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有感
读《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有感
ap0910316李林倍
今年已是俄国十月革命九十周年了。读了列宁的《论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后,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新的和进一步的认识,由此也想到中国革命成功后的发展。
列宁提到当时俄国革命直接的迫切的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性的任务:打倒中世纪制度的残余,彻底肃清这些残余,扫除俄国的这种野蛮现象、这种耻辱、这种严重妨碍我国一切文化发展和一切进步的障碍。然而,俄国革命完成了这一任务了吗?是不是像列宁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这种清除工作比125年多以前的法国大革命要坚决、迅速、大胆、有效、广泛和深刻得多。当然十月革命的意义是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大实验,不仅影响到俄国和以俄为师的国家,而且影响到了全世界,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二十世纪一个主要社会潮流,对推进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在理论创新方面,列宁深入研究帝国主义,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得出的新的科学论断,有力地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为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文章对俄国十月革命做了肯定的评价。也对革命前和革命后的俄国的政治经国防方面做了比较分析。革命后的任务也是艰难巨大的。由此联系到中国,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存在了,但这一段历史是不会消失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因为中国是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而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反思这段历史,使中国今后找到更好的出路!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前,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到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欧美国家开辟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列宁却在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启发下,自创一套“列宁主义”理论,引导俄国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两种道路中哪一种更好?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它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而资本主义道路则代表着剥削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但苏联沿着这条道路走了七十多年后,却发现“此路不通”!俄国人见势不妙,赶紧原路返回,重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原本就是受苏联胁迫而同走一路的东欧国家,也趁机作鸟兽散。剩下我们这几个当初真心羡慕苏俄而跟在俄国人后面走另一条路的国家,在俄国人退走以后怎么办?我们是跟着退回去,还是继续披荆斩棘,自己往前开辟新的道路?比方说“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什么的,是否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活跃易变的生产力则是它的终极动因。马克思说过:“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马克思的这段话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就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但这种取代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的基本条件就已经具备了。
不管哪个国家,都要不断地进行革命,中国也不例外。都在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
家,建设和谐社会。到2050年中国是否能完成预定的任务呢?也像列宁说的那样:困难是巨大的。我们已经习惯同巨大的困难作斗争。我们的敌人把我们叫作“硬骨头”和“碰硬政策”的代表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中国已建国62周年了,这几十年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路坎坷历尽艰辛。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倒是确实的。只是那一声炮响并不是炮轰冬宫,送来的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并不相同的列宁主义和斯大林模式。除此以外,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直接指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也帮助改组了中国国民党。这就使国共两党虽然政治上完全对立,但一些组织原则却同出一辙,如坚持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等。中共不但以完全布尔什维克化为建党目标,还受封建专制和游民传统的严重影响,使中国党在自己杀自己人的“肃反”(如打“AB”团)等问题上还走在了苏共的前头。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伟大的成功的,但我们取得胜利后,又“走俄国人的路”,要立即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并且照搬斯大林模式,进行三大改造,要实现全盘苏化,对内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一大二公”,对外实行闭关自守(叫做“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这就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置身于世界和时代潮流之外,让新产生的官僚阶层关起门来瞎折腾。结果是中国白白断送了三十年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到“文革”末期沦为一个专制落后的欠发达国家。经济上,从1955年总量占世界比重4.7%降到1980年的2.5%。后来粉碎“四人帮”,中共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实行了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才使我国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使经济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我们如果也能适应世界和时代潮流,像走经济市场化道路那样,稳妥地在我党领导下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政党现代化,那我们中国就一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共与中国肯定可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班级 研四班学号 2011102215姓名尚磊
摘要: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十月革命并不是偶然事件,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字:十月革命;原因;意义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然而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场具有深刻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比如在20 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
其次,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严重, 这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十月革命之前,俄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已经是一个中等发展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禁锢,严重阻碍了社会化生产发展。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迫切要求冲破落后、反动的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将生产力解放出来,使之在新的生产关系中获得发展。
再次,作为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成熟,成为变革的社会力量。新型的布尔什维克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分子组成,代表俄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组织程度高、战斗性强,且极富斗争性和革命性,是一个能顺应时势变化、反映和代表工农兵政治愿望的坚强而成熟的革命组织。他们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并能抓住历史机遇,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
最后,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促使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沙皇政府在战争中严重失利,国内经济混乱,濒临崩溃边缘,导致俄国人民对沙皇统治严重不满,在全国各地不断激发革命运动,促使全国革命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时机,革命潮流不断冲击着俄国沙皇专制统治,进一步加速革命的到来。
(2)主观原因:
①正义的革命事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俄国工人阶级连同家属的总人数已达到2200万人,大约占俄国人口的18% ,其中产业工人的人数为300万左右。俄国无产阶级遭受极其深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与生俱来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不同的是,俄国无产阶级的集中程度更高,组织性、战斗力更强。在1902年的罢工和政治示威中,俄国无产阶级就已表现出它是一支在解放斗争中起先锋作用和领导作用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其次,俄国无产阶级尽管在全国居民中所占比例较小(如前所述,只占18%),但由于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工农联盟而使其力量空前强大。俄国资本主义靠着掠夺农民而迅速发展起来,广大破产农民纷纷涌入工厂企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到19世纪末,俄国约有1000万雇佣工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贫苦农民转化而来。由于工人阶级队伍中贫苦农民所占比例大,因此队伍更加纯洁,革命要求更加坚决。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伟大的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依据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在决定性的选择关头,列宁能够准确地指明武装起义取胜的条件。
布尔什维克党因为其正确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而与第二国际的其他政党相区别。因此,俄国无产阶级由于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组织和领导更具有战斗力。在理论上,布尔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成熟的革命理论。在策略上,布尔什维克竭力利用战争造成的革
命形势推进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把人民反帝国主义战争、反饥饿的斗争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融合在一起。布尔什维克党所提出的纲领符合长期被农奴制和农奴制残余压迫剥削加上被战争破坏而疲惫不堪的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它能获得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③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及时巩固政权;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政权进行巩固: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为了解决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并且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这些措施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废除剥削制度的愿望,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④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技术上的充分周密的工作。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武装起义必不可免决议。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起义公开的司令部;10月29日,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秘密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确定起义日期,并成立军事革命总部作为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核心,领导全部起义的实际活动。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不仅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开辟了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新纪元,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使得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过去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
革命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是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第三,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 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放了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俄国各族劳动人民 ,使其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第四,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月革命后,没有任何经验借鉴苏维埃俄国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无论成功或是失败的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所有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必经之路,也是所有国家进行社会主革命和建设的共同道路。虽然这条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只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个世界性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历史就必然选择十月革命这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k].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35(2)
[2] 孙凌齐.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5)
[3] 孙成木.对十月革命评价的一点认识[k].世界历史,2008,(2)
[4]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在思考[k].探索与争鸣,2008,(1)
[5] 陈之骅.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史学理论研究,2007,(4)
第三篇: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九下历史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导入新课:PPT显示两个材料引入俄国相关背景导致社会矛盾突出而致革命的爆发。
一、新时代曙光
1、二月革命
学生阅读P2页相关内容找到有关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时间: 主力: 结果: 性质:
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1)阅读课文:一、二、三段内容,学生阅读探究: ①并存的两个政权是哪两个政权?
②两个政权中,谁掌握着国家的实权呢?
③两个政权能长期并存下去吗?为什么?
(2)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俄国在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呢? 材料:“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3)了解“七月流血周”,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性质。
3、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①执政的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继续一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革命.(2)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3)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4)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5)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6)经过:11月6日夜,列宁在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7日,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起义队伍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7)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4、关于列宁的介绍
列宁1870年生于教师家庭,幼时聪明活泼,中学时代曾因品学兼优获取金质奖章.17岁入读大学法律系,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因参加学运被捕并被学校开除。18岁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从此列宁的名字就和俄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从此,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列宁的口号: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者.
5、出示有关彼得格勒起义的照片,让同学对其进行介绍和了解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
6、思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7、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困境:
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措施:
1.政治 :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经济: 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 ②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3.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军事: 通过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二、十月俄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内)(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探究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三、回顾小结
1、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
思考:从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2、思考探究
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发?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启发: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3、当堂检测。
第四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反思二: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
1.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当代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联想到九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网页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十月革命。
在授课过程中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时间上把握不好。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整节课只上了38分钟,有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比如“苏维埃”这个名词,比如“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现象”。关于这些问题只是稍微提到,并没有更深层次地为学生叙述,以致于时间过于“充足”。
2.在发挥网络优势方面还做得不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而设置的问题只有一个,没能激起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评论学生留言时也过于仓促,在学生尚未留言结束时,已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打击。
3.在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得不够。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在线讨论问题设置得不多,但其他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却比较多。由于害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而引起尴尬,所以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往往刚提出问题没多久,便帮学生回答了。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也是造成课堂时间过分“充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思三: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四: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身边生活的环境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感情。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社区的划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建设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传媒与青少年》时,我把我们青少年对传媒的观点分为两派,由学生课后准备,课内讨论。在课堂上,虽然双方准备的都很充分,但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突破。
第五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二)本节课我讲的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也是我作为新教师讲的第二次公开课。与第一次相比,这次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环节,我设计有自主学习、小组赛跑的形式,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大大提高。此外,经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对课堂的整体把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一、讲课内容方面
1、没有把握好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讲的内容太多,学生无法当堂接受。、课件喧宾夺主,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主体作用,应反素归真。此外课件中选用的图片有的与本课内容不十分紧密,在宝贵的45 分钟内,课件的图片也应近贴课本。、重点不突出,如本节课讲的《俄国十月革命》,重点是十月革命。()但是由于前面二月革命用时太多,导致十月革命这个重点无法凸显出来。此外,对十月革命的意义讲的过细,导致后面没时间将十月革命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
(二)教师方面、提问问题不够准确,不便于学生回答问题。此外,有的问题还有些深,没有把握好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的赞美性语言不够。本节课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较高,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同学,没有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赞美是一种美得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美、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以后,这方面我会多多注意。
三、具体细节问题、本节课我设置了6 个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有点多。此外,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忘记板书、提醒学生的笔记。、小组讨论是学生遇见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讨论,本节课我设置的小组赛跑不是十分恰当。
总之,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对的建议。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课堂能力会越来越高。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三)“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硕果。下面我就《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题入手,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好的体现高中教学的特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是流于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