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13、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3、整体感知课文。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我可能会随时喊停换人读,希望大家注意力要集中。(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机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抽取部分学生检查读书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 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答。
(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
3、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
“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布置作业。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爱 孝
第二篇:13、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原因 感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师: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 板书:难过,愧疚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引导: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师: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师: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师: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难过 愧疚
报母恩
第三篇:13、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脖、摔、翻、瘦”四个生字,掌握“背、担、”两个多音字。
3、我能理清课文脉络,并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
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法指导:引导法、阅读法、回答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检测
1、我会读生字词。
脖 摔 翻 瘦
2、我会读词语。瘦小 摔倒 脖子 愧疚 仰面 责怪 翻山越岭 突发奇想 自主学习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边读边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词。给“背、担”多音字注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责怪 :责备。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翻山越岭 :翻阅了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根据下列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讲“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愧疚:心里惭愧不安。第二段:()回忆母亲的辛劳。
第三段:()“我”突发奇想,把母亲抱在怀里。合作学习
请同学再次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合作要求
1、再读课文,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想法。
2、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在其他小组展示时学习。
3、最后小组内达成共识,安排人员展示。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述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的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目标检测
1、读读选选(把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来)。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拉着我,背(bèi bēi)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tiāo tiǎo)100多斤重的担(dān dàn)子翻山越岭。
2、句子之窗。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不仅……还……(1)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2)()母亲只有80多斤,()她却能挑起100多斤的担子。(3)()母亲生病了,()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3、我会给下列带红色的字注音。脖(bó bō)子 摔(shuāi suāi)倒 瘦(shòu sòu)小 愧疚(jiù jiū)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13.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黑板、投影仪、录音机、挂图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会生字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边听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了? 2.今天我们开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3.齐读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先读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生字词。
(3)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你在字音、字形、字义上有什么收获?
(2)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懂的?互相交流、补充。(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三.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同桌讨论。2.交流。
3.再次请同学完整地说课文内容。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哪些字难写?关键笔画在哪儿?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
1、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生概括课文内容)
2、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请生读,齐读这句话。
二、出示学案,自学探究。
1、自学步骤:
(1)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2)画:画一画有关语句。
(3)读:试着将画出的语句读出感情。
2、学生自学并在组内讨论交流。
三、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1、“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1)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为自己的粗心而难过。
(2)没想到母亲就是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挑起了家庭这副重担,为没能为母亲减轻她身上的担子而难过。
(3)瘦弱的母亲生病了,心里很难过。
2、围绕上述三点进行品读语句,感受母亲的伟大。(1)课文哪里写到母亲很轻?请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说一说。
(2)我一开始知不知道母亲很轻?(不知道)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3)为什么我不知道母亲这样轻?记忆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
①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③师述:一天又一天,母亲就这样手里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一年又一年,母亲就这样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把我们养大。(请生读前两句,引导学生读好,感受母亲的辛劳)④师述:现在,我们长大了。夏天玉米丰收时,回家度假的我要帮母亲挑那担担都是一百多斤重的玉米,母亲说:“儿啊,不用,你歇着,妈来挑。”深秋季节,把田里堆积成山红薯朝家搬运时,回家度周末的妹妹要帮母亲一起挑,母亲说:“闺女,不用,妈一人就行了。”
同学们,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齐读这段话)(4)所以,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读了刚才这一段话,相信你再读这句话时,能更深刻地理解我此时的心情了。谁来读?(请生读,齐读)(5)此时此刻,难过的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之情,护士也被勤劳的母亲打动了,她动情地说:“(生齐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母亲却说:出示: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读这两句话,你会怎么去读这句话?(母爱伟大、无私)齐读。
(6)此时,难过、愧疚的我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呢?(突发奇想),谁来读第四自然段?(请生读第四自然段)(6)母亲不出声也就是默许了。于是,师读第五自然段。哪里打动了你?
母亲流泪了,这是什么样的泪?(幸福、喜悦、开心„„)(7)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竟幸福地流下泪水,而母亲,在我小时候,却无数次地抱我(板书:无数次),这“第一次”和“无数次”放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什么?(母亲太伟大了,太容易满足了)。(8)齐读第五自然段。
3、小结: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三、深化感悟。
1、听歌曲<<母亲>>,再次感受母亲的伟大。
2、说说自己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可以配音乐)
四、作业。
选择一两件你印象最深刻的母亲关心你的事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伟大
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