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评价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评价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评价被置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枢纽位置,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改进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了这一理念,指出:“音乐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音乐学习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民主、有互动、就会有评价。可以说评价是动力器,它将教学引向深入。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呢?它将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对此,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利用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体,怎样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呢?还应归结在教师的引导上,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是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得到关注是每位音乐教师首先应拥有的一剂良方,作为音乐教师面对的一般都是多个年级且每班都几乎在六十人左右的学生,怎样使他们在每周的两节音乐课上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呢?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当我第一次走进四年级一班的音乐课堂时,学生对老师的来去 毫不在意,都在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生哪有上音乐课的意识呢? 面对这一情况,我几乎想转身就走,但我冷静2分钟后想,不能让第 一堂课就这样失败,我一定要让他们喜欢我,喜欢音乐课。于是我用快速的节奏从10倒计时,这时全班孩子都莫名的望着我,我便坚定地说:“今天我要在我们班级里的百花评价栏中,增加音乐课的百花评价,每一种花代表一种特色,老师会在课堂中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哦(结合我校的百花齐放的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或进步,用迎春花、牡丹花、桂花、腊梅花、菊花表示)”,这时教室里每个小组都端坐着,一双双欣喜的眼睛都注视着我,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神情、举动,始终都在为争得百花而努力着。课后,我真诚的对全班孩子说:“今天我太高兴了,我为全班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而高兴,你们都是音乐学习的优秀学生,都是我心中最棒的孩子!孩子们,恭喜你们每人收获一朵芬芳的花朵!可别忘了贵在坚持哦!”顿时教室里耶!耶!那欢呼劲儿让我感到了评价的魅力所在,以后的课堂再没有“自由工作”的一幕了,孩子们都在关心着“老师,哪天又有音乐课呢?”
二、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音乐教材在安排上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每个单元融演唱、表演、欣赏、实践、创造等为一体,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 的机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 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 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当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时,我再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探究音乐。每一次课都是一项挑战内容,如在欣赏贺绿汀的《摇篮曲》时,我允许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他们有的律动、有的模仿声音、有的模拟情境、有的画图形谱等形式,孩子们几乎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我便向孩子们翘起拇指:“你们也都将成小音乐家了!”
在二年级的节奏听记中,孩子们对枯燥的学习不太感兴趣,我便为他们设立了逐轮争分(10分、20分、50分„„)比赛项目,为了 个人的百花齐放及小组的集体荣誉,孩子们激情高涨,对节奏听记、改写节奏、用音名字头创作旋律短句更为投入。针对音乐中的“学困生”我采用了“挑战勇气”的比赛,如二年级一班的杨XX、郑XX同学,音乐课基本都能听到他们“独特”的声音,在学习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时,我逐次提高要求,达到激发他们“挑战自我”的目的,结果,课堂上他们都独立的演唱了歌曲。一句“孩子,瞧你多棒呀!你就像寒冬里迎风而立的腊梅花,老师喜欢你们!”(向他们翘起拇指)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张扬学生的个性是老师应关注 的,师生乏间成了朋友关系是应提倡的。让“学困生”得到信任与关 怀,让老师的微笑与眼神投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的创作也许 就会更独特,有效的评价哪怕仅仅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都将带给学生参与实践、探索音乐无穷的动力。
三、利用评价让学生充分的享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心灵的艺术„„当学生能对音乐持独特的理 解时,他已经聆听了音乐,享受了音乐。我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 时,孩子们通过聆听,选出了符合歌曲的词语,有的选择亲切、慢; 有的选择温柔、深情;有的选择稍慢等,他们都能体会歌曲的速度与 情绪。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 还选了有力。”同学们都“啊?”惊奇的望着他,但我始终做他忠实 的听众,尊重他,并对他说:“你能大胆表述自己观点是老师最欣赏 的,那让我们带着你的答案再听听怎样?”当他再次回答时便省去了 “有力”这词,并说明了他先选择的原因„„我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并把支持与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孩子们也为他的表现送上掌声。
教学中,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或许你的一句话就发现了一个“音 乐天才”,或许一个动作将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方法,或许„„带 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作为音乐教师,决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动作、眼 神、语言等等。学习中没有绝对的“差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 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 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采用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充满兴趣的学习、投入的学习.才能激发创新的思维,培养能力,才 能充分享受音乐。时代在召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为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接班人而努力吧!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范文模版]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
何春萍
论文摘要: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而班级合唱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累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其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合唱
班级合唱
二声部
支声 正文:
本人从事音乐教学已有四年时间,一开始没有教过一至六年级的所有教材,所以,意识中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慨念,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合唱教学方面的针对性指导,直到今年回到云南禄丰工作,使用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进行一至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我才意识到班级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合唱:即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曲。而班级合唱: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活动。
童声是人声中最美好的声音之一,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小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还能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喜爱音乐的兴趣。在湘版音乐教材中,一、二年级都是以单声部的歌曲为主,三年级的听赏曲目中出现了合唱曲、但是不多,四年级到六年级则出现了大量的合唱曲,特别是六年级,几乎所有演唱的歌曲都有合唱部分,而且难度偏大。我在开始一段时间的教学试验中发现,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意,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在幼儿期接触的大多都是单声部音乐,听觉上缺乏多声部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对低年级进行多声部教学的重视不够,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较弱。我本着“激发学生合唱兴趣”的理念,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总结教学方法,课后认真反思,有效的提升班级合唱教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场主旋律声部时学生学得都很快,学唱和声声部的同学不仅学得慢、忘的快,而且还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我再反复练习各个声部,让他们都单独学得很好了,再合起来,但效果还是不佳。我总结了一下:还是学生们对和声感的问题,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有受过分声部训练的学生来说,就很容易随大流,跟住旋律跑,根据各年级的学生特点,我采取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和训练。以下是我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实例:
在新版一年级第一册的音乐教材中,一首四川童谣《太阳》,歌曲中加入支声,四个乐句中的声部都有主要曲调分离出两个变体音调,丰富歌曲形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初次体验二声部,歌曲中的支声都在每个乐句结尾的两个小节,而且都是相同的两个音,学生很容易做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也很主动。
二年级第一册的音乐教材中,歌曲《大钟和小钟》是一首四二拍子、短小精炼的儿童合唱启蒙歌曲,作者用简单的音符塑造了大钟、小钟生动的音乐形象,教唱前我以节奏游戏导入课题,把学生分成大钟、小钟两组,先是大钟、小钟分别歌唱,再有大钟、小钟一起合唱,由于首次接触合唱,所以教学中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很容易,使二年级刚接触的合唱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于他人合作的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这一标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配合起来比较难,歌曲《清晨》,第二乐段采用二部合唱方式:第一声部节奏舒展、旋律平稳;第二声部严格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在四年级一班试教时,效果不是很好,课后我进行分析:学生在学唱整首歌曲的单旋律时,学得较慢,几遍下来还是唱的不熟,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感觉有些难,因此合唱感觉也不是很好。我总结经验后在四年级二班教学时,我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学生演唱二声部,我弹琴演唱第一声部,让学生去听、去感受,第二遍我让第一组学生和我一起演唱第一声部,第二、三组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却取到了效果,学生们很高兴,接着师生相互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再演唱时合唱效果也很好,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演唱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与快乐,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合唱时相互倾听的良好习惯和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老鸟、小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二部合唱歌曲,曲调和谐优美,多以三度、四度的和弦出现,词曲想绕口令是这首歌曲的又一特点,在教学时,我一音高魔防小鸟叫声来引入合唱教学,即把学生分成两组,以接龙的形式,发出歌曲中不同音高的声音,在进行合唱教学,这首歌的重点是情感体验贯串每一个教学环节,但整体演唱会出的效果不是很好,二声部的部分不是第一声部跟着第二声部跑,就是第二声部跟着第一声部跑,课后分析总结:一是六年级是一个大班,人数较多,在教唱时有点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对歌曲不太熟悉;二是教师急功近利,六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不是很好,更没有进行过合唱教学,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难的,因此,在第二课时时,我换了教学方式,让他们以多种演唱形式把歌曲唱熟,再让他们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并练习,最后整体的演唱效果较好,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二声部的旋律,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从以上课堂教学的实验中,我发现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每位教师的追求,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一部分歌曲对于学生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远不仅仅只是运用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我认为,针对班级,学生情况,与其这样辛苦地学会一首难度偏高的歌曲,还不如适当降低难度,突出音乐的学科特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看到了希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每一次上音乐课总是早早在教室里,这令我高兴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一些反思:
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课堂中,我深感自身的键盘水平不够,二声部的弹奏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今后在教学中,我还要花功夫进行练习,提高合唱的伴奏能力。
二、注意因材施教,同一教案在不同班级上课时,如果不管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不同而简单重复,容易陷入单纯模仿或受习惯势力左右的境地。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情况而定。
三、防止急功近利,班级合唱不可能一步到位,应注重过程性和平时的点滴积累,刚开始,学生肯定做不到老师的要求,所以,教师要能理解、体谅,同时要相信学生会给老师带来惊喜,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潜移默化中愉快地获得良好的合唱感觉与能力。
作者:何春萍
出生年月:1985年9月
性别:女
籍贯:云南禄丰
民族:汉 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 学历:音乐学本科 职称:未评
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山镇川街小学 邮编:651212 电话:*** 邮箱:1719537740@qq.com
第三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
诸暨市店口二小:魏 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他的话中表明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充满艺术性的激励、评价将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足够说明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于是,现在的音乐课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声音很动听,很独特”,“你的理解虽然不够恰当,但你敢说,值得表扬!”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都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但是,表扬就是教育的唯一途径吗?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老师也含糊其辞,用哼哼哈哈的评价所掩盖。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吗?
关于课堂语言评价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过科学、客观、系统的阐述,但对于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评价却很少有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确实这一步是非常复杂而有争议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是用“错”和“对”来评价,那将违背新课程的理念,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厌恶之情;如果总是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而有错也不否定,那将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错误认识。
根据自己对课堂评价语言的了解和探索,我认为在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中,课堂评价的有效开展必须把握好以下的评价尺度。
一、把握好评价语言的针对性
有一次我听一堂音乐欣赏课,从聆听——表现——创编步骤非常完整,教师的评价语言从“你真棒”,一直到“你真行!你真聪明!好样的……”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你真棒”出现了十二次,你真行!出现了八次,你真聪明!出现了十一次。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这种赞赏的语言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一顶高帽子,戴在谁的头上都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味地夸奖学生真棒、真聪明,可学生到底聪明在哪儿?老师不明白,学生也很模糊。老师的评价语言要从激励学生信心,发展学生能力出发,这样的评价才真正着眼于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引领学生学习。
二、把握好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那么,如何把握好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使它充分发挥好“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呢?实践表明:教师激励的语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激励”在课堂评价中处在主导地位。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激励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那么,是不是在课堂评价中运用了激励与赏识的语言,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呢?
有一次,一位老师准备了小奖品,原本她想把奖品发给表现突出的孩子,可是为了充分鼓励学生,到最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奖品,这就失去了奖品的意义,好坏都一样,有的孩子就干脆坐在那里等,反正都会有奖品,何必再去费那个劲!
这种评价,在低年级课堂经常看到。起初学生还感觉到新鲜,久了就感到乏味,甚至产生反感。不能真正激发其探索学习欲望,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浅尝辄止和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此时,不如针对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有效的激励,用心聆听、用心交流、真诚评价,一旦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是鼓励的,那将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更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三、把握课堂评价语言的机智性
上星期放假回了趟学校,正好赶上有位同事在上“古诗新唱”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他这样引导学生:“喜欢当诗人吗?”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这时,老师把脸一沉,冷冷地说道:“当诗人,哪点不好?不要乱说。”
现在的学生个性十足,所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上一点儿都不司空见怪,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甚至是南辕北辙。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根据学情进行引导。比如当那位学生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时,教师应迅速做出反应,可以微笑着说:“同学们,当诗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吗?”稍停顿后继续引导:“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去议论它,我相信等学唱完这首曲子,大家一定会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去品唱诗句,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中,这时,学生的快乐情绪就上来了,自然,原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多蹲下来看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用机智的评价语言给予回复,我们的课堂就多了一份和谐的美。
四、把握课堂评价的多样性
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所以我们要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了解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评价的方法要注意“多样性”,不能千变一律,都是拍手表扬,或者都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一句再好,再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老师没有感情色彩的反复唠叨中,它都会失去价值。虽然评价一个学生要以表扬为主、鼓励为主,但这表扬、鼓励要恰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别作出不同的评价,才能使评价达到更为有效的结果。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的写出了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让教师精湛的课堂评价语言,在课堂上适时、灵活的绽放。一定能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智、感受音乐的魅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指点。
第五篇: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评价”这一名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课程实施者所重新认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者即学校,评价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式量化评价向多元化“质性”评价转变,评价过程更人性化,强调了评价活动中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评价又因为有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而更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由于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加上音乐自身的较强社会交往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决定了音乐课程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们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乐理考试就不一定象高年级一年发张试卷笔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复心考查学过的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二、拓宽考查评价渠道,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追踪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不超过8个人,每声部有2个人来担任)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三、采取多种形式,改变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对自己的一应俱全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在教学中,每当学生表演结束,给他们自评的机会,会使其表达自己的创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自主参与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贤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试。学习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自然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养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四、是师生互评,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体、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互评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同时又增强了判断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体现社会发展,人文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面对新课程,本人根据自己的探索和和实践,使一向令音乐学科老师头痛的组织教学变得井井有序,轻松有效,并且使课堂简短的时间内效益大大提高,初感创新与探索是发展之本,发展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