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拒绝——小心网络陷阱 设计附设计理念
《学会拒绝——小心网络陷阱》
逸夫实验小学 詹卫玲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⑴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 ⑵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2、能力目标:
⑴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⑴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⑵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⑶初步知道网络的利与弊。教学重难点:
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好“度”。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教学准备
1、制作调查表,调查学生喜欢的网站,以及日常的网络活动。
2、师生收集沉溺网络带来的危害事例。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活动一:调查发现我分析 班级调查
1、你和你身边的人经常使用网络吗?你平均每天上网大约多长时间?每次上网时间最短多少?最长多久?
出示PPT(班级上网人数调查)
2、你和你身边的人一般用什么工具上网?(强调:手机上网最普遍,尤其是学生)
3、你和你身边的人上网一般做什么事?
出示:上网情况调查
小结:人们已经生活在网络世界里; 网络已经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过渡:网络已经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了,那老师,家长对我们上网是支持还是反对?有支持有反对,是为什么?
设计理念:作为多年的小学老师,我很清楚小学生中很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学生有观察,但无关注。也就是“视而不见”,更不能就一个现象加以自己的思考、分析。因此,通过“活动一:调查发现”,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学会关注,学会思考,学会分析。
三、活动二: “唇枪舌剑”论利弊(合作探究)
分两组(正、反方)辩论:网络有利还是有弊
学生例举事例分析利弊,实时出示ppt(利与弊的事例)引导:手机上网那么频繁,能举例说说手机上网的利与弊吗? 小结:从刚才辩论中,我发现网络的作用真多,„„可是弊端也不少„„真的是,网络有利也有弊!
过渡:了解弊端的来源,才能使我们今后使用网络扬长避短。
设计理念:课前明确分工,提出要求:分正、反两方,利用网络、书籍等查阅资料,通过身边的真实事例,了解网络的利弊。这些来自学身边的材料最有亲近感,真实感,才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课堂上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辩论活动,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 剑,给人们提供信息的同时,亦把危害带给了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
四、活动
三、分析现状寻根源
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是网络本身造成的吗?弊端根源究竟是什么? 小结: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更多的是使用网络的人自身行为造成,利与弊的区别在于如何运用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过渡:集体的智慧才是最大的,就让我们一起出谋划策,制定公约,以此约束我们正确使用网络。
设计理念:让同学们共同探讨网络弊端的根源,才能对网络弊端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客观的、理智的认识,也才可能在遇到网络诱惑面前产生戒备心。
五、活动
四、自定公约要践行 小组活动;制定上网公约
提示学生按“要„„不要„„”格式制定
六、活动五:信守承诺签名字
组长交流本组公约制定情况。
设计理念:本环节是将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落实到践行。而把学 生所想落实到纸上,更加深刻,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约束,最后是信守承诺签名字,让学生感受到言出必行,严于律己的重要。从而使学生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
七、总结:2001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 齐读公约
八、结束语:世界很美,诱惑很多,学会辨别,学会拒绝,生活就美!
设计理念:
1.以育人文本:本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有了一定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经验,但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家长、老师的“说教”有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和逆反行为,只有激起他们内心的认同,才能让“说教”落实到行动上。因此,本设计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认识到网络利与弊,只有控制自身行为才能减少网络弊端。
2.以探究为法:这是一节探究式学习的展示课,主要运用指导式探究完成教学。
3.以生活为源: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 5 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观察中分析网络普遍存在,联系身边实例分析网络弊端,最终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践行自己的行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反思后,认为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问题。
反思:
1、辩论活动中出现网络使用利与弊的广度不够,原因在于教师引导不够灵活。当学生出现忽视了手机上网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于手机上网的利弊辩论。
2、辩论活动中出现网络使用利与弊的深度不够,原因在于对学生手中资料的指导运用不足,课前对学情了解不足。
第二篇:学会拒绝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教学设计
石门镇中心小学 齐小莉
【教材依据】:
苏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课 【设计理念】:
注重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通过几组拒绝的话语设计的对比,让学生知道那种说法好,那种说法不好,从而学会与别人沟通。通过精彩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拒绝的技巧,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拒绝,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应当拒绝;
2、独立思考,是非明确,能听清楚别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
3、拒绝时语气要婉转,态度要诚恳,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绝。【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敢于说“不”。能用普通话大胆的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习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
1、(学生)回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人曾经对自己提出过不合理的要求或请自己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为本次口语交际提供素材。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当善于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顺从别人。有时,别人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拒绝。怎么拒绝才可以把种种不愉快化解或减少到最低限度,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拒绝》。
师板书:学会拒绝
二、交流拒绝的方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
对不好的要求要严词拒绝,但要讲究方式方法,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拒绝,有错误的,还要帮他改正。
三、创设情境 感知技巧
1、出示话题
2(1)星期天,游戏迷李博文约赵小刚到网吧玩游戏。(赵小刚该怎么拒绝并说服李博文呢?)
(2)王硕丰没有完成作业,请组长帮他编个理由。(组长该怎么拒绝并说服王硕丰认真补写作业呢?))
(3)爸爸带方晓钟到公园去玩,晓钟的个头刚刚超出享受半票优惠的高度,爸爸让方晓钟猫着腰混进去。(方晓钟该如何拒绝爸爸的无理要求呢?)
2、指名朗读,说说这几种情况下中,哪些地方不合理,该怎样拒绝。
3、同桌合作选择其中的一条,讨论该如何拒绝,然后分角色合作表演拒绝的场面。(注意拒绝时,要把理由说清楚,语言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
4、请一组同学上台演一演,请其余同学结合同学刚才的表演体会、帮他们提出更好的建议。
5、师结合学生对第一个话题的表演相机点拨拒绝要点:(1)小学生不能玩游戏。(2)玩游戏容易上瘾,会影响学习成绩的。(3)、在电脑前呆久了影响视力。(教师还应引导、关注被拒绝者的表现,鼓励说出内心的想法,增强互动,避免拒绝一方唱独角戏。)
6、请学生评议,改进后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7、师小结:大家都做的不错,其实拒绝别人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件出示:
(1)、请人转告 巧妙的利用第三者来转达你当面难以拒绝的事情。
3(2)、另指出路 当你对朋友的要求感到力不从心或者不乐意接受的时候,你还可以采用另指出路的办法,解决问题。
(3)、另做选择 当你的朋友要求你做某件事,而你又偏巧不喜欢做这件事,直接拒绝可能会伤害到对方,让对方误以为你不尊重他。比如周末的时候,你的朋友让你陪他去逛街,可是你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不如建议他:“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郊外走走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做,你不仅巧妙的拒绝了对方,还不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拒绝他。
(4)、转移话题 朋友要求你做一件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采用答非所问的方式,巧妙的利用暗示的方法让对方知道,你对他提出的意见不感兴趣,他就会知趣而退。
(5)借口推辞 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推辞你不想去做的事,即使这个借口带有欺骗的成分,只要不会伤害到对方,也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四、课外延伸,活用拒绝技巧
1.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需要拒绝的时候呢?讨论自己在现实中拒绝过别人的事,说说自己当时是怎样拒绝的?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班级内交流自己曾经历过的拒绝场面,并说说当时的感受。学习了这一课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拒绝是否会更委婉、更诚恳些了呢?
4.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你以后遇到这些问题时,决定怎样拒绝别人?当你遇到别人拒绝你时,你又该怎样做?
五、逆向思维,将心比心
1.质疑: 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仅别人会被我们拒绝,有时我们也会遭遇别人的拒绝。当我们被别人拒绝时,我们怎么样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些呢? 2.交流。
3.引导小结: 我们要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不论是多么好的朋友,只要是两个人,就有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多站在朋友的角度为朋友着想。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朋友。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或是否超出朋友的能力范围。
六、师生共同总结,内化拒绝技巧
1.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们学到了什么?(生交流各自的收获)2.教师小结:
是啊,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何拒绝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拒绝别人,并说服别人。那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或不合理的事情时,别忘了拒绝哦!【附板书】:
学会拒绝
委婉坦诚 理由充分 态度诚恳
提供建议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这节课不仅仅传授拒绝一方的正确说话方式,更以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感知被拒绝一方的态度。问题不能单方面 想,生活是双向的,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理解双方的处境,让生活更和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讲台上施展自己才能,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情境创设非常丰富,而且情境创设的目标与锻炼点层层递进层层深化。先是揭示“拒绝”要点,再是锻炼“拒绝”要点;最后是升华“拒绝”要点(互换与艺术),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中不断感知、不断尝试、不断提升。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在教学展示之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议一议看看题中所给的三种情况该不该拒绝,怎样拒绝等。同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几分钟后,全班许多同学举手,我点名两位平时爱上网吧的同学上台表演,结果效果相当差。两位同学用非常生硬的动作、语言,断断续续地说完整个过程,引得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我也觉得十分尴尬。课后我自我反思:学生表演时没有道具,凭空想象,加上也没有对话描写,只能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达;同时,题中所给的上网吧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同学根本就接受,没有拒绝。因此,这些学生表演较困难。所以以后还要多联系实际,给学生以指导,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学会拒绝教学设计
谈话式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糖块问同学们想不想吃,有愿意的同学请举手,然后说本节课积极表现的同学可以获奖。
教师提问:好吃的东西大家都想吃,为什么?有了奖励大家表现得更好,又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过渡:这是美味糖块的诱惑,也因为它是奖品,获奖的诱惑。好吃的东西大家都想吃,并愿意做出更好的表现,这就是存在着诱惑。其实,我们身边的诱惑有很多,让我们一起了解吧。
活动一: 第一环节:说说身边存在的诱惑 方法一:
七嘴八舌:说说我们身边的诱惑。
学生讲述交流课前收集的来自身边的诱惑,教师将学生所说写成副板书。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诱惑是不是都是不好的诱惑? 学生讨论并回答。
活动二:
一、金钱的诱惑(板书)教师提问:
(1)你认为金钱重要吗?金钱对你有诱惑力吗?
(2)你认为钱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播放动画:小明小红
活动三: 网络与游戏机的诱惑(板书)方法一:
学生活动:课堂辩论。
正方: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上网弊大于利。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板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诱惑,一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杀人蝙蝠”,让人舒舒服服地上当,不知不觉地成为它的俘虏。那么,我们身边主要有哪些不良诱惑呢?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危害呢?下面就跟着老师去了解一下。
思考后全班讨论:
(1)邪教“法轮功”对刘思影造成了什么伤害?(2)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教师归纳:“法轮功”等邪教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组织,它宣传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事端,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第四篇:小心网络陷阱听课心得
“生本”课堂《小心网络陷阱》听课笔记 年级:六年级一班 科目:思想品德 授课教师:李杰 课题:《小心网络陷阱》 记录:
一、谈话导入
由网上购买的门票、衣服和网络用语导入,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网上做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一:你平时上网一次大概多长时间?最长一次多久?让学生体会网络的作用,谈谈自己上网时间长久后自己身体的感觉。
活动二:
1、让学生了解正常的上网方式,并提问让学生说出上网的坏处。
2、小组讨论课下收集的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发言讨论的结果。
3、看相关儿童上网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案例,并提问看到后的感受。
活动三:除了网络游戏还有哪些网络陷阱,举例展示严重后果,用纸打印出板书,放在一个在黑板上画的井中。
1)网络游戏 2)不良信息 3)网络诈骗 4)网友见面
活动四:小组讨论如何避免网络陷阱,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在课前准备的卡片纸。
心得体会:这是一节生本教育的思想品德课,虽然是跨科听课,可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借鉴、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
1、多让学生发言与学生交流
2、把课堂的时间交换给学生,老师尽量少讲,要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的方式方法去学习。
3、多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贯穿课堂,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于别的同学分享,同时别的同学讲授自己的想法是,也可以学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
4、多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主体会、感受、总结课堂知识。
第五篇:学会看病设计理念
学会看病设计理念
因学设教,化教为学,还学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不愿意”交叉描写打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教学构想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n 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课文大意。
n 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依据。直面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阅读初感,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了随机指导。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n 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前后心理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
n 相机重点学习第22段,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
n 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将母亲愿意与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心理煎熬再次凸现,相机为母亲为何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倾吐理由。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n 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点。n 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
n 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教学实录:
一、导入直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会看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由词入文
师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生读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按图索骥
师:从字面上猜词义 生:……
师提示骥是好马,讲述“按图索骥”的故事。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 生:儿子按照以前的路线找到看病的地方 师:是以前的路吗?
生:是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根据一个词知道了文章的内容。师:再看一组词“残忍、狠心、冷漠”这样的词喜欢吗?先别急着下结论,默读课文,你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吗?
课件出示
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1、2、3、…… 我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1、2、3、……
师:理由越多越好,找到的同学在思考一下,理由充分一些。交流:
生: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让孩子学会独立…… 生:伟大的母亲让孩子在挫折中完成,独立…… 师:有没有不赞同……
生:孩子疼,自己也心痛,陪他就不用煎熬,…… 生:毕竟还是孩子……
生:应该先带他看一次,……
师:刚才说了赞同和不赞同,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毕竟不是文章的母亲,文中的母亲到底愿不愿意,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件事情,找母亲心情的句子,读懂愿不愿意。
出示课件:
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读一读,用文中的内容说说他的想法。
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2、我怎么能够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你?
师:可以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母亲的心情如何。师:母亲的耳边有个声音说
生读“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师:又有一个声音说
生读“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师:一个声音说读 师:又一个声音说读 师:还有一个声音说读
师:又有一个声音坚定地说读 师:一直有两个声音在响齐读
师:这种愿意与不愿意一直在母亲的心里煎熬,读读这段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哪个词写出母亲愿意不愿意煎熬,写批注。师:谁来说说你的批注
生:忐忑不安写出母亲的煎熬…… 生:艰涩写出对儿子不放心…… 师:你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读
师:费力地读,你听出了什么 生:时间的煎熬 生:犹豫不决的心情 师:有没有不懂
生:收缩成一团是什么意思 师:写出了什么 生:疼痛
生:沙漏坠入心房是什么意思 师:把“坠”换成“跌”“掉”怎样 生交流
师:这里的坠给它组个词 生:坠下 生:摇摇欲坠 生:坠落、坠毁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恐惧
师:这个坠给你的感觉是
生:小小的沙漏坠入心房就像飞机坠落,陨石坠落,母亲心里的不愿意 师:请看
出示“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师:还好,2个小时过去,母亲听到脚步声,没来前母亲一直在煎熬,哪个词写出母亲愿意不愿意的心情
生:终于
师:母亲开了门,倚在门上—— 说些什么 生写话 孩子……
生:孩子,你舒服点了吗?摸了摸儿子的额头 生:你别怪妈妈狠心,妈妈想让你变得坚强
生:孩子,如果再有一次,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 生:要在暴风雨中……
师:这件事情过去了,还发生了一件事,快速读《剥豆》。找出一样的地方。
三、读选读课文《剥豆》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母亲矛盾的心理
我应该让孩子胜利,不应该有虚假胜利 师:《剥豆》的结尾有一段话,你们去读一读
出示“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她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
师:《看病》也有一个类似的结尾,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聊胜于无 生:比没有好
师:聊什么意思(略微)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略微好比没有 师:有些词要倒一下 生:略微比没有好
师:文章表面看写母亲残忍、狠心、冷漠,其实在写…… 生:母亲爱的方式不一样,与众不同的爱 师:不要被表面迷惑,我们来看看作者是谁?
出示“重复而新鲜地描述爱意吧,它是一种勇敢而智慧的艺术。——毕淑敏” 评课:
沉入词语,让文本苏醒,沉入思考,让智慧释放,沉入课堂,让学生成长。曹老师在教学时,通过浏览、略读、静思等方式,引领孩子们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的那种矛盾心理。课堂围绕四个环节徐徐展开:“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一层深似一层,一情强如一情,最后又回扣呼应,大气开放,渐入佳境。
教学中,曹老师始终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引导孩子主动与文本交流,因学而教,化教为学。正如,他在说课中所言: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怎么教?应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以生为本,还学与生”这样的略读课教学内涵才会显得更为丰富。
倪宗红老师说:“略读课文不等于略读教学,略读教学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倪老师提出略读课文应该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略读、略教的概括,非常精炼,言简意赅地揭示了略读教学的精髓,并启示我们:当我们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只有明晰地理清这节课学生该怎么学,我该通过什么方式教给孩子什么时,语文课堂才会更为精炼,学生才会学得更为从容。
沈大安语老师说:“语文教师只有多读书,多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语文老师需要扎实、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孩子才会在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中学得开心、愉悦!”并以王崧舟老师的学养与教学成功的典范事例启示我们:学歌手唱歌一样,你可以模仿学习刘德华唱歌,甚至像八九分,但永远不会像十分;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适合的教学风格。用“七分汗水、三分天赋”的原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历练中成长。让我们始终记住一位语文教师的特殊使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
《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来学习一篇阅读课,在老师的帮助下,最主要的是靠大家自己来学习默读,有信心学会吗?
生:能。
师:真有自信。先看老师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读准后鼻音“病”,生再读。(徐老师很注意字的发音,抓好学生的基本功。)
二、初步回忆课文 师:昨天预习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通课文的?生:5遍。师:还有不一样的吗?生:10遍。
师:噢,你读得真认真。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有一个小孩子独自去看病,他妈妈独自在家等待,然后他平安无事地回来了。
师:把起因说得再详细一些吗?是他自己去看病的吗?
生1:他生病了,他妈妈为了鼓励他去看病,试试自己的胆量,最后学会了看病。
师:这样便是,说得真好。初读课文之后,母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很关心自己的成长。(好的——爱孩子的问题。)
生1:很爱孩子,为他以后的生活打下了预防针,让他以后独立生活。(觉得这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胆子大一点,站起来说)
生2:我觉得是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的孩子这么小就教育孩子怎么独立生活,独立看病,我觉得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亲,还有别的吗?大胆地说。)
生3:她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独立生活独立面对困难,所以她教育的好。(请坐,又不同意见吗?)
师:501班的同学都很会读书。你们都觉得都是这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那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呢?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请打开书本105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母亲心理的句子,从中去寻找依据。
生:默读课文。
(从这个小片段可以看出,通过徐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三、交流
师:你划了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他们的那一分钟起„„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从这里感受到母亲是非常的自责。
生: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开始后悔。
师:从刚才那位同学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的后悔,板书——后悔 再看看这里的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母亲开始后悔。那位什么要写后面两句话呢?
生:后悔第一次没有领着他去看病。师:你能读书母亲的后悔吗? 生:读。
师:领着他一块去,会有什么好处? 生1:可以指点他。
生2:第二次可以照着第一次去做了。
师:照着第一次去做了,这叫做“按图索骥”。这个词再读一遍。生:齐读“按图索骥”。
(徐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自己的语言,在交流中很自然的让学生理解了“按图索骥”。)
师:母亲有没有给儿子“按图索骥”的机会?(没有)师:母亲觉得自己太不一同子了,我们女孩子一起读。生:女孩子读。生:齐读。
师:母亲还后悔什么吗? 生:(自己的话出雪上加霜的意思)
师:谁能像他一样用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雪上加霜?
生:他生病了,他妈妈是医生,没有给他看病,而且叫他一个人去看病。师:这就叫“雪上加霜”。
师:谁来读出母亲的这种后悔? 生:读。(读得真好,同学们体会特别好。)
师:通过写后悔什么,后悔的两个原因把后悔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了,这可比写5个,10个后悔强多了,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悔意吧。
师读第一句生接着读。
(徐老师简要的小结,把总分的片段描写自然地传授给了学生。)师: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22自然段)。我感受到了时间很缓慢。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时间过得很缓慢。
生: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回来,„„说明他母亲非常后悔。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后悔? 生:疼痛。
师:疼痛过吗?(有)说话看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担心儿子。
师:担心儿子达到了心痛的程度。你能读出母亲这种心痛的感觉吗? 生:读“虽然看病是一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还有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虽然,但那里感受到了心更加地疼痛了。师:更加地疼痛了,你能读出心痛吗? 生:读。(收缩成一团啊!)师:还有吗?
看出:请看这句:
“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师:从字形上来猜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 生: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分。
师:好的,请坐。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看,自己可以在下面试试。
生:读。(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好吗?)——再读(效果非常不错)。
(徐老师让学生学会了从字形上也能理解词语,感受到祖国汉字的神奇,在指导朗读当面也恰如其分,学生充分融入这个角色当中,效果不错。)
师:感受到了你的忐忑不安,还有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儿子还没有回来的还中感受到的。说明这个母亲想怎么还没回来(很担心,忐忑不安。)。生:我觉得“坠”也可以表现母亲的忐忑不安。因为“坠”是一个动词,表现出母亲的心收缩成一团。)
师:说得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字前面的这个词语读什么?(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
生:沙漏是计算时间的一个东西,放些细沙„„(你的课外知识真是丰富。)师: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对儿子的伤心越来越多。师:时间过得很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就把母亲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写出了这两小时里母亲的难熬,母亲的度日如年。这时候想象一下母亲可能做什么呢?
生1:都两个小时了,怎么还没回来,我要不要去看看他。(母亲想亲自赶去了)
生2:赶去。
生3:再来一次。生4:有没有出事。师:心疼得再一次读。师:读最后一段。师:还感受到什么?
师:母亲残忍吗?让我们来读读逼问儿子的对话。老师当母亲,谁当我的儿子?
师生对读。
师:你觉得我刚才逼问你有点残忍吗? 生:有一点。妈妈是医生也不给看。师:„„省略号,当时想什么? 生:妈妈怎那么会这样? 生:残忍,让我独自上医院。生:无可奈何。
师:母亲真的残忍吗? 出示:孩子毕竟是孩子„„
师:母亲把心疼儿子的内心读出来吗?
师:我的心立刻软了(20自然段)文中的儿子能感受母亲的感受吗? 想象儿子的心理活动,看场景: 出示: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1、妈妈决定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2、妈妈改变主意了,要领我上医院();
3、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
(通过文本空白,让学生通过想象充分展现儿子此时的心理活动,通过儿子的心理活动的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心软。)
课文最后两段,就是描写了母亲的心理——齐读。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有新的问题吗?
生:我感受到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不断地磨练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师:这里磨练自己试着谁? 生:作者。
师:那作者说为什么在磨练自己呢?
生:因为他在磨练孩子的同时也在磨练自己,应该相信孩子。
师:他在鼓励儿子独立的过程中,自己也经历着心理的锤炼,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者有什么问题?
师: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一起说(生说)。他不仅给儿子看病的路线图,而且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因为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出示作者照片)另外还可以去阅读《孩子,我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听了这堂课,感触很深。徐老师的语言自然精炼,无论字词方面还是朗读方面,让学生学习的恰到好处。
上课人:湖州市爱山小学
徐 虹
整理者:湖州市东林小学
沈 瑛
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执教
王芳维
笔录
王芳维 师:同学们,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大家可以轻轻跟我吟诵:《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给妈妈献上一束鲜花/ 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1: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生2:妈妈的爱很伟大
师: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学会看病》。师出示课题: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生:学会看病
师: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反馈,交流:)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师:母亲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为什么呢?加上原因。生:儿子生病了。
师:结果呢,最后——
生:最后孩子学会了看病
师:好,加上原因,结果,连起来说
生:儿子生病了,他母亲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最后孩子学会了看病。师:谁也能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又狠心又爱孩子,独自让孩子去看病。师:你真会读书,这就是母亲爱孩子的表现。
生:很爱孩子,让他学会独自看病,这对他将来有好处。师:你也认为是个爱孩子的母亲。师:你们班的同学都很会读书。那具体从哪里可看出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你找到了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第21小节的句子)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生:母亲当时很后悔。
师:是的,这里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说明母亲开始后悔。师:母亲后悔什么?
生:后悔没有陪他去看病。
师:句子中有个词 雪上加霜 跟读2遍 你理解吗?
对文中的儿子来说,雪指什么? 生:雪指孩子生病了。
师:我们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 师:霜,课文里指什么呢?
生:母亲不急着带孩子上医院,作为母亲,本身就是医生可以自己给她看,不但没给孩子看,反而让他一个人去医院。
师: 我们来看看当时母亲是怎么逼儿子独自上医院的,出示对话:(“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师生分读(我当母亲,大家当孩子)读好后,师:你觉得我刚才逼问残忍吗? 生:有一点。
师:„„省略号,当时儿子在想什么?
生:怎么这么狠心呀,明明家里有药,妈妈是医生,还要我一个人去看病。师:对于此时生病的儿子来说,妈妈的这种举动就是——雪上加霜。师:一想到这里,作为母亲的我真是后悔莫及,谁能读出我的后悔?指读 师:是的,这时母亲好后悔,多想第一次领着孩子一起去。领着他一块去,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指点他,第二次可以照着第一次去做了。
师: 对,照着第一次的样子去做,文中有个词叫 按图索骥 再读一次 师:母亲有没有给儿子按图索骥的机会? 生:没有。
师:是没有,此时的母亲怎能不后悔呢?一起读句子。师小结:看,这里不但写出了我后悔,而且把后悔什么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紧紧吸引住了我们,这可比我们平时写非常后悔,后悔极了强多了。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悔意吧。齐读。
师:还找到了描写母亲心理的什么句子? 生:第22小节的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 这个词很有意思,先读准它。从字形上来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
生: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
师: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就是——忐忑不安。
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生读)
师:感受到了你的忐忑不安,还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生: 坠 感受到 忐忑不安 坠 速度快 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师: 前面的沙漏,知道是什么吗?
生:沙漏是计算时间的一个东西,放些细沙,它的流速非常慢,说时间是艰涩地流动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 看,这里是多么矛盾,多么紧张。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把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生动了。
师:句子中还有一处写到时间——2个小时过去了。这2个小时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过得挺快。但对于母亲来说呢?
生:漫长 师:时间过得很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这2小时母亲是多么难熬,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想象一下,在这2小时里,母亲可能做什么呢?
生:踱来踱去,生:不断张望,生:坐立不安 „„
师:是呀,母亲还肯定是神情严肃,眉头紧锁,她如此忐忑不安,不知道干什么好。
师:那是她担心孩子呀,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生:(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师:疼痛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痛,很难受
师: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担心儿子到了心痛的感觉。这儿还用了个递进的关联词,生:(虽然„„但是„„)
师:让我们读出母亲不安心痛的感觉。
师:母亲非常忐忑不安,心痛,但是之前就是母亲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的,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心软过吗?
生:心软过。
师:哪一节的句子写到也曾心软过? 生:读,第20节前3句。
师: 事实上,母亲就是心软过,后悔过,担心过,但还是没有被心软战胜,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了,这样的母亲是爱孩子的吗?
生:爱孩子。
师:读最后2段。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生: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不断地磨练自己,要自强自立,独立。师:这里的磨练自己指谁? 生: 我,母亲。
师:那母亲为什么说也在磨练自己呢?
生:她在鼓励儿子独自看病的过程中,如果她心软了,那么她的儿子那次就学不到独立看病的本领,所以自己也经历着心理的磨练。
师:是的,这文中所有的语言和心理的句子都蕴含着母亲不一般的爱。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
生:不仅仅,而且学会独立生活。师:因为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师: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师:课外老师推荐她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