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王风霞

时间:2019-05-12 21: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王风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王风霞》。

第一篇: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王风霞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风霞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风霞

教学内容 14,鲜花和星星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诗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关注和热爱身边的事物和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獐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预设: 本文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目标:

1、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猜两个谜语:

(1)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2、夏天到了,草地上满地是鲜花;到了晚上,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着明亮的星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鲜花和星星的诗歌。

3、板书课题:鲜花和星星

指导“星星”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二、认识字词,初读课文。

1、听!(教师情境范读课文)

2、师:多好听的课文呀,想不想学呀?那我们打开书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文,仔细读读课后的生字朋友,可别把它们的名字给叫错了啊!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4、[示:鲜花 星星/ 这里 那里/ 满地 满天/ 最近晚上] 5.认识了刚才的朋友,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来学习课文了,请小朋友们再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卡片出示本课生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交流

2、学生自学生字笔顺,再同桌互查书空笔顺。[着重指导“最”“满”“朵”。] 最:注意关键笔。

满: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九笔是横折钩,要写得扁而宽。朵:上面不要写成“几”

3、学生自主读贴,讨

论怎样写好生字,教师再在田字格中范写“最”“满”。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描红书写,[巡视,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鲜花和星星》。我们先来给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做个热身运动:[出示:鲜花 星星/ 这里 那里/ 满地 满天/ 最近晚上]

[示:颗]看到这个“颗”,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棵”,这两个“ke”有什么不同呢?

做个小填空:一()大树

一()星星

2、复习课文看来小朋友们的生字掌握得不错,那课文你能不能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呢?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细读课文第一段

1、大自然真美啊!一年四季都开满了美丽的鲜花,漂亮极了!你知道夏天有哪些鲜花吗? 老师请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喜欢的花儿用最美的颜色把它们画下来,然后放到草地上来。

2、小朋友们画得花儿真美啊,看到这么美的花儿,老师想到了一个词,就是“五彩缤纷”,你也想赞赞这些美丽的花儿吗? 过渡:在小朋友们的赞美声中,花儿们开得更鲜艳了,这么美的花儿你喜欢吗?出示: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3、“满地”是什么意思呢?从哪儿我们可以看出鲜花是“满地”盛开的?引导:夏天啊,到处开满了鲜花,可多了,多得引读“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4、夏天的鲜花不仅多,而且更美,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二)、细读第二段 过渡:、到了晚上,花儿睡了,一颗颗小星星们眨着眼睛从天边跑了出来,小星星们都出来吧!

1、哇!这么多可爱的小星星啊!你知道哪些小星星的名字呢?

天空中还有很多的星星是没有名字的,等小朋友们长大以后,就可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到时给这些无名的星星都取上好听的名字,好吗?好了,小星星们,都回到天空中去吧!

2、夏天的夜晚,我们最喜欢搬把小竹椅在院子里乘凉了,乘凉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呢?老师小的时候最喜欢做得事就是数星星了,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呢? 其实啊,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出示“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3、满天的星星闪啊闪,就像是小朋友们的大眼睛,你们喜欢这满天的星星吗?那就把你心中的欢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4、师:看着如此美丽的星空,你都想了些什么呢?(生想象)

5、师:花儿多,星星也多,都是数不胜数,闪烁的星星,美丽的鲜花,美极了!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课件

出示:《草原的早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完成下面填空:我最喜欢,草原上遍地的___:这里___,那里__,真比__还多。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风霞 教学内容

15、放小鸟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想象和思考的时间,从而培养自己爱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设: 本文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目标:

1、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第二课时目标:

1、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小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对文中小鸟命运的关注,体会到鸟儿焦急之情,和放飞后的欢快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看插图

(一):图上画了谁和谁?小鸟在什么地方?小朋友喜欢小鸟吗? 看插图

(二):小鸟在什么地方?小朋友高兴吗?怎么看得出来?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放小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找孩子 拍翅膀/ 羽毛 嘴巴/ 决定 决心/ 非常 十分/ 焦急 着急/)

(1)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开火车”读(提示多音字“着zhao”,注意正音。)过渡:读准了这些字音,相信你们一定能读通课文。(2)检查句子朗读情况:

小黑板出示句子:

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飞走了。[指导读句子,指导停顿方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师质疑:谁要放小鸟?为什么要放小鸟? 请小朋友简单说说。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闪”、“羽”、“非”、“常”、“找”、“决”、“拍” 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如:一人躲进门里就是“闪”;两个习就是“羽”;„„)练写《习字册》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放小鸟》,请小朋友把课题读一遍。

2、小鸟还带来了一些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找孩子 拍翅膀/ 羽毛 嘴巴/ 决定 决心/ 非常 十分/ 焦急 着急/]

二、以读代讲,引导感悟。

过渡:小鸟长得怎么样?他为什么要把小鸟放掉?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引导:小鸟长得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

”划出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2)小鸟长得真可爱,谁来把小鸟的可爱读出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你能给“非常可爱”换个说法吗?看到这么可爱的小鸟,你们喜欢吗?那就把喜爱的语气读出来吧!(3)“我”也很爱小鸟,引读“我把它放进„„给它„„给它„„”我对小鸟这么好,小鸟高兴吗?看到它不肯吃,不肯喝,我的心里怎么样了?你能把着急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鸟的可爱,“我”对它的爱和着急。

2、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正当“我”着急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赶快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笼子里的小鸟在叫,窗外的鸟儿也在叫,而且听起来很焦急,你能把鸟妈妈这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 板书:鸟妈妈找小鸟

(2)鸟妈妈终于和自己的孩子见面了,瞧,它们多亲热啊!(出示PPT画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小鸟会说些什么呢?鸟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有一首歌大家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笼子里有食吃,有水喝,但是离开了妈妈,失去了自由,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啊?看到它这么痛苦,(引读)“我”决心„„[板书:放鸟]

4、第四自然段

(1)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它还会对“我”说些什么呢?(2)“我”放走小鸟高兴吗?从哪儿看出来?

(3)指导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1、指着板书,总结全文:虽然小鸟很可爱,“我”对小鸟很关心,可它离开了妈妈,离开了蓝天,失去了自由,小鸟一点也不快乐,所以,“我”决心放小鸟。

2、师:小鸟回到了大自然会干些什么呢? 师:你还知道哪些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师总结:保护动物从我做起,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动物的保护者。课后练习:

板书: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风霞 教学内容

16、这儿真好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篇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荒岛上种树。第三段(第四至六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配有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偏旁部首。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预设: 本文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并能正确认读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座、空、连、忙”等4个生字。第二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绿色家园的重要。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荒岛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座岛上你能看到什么?你觉得这个岛怎么样?

2、这是一座荒岛,上面光秃秃的,四周都是海水。在这座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贴上小熊图)。

小朋友想一想,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小岛上,他的心里会感到怎样呢?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学“孤零零”。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小熊的故事。第15课《这儿真好》。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的揭示是有创意的。创设了情景,然后揭示题目,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原来这个小岛很荒凉,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1、范读。

2、提问:后来,小岛变得怎么样了?学生说一说。出示“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图画。教学这两个词语。

3、“这儿真好”。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小动物们的图。

4、再读课题。

5、小结:这个小岛在小熊的努力下,变得多么美丽啊!小动物们都来到了这里,居住下来,和小熊成为好朋友。小熊再也不会感到孤零零了。

三、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请同学们边读课

文边对照田字格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并且圈出来,多读读,读准确。

2、检查自读情况(1)同桌帮助。把生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互相提提意见。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3)出示词语: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连忙、飘来飘去、两年、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划着船、不停地①开火车读一读。②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课题中的“这儿”指的是哪儿呢?这儿原来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荒岛的图片,自读,填空:这儿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只有_________。

(2)小岛上没有树,没有花,只有石头,非常荒凉。这儿没有小鸟,没有其它动物,只有一只小熊,孤零零的。小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展开想象。请一人扮演小熊说一说。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三段

过渡:小熊在岛上感到很孤单,它多么想和朋友一起玩呀!这时云儿来了。

(1)范读第二段~第三段第一句,边播放动画。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云儿会告诉小熊什么呢?

(2)小熊明白了云儿的意思,它是怎么做的呢?使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把“小熊明白了„„绿叶成阴”这一段话,好好地读一读。

(3)指名朗读、评议。

(4)小熊种呀种,种个不停,种了许多树。几年过去了,这座荒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美丽了。小朋友,你们能把岛上的美丽景色画出来吗?

3、学习第四~六段

过渡:这儿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遍地是小草和小花,花儿的香气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一只小鸟飞来了,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它会怎么说呢?其它的小动物来了,又会说些什么呢?(1)指名读。(2)自读。(3)学生戴头饰表演。

三、总结延伸:如今,小岛上到处都是绿树,鲜艳的花朵,小动物们可以在这儿尽情的玩耍

假如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小岛上,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一定也会情不自禁地说:“这儿真好。”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想象:小动物们在岛上住下后,会做些什么,小岛会变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风霞 教学内容

17、世界多美呀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短文,讲的是一只小鸡出生前后所见到的景象。课文一共有三段。第一段讲小鸡在蛋壳看到了黄黄的世界。第二段讲小鸡伸出头见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于

是就钻了出来。第三段讲的是小鸡夸世界的美好。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美丽的世界,有翠绿翠绿的树木,碧清碧清的小河,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小鸡钻出了蛋壳,看到了美丽的世界。这两幅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到这个生活世界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难点: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教学预设: 本文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2个偏旁。第二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好呀”,板书课题。

⑴读准“也”的音,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⑵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号画出来。

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⑴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⑵正音。

⑶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世界多美呀”是哪只小动物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1). 自读,指读,赛读。

2). 全班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教学“羊字头“。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3.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1). 指导写字。

2). 师范写四个字,生描红、临写。

3). 生写剩余的生字。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呀”是谁说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

、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会夜大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5.渗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

6.你现在能不看书,为我们的电视配音吗?指导背诵。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的?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见了什么?

⑴(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⑵句中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⑶“蓝湛湛”表示什么颜色?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

7.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们,迫不及待地钻出来!

2.听完后,你感受到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谁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一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5.指导有感情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收获了什么?

2.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记下来吧!

黑乎乎

板书:

16世界多美呀!蓝湛湛

绿茵茵

爱大自然

碧澄澄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8月亮和云彩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认读生字,会写7个应掌握生字,认识新的偏旁部首“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会读会写好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不管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多观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预设: 本文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亮、彩”等10个生字,会写“文、和”等7个字和认识“禾”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夜晚见过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吗?那么你们想过到底月亮跑得快,还是云彩跑得快吗?

2、提示课题。老师边板书课题边说:今天也有几个小朋友为了这个问题争论起来,他们到底是谁?结果怎样?学习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读生字词,纠正错误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指导书写“文、得、快、法、相、和、亮”。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3、检查评价作业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画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2、自选段落读,你最有把握有感情读好哪一小节?请你认真地、反复地把这一节读一读,边读边想,读了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3、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4、用“—”画出张大勇说的话,用“﹋”画出李小文说的话。

5、想想谁的话对,他是怎样证实自己的话是正确的?指导学生阅读第四五自然段。李小文想办法借树为参照物,要小朋友们观察,从而来证实自己说的正

确。

6、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7、想想平时有什么现象和课文中的所讲的道理一样的。

三、朗读积累,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找出来,有兴趣可以背一背。

3、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四、小结:

1、你喜欢李小文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采取一定办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月亮和云彩

大勇;月亮

跑得快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小文:云彩

跑得快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练习6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5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做做说说、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学用字词句。

2、读背成语和儿歌。

3、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

4、写好“走之的字。”

5、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的训练。难点:学会看图分清居室的功能和相关用具摆设;收集与体育有关的知识

教学预设: 本课3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象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 积累成语、儿歌。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3. 反复抽卡片读音。

4. 去掉拼音读词。

5. 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教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 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 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4. 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 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 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自读儿歌。

7.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8. 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 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一、教学第三题

1. 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 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 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 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 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 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 指名读题。

2.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 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 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 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 反馈检查。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参加过的活动。

一、导入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哪一天的事情?小朋友说了哪些活动?他们的表情怎样?

2.引导学生回想学校的活动。

二、指导学生练说

1. 先说好第一句话。

2. 指导练说活动的内容。

3. 学生自由练说。

4. 指名说,师生评议。

5. 同座练说,再指名说。

6. 指名连说,再指名说。

三、指导学生说一句表示喜欢这一次活动的话。

四、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教学反思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第二篇:主备人《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教学反思

李旎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这是一堂生动、精彩的语文课。这种精彩源自老师清简、平实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旷神怡的舒适感。这堂课体现了鲜明的年段特点,是一堂低年级的语文课。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老师在教学中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对他们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老师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二、趣味识记生字

二年级的识字量比较多,也是教学的重点,低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难持久停留,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保持住最佳学习状态学习生字,形式就需要变得妙趣横生一些。对于本课的生字,老师运用不同形式,层层递进来认识生字。首先 我让学生自由去朗读课文,然后抽学生个体读、领读、卡片认读,根据字理认读,结合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拍手儿歌进行强化认读。并根据字理认识身边的字,让学生把所学的认字方法迁移运用到生活中。“陈、宋、赵”这三个生字时,老师在黑板上先出示一组有关姓氏的三字经:三横王、草头黄、古月胡…..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然后师生合作读,全班一起拍手,老师问学生答。对于黑板上的姓氏三字经,学生朗朗上口,很容易回答出来。接下来老师很自然的过渡到“陈宋赵”这三个字上,“陈宋”这两个字学生很容易给它们编三字经儿歌,对于“赵”有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来编了,于是老师很自然的过渡到“赵”字的演变历史,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而后在复述这三个生字后,随机指着“李”,再让学生以这种形式来说一说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姓”。

书写不仅仅是记忆字形,还有审美的意义以及良好书写习惯的训练。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书写练习隐含着多重功效,故而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而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装个样子,却将大量的书写练习留到了课外。老师在课上,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应该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打基础的阶段就是要这样实实在在地教与学。

三、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我们课堂练习中往往会忽视分层次练习。忽视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于是在练习时往往让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难度去练习,这样往往造成后进生当堂完成不了课堂作业。我在课堂小练笔上,进行了分层次练习。首先她给出编写儿歌的句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句式进行练笔,要求每位学生写一段,在这基础上鼓励优等生多写几段,而让后进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素材进行练习。这样就照顾到每位不同能力学生的发展。

除了以上的教学特点,我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谓之“情感熏陶”。的确,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的魅力,但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内心,并非要外化为语言或者行为,懂的并不一定要说出来。那种在心灵深处的感动,那种隐然于心的震撼,比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无病呻吟的倾诉更为珍贵。再者,老师的课堂用语平实而不乏亲和力,时时流露对学生的肯定与褒奖,却处处自然妥帖,丝毫不夸张、不过度,更没有用小红花之类的标签作为奖赏。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中就显得纯净而优雅了。其实,最好的教学媒介就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

第三篇:《野草》教学设计-王翠霞

《野草》教学设计

郭村镇中心小学

王翠霞

教学内容:

《野草》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的神奇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在自主空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链接时代背景,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形成具像,体会作者忧国疾呼的爱国情怀。

3、时空拓展,引发感受,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教学难点:

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层解读。

教学模式与手段: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刚才同学们背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是的,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

2、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理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27 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翻译高尔基的名著《母亲》; 创作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后又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电影剧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种子力量之大)

3、课文中哪些事例描写了种子力大?

(事例:①种子破开头盖骨;②笋的成长;③小草的成长。

三、体会种子力之大。

1、课文中通过事例描写了种子力大,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你知道吗?(举例子)

2、作者在事例1中为了体现种子力大用什么和什么作比较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科学家无法分开头盖骨—对比—种子完整地分开头盖骨;说明方法:作比较;好处:更加具体、形象地突出了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四、再读课文。

1、边读边画出直接描述“种子力量之大”的语句。

2、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比如:①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②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③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④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

3、读语句,合作交流:

①小组成员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②全班交流。

4、重点品析:第六自然段阅读感受:

①四个动词是:“挺、钻、透、掀翻”

②教师重点强调的表达效果:(品词析句方法:抓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四个动词更能让我们感到种子那“顽强不屈的力”。)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想象着石块下的小草顽强不屈地面对困难的样子,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品词析句方法:通过朗读结合自己的情感深入理解句意。)

五、深入理解课文:

1、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作者对这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默读第7自然段。

(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2、从一棵小草身上,我们竟然感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确实令人震撼。在震惊之余,让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出示资料,指名朗读)

补充材料: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3、通过这段资料,我想同学们肯定有了更深的认识,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最想告诉人们的是什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者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团结奋战,齐心合力赶走敌人;另一方面作者也借草的伟大力量赞美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

4、当时的社会形式不允许夏衍先生这样直白的表述,他只好把这层意思隐含在对小草的赞美中,委婉的启示人们。

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你的内心一定激动万分;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生写下了《野草》,不但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奋然向上,他在《野草》中这样写道:(齐读第八自然段)此刻,小草、种子指的是什么?盆花指的是什么?瓦砾、石块指的是什么?(小草、种子指:奋力抗战的民众;盆花指:国民党反动派;瓦砾、石块指:一切反动势力和日本侵略者。)

5、这在文学上属于什么写作手法?(象征手法)

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运用象征的手法好处: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寄托之意更加深远。

6、创设情景:请同学们观看图片,思考: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的力量?

(作者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然向上,鼓励人们勇于斗争,给人以信心。)

六、总结:

历史的车轮辗过六十多个岁月,处在新世纪的我们重读六十多年前的这篇文章同样可以感受到野草那顽强不屈、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做一名顽强不屈的人。

七、拓展练笔:

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野草

(种子力量之大)

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

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第四篇:王几何教学设计杨明霞

《王几何》教学设计

泾渭学校杨明霞

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是一篇七年级新增的篇目,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旨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层次的读的过程中,从整体感知到合作探究到情感体会。做到有层次,有目的。

在默读的过程中,注重能力,学会默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在快速默读中,把握

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和方法目标: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

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教学难点:往来时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三角形用意及作用。

教学方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是什么样一节课,让四十二个中学生一辈子铭记在心;是什么样的一位老师,让四十二个中学生,因为他,而永远记住了他们的中学时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老师。2.检查预习作业.Chuo mi chu ming a 绰号 弥勒佛 铁杵 铭记 b词语: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人同时大笑.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老师提出要求。注意概括文章内容时,记叙文六要素的完整;概述时做到准确,简洁)

2.指名回答.同学进行评价。(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划出作者刻画老师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从________地方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评价。2.同学交流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师小结:

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象。

(四.)品读课文,走进作者.1.大家喜欢王老师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你觉得让大家铭记一生的这个人,这节课,独特在哪?为什么终生难忘?(五.)拓展延伸.一位专业水平极高,一位深懂儿童心理,一位极具教学智慧的老师,影响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推荐阅读:

杨降《劳神父》.鲁迅《藤野先生》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六)布置作业

写一位你的同学。(注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刻化性格).板书设计

王几何﹛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力强、学识广博

}风趣幽默、水平高、能

第五篇: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

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

我们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写教学目标感到有些茫然,不知究竟如何去写。有时写出的教学目标存在着目标不明、目标过大、目标过高、目标过偏等问题。要想写好教学目标必须先搞清一下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哪几部分

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统一的有机体。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在搞清以上三点以后,再来谈谈怎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以往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总是分成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渗透什么思想?通过这两次刘教授的指点我对目标的确定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2)过程目标(3)情感态度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确定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切不可大而空。要具体到每个环节中来确定。要有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这些目标。以往我们制定的目标如:培养空间观念,如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模型化思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等等,并没有错,但是这些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那么我们在制定一节课的目标时,就要更加具体化,如空间想象能力,你在哪些地方,怎样培养的。是不是想像一下就是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还是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连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概括出了几点目标设计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全面与简洁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前两者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认为,设计上位目标如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要全面,而课时教学目标只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就可以了;也有人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只要描述双基目标就可以了”,认为“情感目标其实是附皮之毛”,渗透于其他目标之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刘家宏,2005)。这些意见虽然片面偏激,但是有两点意见是可取的: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知识目标。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前提,方法能力目标是工具和武器,情感态度目标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白月桥,2004)。因此,双基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双基目标,再设计其他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范畴的目标,如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养成仔细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体验统计图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信息意识、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等,其中基本目标为初步认识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认识到这一弊端带来的危害,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认识到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这些结果,它还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实际上新课程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等结果的描述,更要重视这些结果形成过程的描述,使用形成、养成、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仍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目标设计为例,根据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目标制定为“经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层面立体的整合,由静态走向动态与静态的整合,不仅体现了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的要求,而且赋予了教学目标以“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三、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相结合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和进行评价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准确,目标的描述一般也要采用行为描述,并使用能够观察与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指出、比较等。但是,在研制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目标的行为描述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以下不足:(1)有些范畴(如情感、态度、审美、人格)的目标,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是很困难的;(2)行为目标也很难准确地反映隐性目标。如“掌握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等目标,改为行为描述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述清楚的。因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目标的心理描述。心理描述通常使用一些能愿感官动词,如愿意、乐于、欣赏、了解等,它的优点是概括性和完备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把握教与学总方向的作用;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为了使目标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都得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心理描述和行为描述相结合的思路。

关于目标的描述技术,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布卢姆、克拉斯霍等外国专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成果(如行为目标的ABcD表示法),这里就不赘述。但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改变采用“使学生„„”“培养学生„„”等目标陈述模式,采用“学生能„„”“学生具有„„”等表述方法,清楚地表明学生是目标实施的行为主体;当行为主体省略不写出时,从上下文要能看出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描述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要准确。例如,《标准》将知识技能目标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等级层次,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正确领会各层次目标的意义和要求,设计偏高或偏低层次的目标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

所谓多维分析,就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和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综合设计,是指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进行通盘思考,并对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多维分析保证了教学目标多元性与均衡性,综合设计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保证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动态整合、形成合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进行多维分析,又要进行综合设计。

依据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做到“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分析”的要领即可。例如,制定“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它所属的内容(空间与图形),知道上位目标(单元目标或课标中的具体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等,然后从微观上进行分析:从知识技能维度上分析,它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从过程方法能力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从情感态度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获得探究经验和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教学目标:“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获得数学探究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操作实践能力。”这种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设计思想,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设计出的教学目标,维度全面,叙述简洁,前后连贯,有效解决了目标片面冗长、前后脱节等问题。

下载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王风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王风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大全)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课题:《苏州园林》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

    5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主备人:谭富荣)(本站推荐)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主备人:谭富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王文霞

    《口算乘法(一)》教学设计 王文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索......

    《学写消息》教学设计2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范文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学写消息 (主备人 田汇杰 复备人 其他语文老师)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

    风娃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明白风娃娃的愿望—尽力为人民做好事。 3.懂得只有尽力为人民做好事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教......

    《风娃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娃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你又会......

    《风娃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风娃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风娃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

    《风娃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娃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