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

时间:2019-05-12 21: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

第一篇: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

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语录体的文言文,是国学经典的精粹,既含义深刻,又通俗易懂,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浅薄,理解能力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课 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重点掌握关于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的句子。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中重点句子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模式

一三五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介绍《论语》及与作品相关的人物:

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也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课程。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二)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三)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四)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3 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方法和态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印成纸质材料(即学案),每人1份

第二篇:论语孝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论孝

教学设计

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吸收孔子思想中“孝道”的精华,争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教学重点 : 分析概括《论语》中“孝道”的内涵 教学难点 : 学习孝道,体会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 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论语》中的孝道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请大家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妈妈洗脚》)多么温馨的画面!多可爱的小家伙!将爱心传递下去,同学们,这里的爱心是谁对谁的? 在传统文化中,这种子女对父母的爱心回报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孝。那究竟怎样做才算是孝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经典,走进《论语》,看看圣人孔子是如何诠释“孝”的含义的!二:诵读(2分钟)

学生自由诵读前六则,教师提示注意生字读音。三:品读解意

(一).课文读完了,同学们知道这几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吗?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老师就把时间交给大家,同学们站起来讲的时候可任意选择(可以是一则,也可以是几则合起来讲),但讲完了之后必须用一句话来概括本则中孝的内容是什么?(10分钟)

教师理解:

1.《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无忌;懿,是其谥号。因为是鲁国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一,故文中又称孟孙。樊迟,孔子弟子。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背。”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说,‘无违。’”樊迟问:“这怎样讲?”孔子说:“活着,侍奉父母用礼;逝世了,安葬他们用礼,祭祀他们也用礼。”

这一段话的启示是:孝,要做到“不违”,不违背礼节、礼数、礼仪,而这里所说的礼,也就是孔子心目中最神圣的《周礼》。当然孔子这话也有针对性,因为当时鲁国的三家是大夫,只能用大夫之礼,但是他们经常僭越,不仅用了诸侯级别的礼,甚至还用上了天子的礼。这就是“违”了,因此孔子特别有针对性地解释“孝”就是“不违”的说法。其实,就一般情况来说,孝敬父母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不要违背。譬如为父母办理丧葬,一般人也不应该违背规定的礼仪。

2.《论语•为政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是仲孙彘,是孟懿子的儿子;“武”,是其谥号。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忧愁。”王充《论衡•问孔篇》说:“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这是说孝子对父母疾病的担忧。另一说,如马融云:“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这两种说法可以说通。我们采用马融的说法,那么孝子不要胡作非为,让自己遭受疾病,使得父母担忧。第六则: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达成“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同时教诲学生要小心谨慎的为人,以免招来祸患。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孝子之孝,不要让父母来担忧自己,而其中最要紧的是自己不要胡来乱为而招来疾病。这深层意思就是孝子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与生命。

3.《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现在一般所谓的孝顺,只是在饮食方面能供养父母。至于狗和马,也都能得到食物供养,如果奉养父母时缺乏恭敬之心,那跟饲养狗和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段话很深刻:(1)孔子批评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理念错误,即孝等于能够赡养父母。(2)孔子有力反驳,家里饲养犬和马也是养,难道可以等同对父母的侍奉吗?因此孝子不仅要赡养,在深层更应当敬重父母,那就是情感上的孝敬。(3)于是揭示了孝的层次,表层是养,深层是敬。只是养,而没有敬,不能算是真正的孝;完美的是既能养,又能敬,所以有“孝敬”一词深入人心,也有“孝养”一词。

4.《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孔子的弟子。先生,指长者或指父兄。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侍奉父母,最难的是和颜悦色。有事情,做子弟的要为父母操劳;有酒食时,让父兄享用,做到这些就可以认为孝了吗•”

这里也有几点可析:(1)孔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孝的理念——“色难”,而“色难”的深层就是孝敬,有孝敬就能和颜悦色对待父母。但是这又很难做到,因为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表面的做作。后来从这里人们又提炼出一个“色养”的理念,即要好好地从内心到脸色、态度去孝敬父母、孝养父母。(2)孔子再次批评了那两种孝的理念:一是在体力上去服务父母、长辈,去劳动干活,二是让他们有酒有食。

5.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第五则: 事奉父母,(若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乐意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心无怨恨。

为什么是“几谏”呢?这是因为孔子主张“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如果发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应当以爱惜的心替他们掩盖,在劝谏的时候更应当避免让外人知道。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就会产生不好的情绪。所以,孔子在说了如何劝阻之后,又进而谈到了意见不被采纳时应该有的态度,那就是“敬不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保留自己的意见,而遵从父母的意愿来行事。孔子还特别提出,意见不被采纳时,儿女们可以“劳”,但却不可以有“怨”,就是说,儿女们可以为他们担忧,但不应该怨恨父母。当然,这种担忧在适当的时候,就是采取措施来尽量减小由于错误的决定而引起的后果。

小结: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委婉地劝诫,而不能违背父母,对父母有怨恨。

(二)、上面这几则是孔子针对不同的人谈孝,孝的内容也不同,时光荏苒,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经两千多年了,可能有人会说,孔子谈的这些内容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的生活了。鉴于此,请同学们针对上面所讲的孝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0分钟)

要求:

1、可以是同意也可以是不同意;

2、可联系现实生活。(如果学生讨论不激烈,可放《妈妈的唠叨之歌》刺激学生讨论)

四、下面请同学阅读老师给的材料,结合孔子有关孝的内容,谈谈你对现实中出现的这类现象的看法。(5分钟)

(一)人狗之争

立秋后,大地还是像烤红薯,处处烫手。

“爱蒂,爱蒂。”她急急地向狗走去,抱起它。狗两眼像噙着泪,温顺地依偎在她身边,尾巴无力地摇着。

往常不是这样的,见到下班回家的女主人,爱蒂总是欢喜得摇头摆尾,咻咻不停舔着她的手。

静静地躺着,瞧了瞧主人摆在面前的美好食物,爱蒂仍不为所动。两年相处下来,爱蒂就像她的心头肉,它痛她也痛。爱蒂准是病了,她随便穿了件外衣,抱上她就往宠物医院飞奔。

“没事,轻度中暑迹象,打一针,吃点药就会没事的。看把你急得!”女兽医笑着安慰。

回到家,她打了一个电话到单位。

“请两天假?身体不舒服啊?噢,这样,我帮你到领导处请假?好的,没问题,在家安心养病吧!对了,这有你老家来的一封信„„”

是单位同事小张接的电话。

“知道了,先放那,等我上班以后再看。”她尽量表现语音有气无力,等不及听完就挂了。

她知道,是老爸的来信。爸爸文化颇高,七十年代大学生,就是耳朵有些聋,不能通电话,有啥事就靠笔写。

两天一晃过去了。狗在慢慢恢复中,丰盛狗食,她操持着给狗调养,忙碌着,愉快着。

第四天上班。午间休息时,她拆开父亲的信。照例一些家常话语。地里茄子、辣椒、冬瓜,菜挺多,让她回家拿去吃,都是些她喜欢的。最后捎带几句:母亲挺想你,这两天咳嗽厉害些,不比往常,不过在医,没事,别担心等话语。

咳嗽,母亲多年来常犯的毛病。她在家读初中时就有,时好时坏,家常便饭,就像吃饭穿衣,她见怪不怪了。

晚饭后,她带上爱蒂来到公园草坪溜达。听兽医告诫说,狗就像人一样,不能整天关在屋里,放出门散散步也利于健康恢复。在草坪上,画册中看到的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玩具狗仿佛都活了过来,转眼间堆成了狗的世界。它们在人们面前窜来窜去,打架调情,仿佛五颜六色一群孩子眩人眼目。

她的爱蒂懒懒地趴在草上,盯着活蹦乱跳它的同类,眼里充满了羡慕的表情。她爱怜地抱起它,柔柔的梳理着它洁白的长毛,旁人笑她像抱自己的孩子。“不。”她予以纠错,“它就是我的孩子。”

“爱蒂病了,它好像病得不轻。”她自言自语,眼泪蓄满眼眶。

医院,家里,单位;打针,吃药,喂食,她忙得焦头烂额,确切地说,她痛得焦头烂额。哥打来多次电话,让她回去看妈都顾不上,一拖再拖。

一天半夜两点,爱蒂终于没熬过这个炎热的伏天。她大哭。这时,哥打来电话,哽咽地说:“妈去了,死前喊你的名字„„”

她手拿话筒,重新大放悲声„„ 分析: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狗生病,主人公抱上它就往宠物医院飞奔,并请假来陪它;带它到公园溜达,纠正别人的说法,说“它就是我的孩子”;为给狗打针,吃药,喂食,连回家看望母亲都顾不上;为狗的病而心急,为狗的病而心痛。暗线是女主人公的母亲病重,想念女儿,去世。两条线索并行发展,最后在“死亡”上交会。

行孝是人天经地义的责任。古人云:“燕雀尚知反哺之恩,而况人乎?”,“牛羊尚知跪乳之义,而况人乎?”连牲畜都知报恩,更何况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呢? “百骇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飢食母之肉”。王中书先生在《劝孝歌》中直白的从十月怀胎,分娩之苦,养育之恩道出了人无论怎样孝敬父母都难以报答亲恩万分之一的道理,所以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必须尽到的天职和责任。本文女主人公对狗和对母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她完全没有履行孝道的责任,在她身上亲情与物爱完全是错位的。

(二)观察两幅图: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习近平陪母亲散步.(5分钟)

1.你对这两幅图片熟悉吗?

2.了解了这两幅图背后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一个是国家主席,一个是绥芬河边最普通的妇女,今天我把这两幅图放在一起,因为他们叫儿子和女儿。无论你是国家主席,还是无业游民,孝之所存,感动即在。

五、总结升华(5分钟)

在《时间都去哪儿了》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老师觉得写得特别好,父母的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呢?我的孩子现在还不到六岁,他现在每天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妈妈,我爱你!”;最常做的就是用他的小手捧着我的脸,亲我的嘴,他亲别人的时候,只亲脸,只有亲我的时候亲嘴,我很享受和他渡过的这段时光,因为我怕有一天,他也会向你们一样羞于表达,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式去爱父母。

今天我们上完这节课,我想同学们心中一定想好了用什么方式来孝敬父母,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你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孝敬父母?(时间允许就谈,不允许就当作作业,让学生下来思考)

六、再读经典:

让我们带着这浓浓的爱再读经典。(全体同学起立)读完之后,如果有时间,就播放满文军的《懂你》的MTV。

第三篇: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以及儒家的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和交流合作疏通文义,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深入理解,思考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突破措施: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资料、幻灯片

【教材分析】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如果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那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一个有完整思想的中国人。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直到现在。孔子被称为世界东方圣人,反映他思想主张的《论语》被称为中国圣经。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活动二:诵读入境,大声读文章: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活动三:疏通文章: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你认为重点的字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活动四:默读理解

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活动五: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它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了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孔子说这番话时脸上应洋溢着满意自足、悠然自得的神态。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可选择“知道,懂得”,前面的几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理解为“这才是真的知道了”是顺理成章的。)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课文中含有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则尤为重要。)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对学生而言,“传不习乎”是每天需要自省的一项,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对“朋友之信”的理解常显得简单,应注意建立更高层次的朋友之信,把它变成共同健康成长的约定。)

(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以律己的生活态度。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孔子认为面对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应该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

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应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

六、课堂小结

《论语》十则谈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本文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七、随堂练习

背诵默写课文;运用故事或名言警句对《论语》语句进行个性化解读

八、板书设计

为学:学而时习 有朋远来 不知不愠

学而思之 不知亦智 好之乐之

修身:一日三省 谋事而忠 交友而信

患不知人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中的成语,是广为流传的金玉良言,它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我们作用于我们的后世,这就是手书口传的文化积累。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吸纳他人的读书收获,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将满载而归。

二、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整理。

三、教师补充

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成语,准备如下: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美极了,而且好极了。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四、随堂练习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五、课堂小结:

“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礼轻情重!(投影)
  英才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七、作业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文中选择一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教学反思】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毕竟是初一学生,有的同学在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质疑能力还比较差,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教学设计《国学课-论语》

《论语》(朋友篇)

——国学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所学习过的内容。

生:背诵。

师:大家背得都不错,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国学之旅。

二、新授

1、古汉字引入:

师:(多媒体展示:古汉字“朋、友”两个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猜一猜。

生:“朋友”

师:“朋友”多么温暖的一个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交朋友,生活在2500多年以前的孔子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不然《论语》中的第一句中也不会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那么交朋友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什么样的人是值得相交的好朋友,而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敬而远之的坏朋友呢?《论语》在交友方面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建议。

2、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文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段话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现在老师范读,请大家认真听,特别要把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记牢。

生: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3、解释句子:

师:这段话我们已经读熟了,可是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书上的注解来说一说。先弄清字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读书中释义,再说说自己的解释。

师:补充解释。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以后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相交吗?你会拒绝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4、再读: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接下来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悟。

5、承上启下:

师:孔子定下的交友标准让我们对朋友的要求提高了,与此同时,你是否知道我们怎么做才能拥有朋友呢?《论语》也同样给了我们提示。

6、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很短,选自《论语·第四章·里仁篇》,字也很简单,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男生读,女生读,一组一组读,齐读。师:根据注解理解句子意思。生:解释句子意思。

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你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就会拥有朋友?

生:孝顺、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公正、诚信„„ 师:再读,带着的感悟读一读。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关于朋友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无数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蒙尘,它们依然璀璨,闪耀在历史的星河之中。之前老师请大家去查找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友情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交流一下,一起去见证他们之间的真友谊。

生:讲故事《管鲍之交》、《伯牙碎琴》、《羊左之交》„„ 四:小结

师:这些友情故事的确感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更是需要朋友,需要合作。小到一个纽扣的生产,大到航空母舰的制造,都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去完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多交朋友,交好朋友,大家携手早日实现中国梦。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人说一句有关友情的格言或者诗句,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轻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五、结束 师:最后再复习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两段《论语》中的话。生:齐读成诵。

第五篇:爱凡杰中学 教学工作总结 2017 —— 2018. 杨孝枝doc

爱凡杰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_ 2018学

教务

杨孝枝

紧张有序而又繁忙的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指导思想的贯彻

在贯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极大地提高,精细化管理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讲文明,树新风,文明校园呈现出一派大好形势。

二、教学工作目标的落实

中学部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说来,就是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全员教师参加的教学技能大赛,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许多教师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双自主”管理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餐厅、宿舍的自主化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打造了“千人无语就餐”的良好状态。

三、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一)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优化

教学质量极大提高 1.教学常规管理及检查的落实

(1)课堂教学管理方面

本学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导学案”为指导思想,并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呈现的,各个科任老师制定出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并打印出来,我亲自监督检查后,签字方可使用。

学生作业的布置、老师的批改、各教研组长的检查落实,这项工作做得及细致有严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了很好地铺垫。

(2)教师教学管理方面

每天早上8::00预备铃响过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师晨会,有力指导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晨会上,总结教学、管理上好的经验,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新的计划,督导教学工作,晨会的很好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根本保证。

(3)学生的各项管理落实

这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所有老师的义务和职责。这项工作在每一位班主任的努力下,以及各个老师的协调下,使整个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能够井然有序的开展,同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学生的学习生活,餐厅就餐,宿舍就寝,我们都实行量化管理,这样以来,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项保障。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餐厅就餐管理,乃至宿舍就寝管理,都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4)各个社团的活动的有效开展,演讲比赛,舞蹈比赛等多项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落实

1.组织部分老师外出学习,扩大老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技能。2.组织了全员参加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激发了老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郝校长做了“一三五自主互动教学模式”专题讲座。

(三)校园文明建设以及校园安全建设落实

在明确、严厉的制度之下,由于制度严明,分工合理,责任到人,爱凡杰中学已经形成了“人人抓安全,安全人人抓”的良好氛围。自2017年九月开学以来,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学校的文明建设,从细、从实、从严三个方面落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管理,学生中涌现了大批的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的学生,关心老师、同学的、热爱学习,爱护班级、学校的,积极乐观进取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越来雨来少了。校园环境好,干净整洁了。

虽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然继续努力,完善各项工作,争取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仍然需要改进工作中某些不足和欠缺,力争做到令上级领导满意,令家长放心,令老师安心。

2018 2

下载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经典《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组 杨孝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论语四则》是记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本文所选的四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设计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理解中华十德的含义,教育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十德少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学校......

    信息化教学设计(汽修组杨送文)(精选五篇)

    起动机的拆装与检修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任务选自汽修专业《汽车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该课程从汽修专业实际出发,是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采用了......

    杨用精选--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教师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采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七组教学设计

    第七组 人与动物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穷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4.有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教学设计

    第八组 走进毛泽东 宁武实验小学 一级教师 陈海亮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长征》一首革......

    五年级语文第八组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八组元教学设计 中山区 向阳小学 王清 一、组元分析: 1.组元专题:异域风情 2.内容安排: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