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案:73民主政治的扩展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过程与方法
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德国和法国的民主政治,尽管其有很多不完善或保守之处,但民主政治的确立仍是历史的一 股进步潮流,是值得肯定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难点: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探究法,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并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生: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师:对,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生: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师: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 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讲授新课
(一)法国的1875年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⑴政局动荡不安
问: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
答:大革命——拿破仑第一 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巴黎公社——梯也尔任总统——麦克马洪任总统
⑵德军占领法国部分领土: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⑶人民革命力量较强大;一 些大城市的人民还掌握着武装。⑷共和与帝制的斗争激烈:
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①在国民议会中的议席情况: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②保皇派内部:分三个派系,但有共同目标,即恢复帝制,都分别推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③梯也尔任总统: 问:梯也尔是什么人?
答:是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是保皇派。问:梯也尔任总统后想干什么?
答:想恢复帝制,但又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答:他属于保皇派,但又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问: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他一 方面继续疯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野蛮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另一 方面建立了一 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问:梯也尔结果如何?
答:1873年,他被迫辞职。问:为什么?
答:保皇派不能容忍其畏首畏尾的态度,共和派猛烈抨击其保守倾向。④麦克马洪任总统:
问:麦克马洪属于哪一 派人? 答:保皇派。
问:他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轿式马车,缝制了国王的礼服,准备发动政变。
问:他的计划成功了吗? 答:没有成功。问:为什么?
答:第一,广大工人群众、士兵及资产阶级共和派强烈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第二,保皇派内部分歧。
2、宪法的通过——“一 票共和” 请问:为什么叫“一 票共和”?
答:因为国民议会仅以一 票多数通过。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问:宪法是何时通过的?
答: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老师总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3、宪法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法国1875年宪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
师:1875年宪法对总统权力作了怎样的规定? 生: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师:哪些权力?
生: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师:对议会是怎样规定的?
生: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师: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法国1875年宪法是怎样规定的呢? 生:法国国歌是《马赛曲》,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师:你知道法国国歌和国庆日的历史由来吗?
学生能说出则加以表扬赞赏,如说不出,则布置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师:法国1875年宪法还有什么规定呢?
生: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内容写入了宪法之中,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可能。
4、宪法的影响
师:法国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 下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同学们思考。
生:确立了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师补充: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相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这部宪法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生: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
师:法国的共和政体确立了,那么德国的民主制度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脆弱的德国民主
1、历史背景 ⑴德意志的统一
师:德意志是怎样统一 的?
生: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师:(引导学生看P117俾斯麦图)这三次王朝战争有什么影响?
生:击败了上述三国,还使德国资产阶级被容克贵族阶级的巨大威所震慑,从而为统一 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师:德意志帝国是怎样成立的?
生: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 世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皇帝,统一 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师;帝国宪法是何时颁布的呢?
生:1871年4月。帝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2、帝国宪法的内容 ⑴国体——联邦制国家
师:宪法规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国家的组成情况如何?
生: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如何?
生: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 些自治权。⑵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
师:德意志皇帝是怎样规定的?有哪些权力? 生:“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
师:议会由哪两部分组成?
生: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介绍一 下这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生: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共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17人,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3、德意志帝国性质
师: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呢?
生: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4、评价
师:怎样评价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及其宪法的颁布呢? ⑴局限性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指出其局限性。
生: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分析理解马克思的一 段话)⑵进步性
师:帝国成立和宪法颁布还是有进步意义的,请问有什么进步性呢?
生: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三)总结
师: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生: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师: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 生: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师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师: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生: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不断扩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没有影响呢? 生:有。
师: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主政治的扩展,在法国和德国都确立了民主制度,尽管还有局限性,但是毕竟是重大进步,对两国都产生的重大影响。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及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和完善,对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后记:
本课基本上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问题问得比较多。我想做个尝试,发现还是不太好。看上去一问一答,气氛很好。但现在看来问题太浅显,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后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篇: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九下历史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导入新课:PPT显示两个材料引入俄国相关背景导致社会矛盾突出而致革命的爆发。
一、新时代曙光
1、二月革命
学生阅读P2页相关内容找到有关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时间: 主力: 结果: 性质:
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1)阅读课文:一、二、三段内容,学生阅读探究: ①并存的两个政权是哪两个政权?
②两个政权中,谁掌握着国家的实权呢?
③两个政权能长期并存下去吗?为什么?
(2)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俄国在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呢? 材料:“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3)了解“七月流血周”,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性质。
3、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①执政的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继续一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革命.(2)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3)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4)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5)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6)经过:11月6日夜,列宁在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7日,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起义队伍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7)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4、关于列宁的介绍
列宁1870年生于教师家庭,幼时聪明活泼,中学时代曾因品学兼优获取金质奖章.17岁入读大学法律系,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因参加学运被捕并被学校开除。18岁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从此列宁的名字就和俄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从此,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列宁的口号: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者.
5、出示有关彼得格勒起义的照片,让同学对其进行介绍和了解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
6、思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7、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困境:
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措施:
1.政治 :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经济: 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 ②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3.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军事: 通过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二、十月俄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内)(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探究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三、回顾小结
1、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
思考:从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2、思考探究
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发?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启发: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3、当堂检测。
第三篇: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班级 研四班学号 2011102215姓名尚磊
摘要: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十月革命并不是偶然事件,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字:十月革命;原因;意义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然而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场具有深刻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比如在20 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
其次,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严重, 这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十月革命之前,俄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已经是一个中等发展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禁锢,严重阻碍了社会化生产发展。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迫切要求冲破落后、反动的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将生产力解放出来,使之在新的生产关系中获得发展。
再次,作为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成熟,成为变革的社会力量。新型的布尔什维克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分子组成,代表俄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组织程度高、战斗性强,且极富斗争性和革命性,是一个能顺应时势变化、反映和代表工农兵政治愿望的坚强而成熟的革命组织。他们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并能抓住历史机遇,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
最后,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促使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沙皇政府在战争中严重失利,国内经济混乱,濒临崩溃边缘,导致俄国人民对沙皇统治严重不满,在全国各地不断激发革命运动,促使全国革命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时机,革命潮流不断冲击着俄国沙皇专制统治,进一步加速革命的到来。
(2)主观原因:
①正义的革命事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俄国工人阶级连同家属的总人数已达到2200万人,大约占俄国人口的18% ,其中产业工人的人数为300万左右。俄国无产阶级遭受极其深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与生俱来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不同的是,俄国无产阶级的集中程度更高,组织性、战斗力更强。在1902年的罢工和政治示威中,俄国无产阶级就已表现出它是一支在解放斗争中起先锋作用和领导作用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其次,俄国无产阶级尽管在全国居民中所占比例较小(如前所述,只占18%),但由于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工农联盟而使其力量空前强大。俄国资本主义靠着掠夺农民而迅速发展起来,广大破产农民纷纷涌入工厂企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到19世纪末,俄国约有1000万雇佣工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贫苦农民转化而来。由于工人阶级队伍中贫苦农民所占比例大,因此队伍更加纯洁,革命要求更加坚决。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伟大的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依据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在决定性的选择关头,列宁能够准确地指明武装起义取胜的条件。
布尔什维克党因为其正确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而与第二国际的其他政党相区别。因此,俄国无产阶级由于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组织和领导更具有战斗力。在理论上,布尔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成熟的革命理论。在策略上,布尔什维克竭力利用战争造成的革
命形势推进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把人民反帝国主义战争、反饥饿的斗争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融合在一起。布尔什维克党所提出的纲领符合长期被农奴制和农奴制残余压迫剥削加上被战争破坏而疲惫不堪的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它能获得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③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及时巩固政权;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政权进行巩固: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为了解决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并且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这些措施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废除剥削制度的愿望,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④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技术上的充分周密的工作。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武装起义必不可免决议。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起义公开的司令部;10月29日,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秘密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确定起义日期,并成立军事革命总部作为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核心,领导全部起义的实际活动。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不仅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开辟了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新纪元,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使得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过去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
革命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是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第三,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 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放了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俄国各族劳动人民 ,使其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第四,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月革命后,没有任何经验借鉴苏维埃俄国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无论成功或是失败的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所有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必经之路,也是所有国家进行社会主革命和建设的共同道路。虽然这条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只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个世界性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历史就必然选择十月革命这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k].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35(2)
[2] 孙凌齐.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5)
[3] 孙成木.对十月革命评价的一点认识[k].世界历史,2008,(2)
[4]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在思考[k].探索与争鸣,2008,(1)
[5] 陈之骅.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史学理论研究,2007,(4)
第四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反思二: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
1.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当代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联想到九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网页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十月革命。
在授课过程中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时间上把握不好。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整节课只上了38分钟,有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比如“苏维埃”这个名词,比如“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现象”。关于这些问题只是稍微提到,并没有更深层次地为学生叙述,以致于时间过于“充足”。
2.在发挥网络优势方面还做得不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而设置的问题只有一个,没能激起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评论学生留言时也过于仓促,在学生尚未留言结束时,已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打击。
3.在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得不够。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在线讨论问题设置得不多,但其他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却比较多。由于害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而引起尴尬,所以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往往刚提出问题没多久,便帮学生回答了。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也是造成课堂时间过分“充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思三: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四: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身边生活的环境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感情。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社区的划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建设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传媒与青少年》时,我把我们青少年对传媒的观点分为两派,由学生课后准备,课内讨论。在课堂上,虽然双方准备的都很充分,但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突破。
第五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二)本节课我讲的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也是我作为新教师讲的第二次公开课。与第一次相比,这次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环节,我设计有自主学习、小组赛跑的形式,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大大提高。此外,经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对课堂的整体把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一、讲课内容方面
1、没有把握好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讲的内容太多,学生无法当堂接受。、课件喧宾夺主,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主体作用,应反素归真。此外课件中选用的图片有的与本课内容不十分紧密,在宝贵的45 分钟内,课件的图片也应近贴课本。、重点不突出,如本节课讲的《俄国十月革命》,重点是十月革命。()但是由于前面二月革命用时太多,导致十月革命这个重点无法凸显出来。此外,对十月革命的意义讲的过细,导致后面没时间将十月革命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
(二)教师方面、提问问题不够准确,不便于学生回答问题。此外,有的问题还有些深,没有把握好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的赞美性语言不够。本节课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较高,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同学,没有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赞美是一种美得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美、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以后,这方面我会多多注意。
三、具体细节问题、本节课我设置了6 个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有点多。此外,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忘记板书、提醒学生的笔记。、小组讨论是学生遇见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讨论,本节课我设置的小组赛跑不是十分恰当。
总之,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对的建议。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课堂能力会越来越高。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三)“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硕果。下面我就《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题入手,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好的体现高中教学的特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是流于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