3、播放录音:讲过去的生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变化。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
3、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介绍我的家人
1、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到我的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自拍的短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相介绍。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活动二: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生活情况吗?
2、让我们去听爸爸妈妈讲吧。
3、播放录音:讲过去的生活。
活动三:比较从爷爷奶奶那里听到的和从爸爸妈妈那里有什么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变化。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
3、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大搜寻活动
组织学生从长辈那里了解过去的家庭生活怎么样,并做好寻访记录。活动二:畅所欲言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资料,并做好记录。
2、小组长将整理好的资料和大家一同分享。板书设计: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变化——发展——提高
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为什么会这样讨论会
1、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文字,使学生明白,我们周围有许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存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2、学生交流污染原因。
3、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环境问题组成调查小组。
4、交流确定调查表。
5、按照调查表调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调查发布会。
1、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问题做了调查,下面我们来进行交流。
2、选出发布主持人。
3、各小组发布调查结果。
4、学生谈收获。
5、教师评价。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为家乡环保提建议
1、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家乡的环保离不开我们大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交流。
3、评价。
活动二:我为家乡制定环保协议书。
1、学生小组交流,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好建议。
2、组长负责整理。完善学生提出的建议。板书设计: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我们都是家乡人 环境美好靠大家
第十二课 家乡的明天怎么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3、畅想家乡的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乡的未来
1、教师为大家展示家乡的未来规划图。
2、学生谈体会。
3、揭题:家乡的明天会怎样。活动二:信息交流会。
1、收集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了解家乡的未来发展。
2、交流信息。
3、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3、畅想家乡的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金点子交流会。
1、家乡的大发展,关系着你我他。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
2、学生设计金点子。
3、小组讨论。
4、总结
活动二:我们大家一起唱
1、分组编排节目,夸家乡。
2、表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3、畅想家乡的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想象家乡未来的面貌
1.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想象说一说 家乡以后的面貌。2.根据自己的描述画一画家乡以后的面貌。活动二:写一写家乡的未来
1根据自己画的家乡以后的面貌写出来 2交流展品绘画和小作文。
第三篇:教学设计刘胡兰第1课
刘胡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出卖”、“收买”、“叛徒”等21个新词。
2、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并用“愤怒”、“光荣”各写一句话。
3、能读出刘胡兰与敌人三次对话的语气。
4、了解刘胡兰为了严守党的机密而壮丽牺牲的事迹,体会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刘胡兰的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出卖”、“收买”等词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句义。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1、揭题,简介刘胡兰。
2、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生字划出。
3、自学生字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准生字。
(2)检查生字的读音。
(3)多音字“血”:鲜血、输血读xue ,血淋淋、流血读xie
(4)指名接读课文,正音。
(5)解释词语:
威胁、牺牲。铸成、挽词
4、质疑问难。(既然有叛徒出卖,敌人为什还要问?)
5、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刘胡兰牺牲的时间、地点。
②刘胡兰为什么会被敌人杀害?
(2)启发讨论思考题①②。
(3)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间、地点可以调换)
(4)引导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概括能力较弱,允许话语长一些,不够简洁。)
(5)引导学生将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大概意思: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了,因为她坚决不肯说出村里谁是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了。先指名说,再每个人自己说。
6、作业。
(1)抄写生字。
(2)辨字组词。
叛()徒()牲(判()陡()姓((3)课堂作业本第1。2题。)挽())搀()
第四篇:教学设计 观潮第1课
观潮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
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写作方法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重点
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教学建议 1.学习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中可借助电教手段,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层次清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思考·练习”1、2、3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第1题侧重于潮来之前,第2题侧重于潮来之时,第3题侧重于结合句子理解“潮来之时”的情景。“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还引导学生从江面的景色、观潮的人群两方面来理解,从大潮到来前江面异常的平静和人群的企盼,预示壮观的大潮即将到来。“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点?”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的语句,来体会江潮声音大、气势壮的特点。“思考·练习”3是理解词句的训练。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从远处看江潮涌来的情景,“一条白线”,江水向前奔涌呈白色,又因为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所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白线。“怎么会形成一道„白色城墙‟”一题,要让学生理解,由于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的地形,使从宽阔江面涌来的潮波受到约束而潮头涌起,如同白色城墙,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把不断长高、汹涌而来的白色浪涛比作千万匹奔腾的白色战马,形象地描绘出潮头耸起、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表现出大潮的非凡气势。
本课生字中的“若”、“罩”、“逐”、“颤”、“涨”、“镇”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昂”的左下方不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四”,不要错写成“曰”。
【背景材料汇要】
①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游入杭州湾,全长 410公里。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②钱塘江大潮经过的录相片或软件。
三、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六、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七、教学方法:变序式。
八、课时安排: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2.抄写词语。
第五篇: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1课
火烧云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瑰丽景色,是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的合适教材。2课文第二部分,先后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快和多。两层意思叙述的结构十分相似,十分适宜于作“按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落实单元训练目标。3课文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颜色。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写火烧云的情景、火烧云消退时天空中的变化和观看火烧云的人们的心情。作者把多彩多姿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会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来描写景折的表达方法 4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特点的有关段落,把课文有关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平时注决心书观察太阳落山前后的天空景色。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或投仪等。五、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在理清课文脉络前提下,按火烧运的出现、变化和消退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课题:20 火烧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所得说说什么是火烧云?(日出或日落,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火烧云的景象如何?答后教师指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懂得火烧云的特点„„列提纲背诵课文。2.初读课文,提着问题自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的词语及自己不懂的其他词语。(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檀(tán)(tòng)恍(huǎng)惚(hū)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前三个生字,第一个是前鼻音,后两个是后鼻音;②注意字形复杂易写错字。:“檀”的左下半是“旦”不是“且”,“ 彤”的左半部别多写一点,“恍”是左右结构,别写成“晃”。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以“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查字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紫檀色:紫檀木,色紫色;红彤彤:形容很红;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色彩,鲜明耀眼,百合花:像百合那样的色彩(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
(4)指名读课文,重点是发音准,不尜字,不读破句,读得通,明白。3.自由读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和消退”的秩序给课文分段。(1)同桌议论。
(2)指名说分段,说出理由。(第1、2自然段/第3—6自然段/第7自然段)4.作业。
(1)抄写词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各一遍。作业本第2题。(2)作业本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