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学法引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时验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十月革命的历史胜利
1、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四月提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转变。
3、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4、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项目时间领导者革命任务性质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布尔什维克党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列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无产阶级 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5、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思维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之练习
七、教学后记:弄清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的措施
八、板书: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3、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4、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5、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呢?
材料 1: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为了应付战争开支,沙皇政府大借外债,仅在军需订货方面,就欠英、法、美三国债务达到77.69 亿卢布。1916年,许多城市发生饥荒,工人运动急剧高涨,罢工有1500起。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说明:“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生答:没有达到。
师问:那么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生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展示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师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师总结: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那么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是谁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出示《俄国比得格勒
十月武装起义》图。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看课本。时间:1917年11月 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结果:取得了胜利。
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及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2 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4.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出现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遇到了挫折。一切帝国主义国家都极端仇视、害怕苏维埃政权。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那么此时的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强调: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归纳;指出:1918——1920年是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斗争极为艰苦,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发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实行了特殊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迁都莫斯科(2)经济上: 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②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外交上: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领导者不同 采取的措施不同
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资产阶级 反动、反人民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符合人民利益 广大工农群众
思考1:从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思考2: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让学生齐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
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因此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呢?(对,李大钊。)和学生一起回忆五四运 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可见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三、总结全文
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并存的局面,但政权却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政权所掌握。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17年11月为什么是十月革命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
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引导学生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强调两个 “第一个”,指出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 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老师小结:
一句话,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列宁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在几年甚至几十年里,也不会爆发革命。”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三篇:2016年初三下册历史第1课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2016年初三下册历史第1课知识点:俄国十
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
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初三下册历史第1课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第四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反思二: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
1.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当代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联想到九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网页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十月革命。
在授课过程中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时间上把握不好。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整节课只上了38分钟,有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比如“苏维埃”这个名词,比如“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现象”。关于这些问题只是稍微提到,并没有更深层次地为学生叙述,以致于时间过于“充足”。
2.在发挥网络优势方面还做得不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而设置的问题只有一个,没能激起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评论学生留言时也过于仓促,在学生尚未留言结束时,已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打击。
3.在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得不够。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在线讨论问题设置得不多,但其他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却比较多。由于害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而引起尴尬,所以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往往刚提出问题没多久,便帮学生回答了。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也是造成课堂时间过分“充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思三: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四: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身边生活的环境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感情。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社区的划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建设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传媒与青少年》时,我把我们青少年对传媒的观点分为两派,由学生课后准备,课内讨论。在课堂上,虽然双方准备的都很充分,但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突破。
第五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二)本节课我讲的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也是我作为新教师讲的第二次公开课。与第一次相比,这次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环节,我设计有自主学习、小组赛跑的形式,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大大提高。此外,经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对课堂的整体把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一、讲课内容方面
1、没有把握好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讲的内容太多,学生无法当堂接受。、课件喧宾夺主,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主体作用,应反素归真。此外课件中选用的图片有的与本课内容不十分紧密,在宝贵的45 分钟内,课件的图片也应近贴课本。、重点不突出,如本节课讲的《俄国十月革命》,重点是十月革命。()但是由于前面二月革命用时太多,导致十月革命这个重点无法凸显出来。此外,对十月革命的意义讲的过细,导致后面没时间将十月革命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
(二)教师方面、提问问题不够准确,不便于学生回答问题。此外,有的问题还有些深,没有把握好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的赞美性语言不够。本节课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较高,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同学,没有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赞美是一种美得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美、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以后,这方面我会多多注意。
三、具体细节问题、本节课我设置了6 个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有点多。此外,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忘记板书、提醒学生的笔记。、小组讨论是学生遇见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讨论,本节课我设置的小组赛跑不是十分恰当。
总之,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对的建议。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课堂能力会越来越高。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三)“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硕果。下面我就《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题入手,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好的体现高中教学的特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是流于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