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3李清

时间:2019-05-12 21: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3李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3李清》。

第一篇:《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3李清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小学 李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优美的音乐一段

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2、学生讨论

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

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后拓展

1、讨论: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参考资料:

案例参考:

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知识参考: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温度及弹性等。

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74×1024千克(几乎六十万亿亿吨),再除以地球的体积,就可得到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g/cm3,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仅为2.7~2.8g/cm3。

压力 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指在不同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静岩压力(其实应该叫压强)。即地球内部压力基本上保持平衡;其数值与该处上覆岩石的总重量相等,称为静岩压力,其大小可用P=hρg来表达,即静岩压力(P)等于某一深度(h)、该处上覆物质平均密度(ρ)与平均重力加速度(g)的乘积。

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地壳的平均密度约2.75g/cm3,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增加27.5MPa(1MPa=1兆帕斯卡=106N/m2)。静岩压力在莫霍面附近约1200MPa,古登堡面附近约135200MPa,地心处可达361700Mpa,相当于360万个大气压力。

温度 地球的温度总体上是从地表向地内逐渐增高的。但是,在地表附近,由于太阳幅射热的影响,温度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可叫外热层(或变温层)。在其下界面附近,地温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该处称为常温层。

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地球表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海底的地温梯度一般为4-8℃,大陆为0.9-5℃.如果都用上述地表附近的地温梯度来推算地球深部的温度,则地壳底部将为900℃,核幔边界将达86,000℃,到地心将高达192,100℃。

根据高温、高压实验成果与地震波传播特点,目前,地球内部温度比较公认的推算结果为:在莫霍面附近地温约为400~900℃,在岩石圈底面约在1100℃左右,地幔内的温度大致在1000~3500℃之间,地核的温度在4000~5000℃之间。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地热流密度。目前全球实测的平均地热流值为1.47×41.686mW/m2,大陆地表热流的平均值(1.46×41.686mW/m2)与海底的平均值(1.47×41.686mW/m2)基本相等。

地表的不同地区地热流值并不相同,一般在一些构造活动地区(如年青山脉、大洋中脊、火山、岛弧等)热流值偏高,而在一些构造稳定的地区热流值偏低。地表热流值或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平均值或背景值的地区称为地热异常区。

弹性 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地球的基本参数:

平均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平均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

2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

3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328900.5 回归年长度: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 米

逃逸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地球各圈层结构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

21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岩石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软流圈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陆地区,它位于约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60~250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也就是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

地幔圈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外核液体圈

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498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固体内核圈

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至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3。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100公里深度处温度为1300°C,300公里处为2000°C,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4000°C,地心处温度为 5500 ~ 6000°C。

教学反思:

第二篇:《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设计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

师:刚才的图片,同学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生:钻探石油。

生:开采煤矿

师: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吗?

生:……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师 : 听同学们这么说,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有石油和煤等等。那你们再猜测一下,地球内部还有什么?

生:还有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经常见到水从地下冒出来。

生:有很热的岩浆。

师: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电视上看到的。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下面我们来欣赏两段视频,印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播放视频,印证猜测)

师:地震与火山的爆发 地动山摇,震撼人心。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地震与火山的爆发呢

同学们探讨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是地壳运动的结果,那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师: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知道人们是通过那些科技手段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的吗?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

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人们通过钻探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特点。

生:我也看见过,但我还知道现在最先进的钻机钻探的深度也不过 10 千米。连地表都钻不透。

生:我还知道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提供的信息,对地球的内部情况进行探知的。2、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师: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研究。

(利用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第一组材料)、生: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相同,也分为三层。

同学介绍的时候,弄清地壳、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录像)、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 “ 打开的地球 ”,好不好?、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出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交流汇报,确定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用三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 ……)、分组制作。、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

总结: 今天我们的研究非常成功,不仅知道了地球内部的构造,还了解了建立模型便于研究的科学方法。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 课下,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考虑一下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篇:地球的内部的教学设计

地球的内部的教学设计 安丰翠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 能用资料来验证自己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3. 能制作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科学知识

1. 知道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自然现象做出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想 教学准备

有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课件,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鸡蛋。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师:尽管我们看不到胶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作出猜测、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

2、师: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视频。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

3、你能根据这些现象作出有关地球内部的猜想吗?说说猜想的依据。(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4、师: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过发射地震波来进行检验,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阅读书上49页相关内容。说说地球的结构并说说这些部分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

5、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课件展示),你觉得像什么?我这有一个切开的熟鸡蛋,对照一下这张地球内部的构造图,确实类似,请你们在记录本上画一幅切开的鸡蛋图,并标出地壳、地幔、地核。(学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再看剖开的鸡蛋,画图。)

6、谈话: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们还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请同学们阅读49页《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说说看,我们的猜想和科学家的发现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那先说说你的制作步骤,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地球的三个部分呢?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堂教师小结。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探索开发地球内部吗?展开你的想象,将设计画在记录本上

第四篇:2.3信息教学设计

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课程内容标准:

1. 掌握住处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 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本章前面2节中介绍信息的获取有关知识与技能,实际上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都蕴含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因而,学会准确鉴别和评价信息是很重要的。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信息价值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趣味性、时效性以及实用性等。本节将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对从外界获得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性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不良信息。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以及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学流程:

一.引入

以“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灰尘和苍蝇也进来了”为导语,引入当前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的状况,提出问题:如何对获得的信息进入评价和鉴别呢?

二.(一).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1.由QQ欢乐送、QQ幸运获奖用户信息、手机获奖信息展开,该如何判断判断信息的真假?

2004年3月15日,家住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长征中路的杨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喜人的信息:台湾某公司举行全国手机号码“幸运星”活动,恭喜你已中现金3.6万元,收到信息请速与某某联系。杨先生风趣地说,这部手机号“运气”特好,这个月“中”这样的“大奖”已有6次了。

通过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歨学习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2.阅读课本P31例子并展开讨论,网上的信息纷烦杂乱,该如何分信息的真与假呢?:(1)预先分好组,六人一个组,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表如下:

(2).小组发言,提问1—5,(3).引导学生全面理解:

以上内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理解:a.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b.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c.逻辑推理;d.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e.实地考证

(4).提问所有学生第六问,引出:在网络上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提升一个高度:并且从自已做起,不在网上散布假,净化网络空间,抛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3.布置交流任务:有没有在网上因轻信别人而上当受骗的经历?或者从电视新闻,朋友中听说过因上网被骗的经历?后果如何?

(二).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来评价和筛选信息 1.让学生阅读五条新闻,选出最关心的一条 瘦身宝典:八大享受型减肥习惯揭秘。

“地球反扑年”天灾频繁 至少夺走25万条人命 年末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冲新高 明年或再涨20% 我省今年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

武广高铁已经通车,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快捷。

让三个学生发表意见,(各关心的信息不一样)引出:互联网上信息虽多,但我们最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问学生)大家是如何评价信息是否有用的呢?分析信息的价值取向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所产生的影响。

2.学生阅读书本P32 2.3.2, 理解同一信息从不同立场出发可以可以获得不同有用的信息(三).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1、从每年高考分数线说起,在网上查询2010年高考分数线,在查询关键字上作文章,搜出多年份的高考分数,由此说明信息的时效性对鉴定和评价信息的影响

2、神州行充值赠送

小李听小文说神州行、神州大众卡有充值赠送,小李赶紧去买了一张,谁知却没有。他埋怨小文骗他,小文却说没骗他。到底怎么回事?

提示:活动时间是4月1日-10日。

3.如何判断时效性?

突发性、跃进性事实——第一时间报道。

渐进式事实——找到最新最近的时间点(遇险抢救/天气预报)。

过去的事实——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提示:身边的天气预报、广告、消息等都具有时效性。三.小结

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过程应参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信息否有用;是否存在价值性;2.信息是否真实可靠;3.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4.信息是否带有一定的感情万分是否公正 5.信息是不是过期了;四.拓展:

1.课本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从收到的电子邮件判断其价值及分析垃圾邮件的危害。

2.要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除了教材中所述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取的? 五.达标测试:

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打电话查询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为自己远出旅行做好相关准备,这主要是从信息的()进行考虑。

A.时效性 B.价值取向 C.来源 D.实用性

答案:A 2.李明收到一则短信:“尊敬的电信客户,你的手机在充值活动中了10万元的大奖,请你先付手续费100元到帐号XXXXXX,收到汇款后,我们在三天内办理好相关手续,将奖金打入你的账户”。请你从信息的来源判断其是否真实可信,李明应该如何做,请选择()。

A.李明应该汇款,自己运气好,不要告诉别人

B.李明应该汇款,相比10万元,100不算什么

C.李明不应该汇款,应该先通过电信部门查证,若情况属实再汇款

D.李明不应该汇款,手机短信都是骗人的答案:C 3.“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这说明要从()进行慎重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A.信息的价值取向 B.信息的价值性 C.信息的来源 D.信息的时效性

答案:C 4.小明很喜欢下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就结束了。要是能早些看到这消息,那该多好!他从信息的()方面判断出这个信息已没有价值了。

A.价值取向 B.来源 C.时效性 D.增值性

答案:C 5.同一信息对有的人有用,对有的人无用,这说明()。

A.信息具有时效性 B.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C.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D.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答案:D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辩证分析。()答案:对

7.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是相同的。()答案:错

8.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2005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答案:对

9.分析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答案:对

10.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答案:对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提高了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在生活、学习中学以致用,形成自觉意识,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2.3幂函数 教学设计

23幂函数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幂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后研究的又一基本函数。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建立幂函数这一函数模型,并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以前已经接触的函数,进一步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检测。二.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去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即由几个特殊的函数的图象,归纳出此类函数的一般的性质这一方法,为学习本节打下了基础。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会画简单幂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得出这些函数的性质;(3)了解幂函数随幂指数改变的性质变化情况。

2.能力目标在探究幂函数性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想。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四. 教学重点

常见的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五. 教学难点

画幂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概括出幂函数性质。六. 教学用具

多媒体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投影)问题一: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各有什么特征?(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g),那么她应支付p=元.这里p是的函数.(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为S=a2.这里S是a的函数.(3)如果立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立方体的体积为V=a3.这里V是a的函数.(4)如果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这里a是S的函数.()如果某人t(s)内骑车行进了1,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v=t-1(/s).这里v是t的函数.由学生讨论、总结,即可得出:p=,s=a2,a=,v=t-1都是自变量的若干次幂的形式.问题二:这五个函数关系式从结构上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时,学生观察可能有些困难,老师提示,可以用x表示自变量,用表示函数值,上述函数式变成:=xa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是实常数.由此揭示题:今天这节,我们就来研究:§23幂函数

(二)、建立模型定义:一般地,函数=xa叫作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是实常数。(投影幂函问题二:数的定义。)深化认知

(1)下列函数是幂函数的是:A.=2x+1

B.=3x2

.=x-3

D.=1

(2)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引导:有了幂函数的概念后,我们接下来做什么?―――研究幂函数的性质。

通过什么方式来研究?――――――画函数的图象。

为使作图高效,我们可先做点什么―――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

(三)问题探究1对于幂函数=xa,讨论当a=1,2,3,-1时的函数性质.

填表以上问题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函数解析式出发来研究函数性质.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x,=x2,=x3,=,=x-1的图像,并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性质.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幂函数的性质.(1)函数=x,=x2,=x3,=,=x-1的图像都过点(1,1);(2)函数=x,=x3,=x-1是奇函数,函数=x2是偶函数;(3在(0,+∞)上,函数=x,=x2,=x3,=是增函数,函数=x-1是减函数;(4)在第一象限内,函数=x-1图像向上与轴无限接近;向右与x轴无限接近。

(四)解释应用例1.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奇偶性:(投影)①=x ②=x ③=x ④=x学生解答,并归纳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对照比较。(演示)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并说明理由:①07,076;②,;③023,024;④031,031学生思考、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语言的逻辑性。注意:由于学生对幂函数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讲评中要刻意体现出幂函数图像的画法,即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根据解析式来画图像例题这一基本思路.

(五)拓展延伸探究:①已知<,试求a的取值范围。②观察幂函数的定义域对其奇偶性有什么影响?

(六)归纳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收获和经验?

(七)布置作业:本第87页 2、3题思考:幂函数=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求的值。附:板书设计题…………

问题一(1)………………(2)………………(3)………………(4)………………()………………问题二:………………………………………………定义:……………………………填表幂函数的性质.(1)………………(2)………………(3)………………(4)………………例1……………①=x②=x ③=x④=x例2.(1)………………(2)………………(3)………………(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后记(1)本节开始时要注意用相关熟悉例子引入新。(2)画函数图象时,如果学生已能够运用计算器或相关计算机软作图,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并提高教学效率。(3)由于程标准对幂函数的研究范围有相对限制,故要求较低。(4)由于幂函数的性质随幂指数的改变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要学生在一节中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那样完全掌握这类函数的性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人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安排教学:先重点研究了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然后通过几何画板软动态演示幂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随幂指数连续变化情况,让学生归纳幂函数性质随幂指数改变的变化情况(其他象限内的情况,可结合奇偶性得到),最后再通过改变画板中的幂函数的幂指数(用参数的方法),让学生预测将要出现什么样的图象,让学生检测自己探索成果的有效性,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下载《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3李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3李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1 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地理课堂,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价值。背离现实生活......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1 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地理课堂,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价值。背离现实生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课题:《地球的内部》 交口县第二学区温泉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科学备课组 主备人:任孝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李清岚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漆园中心小学:李清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熟视无睹、松弛、按摩、尴尬、彬彬有礼、绅士、气氛、冲锋陷阵、小心翼翼、翩翩起舞”等词语。 2、能正......

    陋室铭教学设计(李清峰)(共5则范文)

    一、教学目标 16 陋室铭 李清峰 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

    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5.体......

    2.3《文件的下载》教学设计

    2.3《文件的下载》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2)掌握信息(包括网页、图片、文字、软件等)下载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在 3)网上搜索信息、保......

    2.3双曲线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能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定义或待定发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