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文言文学习重要性(样例5)

时间:2019-05-12 03:4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初中文言文学习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初中文言文学习重要性》。

第一篇:浅论初中文言文学习重要性

浅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谈起

——hzh 摘要:

新课改启用了杜威的现代主义理论的“三个中心”原则,本文试图从“儿童中心”的理论出发,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来谈学生的个人发展。充分说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主动性的及全面性的关系。关键词:个体发展 文言文重要性 三个中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参与者和主体,一切忽视学生个体主动性和全面发展的课堂都是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的。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家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当然阅读能力是这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学习文言文的写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和进行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

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当然,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这中间难以避免的掺杂了一些糟粕的东西,为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我们必须要学懂学会文言文,使之为我们今天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第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的学习与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知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与有效途径。这是从当前学科建设角度来谈文言文的学习重要性。

第三,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需要

文言文中蕴含着我们祖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精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今天也仍还是很有意义,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对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是很有帮助与教益的。所以我们最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强调了背诵,(文言文)经典作品的重要性”,“首次增加了文言文背诵目录,使学生通过背诵储存一些语言模型,培养语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整体感知和领悟能力”。其实这一观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被学界的有识之士所注意。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言“今日学生所读中国书中,今人之著作太多,古人之著作太少。非谓今人之著作,学生不可多读。但就其所读数量言,二者之比例相差过甚,必非合理之教育,亟需矫正”。我们并非厚古薄今,只是说中华的文化传统毕竟与古书中为多,提高我们的传统文化修养,读文言文是很必要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从学生个人的发展来教学文言文了? 第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也就是试图从学生的经验中获取教学的灵感和预设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有序开展。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童趣》的学习,这是一篇从作者童年经验而来的文言文。我们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就要试图从文章中找到一些和学生实际经验可以匹配的东西来设置教学情境。比如,对文章中“冲烟而飞鸣”句的理解,可以使大家联想在家点蚊香来熏蚊虫,蚊虫发出叫声来契合文章内容,这样子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迅速的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内容,迅速理解记忆全文内容。又如,在《论语十则》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对“温故而知新” 的理解,可以采取一些语文生字词语的记忆训练和最终的听写来佐证本句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第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

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当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大多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只是单纯的老师教翻译,学生记住翻译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是完全不行的,毕竟这违背了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规律。我们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请大家根据书本上的注解和自己的实际文言文水平来初步学习文言文全篇,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请学生起来单独理解全文,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舞。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以及教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性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广泛追求。

第三,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从杜威的现代主义教学理论中可以看出,新教育理论的三个中心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以经验为中心”。而三个中心中,儿童为中心应该是其理论的核心。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实践者和学习的主人。文言文的学习更不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如果还是按照以前让老师翻译出来,学生单纯的背诵翻译内容,这样子的学习将永远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将永远站在文言文学习的门外。

第四,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提到课堂讨论,就是分小组的学习讨论,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或者根本也没有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来设置讨论,只是一味的为讨论而分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导入性的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这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子的课堂至少在开初就胜利了一半。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很多课堂的主导者,他们在组织课堂时,一味的追求速度,追求课时进度。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更多只是形式,并未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听问题云里雾里,回答问题半遮半掩的。最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教学从来都不是一个追求平均的过程,课堂就是要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有一个合理的成长空间,高者得其高,中者得其厚,低者得其博。

一个课堂的组织形式的花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真的能从课堂的的组织中学到应有的知识,大道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才是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

“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关乎国家民族的真正存亡兴衰,教育更是扛起了这个能左右兴衰的重担。文言文是民族的真正积淀,是我们先祖的传承,是智慧的传递工具,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的学生理所应当地学习好文言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让他去学,更要教会他们会学。这才是从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全面考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环境教育发展创新研究.徐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第3期.【2】.贵州省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适应性研究.马文琴.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2期.【3】.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柏军.哈尔滨,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第二期

第二篇: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及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张 鹏

内容提要: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重要、意义重大。本文拟就: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文

正文:

一、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中学阶段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1.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的学习与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知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与有效途径。

2.学习文言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服务。

(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们所继承与发扬的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遗产。但往往在这些东西中还掺杂着很多糟粕,所以‚为了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的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使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做到‘古为今用’‛[1],我们就应当学习文言文,学好文言文。而且还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的知识。

(3)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需要

文言文中蕴含着我们祖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精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今天也仍还

第1页

是很有意义,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对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是很有帮助与教益的。所以我们最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强调了背诵,(文言文)经典作品的重要性‛,‚首次增加了文言文背诵目录,使学生通过背诵储存一些语言模型,培养语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整体感知和领悟能力‛[2]。其实这一观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被学界的有识之士所注意。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言‚今日学生所读中国书中,今人之著作太多,古人之著作太少。非谓今人之著作,学生不可多读。但就其所读数量言,二者之比例相差过甚,必非合理之教育,亟需矫正‛[3]。我们并非厚古薄今,只是说中华的文化传统毕竟与古书中为多,提高我们的传统文化修养,读文言文是很必要的。

3.小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学习文言文在我们现在的中学阶段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就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教好文言文。

二、文言文教学法初探

1.引言

正因为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非常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发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在此,笔者相结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感想与经验谈一谈方法。

2.具体实施步骤

面对我校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低,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现实,笔者采取如下步骤进行文言文教学。

(1)引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学中‚诱使学生渴望应用他们所学的东西,或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4]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就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地安排、穿插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很强且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这样,通过这些内容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他们一向认为枯燥、难懂、讨厌的文言文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放下心中的负担,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这样使他们无意中就激发出自己的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例如,笔者在讲授《出师表》时,在第一节课上,没有马上开始课文,而是给同学们讲了‚白帝城托孤‛和‚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最后引到了《出师表》。当我讲故事时,同学们没有一个人走神、说话,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出师表》,既使同学们对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原因、背景有了了解,有激发了他们学习这篇长而难懂的文言文的热情,效果很好。

当然,以上事例仅是在一课书开始的时候引发了学生兴趣,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引发兴趣应是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只要这个地方适合引发兴趣,兴趣仍是一个促使其好好学习的好工具。而且,心理学也认为‚有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形成学习动机提供了外部条件‛[5]。有了外部条件,再去促进学生内部条件的变化,就可以很容易地帮助他们培养起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之目标的心理历程‛[6]。所以,一旦使我们的学生在兴趣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培养起学习动机,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引领他们向学习目标前进了。

(2)熟读背诵

很多前辈名人都曾总结过自己少年时学习古文的方法,其中归纳出来一条,即‚立体的懂‛。这‚立体的懂‛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词的具体解释(下文将讲到);一方面是一个词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按《教学大纲》初中阶段不涉及,故本文略);一方面是要读懂文章的用意(下文将讲到)‛[7]。那么,要做到这三方面,只有通过熟读、背诵大量的古文篇目。周振甫先生曾举例说,读《论语》,其中‚仁‛字共有一百零四个,要想整体把握‚仁‛字在《论语》中的意义,就必须把‚《论语》读熟,背下来,这样整部《论语》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于‘仁’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仁’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8]。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每拿来一篇文言文,在讲之前都要叫同学们熟读,最好能背下来。这样做,即使达不到周先生所讲的‚立体的懂‛,至少也能达到大纲要求的使学生增强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的要求罢。

(3)砸实字句

读懂、学好一篇文言文,我认为关键是在掌握字句上。因为文章毕竟是由字句组成的,只有理通了字句的含义与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全篇的内容与含义。特别是古文,它的字句与今天的语言相去很远,要想读懂、弄明,更需要理通字句了。同时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就要有充足的词汇积累,就仿佛学外语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根本读不通外文的。所以我就采用串讲和指导学生自学的形式砸实每一课中重要的实词意义。至于虚词,我坚持‚实词掌握含义,虚词掌握用法‛的原则,给学生讲解一些重要虚词的用法,使他们掌握分析虚词的方法,避免死记硬背。

(4)理解文意

理解文意就是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或思想感情,这也是前面所讲‚立体的懂‛的一方面。在学生对文章熟读能诵,掌握了字句的含义及文章内容以后,学生是很

容易理解文章大意的。这时教师应以开放的观点对待同学的意见,只要与文章中心相去不远,就不要全盘否定。不要搞成金科玉律,死抱着教参不放。

(5)及时练习、反馈

每讲完一课书,我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之为参考,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及时改正。

3.小结

以上便是我在实践中一些做法的归纳,还不算什么真正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加以改善。形诸书面,就是希望它能对同行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前辈同行给与批评指正。

三、结论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中,继承传统,服务当今,都还需要阅读文言文。所以,要让更多的人学会阅读文言文,让更多的人为继承与发扬华夏文明做出贡献,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教好文言文,教会文言文,更重要的是授他们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学工作,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9]。同时,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授以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师生负担。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不合时宜。那么我要说,我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受学生以方法和知识。的确本文的一些鄙见与现今一些教育思想向左,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始终认为,无论是陈旧之方法,还是新生之方法,知其有无价值,只有靠实践的检验。也许我的方法陈旧了,但只要它能对我们的事业有用,我必坚持;若在实践中无效,我必扬弃。

是为此文。

2001年7月22日作2005年8月21—22日增补再录入

附注:

[1]引自《文言实词知识》P

1[2]摘自《中学语文报》总第183期第一版《初语教学新大纲的特点》,宝坻县教研室杨占平撰

[3]语出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

[4]语出“天津教研网”下载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5]摘自《心理学教程》P256

[6]引自《教育心理学》P329

[7]引自《怎样学习古文》P

3[8]同上

[9]引自《教育学》P183

参考书目:

1.《文言实词知识》:王政白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刘桂生、张步洲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3.《怎样学习古文》: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92年版

4.《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张春兴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心理学教程》:秦金环、郗朝堂、陈书华、且镜清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

一、管仲能知人 ①

管仲言齐桓公曰②:“夫垦田创邑③,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④,请置以为田官;登降揖让⑤,进退闲习⑥,则臣不如隰朋⑦,请置以为大行⑧;蚤入晏出⑨,犯君颜色⑩,进谏必忠,不重富贵,不避死亡,则臣不若东郭牙{11},请置以为谏臣;决狱折中{12},不诬无罪,不杀无辜,则臣不若弦宁{13},请置以为大理{14};平原广囿{15},车不结轨,士不旋踵{16},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若归,则臣不若王子成甫{17},请置以为大司马{18}。君如欲治国强兵,则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注释】①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②管仲: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任齐桓公的相,帮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③创邑:创建城邑。④宁戚:齐桓公时的大夫。⑤登降揖让:指接待宾客时的各种谦让礼节。⑥进退:指进退礼节。闲:通“娴”,熟悉。⑦隰(xí)朋:齐桓公时的大夫。⑧大行:官名,掌管接待宾客。⑨蚤:通“早”。晏:晚。⑩犯君颜色:敢于冒犯国君的脸色。{11}东郭牙:齐桓公的大臣。{12}决狱:审判案件。折中:解决纷争。{13}弦宁:人名。{14}大理:官名,掌管刑法。{15}广囿(yòu):《吕氏春秋》作“广域”。囿,是养野兽的园林,指打猎的地方,比喻战场,也能讲通。古代打猎也是为了练武。{16}旋踵:旋转脚跟,指后退。{17}王子成甫:人名。{18}大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欣赏感悟】

管仲从治国的五个方面——农业、外交、进谏、司法、军事方面选拔人才,向齐桓公提出建议,推荐给齐桓公5个人选,请齐桓公加以任用。管仲不笼统地说某人贤,而是细致地掌握了每个人的特长,然后让齐桓公在治理国家上使用、发挥这些人的特长。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辟土殖谷().

B.进谏必忠().

C.鼓之().

D.则此五子者足矣().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样的项是()

A.请置以为田官

B.犯君颜色

C.决狱折中

D.不杀无辜

3.下列各句中的“尽”与“尽地之利”中的“尽”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担中肉尽(《狼》)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隆中对》)

C.白日依山尽(唐•王之涣)

D.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4.“夫垦田创邑,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请置以为田官”一句中的“不若”是__________意思,这句话说明管仲在推荐人才上____________________。

5.管仲提给齐桓公的一段用人建议,其表现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就是___________。

6.将“进谏必忠,不重富贵,不避死亡,则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谏臣”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君如欲治国强兵,则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则夷吾在此。”这句话说明宁戚等五人具有协助齐桓公使齐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而管仲却有帮齐桓公__________的才能。

二、进贤者为贤 ①

子贡问孔子曰②:“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⑤:“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注释】①选自汉•刘向《说苑•臣术》。②子贡: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姓端木,名赐。③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很了解管仲。齐桓公执政后要任他为相,他辞谢,推荐管仲为相。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④子皮:春秋时郑国大夫,名虎,字子皮。他年老退职,推荐子产代替自己,子产把郑国治理得很好。子产,是春秋时著名的贤相。⑤子:指孔子。

【欣赏感悟】

孔子从“进贤”的角度着眼,认为鲍叔牙、子皮贤于管仲、子产。因为管仲、子产表现出来的是治国才能,没有推荐出代替自己的人才,而鲍叔牙让位于管仲,子皮让相于子产,既有超人的眼力,又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堪称为“贤”。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吾未识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B.往者,齐有鲍叔 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C.汝徒知其一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D.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进退两难

2.下面的句子中都有“者”,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者,齐有鲍叔

B.郑有子皮 ,贤者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3.下列各句中的“然”与“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中的“然”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4.朗读“今之人臣孰为贤?”一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A.今之人/臣孰为/贤?

B.今之人臣/孰/为贤?

C.今之人臣/孰为贤?

D.今之/人臣孰为贤?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什么是真正的贤人这一问题上,孔子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亡之国不思贤①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②?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③,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④,故遂于亡也。

【注释】①选自汉•王符《潜夫论•思贤》②且:将。③嘉:美好。馔(zhuàn):饭食。④任:任用。

【欣赏感悟】

这段文字,用将死的病人和将要亡国的国君作了对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乱国并非无贤,而是昏君不思贤,不用贤。也就是说,亡国的昏君如同将死的病人,贤能之臣就如同好饭美酒。怎样识别一个人将要生病?看他能否吃饭。怎样识别一个国家将要祸乱?看他们是否任用贤人。

【训练】

1.下列各句中的“病”与“夫与死人同病者”中的“病”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病家之厨

B.同病相怜

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2.下列各句中的“且”与“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中的“且”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D.得过且过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A.岂虚言哉()

B.何以知人之且病也()..

C.以其不嗜食也().

D.乃其人弗之能食()

4.朗读下面的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将亡之国/不思贤

B.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C.非/无嘉馔也

D.故/遂于亡也

5.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 下联:良禽择高木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 ,故遂于亡也。

7.“将亡之国不思贤”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将亡之国不思贤”?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二)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

⑤援()

2、翻译:

①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三)、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四)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五)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六)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七)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八)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九)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十)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十一)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十二)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十三)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

【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文言知识】 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授

②他

③舆濯

④或

⑤辄

⑥属

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

②否必斥骂致讼

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

; 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十四)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文化常识】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十五)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

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十六)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

②馔

③方

④具

⑤顷

⑥而已

⑦啖

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十七)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不足以付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十八)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 ①

(十九)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

②阅

③但

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二十)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

②仞

③拊

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二一)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二二)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二三)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欲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说“令”。“令”是个多义词:

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

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

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

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禾

②去

③顾

④乃

⑤间

2、翻译: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第五篇:关于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思索

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思索

池州市东至县坦埠中学 金晶

文言文时我们的民族文化的载体,作为传承中国古老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之一,文言文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师理应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于文言文教学和教法的探究。

但是回望我们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核心,文言文在课改中成为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为很多教师不愿意深究、难以探究的领域。很多公开课和优质课老师们都不愿意选择文言文进行示范,即便是很多老师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但是还是难以打倒预想中的效果,我们仍然没有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就这一现象,本人做出以下分析。

一、学习无以致用

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差别较大,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自然产生恐惧、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距离。在加上文言文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很小,而且比较分散,文言文和现代文穿插教学,一般在初中七八年级一个单元三四篇现代文以后穿插一片文言文。文言文就像是星星散落在课本之间,想要系统教学很难,而且平时应用较少,所以学生往往学习以后只留下一点印象,而且出来应付考试以外,无以致用。

二、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由于文言文大多缺乏现代文的生动形象,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大多采用单调的说教,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只是忙于记录或者是茫然的听老师在讲台上说课,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是在与周公开会或是神游。课堂上死气沉沉,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教师讲得再好也是事倍功半,但是长期缺少练习的结果,是比影响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产生厌学的思想。

在日益要求创新的现在,教师也在努力的想要改变原始的教学方法,于是很多时候也尝试着采用启发式采用谈话形式,但是还是摆脱不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模式,在这种“热闹”之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少之又少。

此外各种各样的教科辅导书充斥着市场,让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性,不愿意去思索,认为可以在资料书上查阅,因而忽视了文言文字词的积累。甚至还有不法商家鱼目混珠,学生们挑选书籍时不能准确的识别,容易被误导。

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厌烦情绪

虽然在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在中考中还是占一定的比例,这一要求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必须熟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于是早读课上只有一遍遍的熟读,可是这一的过程很无趣,于是早读课上虽然听见朗朗读书声,可是学生记下来的却很少,而且一味的朗读让学生觉得乏味。而且学生还会产生很多的困惑:这个时代还需要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学习那些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呢?学习以后又有什么用处呢?

因为学生不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很难提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更不必说去下功夫研究它了。

就针对这一些现象刻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以上难题。

一、了解常识,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用书面写成的文章,白话文是口语写成的文章。在古代人们写文章都是典范的书面语言。文言文被白话文代替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文言文在文化史上流行几千年,而白话文取代之还不到百年,可见文言文在历史上的地位。

文言文的文字精练优美,将文与言分开,这是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在因为其历史悠久,所以它也是我们了解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金钥匙,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些,自然在心里对文言文肃然起敬,对古仁人也敬佩有加,这样才会下定决心学好文言文。

二、重视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如果用心的读,多读几遍会有所感悟。自己读懂的比老师的纯粹的口口传授要有效果。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古文言文小笑话来鼓励学生阅读,例如《笑林广记》,还有一些有启示性的典籍。我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增加了《弟子规》、《朱子家训》、《学记》等等,选择其中带有进步性的语录一起学习,既对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着指导性作用。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文言文还是要多读多积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现在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网上有很多的语音朗读带,可以选择多人的朗读示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潜意识对所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了记忆。

此外还可以对一些浅显的文言文组织学生自读或者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授课,然后由教师补充,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地去接近,以为人解惑,找到成就感为契机,提升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预习和复习,在课堂之上对课堂重难点有所侧重,主要讲解学生难以弄懂和发挥的难题,不易没有轻重全面撒网,而是要重点突出,让组而上重点那些需要重点把握。

另外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资讯里,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学好文言文”这一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涉及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五、授学生以“渔”

教师不能永远是教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怎么从文言文中获得一些美的享受。

1、学会读注释。我们在书本的文言文中有很多的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注释就可以打倒浅显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此外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可以为后来的文言文的阅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注释以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查阅工具书,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产生研读的兴趣。

2、3、总之,我们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究,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上会取得更大更多的进步。

2011年4月6日

下载浅论初中文言文学习重要性(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初中文言文学习重要性(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文言文辅导资料

    (一)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 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

    初中文言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 一、《江天一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江天一①,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

    初中常用古诗词、文言文节选材料(本站推荐)

    初中常用古诗词、名人名言精选 海南师范 张现忠 2015-11-19 注:此为课外参考素材,尽量对所有内容进行学习,最少要把划线句子会背诵、默写,作为考试名句以及作文素材积累 一、古......

    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石岐中学黄艳欢一、文言文的重要性 1、学习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爱国主义传统 那些经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玑,拨动着心弦,深深烙下先辈们......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初中文言文原文

    初中必备古诗文50篇 1.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初中必考文言文

    一.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初中文言文练习

    找教学资料,就到乐才网 ■初中文言文练习 ■整理:单培虎 五 柳 先 生 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