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物二章鸬鹚(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1:0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动物二章鸬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动物二章鸬鹚》。

第一篇:5、动物二章鸬鹚

5、动物二章 鸬鹚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热爱自然 享受自然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 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重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

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了解鸬鹚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读课题。

指名读,朗读课题后齐读。

(二)教师或学生简介鸬鹚。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并且捕鱼本领特别高。(展示课件)

(三)介绍鸬鹚喉囊的位置和作用。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老师范读,订正字音。

(二)学生练读。

要求: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课件出示读读认认。1.自读课文,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4.交流字词理解情况。5.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展示课件)

(三)讨论,理清文章思路。捕鱼前平静 捕鱼时 不平静 捕鱼后 恢复平静

四、品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读悟捕鱼前的段落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镜子)、小船的“轻、稳、平”(浮)以及渔人悠然的感觉。

3.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学生试背,教师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读悟捕鱼时的段落

1.品味“一抹”这个重点词语。

(1)学生品读课文第2、3、4段,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本上。(2)教师点拨: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展示课件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

(3)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教师提醒学生: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比如: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4)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再读课文,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

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

(三)品读捕鱼后的平静 1.展示课件: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体会“恢复”一词的意思。

2.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 这是一种____的静,____的静。

相互讨论完成练习。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五、教师小结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第二篇:动物二章

动物二章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 热爱自然 享受自然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鹭鸶》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 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重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前准备:

课件、了解鸬鹚和鹭鸶的一些特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 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一、揭题导入

(一)读课题。

指名读,朗读课题后齐读。

(二)教师或学生简介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并且捕鱼本领特别高。(展示课件)

(三)介绍鸬鹚喉囊的位置和作用。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老师范读,订正字音。

(二)学生练读。

要求: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课件出示读读认认。

1.自读课文,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4.交流字词理解情况。5.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展示课件)

(三)讨论,理清文章思路。捕鱼前平静 捕鱼时 不平静 捕鱼后 恢复平静

四、品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读悟捕鱼前的段落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镜子)、小船的“轻、稳、平”(浮)以及渔人悠然的感觉。3.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学生试背,教师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2)指名背诵课文。

(二)读悟捕鱼时的段落

1.品味“一抹”这个重点词语。

(1)学生品读课文第2、3、4段,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本上。

(2)教师点拨: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 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展示课件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3)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教师提醒学生: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比如: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4)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再读课文,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

(三)品读捕鱼后的平静 1.展示课件: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体会“恢复”一词的意思。

2.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 这是一种____的静,____的静。

相互讨论完成练习。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五、教师小结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 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一)出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鸶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展示课件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三)导入新课:

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鹭鸶呢?到底鹭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鹭鸶》开始探寻—— 展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鹭鸶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勾画出来。

(二)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鹭鸶是什么? 展示课件,出示句子: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朗读感知。

三、体会“鹭鸶是精巧的诗”

(一)解释“精巧”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鹭鸶精巧的语句勾画出来。

(三)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四)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五)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描写的鹭鸶是什么样子的? 2.鹭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鹭鸶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2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

(六)谈感受:鹭鸶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七)感情朗读。

四、体会“鹭鸶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一)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鹭鸶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学习提示:读课文第6-8自然段,从中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找到的画面起名字。

(二)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三)交流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四)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写使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五)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1.钓鱼图——展示课件

(1)理解“钓鱼”的拟人化;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2)总结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2.瞭望图——展示课件

(1)思考: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鹭鸶又是怎样的?你认为它是在瞭望吗?

(2)想象说话:

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或许它是在。(3)指导朗读:把该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低飞图——展示课件

(1)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鹭鸶是一种什么感觉?

(2)在朗读中感受。

4.总结过渡:这就是鹭鸶,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读读第9自然段,并谈感受。(1)自由朗读,思考体会。(2)汇报交流。

①理解: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回顾课文,指导内化:“鹭鸶,因此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展示课件

5.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体会。

五、深化拓展

介绍有关鹭鸶(白鹭)的古诗:杜牧的《鹭鸶》、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六、课后作业

(一)收集有关鹭鸶的古诗。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第三篇:《动物二章》教学设计

5《动物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件、了解鸬鹚和鹭鸶的一些特点。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一)读课题。

指名读,朗读课题后齐读。

(二)教师或学生简介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并且捕鱼本领特别高。(展示课件)

(三)介绍鸬鹚喉囊的位置和作用。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老师示范读,订正字音。

(二)学生练读。

要求: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课件出示生字词)

1.自读课文,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2.同桌互读。3.指名接段读文。4.交流字词理解情况。5.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展示课件)

(三)讨论,理清文章思路。提示:捕鱼前平静

捕鱼时 不平静

捕鱼后 恢复平静

四、品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读悟捕鱼前的段落。

1.小组合作: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镜子)、小船的“轻、稳、平”(浮)以及渔人悠然的感觉。

3.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学生试背,教师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读悟捕鱼时的段落。1.品味“一抹”这个重点词语。

(1)学生品读课文第2、3、4段,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本上。

(2)教师点拨: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展示课件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3)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教师提醒学生: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比如: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4)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再读课文,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

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

(三)品读捕鱼后的平静。1.展示课件: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的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体会“恢复”一词的意思。

2.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

这是一种____的静,____的静。

相互讨论完成练习。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五、课后小结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当堂检测

一、火眼金睛

侯()弦()棵()篙()喉()炫()裸()膏()

二、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伶伶俐俐

转眼间(表示时间快)

第二课时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一)出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鸶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展示课件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三)导入新课:

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鹭鸶呢?到底鹭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鹭鸶》开始探寻——

展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鹭鸶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勾画出来。

(二)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鹭鸶是什么? 展示课件,出示句子: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朗读感知。

三、体会“鹭鸶是精巧的诗”

(一)解释“精巧”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鹭鸶精巧的语句勾画出来。

(三)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四)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五)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描写的鹭鸶是什么样子的? 2.鹭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鹭鸶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2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

(六)谈感受:鹭鸶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七)感情朗读。

四、体会“鹭鸶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一)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鹭鸶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学习提示:读课文第6-8自然段,从中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找到的画面起名字。

(二)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三)小组合作: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四)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写使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五)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1.钓鱼图(展示课件)

(1)理解“钓鱼”的拟人化;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2)总结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2.瞭望图(展示课件)

(1)思考: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鹭鸶又是怎样的?你认为它是在瞭望吗?

(2)想象说话:

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或许它是在______________。(3)低飞图——展示课件

①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鹭鸶是一种什么感觉?

②在朗读中感受。

6.总结过渡:这就是鹭鸶,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读读第9自然段,并谈感受。(1)自由朗读,思考体会。(2)汇报交流。

①理解: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回顾课文,指导内化:“鹭鸶____________,因此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展示课件

7.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体会。

五、深化拓展

介绍有关鹭鸶(白鹭)的古诗:杜牧的《鹭鸶》、张志和的《渔歌子》等。当堂检测

一、听写

鹭鸶 蓑毛 白鹤 镜匣 嵌在 望哨 嗜好 铿锵 韵律

二、填空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的散文诗。

六、课后作业

(一)收集有关鹭鸶的古诗。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集体备课时经过讨论达成的共识是:

1、加入课外延伸环节。

2、导入时加入图片。基于我班学情,我个人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动物二章》教学反思

动物二章中描写了两种水鸟,鸬鹚和鹭鸶,在描写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鸬鹚郑振铎的一篇散文,行文是按照实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的,重在表现鸬鹚捕鱼的动态美,以及环境描写所起到的烘托作用,而鹭鸶是郭沫若的一篇经典散

文诗,结构清晰,行文流畅,用诗一般的语言,略带文言的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要让学生学习这种描写事物的方法。

《鸬鹚》这篇文章,郑振铎先生一篇散文的节选。课文很美,全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的画面。介绍了鸬鹚帮助渔人捕鱼的过程,分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个阶段,其中最能体现鸬鹚动态美连续美的是捕鱼时,文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包括渔人站、抹、抓、挤、甩,鸬鹚扑、钻等动词,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揣摩这些动词来感受这种动态的画面,以及渔人和鸬鹚动作娴熟,配合默契。为了使这种动态美更加生动,文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第一自然段捕鱼前,是很安静的一幅画面,有夕阳、小湖、渔船。渔人“悠然”,课文最后捕鱼后也是环境的描写,有炊烟、天色暗下来等,要让学生理解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所起到的烘托作用,描写一种事物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进行。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充分运用。

此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把握文本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可以给每个画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可以试着画下来。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使我对散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理清文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

第四篇:鸬鹚寓言故事

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智擒鱼鹰

有一个人的家里有一片鱼塘,他每年都要靠这片鱼塘赚些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赶也不好赶,抓又抓不住,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跑过去冲它们挥挥手,鱼鹰便受惊跑了。养鱼人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稻草人,让它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因此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接近它。

这样过了几天,鱼鹰果然没再来吃鱼。可是渐渐地,它们见鱼塘里的人总是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这样一来,它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假人了,就又飞下来啄鱼吃。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吃饱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边晒太阳边休息,很是悠闲,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好像是在嘲笑养鱼人说:“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啊!”

养鱼人生气极了,他恨恨地盯着得意洋洋的鱼鹰,良久,他忽然心生一计。

趁着鱼鹰不在的时候,养鱼人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站在鱼塘里面。

过了一会儿,鱼鹰又来了,它们以为鱼塘里还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胆地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着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鱼鹰的爪子。鱼鹰使劲地鼓动着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可是这一回是真的啊!”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老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就免不了会吃大亏。篇二:寓言故事——鸬鹚与第三条鱼 寓言故事:鸬鹚与第三条鱼

最近,作渔业生意的王老板接到了一个大订单,欣喜若狂,连走在大街上都是欢蹦乱跳的,仿佛像个孩子,但是兴奋之余,仔细一盘算,自家只有15只鸬鹚,根本无法按期交付,即使将隔壁小刘的8只鸬鹚加上,也显得异常吃力。于是,王老板决定召开一次鸬鹚工作会议。第二天一大早,王老板就唤醒了全体鸬鹚,召开工作布置大会,“鉴于目前任务较为紧急,同时也摆着‘以鹚为本’的精神,本人决定,从即日起全体鸬鹚的午餐标准由原来的1条改为2条金鱼,同时工作量加大40%”。这一指令很快得到了多数鸬鹚的欢呼,因为捉鱼的数量仅仅加大40%,而报酬增长了100%。

然而几天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鸬鹚并没有捕捉到预期数量,就连几个扑捉高手也没有完成,王老板甚是纳闷,便循踪调查,原来很多鸬鹚抱怨,王老板仅在有订单时,才会考虑改善午餐质量,平时很少兑现“以鹚为本”的诺言,趁此也让他瞧瞧颜色??,听到这里,王老板一阵抽搐。【寓言点评】

商业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任何人性化的决策或制度的贯彻执行都是建立在持续的发展和盈利基础之上。同时相对来说,企业规模越庞大,企业文化也就越先进,往往宏伟的事业总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凝聚和感染优秀人才,因而任何集体企业文化缺失或坍塌都会给企业带来重创,甚至灾难。

从实质上讲,大多数企业雇主或雇员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利益合作关系,并没有实现同危同安,共进共退的合作理念,因而双方的需求或期望是平行永不相交,这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企业为什么狠抓执行力但依然收效甚微,为什么人才集体流动频现报端。故而企业千方百计导入激励机制,试图大幅提升外部市场表现和个人业绩。

正如寓言中所述,当第二条鱼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但是短暂的欢悦过后进入平静的时候,鸬鹚们知道这是自己的报酬,而不是个人奖励,也只有当王老板与其单独交谈的时候,每只鸬鹚才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重视,特别是给予第三条鱼的时候(其实所有的鸬鹚都是3条鱼),鸬鹚的真正潜力和动机才被激发出来,取得了骄人成果。其实在日常的工作中,任务或目标往往都很具体,也很艰巨,员工每天处在这种吃紧状态之下,肯定会产生厌倦和较大压力,而部门领导如果能够突破传统职能角色扮演,倾注更多精力于员工潜能激发和情绪调节,绩效就会大放异彩,也许一杯小酒就会获得意外惊喜,也许一声寒暄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篇三:鸬鹚与鱼的故事-2 鸬鹚与鱼的故事-1 鸬鹚叼了一只大鱼,高兴的对主人说:主人又来一只大鱼。主人很高兴。

鱼:鸬兄,你就会叼鱼,你敢叼一只螃蟹吗?

鸬鹚:水里的我都见过?你等着瞧。

鸬鹚马上去找螃蟹,突见水草旁边有一只小螃蟹,一口气叼了上来。只见螃蟹一只钳紧紧的夹住了鸬鹚的嘴巴,鸬鹚不能张开嘴巴说话。主人看到鸬鹚叼了一只螃蟹匆匆过来很开心,准备用手去捉。突然螃蟹的另外一只钳也夹住了主人的手指。

主人意识到自己和鸬鹚都被螃蟹钳给夹住了,用力甩掉螃蟹。

螃蟹是掉了,还剩八只脚,但螃蟹钳还夹在鸬鹚嘴巴上和主人的手指上。螃蟹:愚(鱼)兄,咱们走。

鱼:蟹蟹(谢谢),他们不知道被你的断钳夹住后是打不开的。篇四:(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启迪孩子智慧的动物故事_一群鸬鹚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变得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不得已,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很快,新买的鸬鹚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新来的鸬鹚很知足:只干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对自己这样好,于是一个个拼命地为主人工作。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吃的住的都比新来的鸬鹚差远了。不久,几只老鸬鹚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被主人杀掉炖了汤。

一日,几只年轻的鸬鹚突然集体罢工,一个个蜷缩在船头,任凭渔民如何驱赶,也不肯下海捕鱼。渔民抱怨说:“我待你们不薄呀,每天让你们吃着鲜嫩的小鱼,住着舒适的窝棚,时不时还让你们休息一天半天。你们不思回报,怎么这样没良心啊!”一只年轻的鸬鹚发话了:“主人呀,现在我们身强力壮,有吃有喝,但老了,还不落个像这群老鸬鹚一样的下场?”

第五篇: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5动物二章 教案

5.动物二章

鸬 鹚

教学目标:

1.会认“鸬、鹚”等10个生字,会写“章、鸬”等12个生字。

2.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背诵课文。

3.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教学重点:

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

板书:准备 捕鱼 结束

(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

(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

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②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③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指名分别朗读。

师: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湖面从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到平静的过程。那么湖面的变化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四、学习第一段

(一)边看插图,边听同学朗读。

体会一下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1.听了同学的朗读后,你们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板书:夕阳图(平静)

2.课文第一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鸬鹚等候捕鱼的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并且通过一些词句把它表现出来了。下面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自学,把表现美景的词句用小圈找出来,用直线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渔人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集体来欣赏这些优美词语。

3.分小组学习。

(二)赏析词句

1.逐一出示词句进行赏析

①湖面:像一面镜子

出示小黑板: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你为什么认为这句句子写出了画面的美丽?

(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没有风,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清澈、透明。所以可以把它比作镜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优美的句子朗读一遍。

②垂柳、稻田:一望无垠

③小船:浮

(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因为小船没有划动,所以更显出湖面风平浪静,气氛寂静,齐读这句话。

④渔人:悠然

(先说说“悠然”是什么意思?再说理由)

悠然——悠闲的样子。

因为渔人在吸烟,没有划动渔船,所以湖面上很平静。渔人坐在船上安祥地、自在地吸着烟,望着那平静的湖面,他显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陶醉。一切显得是那么安静啊。齐读这句话。

⑤鸬鹚:列队的士兵等待

出示小黑板: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列队的士兵——很威武,神气,整齐,训练有素

(“等待”与湖面的平静有什么关系?)

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并没有下水去捕鱼,所以湖面依然很平静。齐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那种宁静,闲适的气氛,速度可以稍微慢些。先由老师引读,再齐读。

3.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由景到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小船、渔人在悠闲地吸烟,鸬鹚在等待命令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夕阳图。

四、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对有关词句的赏析,体会了夕阳图的美景,出示板书:夕阳图

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第二幅画面:出示:捕鱼图

二、学习第二段,赏析词句

随着渔人的竹篙在船舷上轻轻“一抹”,平静的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第二段,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时的湖面情况。

交流板书:热闹

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句来表现湖面热闹的景象呢?

(一)分小组自学第二段,用直线划出鸬鹚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渔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小圈找出有关词语。

(二)交流

1.交流句子

老师读描写湖面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鸬鹚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渔人的句子。

2.交流词语

①第2节

学生各抒己见

(1)出示句子:

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指名读)“荡起”和“跳跃”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写出了波纹荡开的样子,也描写出了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一朵朵跳跃的样子。)齐读。

(2)湖面怎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的?

因为渔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请一个学生做做“一抹”这个动作。全班做。

师:“一抹”,就是竹篙在船舷上一擦而过。

指名读第二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描写的。

引读:师:因为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生:所以湖面……

②第3节

过渡:随着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就更热闹了。现在我们来默读第5节,着看渔人是怎样指挥的鸬鹚捕鱼的?用了哪些词语。(1)师: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

出示小黑板:

伸出 打着 跳上 扑着 钻出 蹦上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指名分别读两行词语并交流:

为什么先用“钻”,后用“跳”?

为什么用“抓”,不用“掐”?

为什么用“挤”,不用“压”?

为什么用“甩”,不用“扔”?(2)齐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里取鱼时的利索劲儿。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3)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热闹的场面,要用跳跃、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同时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准确性。(4)齐读第三、四段,注意读出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此时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归来图:(平静)

湖面上开始安静下来了,直至最后湖面上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2.默读第五至第七段,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湖面开始恢复平静了?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说明人们都烧晚饭了,时间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静过渡。

齐读。

(2)“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这时再也听不到水鸟下水时发出的响声,湖面上不会有波纹,浪花也不再跳跃了。齐读。

(3)渔人一条条抛小鱼喂鸬鹚。

渔人喂鸬鹚时动作轻、慢。鸬鹚把大鱼留给人们,自己吃的都是小鱼,而且吃得美滋滋的,这使我们想起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齐读。

(4)“渔人荡起桨……”

湖面是平静的。齐读。

(5)“天色……闪闪的水痕”

“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它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这一词用得很贴切,点明了湖面原先也是平静的,课文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

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至第七段,声音稍轻些,速度稍慢些。

四、总结全文

1.本文通过描绘了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归来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从而使我们每个小朋友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2.我们通过本课的朗读训练,学会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由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完成习题

1.指导造句

出示:

恢复:

(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古建筑恢复了原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

先把“无数”扩成词组,如:无数彩灯,无数鲜花,无数星星,无数海鸟,无数革命者等,然后再把词组扩成句子。

2.完成填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鸬 鹚

准备

捕鱼

结束

平静

热闹

平静

夕阳图:(平静)

湖面:

一面镜子

垂柳、稻田:

一望无际

小船:

渔人:

悠然

鸬鹚:

列队的士兵

等待

捕鱼图:(热闹)

归来图:(平静)

鹭 鸶

教学目标:

1.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3.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其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出示鹭鸶图片)

美丽的荷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鹭鸶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郭沫若老先生的散文,感受鹭鸶的优美。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2.教师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读的时候教师随机喊停并由下一位同学读,练习集中注意力。)

3.再读课文,思考:(1)在作者眼中,鹭鸶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鹭鸶的精巧? 4.小组讨论:鹭鸶的精巧具体体现在哪儿? 细细品读,自己展示有感情朗读。

5.体会“白鹤太大……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是通过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突显鹭鸶的精巧的?

二、过渡

1.鹭鸶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稳重哪些段落写出鹭鸶的“韵味无穷”?(生读第6自然段)

2.描绘的景色真像一幅画,画中鹭鸶在干什么?谁能给这幅画起一个贴切的名字?

为什么用“钓”不用“捉、叼”?

鹭鸶像优雅的贵妇,闲庭信步在水边,优雅的垂钓,多么温柔,多么娴静!一个“钓”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韵味无穷。

3.同桌读读第7、8自然段,商量商量,各取个什么名字合适呢?(1)望哨图 它是在望什么呢?(2)低飞图

闭眼联想:夕阳最后一抹柔光斜斜地铺在水面上,通红的火烧云低垂着,偶有一只鹭鸶伴着晚霞翩然起飞,它优美的身形映照在水面上,让人不禁陶醉。同学们,此刻你对鹭鸶又有怎样的感情? 揣测一下,作者对鹭鸶又有怎样的情感?

4.是的,鹭鸶是一首诗,诗中有低飞的惬意、望哨的悠然、垂钓的乐趣,怪不得作者说——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观察文章开头结尾,想想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四、升华

郭老把鹭鸶描写得如此优美,就因为他对鹭鸶、对自然、对生活都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对自然、对生活的爱)

五、延伸

1.喜爱鹭鸶的人自古有之,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人笔下的鹭鸶把。(自己读一读,并把其他你知道的描写鹭鸶的诗与你的同桌分享。)

2.扩展

情真意切诗写好文章的关键,除此之外,郭老还有非常巧妙的写作方法,速度课文,看看文中那一部分的写法最吸引你?

3.仿写

(1)你认为鹭鸶是什么?鹭鸶是_________________(2)我第一次打开鹭鸶这篇文章时,首先想到了宋玉描写美女的话。这是抄袭吗?

郭老不是照搬,而是创造性地仿写,看来描绘美好事物的恰如其分,都可以用这样的句式,现在,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吧!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写一写生活中的美。

《鹭鸶》教学反思

《鹭鸶》一课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自我发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鹭鸶的形美、意美、信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有些老师不太喜欢用课件,认为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会剥夺学生想象权利,可是我认为有些课文如果用课件来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本课时,我先播放鹭鸶的图片,让学生对鹭鸶的精巧在脑海中有一个直观印象。鹭鸶的精巧对于下面的学习很重要,如果没有直观印象的话,学生是无法真切体会到的。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用课件及畅言软件转换于课文文字与各个图片之间,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本来预设在课时最后的描写美好事物练习,结果在学生找到鹭鸶的精巧之后直接提问出来了,所以临时把这一环节搬到了前面,所以练习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今后在备课时,更要告诉自己,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要提前想好课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想好对策。由于学生展示占用时间过多,到最后时间较短,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下载5、动物二章鸬鹚(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5、动物二章鸬鹚(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鸬鹚(共5则范文)

    《鸬鹚》教学中的积累和运用的处理 一、以朗读训练促进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规范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课本文章是规范的文字材料,是教师指导学习语言的蓝本。《鸬......

    关于鸬鹚的诗句

    关于鸬鹚的诗句 池鹤(二首其一)(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

    《鸬鹚》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一

    一、体会湖面的变化 (一)朗读课文。简单说说在不同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 (二)体会湖面的静态。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描写了湖面,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一句把什么比作镜子,它怎么......

    鸬鹚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的是《鸬鹚》一课,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篇散文的节选。文章很美,作者着墨不多,但江南水乡那恬淡、悠然、动静有致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如诗如画的文字,情景交融的配音配乐录......

    二章大题(★)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者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3、实践出真知,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来......

    鸬鹚乡校大讨论方案

    鸬鹚乡校“归零翻篇开新局” 主题大讨论活动方案 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个新起点上找准新定位、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根据根据市县委《关于开展“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

    写鸬鹚的作文

    写鸬鹚的作文 难忘的鸬鹚暑假里,爸爸带我去江南旅游。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处处让我目不暇接,最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亲眼目睹鸬鹚捕鱼的那番场景。一天早晨,我和爸爸行至渔乡,河湾......

    《鸬鹚》教学反思[5篇]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