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4:1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第一篇: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班级 研四班学号 2011102215姓名尚磊

摘要: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十月革命并不是偶然事件,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字:十月革命;原因;意义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然而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场具有深刻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比如在20 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

其次,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严重, 这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十月革命之前,俄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已经是一个中等发展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禁锢,严重阻碍了社会化生产发展。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迫切要求冲破落后、反动的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将生产力解放出来,使之在新的生产关系中获得发展。

再次,作为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成熟,成为变革的社会力量。新型的布尔什维克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分子组成,代表俄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组织程度高、战斗性强,且极富斗争性和革命性,是一个能顺应时势变化、反映和代表工农兵政治愿望的坚强而成熟的革命组织。他们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并能抓住历史机遇,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

最后,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促使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沙皇政府在战争中严重失利,国内经济混乱,濒临崩溃边缘,导致俄国人民对沙皇统治严重不满,在全国各地不断激发革命运动,促使全国革命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时机,革命潮流不断冲击着俄国沙皇专制统治,进一步加速革命的到来。

(2)主观原因:

①正义的革命事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俄国工人阶级连同家属的总人数已达到2200万人,大约占俄国人口的18% ,其中产业工人的人数为300万左右。俄国无产阶级遭受极其深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与生俱来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不同的是,俄国无产阶级的集中程度更高,组织性、战斗力更强。在1902年的罢工和政治示威中,俄国无产阶级就已表现出它是一支在解放斗争中起先锋作用和领导作用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其次,俄国无产阶级尽管在全国居民中所占比例较小(如前所述,只占18%),但由于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工农联盟而使其力量空前强大。俄国资本主义靠着掠夺农民而迅速发展起来,广大破产农民纷纷涌入工厂企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到19世纪末,俄国约有1000万雇佣工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贫苦农民转化而来。由于工人阶级队伍中贫苦农民所占比例大,因此队伍更加纯洁,革命要求更加坚决。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伟大的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依据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在决定性的选择关头,列宁能够准确地指明武装起义取胜的条件。

布尔什维克党因为其正确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而与第二国际的其他政党相区别。因此,俄国无产阶级由于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组织和领导更具有战斗力。在理论上,布尔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成熟的革命理论。在策略上,布尔什维克竭力利用战争造成的革

命形势推进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把人民反帝国主义战争、反饥饿的斗争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融合在一起。布尔什维克党所提出的纲领符合长期被农奴制和农奴制残余压迫剥削加上被战争破坏而疲惫不堪的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它能获得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③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及时巩固政权;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政权进行巩固: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为了解决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并且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这些措施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废除剥削制度的愿望,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④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技术上的充分周密的工作。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武装起义必不可免决议。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起义公开的司令部;10月29日,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秘密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确定起义日期,并成立军事革命总部作为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核心,领导全部起义的实际活动。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不仅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开辟了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新纪元,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使得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过去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

革命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是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第三,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 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放了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俄国各族劳动人民 ,使其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第四,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月革命后,没有任何经验借鉴苏维埃俄国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无论成功或是失败的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所有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必经之路,也是所有国家进行社会主革命和建设的共同道路。虽然这条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只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个世界性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历史就必然选择十月革命这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k].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35(2)

[2] 孙凌齐.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5)

[3] 孙成木.对十月革命评价的一点认识[k].世界历史,2008,(2)

[4]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在思考[k].探索与争鸣,2008,(1)

[5] 陈之骅.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史学理论研究,2007,(4)

第二篇: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九下历史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导入新课:PPT显示两个材料引入俄国相关背景导致社会矛盾突出而致革命的爆发。

一、新时代曙光

1、二月革命

学生阅读P2页相关内容找到有关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时间: 主力: 结果: 性质:

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1)阅读课文:一、二、三段内容,学生阅读探究: ①并存的两个政权是哪两个政权?

②两个政权中,谁掌握着国家的实权呢?

③两个政权能长期并存下去吗?为什么?

(2)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俄国在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呢? 材料:“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3)了解“七月流血周”,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性质。

3、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①执政的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继续一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革命.(2)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3)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4)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5)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6)经过:11月6日夜,列宁在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7日,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起义队伍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7)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4、关于列宁的介绍

列宁1870年生于教师家庭,幼时聪明活泼,中学时代曾因品学兼优获取金质奖章.17岁入读大学法律系,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因参加学运被捕并被学校开除。18岁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从此列宁的名字就和俄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从此,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列宁的口号: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者.

5、出示有关彼得格勒起义的照片,让同学对其进行介绍和了解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

6、思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7、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困境:

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措施:

1.政治 :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经济: 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 ②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3.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军事: 通过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二、十月俄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内)(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探究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三、回顾小结

1、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

思考:从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2、思考探究

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发?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启发: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3、当堂检测。

第三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反思二: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

1.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当代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联想到九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网页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十月革命。

在授课过程中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时间上把握不好。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整节课只上了38分钟,有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比如“苏维埃”这个名词,比如“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现象”。关于这些问题只是稍微提到,并没有更深层次地为学生叙述,以致于时间过于“充足”。

2.在发挥网络优势方面还做得不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而设置的问题只有一个,没能激起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评论学生留言时也过于仓促,在学生尚未留言结束时,已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打击。

3.在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得不够。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在线讨论问题设置得不多,但其他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却比较多。由于害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而引起尴尬,所以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往往刚提出问题没多久,便帮学生回答了。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也是造成课堂时间过分“充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思三: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四: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身边生活的环境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感情。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社区的划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建设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传媒与青少年》时,我把我们青少年对传媒的观点分为两派,由学生课后准备,课内讨论。在课堂上,虽然双方准备的都很充分,但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突破。

第四篇: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一)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二)本节课我讲的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也是我作为新教师讲的第二次公开课。与第一次相比,这次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环节,我设计有自主学习、小组赛跑的形式,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大大提高。此外,经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对课堂的整体把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一、讲课内容方面

1、没有把握好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讲的内容太多,学生无法当堂接受。、课件喧宾夺主,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主体作用,应反素归真。此外课件中选用的图片有的与本课内容不十分紧密,在宝贵的45 分钟内,课件的图片也应近贴课本。、重点不突出,如本节课讲的《俄国十月革命》,重点是十月革命。()但是由于前面二月革命用时太多,导致十月革命这个重点无法凸显出来。此外,对十月革命的意义讲的过细,导致后面没时间将十月革命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

(二)教师方面、提问问题不够准确,不便于学生回答问题。此外,有的问题还有些深,没有把握好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的赞美性语言不够。本节课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较高,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同学,没有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赞美是一种美得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美、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以后,这方面我会多多注意。

三、具体细节问题、本节课我设置了6 个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有点多。此外,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忘记板书、提醒学生的笔记。、小组讨论是学生遇见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讨论,本节课我设置的小组赛跑不是十分恰当。

总之,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对的建议。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课堂能力会越来越高。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三)“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硕果。下面我就《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题入手,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好的体现高中教学的特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是流于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第五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历史,我们一般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比如,老师刚刚走进9班的教室,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它就变成了历史。因此,我们常常说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永远也不能回到过去。但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叙述和解释却是可以改变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蒋介石在我们的宣传中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动头子,但是现在呢,我们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就积极了很多,甚至民间出现了很多民国粉丝。所以,胡适先生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通过对历史进行特意的剪裁,使之为政治服务。这样一种历史是一种为尊者讳的历史。虽然它也有它的价值,但它是背离我们历史记录的初衷。而历史推崇的是秉笔直书,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真。而我们今天讲述的十月革命,恰好就是一段经过特意剪裁的历史。它有意隐去了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信息,甚至还有部分并不符合历史实际。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痛苦的地方,当我了解的越多的时候,我越发不敢去讲解这样一堂课。

今天我尝试着去讲解一个更为真实的十月革命,当然也只能是尽量真实。而真实讲述的价值在于,当你更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你才会更加理解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更加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遭到非议。所以我把这堂课的副标题定为,以求真为诉求的一堂历史课。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说到十月革命,我们就必须从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说起。这是1866年的俄罗斯国家版图。而在1867年,俄国将最东部的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俄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占整个世界面积的六分之一强。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远远落后。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拥有广袤领土的俄国连日本都打不赢,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它本身的虚弱。俄国已经成为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这里的帝国主义实际上是列宁提出的一个概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帝国主义阶段过后,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了。所以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阶段是一段矛盾的多发期。

俄国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活方面,劳动人民生活困苦,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又因为俄国加入一战,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争形式的恶化激化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仅仅是下层民众、包括资产阶级、军队士兵都对沙皇十分不满,革命一触即发。在1917年3月,也就是俄历2月,工人和士兵一起推翻了统治沙皇制度,二月革命胜利。二月革命的胜利,要归功于工人的反抗和军队的倒戈。军队倒戈也说明当时的沙皇俄国确实不得人心。

二月革命胜利以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一个是叫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在俄语中就是会议的意思。所以我们翻译过来,就是工兵代表所组成的一个政权组织。显然,这样一个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组织。另一个书上称之为临时政府,主要由资产阶级组成,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而在这样两个政府中,工兵代表苏维埃占据着优势地位。因为当时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支持临时政府的,所以临时政府握有实际权力。关于工农代表苏维埃,它主要由两个左翼政党组成。分别是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其中在社会民主党中,又分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即为多数的意思,孟什维克是少数的意思。但实际上,当时的孟什维克才是真正的多数。而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其实是少数派。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在列宁的带领下居然最终获得了政权,确实要佩服列宁的政治天才。而临时政府获得的苏维埃的支持,就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派主流的支持。

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迫切要求有三,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和平,还有一个就是召开立宪会议,来决定国家的前途。通过诉诸于民意,使国家政治生活走上民主化进程。因为之前,不管是苏维埃还是临时政府,他们的成立都没有经过民意,而是基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建立的。

在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要求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权力,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之后发生了七月事件和十月革命。七月革命后,书上说,由于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其实并非如此,七月事件后,临时政府进行了改组,大量的社会主义者进入临时政府。二月革命之后,俄国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的历史。这里的社会主义不仅仅包括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也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

但是列宁还是决定在1917年俄历十月发动武装起义,通过武力夺取了政权。整个夺权的过程非常顺利,实际上它更像一场政变。在推翻了临时政府之后,布尔什维克马上组织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次选举,而且输得很惨。其惨况还不在于得票少,而在于这是在它当权的情况下组织的选举。它没有理由、而且的确也并未指责这次大选有甚么舞弊、贿选一类的污点。列宁最终选择了通过武力的方式解散了立宪议会。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仍掌握国家权力。列宁用武力解散议会的方式激起了其他党派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俄国爆发内战,经过4年的战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最终击败对手,完全掌握了对国家的控制。

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步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俄国自身发展的原因,各种矛盾激化,使得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比较激进的政治主张有了生存的土壤。俄国最终由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或者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同盟进行执政,应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整个发展的方向都是召开立宪会议,通过诉诸民意,使国家走上正轨。这一点,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开始也不反对。而在布尔什维克输掉选举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布尔什维克通过“一月剧变”这样一种武力方式,排除了其他党派参与政治的资格,选择独自掌握国家权力。

十月革命的胜利确实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也是马克思主义信徒。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并且布尔什维克也是想追求一个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但是,确切的说,十月革命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更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列宁主义的胜利。而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胜利。

下载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有感

    读《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有感 ap0910316李林倍今年已是俄国十月革命九十周年了。读了列宁的《论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后,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新的和进一步的认识,由此也想到中......

    俄国十月革命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虽然课前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也精心备课,自觉很充沛,但授课后心中难以平静,有着许多的感触。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高中历史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案:73民主政治的扩展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

    教学案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案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

    篇一:俄国十月革命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虽然课前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也精心备课,自觉很充沛,但授课后心中难以平静,有着许多的感触。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